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作业的职业危害与防护示范文本
电焊作业职业危害及安全防护范文(二篇)

电焊作业职业危害及安全防护范文引言电焊作为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然而,电焊作业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职业危害,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
为了保障电焊工人的安全,减少职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对电焊作业职业危害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深入探讨电焊作业的职业危害及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一、电焊作业的职业危害1. 火焰和高温电焊作业中会产生高温火焰,火花四溅,极易引发火灾事故。
同时,高温环境也会给工人带来热应激和中暑等健康问题。
2. 电击伤害电焊作业中使用的电流很大,一旦发生电击事故,可能造成电焊工人的生命危险。
此外,电流通过人体时还会产生高温,导致烧伤。
3. 电磁辐射电焊作业产生的电磁辐射对身体组织有一定的损伤作用,长期接触电磁辐射可能导致电离辐射损伤。
4. 粉尘和有害气体电焊作业中的焊接材料可能产生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如铅、镉、锑等。
长期吸入这些有害物质会对呼吸系统、肺部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5. 噪声和振动电焊作业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对听力和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损害作用,长期接触噪声和振动可能导致听力下降和震颤性疾病。
二、电焊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1. 火焰和高温防护必须建立有效的火灾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设置灭火器和消防器材,定期进行消防设施检查和演练。
同时,电焊工人需要穿戴适当的防火服,戴上防护面罩和手套,减少火焰和高温对皮肤的直接接触。
2. 电击伤害防护电焊工人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确保安全使用电焊设备。
所有电焊设备和工作场所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并配备接地装置和保护装置。
同时,电焊工人应该穿戴绝缘鞋和绝缘手套,确保自身免受电流侵害。
3. 电磁辐射防护对于电磁辐射的防护,可以采取屏蔽措施和限制工作时间。
使用屏蔽罩和隔离设备,将辐射范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此外,控制电流大小和工作时间,减少电磁辐射的暴露时间。
4. 粉尘和有害气体防护对于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的焊接材料,应使用低污染材料,或在操作过程中加强通风设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与预防范本

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与预防范本电焊作业是一种常见的工业作业,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以及预防范本,以帮助电焊工人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一、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1. 粉尘危害:电焊作业中,金属材料熔化后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这些金属粉尘含有大量有毒金属元素。
长期吸入这些有毒金属粉尘,可能引发职业病如金属尘肺、铬酸盐疾病等。
2. 有害气体危害:电焊作业中电弧的产生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长期吸入这些有害气体,可能引发职业病如有害气体中毒等。
3. 噪声危害:电焊作业中,电焊机、机动车辆等会产生噪声。
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可能引发职业病如噪声性听力损失等。
4. 紫外线危害:电焊作业中产生的电弧会产生大量紫外线,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引发职业病如紫外线晒伤、皮肤癌等。
二、电焊作业的预防范本1. 工艺控制:合理选择电焊工艺,使用低粉尘产生的电焊材料,减少粉尘的生成。
同时,使用高效排风设备,及时排除产生的粉尘和有害气体。
2. 个体防护:电焊工人应佩戴合适的防尘口罩、防毒面具,避免吸入有害粉尘和气体。
同时,应佩戴防护耳罩、耳塞等,减少噪声对听力的影响。
另外,应佩戴防护眼镜、防辐射面罩等,保护眼睛和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3. 定期体检:电焊工人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早发现、预防和治疗职业病。
4. 健康教育:电焊工人应接受职业健康教育,了解职业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注意科学作业方法,减少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5. 环境监测:工作场所应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危害因素的浓度,确保工作环境符合职业健康标准。
6. 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单位应定期组织电焊工人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减少事故的发生。
7. 健康管理:工作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义务,加强职业健康监测,及时跟踪员工健康状况,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
电焊作业危害及其防护模版

电焊作业危害及其防护模版电焊作业是目前工业生产和建筑施工中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危害。
电焊作业危害主要包括电击伤、火焰伤、光弧辐射伤、噪音伤和有毒气体伤等。
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1.电击伤防护在电焊作业中,有电击伤的风险。
为了防范这种危害,采取下列防护措施:(1)正确使用绝缘手套、绝缘工具和绝缘草坪;(2)使用绝缘鞋和绝缘地垫,防止电流通过身体;(3)确保焊机具有有效的接地装置;(4)避免手部和身体接触电焊体;(5)在工作场所设置明显的警示标示。
2. 火焰伤防护电焊作业中,火焰是一种常见的伤害源。
为了预防火焰伤,需要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穿戴防火服,包括防火套装、防火手套等,并保持其干燥;(2)使用防护眼镜、面罩、呼吸器等,以防止火星和烟雾损伤眼睛和呼吸道;(3)清理电焊区域的可燃物,确保周围没有可燃物;(4)在电焊作业区域设置灭火器材。
3.光弧辐射伤防护电焊过程中,光弧辐射可能对眼睛和皮肤造成伤害。
为了防止光弧辐射伤,应采取以下措施:(1)佩戴防护眼镜或面罩,遮挡光弧辐射;(2)在焊接区域设置隔离帘,防止光弧辐射向周围辐射;(3)使用屏蔽板,减少辐射的扩散范围;(4)使用防火衣、工作帽和防辐射手套,保护皮肤;(5)避免长时间直视光弧。
4.噪音伤防护在电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可能导致听觉损伤。
为了预防噪音伤害,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佩戴耳塞或耳罩,减少噪音对听觉的影响;(2)合理设置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保护听觉组织;(3)在噪音较大的作业区域设置隔音板,降低噪音扩散;(4)培训工人正确使用听觉保护设备,增强保护意识。
5.有毒气体伤防护电焊作业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对呼吸系统和皮肤有害。
为了预防有毒气体伤害,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在通风良好的场所进行电焊作业,避免有毒气体积聚;(2)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和呼吸器,防止吸入有毒气体;(3)经常检查焊机和焊条是否存在异常,防止产生有毒气体;(4)及时更换过滤器和防护设备,保证其有效性。
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与预防范本

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与预防范本电焊作业是一种常见的职业,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
了解和预防职业病对保护工人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及预防范本。
一、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1. 粉尘危害:电焊过程中产生的烟尘、气溶胶等物质会污染空气,进而对工人的呼吸道和眼睛造成刺激和损伤。
预防措施:保证电焊作业现场通风良好,使用合适的防护设备,如戴防尘口罩和护目镜,定期清洁及更换防护设备。
2. 电磁辐射:电焊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可引起眼部不适、头痛、疲劳等。
预防措施:采用金属屏蔽,设置防护屏障,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直接暴露在电弧和电焊过程中。
3. 噪声危害:电焊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会对听觉系统造成损害,导致聋哑等听觉问题。
预防措施:采用降噪设备,如佩戴防噪耳塞或耳罩,规范作业场所的噪声控制。
4. 化学品危害:电焊作业中使用的化学品,如溶剂、清洗剂等,含有有害成分,对人体内脏器官和皮肤有损害。
预防措施:使用防护手套、工作服等防护设备,避免直接接触有害化学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时清洗皮肤。
5. 电击伤害:电焊作业中存在触电风险,一旦发生电击事故,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安全接地,使用绝缘手套、绝缘鞋等防护设备;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二、电焊作业的职业病预防范本1. 建立健全的职业病监测体系:通过建立职业病监测站点,对电焊工人进行定期体检和职业病筛查,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
2. 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估:对电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电磁辐射、噪声、化学品等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3. 强化防护设备的使用:提供合格的防护设备,并进行培训,确保电焊工人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设备,如防尘口罩、护目镜、防噪耳塞等。
4. 健全的职业危害告知制度:向电焊工人及时、准确地传达职业危害信息,提醒他们注意职业病的防护和预防措施。
电焊作业职业危害的防护(三篇)

电焊作业职业危害的防护电焊作业是一种高温、高热能的作业,因此存在许多职业危害。
为了保护电焊工人的安全和健康,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一、电焊作业的职业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眼睛受伤:电焊过程中产生的强光和紫外线会对眼睛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导致失明。
2. 高温和火焰:电焊产生的高温和火焰会对工人的皮肤造成灼伤或烧伤。
3. 电击:电焊作业中使用的电流很大,一旦发生电击事故,会对工人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
4. 有害气体和粉尘:焊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和粉尘,对呼吸系统造成危害,引发呼吸道疾病。
二、针对电焊作业的职业危害,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 眼部防护:进行电焊作业时,必须戴上合适的防护眼镜或面罩,以防止强光和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2. 皮肤防护:在进行焊接作业前,必须穿戴适合的防护服和手套,以防皮肤受到高温和火焰的伤害。
3. 防止电击:在进行电焊作业时,必须佩戴合格的防护手套、靴子和防护帽,避免发生电击事故。
4. 呼吸系统防护:在焊接过程中,应该使用适当的通风设备,以保持空气的流通,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浓度。
同时,工人也应该佩戴防护口罩,保护呼吸系统的健康。
5. 应急措施:在电焊作业过程中,应建立快速、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及时处理。
三、在具体的电焊作业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熟悉工作环境:在进行电焊作业前,必须熟悉工作环境和操作规程,了解相关安全知识和操作要求。
2. 检查焊接设备:在进行电焊作业前,必须对焊接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 保持注意力集中:在进行电焊作业时,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和注意力集中,避免因为马虎而造成事故。
4. 定期进行体检:由于电焊作业对健康有一定的影响,电焊工人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
总之,电焊作业是一项存在一定危害的职业,为了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通过合理的防护措施和注意事项,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焊作业的职业危害,保障工人的安全。
设备管道内焊接工人的职业危害及劳动保护范文

设备管道内焊接工人的职业危害及劳动保护范文设备管道内焊接工是一项具有高风险性的职业,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面临着诸多职业危害。
为了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劳动保护措施必不可少。
本文将就设备管道内焊接工的职业危害及劳动保护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设备管道内焊接工在工作过程中面临的主要职业危害之一是高温和火焰。
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和火焰会对工人的身体造成损害。
工人在接触高温和火焰时,容易受到烫伤和烧伤的威胁。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工人免受高温和火焰的伤害。
首先,工人应该穿戴防护服和阻燃衣物,以保护身体免受火焰的侵害。
其次,工人应该戴上防护面罩和手套,以防止高温和火焰对面部和手部的损害。
最后,工人应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因高温和火焰而引起的损伤。
其次,设备管道内焊接工在工作过程中还面临着有害气体的威胁。
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
工人长期暴露在有害气体中会引发一系列职业病,如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工人受到有害气体的威胁。
首先,工作场所应该配备空气净化设备,以确保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及时去除。
其次,工人应该佩戴防毒面具,以防止有害气体进入呼吸系统。
最后,工人在工作结束后应该彻底清洗和更换工作服,以防止有害气体残留对他们的影响。
此外,设备管道内焊接工在工作过程中还面临象征的物理刺激。
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噪音和振动,长期暴露在噪音和振动中会对工人的听力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工人的听力和神经系统。
首先,工作场所应该做好防噪音处理,如安装隔音设备,减少噪音对工人的影响。
其次,工人应该佩戴耳塞或耳罩,以防止噪音对听力造成损害。
最后,工人在工作中应该减少手部的振动,可以通过使用减振装置来减少手部振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总之,设备管道内焊接工作面临着高温和火焰、有害气体和物理刺激等多种职业危害。
劳动保护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电弧焊的有害因素及防护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5538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电弧焊的有害因素及防护示范文本电弧焊的有害因素及防护示范文本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有害因素的来源及危害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等离子弧等的有害因素主要有:金属烟尘、有毒气体、高频电磁场、射线、电弧辐射和噪声等几类。
(一)金属烟尘焊接过程中,焊条和母材金属熔融时所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迅速冷却氧化形成微粒,微粒直径<0.1μm的称为烟;微粒直径为0.1~10μm的称为粉尘。
在空气中飘浮的粉尘和烟等微粒统称为气溶胶。
1.金属烟尘的来源(1)金属元素加热蒸发形成金属烟尘焊接电弧的温度较高,一般在3000~6000℃。
焊接温度都超过焊接金属元素的沸点,所以焊接时必然有金属蒸发。
几种金属的沸点见表1。
表表1 几种金属元素的沸点分析焊缝的化学成分,也可证明焊接时金属有蒸发。
即相同成分的母料和焊丝,用光焊条焊接时,焊接后焊缝中锰、碳、硅的含量减少了,如表2所示。
收集和分析电弧中的气体成分,可得到金属沉淀,也证明金属蒸发。
表表2 几种金属元素的蒸发(2)金属氧化物形成烟尘在高温作用下,金属液体有氧化反应,如:2Fe+O<sub>2</sub>2FeO,Si+O<sub>2</sub>SiO<sub>2</sub>,2Mn+O<sub>2</sub>2MnO等。
这些氧化物,可能留在焊缝内造成缺陷,还会扩散到大气中。
(3)有药皮焊条产生烟尘焊条的药皮(含大理石、锰铁、硅铁等)在焊接过程中与金属一同蒸发、氧化、生成Fe<sub>2</sub>O<sub>3</sub>、MnO、SiO<sub>2</sub>等,这些有害物质逸出呈气溶胶状态。
电焊工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范文(二篇)

电焊工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范文电焊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工艺,它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使用。
无论是建筑、制造、还是航空航天等领域,电焊工的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电焊工作环境中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危害,如电击、火花、气体中毒等。
因此,对电焊工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和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电焊工的职业危害之一是电击。
在电焊工作过程中,高压电流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电击伤害,甚至导致死亡。
为了防止电击,电焊工必须佩戴防护手套、防护面罩以及绝缘鞋等防护装备。
此外,工作场所应该有明确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隔离装置,以确保电焊工的安全。
其次,火花是另一个电焊工的职业危害。
电焊过程中的火花可能引燃周围的可燃物,导致火灾和爆炸。
为了防止火花引发火灾,电焊工应确保工作区域周围没有易燃物,并采取适当的防火措施,如使用防火毯和防火涂料等。
另外,气体中毒也是电焊工的一种职业危害。
在电焊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可能对电焊工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电焊工应该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工作,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有害气体中,并使用适当的呼吸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和呼吸器。
此外,电焊工还可能面临眼部损伤的危险。
电弧产生的强光和火花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
因此,电焊工应该佩戴防护面罩或护目镜,以保护眼睛免受损伤。
除了以上提到的职业危害,电焊工还可能遭受噪音、震动和射线等其他危害。
长期暴露在噪音和震动中可能会导致听力损伤和骨骼疾病。
射线的暴露可能对人体的DNA和细胞结构造成潜在危害。
因此,电焊工应该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如佩戴耳塞、使用防振工具,并控制射线暴露的时间和强度。
为了保护电焊工的健康和安全,雇主应该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并确保工作场所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同时,雇主还应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手套、面罩、护目镜、防火服和呼吸防护装备等。
此外,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和安全巡视也是保护电焊工安全的重要措施。
总之,电焊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多种危害,包括电击、火花、气体中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焊接作业的职业危害与防护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焊接作业的职业危害与防护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在安全技术中,将影响生产安全(如触电、易燃易爆等)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将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称为有害因素。
焊接过程中影响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可分为物理有害因素和化学有害因素两大类:物理有害因素有电焊弧光、电磁波、热辐射及放射线等;化学有害因素有电焊烟尘和有害气体等。
本文论述这些有害因素造成的焊接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
一、贯彻《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推动焊接安全卫生防护工作走上法制化的道路我国从20xx年5月1日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从20xx年11月1日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现已形成以此两法为主体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体系。
1.严格执行两法,推动焊接职业防护工作走上法制化道路《安全生产法》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规定从业人员享有对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享有工伤保险和获得伤亡赔偿的权利。
《职业病防治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规定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规定职业病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20xx年由卫生部和劳动保障部公布的我国法定职业病目录中,正式列入了电焊工尘肺、电光性眼炎等焊接职业病,还列入了对焊接职业可能产生危害的锰及其化合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电光性皮炎及金属烟热等职业病。
因此,应明确“焊接职业”是存在产生职业病的职业,为此焊接用人单位必须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防治法》对有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规定:“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按此规定,应依法在电弧焊接的工作场所,设置公告栏,说明长期吸入电焊烟尘可能产生焊工尘肺职业病,公告采取的通风除尘措施和规章制度,公告在工作场所检测的电焊烟尘浓度。
但据调查,目前不少焊接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做到上述规定。
《职业病防治法》还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治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目前不少单位在与电焊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也没有依法执行这个规定。
《职业病防治法》针对工作场所卫生要求、防护措施与防护用品、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报告与救治等各方面都作了详细规定。
应该强调,焊接过程中存在影响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是客观事实,不能回避和隐瞒,也不必紧张和害怕,只要严格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切实采取各项防护措施,就可以保障焊接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生产。
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都应该“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推动焊接职业防护工作走上法制化的道路。
二、电焊烟尘的危害与电焊工尘肺的防护1.电焊烟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电焊烟尘是电弧焊时,在电弧的高温作用下,使液态金属和熔渣过热而蒸发,这种高温蒸气一脱离电弧高温区,即被迅速氧化与冷凝成细小的固态分散性粒子或细小的固态凝集性粒子,在空气中悬浮,成为电焊烟尘。
有关各类焊接材料电焊烟尘的性质、成分、形态和化学结构等,在焊接学会8委编著的《焊接卫生与安全》一书中有全面和深入的说明,本文不再赘述。
过去对电焊烟尘的危害程度,曾经存在争议。
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一些单位的电焊工发病率上升,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研究所、大连造船厂、江南造船厂、甘肃省卫生防疫站、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及齐齐哈尔车辆厂等单位合作,通过对发病情况的调查、临床研究及动物试验,特别是通过对因患电焊工尘肺而死亡的电焊工尸检分析,确认长期吸入结422和结507焊条等的电焊烟尘后,影响人体的呼吸机能,能引起肺组织纤维化,损伤电焊工的身体健康和劳动能力。
因此1987年11月5日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及中华全国总工会在联合发出的《关于修订颁发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中,将“电焊工尘肺”正式定为职业病。
电焊工尘肺患者的自觉症状,以咳嗽、咳黑色痰、胸闷、气短为多,肺活量降低,I期电焊尘肺患者的X线胸片出现不规则小阴影或类圆形小阴影。
电焊工尘肺发病工龄多在15~20年左右。
由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进厂的电焊工较多,因此在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是电焊工尘肺的一次高发病时期,1975~1977年原六机部检查了3 000多名电焊工,确认患电焊工尘肺占3.69%;1983年大连造船厂经20年动态观察,在743名电焊工中,确认患电焊工尘肺的占10.63%;1987年对齐齐哈尔车辆厂货车车间660名工人作检查,确认患电焊工尘肺的占13.18%。
在20世纪80年代对电焊工尘肺发病情况的调查中,还明显呈现北方寒冷地区发病率较高,南方地区发病率较低的倾向。
这是因为北方天气寒冷时,车间关闭门窗时间长,自然通风换气条件差,因此北方地区的焊接作业场所,应该更重视防护工作。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电焊工的新老交替和一些大企业电焊作业场所通风除尘条件的改善,电焊工尘肺的发病率有所降低。
但由于80年代后期进厂的电焊工较多,如果不注意防护工作,很担心在20xx年前后,可能再次出现电焊工尘肺的高发病时期。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控制所尹萸20xx年10月发表的《20xx年全国尘肺报告发病情况分析》,20xx年各地确认报告的“电焊工尘肺”患者人数为198人。
而且此为不完全统计,实际患者肯定大于此数。
这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2.对电焊烟尘有效的预防措施为消除电焊烟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最为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加强焊接工作场所的通风除尘工作。
包括车间整体通风、狭窄工作区间的通风换气和焊接工位的抽烟排尘等。
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研究所等单位经大量调查和试验研究后,按照在卫生标准规定的“电焊烟尘浓度”环境中工作30年,电焊工尘肺的发病率不大于千分之五的要求,制定的国家标准《车间空气中电焊烟尘卫生标准(GB16194—1996)》,规定车间空气中电焊烟尘最高容许浓度为6mg/m3。
也就是说,焊接车间经采取通风排尘措施后,车间内每立方米空气内,焊接烟尘的含量不得>6mg。
这是检查车间内通风排尘是否合格的惟一标准。
据调查目前不少焊接车间都达不到这一要求,应该努力达标。
至于研制使用“低尘、低毒焊条”和“低尘药芯焊丝”的问题,我认为只能作为次要辅助措施,国内外都没有这方面的实用效果(有关研制低尘、低毒焊材的观点,已在本刊组织的“焊接环境与建康安全”论坛中,详述了笔者的见解)。
三、气体保护焊有害气体的危害与防护气体保护焊除产生焊接烟尘外,CO2气体保护焊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会产生臭氧等有害气体。
1.气体保护焊有害气体的危害CO2气体保护焊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二氧化碳在电弧高温下的分解。
一氧化碳与人体血液中输送氧气的血红蛋白具有极大的亲和力,所以一氧化碳经肺泡进入血液后,便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正常的携氧功能,造成人体组织缺氧而引起中毒。
目前我国CO2气体保护焊占全部焊接工作量的比例,就全国而言已超过20%,集装箱行业已超过90%,部分骨干造船厂已超过60%。
因此必须关注CO2气体保护焊的职业危害与防护问题。
在不通风的条件下,不但电焊烟尘浓度超标,而且一氧化碳浓度达到64.20mg/m3,已超过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30mg/m3一倍以上。
而且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一氧化碳浓度可能上升到100mg/m3以上,检查电焊工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已接近一氧化碳轻度中毒的范围。
而采取0.5m/s风速的通风措施后,电焊烟尘和一氧化碳浓度都达到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容许浓度范围。
所以在CO2气体保护焊时,必须采取通风防护措施。
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时,由于弧区温度高和紫外线辐射强烈,空气中的氧气经高温光化学反应而产生臭氧(O3)。
臭氧被吸入人体后,主要是刺激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引起胸闷、咳嗽、头晕、全身无力和不想吃饭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与支气管炎。
因此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车间空气中臭氧的最高容许浓度仅为0.3mg/m3。
2.气体保护焊有害气体的防护对策实测国内五个工厂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焊铝和铝镁合金时,工作地点空气中臭氧浓度为1.48~12.42 mg/m3,实测等离子弧堆焊和等离子弧喷焊时,工作地点臭氧浓度为7.5~65 mg/m3,均大大高于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
其防护对策是,采取有效的通风换气措施,使焊工呼吸带附近的空气中臭氧浓度1300μm的红外线38%,波长780 ~1300μm的近红外线31%,波长400~780μm 的可见光线26%,波长200~400μm的紫外线5%。
氩弧焊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是一般焊条电弧焊的十几倍到30倍,等离子弧焊的紫外线强度可比焊条电弧焊大30~50倍。
焊接电弧的可见光线的光度,比人眼能正常承受的光线光度可大一万倍。
这样强烈的可见光,将对视网膜产生烧灼,造成眩辉性视网膜炎。
此时将感觉眼睛疼痛,视觉膜糊,有中心暗点,一段时间后才能恢复。
如长期反复作用,将逐渐使视力减退。
焊接电弧中红外线对眼睛的损伤是一个慢性过程。
眼睛晶状体长期吸收过量的红外线后,将使其弹性变差,调节困难,使视力减退。
严重者还将使晶体状混浊,损害视力。
焊工一天工作后,如自觉双眼发热,大多是吸收了过量红外线所致。
焊接电弧中紫外线照射人眼后,导致角膜和结膜发炎,产生“电光性眼炎”。
属急性病症,使两眼刺痛、眼睑红肿痉挛、流泪、怕见亮光,症状可持续1~2天,休息和治疗后,将逐渐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