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处理污水基本原理及一般过程讲课提纲分析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工艺流程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工艺流程1. 引言污水处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技术。

污水处理的目的是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污水处理的原理和工艺流程进行介绍。

2. 污水处理的原理污水处理的原理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2.1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主要包括固体液分离、物质转移和物质转化。

固体液分离是将污水中的悬浮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常用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和离心。

物质转移是指通过不同的物理作用,将污水中的物质从一种形态转移到另一种形态,常用的方法有吸附、膜分离和萃取。

物质转化是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通过物理过程转化为无害物质,常用的方法有氧化和还原。

2.2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转化或去除。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凝固絮凝、氧化还原、中和调节和沉淀。

2.3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菌、藻类等)降解、转化和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

生物处理通常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种方式。

好氧生物处理通过微生物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常用的方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厌氧生物处理则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通过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降解为沼气和沉淀物。

3. 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根据处理规模和水质要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常见的工艺流程包括:3.1 预处理预处理是指将原始污水经过初步处理,去除大颗粒物质和大量悬浮物质,以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负荷。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有格栅除渣、砂沉床和粗筛等。

3.2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是对预处理过后的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沉淀物。

常见的初级处理方法有沉淀池、气浮池和滤池等。

3.3 次级处理次级处理是对初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物质转移和物质转化。

常见的次级处理方法有生物滤池、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等。

3.4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是对次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精细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或实际需要。

污水处理讲稿

污水处理讲稿

物理处理法:主要是利用物理作用去除水中悬浮 状态的污染物。去除的对象主要是,漂浮物和悬 浮物质。主要方法有沉淀法,过滤法,离心分离 法,气浮法。 过滤法:格栅,微滤机等 沉淀法(重力分离法):沉砂池,初沉池。 离心分离法:离心机,旋流分离器。
第一节 污水处理基本知识
化学处理法:利用化学反应作用,分离回收,转化污水 中处于各种形态的污染物(包含悬浮的、溶解的、胶体 的)。主要方法有中合法,混凝法,氧化还原法。 中和法:主要是调节污水PH值。酸性废水主要是石灰石, 碱性废水主要是盐酸和硫酸。 混凝法:高密度沉淀池 氧化还原法:臭氧消毒
MSBR工艺:
第二节 MSBR工艺简介 MSBR个单元功能: 预缺氧池:去除回流污泥中的硝态氮 泥水分离段:对回流污泥进行浓缩 厌氧段:用于磷的释放 缺氧段:对硝态氮进行反硝化 好氧段:氧化有机物,硝化,以及磷的过量吸收 SBR池: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功能。主要有搅 拌,曝气,预沉,沉淀四个作用,按照反应的阶 段进行选择。
第二节 MSBR工艺简介 MSBR工艺运行时段表
时段1 30min 时段2 60min 时段3 时段4 时段5 60min 时段6 30min 30min 30min
MSBR系统一共分为六个时段 1、2、3为第一半周期,4、5、6为第二半周期
第二节 MSBR工艺简介 MSBR每周期水流方向
时段 进水单元 流经单元 出水单元
第一节 污水处理基本知识 物理化学处理法:通过物理化学的方法是污水得 到净化。主要有吸附,萃取,离子交换,反渗透 等。 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水 中溶解,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成稳定的无 害物质。主要由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和 厌氧好氧生物处理。 厌氧和好氧生物处理:MSBR生物池

生化处理污水基本原理及一般过程讲课提纲

生化处理污水基本原理及一般过程讲课提纲

生化处理污水基本原理及一般过程讲课提纲生物化学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及一般过程——污水处理厂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稿生物化学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中污染物质的一种工艺,因其运行稳定且费用较低,是目前处理城市污水的主体工艺。

今天主要讲五个问题:一是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及其特性;二是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三是污水生物化学处理的一般过程;四是污水生化处理的种类;五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原理及过程一、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及其特性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污水中细菌的数量在105—106个/L之间,呈游离或团块状,病毒数量在200—7000个/L 之间。

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藻类、真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枝原体,以及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其中与污水处理关系密切的是细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中的某些种类。

(一)、细菌细菌只有一个细胞组成,是最小的生物。

其中又以球形细菌最小,直径只有0.5—2微米,杆菌一般长度为1-5微米,螺旋菌的宽度一般为0.5—2微米,长度一般在5—15微米。

这样小的形体,人们只有在1000倍以上的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如环境适宜,微生物一般情况下20—30min 分裂一次。

1、细菌细胞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壁、膜、质、核2、菌胶团形成的机理、作用菌胶团是活性污泥正常情况下的主要组成成分。

菌胶团形成的机理、作用:荚膜形成的机理、作用;(二)、丝状菌污水处理界:丝状菌是一大类菌体细胞相连而形成丝状的微生物的总称。

它包括丝状细菌、丝状真菌和丝状藻类等微生物类群。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丝状菌主要有球衣细菌、丝状硫磺细菌和放射线菌。

丝状菌的特点及污水处理中作用。

(三)、藻类藻类是一种低等植物,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的。

按照色素组成,主要有绿藻、蓝藻、硅藻和褐藻等。

藻类在生物稳定塘处理污水工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个体很小,长度一般在100-300微米之间,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可清楚地观察到其形态。

污水生化处理

污水生化处理

污水生化处理引言概述:污水生化处理是一种利用生物活性物质降解和转化污水中有机物质的方法。

它是一种环保、高效、经济的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本文将从生化处理的原理、工艺流程、优点和应用领域四个方面,详细介绍污水生化处理的相关内容。

一、生化处理的原理1.1 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污水中的有机物质主要是有机化合物和微生物,通过生化处理,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物质作为能源进行生长和繁殖,从而降解有机物质。

1.2 氧化还原反应生化处理中的微生物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如将有机物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1.3 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微生物在生化处理过程中通过代谢活动产生酶,这些酶可以加速有机物质的降解和转化。

二、生化处理的工艺流程2.1 污水预处理在生化处理之前,需要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固体悬浮物、油脂和大颗粒有机物质等,以提高生化处理的效果。

2.2 生化反应器生化反应器是生化处理的核心设备,常见的反应器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等。

其中,活性污泥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悬浮污泥中的微生物对有机物质进行降解和转化。

2.3 污泥处理生化处理后产生的污泥需要进行处理,普通采用浓缩、脱水和干化等方法,以减少污泥的体积和处理成本。

三、生化处理的优点3.1 高效降解有机物质生化处理可以高效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2 节约能源生化处理是一种低能耗的处理方式,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物质作为能源进行生长和繁殖,减少了外部能源的消耗。

3.3 可持续发展生化处理可以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如将污泥用于农田施肥,减少了对化肥的需求,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四、生化处理的应用领域4.1 市政污水处理生化处理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可以将污水处理成达到排放标准的水质,减少对自然水体的污染。

4.2 工业废水处理生化处理也适合于工业废水处理,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污水生化处理

污水生化处理

污水生化处理引言概述:污水生化处理是一种通过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的方法,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这种处理方式在环保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污水生化处理的相关内容。

一、生化处理原理1.1 微生物降解污水生化处理的核心是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

微生物通过吸附、吸附解吸、酸化、脱氮、脱磷等一系列过程,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

1.2 氧化还原反应在污水生化处理过程中,微生物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

其中,氧化反应是有机物质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而还原反应是无机物质被还原为有机物质。

这些反应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实现。

1.3 生化反应动力学污水生化处理的效果受到生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生化反应动力学研究微生物对有机物质降解的速率和效率,从而确定最佳的处理条件。

常用的动力学参数有降解速率常数、半饱和常数等。

二、生化处理工艺2.1 好氧生化处理好氧生化处理是指在富氧条件下进行的污水处理过程。

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氧化反应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同时释放出能量。

这种处理工艺适合于有机物质浓度较高的污水处理。

2.2 厌氧生化处理厌氧生化处理是指在缺氧或者无氧条件下进行的污水处理过程。

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还原反应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同时释放出能量。

这种处理工艺适合于有机物质浓度较低的污水处理。

2.3 生化处理的辅助工艺生化处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一些辅助工艺来提高处理效果。

常见的辅助工艺包括曝气、混合、沉淀等。

这些工艺能够增加氧气供应、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降解,提高处理效率。

三、生化处理设备3.1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生化处理设备,通过悬浮生物膜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

在活性污泥池中,微生物通过吸附和降解的方式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净化污水。

3.2 生物膜反应器生物膜反应器是一种将微生物附着在固定载体上进行生化处理的设备。

污水生化处理

污水生化处理

污水生化处理污水生化处理是一种通过生物学方法处理污水的技术。

它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净化水体。

一、污水生化处理的原理污水生化处理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

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污水进入生化处理池:污水首先进入生化处理池,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被微生物吸附和降解。

2. 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在生化处理池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它们通过吸附和分解有机物质来生存。

微生物通过分泌酶类将有机物质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并将其吸收为能量来源。

3. 溶解氧供给:在生化处理过程中,溶解氧是微生物生存所必需的。

因此,需要提供足够的溶解氧以满足微生物的需求。

通常会通过增氧设备或搅拌设备来提供溶解氧。

4. 混合与沉淀:经过一段时间的生化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已经被微生物降解为无机物质。

此时,需要进行混合与沉淀,以便将微生物和无机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5. 净化水体:经过生化处理后,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已经被有效降解,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处理后的水体可以进一步经过物理和化学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

二、污水生化处理的设备和工艺1. 生化处理池:生化处理池是污水生化处理的核心设备,通常采用圆形或长方形的混合式生化池。

污水在生化处理池中停留的时间较长,以便微生物有足够的时间降解有机物质。

2. 增氧设备:增氧设备是为了提供足够的溶解氧,以满足微生物的需求。

常见的增氧设备包括曝气系统和搅拌系统。

3. 混合与沉淀设备:混合与沉淀设备用于将微生物和无机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常见的设备包括沉淀池和澄清池。

4. 进水和出水设备:进水设备用于将污水引入生化处理系统,出水设备用于将处理后的水体排放或回用。

三、污水生化处理的优势和应用领域1. 优势:- 生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可以通过进一步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或能源,实现资源化利用。

- 生化处理技术相对成本较低,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污水生化处理

污水生化处理

污水生化处理污水生化处理是一种通过生物活性物质降解和转化污水中的有机物质的方法。

它是一种环保、高效的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使污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一、污水生化处理的原理和流程1. 原理:污水生化处理利用生物体(如细菌、藻类、真菌等)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

生物体通过吸附、降解、氧化等方式,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害的物质,同时释放出能量和二氧化碳。

2. 流程:污水生化处理一般包括预处理、生化处理和后处理三个阶段。

- 预处理阶段:主要是对污水进行初步的固液分离和去除大颗粒的悬浮物和沉淀物。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有格栅、沉砂池和沉淀池等。

- 生化处理阶段:在生化池中,通过添加适量的生物菌群和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被生物降解和转化。

常见的生化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等。

- 后处理阶段:对生化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沉淀、过滤等处理,去除残余的悬浮物和微生物。

常见的后处理方法有沉淀池、过滤器和紫外线消毒等。

二、污水生化处理的优势和应用1. 优势:- 高效性:污水生化处理可以高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使水质得到有效改善。

- 环保性:污水生化处理是一种环保的处理方式,通过生物降解和转化,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经济性:相比于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污水生化处理具有成本低、运行费用低的优势。

2. 应用:- 城市污水处理:污水生化处理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和回用,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开采。

- 工业废水处理:污水生化处理可以应用于各类工业废水的处理,如食品加工废水、制药废水、纺织废水等。

- 农村污水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也可以应用于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解决农村地区的污水排放问题,提高环境卫生水平。

三、污水生化处理的效果评估和监测1. 效果评估:对于污水生化处理的效果评估,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评估:- COD(化学需氧量):反映污水中有机物质的含量和污染程度。

污水生物处理原理

污水生物处理原理

污水生物处理原理引言概述:污水生物处理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污水生物处理的原理。

正文内容:1.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1.1 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吸附、分解和氧化等方式降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无机物。

1.2 水解与酸化过程在污水生物处理中,有机物首先经过水解过程,被分解为较小的有机分子。

随后,在酸化过程中,这些有机分子被进一步分解为有机酸和氨等物质。

2. 污水生物处理的工艺流程2.1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主要包括格栅、沉砂池等工艺,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和沉淀物,减少对后续处理工艺的影响。

2.2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污水生物处理的核心环节,包括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个阶段。

好氧处理利用氧气来促进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而厌氧处理则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2.3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主要通过沉淀池、过滤器等工艺,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提高出水质量。

2.4 消毒消毒是为了杀灭残留的病原微生物,常用的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氯消毒等。

3. 污水生物处理的优势3.1 低成本与其他污水处理方法相比,污水生物处理的设备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3.2 高效性污水生物处理能够高效降解有机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水质。

3.3 可持续性通过合理运营和管理,污水生物处理可以实现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4. 污水生物处理的应用领域4.1 城市污水处理污水生物处理是城市污水处理的常见方法,能够有效处理大量的生活污水。

4.2 工业废水处理污水生物处理也适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可以降解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有害物质。

4.3 农村污水处理在农村地区,污水生物处理可以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提高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5. 污水生物处理的挑战与发展5.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如利用新型载体材料提高微生物降解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及一般过程——污水处理厂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稿生物化学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中污染物质的一种工艺,因其运行稳定且费用较低,是目前处理城市污水的主体工艺。

今天主要讲五个问题:一是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及其特性;二是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三是污水生物化学处理的一般过程;四是污水生化处理的种类;五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原理及过程一、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及其特性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污水中细菌的数量在105—106个/L之间,呈游离或团块状,病毒数量在200—7000个/L之间。

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藻类、真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枝原体,以及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其中与污水处理关系密切的是细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中的某些种类。

(一)、细菌细菌只有一个细胞组成,是最小的生物。

其中又以球形细菌最小,直径只有0.5—2微米,杆菌一般长度为1-5微米,螺旋菌的宽度一般为0.5—2微米,长度一般在5—15微米。

这样小的形体,人们只有在1000倍以上的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如环境适宜,微生物一般情况下20—30min分裂一次。

1、细菌细胞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壁、膜、质、核2、菌胶团形成的机理、作用菌胶团是活性污泥正常情况下的主要组成成分。

菌胶团形成的机理、作用:荚膜形成的机理、作用;(二)、丝状菌污水处理界:丝状菌是一大类菌体细胞相连而形成丝状的微生物的总称。

它包括丝状细菌、丝状真菌和丝状藻类等微生物类群。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丝状菌主要有球衣细菌、丝状硫磺细菌和放射线菌。

丝状菌的特点及污水处理中作用。

(三)、藻类藻类是一种低等植物,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的。

按照色素组成,主要有绿藻、蓝藻、硅藻和褐藻等。

藻类在生物稳定塘处理污水工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个体很小,长度一般在100-300微米之间,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可清楚地观察到其形态。

与污水处理工艺有关的原生动物主要有三类:肉足类、鞭毛类和纤毛类。

1、大多数肉足类能任意改变形态,一般称之为变形虫;2、鞭毛类原生动物一般都长有一根或几根鞭毛,因此常称之为鞭毛虫。

鞭毛虫有很多种类,与污水处理工艺相关的常有:绿眼虫。

3、纤毛类原生动物的特点是周身表面或部分表面有纤毛,作为行动或捕食的工具,因此被称之为纤毛虫。

纤毛虫有自由游动型和固着型二种。

前者能自由流动,常见的为周身都布满纤毛的草履虫,因形态像草鞋而得名。

固着型纤毛虫一般固着在其它的物体上生活,常见的为钟虫,因其外形象钟而得名。

原生动物在活性污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既能捕食游离的细菌,进一步提高沉降效果,又能起到指示的作用。

(五)后生动物后生动物由多个细胞组成,种类很多。

在污水生化处理过程中,常见的有轮虫和线虫。

轮虫体型前端有一个头冠,头冠上有一列或多列纤毛形成的纤毛环。

纤毛环经常摆动,可将食物引入。

轮虫因其纤毛摆动时像旋转的轮盘而得名。

线虫的形体为长线形,最长可达2mm,断面为圆形。

轮虫和线虫在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中都能观察到,它们的存在,往往表示处理效果较好。

(六)微生物易变异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一)微生物新陈代谢的过程、同化和异化的作用1、微生物新陈代谢的过程一是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将自身代谢的产物排出体外;二是在消耗吸收的营养物质的同时进行分裂产生新的微生物。

2、微生物新陈代谢中同化和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是细菌消耗能量,进行合成反应,将吸收的营养物质转变为细胞物质;异化作用是细菌将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和自身细胞物质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放出能量。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异化作用产生的能量供给同化作用,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提供营养和细胞物质。

(二)微生物的营养1、异养菌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处理污水工艺中的绝大部分细菌都是利用污水中的BOD5作为营养物质,并利用这些物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做为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这类细菌被称之为异营菌。

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就是被这些异营菌去除的。

2、自养菌还有一部分微生物不是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而是利用无机物质作为营养,被称为自养菌微生物。

自养菌按摄取营养的不同又分为化能自养菌和光能自养菌。

A、化能自养菌化能自养菌是以无机物为营养,以无机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作为能源的一类微生物。

B、光能自养菌光能自养菌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光能作为能源,利用CO2等无机物合成细胞物质。

生物稳定塘中的藻类即属于光能自养菌,它是利用阳光做能源,以污水中的无机碳做营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给污水中的异养微生物。

(三)微生物的呼吸作用1、好氧微生物必须生活在有氧环境中,没有氧则无法生存。

在有氧的条件下,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CO2和水。

这个过程称为好氧分解。

2、厌氧微生物厌氧生物必须生活在无氧环境中,,如有氧反而会产生毒害作用。

它们在无氧条件下,可以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有机酸等较简单的有机物和二氧化碳等产物。

污水的厌氧处理和污泥的厌氧消化进行的就是厌氧分解过程。

3、兼性微生物兼性菌能在有氧和无氧的环境中生存,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好氧分解,在无氧的条件下,它们对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

在污水处理中,绝大部分细菌都是兼性菌。

在厌氧环境中,如果进入足够的DO,不仅能使厌氧微生物处于完全抑制状态,而且部分会中毒死亡。

而好氧菌进入厌氧状态则会具有相当强的忍耐力。

一般好氧细菌在厌氧环境中停留24h以上,如恢复供氧,则其生物活性会立即恢复如初。

在污水处理中,我们会注意到,停止曝气几天的活性污泥在恢复曝气后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处理效果。

当环境中的DO高于0.2—0.3mg/L时,兼性菌和好氧菌都进行好氧呼吸;当DO低于0.2—0.3mg/L接近0时,兼性菌则转入厌氧呼吸,绝大部分好氧菌都基本停止了呼吸,而有一部分好氧菌(大多数为丝状菌)则生长良好,处于优势。

这一类特殊的好氧菌则称之为微好氧菌。

丝状菌一般都属于微好氧菌。

在活性污泥工艺中,当DO不足时,微好氧菌常导致污泥膨胀。

(四)影响微生物活性的其它因素1、营养物质的比例B:N:P。

另外还需要一些微量元素,如铁、锌、锰等。

2、温度50—700C;-5—00C;,处理污水的各类微生物适宜在20—350C。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微生物的活性越强,处理效果也越好;反之则相反。

3、PH水解酸化微生物可在PH3.5—10范围内生存,最佳为:5.5--6.5。

硝化微生物在PH8—9范围内最强,小于6.5要加碱;反硝化微生物在PH8—9范围内能进行正常反应,最佳是在6.5—8的范围内,小于6.5时要加碱;除磷微生物在6.5—8内能正常进行,如小于6.5时要加碱。

一般应将PH控制在6.5—8或6.5—9的范围内。

4、有毒有害物质氰化物(CN).氰化物是剧毒物质,急性中毒时抑制细胞呼吸,造成人体组织严重缺氧,对人的经口致死量为0.05-0.12g。

排放含氰废水的工业主要有电镀、焦炉和高炉的煤气洗涤,金、银选矿和某些化工企业等,含氰浓度约为20—79mg/L之间。

氰化物在水中的存在形式有无机氰(如氰氢酸HCN、氰酸盐CN—)及有机氰化物(称为腈,如丙烯腈C2H3CN)。

我国饮用水标准规定,氰化物含量不得超过0.05mg/L,农业灌溉水质标准规定为不大于0.5mg/L。

砷(As)。

砷是对人体毒性作用比较严重的有毒物质之一。

砷化物在污水中存在形式有无机砷化物(如亚砷酸盐As02,砷酸盐As03—4)以及有机砷(如三甲基砷)。

三价砷的毒性远高于五价砷,对人体来说,亚砷酸盐的毒性作用比砷酸盐大60倍,因为亚砷酸盐能够和蛋白质中的硫反应,而三甲基砷的毒性比亚砷酸盐更大。

砷也是累积性中毒的毒物,当饮水中砷含量大于0.05mg/L时就会导致累积。

近年来发现砷还是致癌元素(主要是皮肤癌)。

工业中排放含砷废水的有:化工、有色冶金、炼焦、火电、造纸、皮革、等行业。

其中以冶金、化工排放砷含量较高。

我国饮用水标准规定,砷含量不应大于0.04mg/L,农田灌溉标准是不高于0.05mg/L,渔业用水不超过0.1mg/L。

重金属重金属指原子序数在21-83之间的金属或相对密度大于4的金属,其中汞(Hg)、镉(Cd)、铬(Cr)、铅(Pd)毒性最大,危害也最大。

汞(Hg)。

汞是重的污染物质,也是对人体毒害作用比较严重的物质。

汞是累积性毒物,无机汞进入人体后随血液分布全身组织,在血液中遇氯化钠生成二价汞盐累积在肝、肾和脑中,在达到一定浓度后毒性发作,其毒理主要是汞离子与酶蛋白的硫结合,抑制多种酶的活性,使细胞的正常代谢发生障碍。

甲基汞是无机汞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而成的。

甲基汞在体内约有15%的累积在脑内,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破坏神经系统功能。

我国饮用水、农田灌溉水都要求汞的含量不得超过0.001mg/L,渔业用水要求更为严格,不得超过0.0005mg/L。

排放含汞废水的主要有:含汞废水排放量较大的是氯碱工业,因其在工艺上以金属汞作流动阴电极,以制成氯气和苛性钠,有大量的汞残留在废水盐水中。

聚氯乙烯、乙醛、醋酸乙烯的合成工业均以汞作催化剂,因此上述工业废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汞。

此外,在仪表和电气工业中也常使用金属汞,因此也排放含汞废水。

镉(Cd)。

镉也是一种比较广泛的污染物质。

镉是一种典型的累积富集型毒物,主要累积在肾脏和骨骼中,引起肾功能失调。

骨质中钙被镉所取代,使骨质软化,造成自然骨折,疼痛难忍。

这种病潜伏期长,短则10年,长则30年,发病后很难治疗。

每人每日允许摄入的镉量为0.057-0.071 mg。

我国饮用水标准规定:镉的含量不得大于0.01 mg/L,农业用水下渔业用水标准则规定要小于0.005 mg/L。

镉主要来自采矿、冶金、电镀、玻璃、陶瓷、塑料等生产部门的废水。

铬(Cr)。

铬也是一种较普遍的污染物。

铬在水中以六价和三价二种形态存在,三价铬的毒性低,作为污染物质所指的是六价铬。

人体大量摄入能够引起急性中毒,长期少量摄入也能引起慢性中毒。

六价铬是卫生标准中的重要指标,饮用水中的浓度不得超过0.05 mg/L,农业灌溉用水与渔业用水应小于0.1 mg/L。

排放含铬废水的工业企业主要有:电镀、制革、铬酸盐生产以及铬矿石开采等。

电镀车间是产生六价铬的主要来源,电镀废水中铬的浓度一般在50-100 mg/L。

生产铬酸盐的工厂,其废水中六价铬的含量一般在100-200 mg/L之间。

皮革鞣制工业排放的废水中六价铬的含量约为40 mg/L。

铅(Pd)。

铅对人体也是累积性毒物。

据美国资料报道,成年人每日摄取铅低于0.32 mg时,人体可将其排除而不产生积累作用;摄取0.5-0.6mg,可能有少量的累积,但尚不至于危及健康。

如每日摄取量超过1 mg,即将在体内产生明显的累积作用,长期摄入会引起慢性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