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色期外源ABA处理对红肉脐橙果肉糖含量变化的影响王贵元

合集下载

植物类胡萝卜素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

植物类胡萝卜素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
G , 抑制类 胡 萝 卜素含 量增加 。 A则
红 素 难 于形 成 ; 果 温度 升 高 到 3 ℃时 , 茄红 素 如 5 番 不 能生 成 ;温 度再高 时甚 至 已形成 的番 茄红 素还会 分解 ( a g 1 9 ) 3 o 以上 的高温 抑制 番茄果 实番 Y n ,9 7 。 0【 =

影响 。本文 就植物类 胡 萝 b 素代谢 的调 节 的研 究 现
状进 行 了简 单 的综 述 。
1 环境 调控
种红 色色 素— — 辣椒 玉 红素则 是在 遮光下 生长 的
果 实 中 含 量 最 高 (o e ta,9 6 。 蒲 高 斌 等 L p z e l18 ) ( 0 4 研 究表 明 , 色 期 是 番 茄果 实 优 良品 质形 成 20 ) 转 的关 键 时期 。光质 对 转 色期 番 茄 果 实 的可溶 性糖 、 V、 c 有机 酸及 色素 含量 均 有 显著 影 响 。红光 是促 进
素组分 的含 量 ,其 中有两 种类 胡萝 b 素成 分 的峰值 增 加特 别 明显 ( hsie a ,9 6 。在 辣 椒 花后 分 O i t l1 9 ) h 别 用 白色 、 黄色 、 色 、 色 玻 璃 纸滤 光 和遮 光处 理 红 蓝
取决于番茄红素 、一 p 胡萝 卜 素等等一 系列类乎萝 b 素 的含量 、 成 、 组 比例 , 其 中番 茄 红 素起 极 其 重要 这
(0 0 在 番茄 由绿熟 期开 始进 入转 色期 时使 用 乙烯 20 ) 进行 处理 。由此可 见 , 目前对 果实进行植 物激 素处理
茄红素合 成 , 对 B 胡 萝 卜 合成 的抑制 作用 不 明 但 一 素
显 ( ui e a ,9 6 。枇杷 采后 贮存 在 2  ̄ 0C , L r t l19 ) e 0 3  ̄下 隐黄 质含量提 高 了 24倍 , 若是 贮存 在 1 Q 以下 , . 但 OC 隐黄 质含量 增加 较小 ( ig e a,9 8 。然而 即使 D n t l 19 ) 同一种 果实 ,类胡 萝 卜 的发 育对 温度 的反应 也不 素

观赏植物花色形成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观赏植物花色形成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观赏植物花色形成影响因子研究进展[来源:农村信息网]花是观赏植物的主要观赏器官,花的颜色是决定花观赏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花的品质特性。

狭义的花色是指花瓣的颜色;广义是指花器官花萼、雄蕊甚至苞片发育成花瓣的颜色,也就是花叶中发育成花瓣状部分所显示的颜色。

花色的产生是经过授粉者亿万年长期选择的结果,是植物不断进化的表现。

同时,植物花色的形成也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1 花色形成的内在影响因子1.1 花色素的种类及其变化花色与花瓣色素的种类、含量、分布以及花瓣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花色素的种类非常多,可分成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花青素三大类。

类胡萝卜素是胡萝卜素和胡萝卜醇的总称,一般都存在于细胞质内的色素体上,不溶于水,溶于脂肪和类脂中,以结晶或沉淀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的质粒中,又称为质粒色素类。

胡萝卜素的种类取决于其共轭双键的位置,颜色的差异也正是由于这些双键而引起的。

类黄酮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总称,其化学结构是以2-苯基色酮核为基础的一类物质,分为黄酮、黄酮醇、黄烷酮和花色苷等,呈现出从浅黄至深黄的各种花色。

花青素是2-苯基苯并吡喃镁盐的多羟基衍生物,化学性质与类黄酮相似,可分为花葵素、花翠素和花青素3种。

花色苷即花色素苷,由花色素和糖组成,控制花的粉红、红、蓝、紫和红紫等颜色的表现。

安田齐等认为不同色素种类及其含量的时空组合最终决定花色,但花色与花瓣所含色素的颜色并不完全相同。

曹建军等通过对不同花色的欧洲报春研究表明,欧洲报春群体含有多种花色素,单株也可含有多种花色素。

色素的颜色表现具数量效应,如当花瓣主要含花青苷时,含量低时花色为粉红,含量高时花色由红变深红至黑色。

花色苷类色素通常均一性地溶解于液泡溶液中,其通过吸附、晶化、分子堆积以及自聚4种机制来避开水的攻击,并消除“水合——去水合平衡”,从而稳定存在于细胞液中。

花色苷除大部分完全溶解外,还可分为花色苷体和花色苷液泡包涵体两类颗粒,花色苷体的存在可导致液泡的强烈色彩,而花色苷液泡包涵体的存在可增加液泡色彩的强度并导致“蓝化”。

着色期DMSO处理对红肉脐橙果肉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着色期DMSO处理对红肉脐橙果肉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中 图分 类 号 : 6 64 1 ¥ 6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0 1 2—10 (0 1 0 一 2 8— 2 0 3 2 2 1 ) l 0 0 0
1 材 料 与方 法
1 1 材 料 .
二 甲基 亚 砜 ( i e y slxd , M O) 一 种 双 亲 性 物 dm t l u oie D S 是 h f
变化 的影 响。结果表明 , MS D O处理均极显著降低 了葡萄糖 、 果糖 、 蔗糖和总糖 的含量 ( 1 1 日和 1 1月 0 1月 2 5日) 果 ;
实成 熟时(2月 2 1 5日) 处理显著降低了葡萄糖含量 , , 显著提高 了蔗糖含量 , 但对果糖和总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 词:红肉脐橙 ;D S 葡萄糖 ; M O; 果糖 ; 蔗糖 ;总糖
柑 橘 品 质 生 理研 究 。E—m i gi aw n@ 13 cr。 al uy n ag 6 .o : u n
( 接 第 27页 ) 上 0
相关 , 效 氮 与 速 效 磷 含 量 之 间 的相 关性 差 异 显 著 。毛 竹 立 速
[] 6 周芳纯.竹林培育学 [ .北京 : M] 中国林业出版社 ,98:1 7 19 l —4 . [] 7 胡集瑞 .施肥对毛竹笋产量 和出笋规律的影响 [ ] J .福建林业科
收稿 日期 :0 0— 4— 0 2 1 0 2
基 金 项 目 : 技 部 三 峡 移 民科 技 开 发 专 项 ( 号 :0 E 0 0 1 ; 科 编 20 F 90 8) 长 4 江 大 学 博 士科 研 启 动 基 金 ( 号 :3 4 。 编 0 5 )
实 2~ 5个 , 将果 肉混合后放入 液氮 内速冻 , 回实验室, 带 贮存

外源ABA和GA对番茄果实成熟发育中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外源ABA和GA对番茄果实成熟发育中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酶 、口 半乳糖苷酶、 — 一 一 L 阿拉伯糖苷酶和 / 甘露糖苷酶 ,进 而影响果 实的成 熟软化 。该研 究为进 一步 阐明果实 3 一
成 熟 和 软 化 机 理 奠 定 了理 论 基 础 。
关键词:果 实软化 ;激素 ;糖苷酶 ;番茄
中图分类号:¥ 4 . 61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 — 3 9 2 1) 7 0 5 — 5 0 5 9 6 (0 0 — 0 7 0 1
wi ovd h h r t a a sf u e lcd t g t e me ha im f r ir enn d s fe ig. lpr ie t e teo e i l si f  ̄h reu ia i h c ns o ut i igan o nn l c b or n f p t
E e t o e o e o s f c f x g n u AB A a d n GA o gy o ia e a t ie d r g n lc sd s s ci t s u i vi n t ma o d v lp n n ie ig H hnhiL J g , N ou C lg f o t e eo me ta d r nn / EC ogu Ii f WA GA xe(oeeo p , n u l
gy o ia e t h B a d GA t ame t T ers l h we a A o l k _ —yo ia e lc s s swi te A A n e t n . h e ut s o d t t d h r s h G c ud ma eBD x ls s . d
Ke or : ris f e s h r n ; l o ia e t mao y w ds fu o n s ; omo e gy sd s ;o t t t c

ABA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ABA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现代农业科技圆园19年第7期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生物学和农林科学的科学理论知识更多地应用于农业实践之中。

果树的种植在我国农林经济体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人们迫切希望通过科学的手段提升水果果实的品质。

本文从脱落酸(ABA )对果实成熟软化、淀粉及糖类积累含量、果实色泽发育等方面综述了植物激素ABA (脱落酸)对提升果实品质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改善水果果实的品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果实;ABA (脱落酸);品质;影响中图分类号S1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9)07-0198-01ABA 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王鹏洋曲姗姗(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果树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水果中的营养成分是人体所必需的,水果的产量与质量也是关乎农业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

已知植物激素可以影响水果果实的品质,其中ABA (脱落酸)对品质尤为重要,ABA 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的内源调控激素,ABA 能够调节植物种子发育、促进种子休眠、促进植物器官形成,还可以影响果实的成熟和软化程度、淀粉和糖类的积累量、果实的果皮和果肉的色泽发育。

1ABA 对果实成熟软化的影响1.1ABA 控制乙烯的合成间接使果实软化乙烯经常被用于催熟果实,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施加外源乙烯的量不容易把控。

有研究表明,ABA 可能激发了跃变型果实桃子中乙烯大量合成并加快了其成熟的进程,降低果实的硬度使其软化。

其分子机制是ABA 在果实成熟软化的进程中促进乙烯生物合成相关酶的表达[1],如ACC 合成酶、ACC 氧化酶、ACC 脱氨酶(ACC 是乙烯的前体物质),从而促进乙烯大量释放或乙烯释放高峰的提前出现,再由乙烯在果实中的信号转导(通路乙烯—乙烯受体—CTR1—EIN2—EIN3/EIL —ERF1)以实现乙烯反应[2]。

1.2ABA 加速果实硬度下降果实硬度的降低是果实成熟的重要标志,施加外源ABA 激素可以加速果实硬度下降,与ABA 增加了胞壁降解酶、果胶甲酯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有关,这些酶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改变果实细胞细胞壁的结构,最终使果实整体软化。

ABA和PDJ对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

ABA和PDJ对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

ABA和PDJ对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AB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调控中。

PDJ(果实打粉加剂)是一种在葡萄果实着色过程中常用的处理剂。

本文将探讨ABA和PDJ对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

葡萄是世界上广泛种植和消费的水果之一,它的果实品质和外观对消费者选择和接受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果实的着色过程对葡萄的品质和市场价值具有重要影响。

ABA是一种内源植物激素,它在葡萄果实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ABA对葡萄果实的着色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

ABA能够促进果实的着色,提高果实的颜色鲜艳度。

研究表明,ABA可以增加葡萄果实中类黄酮等色素的合成,从而提高果实的颜色鲜艳度。

此外,ABA还能够调节果实中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进一步增强果实的色彩。

PDJ是一种常用的果实打粉加剂,它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包括多种激素类物质。

PDJ作为一种外源物质,也对葡萄果实的着色过程产生影响。

研究显示,PDJ处理可以增加葡萄果实中类黄酮的合成,从而提高果实的颜色鲜艳度。

此外,PDJ还能够促进果实中氨基酸的积累,提高果实的糖酸比,进一步增强果实的风味。

然而,ABA和PDJ对葡萄果实着色的影响不是单一的。

研究发现,过量的ABA处理可能会导致果实过度着色,影响果实的品质。

类似地,过量的PDJ处理也可能对果实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运用ABA和PDJ处理葡萄果实时,需要控制合适的处理剂量,以保证果实的品质和外观。

此外,ABA和PDJ还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其他方面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ABA处理可以提高果实的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而增进果实的口感和风味。

而PDJ处理则可以提高果实的抗氧化能力,延长果实的保鲜期。

这些研究结果显示,ABA和PDJ不仅对葡萄果实着色有影响,同时也对果实的品质具有调控作用。

综上所述,ABA和PDJ对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具有显著影响。

ABA能够促进果实的着色,提高果实的颜色鲜艳度;PDJ处理则能增加类黄酮的合成,进一步提升果实的颜色鲜艳度。

红肉脐橙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糖含量的变化

红肉脐橙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糖含量的变化

红肉脐橙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糖含量的变化王贵元;吴强盛;孙俊雄【摘要】以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红肉脐橙(Citrus.sinensis (L) Osbeck cv.Cara Cara)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和果皮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总糖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红肉脐橙果肉中蔗糖主要在果实着色前积累,而葡萄糖和果糖主要于果实成熟期积累,成熟时果肉中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的比例约为1∶1∶2,表明红肉脐橙果肉以积累蔗糖为主;果皮蔗糖含量也于果实着色前迅速增加,着色期和成熟期逐渐下降,而葡萄糖和果糖于着色期以较快的速度积累,成熟期维持在稳定而较高的水平,成熟时果皮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的比例约为2∶2∶1,表明成熟红肉脐橙果皮以积累己糖为主.【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年(卷),期】2007(004)001【总页数】3页(P12-13,22)【关键词】红肉脐橙(Citrus;sinensis(L)Osbeck cv;Cara Cara);葡萄糖;果糖;蔗糖;总糖【作者】王贵元;吴强盛;孙俊雄【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434025;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434025;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434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6.3;S666.4糖的含量和构成对柑橘果实的风味、色泽和其它营养成分有重要影响。

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是柑橘果实中主要的可溶性糖,其含量对果实品质起重要作用。

在柑橘果实发育过程中,蔗糖与葡萄糖和果糖的变化是不一致的,果实不同部位糖积累也不一样。

如温州蜜柑、本地早以积累蔗糖为主[1],而甜来檬、香柠檬则以积累己糖为主[2];脐橙在幼果期蔗糖含量高于己糖,而在果实膨大后期己糖积累速度超过蔗糖,至成熟期以积累蔗糖为主[3~5]。

前人虽已对柑橘果实糖分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较多研究,但对近年来审定的新品种——红肉脐橙(Citrus.sinensis (L) Osbeck cv.Cara Cara)[6],其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糖含量变化还知之甚少,为此笔者研究了红肉脐橙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糖含量的变化,以期为提高红肉脐橙果实的糖含量提供参考。

IAA、GA和ABA对‘红灯’樱桃果实Ca 2+-ATPase活性的影响

IAA、GA和ABA对‘红灯’樱桃果实Ca 2+-ATPase活性的影响
维普资讯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 ( ) 8 5 2 : 8—9 ,0 8 0 20 Ju d 魄 oA r u ua n e i N trl c ne or o Q n f gi l rl w  ̄ t aua i c) ct U y( Se 文章编号 : 6 4—18 20 )2— 0 8— 3 17 4 X(0 8 0 0 8 0
W ANG a, ANG n —h n LI Ge g—e LI Ch n —i n, ih n Xi W Yo g z a g, U n s பைடு நூலகம், U e g la LIPe — ua
( o eeo rcl r , AU。 nd o 6 19 hn ) C Hg f tut e Q Ho i u Qiga 6 0 ,C ia 2
变化及外源 MA、 A和 A A对 c “ 一A P s 活性 的影 响。结 果表 明 : G B a T ae 发育早 期 , 桃果实 的 c “ 一A P s 樱 a T ae活性 随发育进程逐渐增加 , 育后 期 c “ 一 T ae活性 有所 下降。樱桃果实 I A和 G 发 a A Ps A A的含 量变化相类 似 , 均呈现先
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 B A A在盛花后 1 3 4d和 5d含量最高 。相关 分析表明 : 育过程 中 G 发 A与 C 2 a 一A Ps 活性 间 T ae 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相关 系数为 0 9 7 , I A或 A A与 c “ 一A P s .05 而 A B a T ae活性 问均不存 在显 著的相 关性 。外 源激 素孵 育试 验表明 G A或 A A对发育前期和发育后期樱 桃果 实的 c “ ~A Ps B a T ae活性均 有显著 的诱 导作用 , 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贵元,夏仁学,曾祥国,等.着色期外源ABA 处理对红肉脐橙果肉糖含量变化的影响[J ]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163-164.着色期外源ABA 处理对红肉脐橙
果肉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王贵元1,2,夏仁学2,曾祥国2,吴强盛
1,2
(1.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434025;2.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以红肉脐橙(Citrus sinensis L.Osbeck )为试验材料,于着色期喷布10、50、100mg /L 外源ABA ,以喷布清水
为对照,研究外源ABA 对红肉脐橙果肉糖含量变化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红肉脐橙果实糖含量提供理论依据。

结果表明:(1)10mg /L ABA 处理显著提高了红肉脐橙果实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总糖含量;50mg /L ABA 处理显著提高了蔗
糖和总糖含量,
但显著降低了葡萄糖含量;100mg /L ABA 处理显著降低了葡萄糖、果糖和总糖含量。

(2)从提高总糖含量角度,
以50mg /L ABA 处理的效果最好,但与10mg /L ABA 处理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3)综合考虑,着色期较低浓度的ABA 处理(10或50mg /L )可以促进红肉脐橙总糖或某几种单糖含量的提高。

关键词:红肉脐橙;ABA ;葡萄糖;果糖;蔗糖;总糖
中图分类号:S666.4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3)01-0163-02
收稿日期:2012-06-19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三峡移民科技开发专项(编号:2004EP090017);长江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编号:0354)。

作者简介:王贵元(1978—),男,湖北荆门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果实品质生理研究。

E -mail :guiyuanwang@163.com 。

糖含量和构成对柑橘果实的风味、色泽和其他营养成分
有重要影响,
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是柑橘果实中主要的可溶性糖,其含量对果实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柑橘种类与品
种的果实糖分积累类型是不同的。

如温州蜜柑、“本地早”品种以积累蔗糖为主[1]
;而
“甜来檬”“香柠檬”则以积累己糖为主[2];甜橙果实也以积累蔗糖为主[3]。

前人已经对柑橘果实糖分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大量研
究,但对红肉脐橙[Citrus sinensis (L.)Osbeck ]果实糖的研究报道较少。

本试验研究着色期喷布外源ABA 对红肉脐橙果
实糖含量变化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红肉脐橙果实的糖含量提供理论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红肉脐橙于1999年春季高接于以枳[Poncitrus trifoliate
(L.)Raf.]为基砧的13年生罗伯逊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cv.Robertson )成年树上,2000年始果,2001年进入盛果期。

选取生长健壮、树体无不良表现、长势一致的试验树若干作为试材。

常规方法管理。

1.2试验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于2004年10月25日(果实着色
期)对红肉脐橙树体喷布外源ABA ,设3个处理水平(10、
50、100mg /L ),均为3株/小区,3次重复,清水对照。

分别于10月25日、
11月10日、11月25日、12月25日对处理和对照果实取样。

所有样果均取自树冠中部外围,每处理取大小基本一致的果实2 5个,将果肉切分混合后放入液氮中速冻,带
回实验室,贮存于-40ħ冰箱中备用。

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提取和测定参照王贵元等的方法
[4]
,总糖含量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之和计算。

应用SAS 软件中的ANOVA 过程作处理差异显著性测定,并用LSD 法作多重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外源ABA 对果实葡萄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从图1-A 可以看出,10月25日用ABA 处理后,对照组
和2个处理组果实的葡萄糖含量变化均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
势。

11月10日,
对照组和10、50mg /L ABA 处理组的葡萄糖含量下降到最低值,但100mg /L ABA 处理组的葡萄糖含量只有略微下降;此后对照和10、
50mg /L 的ABA 处理组的葡萄糖含量一直上升,
而100mg /L 的ABA 处理组的葡萄糖含量继续迅速下降,
于11月25日降到最低值,只有12.08mg /g ;果实成熟时(12月25日),
10mg /L ABA 处理组的葡萄糖含量最高,其次分别是对照、50、100mg /L 的ABA 处理组,且分别达到了显著差异。

由此可见,较低浓度的ABA 处理组(10mg /L )可
以显著提高红肉脐橙果实的葡萄糖含量。

2.2
外源ABA 对果实果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图1-B 显示,10月25日用ABA 处理后,对照组和处理
组果实的果糖含量均迅速上升,其中100mg /L 处理组的
ABA 处理上升最快;此后,10、50mg /L ABA 处理组的果糖含量继续上升,
100mg /L ABA 处理组的果糖含量迅速下降,对照组的果糖含量略微上升;果实成熟时,
10mg /L ABA 处理组的果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而100mg /L ABA
处理组的果糖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和对照,对照和50mg /L ABA 处理组的果糖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2.3
外源ABA 对果实蔗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从图1-C 可以看出,
50mg /LABA 处理组的蔗糖含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并于果实成熟时达到最大值;10mg /LABA
处理组的蔗糖含量于11月25日之前上升较快,成熟期(11

361—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第41卷第1期
月25日至12月25日)保持稳定而较高的水平;对照组和100mg/L ABA处理组果实的蔗糖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果实成熟时,50mg/LABA处理组的蔗糖含量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和对照组,10mg/L ABA处理组的蔗糖含量其次,但显著高于100mg/L ABA处理组和对照组,100mg/L ABA 处理组和对照果实的蔗糖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2.4外源ABA对果实总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由图1-D可知,各ABA处理组和对照组总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蔗糖类似。

果实成熟时以50、10mg/L ABA处理组的总糖含量最高,分别为93.65、92.23mg/g,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0mg/L ABA处理组的总糖含量,其中100mg/LABA处理组的总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50、10mg/LABA处理组的总糖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3结论
从本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10mg/L ABA处理组显著提高了红肉脐橙果实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总糖含量;50mg/L ABA处理组显著提高了蔗糖和总糖含量,但显著降低了葡萄糖含量;100mg/L ABA处理显著降低了葡萄糖、果糖和总糖含量。

(2)对提高总糖含量而言,以50mg/L ABA处理的效果最好,但与10mg/L ABA处理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3)综合考虑,着色期较低浓度的ABA处理(10或50mg/L)可以促进红肉脐橙总糖或某几种单糖含量的提高。

此结论与笔者在着色前喷布外源ABA的结果基本一致[5],因此在生产中可以考虑喷布低浓度的ABA来提高红肉脐橙果实含糖量。

参考文献:
[1]Komatsu A,Moriguchi T,Koyama K,et al.Analysis of sucrose syn-thase genes in citrus suggests different roles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2002,53(366):61-71.[2]Echeverria E,Gonzalez P C,Brune A.Characterization of proton and sugar transport at the tonoplast of sweet lime(Citrus limmetioides)juice cells[J].Physiologia Plantarum,1997,101(2):291-300.[3]王利芬,夏仁学,周开兵.纽荷尔脐橙果肉糖分积累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J].果树学报,2004,21(3):220-223.
[4]王贵元,夏仁学.红肉脐橙果实发育过程中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糖、GA、ABA含量的变化[J].园艺学报,2005,32(3):482-485.
[5]王贵元,夏仁学,曾祥国,等.外源脱落酸和赤霉素对红肉脐橙果肉糖含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1):2451-2455.

461
—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第41卷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