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

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
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

附件

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

(试行)

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对实现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规范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煤化工行业技术进步,依照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按照“环境优先、合理布局、环保示范、源头控制、风险可控”的原则,特制定本环境准入条件。

一、适用范围

本准入条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现代煤化工生产建设项目。现代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采用新型、先进的化学加工技术,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或中间产品的过程,主要包括以煤气化、液化为龙头生产合成天然气、合成油、化工产品等的能源化工产业。煤炭中低温热解项目可参照执行。

二、规划布局

现代煤化工项目应布局在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优先选择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环境容量较好的地区布局,并符合环境保护规划。已无环境容量的地区发展现代煤化工项目,必须先期开展经济结构调整、煤炭消费等量或减量替代等措施腾出环境容量,并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污染控制技术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缺水地区严格控制新建现代煤化工项目。

三、项目选址

(一)现代煤化工项目应在产业园区布设,并符合园区规划及规划环评要求。项目应与居民区或城市规划的居住用地保持一定缓冲距离。

(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主要补给区、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脆弱区域、泉域出露区以及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中划定的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内,禁止新建、扩建现代煤化工项目。

(三)合理布局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生产装置、危险化学品仓储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岩溶强发育、存在较多落水洞或岩溶漏斗的区域,禁止布局项目重点污染防治区。

四、污染防治和环境影响

(一)严格限制将加工工艺、污染防治技术或综合利用技术尚不成熟的高含铝、砷、氟、油及其他稀有元素的煤种作为原料煤和燃料煤。

(二)现代煤化工项目的工艺技术、建设规模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鼓励采用能源转换率高、污染物排放强度低的工艺技术,并确保原料煤质相对稳定。在行业示范阶段,应在煤炭分质高效利用、资源能源耦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如废水处理技术、废水处置方案、结晶盐利用与处置方案等)等方面承担环保示范任务,并提出示范技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应对措施。

(三)强化节水措施,减少新鲜水用量,具备条件的地区,优

先使用矿井疏干水、再生水,禁止取用地下水作为生产用水。沿海地区应利用海水作为循环冷却用水,缺水地区应优先选用空冷、闭式循环等节水技术。取用地表水不得挤占生态用水、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

(四)根据清污分流、污污分治、深度处理、分质回用的原则设计废水处理处置方案,选用经工业化应用或中试成熟、经济可行的技术。在具备纳污水体的区域建设现代煤化工项目,废水(包括含盐废水)排放应满足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并确保地表水体满足下游用水功能要求;在缺乏纳污水体的区域建设现代煤化工项目,应对高含盐废水采取有效处置措施,不得污染地下水、大气、土壤等。

(五)项目应依托园区集中供热供汽设施,确需建设自备热电站的,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控制要求。设备动静密封点、有机液体储存和装卸、污水收集暂存和处理系统、备煤、储煤等环节应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挥发性有机物(VOCs)、恶臭物质及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逸散与排放。非正常排放的废气应送专有设备或火炬等设施处理,严禁直接排放。在煤化工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出台前,加热炉烟气、酸性气回收装置尾气以及VOCs等应根据项目生产产品的种类暂按《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0)或《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相关要求进行控制。按照国家及地方规定设置防护距离,建设煤气化装置的,还应满足《煤制气业卫生防护距离》(GB/T 17222)要求。防护距离范围内的土地不得规划居住、教育、医疗等功能;现状有居住区、学校、医院等

敏感保护目标的,必须确保在项目投产前完成搬迁。

(六)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对固体废物优先进行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立足于项目或园区就近安全处置。项目配套建设的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及其他地方标准要求。废水处理产生的无法资源化利用的盐泥暂按危险废物进行管理;作为副产品外售的应满足适用的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并确保作为产品使用时不产生环境问题。

(七)落实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根据地下水水文地质情况,按照《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 50934)要求合理确定污染防治分区,厂区开展分区防渗,并制定有效的地下水监控和应急措施。蒸发塘、晾晒池、氧化塘、暂存池选址及地下水防渗、监控措施还应参照《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防止污染地下水。

(八)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应根据相关标准设置事故水池,对事故废水进行有效收集和妥善处理,禁止直接外排。构建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周边企业、园区相衔接的区域环境风险联防联控机制。

(九)加强环境监测。现代煤化工企业和涉及现代煤化工项目的园区应建立覆盖常规污染物、特征污染物的环境监测体系,并与当地环境保护部门联网。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相关规定向社会公开环境信息。

五、附则

(一)对不符合本准入条件的新建、改建、扩建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各级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不得审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二)本准入条件与地方相关标准、规范性文件不一致时,应从严执行。

(三)本准入条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环境保护部负责解释,并根据行业发展要求适时修订。

现代煤化工煤制乙二醇技术概述

现代煤化工煤制乙二醇技术概述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现代煤化工中煤制乙二醇的技术。简单介绍了乙二醇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现状;对煤制乙二醇技术中的直接合成法及间接合成法做了概述;讨论了煤制乙二醇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我国在乙二醇工艺技术中的现状。 关键字:煤制乙二醇;直接合成法;间接合成法;草酸酯法;现状 引言 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大宗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多种化工产品,如聚酯纤维、防冻剂、不饱和聚酯树脂、润滑剂、增塑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炸药、涂料和油墨等,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中国,乙二醇主要作为聚酯及防冻液的原料,其中聚酯消费占90%以上,2013年国内乙二醇进口量825万t,进口依存度高达70%左右,市场缺口巨大。2014年,国内新增聚酯产能预计达500万t,将继续拉动乙二醇消费量的增长。乙二醇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乙二醇的生产工艺路线按原料不同可分为石油路线和非石油路线。在现阶段,全球主要的大型乙二醇生产装置均采用石油路线,也称乙烯路线,即在银催化剂、甲烷或H2致稳剂、氯化物抑制剂存在下,乙烯直接被O2氧化生成环氧乙烷,再与水直接或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乙二醇。石油路线经过多年的发展,工艺已趋于成熟,但耗水量大,生产过程副产物多且生产原料受石油价格波动影响较大,无法摆脱对石油资源的依赖。 因此,结合中国贫油、少气和相对富煤的能源结构特点,开发一条以煤为原料、经济合理的乙二醇合成工艺路线,符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前,国内掀起了开发煤基乙二醇的热潮,煤制乙二醇技术已经成为煤化工行业关注的焦点。

1乙二醇制备技术简介 1.1乙二醇性质简介 乙二醇(EG)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有机原料,又名甘醇、亚乙基二醇,分子式为HOCH2CH2OH,是无色透明、稍带甜味的黏稠液体。乙二醇是最简单和最重要的脂肪族二元醇,主要用于生产聚酯和各类抗冻剂,前者用于制造纤维、薄膜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其它用途则包括解冻液、表面涂层、照像显影液、水力制动用液体以及油墨等行业。高纯乙二醇可用做过硼酸铵的溶剂和介质,还可用于生产特种溶剂乙二醇醚。 1.2乙二醇制备的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制备乙二醇 1.1生物质发酵制备乙二醇 本工艺主要是将多糖、淀粉、秸秆等生物质混合发酵后制备多元醇,采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原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我国有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如大连化物所采用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了乙二醇、丙二醇等化工醇产品。 1.2石油路线制备乙二醇 该方法为目前世界上工业乙二醇生产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该工艺以石油裂解产物乙烯为原料,经氧化后制得环氧乙烷,环氧乙烷水合后得到产物乙二醇,产品的收率可达90%以上。 1.3半石油路线制备乙二醇 该方法是石油路线的优化和改进,具有效率高和能耗小的优点,但是目前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生产,仍在实验室中试阶段该方法采用环氧乙烷为原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乙烯醋,经过水解得到目标产物乙二醇。

化工新技术

科技发展论文:煤化工技术的发展前景 摘要:世界已进入能源和化工原料多元化的时代,不同国家或者地区应根据资源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选择现实、优质的原料和技术。以煤炭为原料生产化学品和通过转化生产高效洁净能源(燃料油、电力等) 的技术将与石油和天然气化工形成并列竞争发展的趋势,煤化工在各成熟单项技术的支撑下,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煤化工;新型煤化工;煤炭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丰富的化石能源。在当前世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和倡导保护环境的情况下,发展煤化工特别是新型煤化工,调整我国的能源化工结构,就显得日益重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煤化工技术和新型煤化工的发展情况。 1煤化工概念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并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煤化工包括煤的一次化学加工、二次化学加工和深度化学加工,煤的焦化、气化、液化,煤的合成气化工、焦油化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等。根据生产工艺与产品的不同主要分为煤焦 化、煤电石、煤气化和煤液化4 条主要生产链。其中,煤焦化、煤电石、煤气化中的合成氨等属于传统煤化工,而煤气化制醇醚燃料,煤液化、煤气化制烯烃等则属于现代新型煤化工领域。 2 煤化工技术 2. 1 煤焦化 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也称做煤的干馏。煤焦化产品主要有焦炭、煤焦油(苯、甲苯等) 、焦炉气(氢气、甲烷、乙烯、一氧化碳等) 精氨水等。这些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染料、农药和炭素等行业。有些甚至是石油化学工业无法替代的,如吡啶喹啉类化合物和许多稠环化合物等。 212煤气化 煤在高温条件下借助气化剂的化学作用将固体碳转化为可燃气体(气体混合物) 的热化过程。用空气、水蒸气、二氧化碳作为气化剂。它们与煤中的碳发生非均相反应。此外,煤热分解出的气态产物如CO2 、H2O 及烃类等也能与赤热的碳发生均相反应。依气化法、气化条件及煤的性质不同,气化气的组成也不同。根据煤气发生炉内所进行的气体过程特点,可以将煤层自上而下地分为干燥带、干馏带、还原带、氢化带和灰层,在干燥带和干馏带中,煤受到高温炉气的加热而放出水分并挥发。剩下的焦炭在还原带和氧化带中进行氧化反应。煤经过气化后得到的是粗煤气,再经过净化和加工后,可以得到各种化学品。常用于煤气化的方式有:

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

附件 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 (试行) 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对实现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规范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煤化工行业技术进步,依照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按照“环境优先、合理布局、环保示范、源头控制、风险可控”的原则,特制定本环境准入条件。 一、适用范围 本准入条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现代煤化工生产建设项目。现代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采用新型、先进的化学加工技术,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或中间产品的过程,主要包括以煤气化、液化为龙头生产合成天然气、合成油、化工产品等的能源化工产业。煤炭中低温热解项目可参照执行。 二、规划布局 现代煤化工项目应布局在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优先选择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环境容量较好的地区布局,并符合环境保护规划。已无环境容量的地区发展现代煤化工项目,必须先期开展经济结构调整、煤炭消费等量或减量替代等措施腾出环境容量,并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污染控制技术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缺水地区严格控制新建现代煤化工项目。

三、项目选址 (一)现代煤化工项目应在产业园区布设,并符合园区规划及规划环评要求。项目应与居民区或城市规划的居住用地保持一定缓冲距离。 (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主要补给区、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脆弱区域、泉域出露区以及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中划定的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内,禁止新建、扩建现代煤化工项目。 (三)合理布局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生产装置、危险化学品仓储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岩溶强发育、存在较多落水洞或岩溶漏斗的区域,禁止布局项目重点污染防治区。 四、污染防治和环境影响 (一)严格限制将加工工艺、污染防治技术或综合利用技术尚不成熟的高含铝、砷、氟、油及其他稀有元素的煤种作为原料煤和燃料煤。 (二)现代煤化工项目的工艺技术、建设规模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鼓励采用能源转换率高、污染物排放强度低的工艺技术,并确保原料煤质相对稳定。在行业示范阶段,应在煤炭分质高效利用、资源能源耦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如废水处理技术、废水处置方案、结晶盐利用与处置方案等)等方面承担环保示范任务,并提出示范技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应对措施。 (三)强化节水措施,减少新鲜水用量,具备条件的地区,优

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政策走向及前景预测 一、现代煤化工产业概述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及化学品,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地工业,是相对于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而言地.从理论上来说,以原油和天然气为原料通过石油化工工艺生产出来地产品也都可以以煤为原料通过煤化工工艺生产出来.煤化工主要分为传统煤化工和现代煤化工两类,其中煤焦化、煤合成氨、电石属于传统煤化工,而目前所热议地煤化工实际上是现代煤化工,主要是指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二甲醚及煤制烯烃等项目.目前煤化工热地背景源于石油、天然气价格地不断上涨,使得以煤为原料地煤化工产品在生产上具备了巨大地成本优势,从而成为相对石化产品地最具竞争力地替代产品.从煤化工基地建设而言,煤化工产业涉及煤炭、电力、石化等领域,是技术、资金、资源密集型产业,对能源、水资源地消耗大,对资源、生态、安全、环境和社会配套条件要求较高.煤化工地工艺路线主要有三条,即焦化、气化和液化,在煤地各种化学加工过程中,焦化是应用最早且至今仍然是最重要地方法,其主要目地是制取冶金用焦炭,同时副产煤气和苯、甲苯、二甲苯、萘等芳烃;煤气化在煤化工中也占有很重要地地位,用于生产城市煤气及各种燃料气,也用于生产合成气(作为氢气、合成氨、合成甲醇等地原料);煤低温干馏、煤直接液化及煤间接液化等过程主要生产液体燃料(石脑油、汽油、柴油);煤地其他直接化学加工,则生产褐煤蜡、磺化煤、腐植酸及活性炭等,仍有小规模地应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国内外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从全球煤化工发展状况来看,主要集中在南非(公司是世界唯一拥有煤制液化工厂地公司,该公司地个煤基液化厂保证了南非地汽油、柴油供给量)、美国(太平原合成燃料厂是世界上目前唯一运行地大规模煤制天然气商业化工厂地公司,年产亿方天然气和万吨合成氨)和中国,除中国外其他国家并无大规模地发展,国内以煤炭为原料地化工产品在国际上大多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地,高高在上地国际原油价格是促使煤化工再次得到重视地直接动因.以原油和煤炭地单位热值来衡量,目前煤炭地价格只有原油价格地左右,以煤炭来代替石油作为化工产品地原料具有很好地经济意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发展面临地现状,我国能源资源中,煤资源相对丰富,石油资源相对少,而且石油往往受制于国际市场.因此,通过把煤液化替代石油成为我国能源发展地一个明智选择.而且煤液化之后,相对于石油更加环保,符合国家节能环保地要求.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能源需求将日益扩大,对于煤液化地需求也就越大.这也就是意味着,对于煤化工需求也就越来越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地煤化工生产国,煤化工产品多、生产规模较大,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型时期,以石油替代为目标地现代煤化工产业刚刚起步.由于国际市场油价高起,我国现代煤化工项目已呈现遍地开花之势,激发了富煤地区发展煤化工产业地积极性.据了解,在煤炭资源丰富地鄂尔多斯、通辽、赤峰、阿拉善盟等地,煤化工产业开始“井喷”.神华集团煤直接液化项目、伊泰集团间接法煤制油项目、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大唐多伦煤制烯烃项目、通辽乙二醇项目等煤化工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并投产.目前,全国煤制烯烃地在建及拟建产能达万吨,煤制油在建及拟建产能达万吨,煤制天然气在建及拟建产能接近亿立方米,煤制乙二醇在建及拟建产能超过万吨.这些项目全部建成之后,我国将是世界上产能最大地现代煤化工国家.近五年我国焦炭、电石、煤制化肥和煤制甲醇产量均位居世界首位,成为煤化工产品生产大国.年是现代煤化工爆发地启动之年,预计投资额应该在亿元左右,之后四年投资额将逐增加,年将达到奇峰,预计在亿,五年累计超过万亿,是十一五期间地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政策

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

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 规格:上中下三册 16开精装 定价800元优惠价:580元 手册共分11篇,54章近318万字。详细介绍煤田地质,煤的储运、燃烧、气化、焦化、液化的方法及物化基础、工艺流程、工艺条件选择,煤化工的主要设备结构与材质及其相关的环保、安全、仪表自控等的公用工程。手册内容有以下特点。①技术先进,方法全面。反映了21世纪国际煤化工的现代技术水平;如气化技术中气流床水煤浆加压气化,干粉煤加压气化,流化床的灰熔聚炉气化技术、煤的地下气化技术等;焦化中焦油煤化工产品的

分离与提取技术,煤液化的直接与间接液化技术等。②全书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实用、可操作性强。③煤的利用涉及面广,如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燃料电池、碳素材料、由合成气制取氨、甲醇、二甲醚、低碳醇、低碳烯烃、乙二醇和羟基合成多种化工产品等均有介绍。④手册中有大量图表、数据、公式,文字通达。 ⑤ 手册是权威性专著,集中了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 本手册可供煤炭、煤化工领域的科研、设计、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 第二章现代煤化工及洁净煤技术 第三章现代煤化工重点产品 第四章现代煤化工发展模式 第二篇煤炭及其储存运输、洗选与加工 第一章煤的组成和性质 第三章煤焦的储存、运输及制备 第四章型煤的制造 第五章水煤浆制备

第三篇煤的燃烧 第二章煤燃烧数学物理模型 第三章煤炭燃烧设备 第四章煤燃烧的环保控制 第四篇煤炭的气化 第一章煤炭气化的物理化学基础及气化技术分类第二章常压固定床气化 第三章碎煤固定层加压气化生产过程 第四章流化床煤气化 第五章干法气流床煤的气化 第六章湿法气流床加压气化 第七章多喷嘴对置式气流床水煤浆气化技术 第八章地下煤气化 第九章多元料浆新型气化技术 第十章煤制代用天然气(SNG) 第十一章其他煤气化方法 第十二章空气分离 第五篇煤炭的焦化 第一章煤炭的热解技术

现代煤化工产业呈现四大特点

现代煤化工产业呈现四大特点 6月5日,中国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勇武在2014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上表示,我国现代煤化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煤制油、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等示范工程都实现了稳定的运行。目前我国现代煤化工发展呈现四大特点。 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13年,全国甲醇产量达到2900万吨,二甲醚产量达到500万吨,煤制油投产项目产量约170万吨,煤制烯烃180万吨,煤制乙二醇达到90万吨,已投产的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达到27亿立方米,产业规模已居世界首位。预计到2020年,煤制油、煤制气规模将分别达到3000万吨和500亿立方米。 二是工程示范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煤制油、甲醇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等一批示范工程建成投产并实现稳定运行。特别是神华集团鄂尔多斯煤直接制油示范项目、包头煤制烯烃示范项目、内蒙古伊泰集团煤间接制油项目运行稳定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内蒙古新奥集团煤制二甲醚、大唐集团内蒙古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新疆庆华煤制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都已经建成投产。 三是产业的集中度明显提升。现代煤化工项目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宁夏等地区。培育了一大批大型骨干集团和企业,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仅甲醇产品已形成了山西晋煤、神华、河南煤业、兖矿集团、中海油等10家百万吨级生产企业,合计产能占了全国总产能的37%。内蒙古的煤化工产业正由示范项目向示范基地转变,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势头强劲。 四是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实现了新突破。我国自主研发了大型先进煤气化、煤制甲醇、煤直接制油和接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万吨级煤制芳烃、低阶煤分质利用等技术;研制了大型煤气化装置、变换炉、低温甲醇洗、12万吨等级大型空分、8万吨等级以上空分空气压缩机、百万吨级煤制油反应器、60万吨级甲醇制烯烃反应器等大型装备,取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现代煤化工技术经济及产业链研究_陈贵锋

doi :10.11799/ce201410017 收稿日期:2014-09-05 基金项目: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固定床熔渣气化炉连续排渣关键技术研究(2014EG122191) 作者简介:陈贵锋(1966-),男,湖南常德人,研究员,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煤化工分院副院长,中国煤炭 学会资深会员,主要从事现代煤转化技术研发和洁净煤技术经济等研究,E -mail :chen@https://www.360docs.net/doc/0c4269982.html, 。 引用格式:陈贵锋,李振涛,罗 腾.现代煤化工技术经济及产业链研究[ J ].煤炭工程,2014,46(10):68-71.现代煤化工技术经济及产业链研究 陈贵锋 1,3,4 ,李振涛1,2 ,罗 腾 1,3,4 (1.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13;2.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3.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3; 4.国家能源煤炭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装备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3) 摘 要:现代煤化工及其产业链经过近十年技术示范已经取得系列成果,其技术、经济和环 境影响等指标已经有初步结论,今后如何发展值得关注。介绍了现代煤化工技术进展及发展趋 势,采用CCTM 模型进行了能效、经济和环境指标研究,指出其在提高能效、降低水耗等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分析了现代煤化工的产品链和主要产品市场,建议开展差异化产品结构研究,防止产能过剩风险。 关键词:煤化工;技术经济;技术进展;产业链;产品市场 中图分类号:TQ536;F4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59(2014)10- 0068-04Research on Technology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Chain of Modern Coal Chemistry Industry CHEN Gui -feng 1,3,4,LI Zhen -tao 1,2,LUO Teng 1, 3,4 (1.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 ,Beijing 100013China ; 2.School of Chemistry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China ; 3.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Mining and Clean Utilization ,Beijing 100013,China ; 4.Energ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Efficient Utilization and Energy -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Beijing 100013,China ) Abstract :After nearly 10years of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modern coal chemistry and its industrial chain have obtained a series of achievement ,with preliminary conclusions of technic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indicators ,its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is calling for more attention.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coal chemistry industry ,and studied the energy efficiency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with CCTM model ,pointing out that there is great potential in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ing ,water consumption reducing.And the modern coal chemistry industry chain and main product market were analyzed ,recommending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iated product structure to prevent the risk of excessive production capacity. Keywords :coal chemistry industry ;technology economic ;technology progress ;industry chain ;product market 现代煤化工是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将煤转化成清洁燃料和化学品,实现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产业,现代煤化工技术整体还处于工业示范阶段。相比传统煤化工的产能过剩、能耗高、环保效果较差等突出问题以及现代煤化工巨大的市场需求,现代煤化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总体来看,国家和企业对现代煤化工发展前景比较看好,但由于现代煤化工的技术经济性还不明朗,科学合理的产业链尚未形成,企业投资比较谨慎 [1-4] 。 1现代煤化工进展及趋势 现代煤化工主要集中在煤制油和合成天然气、煤制烯 烃、煤制乙二醇等领域,现代煤化工产业路线如图1所示,除煤制芳烃还处在研发阶段外,其它技术均进行了示范,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1.1大型煤炭气化技术成功应用 煤炭气化技术是现代煤化工技术的龙头(直接液化除 第46卷第10期2014年第10期 煤炭工程 COAL ENGINEERING Vol.46,No.10No.10,2014

煤化工安全与环保

煤化工安全与环保 一、填空题;1.煤化工生产的特点?(1)易燃易爆易中毒的物质;2.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1)生产必须安全(;3.“三级安全教育”指厂级、车间级和班组级的三级;4.特种作业人员是指从事电气、锅炉、放射、压力容;5.备煤生产常见事故有:(1)碰撞伤害(2)夹挤;6.如发现煤堆着火的措施?答:一般都是将燃烧的煤;7.“四大车”包括:推焦车、拦焦车、熄焦车和装煤 一、填空题 1.煤化工生产的特点?(1)易燃易爆易中毒的物质多(2)高温露天作业粉尘烟气多(3)生产工艺条件的苛刻(4)生产规模的大型化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2.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1)生产必须安全(2)安全生产、人人有责(3)安全生产、重在预防。 3.“三级安全教育”指厂级、车间级和班组级的三级教育。 4.特种作业人员是指从事电气、锅炉、放射、压力容器、金属焊接、起重、车辆驾驶、爆破等特殊工种。 5.备煤生产常见事故有:(1)碰撞伤害(2)夹挤伤害(3)接触伤害(4)缠结伤害(5)抛射伤害。 6.如发现煤堆着火的措施?答:一般都是将燃烧的煤从煤堆中挖出后,再用水浇灭,此外,还可用泥浆水灌救。 7.“四大车”包括:推焦车、拦焦车、熄焦车和装煤车。 8.烧烫伤害事故大多发生在上升管或装煤口附近。 9.根据燃烧的起因和剧烈程度的不同,燃烧分为:闪燃、着火及自燃。 10.通常把闪点低于45℃的液体叫易燃液体,高于45℃的液体叫可燃液体。 11.按爆炸速度的不同将爆炸分为:轻爆、爆炸及爆轰。

12.化学火源的预防:为防明火应禁止吸烟、动火、生火炉。应杜绝氧化剂进入禁火现场,以防强氧化剂反应着火。 13. 煤气加压机与空气鼓风机宜分别布置在单独的房间内,如布置在同一房间,均应采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14.煤气发生炉的空气鼓风机应有两路电源供电。两路电源供电有困难的,应采取防止停电的安全措施。 15. 根据所用气化剂的不同,煤气可分为以下四种:①空气煤气②混合煤气 ③水煤气④半水煤气。 16.气柜由钟罩、中节和水槽三大部分组成。 17.大气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包括: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 18.生态环境的恶化从环境角度看,主要包括:森林减少、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沙漠化、物种消失等方面。 19.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加工过程,由于煤本身的特殊性,在其加工、原料和产品的贮存运输过程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0.COD(化学耗氧量)是指用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将有机物氧化为H2O和CO2,此时测出的耗氧量。 21.活性炭吸附工艺包括:经活性污泥处理后的污水的预处理、活性炭吸附和活性炭再生三部分组成。 22.加压吸附的原理包括:破乳、凝聚及气浮三部分组成。 23.废水处理工艺基本上按价物质的回收、预处理、生化法处理及深度处理等步骤进行。 24.尘粒自由沉降的速度与粒径dmin的平方成正比。 25.顺序装炉法,必须定出焦炉的每个煤孔的装煤量、装煤速度。

新形势下现代煤化工的发展方向及重点-2017

升级示范持续创新 努力开创现代煤化工发展新局面 在2017中国国际煤化工论坛上的讲话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 2017年9月27日 煤炭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是中国资源禀赋的 显著特征。发展现代煤化工,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现代煤化工经历了“十一五”和“十二五”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和产业规模均走在世界前列,已建成了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一批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据我们统计,2017年1-6月,我国煤制油产能达到693万吨/年,产量155万吨;煤(甲醇)制烯烃产能达到1242万吨/年,产量530万吨;煤制乙二醇产能达到270万吨/年,产量70万吨;煤制天然气产能达到51亿立方米/年,产量11亿立方米。为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因产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存在着水资源和环保瓶颈制约、工艺流程和技术集成尚需优化升级、产业支撑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结合本届论坛主题,我主要就“十三五”以来现代煤化工技术新突破、行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及重点,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十三五”以来现代煤化工技术新突破 当前,世界石化行业日臻成熟,创新驱动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旋律,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创新既是石化行业,更是现代煤化工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十三五”以来,现代煤化工相关领域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国内外涌现出一大批新的研究成果。 一是煤气化技术向大型化、长周期迈进。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完成了日处理煤3000吨级超大型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并已在国内累计推广11家企业,在建和运行气化炉42台。该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实现单炉日处理煤3000吨级能力的水煤浆气化技术,为我国大型煤化工的高效、洁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生产的日处理煤2000吨级航天粉煤加压气化炉创造了世界现有工业化气化装置的 最长运行记录,单台气化炉连续(A级)运行记录为421天。神华宁煤集团联合中国五环工程公司等科研院所,自主开发出日耗煤2200吨干煤粉加压气化炉(神宁炉)应用于4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中,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煤炭液化技术向生产高效化和产品高端化发展。神华集团依据煤直接液化反应的产物分布特点,着力开发超清洁汽、柴油以及军用柴油、高密度航空煤油、火箭煤油等特种油品的生产技术,目前已完成了煤直接液化油品的战机试飞和火箭发动机试验。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基于对煤炭液化过程的全面分析,提出了包括

国内外煤炭资源现状及煤化工技术进展和前景

国内外煤炭资源现状及煤化工技术进展和前景 摘要:本文就中国能源建设面临着结构的优化与调整,结合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石油及相关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对国内外煤炭储量、产量及市场现状进行了较详尽的调研,对煤化工技术进展及前景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为我公司未来发展提前寻找了石油和天然气的最佳替代产品,指出了煤化工产业将是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对于我国减轻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重大意义。可以预见,煤炭的清洁转化和高效利用,将是未来能源结构调整和保证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必由之路,现代煤化工在中国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长远的发展前景。 1 世界煤炭资源概况 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7》数据统计,2006年年底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全球总计9090.64亿吨,可采年限为147年。总体上看,世界煤炭资源的分布,北半球多于南半球,煤炭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北纬30°- 70°之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聚煤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70%以上。其中,以亚洲和北美洲最为丰富,分别占全球地质储量的58%和30%,欧洲仅占8%;南极洲数量很少。拥有煤炭资源的国家大约70个,其中储量较多的国家有中国、俄罗斯、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波兰和南非地区,它们的储量总和占世界的88%。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60%集中在美国(25%)、前苏联(23%)和中国(12%),此外,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和南非4个国家共占29%。根据2006年全球煤炭探明储量,美国以2446亿吨储量稳坐头把席位,俄罗斯以1570亿吨储量排第二位,中国和印度分别为1145和924亿吨排第三、四位。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和巴西占据第五到第十位。

煤化工对环境的污染

煤化工对环境的污染学院:矿业学院 专业:矿物加工工程 班级:矿物081班 姓名:X X X 学号:X X X 老师:X X X 2012年3月29日

煤化工对环境的污染 X X X1 X X X2 (1 贵州大学 550025 ;2 贵州大学 550003) 摘要煤化工对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随着科学发展观的逐步深入贯沏,人们更 多的关注在煤化工发展中的污染及防治问题,并且针对煤化工行业突出的环境污染 问题、相关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展情况等进行了交流。本文主要介绍了煤化工 行业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煤化工行业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防治煤化工 业污染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煤炭煤化工焦化结焦环境污染防治 前言长期以来,我国在积极探索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走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上世纪70年代把环境保护提上议事日程,80年代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90年代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七大将环境保护列为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十一五”以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和措施。我国的污染治理由被动转向主动,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将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相统一,努力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煤炭是中国的主要化石能源,也是许多重要化工品的主要原料,随着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近年来中国能源、化工品的需求也出现较高的增长速度,煤化工在中国能源、化工领域中已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煤化工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问题。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对煤炭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技术、资金和社会配套条件要求较高,一些地方不顾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承载能力,出现了盲目规划、竞相建设煤化工项目的苗头。这些问题对煤化工产业,对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实现环境保护,走清洁生产道路,是煤化工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 焦化工业废物的来源及危害 焦化厂一般由备煤车间、炼焦车间、回收车间、焦油加工车间、苯加工车间、脱硫车间和废水处理车间组成。焦化工艺的主要产污环节如图1所示,其有害物排放源多、排放物种类多、毒性大,对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据统计,2005年炼焦

现代煤化工工艺路线总图

现代煤化工工艺路线总图煤化工工艺路线图

煤制甲醇典型工艺路线图 1、合成甲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主反应: CO+2H2=CH3OH+102.5KJ/mol (2)副反应 2CO+4H2=CH3OCH3+H2O+200.2 KJ/mol CO+3H2=CH4+H2O+115.6 KJ/mol 4CO+8H2=C4H9OH+3H2O+49.62 KJ/mol CO2+H2=CO+H2O-42.9 KJ/mol 2、甲醇合成气要求氢碳比f=(H2-CO2)/(CO+CO2)≈2.05~2.10,由于煤炭气化所得到的水煤气CO含量较高,H2含量较低,因此水煤气须经脱硫、变换、脱碳调整气体组成,以达到甲醇合成气的要求。 3、CO变换反应 CO+H2O(g)=CO2+H2 (放热反应)

4、水煤气组分与甲醇合成气组分对比 气体种类气体组分(%) CO H2CO2CH4 水煤气37.350.0 6.50.3 甲醇合成 29.9067.6429.900.1 气 天然气制甲醇工艺流程图 1、合成甲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H4+H2O=CH3OH+H2 2、甲醇合成气要求氢碳比f=(H2-CO2)/(CO+CO2)≈2.05~2.10,由于天然气甲烷含量较高,因此要对天然气进行蒸汽转化,生成以H2、CO和CO2位主要成分的转化气。由于蒸汽转化反应是强吸热反应,因此还要对天然气进行纯氧部分氧化以获取热量,使得蒸汽转化反应正常连续进行,最终达到甲醇合成气的要求。

3、蒸汽转化反应 CH4+H2O(g)=CO+H2(强吸热反应) 4、纯氧部分氧化反应 2CH4+O2=2CO+4H2+35.6kJ/mol CH4+O2=CO2+2H2+109.45 kJ/mol CH4+O2=CO2+H2O+802.3 kJ/mol 5、天然气组分与甲醇合成气组分对比 气体种 气体组分(%) 类 CO H2CO2CH4天然气----------- 3.296.2 甲醇合 29.9067.6429.900.1 成气 石油化工、煤炭化工产品方案对比(生产烯烃) 以天然气(或煤气)为原料的MTO技术流程

我国现代新型煤化工行业

我国现代新型煤化工行业现状分析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及化学品,并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根据生产工艺和产品不同,主要分为煤焦化、煤电石、煤气化、煤液化四个生产链。其中,煤焦化、煤电石、煤气化中的合成氨属于传统煤化工,煤气化、煤制醇醚、煤制烯烃、煤制油属于现代新型煤化工领域。传统煤化工方面,工信部先后出台了《焦炭行业准入条件》、《电石行业准入条件》、《合成氨行业准入条件》,且国家发改委早已明确发文,暂停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项目,因此,我行对传统煤化工的焦炭、电石和合成氨项目支持较少。本文从近期煤化工产品产销、下游市场、行业发展趋势三个方面,重点对我国现代新型煤化工行业现状进行分析。 一、主要煤化工生产企业及产品产销情况 目前,我国现代新型煤化工的主要产品以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为主,具体产销情况如下: (一)煤制甲醇 2013年我国甲醇产能5629万吨,其中有效产能约5590万吨,超过全球产能的50%,居世界第一。2013年实际生产2878万吨,比2012年增加了8.3%,开工率51.1,其中煤制甲醇占66%,焦炉煤气制甲醇占17%,天然气制甲醇占17%;实际销售甲醇3441万吨,其

中进口甲醇486万吨,为2009年以来首次进口跌破500万吨,出口甲醇77万吨。2014年上半年,我国累计生产甲醇1808万吨,比2013年同期增加了26.9%,开工率为51.5%;销售甲醇1877万吨,其中进口甲醇171万吨,出口甲醇51万吨。 (二)煤制二甲醚 2013年二甲醚产能1348万吨,其中有效产能1158万吨,实际产量449万吨,开工率33.3%,开工率与2011-2012年相比基本持平。2014年上半年全国二甲醚产量约230万吨,开工率为36.5%。由于国内二甲醚产能过剩严重,价格低廉,因此几乎没有二甲醚进口情况。 (三)煤制烯烃 (四)煤制油 (五)煤制天然气 (六)煤制乙二醇 二、煤化工产品下游市场情况 (一)煤制甲醇 2014年上半年我国甲醇下游市场结构:

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发改产业〔2017〕553号)

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 现代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采用先进技术和加工手段生产替代石化产品和清洁燃料的产业。为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拓展石油化工原料来源,形成与传统石化产业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贯彻落实《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和《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的工作部署,现提出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 一、开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的必要性 石化产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料,市场需求巨大,但受油气资源约束,对外依存度较高。2015年,原油、天然气、乙烯、芳烃和乙二醇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60.8%、31.5%、50.4%、55.9%和66.9%。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采用创新技术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对于保障石化产业安全、促进石化原料多元化具有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已取得全面突破,关键技术水平已居世界领先地位,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基本实现产业化,煤制芳烃工业试验取得进展,成功搭建了煤炭向石油化工产品转化的桥梁。但是,目前产业整体仍处于升级示范阶段,尚不完全具备大规模产业化的条件,系统集成水平和污染控制技术有待提升,生产稳定性和经济性有待验证,行业标准和市场体系有待完善,

且存在不顾生态环境容量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盲目规划建设现代煤化工项目的势头。针对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强科学规划、做好产业布局、提高质量效益,化解资源环境矛盾,实现煤炭清洁转化,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进一步提升应用示范成熟性、技术和装备可靠性,逐步建成行业标准完善、技术路线完整、产品种类齐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安全、绿色、创新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促进升级示范 加快现代煤化工产业技术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依托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工程建设,推进新技术产业化,完善技术装备支撑体系,提升产业自主发展能力。 ——坚持产业融合,促进高效发展 鼓励跨行业、跨地区优化配置要素资源,积极推广煤基多联产,促进现代煤化工与电力、石油化工、冶金建材、化纤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坚持科学布局,促进集约发展 依托现有现代煤化工优势企业,实施挖潜改造。选择在煤水资源相对丰富、环境容量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现代煤

煤化工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煤气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煤气化技术是现代煤化工的基础,是通过煤直接液化制取油品或在高温下气化制得合成气,再以合成气为原料制取甲醇、合成油、天然气等一级产品及以甲醇为原料制得乙烯、丙烯等二级化工产品的核心技术。作为煤化工产业链中的“龙头”装置,煤气化装置具有投入大、可靠性要求高、对整个产业链经济效益影响大等特点。目前国内外气化技术众多,各种技术都有其特点和特定的适用场合,它们的工业化应用程度及可靠性不同,选择与煤种及下游产品相适宜的煤气化工艺技术是煤化工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决策。 工业上以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气的历史已有百余年。根据发展进程分析,煤气化技术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气化技术为固定床、移动床气化技术,多以块煤和小颗粒煤为原料制取合成气,装置规模、原料、能耗及环保的局限性较大;第二代气化技术是现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改进型流化床和气流床技术,其特征是连续进料及高温液态排渣;第三代气化技术尚处于小试或中试阶段,如煤的催化气化、煤的加氢气化、煤的地下气化、煤的等离子体气化、煤的太阳能气化和煤的核能余热气化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煤气化技术开发及应用的进展情况,论述了固定床、流化床、气流床及煤催化气化等煤气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内外煤气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世界能源储量中,煤炭约占79%,石油与天然气约占12%。煤炭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是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世界煤化工的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停滞阶段和复兴阶段。20世纪初,煤炭炼焦工业的兴起标志着世界煤化工发展的起步。此后世界煤化工迅速发展,直到20世纪中叶,煤一直是世界有机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兴起与发展,煤在化工原料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下降并逐渐被石油和天然气替代,世界煤化工技术及产业的发展一度停滞。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石油价格大幅攀升,影响了世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同时煤化工在煤气化、煤液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石油价格长期在高位运行,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这就更加促进了煤化工技术的发展,煤化工重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中国的煤气化工艺由老式的UGI炉块煤间歇气化迅速向世界最先进的粉煤加压气化工艺过渡,同时国内自主创新的新型煤气化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据初步统计,采用国内外先进大型洁净煤气化技术已投产和正在建设的装置有80多套,50%以上的煤气化装置已投产运行,其中采用水煤浆气化技术的装置包括GE煤气化27套(已投产16套),四喷嘴33套(已投产13套),分级气化、多元料浆气化等多套;采用干煤粉气化技术的装置包括Shell煤气化18套(已投产11套)、GSP2套,还有正在工业化示范的LurgiBGL技术、航天粉煤加压气化(HT-L)技术、单喷嘴干粉气化技术和两段式干煤粉加压气化(TPRI)技术等。 1.1 固定床气化技术 固定床气化技术也称移动床气化技术,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应用的气化技术。固定床一般以块煤或焦煤为原料,煤(焦)由气化炉顶部加入,自上而下经过干燥层、干馏层、还原层和氧化层,最后形成灰渣排出炉外,气化剂自下而上经灰渣层预热后进入氧化层和还原层。固定床气化的局限性是对床层均匀性和透气性要求较高,入炉煤要有一定的粒(块)度(6~50mm)和均匀性。煤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黏结性和结渣性等指标都与透气性有关,因此,固定床气化炉

我国现代煤化工面临的环保困境及对策建议

我国现代煤化工面临的环保困境及对策建议 发表时间:2017-12-29T15:16:40.20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作者:赵燕红[导读]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现代煤化工面临的环保困境及对策建议进行简要分析。 太原东山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43 摘要:十一五”以来,特别是在“十二五”时期,我国现代煤化工创新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均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煤化工项目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排放等问题也让其备受争议,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其污染防治技术短板日趋突显,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环保示范作用微乎其微。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现代煤化工面临的环保困境及对策建议进行简要分析。关键词:现代煤化工;环保政策;对策建议 1现代煤化工发展的必要性 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革命性突破,在我国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直接或间接替代石油和天然气,以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能源发展的可行途径是非常必要的。 一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家决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能源需求将处于增长状态;二是世界政治和经济的要求,中国的现状有一个可靠的能源安全战略;三是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结构决定在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主体地位,这一地位在相当长时间内的变化,客观上迫使中国不得不关注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资源;四是西部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尽快的唯一的办法,必须通过社会经济的发展;五是高油价时代,现代煤化工产业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六是国内的一些成功的示范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外,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有了可靠的技术基础;七是大型设备的初步结果,与空气压缩机的设计制造能力大的不断增加,国内大部分设备满足大型煤化工项目建设的要求;八是培育一批行业的生产技术人员,为煤炭深加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中国必须实现的是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现代能源发展战略。 2现代煤化工行业面临的环保困境 2.1煤炭开发与资源化利用缺乏统筹规划,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并存 我国煤炭品种齐全,从褐煤到无烟煤各个煤化阶段的煤都有赋存,但资源存量状况差异较大,部分特殊煤种和稀缺煤种短缺,如高硫煤、高油煤、高铝煤、高锗煤、高砷煤、高腐殖酸煤等。目前我国煤炭开发利用过程缺少从煤矿开采、运输到高效清洁利用的全过程顶层设计,在开采前没有充分考虑煤炭资源的特点及后续高效、分质利用,大量低质煤、含有稀缺资源的煤被开采后没有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如准格尔煤田,是鄂尔多斯市境内的三大煤田之一,矿区高铝煤炭资源富集,煤中氧化铝含量10%~13%,潜在氧化铝资源量约30亿吨以上,与我国已查明的铝土矿资源量基本相当(我国铝土矿资源约38.7亿吨,近年来对外依存度超过50%),但该煤田已开采的高铝煤炭量为1.17亿吨/年,约有1500万吨氧化铝资源量被丢弃,存在资源严重浪费现象,同时造成大量的污染。 2.2废水处理技术存在瓶颈,不外排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煤化工废水含有大量酚、氰化物、油、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属于典型的含有难降解有机化合物的工业废水。由于水质复杂,水处理工艺流程长,且废水水质与煤质、运行工况等密切相关,而目前我国现代煤化工企业在煤质稳定性保证、工艺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因此废水水质波动大,废水处理等环保设施难以做到稳定运行。我国目前已建項目废水均尚未实现长周期稳定不外排。个别企业通过蒸发结晶可以获得杂盐,但杂盐在厂区大量堆存,尚无合理的处置去向,易造成二次污染。 2.3废气污染防治措施不完善,部分固废属性和处置措施有待探索 目前我国现代煤化工企业的废气管理重点在有组织排放源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等常规污染物,对硫化氢、氨、苯并芘、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特征污染物以及装置设备密封点泄漏、储罐挥发、装卸过程挥发、污水处理场逸散等无组织排放环节重视不足,因此在运行中恶臭扰民等环境问题时有发生。由于现代煤化工处于示范阶段,受设计水平、装备技术、煤质波动和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因素限制,项目运行稳定性相对较差。 2.4节水节能减排压力加大 我国煤化工项目大多集中布局在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地区,对环境承载力的考虑不足。由于周边没有纳污水体,不具备废水外排条件,很多煤化工企业被迫选择废水“零排放”方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水和节能减排。但是由于废水处理不达标,以废水“零排放”为导向的分散布局,而导致企业偷排漏排,将加剧西部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风险。 煤化工项目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包括灰渣、含催化剂的液化残渣、活性污泥等,利用率较低,大多数储入堆灰场,不仅污染农田,还污染水源和大气。由于目前高浓盐水处理回收技术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煤化工废水结晶出来的杂盐因含有有机物及微量重金属而被划定为危废,大量杂盐无法有效利用,而且杂盐具有极强的可溶性,处置不当可能随着淋雨渗出,进而造成二次污染。此外,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也是产业发展不容回避的问题,为落实巴黎气候大会形成的《巴黎协定》,我国正在实施碳交易试点工作,过高的税赋将可能对现代煤化工产业带来冲击。 3对策建议 3.1加强经验总结和技术创新,促进行业污染防治技术升级 建议从环保角度,对已建示范项目进行跟踪评价,全面评估各种气化工艺的能耗、水耗及污染物产生情况、污染防治措施治理效果等,梳理和总结现有项目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加快研究行业气化工艺、废水处理、废气治理、固体废物处置等方面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加强不同技术间的耦合集成,提升现代煤化工技术水平和能源转化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推进行业环保技术升级。 3.2加紧开展行业废水排放途径与技术研究,最大限度降低环境风险发生 建议组织或督促煤化工行业对不同气化工艺项目开展废水深度处理及浓盐水处置工业化实验以及回用水回用管理技术,推进技术进步。鼓励示范项目对高浓盐废水处置等技术难题进行攻关。根据不同煤质、工艺类型、处置方式,选取风险小、条件好的地区,在不具备排污条件的西部地区拟定废水不外排环保试范任务。 3.3科学划定煤炭开发利用区域,统筹煤炭开采与资源化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