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共39页文档
近代社会思潮讲义——绪论

近代社会思潮——绪论一、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内涵1、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时间断限中国近代社会思潮是以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所呈现出的各种社会思潮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按照社会思潮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晚清社会思潮(1840—1911);第二阶段为民国前期社会思潮(1912—1919);第三阶段为民国中期社会思潮(1920—1936);第四阶段为民国后期社会思潮(1937—1949)。
2、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定义在此介绍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①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曾论及“时代思潮”发生的条件、发生的过程和衰落的情形。
他认为:“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
始焉其势甚微,几莫之觉;寝假而涨—涨—涨。
而达于满度;过时焉则落,以渐至于衰息。
凡‘思’非皆能‘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
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
”同时,他还指出:“凡时代思潮,无不由‘继续的群众运动’而成。
所谓运动者,非必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不能分为谁主动,谁被动。
其参加运动之人员,每各不相谋,各不相知。
其从事运动时所任之职役,各各不同。
所采之手段亦互异。
于是同一运动之下,往往分无数小支派,甚至相疾视相排击。
虽然,其中必有一种或数种之共通观念焉,同根据之为思想之出发点。
”概括梁启超的说法,时代思潮包含以下几层意思:第一,它与社会“环境之变迁”和“心理感召”有密切的联系;第二,与时代有密切的关联。
凡思能成潮者,思必有相当的价值,而且适合时代的要求;第三,有一种或数种共同观念;第四,同一思想下有许多小支派。
此定义,对于社会思潮也是适用的。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此定义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任何一种思想主张的出现,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的,然而是否适合于时代的发展,仍需要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按照梁启超的定义,近代社会思潮的研究将受到局限,仅限于少数进步思潮的研究。
【民主】当代中国五大社会思潮

【关键字】民主当代中国五大社会思潮2012-05-25 13:05 张飞岸社会科学报我要评论(0)字号:小大核心提示:中国的新马克思主义则属于体制内左翼改革派在学术界的反应。
中国的“新左派”成分复杂,包括民主主义者、民族主义者和毛泽东主义者。
中国的新古典自由主义学派是西方新保守主义经济学派在中国的反映。
中国自由主义基本上分为三派:新古典自由主义、政治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
儒学复兴是西方保守主义中国化的结果,这一复兴使中国产生了自己的文化保守主义学派——新儒家学派。
新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不同于西方的新马克思主义学派,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同道基本上属于中国“新左派”的阵营。
中国的新马克思主义则属于体制内左翼改革派在学术界的反应。
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这种主导地位决定了对指令性计划经济的突破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内部的理论创新开始。
以刘国光为代表的新马派首倡经济体制改革,可以看做体制内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改革派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种探索,其目的和初衷无疑是为了实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实现共同富裕。
2005年,刘国光在《刘国光谈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中指出:“有少数人用自由化、私有化为暴富阶层代言,来冲击马克思主义,干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国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是私有化或者不断向私有化演变;要坚持宏观调控下的市场调节,而不是市场原教旨主义;坚持为保证效率而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同时要强调社会公平、福利保障,而不是极力扩大社会鸿沟,为暴富阶层说话。
要做到这些,都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来指导,而不能用西方经济理论特别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来指导。
”此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初的推动者和社会主义改革方向的坚守者,新马克思主义学派开始了主动进行学派创新的过程,他们在自觉反对体制内右翼改革派在学术界的代言“新古典自由主义”学派的过程中,逐渐产生自己的影响,形成了以刘国光、程恩富、方克立等为代表的科研团队,提出要建立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当代社会思潮

当代社会思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界出现了多种影响广泛的思潮,诸如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功利主义等。
这些思想鲜明表达了不同社会群体、阶层在急剧变动的时代的愿望与感受。
当代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力军,是时代的敏感者,更是被时代冲撞和牵掣的前沿主体。
由于当前多元社会思潮碰撞交锋,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青年大学生非常容易陷入主体性困惑中,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成才,特别需要社会思潮的正确引导,使他们拥有充满阳光,积极向上的人生。
因而,研究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和根据这些影响制定相关的对策,对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的信念,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与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涵义“当代”的时间范畴,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是指二战以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至今,在我国,一般认为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至今。
而由于我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性,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主要以这段时间的探讨为主,不过随着语境的发展,“当代”的时间范畴更多地指临近当下的几年。
“社会思潮”一词最早见于梁启超先生1902年的《论时代思潮》。
对社会思潮的理解,目前学界有两种说法,一是“综合说”,即把社会思潮看成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
社会思潮有时表现为由一定理论形态的思想作主导,有时又表现为特定环境中人们的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综合的表现形式。
”二是“中介说”,把社会思潮放到整个社会意识系统中进行考察,认为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构成中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的中介。
本文研究持“综合说”。
二、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当代社会思潮对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理想信念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稳定时期,受其影响更是深刻。
作为对社会思潮最敏感的人群,当代社会思潮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正确的因素给他们以思想熏陶、推进其社会化的进程、激励青年大学生为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而积极奋斗;另一方面,消极甚至错误的因素则会严重阻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与社会发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共54页PPT资料

复习、考试提要 一、基本线索:
学习西方物质文明——政治制度——民主精神、 科学态度——接受马克思主义
(“器物”——“制度”——“观念”)
思想解放 19c40s 地’抵抗派:林、魏“师夷长极以制夷” 潮流 19C60S 地’洋务派:李、曾“中体西用”
(主流: 19C末资’资’维新派:康、梁 兴民权 君主立宪 学习西方) 1915年后 资’激进派:陈、李 民主科学 马克思主义
20C以来 20C初 资’革命派:孙 三民主义 民主共和 重大思想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理论成果
二、内容特色: 1、不断深化 2、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
17世纪
西学东渐
深刻影响西 学东渐第一 阶段的两位 知名人士
身穿中国士人服装的利玛窦
徐光启(1562-1633年),中国
(Matteo Ricci,1552-1610年) 明末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
答案:
(1)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内容
(2)所谓“长技”,在当时战争情况下主要指军事 科学技术。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 以制夷为目的,表现出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3)新思想介绍了西方的政治、经济状况,但并不 深入。②魏源等人还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但 由于他们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因此主要学习 西方的“坚船利炮”。③新思想的最主要功绩在于 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探 索救国之路。
2、倡导者: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3、影响:
(手段)(有三)(目的)
谋求民族独立自强,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罗巴诸国,皆善权子母,以商贾为本计,关有税
现代中国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

现代中国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到了二十世纪,如何保持在个人自由的前提下实现广泛的社会经济平等、建立公正的社会秩序,成为新自由主义最重要的内容。
当时中国知识分子所信仰的社会主义有三条不同的道路:(三条现代化道路)1、激进的社会主义(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2、新自由主义(胡适、傅斯年等)力图将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加以调和3、社会民主主义中坚是梁启超为首的研究系一脉(张君劢张东荪)从五四开始,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就是混沌一片没有分开过。
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主流思潮不是新自由主义,而是社会民主主义。
中国的社会民主主义所理解的个人自由的内涵:古典主义所理解的个人是原子式的,自恰的,后经过修正个人意味淡化,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有所强化。
虽然继续坚守个人权利至上的原则,但个人已经不是纯粹的原子式个人,而是作为社会一份子的。
现代自由主义与经典自由主义的一个重大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时天然和谐的。
所谓权力,在古哪里仅仅指政治或法权领域那些不受强制不可剥夺的自由,但在新自由主义这里开始成为一种广义的包含社会经济内容的权力(生存权,财产权等)。
中国的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一步步引出了平等和公道,公道也成为他们理论体系中与自由和人权并重的命题。
他们对公道的讨论仅仅停留在意识形态的宣传,而缺乏学理上的深入。
如何将个人自由与社会公道有机地融合一体,建构一个自由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在理论和时间上都对中国社会民主主义构成额巨大的挑战。
他们虽意识到问题所在,却无力在学理和实践层面解决这一问题(所谓正义,只是维持一个由形式规则和程序所结合的整体,它提供一个法制的结构,每个人在追求他们自身利益的时候,都受到这个结构的保护。
法律存在,不是用来干预某些特殊的人的行动和选择。
)人物:傅斯年:(新自由主义、将史学科学化、殷墟的挖掘)以救亡为目的,以西方为标准、理论上的偏激而实践上的折中,构成了傅斯年的中西文化观。
学术观念:(中西方学术目的之不同)在传统观念中文以载道代圣人立言是学术研究的目的和标准,学术研究与修身之道和救世之术密不可分。
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述

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述历史文化学院13级1班于琦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腐朽的晚清政府统治岌岌可危,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下,诞生了一大批提倡经世致用,以“救国”为己任,主张社会改革的思想家和进步人士,并渐次在全国一定范围内兴起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
经世致用的政治思想由于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等原因在其成为一种社会政治思潮后并未继续向前发展,而是被洋务思想、早期改良思想、维新变法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所取代,最终消逝在处于变局社会的洪流中。
但他们敢于开眼看世界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随后出现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运动,是世界近代化运动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洋务运动过程中,以奕訢、李鸿章、曾国藩等为代表的封建官僚主义兴建大批军用、民用企业,派遣留学生,促进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自工业革命以后,英丶法、美、俄、日经济迅速发展,开始向着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方向发展。
这种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潮流,对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发生起到了推动作用。
其次中华民族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也在加深,西方国家完成工业革命之后,开始向世界各地侵占与掠夺,闭门锁国的清政府被西方列强强行取走了许多领土与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到严重的危机之中,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许多仁人志士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以李鸿章、奕訢、曾国藩、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一次自救尝试。
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并且广泛存在。
随着西方势力的入侵,清政府的统治者也意识到西方技术的重要性,派遣许多人前往西方学习,这些人学成归来后,带来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和观念。
在甲午战争失败之后,洋务运动结束。
尽管洋务运动失败了,但是其历史意义值得肯定。
洋务运动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并且解决了太平天国运动留下的许多问题;其次,洋务运动率先在中国土地上引入西方先进技术,发展现代教育,推动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洋务运动建立了军队、海军等武装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简述当代中国社会思潮

简述当代中国社会思潮《辞海》中的社会思潮解释是:“某一历史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和要求的思想倾向涌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核心是一定阶级、阶层价值观念的反映。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相继涌现,存在着以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公共知识分子,拜金主义,新左派等为代表的社会思潮;这些社会思潮多元并存、复杂多变,并且对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和谐。
一、中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社会思潮1.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又一种有相当影响的社会思潮。
这种思潮以强调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其主要观点,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理论的替身。
它是21世纪初出现的一种国际性政治社会思潮,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社会福利政策和民主化措施时,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我国改革开放后逐渐传播到中国社会,在知识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民主社会主义过分强调价值的多元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核心价值和作为执政的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具有消解的负面作用。
首先,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且人口众多,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缺乏实行高福利的社会政策的经济基础;其次,超前推行全民普选制,在缺乏公民社会的条件下,会演变为街头民粹政治,反而影响社会的稳定有序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因此,中国社会现代化不能照搬民主社会主义的模式而只能批判地吸收其部分理念,并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2.新自由主义思潮。
新自由主义是一种以经济自由市场化为内核并拓展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社会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亚当·斯密等人的古典经济学的现时代承继与发扬。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

产阶级革命与追求国粹相结合; 以张静江、吴稚晖、李石曾为代表的《新世 纪》派,主张学习西方新学,反对中国旧学;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部分资产阶级革命派,从 总体上是坚持中西思想文化结合的。
二、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特点
1、巨大的爱国主义热潮,促使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觉 醒。 2、向西方寻求真理热的兴起,使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成为当时起主导作用的社会思潮,成为时代的旗帜, 并具有早熟性。 超越现实与复古的倾向都比较突出。 近代社会思潮具有一种急救篇的特色,社会主义探索 热的兴起,预示在民族文化转型中,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思潮在当时的主导地位具有某种过渡的性质。
(3)求富观:以工商立国,振兴商务,通外
国展开商战 西人以工商立国,富强甲于地球; 各国通商于中国,赢利颇丰,中国既不能禁 各国之通商,惟有自理其商务; 振兴商务可以稍分洋商之利; 振兴商务、收回利权的根本是与列强实行 “商战”;
(4)人才观:废八股、改科举,造就和选拔
有用人才 废八股、改科举,改会试、停武试,停捐输, 考试内容改为解经、古学、策问,以功名奖 励工艺技术人员; 改八股之制为八科考试,选派聪颖幼童赴泰 西各国学习军政、船政、兵器、及其等; 设立洋学堂;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
徐 扬
导 言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内涵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特点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形成、演变和发展的
社会土壤
一、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内涵
“一世才智之士,以此为好尚,相与淬厉精进,阘冗 者犹希声附和,以不获厕于其林为耻。”“其国民 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 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 如潮然。„„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 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 代之要求者也。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 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