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7篇)

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7篇)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1(一)乘除四则运算1.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2.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3.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二)小数四则运算1.小数加法: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小数减法: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4.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乘方: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例如3×3=32(三)分数四则运算1.分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分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5.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四)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数字的认识和运算1.自然数:从1开始的数,用于计数。
2.数数:根据自然数的顺序数出若干个数。
3.数字的大小比较: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来确定顺序,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4.数字的读法和写法:掌握自然数的读法和写法。
5.加法:理解加法的概念和符号,掌握加法的口算技巧。
6.减法:理解减法的概念和符号,掌握减法的口算技巧。
7.数的分解:将一个数分解成若干个数之和。
8.乘法:理解乘法的概念和符号,掌握乘法的口算技巧。
9.运算的顺序: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顺序,理解乘法和除法的运算顺序。
二、数的计量和单位换算1.长度的计量:认识常见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千米,掌握长度的估算和测量方法。
2.长度的换算: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
3.重量的计量:认识常见的重量单位,如克、千克,掌握重量的估算和测量方法。
4.重量的换算:掌握不同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千克=1000克。
5.容量的计量:认识常见的容量单位,如升、毫升,掌握容量的估算和测量方法。
6.容量的换算:掌握不同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升=1000毫升。
三、几何图形1.点、线、面的认识:认识点、线和面的基本概念。
2.直线、曲线和折线:认识直线、曲线和折线的特征和区别。
3.角:认识角的基本概念,如直角、钝角、锐角等。
4.三角形和四边形: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和分类。
5.圆形和半圆:认识圆形和半圆的特征和属性。
6.排列和组合:理解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应用于简单的问题求解。
7.对称和平移:识别图形的对称性和进行简单的平移。
四、数据处理1.数的分类和排序:根据给定条件对一组数进行分类和排序。
2.图表的认识:认识一些简单的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3.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会通过实际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
4.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根据图表或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获得信息。
【数学】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概括总结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0.1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14.1—6的乘法口诀15.7——9的乘法口诀扩展资料:1.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二年级最难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最难数学知识点总结1. 数字的认识和数的排序在二年级数学中,数字的认识和数的排序是一个比较基础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掌握从1到100的数字,并能够正确地排序这些数字。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掌握数字的大小顺序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持续的练习来加深理解。
2. 加法和减法加法和减法是二年级数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
在学习加法和减法时,学生需要理解相应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3. 数量的比较和估算在二年级数学中,学生需要学会比较不同物体的数量,并能够通过估算来判断数量的大小。
这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挑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4. 二维图形的认识在二年级数学中,学生需要学会认识和描述一些简单的二维图形,比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够正确地进行分类和命名。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理解图形的性质和特征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5. 时间的认识和计算在二年级数学中,学生需要学会认识和理解时间的概念,并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比如学生需要学会读取时钟上的时间、计算时间的间隔等。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理解时间的概念和进行时间计算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综上所述,二年级数学中存在一些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比如数字的认识和排序、加法和减法、数量的比较和估算、二维图形的认识以及时间的认识和计算。
对于这些困难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持续的练习和实践来加深理解,同时老师和家长也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帮助和指导,引导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总结:
1、角的概念: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形。
顶点称为角的“顶点”,两条边称为角的“边”。
2、角的种类:根据角的度数,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和零角。
锐角:小于90度的角。
直角:等于90度的角。
钝角:大于90度但小于180度的角。
零角:等于0度的角。
3、角的大小比较:如果两个角的度数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的度数不同,那么度数大的角比度数小的角大。
4、角的表示方法:可以用数字或者字母来表示一个角。
如果用数字表示,通常用一个小圆圈将数字写在角的顶点上方;如果用字母表示,通常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一个角(顶点字母必须写在前,边的字母写在后)。
5、角的度量单位:角的度量单位通常是“度”(用符号“°”表示),也可以用“分”、“秒”等单位来表示。
6、应用实例: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地方都会用到角的知识,比如量角器、手表、桌子、三角板等。
以上就是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主要涵盖了数字的认识、数的拆分与组合、加减法运算、时间与日历、长度与重量、集合与数据统计等知识点。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数字认识1. 数字书写:掌握0-20的数字的书写形式和顺序,并能够准确无误地书写。
2. 数字的大小比较: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掌握大小符号的意义,能够准确无误地比较数字的大小。
3. 数字的拼读:熟练掌握0-100的数字的读法,能够准确无误地读出数字。
4. 数字的顺序排列:按照大小关系将一组数字进行排列,掌握数字的顺序排列规律。
二、数的拆分与组合1. 数的分解:将一个数拆分为若干个数的和,理解数的分解的概念,培养对数的分解的灵活应用能力。
2. 数的组合:将若干个数组合成一个数,理解数的组合的概念,培养对数的组合的灵活应用能力。
三、加减法运算1. 加法的认识:理解加法的概念,学会用文字、符号和图形表示加法。
2. 加法的计算:熟练掌握0-100以内的加法计算,包括进位和不进位的情况。
3. 减法的认识:理解减法的概念,学会用文字、符号和图形表示减法。
4. 减法的计算:熟练掌握0-100以内的减法计算,包括退位和不退位的情况。
四、时间与日历1. 时间的认识: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能够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读懂时间。
2. 时间的顺序:熟练掌握一天的时间顺序,包括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睡觉等活动的时间顺序。
3. 日历的使用:理解日历的构成和使用方法,能够根据日历上的信息回答问题。
五、长度与重量1. 长度的认识:认识长度的单位,如米、半米、厘米等,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长度的估测。
2. 长度的比较:理解长度的比较关系,能够准确无误地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
3. 重量的认识:认识重量的单位,如千克、克等,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量的估测。
4. 重量的比较:理解重量的比较关系,能够准确无误地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
六、集合与数据统计1. 集合的认识: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将一组物体进行分类和划分。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第1篇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分米米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第2篇培养下面两个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人有在学习新知识后及时练习便不容易忘掉,如果不及时练习,就很容易遗忘的记忆规律。
因此,巩固当天所学,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很有必要。
对于这点,我要求学生作到:做作业前,先看课本回顾一下当天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做作业,还要做到“三到一检查一签字”。
“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睛看清题目,心里想着计算,手要把答案写得正确、美观;“一检查一签字”:做完作业后,仔细检查有没有出错,有错要及时订正,最后再让家长签字。
二年级的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的数学知识点总结二年级的数学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法、整体与部分、分数概念、二维图形、时间和金钱概念等内容。
通过这些数学知识的学习,二年级的孩子们可以逐渐建立起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对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总结:一、加减法1. 二位数加法:在二年级,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进行两位数相加,例如23+14=37。
2. 二位数减法:孩子们也学习了如何进行两位数相减,例如56-34=22。
通过这些加减法的学习,孩子们可以逐渐掌握进位和借位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竖式进行加减法的运算。
二、整体与部分1. 比例概念:孩子们学习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比如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等份,然后计算其中的部分有多少。
2. 数量关系:孩子们开始学习如何通过图形和数字表示整体与部分的数量关系,例如通过各种不同的图形进行数量的比较。
通过这些学习,孩子们可以逐渐掌握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分数概念1. 半与四分之一:孩子们学习了如何将一个整体分成两等份,以及将一个整体分成四等份。
2. 分数的概念:通过形式化的学习,孩子们认识到分数是一个整体被等分的部分,例如1/2和1/4。
通过这些学习,孩子们可以逐渐理解分数的概念,并开始进行分数的简单计算。
这将为以后更深入的分数运算打下基础。
四、二维图形1. 正方形和长方形:孩子们学习了如何认识和绘制正方形和长方形。
2. 边和角概念:通过学习了解二维图形的边和角的概念,让孩子对图形的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些学习,孩子们可以逐渐认识到不同的二维图形,并了解其特征,为后续的几何学习奠定基础。
五、时间和金钱概念1. 时钟和时间:孩子们学习了如何向前和向后推算时间,以及如何通过时钟表示时间。
2. 硬币和纸币:孩子们学习了几种不同面值的硬币和纸币,以及如何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加减法。
通过这些学习,孩子们可以逐渐掌握时间和金钱的概念,为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和金钱计算打下基础。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总结,通过这些学习,孩子们可以逐渐建立起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 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 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
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4、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
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例题
二、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 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100 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
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
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 个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 个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三、表内乘法
1、乘法的初步认识
(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
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表示:
5×4 或4×5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因数×因数=积加法:加数+加数=和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6、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9×5=50—5
7、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
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
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
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8、“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倍数
或倍
数×这个数。
9、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
如:3 个5 就是5的3倍。
练习题
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情况来做一下练习题吧
一、填空题:
1.一个数由3个千、5 个十、2 个一组成,这个数是(),它是一个()位数,读作()。
2.用0、6、1、5组成的四位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3.与3999 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4、锐角、钝角、直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5.希望小学有学生803人,其中女生395 人,男生大约有
()人
6.推抽屉是()现象,直升机的螺旋桨转动是()现象。
7.35 是5 的()倍,27 是()的3倍。
10.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只鸡重1998(),约2()。
二、选择题
1.下面四个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A.5320
B.1000
C.5200
D.4008
2.1 千克铁与1 千克棉花比较,()重。
A. 铁
B. 棉花
C. 一样
D. 不一定
3.45 ÷3 读作()
A.45 除3
B.45 除以3
C.3 除以45
4. 钟面上()时整,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
A.3
B.5
C.6
三、判断题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
2.在除法里,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
3.一个2 分硬币重约1 克。
()
4.一个四位数的最高位是万位。
()
四、算术题
1.直接写出得数。
48÷8=
8×9=
320+70=
52-(22+9)=
56-29=
26+52=
170-90=
6320-320=
2.脱式计算。
48÷(2×3)14 +49÷ 7 850-(360+90)
3.列式计算。
(1)72除以42 与33 的差,商是多少?
(2)32与26的差乘5与4的和,积是多少?
五、应用题
1.小红今年8岁,妈妈40 岁。
4年前她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几倍?
2.我们学校有84 个篮球,每班借6 个,共有8 个班。
还剩多少个篮球?
3.一本书共有95页,小华已经看了59 页。
剩下的计划4天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几页?
答案
一、1、3052,四,三千零五十二;
2、6510,1056;
3、3998,4000;
4、锐角<直角<钝角;
5、400;
6、平移,旋转;
7、7,9;
10、克,千克。
二、1、D;2、C;3、B;4、A;
三、1、√;2、×;3、√;4、×。
四、1、直接写出得数。
6,72,390,21,27,78,80,6000。
2. 脱式计算。
48÷(2×3)14 +49÷ 7 850-(360+90)
=48÷6 =14+7 =850-450
=8 =21 =400
3.列式计算
(1)72÷(42-33)(2)(32-26)×(5+4)
=72÷9 =6× 9
=8 =54
五、我会用。
1. (40-4)÷(8-4)
=36÷4
=9
9倍答:4 年前她妈妈的年龄是小
红的
2.84 -8×6
=84-48
=36(个)
答:还剩36 个篮球。
3. (95-59)÷4
=36÷4 =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