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ppt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特点与培养
情境导入
小班儿童画画时,刚说要画太阳,但看见旁边的小朋友画的花很好看,
又转而画花朵了。
中班儿童玩过家家游戏时,“爸爸”忙着做菜烧饭,“妈妈”忙着喂
娃娃,这时来了一位“客人”,他们招待“客人”坐在客厅,随后就忘记
了“客人”的存在,各自忙着做自己的事去了。在教师的提醒下,才想起
(3)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样的特点对他的成
长会有什么影响?
(4)没被选中的队员又会怎样发展?
二、学前儿童意志的培养
(三)果断性的培养
(四)自制力的培养
1. 尊重儿童的自主选择,克服依赖性
1. 为儿童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
2. 创造机会,鼓励儿童下决心
2. 使儿童明确行动规则
3. 正确评价儿童做的事,树立信心
是不动的。除此之外,不同条件下,三组儿童保持姿势的时间不同。
知识链接
实验结果表明:第一,儿童自觉坚持行动的能力逐年增强;第二,第
一组在实验室个别进行,第二组在活动室进行,有其他儿童在场,这种
分散注意的强烈因素可以影响儿童意志行动的稳定性;第三,儿童在
游戏中自觉坚持行动的时间比单纯完成成人交给任务的时间长得多
(三)自制能力逐步发展
练 一 练
一个学前儿童给小兔子盖房子,房子盖好后,却怎么也不能把小兔子放
进去,经过几次尝试后,他生气地把房子推倒了,准备离开去玩别的游戏……
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呢?
知识链接
著名的马努依连柯“哨兵站岗”实验
著名的马努依连柯“哨兵站岗”实验充分说明:用游戏的方式来培养儿
童的坚持性等意志品质是十分有效的。实验以3—7岁的儿童为实验对象
意志的概述

第七章二讲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第七章二讲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3.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特点
1.学前儿童需要发展的特点 2.学前儿童动机发展的特点 3.学前儿童自觉行动目的性发展的特点 4.学前儿童坚持性的发展
5.学前儿童自制性的发展
6.学前儿童独立性的发展
1.学前儿童需要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的需要的规律:年龄越小,生理 需要越占主导地位,社会需要逐渐发展和增强。 五岁后求知、求成、劳动需要出现。 六岁后对尊重、友情的需求增强。
等 级 层次 1 2 生理 和物 质生 活 吃喝 睡 智力 玩具 安全 与保 障 人身 安全 躲避 羞辱 交往 与友 爱 母爱 友情 游戏 活动 求知 活动 尊重 与自 尊 信任 自尊 求成 利他 行为
游戏 文娱 活动
听故 事 学习 知识
劳动 助人
2.学前儿童动机发展的特点
1.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 (遵守规则和获得东西) 2.从直接的近景的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 景动机占优势。 值日生:“红袖章,对活动本身感兴趣---------注意成果和质量” 3.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兴趣越来越成为儿童行为的主要动力
从形式上看
1. 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
4.多重趋避冲突
1. 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
4.多重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冲突
当个人面临两个都想逃避,但又不能同 个人面临着一个同时具有吸引人和令 个人面临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 当个人面临两个都想达到的,但又不 时逃避,只能二者择其一的目标时的心理冲 人排斥的力量的目标时的心理冲突称为趋 标又同时具有吸引人和令人排斥的力量时的心理冲 突称为双避冲突。 能同时达到,只能二者择其一的目标时的 突称为多重趋避冲突。 避冲突。 心理冲突称为双趋冲突。 例如,小朋友生病了,他即害怕打针,也讨 例如,一个人想跳槽到新的工作单位,因为新单位 例如,女孩子喜欢吃巧克力又怕会长胖。 孟子曰:“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 厌吃药,可是为了治好病,非打针或者吃药 有较高的经济收人和优厚的福利条件,只是工作性 冬天,女孩子想穿裙子又担心受冻感冒, 不可。这时候,小朋友面临的就是双避冲突。 质和人际关系不大容易适应。如果继续留在原单位, 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 不知道要温度还是要风度。 有习惯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也较好,但经济收入 例如,一个学生既不愿意做令人头疼的作业, 生,吾所欲也;义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 和福利待遇较差些。这种对利弊得失所进行的考虑 兼得,舍生而取义也。” 又怕被父母责骂和教师批评。这时学生可能 会产生多重趋避冲突 采取逃学、假装忘记等消极行为来摆脱这种 内心冲突。

学前儿童意志行动的发展(意志与意志行动)

学前儿童意志行动的发展(意志与意志行动)
意志过程比较深刻,都是铭刻在心里的。但幼儿由于心理 发展水平较低,意志过程往往表现为直接外露的意志行动 ,意志内化的水平很低,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幼儿 的外部行动表现来了解幼儿的意志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意志行动的发展 第二学时(儿童意志行动的发展)
主讲人:徐文俊
儿童NN发展心理学
二、儿童意志行动的发展
• 幼儿坚持性的培养 幼儿坚持性的发展一方面受到成熟因素的影响,另一
方面与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培养也有紧密的联系。 在幼儿坚持性的培养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入手: 首先,选取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合理的安排活动,明
确任务的目的,为幼儿创设坚持性行为的环境;
其次,为幼儿提供难易适当的任务,避免幼儿因为完 不成任务而产生挫败感;
大的质变,可以说是意志行动的萌芽。这个时候幼儿能够 坚持的指向一个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去克服困难, 排除障碍。
这个时期幼儿的意志行动往往是作为方法和手段而出 现的。
• 探索中的意志行动 1岁以后,幼儿活动能力增强,活动范围扩大,幼儿
开始进行各种探索周围环境和世界的尝试,他们会有意识 的用一些动作去引起事物的变化,用各种方法去摆弄物体 ,在这种探索的过程中,幼儿会保留那些有效的方法和操 作。
幼儿的意志行动建立在幼儿有意行动的基础上,有意 行动是指幼儿后天学会,自觉意识到的主动的行动。
意志行动是一种特殊的有意行动,幼儿不仅要自觉意 识到行动的目的和过程,还需要努力克服行动中的困难。
在幼儿阶段,幼儿的意志行动发展基本处于比较低级 的阶段。
• 意志行动的萌芽 大约在8个月左右,幼儿动作有意性的发展出现了较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意志行动的发展 第三学时(儿童坚持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动机的概述
• ( 三) 需要、 诱因和动机的关系 • 需要与诱因共同决定个体的动机。 需要比较内在、 隐蔽, 是支配有
机体行动的内部原因; 诱因是与需要相关联的外界刺激物, 它吸引 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 需要和诱因紧密联系: 没有 需要, 就不会有行为的目标; 相反, 没有诱因, 也就不会有某种特 定的需要。 比如, 面对美食, 吃饱的幼儿没有吃东西的需要, 也就 没有动机; 人处荒岛, 有交往需要, 但是荒岛上缺乏交往的对象 ( 诱因) , 这种需要就无法转化为动机。 • 动机是由需要与诱因共同组成的。 因此, 动机的强度或力量既取决 源自需要的性质, 也取决于诱因力量的大小。
• 三、 动机的种类
• 动机对行为有不同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因此, 可以对动机进行不同 的分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动机的概述
• ( 一) 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 根据动机产生的先天性和后天性, 可将动机分为原始动机和习得动
机。 • 1 原始动机 • 原始动机是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 具有先天性。 它通常主要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意志的概述
• (2) 双避冲突。 • 一个人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而又力图想躲避
的事件情境时, 而他又必须接受其一使其能避免其二。 像这种从两 所恶者或两种躲避中必须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 称为双避冲突。 所谓 “ 前有断崖, 后有追兵” 就属于这种情况。 比如, 一个学生犯 了严重的错误, 想认错又怕挨批评, 不认错又担心被人揭发后受更 大的处分。 对于这种情况, 也需要当事人权衡轻重, 做出明智的选 择。 • (3) 趋避冲突。 • 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动机: 一方面, 希望接近; 另一方 面, 不得不回避。 像这种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 称 为趋避冲突。 例如, 学生想参加学校里的文体活动锻炼自己, 又怕 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 这类矛盾就是趋避冲突。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PPT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PPT

结构
自我认识是指个
体对客我的认知和 评价,即自我认知和
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是伴随自
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 体验,是自我意识在 情感上的表现,即主 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
种态度。
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
的意志成分,主要表 现为自我认识 个人对
自己行为活动和态度 的调控,包括自我检查,
自我监督和自我 控制等。
作用 1、自我意识能促进个体认知发展 2、自我意识能丰富个体的感情世界 3、自我意识能促进个体意志的发展 4、自我意识是道德必要的前提
学前儿童自我意 识的发展
课前讨论
当问3岁幼儿“你是谁”时,他们可能会回答“我是××”,他们 更多的会说到自己的名字或者昵称;当问及大一点的幼儿时,他们 会回答得更为详细,会谈及姓名、在哪里读书、父母是做什么的、 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等
思考:请你结合案例,谈谈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 点。CONΒιβλιοθήκη ENTS对自己身体 的认识 1
第二部分
学前儿 童自我 意识的
发展
2 对自己行动的 意识
对自己心理活动的
3
意识
1.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几个月的婴儿甚至不能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存在,不知 道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是属于自己的;随着认识能力 的发展,婴儿逐渐认识到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如1岁 婴儿能够根据成人的指令,指出身体的某些部位;到1 岁多时,幼儿开始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但其对自己的 面貌和整个形象的认识,也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
的行动。
3.对自已心理活动的意识
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比对自己身体和动作的意识 更为困难,因为对内心活动的意识要求较高一些的思 维发展水平。幼儿从3岁左右开始出现对自己内心活 动的意识。如他们开始懂了自己“意愿”和自己“应 该”的区别;4岁以后,幼儿开始比较清楚地意识到自 己的认识活动、语言、情感和行为等,但是幼儿往往 只能意识到心理活动的结果,不能意识到心理活动的

第十章 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的发展

第十章 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的发展

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是儿童有意动作发生的主要 标志,也是孩子有目的地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 芽。 1.动作混乱阶段
手动作 的发生
2.无意抚摸阶段 3.无意抓握阶段 4.手眼不协调的抓握 5.手眼协调的抓握
二、学前儿童意志行动的萌芽
(一)最初的习惯性动作 最初的习惯性动作,似乎有了目的,实际上只是一
有意运动是在无意运动(即不随意运动)的基础上发 生的。 无意运动的特征: 1.天生就会的 2.被动的,人没有意识到的
(二)有意运动的特点
有意运动是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主动去支配自己 的肌肉运动。
有意运动有两个特征: 1.后天学会的 2.自觉意识到的主动的运动
(三)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
(一)反射动作阶段 (二)最初动作阶段 (三)基础动作阶段 (四)专门化动作阶段
四、学前儿童基础动作的发展
幼儿期在最初动作发展的基础上,进入基础动作发展 的阶段。
(一)基础动作的模式 基础动作可以分为三种模式: 1.基础的移位动作,如走、跑、跳等等。 2.基础的操作性动作,如投掷、接住、踢、击等等。 3.基础的稳定性动作,如静态平衡,动态平衡,轴心
第六节 影响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在体格发育上,遗传因素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体型在相当程度上与遗传有关。而体型又影响动作
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如,体型肥胖的儿童,动作的 灵活性不如一般儿童。 遗传带来的身体个别部位的特征或缺陷,对相应动 作的发展也有影响。如,下肢过短影响赛跑速度, 手指过短不利于弹钢琴。
萌芽。 2岁儿童已经能够接受坚持性任务。 从2岁到6岁,坚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二、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一、意志概述
(一) 意志 意志是指人在有目的的行动中,自 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的 心理过程。
(二)意志的特征 1.明确的目的性 2.意识调节行动 3.克服困难
(三)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从形式上看,一般把动机冲突分为以下三类:
1.双趋冲突
3.双避冲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趋避冲突
(四)意志行动的决策和执行 1.意志行动的决策 2.克服困难实现所做出的决定
【资料卡】
延迟满足实验 延迟满足是个体有效地自我调节和成功适应社 会行为发展的重要特征,是指一种为了更有价值的 长远结果而主动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属于人 格中自我控制的一个部分,是心理成熟的表现。
学前期是意志力开始萌芽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因 而,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将对其一生的发展 产生重大的、积极的影响。
四、学前儿童意志的培养
1
①培养学前儿童意志的途径
2
②培养幼儿意志的方法
1.培养学前儿童意志的途径 1.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学前儿童的意志 2.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前儿童的意志 3.通过家园配合培养学前儿童的意志
单元9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1.通过 日常生活 培养学前 儿童意志
(1)从幼儿自身生活习惯的培 养开始。
(2)培养幼儿生活习惯,要 求幼儿帮助做些力所能及的 事情
2.培养幼儿意志的方法
1.目标导向法 2.独立活动法 3.困难磨砺法 4.自我控制法 5.表扬激励法 6.榜样法
1.结合幼儿园一线工作经验,写一个幼儿出现的 意志力坚持性的表现的教育案例,案例要求300字以上。
Thank You
中班幼儿自制性有一定的发展, 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例 如,在游戏中,幼儿能克制自己不多 拿玩具,不和小朋友抢玩具,甚至把 好玩具让给小伙伴玩。

《学前儿童的意志》课件

《学前儿童的意志》课件
家长和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前儿童 自主选择、自主决策、自主完成任务 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自觉性。
培养学前儿童的果断性
总结词:果断性是指学前儿童 在行动中能够迅速而明确地做 出决定,并采取行动的能力。
培养学前儿童的果断性,需要 家长和教师引导学前儿童在面 对选择时能够迅速做出决定,
并鼓励他们勇于承担后果。
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意志具有目的性、自觉性、果断 性、坚持性和自制性等特征。
意志的重要性
意志对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 重要影响,能够推动个体克服困难、 实现目标,提高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 能力。
意志品质的发展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 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03
让学前儿童有机会自主选择和决策,培养其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孩子自我评价和反思
建立评价标准
引导学前儿童了解评价标 准,如行为规范、道德准 则等,让他们明白什么是 好的行为和不好的行为。
鼓励自我评价
鼓励学前儿童对自己的行 为进行评价,让他们意识 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
促进反思和改进
引导学前儿童反思自己的 行为,并鼓励他们积极改 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培养 其自我完善的能力。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与学前儿 童讨论、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 、教授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式 ,帮助学前儿童学会迅速做出 决定。
家长和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 前儿童勇于尝试新事物、勇于 冒险等方式,培养他们的果断 性。
培养学前儿童的坚持性
培养学前儿童的坚持性,需要家长和教师引导 学前儿童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并鼓励
《学前儿童的意志》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什么是意志? •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阶段 • 学前儿童意志品质的培养 • 学前儿童意志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 学前儿童意志培养的实践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生的儿童除了一些本能的动作以外,动作是混 乱的,手眼不协调,手是胡乱挥舞摆动。 两、三个 月会用手去抚摸和拍物体,还不会抓握物体。也会用 一只手玩另一只手。但多是无意的触摸动作。
-
(二)学前儿童意志行动的萌芽
整个学前期,儿童的意志行动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 八个月后,动作的有意性发生很大的变化。“努力取物”。 一岁以后,意志行动的特征更加明显。通过“尝试错误”去排 除前进中遇到的障碍。“拉单取物”,“从栅栏冲突是不与社会道德标准、法律相矛盾的动机冲突。 从形式上看,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可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心理冲突的复杂性也体现出意志行动的 复杂性。 (1)双趋冲突 当个人面临两个都想达到的,但又不能同时达到,只能二者择其一 的目标时的心理冲突称为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 当个人面临两个都想逃避,但又不能同时逃避,只能二者择其一的 目标时的心理冲突称为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 个人面临着一个同时具有吸引人和令人排斥的力量的目标时的心理 冲突称为趋避冲突 (4)多重趋避冲突 个人面临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同时具有吸引人 和令人排斥的力量时的心理冲突称为多重趋避冲突。
三岁儿童坚持性发展很低,坚持时间很短,遇到困 难或任务比较单调枯燥,一般会失去完成任务的愿 望和行动。 四、五岁是儿童的坚持性发生质变的关键年龄。应 抓紧进行培养。
-
二、学前儿童意志的培养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 随时注意幼儿活动兴趣地发展趋势,及时地采取措施,促
进其发展。 练习抬头,“仰卧变俯卧,用发生玩具逗引” 练习爬、站、走路等。 (二)鼓励和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成人的态度对婴幼儿动作和意志行为的发展非常重要。 孩子有强烈的活动的需要,通过活动获得成就感增强信心。 家长要扶持,要鼓励(要求、建议、称赞)。这样才能克服
个活动,它能达到的目标有不同的层次。例如,一个 运动员追求目标是市冠军、还是奥运会会冠军。立志 拿奥运会冠军,那他就是作了最优决策。 2.满意决策
在现实生活中,达到最优目标的条件经常并不 具备,最优目标无法实现,那么只能做符合客观现实 的、有把握实现的满意决策。例如,运动员的素质离 奥运会冠军有一定差距,那么就调整目标争取市冠军 。
在意志行动中,选择和决策时需要信心和勇气 。做出选择和决策后,个人的心理冲突基本得到解决 ,接下来就可以全力以赴地实现自己的决定了。
-
(七)意志行动的实现
-
(八)意志行动中的意志品质
人主要的意志品质有独立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力 。人们的意志品质是衡量个体意志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存在着巨大的个别差异。
-
(三)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1.学前儿童需要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的需要的规律:年龄越小,生理需要越占主导地 位,社会需要逐渐发展和增强。五岁后,求知、求成、劳 动需要出现。六岁后对尊重、友情的需求增强。
-
2.学前儿童动机发展的特点
三岁前的孩子,动机的产生受身体状况和外界环境所影响。稳 定性很差,变化很强。难以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 “挑选玩具到另一个屋子里去玩” 三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动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遵守规则 和获得东西) (2)从直接的近景的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 。 值日生:“红袖章,对活动本身感兴趣---注意成果和质量” (3)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兴趣越来越成为儿童行为的主要动力。
-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意志
一、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意志过程,往往表现为直接外露的意
志行动,意志的内化程度很低。它是在动作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意志行动,只是意志的萌芽。 (一)学前儿童有意运动的发生及其特点 1、无意运动:是没有意识到的被动运动。是天生的无 条件反射。“吃奶”,“吃药” 2、有意运动: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主动去支配自己的 肌肉运动。是后天学会的。
-
(六)意志行动中的选择与决策
意志行动中的选择和个体的决策有关。所谓决策, 就是为了优化地达到目标而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 案进行选择。 1、确定行动的目的。选择正确的目的 2、选择达到目的的行为和方式。 3、做出实现意志行动的决定 从达到目标的要求来看,决策可分为最优决策和 满意决策。
-
1.最优决策 最优决策是决策者追求最优目标的决策。同一
意志行动的阻力 • 在工作中通常会发生些对工作与学习不利的情
感冲动,这时需要意志努力克制这种冲动。常 说地化“悲痛为力量”——意志使情感服从于 理智的例子。
-
三、意志行动的主要心理成分
(一)意志行动中的态度、兴趣
-
(二)意志行动中的需要
需要是由集体内部的某种缺乏和不平衡的状态。
-
(三)意志行动中的动机
第十章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第一节 意志的概述 一、什么是意志 (一)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
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 (二)意志的基本特征 1.明确的目的 2.意识调节行动 3.克服困难:内部困难,外部困难,外部困难是内
部困难产生的原因
-
二、意志与认识与情感的关系
(一)意志与认识 1、意志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产生 2、意志对认识过程有很大的影响 (二)意志与情绪 • 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
-
(四)意志行动中的抱负水平
个人的抱负水平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 变的,它受下列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个人的性格特征 2、个人的成败经验 3、团体的成败经验
-
(五)动机斗争或心理冲突
从内容上看,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可分为原 则性冲突和非原则性冲突。 1.原则性冲突 原则性冲突涉及个人期望与社会道德标准、法律相矛 盾的动机冲突。
-
3.学前儿童自觉行动目的发展的特点
幼儿初期:行动混乱而无条理,受外界情景影响,没有 明确的目的。 幼儿中期:在成人的具体示范和语言提示下,行动的目 的逐渐形成。但保持的时间较短5---25分钟。 幼儿末期:能够提出比较明确的目的,“搭积木”、“过家 家”。时间逐渐延长35----55分钟。
-
4.学前儿童坚持性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