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水生生物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完整word版)水生生物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水产养殖专业《水产饵料生物学》试题标准答案(考试时间 100分钟成绩 100分)一.名词解释(20分,每个2分)1.异形胞:是丝状蓝藻类(除了颤藻目以外)产生的一种与繁殖有关的特别类型的细胞,它是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成的。

圆形色淡,成熟时是透明的,其细胞壁在与相邻细胞相接处有钮状增厚部(极节球)。

2.副淀粉:是裸藻门藻类特有的同化产物,遇碘不变色,其形状、数目和在细胞中的位置常是分类的依据。

3.龙骨点: 是硅藻门管壳缝目管壳缝通向细胞内的横向小管在龙骨突上的体现,呈点状称为龙骨点。

4.蛋白核:是许多藻类(绿藻、裸藻、隐藻)细胞中的一种结构,通常其中心部分是蛋白质体,周围一般有淀粉鞘。

蛋白核常与淀粉形成有关,故又称造粉核。

5.段殖体:是丝状蓝类两个异形胞或凹面体之间的一段藻丝,具繁殖能力。

6.甲片式:表示甲藻门细胞壁上下甲甲片数目和排列的式子,如多甲藻的甲片式为4-3—7/5—2.7.小盾片:水生昆虫两翅基部之间中胸背板特化,呈三角形,称为小盾片,为鉴别种类的依据之一。

8.壳腺:是枝角类的一种排泄器官,与保持体内渗透压稳定有关.9.鞭毛藻类:具有鞭毛的藻类统称为鞭毛藻类,如金藻、甲藻、隐藻、裸藻和绿藻门团藻目的种类.10.后腹部:枝角类的腹部自尾刚毛着生的小节突起到尾爪之间的部分称为后腹部。

后腹部是躯体最后一个体节变成的,其形状多种多样,是鉴定种类的重要依据。

二、填空(20分,每空0 .5分)1.Rotifer的含义是轮虫__, 其主要特征是具有____具有纤毛环的头冠______ ,___具有内含咀嚼器的咀嚼囊________和____具有末_。

(轮虫;具有纤毛环的头冠;具有内含咀嚼器的咀嚼囊;具有末端有焰茎球的原肾管.)2.藻类所共有的光合色素是叶绿素______和______胡萝卜素。

叶绿素b只存在于____门、轮藻门和______门藻类中。

a; β;裸藻;绿藻。

3.轮藻是多细胞体,有假根、茎、叶的分化,无维管束,雌雄生殖器官分别称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

水生生物学期末D

水生生物学期末D

水生生物学期末试卷(D)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似亲孢子 2 假空泡3孢囊4唇带(原生动物)5异沙蚕体6无鳍条带7多态型群体(一体多态)8生殖下腔9 头冠10 混交雌体二、是非题(每题2分,如错请改正)1.原生动物体内分化出许多具有执行各种特殊生理机能的器官,如伸缩胞、食物胞等,由于这些器官的存在,使原生动物的有机结构相当复杂,但仍保持着单细胞的特征。

2.栉水母类体两辐对称,没有刺细胞,而有粘细胞,幼体直接发育,经过水螅型世代,具有世代交替现象。

3.糠虾类头胸甲不发达,未覆盖全胸。

腹肢退化,尾扇发达,尾肢内肢基部常具有一系列红点。

4.轮虫的主要运动器官是位于身体后端的足。

5.原生动物真纤毛虫类具有两种细胞核,大核称致密核,专司生殖功能;小核称泡状核,专司代谢功能。

6.多毛类有性生殖个体为雌雄同体,寡毛类则为雌雄异体。

7.蓝藻门的种类因没有鞭毛不能运动。

8.硅藻门羽纹藻纲中有单壳缝、短壳缝和双壳缝的种类均能运动,而只有管壳缝的种类是不能运动的。

9.藻类一旦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必将危害渔业生产。

8.卤虫和枝角类的胸肢扁平叶状,为这两类动物的主要运动器官。

10.水生生物是指生活于水中的植物和动物,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类群。

前者包括藻类,后者从原生动物到脊椎动物,种类繁多。

三、鉴别题(每题2分,写出一至两个区别特征)1角藻与多甲藻2累枝虫与聚缩虫3 海蜇与海月水母4水丝蚓与沙蚕5中肋骨条藻与角毛藻6僧帽水母和五角管水母7糠虾与毛虾8哲水蚤和剑水蚤9磷虾与端足目10隐藻与衣藻四、简述题1.原生动物有哪几个亚门和纲,它们之间是如何区别的?(6%)2.枝角类和桡足类的雌、雄个体在外部形态上分别有何区别?(9%)3.简述赤潮发生的机理及赤潮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9%)4.简述水蚯蚓的交配与产卵过程。

(6%)。

生物复习教案(精选8篇)

生物复习教案(精选8篇)

生物复习教案(精选8篇)生物复习教案篇1㈠.教材分析“水中生活的动物”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的第一节内容。

教材主要关注鱼的形态、运动、呼吸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安排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探究活动,以达到重点认识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这一目的。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通过两个"观察与思考"、一个"探究"实验、一个课外实践,让学生认识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进一步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称.⑵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2、能力目标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学习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㈢.教学重点1.以鱼为例,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生生活的特点。

2.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以及鱼的呼吸器官。

3.总结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㈣.教学难点1.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及该实验的组织教学。

2.运用以学知识,通过对“鱼类呼吸器官及其作用”的观察与探究,阐明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二、说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本节的教法我选用了创设情境法,活动探究法,问题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法,对比法。

三、说学法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复习课)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复习课)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复习一、复习目标1、了解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4、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二、主干知识梳理(一)、1、已知动物大约有万种。

体内有的称为动物,另一种为动物。

2、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总是的。

(二)、鱼1、游泳①主要靠产生前进的动力。

②各种鳍起协调作用、、起保持平衡的作用。

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

可以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还可以决定运动的方向。

2、呼吸用鳃鱼鳃的特点适于水中呼吸(1)颜色:因为。

(2)每一片都由既多又细的构成。

扩大了与水的。

水由进入鱼鳃,又从流出,流出鳃的水中,含量减少。

3、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体表常常被有,用呼吸,通过和的协调作用游泳。

(三)、其他水生动物(四)水域环境的保护人类的哪些活动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怎样才能改变呢?三、能力检测1.下列这些水中生活的动物中,哪一组都是无脊椎动物?A.海龟、鱿鱼;B.海蜇、青蛙;C.蜘蛛蟹、章鱼;D.鲤鱼、河蚌。

2.鲫鱼不停地用口吞水,再将水从鳃盖后缘排出,这是鲫鱼在进行( ) A.摄食 B.散发体内的热量 C.吸收水分 D.呼吸3.鲫鱼在水中向前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 )A.胸鳍和腹鳍的不断摆动 B.尾鳍的不断摆动C.尾部和身体的左右摆动D.各种鳍的不断摆动4.草鱼是一种味美可口的淡水鱼。

下列有关草鱼的特征中,属于鱼类主要特征的是:A.身体呈长梭形;B.身体内有鳔;C.体内有脊柱;D.有鳍,用鳃呼吸。

5.下面三种水生动物:海蜇、乌贼、海虾,虽然它们形态各异,但是却有共同之处:A.都有脊柱;B.都用鳍游泳;C.都能适应水中生活;D.都没有脊柱。

6.下列水生动物中,哪一种是脊椎动物?A.海蜇;B.虾;C.螃蟹;D.海马。

7.在完成观察鱼鳍的实验后,小明对鱼鳍有了以下几种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A.研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可以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B.鱼鳍有奇鳍和偶鳍之分;C.鱼的运动只能依靠鳍进行;D.鱼在游泳时,胸鳍、腹鳍和尾鳍的作用不完全一样。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6页精选文档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6页精选文档

壳弧:枝角类头部两侧各具一条由头甲增厚形成的隆线,称为壳弧。

季节变异:生物的形态、色彩或种群的大小随着季节的不同而显示出的变异。

假空泡:又称伪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

特征:在显微镜下呈黑色、红色或紫色的不规则形,具有蛋白质膜,能透过空气,但不能透水,内含氮等混合气体并可与水中溶解气体保持动态平衡。

异形胞:是丝状蓝藻产生的一种帖营养细胞特化而来并与繁殖有关的特别类型的细胞。

厚壁孢子:是由普通营养细胞通过体积增大,营养物质的积累,细胞壁增厚而形成的,由丝状蓝藻在丝状体上产生。

18.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多次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程度,这种小细胞不再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这种孢子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能不停地产出非需精卵又叫夏卵,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又叫不混交的雌体。

当环境恶化时,雌体产出的卵,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单倍体(1N),这种卵称为需精卵,产生需精卵的雌体称为混交雌体。

需精卵未经授精者,直接发育为雄体,若经过授精的授精卵称为冬卵或休眠卵,冬卵沉入水底,待环境适宜,重新发育为不混交的雌体,这种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循环交替进行的轮虫生活史称为“世代交替”。

蓝藻的细胞壁常由两层组成,内层薄而坚固,含有一定的纤维;外层为果胶质,一般具有一定厚度。

在细胞外部,覆盖着厚薄不一的胶被或胶鞘枝角类有两种繁殖方式,即孤雌生殖(单性生殖)和两性生殖。

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孤雌生殖,环境恶化时进行两性生殖。

(上图所示)。

其一个生殖周期是从冬卵孵出第一代雌溞开始,通过多代的孤雌生殖,直到两性生殖,重新形成受精的冬卵。

孤雌生殖根据外界条件课形成不同的卵。

夏卵:卵膜薄,卵黄少,卵形小,数目多;在孵卵囊发育孵出,长成后再营孤雌生殖。

冬卵:经交配受精后产生,卵膜厚,卵黄多,卵量少(1-2 个),外包一部分的壳瓣形成卵鞍,能抵抗寒冷、干旱等不良的环境条件,脱离母体后,要经过一段滞育期待环境好转才孵出幼溞。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水生生物学复材料 - 养殖1014班绪论水生生物学是研究生活在水中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

其中,浮游生物是一类不能主动水平移动的微小生物,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而自游生物则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

第一篇:水生植物第一章:藻类的概述藻类是一群营自养生活的低等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

其中,一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而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

此外,隐藻、绿藻等藻类中常有蛋白核,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则无鞘。

某些藻类具有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称为囊壳,内含物可在其中自由移动。

藻类的生殖方式包括营养生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

其中,营养生殖的单细胞是细胞分裂,群体和多细胞是断裂生殖。

无性繁殖包括动孢子、不动孢子、似亲孢子和厚壁孢子。

有性繁殖则包括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配生殖和接合生殖,其中接合生殖是绿藻门接合藻纲特有的生殖方式。

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细胞的特征,细胞大小为1-10微米,形态多样,有球形、椭圆形、棒形等。

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素a和蓝藻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蓝藻具有厚壁孢子和异形胞等特殊结构,能够适应不良环境下的存活和繁殖。

湖靛、假空泡和段殖体是蓝藻的特殊形态。

蓝藻是淡水和海水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也是人类食品、药品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硅藻的细胞壁由硅质和果胶质组成,外层为硅质,内层为果胶质。

细胞壁上有花纹等构造,其中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而间生带和隔片具有增强细胞壁的作用。

硅藻的细胞壁结构与其他水生生物有所不同,这也是硅藻的重要特征之一。

7、硅藻的生态分布、意义及分类依据:分布:硅藻分布广泛,出现在各种水体中,包括淡水和海水。

不同种类的硅藻对水质和环境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喜欢富含有机质的水体,有些则喜欢清澈的水体。

水生生物复习题

水生生物复习题

复习题一、填空题:(一)、硅藻:1.硅藻细胞壁由和组成。

2.硅藻壳面和相连带之间的次级相连带称为。

3.硅藻通常可形成三种孢子,即、和。

4.硅藻细胞壳由上、下两壳套合成,壳顶和壳底称为,壳边称为,壳套则为部分。

5.硅藻门分为纲和纲。

6.海洋浮游硅藻多属于目。

7.由于种类多、数量大,常被誉为海洋的“草原”。

8.硅藻细胞壁壳面花纹有和两种类型。

9.硅藻细胞壁向内部伸展的片状结构称为。

10.某些硅藻具有运动能力,是因为有结构。

(二)、甲藻:1.甲藻的上锥部有4组板片,即、、和。

下锥部2组,即和。

2.横裂甲藻具有2条鞭毛,一条为横鞭,呈状,环绕于横沟内,作运动,使身体;另一条为纵鞭,作运动,使身体。

3.把甲藻细胞分为上椎部和下椎部。

(三)、绿藻门:1.绿藻的繁殖方式有三种类型,即、和。

2.绿藻门分为两个纲、纲。

3.绿藻门的细胞壁由和组成。

4.把鼓藻细胞分为两个半细胞。

5.绿藻门水绵的有性生殖有接合和接合两种类型。

(四)、蓝藻门:1.蓝藻的特征色素为,故藻体带有蓝色。

2.蓝藻的细胞壁分为内、外二层,内层为,外层为。

3.蓝藻的色素位于中,而金藻的色素位于中。

4.蓝藻藻殖段的产生是由于在藻丝的胞间位有或。

(五)、其它浮游植物:1.金藻和黄藻的同化产物都是和。

2.生活的金藻一般为色,黄藻一般为色。

3.隐藻细胞前端有一特殊形态为,伸向原生质体深处。

4.隐藻和裸藻的主要运动胞器为。

5.蓝藻的同化产物为,裸藻的同化产物为。

(六)、原生动物:1.原生动物的运动胞器有三种,即、和。

2.原生动物门可分为4个纲,而在海洋里浮游的主要是纲和纲的种类。

4.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有3种:、和。

6.原生动物的细胞质通常可分为和两部分。

(七)、轮虫动物门:1.轮虫动物门分为两个纲,其分纲的主要依据为。

2.轮虫轮盘的功能是。

3.轮虫在环境恶化时,通过生殖产生卵,渡过不良环境,以保证种族的延绵。

4.轮虫的繁殖方式有两种:和。

(八)、桡足类:1.桡足类的身体可分为和两部分,在这两部分之间有一,其位置依种类而异,在哲水蚤目位于,而剑、猛水蚤目位于。

水生生物复习题

水生生物复习题

水生生物复习题水生生物学复习题一.判断题:1.枝角类都具有单眼和复眼. ( )2.环节动物水生寡毛类又称水蚯蚓,是底栖肉食性鱼类的天然饵料.( )3.蜻蜓稚虫具面罩而豆娘稚虫无面罩.( )4.每一个水库、湖泊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水生生态系统.( )5.藻类植物的补偿点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6.水体中的PH值是随CO2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7.由于水分子强烈散射的是蓝色光,因而愈清澈的深水愈呈现蓝色.( )8.在补偿深度以下的水层中,藻类植物不可能长时间生存.( )9.水体中氮、磷两种营养盐类都是水生生物生长的限制因素.( )10.硅藻的无性繁殖是产生复大孢子.( )11.水生昆虫中的龙虱幼虫俗称水蜈蚣,在鱼池中滋生会危害鱼苗. ( )12.菹草、金鱼藻的冬芽就是冬天形成的繁殖芽. ( )13.淡水中原生动物的伸缩泡具有调节渗透压的作用.( )14.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鱼池溶解氧的主要来源.( )15.海产硬骨鱼类是恒渗透压动物。

( )16.淡水浮游动物中的轮虫类是鱼苗下塘初期最适口的天然饵料.( )17.在不超出适温范围内的情况下,自然界温度的周期变化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利的影响 .( )18.硅藻在春秋出现两次数量上的高峰,造成了水环境中硅酸盐的含量出现相应的两次数量上的低峰.( )19.轮虫类在冬季产冬卵夏季产夏卵,这是对环境的最好适应.( )20.大多数枝角类的取食方式是利用胸肢滤取食物.( )21.壳顶向上,壳口向观察者,壳口在螺轴右方即右旋,左方即左旋,常见的螺为左旋.( )22.H2S对水生动物的毒害就是因为和血红素结合使之失氧的缘故.( )23.周期性的变温比恒温更有利于提高水生生物对能量的利用率.( )24.鱼苗下塘初期,枝角类是最适口的活饵料.( )25.变温动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热量来源主要是太阳的辐射热.( )26.在补偿点光照条件下,植物只能维持生命,但不能繁殖.( )27.当CO2溶量高时,光合作用增强,光补偿点就相应升高.( )28.水生维管束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是肥水鱼池溶氧的主要来源. ( )29.剑水蚤的第一触角为执握肢. ( )30.青萍.紫背浮萍和芜萍通常以出芽繁殖来增加植物体的个体数.( )31.由于兰.绿藻有较厚的果胶质和纤维质组成的细胞壁,而多数鱼类又缺乏相应的消化酶,所以部分种类不易被消化.( )32.轮虫个体小通常行孤雌生殖,枝角类个体大通常行两性生殖.( )33秋季,中华绒螯蟹要降河到浅海中去索饵育肥.( )34.环境温度降低,藻类植物的补偿点升高,补偿深度也随之升高.( )35.大型浮游动物由于个体较大,采定量样品时一般用浮游动物网过滤.( )36.水体富营养化后,金藻和硅藻的多数种类将发展为优势种.( )37.鱼苗池中,溶解氧消耗的主要途经是鱼苗的呼吸.( )38.食物链可以无限制的延长.( )39.中华绒螯蟹繁殖习性的最大特点是能进行降河生殖洄游 .( )40.贫营养型水体中溶解氧的昼夜变化幅度最大.( )41.毛翅目的幼虫能分泌细丝作茧所以称为石蚕.( )42.小型浮游动物由于个体较小,采集定量样品时一般需用浮游植物网过滤.( )43.血红裸藻大量繁殖时,常在水面形成颜色一日三变的浮膜.( )44.枝角类在发育过程中要经过无节幼体时期.( ).46.自然界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 )47.渗透作用就是生物体内的水分子不断向环境中扩散的现象.( )48.轮虫类同原生动物一样,是一群小型的单细胞体动物.( )49.水生植物都是草食性鱼类的优良天然饵料.( )50.软体动物中的双壳类又叫蚌类.( )51.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人们通常把它看成是一个简单的叶;参加繁殖的细胞是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无胚,所以人们把它叫叶状体植物或孢子植物.( )52.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植物是淡水水体中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多的,又比较常见的藻类植物.( )53.裸藻属和衣藻属都是有鞭毛会运动的单细胞藻类,它们都具有2条顶生等长的鞭毛.( )54.小环藻属是淡水中常见的绿藻,在显微镜下只需观察壳面的形态就可以识别它.( )55.枝角类通称水蚤,俗称红虫,其主要运动器官是第一触角.( )56.蓝藻植物细胞内不具色素体.( )57.桡足类的发育要经过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才能变成为成体.( )58.水生昆虫中蜻蜓稚虫是危害鱼苗的大敌,渔民把它叫水蜈蚣.( )59.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属于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60.硅藻门植物细胞壁由果胶质和硅质组成,细胞有壳面.环面之分,并且在壳上大多具有排列规则的花纹.( )61.虽然大多数藻类植物体型微小,但同高等植物一样具有根.茎.叶的分化.( )62.桡足类一般进行两性生殖.( )63.三毛金藻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常见,主要是水质太肥所致.( )64.浮游生物个体相对微小,这是为了适应浮游生活的表现形式之一.( )65、绿毛龟体上的“绿毛”,是一种水生蕨类植物的游动孢子着生萌发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生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学案此学案专门针对笔试【章节复习】浮游生物学Planktonology研究浮游生物的生命现象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节浮游生物的定义全世界共有33个植物纲:水中有18个纲的代表63个动物纲:水中有60个纲的代表根据生态习性分为:浮游生物(Plankton)自游生物(游泳动物Nekton)底栖生物(Benthos)●浮游生物的一般特征①生物体缺乏发达的游泳器官,活动受水流或风浪支配,营随波逐流式漂浮生活,但在一定范围内具垂直移动能力②除部分水母类、甲壳类、被囊类外,身体体型小,对它们形态结构的研究,需要借助于解剖镜和显微镜③除生活于气水交界和深海的部分种类具色彩外,一般身体趋向于透明无色④浮游生物能以各种不同方式适应漂浮生活第二节浮游生物的分类一、按营养方式⏹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自养生物,初级生产力贡献者。

多为细菌和单胞藻类(主要是硅藻和甲藻),包括生产者和还原者,分布在真光层。

⏹浮游动物(Zooplankton):异养生物,次级生产力贡献者。

各类无脊椎动物(如原生动物、水母、节肢动物、毛颚动物、浮游软体动物、浮游多毛类、被囊动物)及其幼虫以及低等脊索动物幼虫、低等脊椎动物幼虫,如鱼卵、仔鱼、稚鱼。

⏹真光层(euphotic layer):水层中能找到光的部分,通常为水深0米到100-200米范围。

二、按个体大小三、按生活史中浮游时期的长短终生浮游生物、暂时性浮游生物、偶然性浮游生物四、按生活的环境●淡水浮游生物(freshwater plankton):盐度<5‰●海洋浮游生物(marine plankton):盐度>16‰●河口浮游生物(estuarine plankton):盐度5-16‰五、按浮游生物的分布水平分布:沿岸性浮游生物、远洋性浮游生物垂直分布:上层浮游生物、中层浮游生物、下层浮游生物、极深海浮游生物第三节浮游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研究内容:形态、分类、生态、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

生物海洋学Biological Oceanography海洋生物学Marine Biology二、浮游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在形态、分类方面:⏹微生物学、海藻学、无脊椎动物学2、生态方面:⏹水产学、海洋学、渔业、气象学、地质学、环境科学3、生理、生化方面4、数、理、化、计算机第四节浮游生物学的重要性一、渔业1、有益:⏹水产经济动物的饵料⏹可培养的饵料生物⏹直接的捕捞对象:海蜇、毛虾浮游生物渔业(Plankton Fishery)2、有害:⏹赤潮(Red tide) 或称有害藻华(HarmfulAlgal Bloom,HAB): 定义、危害⏹破坏渔网⏹破坏渔业资源二、海流或水团的指示种:如有孔虫、管水母、桡足类、毛颚类三、具壳浮游生物死亡后沉入海底,成为生物性沉积物,对研究海洋地质史和古代海洋环境有益,如硅藻、放射虫、有孔虫和翼足类四、生物发光:如夜光虫五、声散射层:如磷虾、管水母六、对污染物质的富集; 污水处理七、仿生学:如利用水母预报风暴潮九、在水生态系统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浮游植物—植食性浮游动物—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以鱼为食的鱼类●重要的国际研究计划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Global Ocean Ecosystem Dynamics, GLOBEC)大海洋生态系(Large Marine Ecosystems,LMEs)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lobal Ocean Observing System, GOOS)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和海洋生态系统整合研究(Integrated Marine Biogeochemistry and Ecosystem Research,IMBER)第五节海洋浮游生物学简史1、起始期:1880年代-1930年代,主要是形态分类2、发展期:1930年代-1980年代,实验研究3、繁荣期,1980年代至今●生物泵Biological pump定义:由有机体所产生的,经过消费、传递和分解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构成的碳从海洋表层向深层转移或沉降的整个过程。

过程:大气二氧化碳在海水中的溶解吸收是通过海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进行的。

海洋中的浮游动物又吞食浮游植物,食肉类的浮游动物吃食草类浮游动物。

这些生命系统所产生的植物和动物碎屑沉降在海洋中,某些沉降物将分解并作为营养物回到海水中,但也有一些,大约1%,到达深海或海床在那里被沉积而不再进入碳循环,这称之为生物泵。

生物泵的净化效果是减少表层海水中的碳含量使得它可以从大气中获取更多的二氧化碳以恢复表层平衡。

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CO2、释放出氧气,成为海洋食物链中其它各级生物的有机质食物来源,同时产生各种钙质生物骨骼或壳体,死亡后的残骸逐渐沉降到洋底。

这就犹如水泵那样,将上层海水中的CO2最终被“抽提”输送到洋底沉积物之中。

一般,海洋初级生产力越高,大气CO2浓度就越低。

新生产力New production由真光层之外提供的新生氮源支持的那一部分初级生产力。

微食物环microbial food loop; microbial loop海洋中溶解有机物被微型异养浮游细菌摄取形成微生物型次级生产量,进而被原生动物和桡足类所利用而形成的微型生物摄食关系。

●第一篇浮游植物植物界:低等植物(lower plant): 又称叶状体植物,细菌、藻类、黏菌、真菌、地衣高等植物(higher plant): 又称茎叶体植物,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生活环境:陆生植物(terrestrial plant)水生植物(hydrophyte)包括从低等的细菌、藻类到高等的种子植物●第一章藻类概述●一、藻类主要特征1、藻类是低等植物,分布广,绝大多数生活于水中。

2、个体大小相差悬殊,小球藻3-4μm ,巨藻长60m。

3、具叶绿素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autotroph-heterotroph4、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又称叶状体植物。

5、繁殖器官简单,以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无胚,又叫孢子植物spore plant。

总之,藻类是无胚而具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

●二、形态构造藻类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球形、椭圆形、卵圆形、多角形、三角形、圆筒形、圆柱形、纺锤形、纤维形、棒形、弓形、新月形等。

藻体细胞一般可分化为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部分。

后者包括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内有色素或色素体、蛋白核、同化产物等。

● 1. 细胞壁细胞壁的有或无,化学成分和构造,各门类不尽相同眼藻、隐藻,少数甲藻和金藻无细胞壁蓝藻、绿藻门的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质(pectin) 组成部分金藻主要由果胶质组成硅藻的主要成分为硅质(SiO2.nH2O)红藻、褐藻等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藻胶(phycoeolloid)无细胞壁的种类有以下几种类型:(1)体全裸露,表层不特化为周质体,细胞可变形。

(2)藻体表层特化成为坚韧有弹性的周质体(Periplast,也叫表质),藻体形态较稳定。

周质体表面平滑或具纵走条纹或具螺旋绕转的隆起,或附有硅质或钙质小板,有的硅质板上还有刺。

(3)某些藻类还具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囊壳(Lorica)。

囊壳中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

囊壳的形状、开孔、附属物(如棘、刺、疣状突起等)在分类上,尤其在属、种的鉴定甚至分科鉴定上具重要意义。

● 2. 细胞核(nucleus)除蓝藻和原绿藻细胞无典型的细胞核(prokaryote)外,其余各门藻类的细胞大多具有一个细胞核,少数种类具有多个细胞核。

细胞核具有核膜(nuclear membrane),内含核仁(nucleolus)和染色质(chromatin),这种细胞核叫真核(eukarya)。

这类生物因而被称为真核生物(eukaryote)。

● 3. 色素(pigment)/色素体(chromoplast )色素成分可分为4大类:叶绿素(chlorophyll)、胡萝卜素(carotene)、叶黄素(lutein)和藻胆素(phycobelin)。

各门藻类因所含色素不同,因此藻体呈现的颜色也不同,如绿藻门为鲜绿色、金藻门呈金黄色、蓝藻门多为蓝绿色等。

除蓝藻和原绿藻外,色素均位于色素体内。

※色素体是藻类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态多样,有杯状、盘状、星状、片状、板状和螺旋带状等。

※色素体位于细胞中心(称轴生)或位于周边,靠近周质或细胞壁(称周生)。

● 4. 同化产物由于各门藻类的色素成分与比例不同,所以光合作用同化产物也不相同。

蓝藻门-蓝藻淀粉金藻门-金藻多糖+脂肪黄藻门+硅藻门-以脂肪为主眼藻门-副淀粉甲藻门-淀粉或淀粉状化合物绿藻门-淀粉红藻门-红藻淀粉褐藻门-褐藻淀粉+甘露醇绿藻和隐藻的贮藏物都在色素体内,而其他藻类的贮藏物均在色素体外。

● 5. 蛋白核(pyrenoid)蛋白核是绿藻、隐藻等藻类中常有一种细胞器,由蛋白质核心+淀粉鞘(starch sheath)组成。

一般认为与淀粉形成有关,又称之为造粉核。

6. 鞭毛(flagellum)运动胞器。

除蓝藻和红藻外,其余各门藻类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均具鞭毛或仅生殖期具鞭毛的种类。

7. 眼点(eyespot)具鞭毛能运动的藻细胞,常具一个橘红色,球形或椭圆形的眼点,位于细胞前端,具感光作用。

三、体制单细胞类型unicellular群体类型colonial丝状体类型filamenfous异丝体类型heterotrichous filament管状体类型siphanaceous: 浒苔膜状体类型parenchyma: 石莼、礁膜假薄壁组织类型pseudoparenchyma:四、藻类繁殖方式其繁殖方式可分为3种:●营养繁殖(vegetative reproduction)●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有性繁殖(sexual reproduction)(一)营养繁殖营养繁殖:不经过任何生殖细胞(配子或者孢子)而进行的繁殖方式。

养料充足、温度适合环境中进行。

常见的方式:※细胞分裂:单细胞藻类※群体破碎:群体※藻丝体断裂:丝状体(二)无性(孢子)繁殖通过产生不同类型的孢子来进行繁殖。

产生孢子的母细胞叫孢子囊,孢子不需要结合,一个孢子可长成为一个新的植物体。

孢子类型:动(游泳)孢子zoospore,不动(静)孢子aplanospore,似亲孢子autospore,休眠孢子hypnospore,厚壁孢子akinete,内生孢子endospore,外生孢子exospore等。

1. 动孢子:细胞裸露,有鞭毛,能运动。

2. 不动孢子:有细胞壁,无鞭毛,不能运动。

似亲孢子某些藻类进行无性繁殖时所产生的一种不动孢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