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科普知识之公众篇
辐射科普知识

辐射科普知识一、什么是辐射?辐射是指物质或能量的传播过程。
我们通常所说的辐射,是指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一种由电磁波传播而产生的能量传递过程。
常见的电磁辐射有可见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二、电磁辐射的分类电磁辐射可以按照波长或频率进行分类。
波长较长的电磁辐射被称为非电离辐射,包括无线电波、微波和红外线等。
波长较短的电磁辐射被称为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三、电磁辐射的来源电磁辐射的来源非常广泛。
无线电波来自于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
微波则主要来自微波炉。
红外线是一种热辐射,来自于太阳、灯泡、炉灶等。
紫外线来自于太阳,也可由紫外线灯产生。
X 射线和γ射线则主要来自于医疗设备和核能设施。
四、电磁辐射的影响电磁辐射对人体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
无线电波和微波一般对人体没有明显的危害,但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无线电波和微波下可能会引发热损伤。
红外线会导致皮肤和眼睛受热,引起烫伤和眼睛疾病。
紫外线会导致皮肤晒伤和皮肤癌。
X射线和γ射线具有较高的能量,对人体组织有较强的穿透力,长期暴露会增加患癌风险。
五、如何保护自己?为了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特别是手机和电脑。
2. 尽量远离辐射源,如尽量远离高压电线塔和微波炉等。
3. 使用防辐射设备,如手机辐射贴、电脑辐射防护屏幕等。
4. 减少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使用防晒霜和遮阳伞等防护措施。
5. 注意医疗辐射的剂量,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检查和治疗。
六、电磁辐射的监测和标准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各国都制定了电磁辐射的监测和标准。
常见的监测仪器有电磁辐射仪和剂量仪等。
国际上常用的电磁辐射标准是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联合制定和推荐的。
七、辐射科学的发展和应用辐射科学在医学诊断、治疗和工业应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医学上常用的X射线和γ射线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辐射防护知识普及:电磁辐射防护,健康第一

辐射防护知识普及:电磁辐射防护,健康第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也引发了人们对辐射对健康的担忧。
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表明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危害,但我们仍然应该保持警惕,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减少潜在的风险。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电磁辐射防护的相关知识,让您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一、了解电磁辐射的来源和分类:1. 电磁辐射的来源:电磁辐射是指由电磁场引起的能量传播。
常见的电磁辐射源包括电视、手机、微波炉、电脑、无线路由器等电子设备。
2. 电磁辐射的分类:根据频率和波长的不同,电磁辐射可以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包括无线电波、微波和可见光等,而电离辐射则包括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二、了解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影响:1. 目前的科学研究表明,低剂量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明确。
然而,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电磁辐射下可能会导致一些不适症状,如头痛、疲劳、失眠等。
2. 尽管目前没有充分的科学证据表明电磁辐射会引发癌症等严重疾病,但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电磁辐射下仍然是值得关注的。
三、采取适当的电磁辐射防护措施:1. 保持距离:电子设备产生的辐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弱。
因此,尽量保持与电子设备的距离,减少暴露在辐射源附近的时间。
2. 使用耳机或扬声器:当使用手机时,尽量使用耳机或扬声器进行通话,以减少电磁辐射直接接触头部的时间。
3. 控制使用时间:减少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频率和时长,尤其是在靠近睡眠时间之前。
这样可以有助于减少辐射对身体的潜在影响。
4. 选择低辐射设备:在购买电子设备时,可以选择辐射较低的产品。
一些品牌的电子设备已经在设计上注重降低辐射产生的程度。
5. 关注辐射标准:了解并关注国家对电子设备辐射的限制标准,确保所使用的设备符合相关规定。
6. 增加室内植物:一些室内植物,如常春藤、芦荟等,被认为具有吸收电磁辐射的能力。
辐射知识科普让你健康无忧

辐射知识科普让你健康无忧辐射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常见而又重要的话题。
它既有积极的应用领域,如医疗和通信,又有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辐射知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本文将对辐射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介绍。
一、什么是辐射?辐射是指物体通过传导、传输或传播方式释放出的能量,包括电磁辐射和离子辐射两种形式。
电磁辐射指的是波动的电场和磁场传播形成的辐射,包括广播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离子辐射则是由释放带电粒子的方式产生的,如α粒子、β粒子和中子等。
二、辐射的应用领域1. 医疗应用辐射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X射线和γ射线可以被用于拍摄人体内部的影像,以进行疾病的诊断。
放射性同位素治疗可以用于癌症等疾病的治疗。
2. 通信应用辐射在通信领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广播电波、微波和无线网络信号,都是通过辐射传输的。
它们使得人们能够进行远距离的语音和数据传输,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三、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 长期低剂量辐射长期低剂量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仍存在争议。
有研究表明,长期处于辐射环境中,如电离辐射或电磁辐射,可能增加罹患某些癌症的风险。
然而,这些风险通常比较低,与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相比较小。
2. 辐射紧急情况对于辐射紧急情况而言,如核事故或放射治疗过度暴露,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为明显。
这些情况可能导致急性放射病,表现为恶心、呕吐、脱发、皮肤损伤等。
因此,在核事故等紧急情况下,应当及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四、如何保护自己虽然辐射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通过合理的防护措施,我们可以降低暴露在辐射中的风险。
1. 使用防护设备在需要进行X射线检查时,我们应当穿戴好防护衣物。
这些衣物可以有效地吸收和阻挡辐射,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2. 控制住居住环境居住环境的辐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家庭中使用的电器,尽量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微波等电磁辐射源旁边。
防电磁辐射常识

防电磁辐射常识电场和磁场的交互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漏的现象,叫电磁辐射,超过安全限值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
目前电磁污染已排在污水、废气、噪音之前,成为第一大污染。
电磁辐射的特点是什么?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四种污染中,污水可以看到,废气可以闻到,噪音可以听到。
电磁辐射与以上三种不同,它无色、无味、无形,人们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电磁辐射的伤害。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接触辐射的时间成正比。
也就是说接触电磁辐射的时间越长受到的伤害越大。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接触辐射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例如:距离拉大十倍,受到的辐射就是原来的百分之一;距离拉大一百倍,受到的辐射就是原来的万分之一。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接触的辐射有哪几种?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接触到的辐射主要有四种:射线辐射、微波辐射、低频辐射、静电辐射。
产生辐射的辐射源有哪些?产生射线辐射的辐射源主要有电脑显示器、监视器、电视机等显示设备。
产生微波辐射的辐射源主要有移动电话、无绳电话、微波炉、广播电视发射塔、雷达和移动通讯基站、各类理疗仪及各类频谱仪等。
产生低频辐射的辐射源主要有使用220伏交流电的各种家用电器及办公设备,特别是大功率的家用电器及办公设备。
产生静电辐射的辐射源主要有复印机、高压输变电线路及设备等。
孕妇在工作与生活中针对电磁辐射特别要注意的几点:(1)不要长时间的操作电脑,不要长时间的看电视;(2)不要长时间的使用移动电话和无绳电话;(3)不要长时间的使用电熨斗和吸尘器;(4)不要使用电褥子、电炉子、电磁灶、电火锅;(5)在有复印机的房间工作时要与其保持三米以上的距离;(6)尽量不使用各类理疗仪及各类频谱仪;(7)不要在正在运行的大功率家用电器及办公设备附近长时间停留;(8)不要在广播电视发射塔、雷达和移动通讯基站附近长时间停留;(9)不要在高压输变电设备附近长时间停留。
(10)各种电器的电磁辐射值注:电磁辐射超过2mg便可危害人体健康。
电磁辐射的健康环保安全知识(网摘汇编)

电磁辐射的健康安全环保知识问:什么叫电磁辐射?答: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
问:电磁辐射污染源的种类有那些?答:1、广播电视发射设备,主要部门为各地广播电视的发射台和中转台。
2、通信雷达及导航发射设备通信,包括短波发射台,微波通信站、地面卫星通信站、移动通信站。
3、工业、科研、医疗高频设备。
4、交通系统电磁辐射干扰,包括:电气化铁路、轻轨及电气化铁道、有轨道电车、无轨道电车等。
5、电力系统电磁辐射,高压输电线包括架空输电线和地下电缆,变电站包括发电厂和变压器电站。
6、家用电器电磁辐射,包括计算机、显示器、电视机、微波炉、电磁炉、无线电话、手机等。
问:电磁辐射影响人体的机理主要是什么?答:现在人们大多知道医院的X光不能照得太频繁,原因就是频繁的X光辐射可能会产生累积效应,对健康造成危害。
同样,人体接受的电磁辐射强度太大、时间太长或者距离太近,也可能造成危害,其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等。
(1)热效应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
国内外研究证实,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是热效应,危害主要出现在射频电磁场。
变电站辐射属于工频电磁场,而不是射频电磁场。
当射频电磁场的场强达到一定值时,才能对人体发生作用。
在射频作用下,人体吸收电磁辐射能后,其能量便转化为热能。
只有当超过体温调节能力时,才使温度平衡功能失调,引起体温升高,因而产生生理功能紊乱与病理变化等生物效应。
(2)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将遭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伤。
(3)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通常所说的人体承受力——内抗力),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
问:电磁辐射有什么作用?答:电磁辐射可谓神通广大,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电磁辐射小知识.

随着文明进程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大量电视塔、广播站、雷达、卫星通信、微波等伴有电磁辐射的设备和活动也越来越多。
这些设备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大部分电磁波辐射,都是有用发射,所以,环境中电磁波能量密度大,频谱增密,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电磁辐射本身,却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污染要素,对公众的身体健康有潜在的、长期的影响;对家用电器、医疗设备、军用设施等,都有很强的干扰,甚至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卡洛林斯卡大学的科学家们对43万多名长期居住在高压线附近居民进行调查研究后,明确指出电磁波与癌症,尤其是脑瘤和儿童白血病有直接的联系。
日本的大部分医院都划定禁区,严禁使用移动电话,以避免对敏感医疗设备的干扰,如输血泵功能失常。
飞机上严禁使用激光唱机或膝上电脑,以免干扰飞机的控制系统。
电磁辐射污染是能量流污染,看不见,摸不着,却充满了整个空间,且穿透力极强。
任何生物或设备,都处在它的包围之中,受到它的作用,除非作一定屏蔽防护。
而且社会发展愈是进步,电磁辐射污染环境状况愈严重。
所以,电磁波既是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信息载体和能量流载体,又是有害于人类生活的污染要素,其危害效应已受到国际环保领域的高度重视。
一、家电产品的电磁波各种家用电器生产的电磁波是否会导致脑癌,白血病,畸形儿,流产等,尽管对此有不少反对意见,但一些专家认为这是事实。
纽约大学的carpenter博士认为所有儿童的癌病中10-15%是由100v家用电源及电器制品导致的。
同时美国环保厅(epa)也对此表示忧虑,并警告人们尽量避免接触电磁波。
1. 电褥电褥是电器产品中长时间与身体发生密切接触的典型产品。
疫学调查表明电褥直接接触皮肤,而且使休息状态细胞长时间处于电磁波中,从而引起人体健康障碍。
离电褥数厘米磁场强度高达20-50mg,而且其电场场度也达到近2kv/m之强,而50v高压电线下电场强度为3kv/m。
强电场使部分人睡后产生不适,特别是孕妇最好禁止使用电褥。
电磁辐射的科普知识

电磁辐射科普知识一、电磁污染源有哪些?电磁污染源是指产生电磁波干扰和有害电磁辐射的环境和条件。
影响人类生活环境的电磁污染源,可分天然和人为两大类。
天然的电磁污染是某些自然现象引起的,最常见的是雷电,除了可能对电气设备、飞机、建筑物等直接造成危害外,还会在广大地区从几千赫到几百兆赫以上的极宽频率范围内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火山喷发、地震和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等都会产生电磁干扰。
天然的电磁污染对短波通信的干扰尤为严重。
人为的电磁污染是由电子仪器和电气设备产生的,主要有脉冲放电、工频交变电磁场和射频电磁辐射。
脉冲放电:切断大电流时产生的火花放电。
由于电流强度的瞬时变化很大,产生很强的电磁干扰。
它在本质上与雷电相同,只是影响区域较小。
工频交变电磁场:大功率电机、变压器以及输电线等附近的电磁场。
它不以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只在近场区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
射频电磁辐射:无线电广播、电视、射频加热(焊接、淬火、焙烧)设备和介质干燥(塑料热合、木材纸张干燥)设备等产生的辐射。
射频电磁辐射频率范围宽(0.1MHz—3000MHz),影响区域大,对近场区工作人员有危害,是电磁污染环境的重要因素。
二、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有关法律规定、标准主要有哪些?对于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国家有较系统的法规与标准,这是国家实施辐射环境管理的法律依据和评价伴有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的科学标准。
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七号);《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十八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
三、国家规定的电磁辐射照射限值是多少?为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促进伴有电磁辐射的正当实践的发展,国家环保局发布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对电磁辐射照射限值进行了详细规定,其中30-3000MHz 这一公众最敏感范围内的标准限值为0.4W/m2,广播调频、电视以及通信基站和部分雷达都是这个频率段。
电磁辐射安全

电磁辐射安全
电磁辐射是指由电磁场引起的能量传播。
它可以是自然产生的,如太阳辐射,也可以是人为产生的,如手机、微波炉、电视等电子设备。
对于人类健康影响的关注主要集中在非电离辐射,即辐射频率低于紫外线的电磁辐射,如无线电波、微波和电磁场。
大多数科学研究显示,辐射水平低于国际安全标准限值时并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明显的危害。
国际防护委员会(ICNIRP)和其他相关组织制定了一系列限
制规定,以确保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电磁辐射水平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这些规定包括限制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的电磁辐射水平、限制移动通信设备的辐射能量、限制家用电器的辐射水平等。
然而,如果长期接触高水平的电磁辐射,可能会导致一些健康问题,如头痛、疲劳、失眠等。
因此,对于潜在辐射源,如高压电线、微波炉等,应保持距离,以减少接触辐射的机会。
总而言之,电磁辐射在符合国际安全标准限值的前提下,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可控的。
遵守安全准则、合理使用电子设备并与辐射源保持适当距离,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人们的电磁辐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03
四、 电磁辐射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主要有: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热效应类似于家中微波炉加热食物,主要是生物体受电磁 照射后温度升高,从而影响蛋白质的表达。目前科学研究已有 明确的研究结果。 非热效应指热效应以外的所有效应的总和, 目 前还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 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是制定国际电磁辐射标 准限值的依据。 在低频电磁场中只 存在非热效应,在高频 电磁场中以热效应为主 同时存在非热效应。
P 11
九、 手机和基站电磁辐射比较
手机和移动基站的电磁辐射哪个更大? 手机的发射功率远较基站小,但由于手机使用距离人体非 常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国家标准比较手机和基站的电磁辐射 情况。 手机和移动基站的电磁辐射标准限值比较
手机的国家标准限值比基站的标准限值要大80倍!要学会科学 合理地使用手机以减小电磁辐射。
P 06
五、 影响电磁辐射生物效应的重要因素
我们在此宣传资料中所讨论的均为高频电磁场。 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与那些因素有关? ● 场强:电磁辐射强度越大,对生物体影响越大。 ● 时间:电磁辐射照射的最初 6 分钟,影响快速上升,6 分钟 后趋于相对平缓。 因此, 严格的测量中使用6分钟平均值评估一 个地方的电磁辐射强度大小。 ● 频率:根据我国标准规定频率范围为 30MHz-3000MHz 的 电磁辐射对人体影响较大,相应的标准限值也较严格。 ● 生物体曝露物理长度(局部或整体) :人体的局部处于电磁 辐射中受到的影响小于整体处于电磁辐射受到的影响,头部、 胸、腹部任一处受照射属于整体照射。 ● 场的类型: 电场或磁场,主要针对低频设施,如高压输供 电系统。
P 12
十、 移动基站的电磁辐射
移动通信基站现状: 根据我国的环评统计, ——以限值 12v/m 为参考,基 站电磁辐射达标率大于 99.6% ——以管理值5.4v/m为参考, 基站电磁辐射达标率大于 97.2% 对于不能达标的基站,将在环 保管理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整改, 对 整改仍然不能达标的将拆除。 对达标的基站将发给合格标贴。 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管理: 1、向环保部门申报登记。 2、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 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小常识: 1、在基站天线正下方电磁辐射最小,俗称“灯下黑” 。 2、在基站天线正前方 15 米距离以内,应当引起重视。 3、通常墙体可以阻挡 90% 以上的电磁辐射。
P 01
二、 电磁辐射的来源分类
自然界也存在着电磁辐射,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已适应天 然电磁辐射,因此,环境保护所关注的电磁辐射主要是指人类 活动所产生。 其来源有广播电视塔;移动通信基站;微波炉;电 视机;节能灯;电磁炉;移动电话;电吹风等等。
地球表面的大气场强频率极 低, 通常小于5HZ,场强大小 约为 1 2 0 v / m , 随高度而减 小。 闪电频率从几十千赫兹到几 兆赫兹,会产生强度超过 20 kv/m 的电磁辐射。 地球表面静态(0HZ)的磁感应 强度约为 40 μ t-60 μ t。
P 13
十一、 了解手机的电磁辐射
手机的自动增益控制原理 首先,我们要了解手机的 基本工作原理 - 自动增益控制 原理: ——当手机远离基站时, 信号较弱,手机的发射功率将 会增大,辐射增强。 ——当手机靠近基站时, 信号良好,手机的发射功率将会减小,辐射降低。 因此,手机发射的电磁辐射强弱与基站的信号覆盖有关, 合理的基站布局是降低手机电磁辐射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所在 地信号较弱,可联系运营商,要求其增建基站以降低相应环境 手机的电磁辐射。 信号较差时发射功率加大 信号良好时发射功率减小
P14
十二、 合理降低手机的电磁辐射, 其发射功率较大, 因此, 我们可在手机接通后再通话。 ——如果可能,使用耳机可有效减小辐射。 ——尽量减少通话时间。如果有长时间的通话,最好使用 有线电话。
P 15
P10
八、 常见家用电器电磁辐射
电视机 根据相关标准推荐,人体与电视 屏幕的合理距离应当大于 2 米。 在 2 米处的电磁辐射通常小于 1v/m。 无绳电话和手机 根据国际电磁辐射安全委员会 《贝内文托(Benevento)决议》 : “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 长期使用移动电话可能增加脑肿瘤的 患病风险,移动电话电磁辐射是进行 健康影响全面研究的第一个射频电磁 辐射。 ” “6.2. 向公众告知使用移动电话和无绳电话存在潜在健康 危险。建议消费者控制使用无线电话,并利用有线电话拨打耗 时较长的电话。 ” “6.3. 尽量限制幼儿和青少年使用移动电话和无绳电话, 并 应当紧急禁止电信公司以儿童为对象的市场销售。 ”
一、 初步了解什么是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通常是由发射设备(比如微波炉、节能灯、无绳 电话、手机、电视、移动通信基站等)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的 传播。 自然界也存在电磁场(比如闪电、地磁) ,人类进化过程已 适应了自然界的电磁场。
电磁辐射是继水污染、 空 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 物后的第五大污染。 严格的电磁辐射定义指能 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传 播, 我们通常所担心的电磁辐 射是指可能对环境或健康产生 影响的电磁波。 电磁辐射主要由人类的活 动产生。
P 16
P 09
八、 常见家用电器电磁辐射
通常情况下,常见的家用电器都有相应的安全标准。对通 过标准检测的产品,可以放心使用。 微波炉 微波炉的电磁辐射主要来自缝隙 处的泄露,通常正规厂家出产的产品 均通过严格的产品辐射标准。 通常在正前方 0.3 米处,所泄露 的微波场强小于 12v/m。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时,我们建议在使用过程中,人体和微 波炉保持 0.5 米以上的距离。 节能灯 当前市场的节能灯主要采取辉光 放电的原理,会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 波,不同的产品其产生的电磁波强度有所区别。但通常在距离 0.3 米外,强度会极大地降低到合理范围内。 我们建议,节能灯用于家庭厅堂照明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和照明效果,在用作写字台灯时,最好采取合理的距离(大于 0.3 米) 。 通常在 0.1 米的距离上,不同功率的节能灯产生的场强约 为 4v/m-20v/m。
P 08
七、 电磁辐射的相关组织
国际组织:
—— 世界卫生组织 WHO 负责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结果的汇总、分析和公众普及教育
—— 国际非电离协会 ICNIRP 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研究和制定电磁辐射限值
—— 国际电磁辐射安全委员会 基于谨慎性原则的电磁辐射研究和科学基础的推进。
P 04
四、 电磁辐射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在较强的电磁辐射情况下: 目前研究得较为清楚 的电磁生物效应是:电磁 辐射的热效应。 (类似于我 们家中微波炉加热食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 布的数据, 4w/kg的剂 在 量下暴露 30 分钟,生物机 体温度将升高 1℃,将对机体造成影响。 ——国际非电离协会根据这一研究成果,为了对公众有着良好 的保护, 0.08w/kg 剂量值制定国际标准 取 (相应于频率30M3000MHz 段电场强度为 27v/m) ——中国的相应环保标准进一步严格,取 0.02w/kg 剂量值制 定标准 (相应于频率30M-3000MHz段电场强度限值为12v/m, 为了更进一步加强管理,我们国家设定了普通项目环境影响评 价管理值为 5.4v/m) ,因此,简单来说我国标准比国际标准还 要严格 4 倍。
P 05
四、 电磁辐射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在低强度的电磁辐射情况下: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部分研究资料认为不 存在影响。 也有部分研究资料表明,人群中约有 2% 的敏感人群,可能 会出现反映,但在进行严格的实验中,仍然没有得到可以确认 的实验数据。 出于对公众负责任的态度,我们倾向于采取谨慎对待的态 度。建议在合格的电磁辐射体上标记“达标”标贴,并在相应 范围内划出安全线,给出提示。 我们特别应该引起重视的是: 由于大家对电磁辐射缺乏科学的认识,部分人出现过分担 忧的情绪,从而导致影响心理的健康,进而导致影响身体健康, 这一危害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电磁辐射本身对人体的影响。 由心理的恐慌可能导致疾病,这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对 电磁辐射进行科学的认知,了解相应标准的安全限值和所在地 区的测量值,做到心中有数,安心生活。
P 07
六、 电磁辐射的频率范围
电磁辐射的范围和分类 (0Hz-300GHz) 人体最易受影响的频率范围为30MHz-300MHz, 出于谨慎 性原则的考虑,我们国家在标准制定时,进一步将频率范围扩 展到 30MHz-3000MHz 以保护更多的人群。我国的电磁辐射标 准在国际上属于较严格的标准。 通常磁铁、高压输变电设备、手机及基站等产生的电磁辐 射存在一定的区别,根据频率,大致可分为: ——静态电磁场,频率为 0Hz,主要是静电和磁铁,地磁 场属于静态场。 ——低频电磁场,频率低于 100KHz,比如我国的输电系 统频率为 50Hz,电磁炉频率为 20KHZ-50KHZ。 ——高频电磁场,频率高于 100KHz,包括微波炉、节能 灯、无绳电话、手机、电视、移动通信基站、广播发射塔等。
P 02
三、 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及其恐慌心理
3-1、暴露在大剂量电磁辐射中会产生明显的生物效应。如:热 效应和非热效应 3-2、小剂量中的暴露风险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科学结论 3-3、对电磁辐射认识不足而形成的恐慌心理对身心健康的风险 远大于小剂量暴露所带来的风险 电磁辐射无处不在,要科学认识、合理利用各种可能产生 电磁辐射的设备,不要盲目恐慌。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正确的 认识而带来的心理恐慌对身心的危害,远远大于低强度电磁辐射 本身所带来的危害。 您了解微波炉、节能灯、电 视、无绳电话、手机、移动通信基 站……的电磁辐射么? 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家用设备 是否有电磁辐射?它们是否会对 健康产生影响?应该如何科学合 理的使用这些设备? 如果您耐心地阅读,您将得 到答案!
十三、我国电磁辐射(标准)
我们国家制定标准的依据是: 在充分考虑热效应的基础上,结合谨慎性原则,考虑非热效应, 制定标准。我们国家的标准在国际上属于严格标准,因此,受 到部分欧美企业的抵制。 我们国家的重要标准有: 《中国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 8702-88) 《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 (GB 9175 ─ 88) 一级标准 为安全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 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 ,均不会 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新建、改建或扩建电台、电视台和 雷达站等发射天线,在其居民覆盖区内,必须符合“一级标准” 的要求。 二级标准 为中间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 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可能引 起潜在性不良反应的区域;在此区内可建造工厂和机关,但不 许建造居民住宅、学校、医院和疗养院等,已建造的必须采取 适当的防护措施。 超过二级标准地区,对人体可带来有害影响;在此区内可作绿 化或种植农作物,但禁止建造居民住宅及人群经常活动的一切 公共设施,如机关、工厂、商店和影剧院等;如在此区内已有 这些建筑,则应采取措施,或限制辐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