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中考语文复习 21《陈涉世家》 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陈涉世家》学案(4)(无答案) 新人教版-2019word版可打印

3、掌握重点注释。
忿恚尉 笞 剑挺 并杀两尉
藉(第、令)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受命
袒右 盟 蕲下 徇
比至陈 号 被坚执锐
社稷 社 稷 刑
【夯实基础】
1、翻译下列句子。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而书者固十六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2、陈胜吴广为起义所作的舆论准备有: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陈涉世家》学案(4)(无答案) 新人教版-2019word版可打印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课前演练】
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司马迁10岁时,开始了对古代文献的研读,继任父太史令之职,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司马迁获罪下狱。司马迁拿不出那么多钱赎罪。面对腐刑,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把《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司马迁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为太史令后开始阅读、整理史料,准备写作,到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基本完成全部写作计划,共经过十六年。这是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1《陈涉世家》学案(第二课时)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1《陈涉世家》学案(第二课时)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读懂、读熟课文,结合课文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涵2、了解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认识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学习过程:一、板题、示标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陈涉世家》,本课时学习目标是:(小黑板出示)1、读懂、读熟课文,结合课文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涵2、了解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认识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二、回顾旧知,了解学情(出示自学指导一)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下面我们先齐读课文,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声音洪亮,比谁能够背得最准确。
1、生齐读课文。
2、指名学生朗诵精彩段落和语句。
三、理清全文思路(出示自学指导二)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课文是如何以事件发展的顺序来组织的,思考:文章哪些内容是详写?为什么?哪些内容是略写?为什么?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解答。
1、生按自学指导一进行自学。
2、指名学生回答,其他生补充。
3、师适当的点拨,小结。
详写起义的发动经过,对陈胜、吴广“并杀两尉”、发动群众等都详细描写,并把叙事和对话结合起来,让起义领袖的机智勇敢,强烈的反抗精神得以充分的体现。
而对起义后的浩大声势及建立农民政权则略写,省去了战斗情况和筹建政权的描写,因为从上文看来这已是情理中的事。
1、要述之。
2、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5、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什么?1、秦末大泽乡农民起义。
2、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是因为自然原因误期,却要被斩首,可见秦的暴政已达到了极点。
间接原因是“天下苦秦久已”,这也是起义的根本原因。
3、“天下苦秦久已”指出人民与统治阶级矛盾激化之深,显示了起义的正义性、必然性。
指出项燕、扶苏在人民心中的位置,可假借他们的名义,发动起义,就可以一呼百应。
初三语文 陈涉世家 复习案

《陈涉世家》复习案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初中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历史人物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复习内容分析《陈涉世家》记叙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学习本课,不仅能够培养文言能力、增长历史知识,还能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胸怀,全面提高综合素养。
考试内容涉及文学常识、重点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课文理解三部分。
其中《史记》相关知识会在积累与运用部分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重点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课文理解考察着重放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可与课外古文对比阅读,所以是重难点。
3.学情分析复习本课,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总结的能力。
对于文学常识、字词解释部分,学生要熟练掌握,以识记重点为主,可运用联想记忆等方法加强;而对句子翻译和课文理解部分,教师应把重点放在理解上,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同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本课的出现的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知识,查漏补缺,提升学习效率。
目标1.复习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文学常识,识记重点内容。
2.小组合作,以思维导图形式归纳总结课文出现的重点字、词、句。
3.教师点拨、提问,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文相应问题。
评价任务1.学生自主复习,教师强调重点,学生识记。
2.小组讨论,总结课文重点字词,重点句子。
3.小组竞赛,回答课文相应问题,深层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课堂总结:完善:冥想本课学习内容检测:完成检测单、及时反馈。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中考语文复习 单项复习二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课型:复习课班级:九年级()班姓名:完成日期:月日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巩固落实本学期所学基础知识:拼音、字形、词语运用、病句、句子排序或连贯、标点使用、文学常识等。
学习过程:环节一:朗读记忆。
(10分钟)(学生背诵第三单元中的文学常识和重点生字词的含意等知识点。
)环节二:当堂检测。
(10分钟)(教师抽号检测背诵情况,听写字词,试熟练程度和正确率评分,满分为10分,师生共评)环节三:巩固练习。
(2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后评讲,试完成的准确率评分,满分为1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纤.细(xiān)酝酿.(niàng) 根深蒂.固(tì) 悖.谬(bèi)B.嶙峋.(xún) 狡黠.(xié) 惴惴..不安(zhuì) 秀颀.(qí)C.省.悟(xǐng) 灼.伤(zhuó) 坦荡如砥.(dǐ) 无垠.(yín)D.恫吓.(hè) 猗.郁(yī) 引吭.高歌(kàng) 熟稔.(rěn)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和霭谈笑风声不屑置辩B.狼籍蜂拥而至水泻不通C.宛转戒骄戒燥含辛如苦D.殉职销声匿迹漫不经心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为了改变这个班学风不正的局面,周老师服从了领导的安排,粉墨登场....担任了该班的班主任。
B.王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
C.玉树地震发生后,许多青年志愿者纷纷奔赴灾区,我市的医务工作者也蠢蠢欲动....。
D.大家认为他没有真才实学,只是浪得虚名....而已,对他的印象也就极差。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又深厚的印象。
B.我一进入颁奖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屋山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
D.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语文:6.21《陈涉世家》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

6.21《陈涉世家》学案教师寄语:最清晰的脚印,印在最泥泞的历史之路上。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文下注释正确地疏通文意。
3、体会文章“善于运用个性化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
助读材料1、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子长忠言直谏,身遭大难,以残疾之身,著不朽之作。
2、《史记》是本什么样的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⑴它是纪传体史书;⑵人物传记分为三类:本纪(帝王之事)、世家(诸侯之事)、列传(非常之人)。
⑶它是通史(黄帝至汉武帝共三千多年)鲁迅赞云:“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陈涉是谁?什么叫“世家”?二、朗读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阳夏()嗟乎()適()戍当行()陈胜王()罾()篝()火忿恚()笞()徇()酂()柘()谯()砀()社稷()2、再读课文,读准节奏如:重点句节奏: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三、译读对照注释疏通文意1、自主学习。
生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解的词句标出。
2、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解决组内存疑,仍无法解决的疑难词句交全班共同解决,教师点拨,注重文言今译的指导。
3、分类积累。
A、一词多义:如:次数行故书B、古今异义:若.为佣耕会.天大雨又间.会吴广卒中往往..语借.第令比.起陈等.死今亡.亦死四、品读1、联系课文内容分析,陈胜是个怎样的人?(可从人物所言、所行、个性品质多个角度探究)2、司马迁为什么把他列入“世家”?(先自主探究,再小组合作,确定发言人)五、练习文段一: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21《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21《陈涉世家》教学案(第二课时)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说出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2、读懂、读熟课文,结合课文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涵,背诵精彩语段。
学习过程:环节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5分钟)(学生认真朗读课文,然后抽号上台背诵,视熟练程度加分,满分为10分)环节二: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2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研讨、学生展示。
)(一)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1.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公问其故.扶苏以数谏故.B、宜.多应者宜.乎众矣C、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D、或以为亡.国恒亡.2.解释加点词语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次:为天下唱.唱:今或.闻无罪或:会.天大雨会: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的大意。
A.“失期,法皆斩”的大意是: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大意是:4、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
B.“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是起义的直接原因。
C.“死国可乎”表现出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D.这段文字大意应概括为: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二)(北京课标A)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各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陈涉世家》精品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1 陈涉世家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疏通文意,说出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2.熟读课文,结合课文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涵,背诵精彩语段。
3.了解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认识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文言实虚词,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难点: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写。
【新课导入】同学们,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今天我们要学的《陈涉世家》就是《史记》中的名篇。
按《史记》的体例,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吧。
【预习内容】1.注音。
阳夏.人(jiǎ) 辍.耕(chuò)怅.恨(chàng) 苟.富贵(gǒu)嗟.乎(jiē) 鸿鹄.之志(hú)闾.左(lǘ) 適戍..(zhé shù)当行.(háng) 度.已失期(duó)罾.(zēng) 篝.火(gōu)陈胜王.(wàng) 忿恚.(huì)袒.右(tǎn) 社稷.(jì)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尝.与人佣耕曾经(2)怅.恨久之失望(3)苟.富贵如果(4)九百人屯.大泽乡停驻(5)等.死同样(6)乃丹书.帛曰写(7)尉果笞.广用鞭、杖或竹板打(8)比.至陈等到(9)皆刑.其长吏惩罚3.通假字。
(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流放,远调)(2)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4.一词多义。
(2)次(3)书(4)乃(5)故(6)将(7)数【探究内容】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年轻时的远大抱负?答案: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起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是:答案: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中考语文复习 单项复习三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课题:单项复习三课型:复习课班级:九年级()班姓名:完成日期:月日第三课时学习目标:巩固落实本学期所学基础知识:拼音、字形、词语运用、病句、句子排序或连贯、标点使用、文学常识等。
学习过程:环节一:朗读记忆。
(10分钟)(学生背诵第五六单元中的文学常识和重点生字词的含意等知识点。
)环节二:当堂检测。
(10分钟)(教师抽号检测背诵情况,听写字词,试熟练程度和正确率评分,满分为10分,师生共评)环节三:巩固练习。
(20分钟)(试完成的正确率评分,满分为1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妖娆.(ráo)襁.(qiáng)褓旁骛.(wù)一抔.(póu)黄土B.陨.(sǔn)落扶掖.(yè)谀.(yú)词重蹈覆辙.(chè)C.恣.(zì)睢拮据.(jù) 狡黠.(jié)怒不可遏.(è)D.慰藉.(jiè)虔.诚(qián)荣膺.(yīng)鳞次栉.比(zhì)2.下列词语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想不到MP4也可以用来学习英语!他对于自己发现的这个不二法门....沾沾自喜。
B.放眼望去,曾经鳞次栉比....的城市楼群刹时被地震摧毁得满目疮痍,令人惧怕不已。
C.他对这件工作倍感兴趣,虽常夜以继日,但却乐此不疲....。
D.对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发动的空袭行为,利比亚人民感到义愤填膺....。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B.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
C.坚决打击制作、销售盗版音像制品,切实维持知识产权。
D.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1978年2月,荣毅仁被邓小平解救复出,现在他是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董事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型:复习课班级:九年级()班
姓名:完成日期:月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第21课文学常识、重点实词虚词含义,重点句子翻译及课文中的重点问题等知识点。
2、巩固练习。
学习过程:
环节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文学常识和三个重点句子。
(5分钟)(学生先自行背诵,教师再抽号检测默写情况)
1、本文节选自《》,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
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全书共篇,后人把这部书称为《》。
2、《陈涉世家》中表示陈胜从小就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涉世家》中表示陈胜想摆脱贫困改变自身命运和愿望的句子是,。
4、陈胜起事之初,提出的响亮号召,表现出一个农民领袖想要推翻贵族政权的初步觉醒。
环节二:当堂检测。
(10分钟)(教师抽号检测课下重点注释和译文的背诵情况,试熟练程度评分,满分为10分,师生共评)
环节三:巩固练习。
(2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抽号出示答案,试完成的正确率评分,师生共评)
(2010 绍兴市中考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吴广素.爱人()(2)广故数言欲亡.()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从民欲.也()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士卒多为用者 / 吴广为都尉
B、广起,夺而杀尉 / 为坛而盟
C、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D、且壮士不死即已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译文:
(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译文:
(3)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
4.这段文字中最能凸显陈胜、吴广智谋的两个字是、。
(4分)
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
⑴会.天大雨⑵上使外将.兵⑶楚人怜.
1
之⑷皆指目
..陈胜
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宜多应者诚宜开张圣听
B.扶苏以数谏故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C.卒买鱼烹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7.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2分)答:
环节四:课堂总结。
(5分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