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学案

生物的变异教学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四节生物的变异教学案主备人时间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及生物变异类型。
2、描述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和实践意义。
3、举例说出遗传变异在实践上的应用。
学习重点:变异的概念、类型。
学习难点:举例说出遗传变异在实践上的应用。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那么人的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 )A.46条B.44条C.23条D.22条2.正常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A.22条+XB.22条+YC.22对+XYD.22对+XX3.下列细胞中,一定含Y染色体的是( )A.男性体细胞B.女性体细胞C.人的卵细胞D.人的精子4.某人一个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常染色体+X性染色体,这个细胞可能是( )A.卵细胞B.精子C.卵细胞或精子D.受精卵5.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从亲代的体细胞到生殖细胞再到发育成子代的受精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 )A.2N→2N→2NB.N→N→NC.N→2N→ND.2N→N→2N6.下列有关人的性别遗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B.男性产生两种类型、数目相等的精子,女性只产生一种卵细胞C.男性含Y染色体的精子只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D.从性染色体的来源看,是生男还是生女,既决定于父亲,又决定于母亲预习案1、变异是指生物的________之间,以及________之间在________上的差异。
根据变异发生的原因,可分为________的变异和________的变异。
2、“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这句话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现象。
3、对生物的生存来说,水稻的矮杆属于变异,人的红绿色盲属于变异。
探究案一、、变异的类型及意义1、概念:生物学上把后代与之间以及后代个体之间存在的现象叫变异。
2、类型:按引起变异的因素分为:①可遗传的变异:由于改变引起的,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17章“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概念、变异的类型、变异的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变异的概念,掌握变异的类型及原因,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变异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
难点: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如不同品种的植物、动物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品种的植物、动物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提出问题:“为什么生物会存在变异?变异对生物有什么意义?”2. 基本概念:讲解变异的概念,解释变异与遗传的关系。
3. 变异类型:介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举例说明各种类型的变异。
4. 变异原因:阐述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变异原因。
5.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讲解变异如何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促进生物进化。
6.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7. 例题讲解:讲解与变异相关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8.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变异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2. 变异类型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3. 变异原因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4.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变异的概念及其与遗传的关系。
(2)举例说明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阐述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答案:(1)变异是指生物体在遗传基础上产生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差异。
变异与遗传密切相关,遗传为变异提供了基础,变异是遗传的表现形式。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和意义,理解变异的种类和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精神。
3.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其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生物变异的概念和意义2.变异种类和规律: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环境因素对变异的影响;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机理和特征。
3.变异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及重要性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重点:理解生物变异的种类和规律,掌握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
2.难点:理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机理和特征,探究变异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PPT课件2.有关生物变异的图片、图表、模型等教具3.教学视频或纪录片片段,展示生物变异的实例和现象。
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学生已学过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如基因、遗传等。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变异的原理和应用。
3.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身边的生物变异现象,以及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对生物体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认知,激发其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通过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变异的种类和规律,掌握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
3.巩固练习:提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变异概念的理解。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变异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5.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或查阅资料,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生物变异教案

生物变异教案1. 引言生物变异是指生物个体之间或种群之间在基因组中发生的遗传变异现象。
这种变异可能来源于突变、基因重组或基因流等因素。
生物变异在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物种适应环境和适应性进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教案将介绍生物变异的概念、原因、类型及其对进化的意义。
2. 生物变异的概念生物变异指的是生物个体或种群在基因组中发生的遗传变异现象。
这种变异可以是突变引起的,也可以是基因重组或基因流引起的。
生物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为物种适应环境提供了基因组层面的多样性。
3. 生物变异的原因3.1 突变突变是指基因组中发生的较大的变化。
突变可以是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改变,也可以是基因序列中插入或缺失一个碱基。
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3.2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指的是基因组中染色体上遗传信息的重新排列组合。
在有性生殖中,基因重组通过配子的形成和交配的过程发生。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3.3 基因流基因流是指相邻种群或个体之间基因交换的现象。
基因流可以通过迁移、杂交等方式发生。
基因流也是生物变异的原因之一。
4. 生物变异的类型4.1 视觉变异视觉变异是指生物个体外观或眼睛结构的变异。
例如,许多动物在视网膜上有特别的反射层,可以增加他们在夜间捕食中的可见性。
4.2 体型变异体型变异是指生物个体体型大小的变异。
某些物种中,体型大的个体通常具有更强壮的力量,更好的竞争能力。
4.3 颜色变异颜色变异是指生物个体体色的变异。
例如,某些蛇类具有不同的斑纹或色彩,以适应其生存环境中的伪装需求。
4.4 行为变异行为变异是指生物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方式的变异。
行为变异是生物在适应环境和获得资源方面的重要策略。
5. 生物变异对进化的意义生物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基因组层面的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使得生物个体或种群能够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生物个体通过生物变异,能够获得某些特征或功能的优势,从而提高其在竞争中的生存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有优势的特征或功能逐渐在种群中传播,使得整个种群逐渐进化。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生物的变异现象,了解变异的原因和分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用的材料和设备。
2.准备幻灯片和多媒体设备。
3.复印相关的学习材料。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包含不同颜色的花朵图片,请学生观察并谈论不同颜色花朵的原因。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物种会出现不同颜色的花朵。
3.教师向学生介绍生物的变异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物种会产生变异?第二步:知识讲解(30分钟)1.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介绍生物的变异现象。
2.讲解生物的变异的原因和分类:自发变异、人工选择和突变。
3.讲解生物变异对物种适应和生存的意义。
第三步:实验活动(4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活动。
2.每个小组准备一些常见的植物种子和花卉,观察它们的外观特征和颜色。
3.小组成员自行选择一种植物,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如给予特殊营养、改变环境温度等。
4.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异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5.小组成员分享实验结果,并讨论造成变异的原因。
第四步:归纳总结(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实验结果,并进行归纳总结。
2.学生回答问题:为什么同一物种会产生变异?变异对物种适应和生存有何意义?第五步:拓展延伸(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方式,进一步探讨变异现象在其他生物中的表现和原因。
2.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3.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合作程度。
2.检查学生对生物变异的理解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评估学生在拓展延伸环节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变异的原因和分类。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生物的变异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2)了解生物的变异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途径产生;(3)了解生物的变异对个体和种群有重要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图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生物的变异;(2)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2)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的变异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2)生物的变异对个体和种群有重要影响。
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变异相关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1)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学PPT;(3)生物变异实验所需材料。
2. 教学资源(1)教材《生物》;(2)网络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
2. 讲解(1)讲解生物的变异是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生物的变异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途径产生。
(2)讲解基因突变的产生原因:突变是基因组发生可遗传的、突然而非连续的变异,可能是由于化学物质或辐射等环境因素导致的DNA的改变。
(3)讲解基因重组的产生原因:基因重组是指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之间的交换或两条不同染色体上的相同或相近的片段的交换。
(4)讲解生物的变异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一方面,合适的变异可能使个体适应环境,从而提高存活能力;另一方面,不适应的变异可能导致生物的灭亡。
3. 实验(1)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生物变异实验,如通过辐射处理实验种子,观察并记录其发芽率、生长情况等。
(2)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辐射对生物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生物变异的理解。
4. 讨论(1)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生物变异的原因、种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说课稿[大全五篇]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说课稿[大全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abfd30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5.png)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说课稿[大全五篇]第一篇: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说课稿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中,生物变异的普遍性和引起变异的因素是需要同学掌握的内容。
参看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是为了提高学生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但我认为它只是对生物的性状作了一定的研究,并没有更多地探讨引起变异的原因;而且大小花生的性状除了长度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性状,例如种皮的颜色,含油量的多少等等,仅仅从大小并不能说明问题,不是判断品种的主要差异。
通过分析杂交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数据,寻求其中的规律。
由于要了解“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所以必须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落实清楚。
其实这里涉及的问题无非就是环境改变和遗传物质改变对生物遗传的影响。
所以要通过分析比较多的实例来理解其中的关系。
本课虽然是讲变异,但是决不能脱离了遗传,所以在讲课过程中要不断地融入遗传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虽然前面学习过遗传和性状,但本节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有一定难度的。
对于变异这一概念,学生的背景知识非常之少,需要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基础知识,教材通过探究实验来说明变异的普遍性及原因;从另一个角度讲,学生如果能够了解遗传物质在杂交中的变化,从而能够对变异的遗传基础有更根本的理解的话,再来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就更加的容易了;包括后面的培育新品种,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学生都更易理解。
所以我把本节的重点放在了进一步理解遗传物质对变异的影响上。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同种和不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及原因是生物的变异。
2.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描述.(1)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变异的原因: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
(3)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让学生了解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
初中《生物的变异》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的变异》生物教案初中《生物的变异》生物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生物变异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
学生能够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学生能够掌握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变异现象的能力。
训练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发展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注生物多样性的态度。
强化学生保护环境、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物变异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具体影响。
如何将生物变异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物变异的实例(如不同颜色的花朵、不同形态的果实)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注意到身边的生物变异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变异的原因和意义。
2. 探究生物变异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类型(点突变、插入或删除突变等)。
通过动画或图解展示基因突变的过程及其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变异类型对生物适应环境的意义。
3. 探究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讲述自然选择和生物变异的关系,解释变异如何影响物种的适应和演化。
利用案例分析,探讨生物变异如何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模拟自然选择过程,体验变异在进化中的作用。
4. 联系现实生活,拓展应用分析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医学等领域应用生物变异原理的实例。
讨论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生物变异调控方面的潜力和争议。
开展小组活动,设计一项基于生物变异的创新项目,如环保型农作物育种方案。
5. 课堂总结与反思总结生物变异的基本概念、类型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生物变异的例子。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生物变异的小论文或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份:江苏省学校:宜兴市树人中学姓名:吴玉花
职称:中学二级教师
通信地址:宜兴市树人中学
分析图片:1、高产倒伏小麦和低产抗倒伏小麦;2、高产奶牛的产生。
三、课堂练习:
1、生物学上,把之间以及之间在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种差异就是生物的变异。
2、在超级杂交水稻“矮脚南特”的培育过程中,科学家利用了高产不抗倒伏和低产抗倒伏的水稻进行杂交得到了高产抗倒伏的“矮脚南特”。
①题中涉及到水稻的性状有哪些?
。
②在杂交过程中科学家利用了水稻的两对相对性状
即、。
③“矮脚南特”的产生是利用了生物的哪种变异?
④性状从亲代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
⑤“矮脚南特”的产生说明生物中普遍存在着现象。
板书:
一、变异的概念
二、变异的类型
三、变异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生物的变异》教学反思
本课我主要立足于学生,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性、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
理解概念后,分析海岛上的昆虫是有翅的还是残翅的还是无翅的更容易生存,并说明理由。
学生讨论:
生物变异给自然界带来什么?给人类带来什么?
分析后得出:
好的一面:物种进化;培育生物新品种;造福人类。
坏的一面:生物患病;害虫进化;出现畸形生物或畸形器官,给人类带来危害。
学生举例说明变异的应用。如无籽西瓜、杂交水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空椒等。
学生分析回答。
教师展示相应图片,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何为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展示图片:
1、白化苗和正常苗2、白化病人3、农药没有杀死的棉铃虫。
分析什么是有利变异,什么是不利变异?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一种变异是否有利,要看它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但环境是变化的,也许一开始认为的不利变异由于条件的改变,又成为有利变异。要辩证地,全面地,客观地进行分析评价。
学生有的回答出变异,有的回答出是变异。教师引出课题:生物的变异。
教师提问:1、什么叫做变异?
2、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是变异现象?
学生讨论回答:
1、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
2、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教师:列举生活中存在的变异现象,感知变异在自然界中的普遍存在,在人类本身也存在着变异现象,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学生继续举例加深理解。
我通过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首先明白什么是生物的变异,然后教师举例,使学生加深理解,然后也能举大量的例子。在这些例子中进一步分析生物变异的类型,学生先自学理解变异的类型,然后对刚才举的例子分析属于哪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教师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学生讨论理解。这样学生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就加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发言积极,效果较好。
学生比较难举这方面的例子。可以网上搜寻后回答。植物变异引起的新品种如红富士苹果、各种品种的月季、菊花、无籽西瓜、不同颜色的玉米、草莓、葡萄等
动物变异引起的新品种:如不同品种的金鱼、狗、猫等。
(二)加强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中中14-15页图片,讨论:哪些变异是能够遗传的?哪些变异是不能够遗传的?这些变异的发生对生物自身的生存有影响吗?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学科:苏科版生物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上网查找最新的生物变异资料。
二、教学课题
使学生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并能分析变异的原因。
三、教材分析
生物的变异现象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没有变异,生物就没有进化,没有变异生物同样也没有适应性。
课后可上网搜索一些特殊的变异现象。
二、内容新授
(一)学生自学书本内容
回答:
1、变异的类型
根据遗传物质是否改变,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根据是否有利于个体生存,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2、人们利用生物能不断产生变异这一特性,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可以培育出对人类有益的家禽、家畜和农作物的新品种。举一例说明变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变异的类型及意义
教学难点:
1、区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能遗传的变异;
区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2、分析不同变异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的有关生物变异的资料。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有句俗语:“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它说明了什么样的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