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个好地方”教案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优秀教案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这篇文章的内容。
2.能够用简练的语言向他人介绍一个好地方,并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3.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文章写作的结构和方法。
3.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生动形象地描述一个地方。
2.如何用自己的话语表达独特的观点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教材。
2.粉笔、黑板、教案稿。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介绍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喜欢的地方,并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2.学习: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分组,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地方,并讨论如何写作推荐这个地方。
4.课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写下自己推荐的地方。
第二课时1.回顾上节课内容,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2.引导学生进行修改和提高写作质量。
3.课堂展示: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习作,并进行评价和点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4.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推荐地方时应该多方面展示,生动形象,及时展示作者情感。
六、教学反馈1.定期评价学生的写作,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鼓励学生多写多练,提高写作水平。
3.收集学生的作文进行班级展示或选优秀作品刊登在校报中。
七、课后作业1.回家后,继续写作一篇《推荐一个好地方》的习作。
2.继续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到更多推荐地方的素材。
八、教学心得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活周围的环境有了更深的理解,写作能力也有所提高。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好,以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二、多向互动,阅读赏析习作
1.例文一:杭州,一座美丽的城市
(1)师生共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例文中的重点语句,读后交流: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2)师生交流、讨论,教师适时出示旁批,指导学生学习例文的写法。
①开门见山,开头引用俗语,突出杭州的美,引出下文。
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没能及时把握不同学生的写作情况,没能对学生的作品作出及时评价,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3.学生根据老师和组内同学的修改建议,自主完成习作修改、誊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六、推选优秀习作,举办推荐会
将修改后的习作誊抄下来,各小组推荐最佳习作2—3篇,在教室的“习作专栏”,举办一期“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推荐会,通过阅读习作后给最佳习作点赞的方式,看看哪些地方最吸引大家。
【教学反思】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我从本单元课文出发,引出了本次习作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师生交流的方式分析了习作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选材,使学生积极发言,思路拓宽;重点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及课外例文片段教会了学生习作方法,使学生轻松完成了自己的习作。在完成初稿后,引导学生结合评价表自己认真修稿,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使学生在多向互动中,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习作。
文章结构
开头吸引人,对好地方充满期待。
中间写出好地方的特别之处。
结尾点题,表达对好地方的喜爱之情。
语言表达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没有错别字。
按一定顺序写,写清楚好地方的特别之处。
语句优美,能使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充满画面感,使读者感到自然之美。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掌握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的发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表达,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1.理解《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的写作要求和主题,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帮助学生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选择和思路构建,使其能够清晰表达一个好地方的特点和优点。
2.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促使他们能够用文字准确传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四、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与学生分享一些美好的地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中的美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推荐。
2.分析本文:介绍《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的写作主题和要求,分析好地方应该具备的特点和优点。
3.展开讨论: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选择一个好地方进行推荐,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看法。
4.引导写作:帮助学生构思自己要推荐的好地方,引导他们用简洁清晰的语言描述地方的环境、特色和吸引人之处。
5.展示作品: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表达。
2.示范引导:老师以范文或示例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4.鼓励表扬:对学生的优秀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和自信心。
六、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与学生分享一些美好的地方,如家乡的风景、学校的图书馆等,引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认知。
2. 分析本文介绍《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的写作主题和要求,分析好地方应该具备的特点和优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准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1推荐一个好地方》教案3篇

【导语】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向同学推荐⼀个⾃⼰喜欢的地⽅。
写这类作⽂,重在把这个地⽅的特点介绍清楚,写出它的特别之处,从⽽激发他⼈去实地探看的兴趣。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习作1推荐⼀个好地⽅》教案 教学⽬标 1.引导学⽣通过图⽚、⽂字等资料直观感受,介绍⾃⼰喜欢的⼀个好地⽅。
2.学会按⼀定顺序、运⽤恰当的修辞等写作⼿法把这个地⽅怎么好写清楚,写具体。
3.感受祖国⼤好河⼭的美丽,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写清楚推荐这个地⽅的理由。
2.通过⼀些表达⽅法写出这个地⽅的特⾊,表达⾃⼰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在课前回想⾃⼰游览过的地⽅,从中确定要推荐的那⼀个。
学⽣: 1.各地美丽的风景照、美⾷、⼈物照等,名家描写风景的优美⽂段。
2.简单记录各地的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新课,揭⽰课题。
1.教师以幻灯⽚的形式展⽰各地优美的风景照,激发学⽣回想⾃⼰游览过的好地⽅。
导语:同学们,看看这些照⽚,是不是有⼀种赏⼼悦⽬的感觉?你们去过哪些地⽅,欣赏过哪些迷⼈的风景呢? 2.指名学⽣说说欣赏完这些照⽚后的感受。
思考:这些照⽚展⽰的是哪⾥的风景?这些风景有什么特点?你有怎样的感受? 3.教师结合本单元主题,引出本次习作内容。
⼩结:通过对本单元⼏篇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天下奇观”钱塘潮,体验了⾛⽉亮的优美意境,感受了繁星满天的奇妙景象。
可谓处处都有好风景。
那么同学们都游览过哪些地⽅?它们有哪些吸引⼈的独特之处呢?你对它们产⽣了怎样的情感?本次习作,我们就来向他⼈推荐⼀个好地⽅,使⼈听了之后能迫不及待地想去游览⼀番。
⼆、明确要求,交流展⽰。
1.教师引导学⽣阅读教材中的⽂字,欣赏教材给出的图⽚,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思考: (1)本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明确:推荐⼀个好地⽅。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推荐一个好地方》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习作教学内容。
本课旨在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推荐自己喜欢的地方的文章。
教学内容涉及如何观察和描述一个地方的特点,如何表达自己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以及如何组织文章结构,使文章内容连贯、条理清晰。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观察和描述一个地方的方法,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感受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观察与描述: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一个地方的特点,使描述生动、具体、形象。
2. 情感表达:如何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3. 文章结构:如何指导学生组织文章结构,使文章内容连贯、条理清晰。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一些美丽的地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地方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讲解如何观察和描述一个地方的特点,如何表达自己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如何组织文章结构。
3. 练习:让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地方,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这个地方的特点,表达自己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并组织文章结构。
4.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反馈。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与描述、情感表达、文章结构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观察与描述:如何观察和描述一个地方的特点2. 情感表达:如何表达自己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3. 文章结构:如何组织文章结构作业设计1. 观察自己喜欢的地方,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这个地方的特点,表达自己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并组织文章结构。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一:推荐一个好地方》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一:推荐一个好地方》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推荐一个好地方的写作特点,掌握描写一个地方的基本写作技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写事物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表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写作兴趣。
2. 教学准备•教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学生作文及范文3. 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通过展示美丽风景图片或阅读优秀作文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对好地方推荐的兴趣。
2.学习:讲解推荐一个好地方的写作要点和技巧,引导学生逐步构思和组织文章结构。
3.练习:让学生根据课堂内外的感知,进行写作练习,并相互交流修改,互相学习。
4.总结:归纳学习内容,强调写作要点,激励学生继续写好文章。
4. 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表达表现。
•作文评定:评价学生的作文质量,鼓励他们继续进步。
二、教学反思•本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但可能存在一些学生写作基础较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
对此,可以在平时课上多加强写作训练,提供更多的写作技巧指导和范文示范。
•在教学设计中,还需加强对学生自我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多与同学交流讨论、展示自己的作品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提升。
•此外,在学生作文评定上,应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仅看作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情感表达,全面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发展情况。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推荐一个好地方》教案范文三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推荐一个好地方》教案范文三篇除了家和学校,我相信很多人都去过不少地方,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推荐一个好地方》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推荐一个好地方》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推荐一个好地方”。
本次习作与三年级上册习作6 有一些联系和承接。
本次习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将推荐的地方介绍清楚,将推荐理由写充分,条理清晰。
能借助总分段落的特点,围绕一个意思来写;表达时能将这个地方的景物和特点写清楚,还能适当根据这些特点作一些联想。
好地方很容易让人理解为是旅游景点、风景区,因此需要对“好地方”进行解读。
本次习作教材,还配了四幅很具有代表性的插图作为例子。
这几幅图有古色古香的,有人文社会的,也有自然环境的,用这些图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表达训练,能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但这些图都没有标识,也容易让学生产生陌生感,认为图中的画面和他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因此在交流的时候,首要任务便是想办法让学生在看图时产生联想,让他自己把曾经游览过的类似地方进行代入,从而使习作表达更富真情实感。
通过对推荐方法的总结提炼,迁移训练,再拓展运用,介绍其他曾经游玩过或看到过的好地方。
【教学目标】1. 能把自己曾经去过(熟悉)的地方按一定的顺序介绍清楚。
2. 介绍时,要把这个地方的特点写具体,并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
3. 愿意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在交流中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习作前指导课前:搜集自己曾经去过的比较有特点的地方的照片。
要点提示:有特点的地方,可以是好玩的、好看的、有民族特色的……板块一:激趣讨论,归类总结问题一:如果有人想给你介绍一个有特色的地方,你首先想知道的是什么?1.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1)这个地方在哪?(2)它有什么特别之处?(3)有没有美食?……2. 引出“好地方”。
这个地方的特点如果非常突出,就可以称它为“好地方”。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教案)一、教学内容《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习作内容,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描写手法,写一篇介绍自己喜欢的地方的作文。
通过本次习作,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描写手法,介绍一个喜欢的地方,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描写手法,使作文内容具体、生动。
2. 如何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作文稿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地方,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2. 明确习作要求:教师出示习作要求,学生齐读,明确本次习作的任务。
3. 写作指导:(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地方,抓住特点进行描写。
(2)指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具表现力。
(3)提醒学生注意作文的结构,开头、结尾要简洁有力。
4. 学生写作:学生根据指导,进行现场写作。
5. 交流与评价:学生互相交流作文,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1. 抓住特点进行描写2.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3. 注意作文结构七、作业设计1. 根据本次习作要求,修改自己的作文。
2. 搜集其他同学推荐的喜欢的地方,进行交流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次习作教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在写作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运用描写手法,抓住特点进行描写,作文内容较为具体。
但在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文结构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加强写作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使他们在习作中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中的“如何运用描写手法,使作文内容具体、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指导方案
“推荐一个好地方”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这是本套教材编排的第一次习作练习。
旨在通过介绍一个好地方,写清这个地方的特点,将自己推荐的理由写充分,并学会相互交流、修改。
这个地方,可以是曾经去过的印象最深的旅游景点,也可以是一个经常光顾的书店……只要是喜欢的地方,都可以推荐。
本次习作的教材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内容,通过一段引言和四幅图片,告诉学生此次习作是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
第二部分是简要的习作指导和提示,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和举例,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习作思路。
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
要把这个地方介绍清楚,把自己推荐的理由写充分,写完后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请他们提出修改建议,再举办“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推荐会,看看哪些地方最吸大家。
教学目标
1.选取自己喜欢的地点分享给大家,列出推荐理由。
2.强调分享的原因,引发听众共情,激发向往之情。
3.能用普通话交谈,能认真倾听。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够清楚明白地把这个地方的特点介绍给他人,体现其吸引人之处,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学生喜欢的地方,根据学生拍的照片制作课件。
[来源:学科网]
学生准备:认真观察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拍摄几张照片,记录这个地方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来源:学,科,网Z,X,X,K]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审清题意
1.猜一猜:教师出示几幅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简要说说自己喜不喜欢这个地方,为什么。
2.过渡: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准备举行一次“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推荐会,要招聘一批解说员,你们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吗?
3.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一次推荐会可以推荐哪些地方?请大家读读习作部分的第一个自然段。
(这一次推荐会可以推荐水乡小镇、游乐场、书店、小树林……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地方都可以推荐。
)
设计意图:《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目标中提出“乐于书面表达”的要求。
本环节以“猜一猜”和“招聘解说员”的方式拉开课堂的序幕,意在为学生创设一个表达的情境。
事实证明,这样一个情境对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表达欲望是大有作用的。
二、交流内容,拓宽思路
1.那么,你准备推荐什么地方呢?为什么要推荐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课
前,老师让大家进行了预习,并且拍摄了照片。
下面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
(1)组成四人小组,小组里相互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来源:学科网ZXXK]
(2)组织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地方,相机出示该同学拍的照片并作适当的指导。
如,推荐一个古镇:
这个古镇很美……(风光景色)[来源:学,科,网]
在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风土人情)
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美食小吃)
再如,推荐一个书店:
这个书店环境优美……(整体环境)
书店里有许多优秀的书籍……(摆设陈列)
读书带来许多收获……(价值意义)
(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推荐的理由以要点的形式板书出来。
)
2.教师简要小结。
(要求不宜太高,只要学生将推荐的要点说出来即可。
同时要以鼓励为主,树立学生表达的信心。
)
设计意图:教学实践表明,困扰学生习作最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内容”,学生害怕习作,是因为觉得“腹中空空”,没什么可写的。
因此,我们的教学要着重解决学生“没内容可写”的苦恼。
这一部分的教学就意在通过充分的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实习作的内容。
特别是交流过程中教师的启发指导,将如何抓住不同的方面来推荐一个地方的方法巧妙地渗透了进去。
三、学习写法,完成习作
1.推荐的理由我们已经确定了,但是光写这几个推荐的理由你觉得能吸引大家吗?那么怎么才能吸引大家呢?(要将理由写具体。
)
2.为了使我们的文章更吸引人,可以为自己的习作拟一个吸引人的题目,你想给自己的习作拟什么题目呢?(组织学生交流,如“迷人的……”“……,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我爱……”等)
3.出示例文,说说从例文中学到了哪些方法。
如:“总分”构段,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介绍,适当运用修辞方法突出特点等。
4.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适当利用例文,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取一些基本方法和思路,减轻学生习作的难度。
在口头作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趁热打铁,赶紧把习作落实到本子上,一气呵成地完成习作。
四、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1.习作写好了,老师迫不及待想听听同学们的介绍。
现在,我们先来一次模拟推荐,谁愿意第一个来介绍交流。
其他同学认真听,你们当评委,待会儿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看看哪些地方最吸引大家,也可以给他们提提修改建议。
2.组织学生交流。
(1)教师从学生习作中选出优秀习作一篇,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共同评议。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此篇习作的优点。
(2)出示病文一篇,师生共同修改。
教师出示一篇病文,引导学生围绕要点以及字、词、句、标点等方面的要求帮助该位学生进行修改。
3.围绕修改要点,学生自我修改。
学生围绕修改要点,修改自己的习作,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修改。
设计意图:《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中年段习作教学目标中指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引导学生以推
荐会的方式来交流,就意在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同时让学生通过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提高习作质量并逐步养成自我修改的好习惯。
范文引路
螺蛳湾[来源:Z&xx&]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着我,驱车从市区出发,来到了长江边的螺蛳湾休闲文化园。
①
车刚停稳,我便迫不及待地跳下车,远远地看到架在长江之上的斜拉索桥——苏通大桥。
螺蛳湾依偎在长江边,正逢夏季,江边的芦苇(wěi)绿浪起伏,仿佛在和那滔滔江水合奏一曲雄壮的赞歌。
②
走进园内,我们看到郁郁葱葱的葡萄园,大片大片的薰衣草、郁金香,成群结队的蜜蜂、蝴蝶在花丛中嬉戏,③真是心旷神怡啊!我们走过晃晃悠悠的铁索吊桥,依次来到茶楼、垂钓中心、水上游乐场,参观了爱菲拉酒庄……那里有高达28米的望江塔。
看着大家快速地登塔,我紧闭双眼、鼓足勇气,扶着扶手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终于到了塔顶。
站在塔顶,眺望远方,螺蛳湾的美景尽收眼底。
④
从塔上下来⑤,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我们卷起裤脚,戴起皮手套,拿起手电筒,全副武装准备捉江蟹(xiè)。
我边走边观察蟹洞,突然一只大江蟹从洞里爬了出来,它挥舞着蟹钳好像在威胁我:“这里是我的地盘,请你速速离开。
”我看准蟹盖,将它按住,它挣扎一番后,还是成了我的俘虏。
⑥爸爸就更厉害了,他左右开弓,一只手抓一只。
不一会儿我们就抓了半桶江蟹,然后我们带着战利品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螺蛳湾。
螺蛳湾真是个好地方啊!
行文写法赏析
❶以游记的形式开篇,点明了自己要介绍的地方。
❷抓住了景物特点,描写得生动形象。
❸巧用形容词,使读者在脑海中浮现景物画面。
❹小作者对登望江塔的描写非常真切!
❺从“走进园内”“走过晃晃悠悠的铁索吊桥”“从塔上下来”可以看出小作者是按照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的。
❻对抓江蟹的描写细致、生动、有趣,读后让人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评:1.习作思路清晰,从市区出发→车刚停稳→走进园内→从塔上下来→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螺蛳湾,做到了描写有序。
2.语言生动,景物描写形象、具体,对于“登望江塔”和“抓江蟹”这两个事件的描写,生动有趣。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习作选材比较广泛,有的写了家乡的风景名胜,有的写了曾经去过的旅游景点,有的写了心驰神往的游乐场等。
学生能围绕两到三个要点将推荐的理由写清楚,写具体。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效果,主要原因有:一、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这是事关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作文教学“得益于课内,却功夫在课外”,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前观察、询问、搜集写作材料,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激发习作欲望。
写作当先有写作的动机和需要。
一堂优秀的习作课必须要优化情境创设,激发学生习作的激情和欲望,勾起学生与情境相似的生活回忆,这样习作才会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三、注重交流及交流过程中的方法指导。
习作指导课,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
至于怎么写的问题,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在习作、交流修改的过程中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