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生物处理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合集下载

(作业解答提要)2014-水污染控制工程

(作业解答提要)2014-水污染控制工程
4、影响废水处理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解答:
(1) 微生物的营养 (2) 温度 (3) pH 值 (4) DO (5) 有毒物质
5、某种污水在一连续进水和完全均匀混合的反应器中进行处理,反应不可逆, 符合一级反应,V=kSA,K=0.15 d-1,求当反应池容积为 20 m3,反应效率为 98%时, 该反应池能够处理的污水流量为多大? 解答:设 Q 为污水流量,S 为底物浓度:则 Q*S=20*v=k*S*20 则:Q=20k=0.15*20=3m3/d Q(实)=Q/98%=3.06 m3/d
厌氧生物处理:在没有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 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降解、 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适用于有机污泥和高浓度有机废水(一般 BOD5≥2000mg/L)。
2、简述发酵和呼吸的区别。 解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最终电子受体的不同,分解代谢可分成发酵和呼
2. 解释污泥泥龄的概念,说明它在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中的作用。 解答: 污泥泥龄即生物固体停留时间,其定义为在处理系统(曝气池)中微生物的
平均停留时间。在工程上,就是指反应系统内微生物总量与每日排出的剩余微生 物量的比值。
活性污泥泥龄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设计\运行的重要参数。 (1)在曝气池设计中的活性污泥法,即是因为出水水质、曝气池混合液污 泥浓度、污泥回流比等都与污泥泥龄存在一定的数学关系,由活性污泥泥龄即可 计算出曝气池的容积。 (2)在剩余污泥的计算中也可根据污泥泥龄直接计算每天的剩余污泥。 (3)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运行管理过程中,污泥泥龄也会影响到污泥絮凝 的效果。 (4)污泥泥龄也有助于进步了解活性污泥法的某些机理,而且还有助于说 明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组成。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十一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十一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在去除SOM的生化处理过程中,许多呈 胶体状的不溶性有机物被微生物捕获利用, 并最终转化为稳定的不再受微生物活动影响 的稳定产物,这种稳定产物的形成过程称为 稳定化。
第十一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 学基础
(1)生化转化:
C、溶解性无机物的转化(氮和磷的转化)
生活废水中氮的形态:氨和有机氮(包括氨基 酸、蛋白质、核苷)的形式存在。
Ⅱ 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2、微生物主要种类和作用
• 微生物主要种群:古细菌、细菌和真核生 物。生物处理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属于古细 菌和细菌类群,但原生动物和其他微型真 核生物也有一定作用。
(1)细菌:细菌的分类方式很多,从水处理 工程角度,最重要的是从操作方式上分类。
第十一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 学基础
第十一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 学基础
•依据功能分类:
• 硝化菌
• 硝化反应是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的过程。 在一群自养型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首先由 亚硝酸菌将氨氮转化为NO2-,称为亚硝酸反 应,第二阶段由硝酸菌将NO2-进一步氧化为 硝酸盐,称为硝化反应。
第十一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 学基础
(3)真核生物:真菌和原生动物常常在 生物处理中出现。
第十一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 学基础
第十一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 学基础
(b)无氧呼吸 是指以含氧无机物,如NO3-, NO2-, SO42-, S2O32-, CO2等代替分子氧,作为最 终受氢体的生物氧化作用。
C6H12O6 + 6H2O —— 6 CO2 + 24 H 24 H + 4 NO3- —— 2N2 + 12 H2O 总反应式:

第三章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第三章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微生物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 通过生物酶催化的复杂生化反应,在体内不断进行物 质转化和交换的过程。
分解代谢:分解复杂营养物质,降解高能化合物,获 得能量; 合成代谢: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将营养物质转化 为复杂的细胞成分,机体制造自身。
底物降解: 污水中可被微生物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而进行生物化学变化的物质 称为底物或基质。 可生物降解有机物量:有机物的降解转化 可生物降解底物量:包括有机的和无机的可生物利用物质
厌氧呼吸的受氢体不是分子氧。在厌氧呼吸过程中,底物氧 化不彻底,最终产物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而是一些较原来底 物简单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还含有相当的能量,故释放能 量较少。
如有机污泥的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甲烷,是含有相当能量 的可燃气体。
厌氧呼吸按反应过程中的最终受氢体的不同,可分为发酵和 无氧呼吸。
好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三种呼吸方式,获得的 能量水平不同, 如下表所示。
呼吸方式
好氧呼吸
能量利用率42%
无氧呼吸
发酵
能量利用率26%
1.发酵 指供氢体和受氢体都是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氧化作用,最
终受氢体无需外加,就是供氢体的分解产物(有机物)。 这种生物氧化作用不彻底,最终形成的还原性产物,是
比原来底物简单的有机物,在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自由能较 少,故厌氧微生物在进行生命活动过程中,为了满足能量的 需要,消耗的底物要比好氧微生物的多。
C6H12O6 6O2 6CO2 6H2O 2817.3kJ
C11H 29O7
14O2
H
11CO2
13H2O
NH
4
能量
异氧微生物又可分为化能异氧微生物和光能异氧微生物:

第十一章 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第十一章  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酶促反应
微生物的酶是微生物体内合成的对生物化学反应具 有高度专一催化功能的特殊蛋白质。
酶促反应速度受酶浓度、底物浓度、pH、温度、 反应产物、活化剂和抑制剂等因素的影响。
3.5.1米 氏 方 程 式
1913年前后,米歇里斯和门坦提出了表示整个反应 中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之间关系的式子,称为米 歇里斯-门坦方程式,简称米氏方程式,即:
C6H12O6 6H 2O 6CO 2 24[H]
24[H] 4NO3 2N2 12H2O
总反应式: C6H12O6 4NO3 6CO2 6H2O 2N2 1755.6kJ
好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三种呼吸方式, 获得的能量水平不同, 如下表所示。
呼吸方式 受氢体
化学反应式
好氧呼吸
能量利用率42%
分子氧
C6H12O6+6O2→ 6CO2+6H2O+2817.3kJ
无氧呼吸
发酵
能量利用率26%
无机物 有机物
C6H12C6+4NO3 - → 6CO2+6H2O+2N2↑+1755.6kJ
C6H12C6 →2CO2+2CH3CH2OH+92.0kJ
3.2.1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
v k,dA k
dt
A A0 kt
式中:v——反应速度; t——反应时间; k——反应速度常数
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称 这种反应为一级反应。对反应物A而言,一级反应:
v

k
,dA
A dt
kA
lg
A

lg
A0

kt 2.3

(NEW)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第4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NEW)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第4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9章 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 活性污泥法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 生物膜法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详解第14章 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 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 城市污水回用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详解第18章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详解第19章 工业废水处理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 污水处理厂设计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9.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污水性质与污染指标1污水的类型与特征(见表9-1)表9-1 污水来源及特点2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1)污水的物理性质与污染指标(见表9-2)表9-2 污水的物理性质与污染指标(2)污水的化学性质与污染指标①有机物有机物的主要危害是消耗水中溶解氧。

在工程中一般采用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或OC)、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等指标来反映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第4版)(下册)考研真题精选-第十一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

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第4版)(下册)考研真题精选-第十一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

第十一章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一、选择题活性污泥法中,为了既获得好的处理效果,又使污泥有良好的沉降性能,一般将活性污泥控制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1年研]A.延迟期末期B.对数增长期末期C.稳定期末期D.衰亡期末期【答案】C【解析】A项,延迟期末期微生物细胞进入新环境开始吸收营养物质合成新的酶系,一般不繁殖,活细胞数目不会增加甚至减少。

B项,对数增长期末期微生物维持在活力很强的状态,因为若要维持较高的生物活性,就需要有充足的营养物质,含有高浓度有机物的进水容易造成出水有机物超标,使出水达不到排放要求;另外,对数增长期的微生物活力强,使活性污泥不易凝聚和沉降,给泥水分离造成一定困难。

D项,衰亡期末期,此时处理过的污水中含有的有机物浓度固然很低,但由于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能力很差,所需反应时间较长,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可行的。

所以,为了获得既具有较强氧化和吸附有机物能力,又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的活性污泥,在实际中常将活性污泥控制在稳定期末期和衰亡期初期。

二、填空题1.反硝化脱氮中,当碳源不足时,可以补充______或______。

[宁波大学2017年研]【答案】糖类;有机酸类【解析】反硝化细菌在反硝化过程中利用各种有机底质(包括糖类、有机酸类、醇类、烷烃类、苯酸盐类和其他苯衍生物)作为电子供体,NO3-作为电子受体,逐步还原NO3-至N2。

2.EBPR的英文全称是______,主要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过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研]【答案】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厌氧释磷;好氧吸磷【解析】EBPR是指强化生物除磷系统,即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生物除磷最基本的原理是在厌氧—好氧或厌氧—缺氧交替运行的系统中,利用聚磷微生物具有厌氧释磷及好氧(或缺氧)超量吸磷的特性,使好氧或缺氧段中混合液磷的浓度大量降低,最终通过排放含有大量富磷污泥而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目的。

(复习)水控-生化处理

(复习)水控-生化处理
第二节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
第三节 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基础
第四节 气体传递原理和曝气设备 第五节 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活性污泥法过程设计 第六节 二沉池 第七节 活性污泥法系统设计、运行中的问题
15
活性污泥的沉降浓缩性能
污泥体积指数:SVI
SV不能确切表示污泥沉降性能,故人们想起用单位干泥形成湿泥时的 体积来表示污泥沉降性能,简称污泥指数,单位为mL/g。 1 L混合液沉淀30 min的活性污泥体积(mL) SV(mL/L) SVI= = 1 L混合液中悬浮固体干重(g) MLSS(g/L)
温 度 pH
溶解氧
有毒物质
5
微 生 物 的 生 长 环 境
微生物的营养 影 响 微 生 物 生 长 的 环 境 因 素

温 度 pH


溶解氧

有毒物质
各类微生物所生长的温度范围不同, 约为5℃ ~80℃ 。 依微生物适应的温度范围,微生物 可以分为中温性(20~45℃ ) 、好 热性(高温性)(45℃以上)和好冷 性(低温性)(20℃以下)三类。 当温度超过最高生长温度时,会使 微生物的蛋白质迅速变性及酶系统 遭到破坏而失活,严重者可使微生 物死亡。 低温会使微生物代谢活力降低,进 而处于生长繁殖停止状态,但仍保 存其生命力。
呼吸方式
好氧呼吸
能量利用率42%
受氢体
分子氧 无机物 有机物
化学反应式
C6H12O6+6O2→ 6CO2+6H2O+2817.3kJ
无氧呼吸 发酵
能量利用率26%
C6H12C6+4NO3 - → 6CO2+6H2O+2N2↑+1755.6kJ
C6H12C6 →2CO2+2CH3CH2OH+92.0kJ

第十章 污水生物处理基本概念及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第十章 污水生物处理基本概念及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不同类型微生物进行分解代谢所利用的底物 不同,异样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自养微生物利 用无机物。 有机底物的生物氧化主要脱氢(包括失电子) 方式实现。
微生物的呼吸指微生物获取能量的生理功能, 根据与氧气的关系,分为两大类,即好氧呼吸 和厌氧呼吸。 好氧呼吸:底物中的氢被脱氢酶活化,并从底 物中脱出交给辅酶(递氢体),同时放出电子, 氧化酶利用底物放出的电子激活游离氧,活化 氧和从底物中脱出的氢结合成水。因此,好氧 呼吸过程实质上是脱氢和氧活化相结合的过程。
3. PH值:活性污泥最适宜的PH值范围是6.5-8.5。 4. 溶解氧:影响生物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好氧生物 处理溶解氧一般以2-4mg/L为宜。厌氧生物处理不能 有氧。 5. 有毒物质:重金属等有毒物质能使微生物细胞结构 遭到破坏以及生物酶变性,失去活性。
第三节 反应速度和反应级数
一、反应速度 二、反应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
一、反应速度
在生化反应中,反应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单位体 积内底物的减少量、产物或细胞质的增加量。例: 生化反应:S→y· X+z · P 反应速度: dn P dn X dn S
S Vdt
X Vdt P Vdt
如果反应过程V恒定,则反应速度:
dC S S dt dC X X dt dC P P dt
总反应式:
C6H12O6 →2CH3CH2OH+2CO2+92.0KJ
3. 无氧呼吸
指以无机氧化物,如NO3-、 NO2-、SO42等代替分子氧,作为最终受氢体的生物氧化作 用。 如反硝化作用:C6H12O6+6H2O → 6CO2+24[H]
24[H]+4NO3- →2N2↑+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阶段:产甲烷阶段,又称碱性发酵阶段; 是指产甲烷菌利用前一阶段的产物,并将其转化为CH4和
CO2;主要参与反应的微生物被统称为产甲烷菌(Methane producing bacteria);
产甲烷细菌的主要特点是:1)生长速率慢,世代时间长; 2)对环境条件(温度、pH、抑制物等)非常敏感,要求苛刻。
第十一章 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 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前景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环境 反应速率和反应级数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
第一节 概述
1.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起源和发展 微生物的特点和污水生物处理的概念 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应用历史 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前景展望
厌氧呼吸按反应过程中的最终受氢体的不同,可分为发酵和 无氧呼吸。
1.发酵 指供氢体和受氢体都参与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氧化作用,最终 受氢体无需外加,就是供氢体的分解产物(有机物)。 这种生物氧化作用不彻底,最终形成的还原性产物,是比 原来底物简单的有机物,在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自由能较少, 故厌氧微生物在进行生命活动过程中,为了满足能量的需要, 消耗的底物要比好氧微生物的多。 例如,葡萄糖的发酵过程:

不同形式的有机物被生物降解的历程也不同: •
一方面:结构简单、小分子、可溶性物质,直接 进入细胞壁;结构复杂、大分子、胶体状或颗粒 状的物质,则首先被微生物吸附,随后在胞外酶 的作用下被水解液化成小分子有机物,再进入细 胞内。
• 另一方面:有机物的化学结构不同,其降解过程 也会不同,如:糖类;脂类;蛋白质
等化合物为基质,将其转化成甲烷,其中乙酸和 H2/CO2是其主要基质。
厌氧消化机理
5%
复杂有机化合物
20%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类脂类)
水解
10%
简单有机化合物
35%
(糖、氨基酸、肽)
产酸
长链脂肪酸 (丙酸、丁酸等)
13% H2 CO2
17% 乙酸
28%
CH4 CO2
72%
(3)四阶段理论 •实际上,是在上述三阶段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 一类细菌——同型产乙酸菌,其主要功能是可以将 产氢产乙酸细菌产生的H2/CO2合成为乙酸。 •但研究表明,实际上这一部分由H2/CO2合成而来 的乙酸的量较少,只占厌氧体系中总乙酸量的5% 左右。 总体来说,“三阶段理论”、“四阶段理论”是目 前公认的对厌氧生物处理过程较全面和较准确的描 述。
繁殖快、易变异、适应性强
大肠杆菌在条件适宜时17min就分裂一次;有一 种假单胞细菌在不到10min就分裂一次;
低温、高温、高压、酸、碱、盐、辐射等条件下 可以快速适应;
对于进入环境中的“陌生”污染物,微生物可通 过突变而改变原来的代谢类型而降解之
污水生物处理的历程及前景展望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和应用,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00倍,比食用公牛强10万倍。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代谢类型多样
W. B. Whitman (U. Of Georgia)细菌普 查,地球上存在51030个细菌, 非常活跃 的群体在海、陆、空等一般环境和极端环 境中的极端环境微生物;
Pseudomonas cepacia:能降解90种以上
有机物甲基汞、有毒氰、酚类化合物等都 能被微生物作为营养物质分解利用。
3.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的特点及应用
好氧生物处理的反应速度较快,所需的反应时间 较短,故处理构筑物容积较小。 处理过程中散发的臭气较少。 所以,目前对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水,或者说 BOD5浓度小于500mg/L的有机废水,基本上采用 好氧生物处理法。 在废水处理工程中,好氧生物处理法有活性污泥 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
利用微生物的无穷潜力和反应设备的发展及相关 学科技术的进步,与其他工艺相交叉,利用协同 作用。废水生物处理工艺必将取得更大的发展, 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节 污水生物处理的 基本原理
1.微 生 物 的 新 陈 代 谢
新陈代谢:微生物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 质,通过生物酶催化的复杂生化反应,在体内不断进 行物质转化和交换的过程。
2. 好氧生物处理过程的生化反应方程式: • ① 分解反应(又称氧化反应、异化代谢、分解代谢)
② 合成反应(也称合成代谢、同化作用) ③ 内源呼吸(也称细胞物质的自身氧化)
图示表明,有机物被微生物摄取后,通过代谢活动,约 有1/3被分解、稳定,并提供其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 约有2/3被转化,合成为新的原生质(细胞质),即进 行微生物自身生长繁殖。
2.2 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1.定义 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没有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兼
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在厌 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降解、转化为简单 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
有机物的转化分为三部分进行:部 分转化为CH4,这是一种可燃气体, 可回收利用;还有部分被分解为 CO2、H2O、NH3、H2S等无机物, 并为细胞合成提供能量;少量有机 物被转化、合成为新的原生质的组 成部分。由于仅少量有机物用于合 成,故相对于好氧生物处理法,其 污泥增长率小得多。
较大的酵母菌,一般为椭圆形,宽1-5um, 长5-30um。
比表面积大:大肠杆菌与人相比,其比表面积 约为人的30万倍,为营养物的吸收与代谢产物 的排泄奠定了基础;
代谢速度快:发酵乳糖的细菌在1hr内可分解 其自重的1000~10 000倍;假丝酵母
(Candida utilis)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比大豆强
根据受氢体的不同分为
好氧呼吸
厌氧呼吸
根据氧化的底物、氧化产物的不同
按反应过程中的最终受氢体的不同
异养型微生物 自养型微生物
发酵
无氧呼吸
好氧呼吸
好氧呼吸是营养物质进入好氧微生物细胞后, 通过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获得能量的过程。 有分子氧参与的生物氧化, 反应的最终受氢 体是分子氧。 依好氧微生物的类型不同,被其氧化的底物 不同,氧化产物也不同。好氧呼吸有异养型 微生物呼吸和自养型微生物呼吸两种 。
好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三种呼吸方式, 获得的能量水平不同, 如下表所示。
呼吸方式 受氢体
好氧呼吸 分子氧
能量利用率42%
无氧呼吸 无机物
发酵
能量利用率26%
有机物
化学反应式
C6H12O6+6O2→ 6CO2+6H2O+2817.3kJ C6H12C6+4NO3 - →
6CO2+6H2O+2N2↑+1755.6kJ C6H12C6 →2CO2+2CH3CH2OH+92.0kJ
微生物的呼吸
一切生物时刻都在进行着呼吸,没有呼吸就没 有生命。
呼吸作用的生物现象:
呼吸作用中发生能量转换:供细胞合成、其他 生命活动,多余的能量以热量形式释放。
通过呼吸作用,复杂有机物逐步转化为简单物 质。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和同化各种营养物质。
微生物的呼吸类型
微生物的呼吸指微生物获取能量的生理功能
然而,由于工业和城市的飞速发展,在世界范围 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水污染至今还没有得到 有效的控制。污水处理技术离尽善尽美还相差很 远主要缺点:生化环境不够理想、微生物数量不 够多、反应速率尚低、处理设施的基建投资和运 行费用很高、运行不够稳定、难降解有机物处理 效果差等。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点来衡量: 废水生物处理还有消耗大量有机碳、剩余污泥量 大、释放较多二氧化碳等缺点。
2.污水生物处理分类
分类依据
– 生化环境:好氧、缺氧、厌氧 – 反应器构型:依据微生物在反应器中的
生长方式:悬浮型、附着型和混合型.
2.1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
1.定义 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游离氧(分子氧)存在的 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 害化的处理方法。 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以溶解 状与胶体状的为主),作为营养源进行好氧代谢。
1.异养型微生物 异养型微生物以有机物为底物(电子供体),其终点产物为 二氧化碳、氨和水等无机物,同时放出能量。如下式所示:
C6H12O6 6O 2 6CO 2 6H 2O 2817.3kJ
C11H29O7 N
14O
2

H
11CO
2
13H
2O

NH
泥法、生物膜法、污泥 的好氧消化等属于这种类型的呼吸。
H2S 2O 2 H2SO4 能量
大型合流污水沟道和污水沟 道存在该式所示的生化反应
NH
4

2O 2

NO
3

2H


H2O
能量
生物脱氮工艺中的生物 硝化过程
厌氧呼吸
厌氧呼吸是在无分子氧(O2)的情况下进行的生物氧化。 厌氧微生物只有脱氢酶系统,没有氧化酶系统。在呼吸过程 中,底物中的氢被脱氢酶活化,从底物中脱下来的氢经辅酶 传递给除氧以外的有机物或无机物,使其还原。 厌氧呼吸的受氢体不是分子氧。在厌氧呼吸过程中,底物氧 化不彻底,最终产物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而是一些较原来底 物简单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还含有相当的能量,故释放能 量较少。
2.厌氧生物处理中的基本生物过程——阶段性 理论
(1)两阶段理论:20世纪30~60年代 第一阶段:发酵阶段,又称产酸阶段或酸性发酵阶段; 主要功能是水解和酸化,主要产物是脂肪酸、醇类、CO2和H2 等;主要参与反应的微生物统称为发酵细菌或产酸细菌;
这些微生物的特点是:1)生长速率快, 2)对环境条件的适 应性(温度、pH等)强。
环境生物技术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Bioengineering 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工程相结合的新兴 交叉学科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中具有非 常重要的作用。 环境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微生物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