无汗症(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先天性无痛无汗症

先天性无痛无汗症
主要表现为:(1)无痛觉:为全身性,80%的患者痛觉完全丧失,温度觉减低或消失,易发生烫伤,触觉尚好。
婴幼儿萌牙后有自残行为。
(2)无汗:全身无汗,皮肤干燥,手背及指(趾)端有细小皲裂,冬季为重。
个别患者夏季仅鼻部两侧或后背有汗。
(3)发热:因为排汗功能障碍,患者出生后即有反复高热,表现为弛张热或不规则热,体温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约20%患儿在3岁前因高热死亡。
(4) 智力迟缓:精神运动发育落后,部分患儿视神经萎缩,双目不能视物。
(5)多发性骨折:因缺乏对疼痛的防卫反应,易发生骨折。
(6)关节囊松弛:全身关节囊松弛,各关节活动度超过正常范围,常发生关节脱位,浅表关节囊肿胀等。
(7)感染。
因经常咬伤手指、舌、唇等,易引起感染,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也有一定关系。
发病机制
现在的观点认为先天性无汗无痛症是由于酪氨酸受体激酶1(NTRK1)基因突变所致。
正常人的NTRK 1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1q21一q22),其编码的酪氨酸受体是神经生长长因子(NGF)所必需的。
由于NTRK 1基因突变,其编码的蛋白质出现异常,继而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无汗症是怎么回事?

无汗症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无汗症的病理病因,无汗症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无汗症病因*一、发病原因无汗症可由于汗腺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损害,以及其他疾患引起的特发性无汗。
1.神经性无汗症(neurophacic anhidrosis) 由激活汗腺的神经通路功能障碍所致。
如髓质损害可引起同侧节段性汗闭或损害以下部位暂时性无汗。
疾病引起的全身性无汗可能是由于皮层对下丘脑的抑制增强引起。
下丘脑肿瘤或第三脑室底部损害亦可导致全身无汗和高热。
脑干下端疾病可引起同侧的颜面和颈部无汗症。
中暑、高热也可引起一过性无汗症,可能该病抑制下丘脑,使到达汗腺中枢神经冲动缺乏而引起无汗症。
麻风、酒精中毒性神经炎、淀粉样变、糖尿病、痛风可发生无汗症,可能由于以上疾病引起支配神经节阻滞而出现节段性无汗。
自主神经病、神经节阻滞、Horner综合征和Ⅳ型遗传性感觉神经病以及胆碱能药物应用均可发生无汗症。
2.汗腺功能障碍性无汗症(anhidrosis due to disturbance of sudonriferous glands) 见于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病人汗腺发育不全导致泛发性无汗症。
且合并皮脂腺、毛发、指甲各方面的发育不全或残缺。
后天性无汗症见于硬皮病、肿瘤、烧伤、皮肤移植、放射性皮炎、淋巴瘤、Sjogren综合征和慢性萎缩性肢端皮炎,甚至可导致小汗腺出汗消失。
某些药物引起汗腺破坏也可产生无汗症,如米帕林(阿的平)、阿托品和东莨菪碱等抗胆碱药物,巴比妥酸盐和安定引起汗腺坏死而致无汗症。
粟粒疹和炎症性及角化性皮肤病所致的汗管阻塞,汗液保留在皮肤中,出现无汗症。
粟粒疹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白痱、红痱、脓痱、深在性痱。
鱼鳞病、银屑病、天疱疮、汗管角化和异位性皮炎以及脂溢性皮炎均可使汗管内流动的汗液阻塞,出现无汗症。
锆盐、铝盐、甲醛、戊二醛和离子透入疗法也可使局部汗孔闭塞。
3.特发性无汗症(idiopathic anhidrosis) 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神经发育不完善,生后数周内无汗;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肿瘤、尿毒症、肝硬化、内分泌疾病(如Addison病、糖尿病、尿崩症)以及罕见的遗传病(如Fabry病、Franceschetti-Jatassohn综合征和Helweg-Larssen综合征)均可出现无汗症,辐射热和石膏管型的压迫也可引起暂时性无汗。
无痛无汗症介绍

无痛无汗症简介(仅供大家参考)武汉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张咸伟研究团队(一)病因此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感觉不敏感和自主神经病变。
遗传性疾病都是通过基因从父母传给子女的。
现在的研究已经发现了一个此病的致病基因,但是否只有这一个致病基因仍无法确定。
已知致病基因的突变可导致体内传导痛温觉的神经和支配汗腺的神经发育不全,从而造成患者痛温觉缺失和无汗。
(二)发生率此病属于罕见病。
相关的致病基因突变非常少见,且在遗传学上只有父母都具备同样的突变才能孕育一个患此病的孩子,所以就更少见了。
在已有的文献报道中,日本和以色列的某些地方发病率高于世界其它地方,原因是此病较易发生在同源体系的社会,意即整个社会来自于同一个祖先。
(三)症状无痛无汗症的主要特征是对疼痛、温度不敏感以及不发汗。
患儿对痛觉不敏感会导致其咬伤自己的舌头、嘴唇、手指,反复发生骨折、关节损伤和骨髓炎。
此病患儿骨折和伤口愈合比正常人要缓慢。
家长在婴儿早期就可以发现患儿异常,例如出生时注射乙肝疫苗等预防针,此时注意观察会发现患儿不会因疼痛而哭闹。
患儿对温度不敏感会导致烫伤。
无汗会导致患儿在高热环境中无法通过蒸发散热调节体温,极易引起患儿高烧。
有的孩子是因为发热去医院才发现患有此病。
这类患儿,绝大部分在躯干和上肢不会出汗,在身体的其它部位则各有不同。
有的患儿还会有其它症状,比如多动症和情绪不稳定。
有的患儿手掌皮肤经常出现粗糙干燥,头皮有些地方头发稀少。
大多数患儿泪液分泌减少,眼睛容易发炎。
(四)治疗现在的医疗手段还不足以治愈此病,治疗手段主要是对症处理和自我防护:1、尽量阻止或防护跳跃等冲击力大的活动。
2、一些孩子如果咬舌头或嘴唇的情况非常严重,可以去咨询口腔科医生。
3、神经营养性角膜炎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原因是患儿平时泪液分泌量减少(和哭泣时不同),角膜感觉减退,眨眼次数减少,角膜湿润欠佳。
解决方法是鼓励孩子眨眼或用滴眼液保护角膜。
4、尽可能的每天都仔细检查患儿有没有受伤,尤其是口腔、四肢(包括皮肤、骨头、关节、手指脚趾)、眼睛。
先天性无汗症怎么治疗

先天性无汗症怎么治疗
一、概述
某同事今年已经有十八岁了,但是这么多年啦,某同事都是全身处于无汗的状态,并且某同事的皮肤特别的干燥,尤其是冬天的时候,手指和脚背还会出现很明显的裂痕。
在某同事很小的时候某同事就有到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像某同事这样的情况是患有了先天性的无汗病症,这些年,某同事断断续续的也有服用了不少药物进行治疗,但是治疗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那到底先天性的无汗病症要怎么治疗才比较好?
二、步骤/方法:
1、该病属于较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由于患者一旦发病后会使
身体中的排汗功能出现了障碍,者出生后即有反复高热,表现为弛张热或不规则热,体温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约20%患儿在3岁前因高热死亡。
2、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了体温升高的情况时,首先
应当尽快采取物理的方法进行降温,而局限性无汗症引起的皮肤干燥、粗糙可搽一些无刺激软膏,以润泽保护皮肤。
夏天可人工湿润皮肤,帮助调节体温。
3、而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首选还是采取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毛果芸香碱,通常该药物可以刺激患者汗腺的分泌,并且患者还可以内服维生素A和甲状腺粉,大部分患者的病症都可以得
到缓解。
三、注意事项:
建议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多补充维生素A的摄取,除此之外,患者在心态方面也要保持平和,避免过度的忧虑,以免对病症的恢复造成了影响。
无汗(中医)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无汗(中医)的症状及治疗方法什么是无汗(中医)?无汗,指当汗出而不汗出者。
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有“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的记载。
大凡正常人春夏阳气疏泄,气血趋向于表,故有汗出:秋冬阳气匿藏,气血趋向于里,故少汗或无汗,此乃自然之势。
倘或外邪入侵肌表,腠理开阖失司,则当汗出而汗不出者,是为病态。
无汗(中医)怎么引起?无汗(中医)发病原因?汗为心之液,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
汗为阴津所化,由阳气温煦而发于腠理。
故无汗之症,可由明亏、阳虚、寒闭腠理所致,间有先天精乏者。
风寒表实无汗与表寒里热无汗:二者同为风寒表实无汗证,然风寒表实无汗纯是风寒所致,而表寒里热无汗兼有里热证候。
风寒表实无汗,由于风寒侵袭,束于肌表。
寒为阴邪,其性凝闭,最易伤阳,卫阳被郁。
故全身元汗。
(伤寒明理论):“寒邪中经,腠理致密。
津液内海,则无汗。
”其辨证要点是,除无汗症外,尚有其他风寒束表(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舌苔薄白、脉象浮紧)的临床表现。
治宜辛温解表发汗,方选麻黄汤。
表寒里热无汗,由于素体热盛,或肺热内蕴,复感风寒,内热为外寒所遏,则形成外寒里热证。
俗称“寒包火”。
如(重订通俗伤寒论):“凡温病伏暑将发,适受风寒搏束者,此为外寒束内热,一名客寒包火。
”亦有伤寒袁邪未解,外邪已有入里化热之势者,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
不汗出而烦躁者,…。
”其辨证要点是:除了风寒束表(无汗、恶寒发热、身疼)的症状以外,还兼有里热(身烦、口渴、咽痛、苔薄黄)等征象。
寒湿束表无汗:恙由汗出当风,或久居潮湿阴冷之地,或伤于雾露之气,寒湿郁于肌表。
寒主收引,湿性粘滞,阳气被郁。
腠理闭塞,故汗不得出。
(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第二):“病者一身尽疼,发热。
日晡所剧者。
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其辨证要点:无汗,兼有寒湿郁表(头胀如裹、肢体沉重、最寒、发热日晡加剧)的症状。
中医汗症的症状学鉴别与论治

中医汗症的症状学鉴别与论治一、无汗【概念】无汗,指当汗出而汗不出者,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有"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的记载。
大凡正常人春夏阳气疏泄,气血趋向于表,故有汗出;秋冬阳气匿藏,气血趋向于里,故少汗或无汗,此乃自然之势。
倘或外邪入侵肌表,腠理开阖失司,则当汗出而汗不出者,是为病态。
本节所讨论的是后者。
【鉴别】常见证候风寒表实无汗:全身无汗,恶寒发热,头痛身疼,鼻塞声重,喷嚏流涕,喉痒咳嗽,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表寒里热无汗:全身无汗,发热恶寒,肢体烦疼,鼻塞声重,烦躁口渴咽痛,咳嗽痰黄,溲赤便秘,苔白或薄黄,脉象浮数。
寒湿束表无汗:全身无汗,头胀如裹,肢体沉重,骨节烦疼,畏寒微热,尤以日晡为甚,舌苔白腻,脉浮紧或迟。
〖鉴别分析〗风寒表实无汗与表寒里热无汗:二者同为风寒表实无汗证,然风寒表实无汗纯是风寒所致,而表寒里热无兼有里热证候。
风寒表实无汗,由于风寒侵袭,束于肌表,寒为阴邪,其性凝闭,最易伤阳,卫阳被郁,故全身无汗。
《伤寒明理论》:"寒邪中经,腠理致密,津液内渗,则无汗。
"其辩证要点是:除无汗症外,尚有其它风寒束表(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舌苔薄白、脉象浮紧)的临床表现。
治宜辛温解表发汗,方选麻黄汤。
表寒里热无汗,由于素体热盛,或肺热内蕴,复感风寒,内热为外寒所遏,则形成外寒里热证,俗称"寒包火"。
如《重订通俗伤寒论》:"凡温病伏暑将发,适受风寒搏束者,此为外寒束内热,一名客寒包火。
"亦有伤寒表邪未解,外邪已有入里化热之势者,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
"其辩证要点是:除了风寒束表(无汗、恶寒发热、身疼)的症状以外,还兼有里热(身烦口渴咽痛、苔薄黄)等征象。
治宜疏散风寒,兼清里热,方选葱豉桔梗汤,如风寒偏重者,可用大青龙汤。
无汗症的危害有哪些

无汗症的危害有哪些
一、概述
大家在跑步或其他运动过后,产生了热量,都会大量的出汗,但有一群人却不是,因为他们受到了无汗症的干扰,即便在天气很热的时候,他们也是出少量的汗水,或者在全身或在局部根本就不出汗,大家听到无汗症这个词语,顾名思义就知道它有些什么症状,无汗症困扰着很多的患者,使得大家都不愿过天热的季节,那么,无汗症都有哪些危害呢?
二、步骤/方法:
1、汗水对于大家起到了新陈代谢的功能,它帮助了大家的身体排出了毒素,使得大家更加的健康生活,而得了无汗症它会阻碍身体的新陈代谢,使得身体毒素排不出来,影响到了大家的身体健康。
2、汗水还帮助患者身体往外散着热量,而患上了无汗症,即使在天热的季节,身体也只是出少量的汗水,或者干脆不出汗,使得患者身体内部的热量疏散发不出去,全身潮红,特别的容易中暑。
3、而局部的不出汗,也会引起患者局部的皮肤干燥,粗糙皲裂等症状,当然一般症状轻的是会有太大的妨碍,但患者却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因为它比竟是一种疾病,还是早作治疗为好。
三、注意事项:
无汗症的患者朋友在家平时可以多食用一些红枣,红枣不仅补气补血,还对无汗症有一定的帮助,所以患者平时可多食用,也可以泡
水喝。
无汗症的偏方

无汗症的偏方
一到了夏天,人们往往会因为天气炎热的关系而浑身出汗.
这个时候人们都是希望自己要是能不出汗该多好呢.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身体不出汗或者出汗少,都属于不正常的现象,也是一
种疾病,叫做无汗症.一般来说患有无汗症的患者多数会在运动
的时候感觉浑身使不上力气,尤其是在天热的时候比其他人更容易中暑.那么治疗无汗症的偏方都有什么呢?
★(1)内治法
①阴液亏损证
先天不足,或热病伤阴,盛夏难忍,口干咽燥,便如羊粪,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治宜养阴生津,滋益汗源法.药用:生地30g,麦冬10g,玉竹10g,天花粉10g,黄芪10g,葛根10g,当归10g,丹参10g,五味子10g.水煎服,每日1剂.
②阳虚气弱证
先天不足,或久病体弱,汗溢减少,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肌肤干燥,舌淡少苔,脉细无力.治宜益气壮阳,滋润肌肤法.药用:肉苁蓉
20g,锁阳10g,鹿角霜30g
,黄芪30g,党参15g,熟地30g,生山药60g,白术15g,杜仲15g.
水煎服,每日1剂.
★(2)外治法
①夏日炎热,汗闭不出,可穿着浅色棉织品,宽松的衣服;做
好其他防暑措施.
②无汗肤热,盛夏难耐者,可用六一散60g,枯矾15g,冰片2g,研细末,纱布包块.
③配成5%的甘草酒精,外搽后,可有效降低皮温.
★(3)饮食疗法(适于盛夏炎热之时)
①绿豆60g,白米80g,白糖20g,熬粥.
②西瓜皮(去翠衣及瓜瓤)60g,切片煮水,代茶饮.
③绿茶10g,绿豆衣15g,沏茶.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治疗无汗症的偏方,通过此文大家也可以了解到,身体不出汗可未必就是好事情.其实人们身体每日的出汗其实是人体自身的一种排泄和调节的正常生理功能.夏日的出汗是能够帮助人们身体进行排毒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汗症(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无汗症是指皮肤表面少汗或完全无汗,也称汗闭,可分为局限性汗闭或全身汗闭。
引起无汗症的原因可包括汗腺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损害,其他疾患也可引起无汗。
在种类上包括神经性无汗症、汗腺功能障碍性无汗症、特发性无汗症等。
二病因1.神经性无汗症
由激活汗腺的神经通路功能障碍所致。
如髓质损害可引起同侧节段性汗闭或损害以下部位暂时性无汗。
疾病引起的全身性无汗可能是由于皮层对下丘脑的抑制增强引起。
下丘脑肿瘤或第三脑室底部损害也可导致全身无汗和高热。
脑干下端疾病可引起同侧的颜面和颈部无汗症。
中暑、高热也可引起一过性无汗症,可能该病抑制下丘脑,使到达汗腺中枢神经冲动缺乏而引起无汗症。
麻风、酒精中毒性神经炎、淀粉样变、糖尿病、痛风可发生无汗症,可能由于以上疾病引起支配神经节阻滞而出现节段性无汗。
自主神经病、神经节阻滞、Horner综合征和Ⅳ型遗传性感觉神经病以及胆碱能药物应用均可发生无汗症。
2.汗腺功能障碍性无汗症
见于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
病人汗腺发育不全导致泛发性无汗症,且合并皮脂腺、毛发、指甲各方面的发育不全或残缺。
后天性无汗症见于硬皮病、肿瘤、烧伤、皮肤移植、放射性皮炎、淋巴瘤、Sjogren综合征和慢性萎缩性肢端皮炎,甚至可导致小汗腺出汗消失。
某些药物引起汗腺破坏也可产生无汗症,如米帕林(阿的平)、阿托品和东莨菪碱等抗胆碱药物,巴比妥酸盐和安定引起汗腺坏死而致无汗症。
粟粒疹和炎症性及角化性皮肤病所致的汗管阻塞,汗液保留在皮肤中,出现无汗症。
粟粒疹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白痱、红痱、脓痱、深在性痱。
鱼鳞病、银屑病、天疱疮、汗管角化和异位性皮炎以及脂溢性皮炎均可使汗管内流动的汗液阻塞,出现无汗症。
锆盐、铝盐、甲醛、戊二醛和离子透入疗法也可使局部汗孔闭塞。
3.特发性无汗症
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神经发育不完善,生后数周内无汗;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肿瘤、尿毒症、肝硬化、内分泌疾病(如Addison病、糖尿病等)以及罕见的遗传病(如Fabry病、
Franceschetti-Jatassohn综合征等)均可出现无汗症,辐射热和石膏管型的压迫也可引起暂时性
无汗。
三临床表现1.患者全身皮肤或某一部位终年无明显汗液。
患者常感全身不适,极度疲劳,在运动时最明显。
在天热季节中,体温往往升高,心率加快,全身皮肤潮红,甚至出现虚脱、中暑等症状。
2.局限性皮肤干燥、粗糙,或在某些皮肤病皮损上出现,一般症状轻微。
四检查1.皮肤科检查
患者全身皮肤或某一部位终年无明显汗液。
局限性皮肤干燥、粗糙,或在某些皮肤病皮损上出现,一般症状轻微。
2.临床病理学标本活检
发现皮脂腺样组织,也无汗腺导管,或者可见大量的油滴样物堵塞汗腺导管,基底部肿胀明显。
3.其他
交感神经功能检查。
五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的特征性即可诊断。
六治疗1.积极治疗引起无汗症的各种原发病。
2.口服或注射毛果芸香碱,可以刺激汗腺的分泌。
可内服维生素A和甲状腺粉(片)。
3.对全身性无汗引起体温升高的患者可采取物理降温,局限性无汗症引起的皮肤干燥、粗糙可搽一些无刺激软膏,以润泽保护皮肤。
夏天可人工湿润皮肤,帮助调节体温。
寄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身体健康是人最基本的,也是很难达到的目标。
今天,你能开口说话,能用眼睛、耳朵、鼻子去感知身边的一切事物,能正常地用双腿行走,无病无痛……这些看起来是很轻而易举的,但是你是否想过这些却是极度重要且来之不易的,如果某一天你失去了,怎么办?看到街上那些失明失聪、断手少腿的残疾人,你是否在想:幸好我没有像他们那样,你错了,生命充满意外,谁能保证你明天不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呢?那你又是否因此更加懂得珍惜健康呢?那就请不要透支自己的身体健康,赶快行动起来,锻炼身体,让身心健康吧!要清楚意识到自己目前的健康状况是稍纵即逝的,明确健康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本钱,要懂得珍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