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

合集下载

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和教师群体,近年来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大,日益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

然而,在各类社会思潮的强烈冲击下,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部分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动摇,道德水平滑坡,严重影响着高校办学的正确方向。

研究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的影响,不仅是当前中国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本文研究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的影响及对策,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选取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主义、创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普世价值和公共知识分子等当前对高校青年教师影响深刻的八类社会思潮进行调查分析,并通过实证研究,对不同政治面貌、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职称、不同学术经历的高校青年教师在社会思潮影响下的思想及现实表现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提出增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对策。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主要阐述课题的研究价值、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综述、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研究重点和创新点等内容。

第二章主要对社会思潮进行基本理论分析。

重点对社会思潮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充分阐述了社会思潮产生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思想文化条件。

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提炼出社会思潮的基本特点和社会思潮在当今时代,在特定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实践领域所体现出来的新特点。

并有依据的提出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八类社会思潮,对这八类社会思潮的理论渊源、基本观点及现实表现进行了论述。

第三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也是开展后半部分研究的基础。

社会思潮的传播特点与当代青年的信仰教育问题

社会思潮的传播特点与当代青年的信仰教育问题
导致部分青年对政治过度关心是某些社会思潮导致青年出现信仰危机的另一个表现部分青年受到某些鼓吹宪政主义西方民主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影响从而表现出对中国现实的政治问题十分热衷热烈追求新自由主义思潮所鼓吹的美国式民主自由人权主张在中国实行三权分立议会制和多党轮流执政的民主认为只有西方式的民主才能够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够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而新左派思潮面对当前社会发展的腐败和黑暗问题认为这是全球化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要解决这些黑暗问题主张通过提倡文革式直接民主大众民主来解决主张通过平均主义来解决社会公正问题


人 们 的社 会心 理相 结合 , 表达 一 定 阶级 或 阶 层 的情
感 和愿望 , 从 而能够 对 社 会生 活 的变化 产 生 直 接 的 影 响 。它 一经形 成 , 就具有 相 当的影 响力 。最 后 , 社
作 为一 种复 杂 的社 会 意识 现 象 , 社会 思 潮具 有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6—2 1
论 与 高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

3 4・
q i n g s h a o n i a n y a n j i u
会 思潮 具 有 明显 的变动性 。社会 思潮 不像 意识 形态
3 . 实现 了传播 渠道 的单 一性到 立体 性的 转 变
那 样一 经形 成就 具 有稳定 性 , 而是 经 常流 动变换 的。
N o . 5 S e p . N o . 1 6 5、 l _ 2 9
社 会 思 潮 的传 播 特 点 与 当代 青 年 的 信 仰 教 育 问题
卜 建 华
( 滨州医学院 , 山东 烟 台 2 6 4 0 0 3 )
摘要 : 西方 自由主义 、 拜金主义 、 享乐主义 、 个人 主义 、 功利 主义等是影响 当代 青年 思想 信仰 的主要社会 思潮。青 年 是 社会 主义建设 的主力军 , 当代青年 的信仰 问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 设的核心 , 也是 思想政治教 育 的根本 内容 , 加 强 当代 青年 的信仰 教育是抵御社会思潮对 当代青年发展 消极影 响的根本途径。思想政 治理论课是对青年进行 思想信仰教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摘要:社会思潮对于大学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影响,既能促使大学生提高良好的社会认知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开阔大学生了解社会视野,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大学生还没有进入社会,价值观各方面都在建立与形成的过程中,非常容易收到外界各类思潮的影响。

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面对这一问题,详细的了解,为解决好学生问题做准备。

关键词:社会思潮;大学生;思想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经济全球化步伐越来越快,社会各种思潮接踵而至。

西方社会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全球化思潮、消费主义思潮等,无一不在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储备力量,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共建争夺的主要群体,因此他们受社会思潮的影响是最大的。

一、社会思潮的内涵学术界对于社会思潮内涵的界定有着很多的划分,各有差异,但也有相似之处,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来讲,社会思潮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条件下形成的,其核心思想受到某一群体的认可、支持,并反映了其切身利益的一种思想潮流。

是以一定的社会心理为意识基础,以相关社会意识形式为理论核心,在一定历史阶段具有一定影响的社会意识的活动形态。

关于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的社会思潮,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有学者认为,对高校学生影响较大的思潮依次是:拜金主义、民族主义、消费主义、女权主义、人文主义、利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从影响的角度来看,社会思潮所带来的影响分积极与消极影响两种,因此也有学者由影响的后果为出发点,将当代社会思潮主要分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潮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对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形成起着积极主动的促进作用。

这一类别的社会思潮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引导学生。

当代社会思潮

当代社会思潮

当代社会思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界出现了多种影响广泛的思潮,诸如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功利主义等。

这些思想鲜明表达了不同社会群体、阶层在急剧变动的时代的愿望与感受。

当代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力军,是时代的敏感者,更是被时代冲撞和牵掣的前沿主体。

由于当前多元社会思潮碰撞交锋,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青年大学生非常容易陷入主体性困惑中,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成才,特别需要社会思潮的正确引导,使他们拥有充满阳光,积极向上的人生。

因而,研究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和根据这些影响制定相关的对策,对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的信念,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与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涵义“当代”的时间范畴,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是指二战以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至今,在我国,一般认为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至今。

而由于我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性,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主要以这段时间的探讨为主,不过随着语境的发展,“当代”的时间范畴更多地指临近当下的几年。

“社会思潮”一词最早见于梁启超先生1902年的《论时代思潮》。

对社会思潮的理解,目前学界有两种说法,一是“综合说”,即把社会思潮看成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

社会思潮有时表现为由一定理论形态的思想作主导,有时又表现为特定环境中人们的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综合的表现形式。

”二是“中介说”,把社会思潮放到整个社会意识系统中进行考察,认为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构成中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的中介。

本文研究持“综合说”。

二、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当代社会思潮对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理想信念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稳定时期,受其影响更是深刻。

作为对社会思潮最敏感的人群,当代社会思潮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正确的因素给他们以思想熏陶、推进其社会化的进程、激励青年大学生为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而积极奋斗;另一方面,消极甚至错误的因素则会严重阻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与社会发展。

当代社会思潮评析(1)

当代社会思潮评析(1)

大纲
(一)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教育 秦维红主讲 第1-3周 (二)社会科学与社会进步;时代特征与历史使命 易杰雄主讲 第4、5周 (三)当代西方科技思潮 李毅红主讲 第6、7周 (四)哲学思潮 黄小寒主讲 第8-10周 (五)俄国社会主义研究 王成英主讲 第11周 (六)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 祖嘉合主讲 第12 、13周 (七)西方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政治思潮 秦维红主讲 第14、15周
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教育
社会思潮与青年的关系
二者关系
青年是各种社会思潮的最先反映者,其中青年 知识分子又是社会思潮的主力。 社会思潮往往能刺激、诱发青年的群动行为。 反之,青年接受社会思潮的影响后产生的反应, 又会扩大该思潮的影响范围和强化它的影响作 用,二者之间有着循环刺激的关系。 的确,社会思潮总是以大学生群体的崇尚作为 其存在的基础,并通过大学生将其影响播向整 个社会。
传播路径
信息传播过程: 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介→→接收 (受)者→→次级接收(受)者 信息反馈过程: 次级接收(受)者→→接收(受)者 →→大众传播媒介→→传播者
从“接收”与“接受”的关系 角度思考现在广告、各种宣传 漫天撒网的原因和意义
社会思潮传播的三级层面
第一级是专业的学术界 第二级是一般的知识界 第三级是普通的群众
引导教育青年分析认识各种思潮
首先,要求教育者善于把握那些具有较 大影响的社会思潮进行研究和及时的教育 引导。 其次,把好高校的关,注重管理以控制 不良思潮的传播。 最后,要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心悦诚 服地接受教育。
具体教育途径
事实穿透 理念揭示 情感震荡 行为砥砺
社会思潮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
潜伏启蒙阶段 全盛高潮阶段 蜕分衰落阶段
社会思潮的传播方式和路径 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

当代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影响研究

当代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影响研究
决对策, 保 证大学 生健Fra bibliotek 快乐的成长。
关键 词 社 会 思 潮 大学生 影 响 中图 分类 号 : G 6 4 1 文 献 标 识码 : A 社会 思潮 的传播 者 想要 抢 夺大 学生 的话 语 权 , 并 以此 改变 社 会现 实 。他 们借 助 书 籍 、 网络 等 形 式 向外 界进行 传 播 , 将 利 益 当做 是 切 入 点 , 抓 住 大 学 生 日常 关心 的话题 表达 看 法 , 解 决 学 生 的疑 问, 并讲 述 一 些 看似 比较 合 理 的理论 与 学说 , 以满 足 大学 生 的心 理 需 求 。 另外, 这 些传 播 者 为 了能够 获 得大 学 生 的 认可, 不管 是 在传 播 内容 上 , 还 是表 达方 式上 , 都 能满 足大 学 生 需求 。
社会 思潮 是指 在 一定 时 期和 一 定范 围 内得 到广 泛传 播 的, 对 社 会 生活 具 有相 当程 度 影 响 的 思想 体 系 和 思 想 潮流 。它 反 映的是 一种 社会 形 态 , 对 人 们 的影 响 深远 , 尤 其是 青 年大 学 生 。 因当 前青 年 大 学生 涉 世 未 深 , 缺 少经 验 , 所 以必 须 高度 重 视社 会 思 潮 对他 们 的影 响 , 以保 证他 们 的心 理 健 康 。 1 当代 社 会 思潮 对 于 大 学 生 群体 的影 晌 1 . 1 新 自由 主 义思 潮 这 种 社会 思 潮 主 张 “ 自由化 ” 和“ 私 有化 ” , 它 认 为 马克 思 主义从来没有起到 良好 的理论作用 , 鼓吹“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失败论”等思想。这些偏激 的思想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 产生 了怀疑 , 对 马 克思 主 义 的指 导 思想 产 生 了 动摇 。另 外 , 因 为这种追求 自由的思想 , 使学生之间变得冷漠 , 缺少了奉献精 神, 甚至有的学生认为“ 服务社会” 是在唱高调。 1 . 2新 左 派 思潮 这种 社会 思 潮表 现 在 以下 几 点 : ( 1 ) 1 4在 改革 中出现 的 问 题 归 因于 改革 原 则 和 改革 方 向; ( 2 ) 将 在 市 场 经济 发 展 中 出现 的 问题 归 因于 市 场 经济 本 身 ; ( 3 ) 用偏 激 的态 度对 待 当 今 的社 会 问题 。大学 生对 于 这种 社 会 思潮 比较 认 同 ,要 是 长 期 发展 下 去 的话 , 我 国的 社会 主义 事 业 将 会 受 到 很大 的阻 碍 。

当代社会思潮与青年发展问题的思考

当代社会思潮与青年发展问题的思考

当代社会思潮与青年发展问题的思考【摘要】当代社会思潮的不断变化对青年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青年在身份认同与社会变革中面临着挑战和机遇,新媒体也在影响他们的认知和行为。

教育体制与城乡差距对青年职业发展造成影响,同时青年心理健康受到社会压力的影响。

当代社会思潮对青年成长的影响仍然值得深思,因此对青年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和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积极引导青年应对当代社会挑战,他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加强青年发展问题研究与干预措施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只有这样,青年才能真正健康成长,为社会的繁荣与稳定做出贡献。

【关键词】当代社会思潮、青年发展、身份认同、社会变革、新媒体、青年认知、教育体制、职业发展、城乡差距、心理健康、社会压力、影响、思考、成长、研究、干预措施、引导、挑战。

1. 引言1.1 当代社会思潮与青年发展问题的思考当代社会思潮与青年发展问题息息相关,青年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更为深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各种新思潮不断涌现,对青年的认知、行为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当下社会,青年身份认同与社会变革是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发展,青年在身份认同方面可能面临更大的困惑和挑战。

他们需要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新媒体对青年认知与行为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青年更容易接触到各种信息和观点,但也可能受到信息泛滥和虚假信息的影响,导致认知偏差和行为失范。

教育体制与青年职业发展、城乡差距对青年发展的影响、青年心理健康与社会压力等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和关注。

如何让青年在当代社会中健康成长,如何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代社会思潮对青年的发展和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相关议题的研究和干预措施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只有加强研究和引导,才能更好地帮助青年应对当代社会的挑战,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有创新精神的未来之星。

浅谈当今社会思潮对青年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浅谈当今社会思潮对青年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浅谈当今社会思潮对青年官兵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当今国外社会思潮对青年官兵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其中进步的因素给青年官兵论熏、促进青年社会化的进程、激励青年官兵为实现社会理想和个人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但其消极甚至错误的思想因素则会严重影响青年官兵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

一、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简介当代国外社会思潮学派林立、容庞杂、流动变迁迅速。

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众多领域,出现了未来主义、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女权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全球化思潮和消费主义等各种思想。

这些思潮既有对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也有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既有如何使其走向社会主义的探讨,也有如何通过改良使其得以继续维持的研究。

这些思潮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二、对当代青年官兵思想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的几种社会思潮(一)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

它在西方面临滞胀危机而凯恩斯主义束手无策之际应时而起,并逐渐由理论、学术跃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世界围产生了广泛影响。

虽然新自由主义倡导的宪政法治、平等自由等对青年官兵思想观念具有积极意义,但其主要影响还是消极的,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第一,新自由主义思潮作为一种西方经济学理论,其推崇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强调公有制会使经济变得更糟,主推行以超级大国方式主导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

近年来,新自由主义在我国的影响呈上升之势,少数人以“自私经济人”为假设,笼统地主“国退民进”、“国有企业退出一切竞争性领域”等思想。

对此现象,部分青年官兵感到困惑不解,表面上看这是对改革中出现问题的正常反映,实质上是新自由主义思潮长期泛滥的结果。

第二,新自由主义中个人主义方法论助长了部分青年官兵的个人本位和反集体主义倾向。

新自由主义剔除了人的社会性,把人视为原子式的单个的人,正是从这一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上的个人主义出发,新自由主义者把个人与社群、社会孤立甚至对立起来,全盘否定集体主义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粹主义思潮的论述
哲政学院 10思政A班 104020072 王稳雄
民粹主义(可译为平民主义)是在19世纪的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

民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做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

民粹主义的控制和操纵众所周知,在当今世界里,“民粹主义”是一个经常被提起的名词,它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现象。

毛泽东曾说“民粹主义在中国与我们党内的影响是很广大的”,“在农民出身的党员占多数的党内是会长期存在的”,毛泽东对民粹主义的认识,与俄国革命相关,来自列宁的论述框架。

胡绳曾经批评过毛泽东的民粹主义。

他说,在中国革命过程中,一味斥责资本主义的罪恶,呼唤立刻实行社会主义,就是“染了民粹主义的色彩”。

他说毛泽东1953年就宣布全面社会主义改造,步骤过激。

还有就是1958年,工业化才发端,就说人民公社能够进入共产主义,这种“穷过渡”是民粹主义。

并且还指出太平天国消灭工商业和杀富济贫的绝对平均主义,也是民粹主义。

但是胡绳的观点遭到老左派的公开抨击。

目前,对民粹主义的认识、解释与研究,已经超越了俄国理论框架。

有学者说,目前世界正处于第三次民粹主义复兴高潮。

前两次民粹主义代表性运动,一是19世纪末,美国西南部人民党的激进运动和俄国知识分子“到民间去”鼓动农民革命的风潮;二是20世纪中叶,拉丁美洲的庇隆和阿连德所领导的民众运动。

目前,民粹主义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热点。

概括起来说,民粹主义的基本含义有以下几项:
一是极端平民主义。

以穷人的是非为是非,“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强调服从大众情绪,反对精英主义,否定精英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合法性存在于群众运动之中。

但是这种说法有很大的不利,否定精英主义可以想象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上,都靠大众来决定一些事情,这样就是去了决断的人,失去了领头之人,会让这个社会的事情都乱了套,像无头苍蝇一样,东撞西撞的。

二是反对在间接民主基础上的代议制民主。

要求普通民众直接参与政治决策过程,要求直接的“大民主”。

直接让普通民众参与决策,民众对许多政治以及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都不是了解的深入,让普通民众直接参与进来,容易感情用事,靠情绪来做事,使得国家间的关系紧张起来,利于和平发展。

三是要求“均贫富”。

“同样是人,有人富甲天下,有人一贫如洗,这太不公平了”,不惜以无偿没收等暴力手段实现均富目标。

在我国的政策是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产主义。

让一部分先富裕起来,才能带动起人们的积极性,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均贫富会使得人们不思进取,懒惰成性,对建设国家不利。

四是视革命道德至高无上。

认为道德只存在于底层大众之中,底层大众的裁决就是正义;认为道德高于法律,高于程序,特别崇拜那些从底层崛起的道德型、魅力型领袖。

法律是实现问题的坚实的依据和基础,完全靠道德来约束人们,这对于所有人的教育程度和素质要求相当的高,很显然在我国当前很难实现这种水平。

五是诉诸街头运动,诉诸暴力,热衷于“推翻”、“革命”。

多数人的行动,哪怕杀人放火,也是正义。

把暴力看成是正义的手段,在目前这种观点是完全错
误的,所谓的正义是要求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的去做一些对人类和社会没有危害的事情,如果说暴力就是正义,那么社会就完全成为一个战场。

社会转型期正是民粹主义高发期。

在中国实现市场经济转型的今天,民粹主义再度高涨。

最具爆炸性的收入分配不公、官黑勾结、贫富分化等热点,形成了有利于民粹主义滋长的土壤和气候。

一段时期以来,在老左派咒骂当今中国已经复辟资本主义的背景下出现的“毛泽东热”、“文革热”,以及老左派主张的“没收私营房地产商的房子和财产,无偿分给最需要房子的穷人”、“无产阶级群众运动万岁”、“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打倒走资派”,就是民粹主民粹主义复苏到的例证。

还有学者指出,重庆“钉子户”事件中,法学家江平主张按照法院的裁决办事,结果遭到网上痛骂;经济学家茅于轼提出“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遭到炮轰,以及轰动一时的“富人原罪论”,都是活生生的民粹主义案例。

网络已经成为充斥民粹主义话语的暴力场。

贵州一官员全家被杀,网上欢呼:“只要是杀官家,我就举双手赞成!”
民粹主义当然是对社会不公以及腐败的抗争手段,但是它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常有破坏性,结果将给民众带来更大的伤害。

民粹主义更多是激情的、浪漫的、非理性的。

它在表面上是激进的,而在骨子里面,是害怕竞争的保守力量,因而具有深刻的反市场倾向和反现代化倾向。

尤其当大众被某些魅力型领袖控制利用的时候,群众运动往往成为强制意志统一、压制个人权利的反民主的专制手段,而对少数人的宽容和保护恰恰是民主的重要内容。

我们对待民粹主义,不能去继承民粹主义中对社会不利的内容,民粹主义在当代有滋生暴涨的苗头,这都是这个社会的一些负面问题和矛盾引发的,为了社会的稳定发展,中国的政府应该对我国社会中能够滋生民粹主义的问题进行规范化处理,从源头灭绝民粹主义,作为当代社会青少年,我们不能去做一些复苏民粹主义的事情,不做危害社会和人民的事情,坚决抵制危险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