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_张瀛予

合集下载

如何看待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如何看待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如何看待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油气0702班郭子航“乱花渐欲迷人眼”。

在改革开放潮翻云涌,社会思想文化日趋多样、多元、多变的新形势下,怎样看待社会意识多样化与指导思想一元化的关系,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会不会影响社会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怎样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想文化?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万紫千红总是春”,社会意识多样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化社会意识是社会思想文化及精神生活的统称,是一定社会发展状态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出现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与之相适应,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出多样、多元、多变的特点。

“物之不齐,物之性也”。

社会思想文化多样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主、竞争、效率、平等、宽容和民主法治意识,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推动思想文化创新发展,满足人们的多层次精神需要。

可以说多样化是思想文化的生命和活力所在,是一个社会文明、和谐、进步、繁荣的体现。

然而,社会意识的多样化是否意味着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化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首先要看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与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是不同层次的问题。

一个是指现实生活中各种思想文化存在的状态,一个是指一定社会占“指导”地位的思想是什么。

社会思想的多样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并不等于这个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思想可以多元;各种各样的文化形态不是平分秋色的,社会意识多样化更加需要正确的思想导向。

多样化与有序化是统一的整体,多样化要以有序化为前提。

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多样化,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既要允许价值追求的多元化,也要坚持社会价值导向的一元化。

第1讲:社会思潮的属性特征与功能

第1讲:社会思潮的属性特征与功能
《当代社会思潮论评》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一、什么是社会思潮 (二)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所谓社会思潮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反映某一阶级 或阶层利益和要求的、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某种 影响的思想趋势或思想潮流(Service Unavailable)。 2、社会思潮是指某些个人、集团、阶层、阶级在特定特 定历史条件下,围绕社会重大问题抒发并产生较大影响的思 想主张、观点、意愿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三、社会思潮属性
(二)成分的混杂性
社会思潮是一种综合的社会意识。 从发生学上看,有感于 社会变迁产生的社会心理新信息要求社会意识形态加以反馈, 当着后者来不及或已不能吸收处理这些来自基层的社会信息时, 势必造成社会潜意识的大量产生和郁积。这些潜隐的社会心理 因素,既是社会思潮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又是社会思潮 的基本构成因素。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四、社会思潮的社会功能
(一)社会心理的显示器
社会思潮汹猛澎湃,但是,风起于青萍之末。社会思潮首先是民众 心理的一种反映。社会的变化使民众产生各种情绪、愿望和要求,这 些民意是社会思潮的起源之处。社会变化诱发社会心理的裂变,当着 开始出现新的共同的心理趋向时,这种心理趋向便会与一定思想元素 或意识形态相结合,演变成广泛传播与响应的社会思潮。所以,社会 思潮是这种社会心理波动的折射与回响。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二、社会思潮的特征 (一)多元性 3.改革引起的具体的利益格局变化和利益矛盾的冲突,使 人们原有的利益归属、价值判断和情感亲疏受到冲击与震荡, 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 二)反思性 二战以后,世界思潮的主题集中于反思西方近现代化的经 验与教训,这与中国人在反思社会主义建设的弯路与经验不谋 而合。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潮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潮
9
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潮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创新马克思主义认 为,中国必须坚持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理 论的指导地位。 ◆ 第二,在政治制度上,创新马克思主义 认为,中国必须坚持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 ◆第三,在经济制度上,创新马克思主义认 为,中国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 地位,在社会总资产和经营性资产中形成 质与量的优势。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潮logo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潮折衷马克思主义思潮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潮2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潮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马克思主义统计学家李成瑞中国国家统计局原局长张宏良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和白阳山西省干部等代表性媒体就是毛泽东3山西省干部等代表性媒体就是毛泽东旗帜网该网以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为网站宣言
3
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潮
◆ 第一,必须重新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地位。 ◆ 第二,必须公正评价晚年毛泽东。 ◆第三,必须大力学习宣传毛主席和毛泽东 思想。 ◆第四,必须严厉打击妖魔化毛泽东的邪恶 势力。
4
◆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积极意义,在于猛 烈批判了一些右翼错误思潮,特别是批判 了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折衷马克 思主义。但有些批判有过头的现象,特别 是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做法,而且他们 喜欢采用大批判形式,上纲上线。一些老 年人士跟踪国内外的文献较少,批判有余, 创新不足。
5
折衷马克思主义思潮
◆折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潮是把矛盾双方 不分主次地并列起来、把根本对立的观点 和理论无原则地、机械地混同起来的理论 和思维方法。 ◆毛泽东:折衷中主义就是修正主义
6
◆有一位党建教授在中央党校主管主办的 《学习时报》上著文认为只有实事求是地 承认党的利益的存在,才好客观地研究各 种利益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研究人民的利 益和他的代表者——党的利益的关系,把 党的利益摆在恰当的位置上。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论文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论文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论文题目: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_作者: ________ 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 _____________研究方向: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_ 专业: ___ _ ________ _学院: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摘要:要正确处理好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的关系,就要牢固的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分析、批判、借鉴中理清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民族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一、当代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现象,它在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存在,特别是在社会大变动、大变革年代,各种社会思潮尤为突出和活跃。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这样一个巨变的时代,各种社会思潮也同样是思潮万千、思潮起伏、思潮澎湃。

因此,认真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所谓社会思潮一般是指以一定时代的思想精神状况和有广泛影响的学说为主导和依据,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群众利益的思想倾向。

它是一种重要的、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从一个层面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精神信念产生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

思潮与思想不同,思潮是一社会在某一时期中所共有的思想蔚为风气,个人被其影响而不自觉,所以被称为思潮的思想,便成为一个社会现象,能支配各个人的行为。

思潮不是少数人的思想,而是社会的共有的思想。

而在这思想的大潮流中,往往有少数人为其代言人。

社会思潮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和社会矛盾的“指示器”。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不仅异常活跃,而且呈现出空前的多样性。

从社会思潮的内容上说,呈现出多样的形态:各种社会思潮应时而生,正确的与错误的彼此交织,积极的和消极的相互激荡。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与多样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与多样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与多样社会思潮作者:杨增岽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第03期摘要: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发展到今天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回望这160多年的历史,我们发现,正因为理论的真正魅力不依靠于“谁能够更好表演”来获得,越是以“小丑”般的心态对马克思主义歪曲刁难嘲讽,反倒是越凸显出马克思主义的强劲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从来是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较量中尽显其颠仆不倒的真理性的。

今天,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建设相结合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敢于、勇于、并善于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A8I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9)03-0051-05追溯马克思主义产生、传播和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经受过种种责难和攻击之后仍然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之所以能够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有着独特的理论魅力而不得不深受关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正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都是在同各种社会思潮的较量、批判、分析和甄别的过程中延续下来的。

也正是经历了多重的挑战,马克思主义才能在其诞生160多年后的今天依旧具有强劲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与此相反,别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年曾与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进行种种批评诬蔑刁难且“盛极一时”的思想观念究其本质评判来说如今却早已经“盖棺定论”。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诸多思想流派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过攻击。

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前进一步都经过了较量和战斗,一方面,它要反击来自资产阶级阵营日趋频繁的攻击;另一方面,也要进行来自马克思主义内部的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的斗争。

关于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争论比较典型的有两次,一次是马克思去世之后。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后,第二天一家资产阶级报刊就诅咒道:“红色博士杜撰的共产主义社会学说的创始人马克思逝世了。

当代社会思潮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当代社会思潮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当代社会思潮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者:刘娟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5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出现,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开始复杂化,本文简要探讨了应当怎样科学地认识当代各种社会思潮;同时谈谈如何从文化的角度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关键词】文化;社会思潮;马克思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也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人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各种社会思潮的不断出现,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开始复杂化,应当科学地认识当代各种社会思潮,同时,应从文化的角度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一、关于当代社会思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的社会思潮各显纷呈、形式多样。

有学者认为思潮是一定历史时期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社会思想倾向,研究中国当代主要社会思潮,其作用是可以洞悉群众心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让正确的思潮持续高涨,纠正错误思潮的偏颇。

同时概括了当时我国当代大的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思潮、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和全盘西化思潮;有学者认为新时期以来中国曾经出现过众多社会思潮,但是就其主导倾向而言,是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两种,前者是80年代思潮的主流,后者是90年代思潮的底色;另有讨论者认为可以把当代思潮分为马克思主义思潮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两大类,分类的依据是其是否具有马克思主义这一属性,认为所谓当代思潮指的是一种当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流派与思想,它能够对社会的发展起一定的推动或阻碍作用并,能在国内外产生相应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它有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且具有相应的理论体系指导,但这种一分为二的看法还有待商榷。

“当代”是指目前这个时代。

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当代,是对人类发展历史时间段的一个定性界定。

从全球来看,当代应该是指第三次世界科技革命为标志以后的时期延续至今后。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左翼思潮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左翼思潮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左翼思潮12-12-27 作者:编辑:我爱南开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遭遇信任危机,以至于福山认为,历史已经终结,两个世纪以来的意识形态之争已经画下了休止符。

然而,自2007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这一历史场景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马克思主义对时代的批判和论断又恢复了应有的力度。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西方与非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世俗化与宗教、现代化与生态主义、国家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等对立的出现,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处的思想和政治格局空前复杂。

一方面,新的现象和历史经验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刺激;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分歧又使马克思主义陷入了各种争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争论以及这些争论蕴含的问题性,就无法真正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一体化还是多元化?马克思主义是一还是多的问题是当下不可回避的问题。

2008年在英国伦敦召开的历史唯物主义年会,主题就是“多种马克思主义”(ManyMarxisms)。

按照会议组织者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是重要的、异质的和多面相的理论和政治传统,因为马克思主义今天必然暴露在各种异质的文化和知识背景之下。

马克思主义不能再退回到自我孤立的亚文化的学术小圈子中,自我封闭、孤芳自赏,而必须通过与不同地域的经验、不同学科和思想流派之间的对话,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对马克思主义的多元化有多种思考角度。

法国哲学家安德罗·托塞(AndreTosel)以法国思想史为背景阐述了它的历史演变。

他认为,1968年后,法国和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经历了危机、重建和多元化三个阶段:1968-1975年为危机阶段,其特征是,在正统马克思主义内部出现了异端,但没有人放弃正统性的信念,这典型地体现在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强烈辩护中;1975-1989年为重建时期,出现了各种马克思主义的重建方案,如空间生产、现代性理论、救赎论马克思主义等,人们意识到马克思主义解释路径的多样性,但把它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扩展和对传统理论的补充;1989-2005年为多元化时期,柏林墙的倒塌和苏联的解体,开启了一个多元化的马克思主义时代。

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

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

〃社会学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引领和整合———兼论我国社会思潮的特质摘要:社会思潮反映着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的利益与要求,具有现实性、流动性、能动性和综合性等一般特征。

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特质,即多样化基础上的时空压缩。

因此,社会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就更加密切而复杂。

中国当代社会思潮必须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基础上,具体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和整合。

基本的引领机制包括准确的信息反馈机制、灵活的传播控制机制、全面的分析预测机制、多样的渗透转化机制和有效的疏通引导机制。

关键词:社会思潮;独有特质;意识形态;引领机制作为社会意识的社会思潮,有着深刻的哲学意蕴,它不仅包含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影响着所处时代的思想倾向和精神气质。

可以说,社会思潮是时代的必然存在物,特别是在社会大变革的年代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种思潮(或积极的、或反动的)必定争相涌现,呈现出一种万千澎湃的气势。

因此,社会思潮也就不可避免地与同一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意识形态建设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引领和整合。

一、思潮的定义与一般特点顾名思义,思潮是“思”与“潮”的结合。

“思”表明其有着较为深刻的思想内容作为基石,但没有学术思想体系那样严格化、系统化和结构化。

“潮”表明它能够被广泛传播、拥有较为宽广的社会影响力,并在广大群众中形成一定的社会心理趋向。

但是,与心理倾向的某种汇集不同,能成为思潮者,总是源于人们心理上的强烈震动,而这种心理上的震撼与共鸣如若没有一定的理性诱导、激发和渗透,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盲目低级的情绪宣泄,终究会陷于浅薄和浮泛。

总的来说,定义社会思潮应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社会思潮是以社会存在为基础的一种历史现象。

社会思潮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存在并发生影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演化,同时也受文化环境和一定时代人们思想觉悟和思想水平的制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3月刊
改革与开放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张瀛予(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09级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河南鹤壁475004)
摘要:社会思潮有巨大的能动性,对社会发展能起到巨大的冲击作用。

所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当代的社会思潮,成为我党理论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要科学界定当代社会思潮,区别对待各种社会思潮。

Abstract:The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has the huge activity,can play the huge shock effect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refore,how to know and the treatment present age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correctly,becomes a Our party theorist's important issue,we want the science limits present age society ideological trend,the differential treatment each kind of society ideological trend.
关键词: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
key word:Contemporary society ideological trend;Marxism;Non-Marxism
作者简介:张瀛予,1987年1月18日,女,汉族,籍贯:河南省鹤壁市。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09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3-0036-01
一、科学界定当代社会思潮
当代社会思潮,一般是指以一定时代的思想精神状况和有广泛影响的学说为主导和依据的,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群众利益的思想倾向。

当代社会思潮多样、复杂,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两大类思潮。

有些人对当代社会思潮有一种简单化、极端化的认识,即把当代社会思潮划分为马克思主义思潮,要么就是反马克思主义思潮。

这种划分是不准确的。

毛泽东同志曾经明确指出:“就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有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存在,也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存在。

”[1]这里就把概念间的矛盾关系(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同反对关系(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区别开来了。

弄清楚概念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准确表达思想,正确认识当代社会思潮。

二、具体分析当代社会思潮
一,狭义上理解。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一词的正面使用,是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作过专门说明以后开始的。

他在1886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明确指出:“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在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

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

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

”[2]以马克思命名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或者说是由这些基本原理构成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至于个别论断,都不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这些都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

二,广义上理解。

马克思主义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主要指各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根据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加以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三,特指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

指的是由马、恩创立的,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以丰富和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它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包括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对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至少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假马克思主义。

指的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和错误的理解。

二是反马克思主义。

指的是从根本上敌视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

三是“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思潮。

指的是既不公开赞成马克思主义,也不公然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其他”思潮。

三、区别对待当代社会思潮
第一,对待广义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和“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我们应当持理解的态度。

其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别国共产党人也可以根据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对马克思主义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

因此,我们对待别国共产党人取得的一些理论成果,应承认他们根据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所作的一些积极探索,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

其二,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本身就是在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包括资产阶级创造的一切有益成果。

第二,对待假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我们应持批判和反对的态度。

其一,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确立和巩固的。

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是这样。

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3]
其二,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对待当代各种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应“主动挑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深入分析当代社会思潮的理论内容,分析理论的正误,辨明政治的方向,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批判性和革命性。

同时,我们必须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整体走向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指导地位。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6
--DOI:10.16653/ki.32-1034/f.2011.06.0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