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
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重。
1.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1) 二氧化硫排放现状二氧化硫排放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
全国煤炭消耗量从1990年的9.8亿吨增加到1995年的12.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急剧增加。
到199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2370万吨。
在各类二氧化硫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成为排放大户,各类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硫的百分比构成如下:放二氧化硫的百分比构成如下:民用灶具民用灶具12%、工业窑炉11%、工业锅炉34%、电站锅炉35%、其他8%。
(2)烟尘、粉尘排放现状烟尘、粉尘排放现状1995年全国燃煤排放的烟尘总量为1478万吨,其中火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70%以上。
在火电厂排放中,地方电厂由于基本上使用的是低效除尘器,吨煤排放烟尘是国家电厂的5~10倍,其排放量占到电厂总排放量的65%。
1995年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约为639万吨.其中.钢铁生产排尘占总量的15%,水泥生产排尘占总量的70%。
在水泥生产排尘中,地方水泥厂排尘占到80%,成为工业12尘的主要排放源。
尘的主要排放源。
近年来,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口1996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结果表明,1995年全国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当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当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莹的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莹的28.2%、54.2%和68.3%。
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3)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问题和建议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问题和建议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大气污染治理形势1. 现状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仍然严峻。
主要表现为城市大气污染严重,重污染天气频发,臭氧污染等问题突出。
根据环保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PM2.5、PM10、臭氧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浓度仍然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 成绩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大气环境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多项大气环境治理政策出台,包括《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措施。
二是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显著下降,多项数据显示,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总量呈现逐年下降态势。
3. 问题在大气污染治理中,一些问题仍然存在。
首先是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推进缓慢,部分地区和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不够,导致治理效果不明显。
其次是城市大气污染问题严重,车辆尾气排放、工业生产、建筑扬尘等持续污染大气,空气质量不断下降。
最后是大气监测能力和技术手段有待提升,大气监测覆盖不够全面,监测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有待提高。
二、存在问题1. 治理手段不够多样化目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手段主要集中在源头治理和终端治理,如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推行清洁能源替代等。
但针对大气颗粒物、臭氧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挥发性有机物等非点源污染方面,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治理技术和手段。
2. 大气监测手段不够全面大气监测手段主要集中在监测环境空气质量和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于挥发性有机物、PM2.5细粒子等细颗粒物的监测覆盖不够全面,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有待提高。
3. 责任分工不够明确大气污染治理责任主要由环保部门承担,但在实际工作中,涉及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排放等方面的大气污染治理责任分工不够明确,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不足。
4. 技术水平有待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方面尚存一定差距,尤其是挥发性有机物、PM2.5细颗粒物等细颗粒物的治理技术还存在不少难题。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五范文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据统计,我国有超过80%的城市空气质量低于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大气污染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本文将会介绍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近年来,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M2.5浓度过高PM2.5是一种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它可以深入肺部并且影响呼吸系统的健康。
据中国环保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部分城市的PM2.5浓度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每年35微克/立方米。
酸雨大气中的污染物质会与水汽混合,形成酸性化合物,导致酸雨。
酸雨不仅会导致土壤的酸化,也会造成农作物和森林损失。
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是一种由气态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阳光作用而形成的气态污染物。
它会增加光化学烟雾的浓度,导致气压不稳定,从而对城市交通等造成重大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逐渐增加,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对环境造成更大的影响。
此外,温室气体的排放还会导致海平面上升、钙质生物灭绝和水资源短缺等严重问题。
我国大气环境治理措施我国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大气污染问题。
其中,以下几点最为重要:加强环保法律法规政府必须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以此来约束企业的行为。
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力度,确保企业按照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来开展生产。
推行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治理大气污染的有效手段。
政府应该大力推行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煤炭等传统高污染能源的依赖。
加强科技创新政府应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可以推行新型的净化器、新能源汽车等技术手段,来改变传统的高污染工业的发展方式。
加强宣传政府和大众的环保意识需要不断提高。
政府应该加强大众对于环境污染的宣传力度,鼓励大众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共同实现治理大气污染的目标。
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大气污染

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大气污染当前,中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分析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中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气中的PM2.5污染严重。
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其细小粒径使其容易进入人体呼吸道并对健康造成危害。
根据相关数据,中国主要城市的PM2.5浓度普遍偏高,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安全标准。
其次,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较大。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燃煤和汽车尾气排放,它们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还会造成酸雨等环境问题。
另外,工业排放和农村散乱污染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工业企业普遍存在废气排放不达标的问题,造成了大量污染物的释放。
而农村地区由于缺乏规范的污染治理手段,农村散乱污染现象比较严重。
综上所述,中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二、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的原因中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较快。
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尤其是重工业和能源消耗较高的行业,使得污染物排放难以控制。
其次,传统能源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大气污染。
煤炭作为主要能源之一,在我国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其燃烧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直接导致了大气环境污染的加剧。
另外,交通运输尾气排放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机动车尾气排放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也快速增加。
此外,农村地区农业生产和散乱污染问题严重。
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弃物等的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了农村地区大气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
三、对策措施为了改善中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首先,加强工业和能源结构调整。
通过推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比重,可以有效降低工业排放。
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及主要危害

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及主要危害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出现的各种有害气体、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和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也成为了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就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以及主要危害进行探讨。
一、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1.1 主要污染物在我国的大气污染中,主要的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2.5和PM10)、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
这些污染物来自于燃煤、汽车尾气排放、工业生产等多个方面。
1.2 地区差异大气污染在我国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
以北方的大城市为例,由于工业活动集中、能源消耗大,大气污染情况相对较为严重;而南方的一些地区,由于燃煤比例较低,大气污染相对较轻。
1.3 季节影响大气污染还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
冬季由于采暖需求增加,以燃煤为主要能源的地区大气污染情况进一步恶化;夏季则受到台风、雷雨等气象因素的影响,大气污染总体有所减轻。
二、大气污染的主要危害2.1 健康影响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巨大。
细颗粒物(PM2.5)能够进入人体肺部并悬浮在肺泡中,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引发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另外,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等也会导致人体中毒。
2.2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还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
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它对土壤、植被、水源等造成损害,破坏生态平衡。
2.3 经济损失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由于大气污染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增多,医疗资源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其次,由于大气污染造成地区形象下降,旅游业、服务业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三、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对策3.1 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有效应对大气污染的必要措施。
加强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推广新能源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问题和建议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问题和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工业发展的迅猛,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中国面临的空气污染形势非常严峻,空气质量恶化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大气污染治理形势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大气污染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一、大气污染的现状目前,中国在大气污染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不良天气条件下污染物积聚伴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气体和颗粒物产生,在气候条件不佳的情况下,极易引发空气污染。
例如,中国北部在冬季尤其容易出现雾霾天气,这种情况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2、燃煤开启环保大门在现代工业发展历程中,燃煤已成为最主要的能源。
而燃煤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颗粒物等,这些物质对环境和人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
3、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大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机动车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
随着各种环保政策的不断出台,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已经引起了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存在问题遭受重重威胁的空气污染问题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当前空气污染治理工作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1、治理成效有限虽然中国近年来加大了空气污染治理的力度,但是治理成效并不明显。
在许多大城市中,尤其是北方的城市,污染指数依然很高,引发了很多人对治理工作的质疑。
2、技术手段不足目前,空气污染治理的技术手段还不够完善。
无法满足治理工作所需要的高效率、低成本和高质量的要求。
因此,空气污染治理技术应得到更好的挖掘和推广。
3、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空气污染治理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相关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政府部门和各个相关企业应积极推进相关立法工作,通过法律的力量,来推动空气污染治理工作的进程和提高治理效果。
《2024年大气污染与防治的过去、现在及未来》范文

《大气污染与防治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篇一大气污染与防治:过去、现在及未来一、引言大气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其影响深远且复杂。
本文将就大气污染的过去、现在及未来进行详细阐述,探讨其成因、现状、防治措施以及未来展望,以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二、大气污染的过去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的大量燃烧导致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排放,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
此外,交通拥堵、汽车尾气排放等也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持续下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三、大气污染的现状目前,大气污染问题依然严峻。
全球范围内,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持续超标,尤其是PM2.5和PM10等颗粒物污染严重。
这些颗粒物不仅对人们的呼吸系统造成危害,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健康问题。
此外,大气污染还对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为应对大气污染问题,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采取措施,如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工业排放管理等。
四、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为有效防治大气污染,各国政府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推广清洁能源是降低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
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有效减少了化石燃料的消耗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其次,加强工业排放管理也是防治大气污染的关键措施。
通过提高排放标准、实施排放许可制度等手段,有效降低了工业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此外,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也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知识等手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五、未来展望未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多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将应用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空气质量预测和监控,实现精准治理;利用新型材料和技术降低工业排放等。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大气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也面临着严峻的大气污染治理形势。
本文将从大气污染治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提出改善建议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大气污染治理现状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大气污染治理政策和措施,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
通过减少工业排放、限制高污染燃料的使用、推广清洁能源等举措,中国的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北京等北方城市的雾霾天数有所减少,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尽管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 实施不力。
一些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意识不强,执行力度不够,导致一些污染企业未能按照要求进行减排,环境监管不力。
2. 经济发展压力。
大气污染治理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担。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维护经济发展的稳定,对环境监管不够严格,导致大气污染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3. 跨区域污染转移。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一些江河流域的污染物也会随着水流向下游转移,导致大气污染问题在一些地区得到解决的在其他地区产生新的污染问题。
4. 长期性问题。
大气污染治理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持续不断地推进。
由于一些政策的制定不完善,长期机制的建立不健全,导致一些治理措施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
三、改善建议为了进一步改善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政府监管。
政府应当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加强环境执法力度,确保治理政策有效落实。
2. 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促进绿色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跨区域合作。
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共同解决跨区域污染问题。
建立联防联控的机制,加强区域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
4. 完善政策机制。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建立长期性机制,确保治理工作的持续推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危害及防治学号:M130110244 姓名:吴利红班级:2013级3班专业:水生生物学摘要:大气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制约各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危害了人民群众的正常健康生活。
如何防止城市大气污染,减轻其危害和影响,是当今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的状况、特点及成因,产生的主要危害,并详细介绍了防止策略。
关键字:大气污染;现状;成因;危害;防止前言大气污染由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两类构成,但往往能够真正引起危害的是人为污染物,它的主要来源是大规模的工矿企业和燃料的燃烧。
我国是一个占世界总人口20%以上的发展中大国,在工业化持续快速推进过程中,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排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大气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同时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机动车流量迅猛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进一步加剧了大气污染。
我国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地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城市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我国城市严重的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不仅危害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我国11 个最大城市中,空气中的烟尘和细颗粒物每年使40 万人感染上慢性支气管炎。
在一定程度上,城市生活正在背离人们所追求的健康目标。
1.我国大气污染现状近年来,虽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
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
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产和生活用燃煤,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
在某些城市除燃煤污染外,还有与当地工业污染和气象地理条件密切关联的地方特点。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明显,大气污染冬季最严重,其次为春秋季节,夏季最好;污染总体上北方重于南方。
城市大气污染由人类活动及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综合影响形成,沙尘天气加重了北方大气污染。
2.我国大气污染问题严重的原因2.1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不足,环境意识薄弱现今的政策制定者的关心重心往往在于局部的、近期的经济发展,制定经济政策、产业政策时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认知。
经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殊不知对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时一种不可逆的过程,往往为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止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
这就是“先发展,后治理”道路。
2.2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主要表现在:一,煤炭消费结构不合理。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耗中,煤炭占75%,而其中只有35%的煤量用于发电,其他煤炭则被用于民用和工业燃烧,有84%的煤炭没有被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模式是很不合理的。
二,我国煤炭生产过分注重产量而轻视效率,高硫煤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长过快,对控制高硫煤的问题缺乏重视。
加之洗煤厂受建设成本限制,洗煤价格的不合理及铁路运力和流向等因素的限制,导致洗煤能力的增加与原煤生产量增加远不成正比。
三,较低的燃烧设备技术及制造水平,使用能耗高排污大和超期服役的燃烧设备导致能源利用率不高。
四,我国乡镇工业发展迅速,但是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极低。
因为大多数企业为节约生产成本往往采用生产工艺和技术比较落后的设备,而造成的大气污染也是触目惊心的。
2.3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全国只有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的投资用于污染治理和防治的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严重不成正比。
虽然我们在大气污染的治理设备和技术的研制、开发和推广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较之大阿奇污染控制的需求方面,则是供不应求的局面。
人力、资金的投入远不如发达国家。
2.4监督管理力度不够,执法不严虽然我国在立法防治大气污染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十分严重3.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正在加速发展,由于过去对环保认识不足,大气污染近几年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
具体地说,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具有以下特点。
3.1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含量高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成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部分地区二氧化硫污染严重,少数大城市氮氧化物浓度较高。
3.2 含菌量大由于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小,人口密集,大气中的细菌含量高。
个别城市街道每立方空气中含菌量达数十万个,商场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达数百万个。
3.3煤烟型污染占重要地位燃煤是形成我国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
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76.12%,工业能源结构中燃煤占73.9%,在工业燃煤的设备中又以中小型为主。
预测表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废气排放量增长0.55%。
3.4 具有时空分布规律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明显。
从季节变化来看,冬季污染最严重,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夏季空气最好。
在一年四季中,空气污染指数按冬>春>秋>夏的顺序排列。
从空间区域来看,总体呈现出北方污染高于南方的趋势。
3.5 新兴城市和小城市大气污染也日益严重由于前几年一些小城市和新兴城市在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没有把环境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搞粗放经营,浪费资源,耗能过大,污染严重。
尤其是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严重超标,甚至出现了酸雨情况。
3.6 部分城市污染转型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迅猛增加,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大气污染正在由煤烟型向汽车尾气型转变。
有资料报道,在我国多数大城市中,机动车排放造成的污染已占城市大气污染的60% 以上。
以上海和广州为例,上海机动车排放污染分担率CO 为86%。
NOx为56%; 广州CO 为89%,NOx为79%。
以上数据表明,机动车排放污染已成为部分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此外,我国城市大气污染还具有产煤区重于非产煤区; 大城市污染最严重,特大城市次之,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再次之的特点。
4.大气污染产生的后果与危害4.1气候变暖。
温室气体具有这样的特性: 让阳光通过,但强烈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从而使气温上升,起到了温室的作用。
21 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5 ℃,如果温室气体按目前的速度增加,到2030 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再提高 2 ℃~3 ℃,灾害性天气和异常天气将更加频繁。
20世纪以来进行的一些科学观测表明, 大气中各种温室气体的浓度都在增加, 而且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温室效应气体的增加, 全球气候止在发生有史以来从未发生过的急剧变化。
由于二氧化碳与其它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寿命很长,可以预期, 由温室效应加强的全球变暖将持续几个世纪。
据有关报道, 20 世纪非极区的高山冰川普遍退缩,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北半球春夏海冰面积减少了大约10-15%,最近几十年, 北极海冰厚度在春末秋初期间可能减少40%左右,这将引发海平面的不断上升。
据PCC(2001)评估: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卜升了10-20cm, 全球暖化现象在21 世纪还会继续发生, 故由温暖化引起的海洋热膨胀和极地冰川融化导致的海平面高度将会继续上升。
全世界约有1/3 的人日生活在沿海岸线60km 范围内, 海平面的持续上升将会使一些岛屿消失,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沿海低地可能会遭受淹没或海水入浸, 海滩和海岸遭受侵蚀, 土地恶化, 海水倒灌和洪水加剧, 港口受损, 并影响沿海养殖业, 破坏供排水系统。
气候变暖还有可能加大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高温热浪会给人群带来心脏病发作、中风或其它致命疾病的风险, 引起死亡率的增加。
4.2平流层臭氧层变薄距地面20 km ~30 km 的平流层中存在一个臭氧层,它能强烈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生物免遭伤害。
但是,工业生产中释放的氯氟烃气体强烈地破坏臭氧层,使之减少变薄,甚至出现南极臭氧空洞。
有资料报道:英国科学家在南极上空发现了和美国面积差不多大的“臭氧洞”。
臭氧层在地球上空距地表20-25Km 的平流层内, 它好比是地球的一副天然“盔甲”, 阻挡着来自太阳的大量紫外线辐射。
但是近年来, 人们在大量使用冷冻剂、灭火剂、消毒剂等化学制品时, 向大气排放了许多氯氟烃、氟氯溴等有害气体。
在紫外线照射下这些气体会放出氯原子, 同时夺取臭氧中的一个氧原子, 使臭氧变成纯氧, 臭氧层渐渐遭到破坏, 太阳紫外线辐射乘虚而人, 给人类健康和地球表面生态系统带来危害。
科学研究表明, 如果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1%, 地面受紫外线辐射将增加2%-3%。
根据1998年联合国环境署臭氧层耗损环境影响专家委员会的报告, 由于臭氧层破坏, 导致全球范围地面紫外线照射加强, 其中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冬/春季增加了7%,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夏/秋季增加34%,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全年平均增加了6%,南极地区春季增加了130% , 北极地区春季增加了22%。
据统计, 口前全世界因紫外线辐射而引起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逐年增加, 伤亡人数十分惊人。
此外, 紫外线辐射增加还引起了农作物产量下降, 水生动物死亡等不良后果。
4.3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低浓度长期作用下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肺功能下降、呼吸及循环系统的改变,诱发和促进了人体过敏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的产生,表现为发病、临床到死亡等一系列健康效应。
对健康危害最大的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及细颗粒物PM2.5等,能够经呼吸进入支气管、肺部并产生沉积,长期作用是支气管炎症,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直接原因;甚至穿过肺泡而进入血液,是心血管疾病、肺心病的主要诱因之一;这些细小的颗粒还是细菌、病毒、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等有毒有害成分的载体,具有致癌和促癌作用。
SO2在大气中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酸雾,对人的眼结膜、鼻腔和呼吸道粘膜具有急性刺激作用,可引起支气管收缩、呼吸道阻力增加;进入肺部组织严重时可能引起肺部炎症和肺水肿;一般有肺功能不全的病人、老人和儿童对SO2 刺激特别敏感;长期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有很大的危害作用[6]。
NOx的水溶性较差,能够侵入呼吸道深部的细支气管和肺泡,长期吸入可被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氧化,与水分作用生成亚硝酸、硝酸,腐蚀和刺激肺组织,可引起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和肺水肿;以亚硝酸根和硝酸根的形式穿过肺泡进入血液,对循环系统有影响;NOx也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物质,强氧化性的光化学烟雾可引起眼睛红肿、呼吸困难、头痛、胸闷气短等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症状,对患有心脏病和肺部疾病的人群影响更为明显4.4产生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