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简史
汽车的产生及发展简史

双桅帆车
滑轮车
后来,大画家达·芬奇设想了一种车,利用发 条机构使一个带齿的圆盘进行水平旋转,旋转 的力通过带有齿轮的车轴和车轮连接起来,车 就可以前进了。但他仅仅提出了设想,并没有 进行实际的研究。
1649年,德国的钟表匠
汉斯· 赫丘制成一辆以钟 表发条为动力的车。该车 只相当于现在小孩的玩具, 毫无实用价值。
车的象形文字
中国西周时期燕国 一处墓地的殉葬品 中有5辆2轮马车 和14匹马,从发掘 现场可清晰看到有 轮辐的车轮
河南安阳郭家庄车马坑
河南安阳 发掘的殷 代车马坑
殷代马车复原图
到了汉代,四川民间出现了独轮着地的 “鸡公车” ,是人类交通史上一项重要发明。 据当代日本学者在研究自行车发展史时,认为 “鸡公车”是自行车的始祖。
指南车
记里鼓车是早在公 元3世纪时,中国最 先发明的记录里程 的仪器,可惜最初 结构已失传,到宋 代才由燕肃重新制 造成功
记里鼓车
记里鼓车
记里鼓车发明于西汉初年,外形 为一辆车子,车上设两个木人及一鼓 一钟,木人一个司击鼓,一个司敲钟。 车上装有一组减速齿轮,与轮轴相连。 车行一里时,控制击鼓木人的中平轮 正好转动一周,木人便击鼓一次;车 行10里时,控制敲钟木人的上平轮正 好转动一周,木人便敲钟一次。坐在 车上的人只要聆听这钟鼓声,就可知 道车已行了多少路程。这种机械装置 的科学原理与现代汽车上的里程表基 本相同。
第一辆蒸汽公共汽车
戴姆勒的小型内燃机
1883年8月15日,戴姆勒和 迈巴赫在奥托四冲程发动机 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开发出 了第一台卧式汽油机
后来他们终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
轻便小巧的化油器式、电点火的小型 汽油机,转速达到了当时创记录的 750r/min。 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立式 发动机,取名为“立钟”。他们在 1885年4月3日取得德国专利。
汽车简史

1898年法国的雷诺 1号车采用了箱式变速器、 万向节传动轴和齿轮主减速器。
1902年法国的狄第安采用了流传至今的狄第安后 桥半独立悬架; 1896年英国首次采用石棉制动片和转向盘。 在这一时期,车用汽油 机逐渐完善起来。汽油气化 与点火问题得到了解决。内 燃机的冷却最初是用一根长 而弯的管子让水循环流动来 实现的。
2.汽车的发展与完善
一百多年的汽车发展史表明,汽车诞生于德国, 成长于法国、成熟于美国、兴旺于欧洲、却挑战于日 本。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 3 个区域是世界汽车生 产的中心。 1889年法国人标致研制成功了齿轮变速器、差速 器。
1891年法国人首次采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开 发出摩擦片式离合器。
1895年法国人开发出充气式橡胶轮胎。
奥 托
四冲程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单缸四冲程汽油机
随着石油开始取代煤气,以及汽油汽化性好这一 特点被研究者所注意,在奥托四冲程煤气机和梅巴克 关于汽化器设想的基础上,1886年,戴姆勒将他制 造的排量为0.46L、功率为0.82kW、转速为650r/min 的发动机装在一辆据说由美国制造的马车上,最高车 速达到了18km/h。
a)示意图
b)复制品
记里鼓车
1.2自走式车辆的幻想与探索 1420年,有人制造出了 一种滑轮车。人坐在车内, 借用人力使绳子不停地转动 滑轮而往前行驶。
滑轮车
1649年,德国钟表匠 汉斯· 郝丘制造了一台发条 式的汽车。
发条车
1.3汽车早期探索时期 (1)蒸汽汽车 最早的一辆蒸汽汽车是法国人居纽(Nicolas Joseph Cugnot)在1769年制造的。
福特汽车流水生产线
福特汽车公司的T型轿车从1908年到1927年共 生产了1500万辆,这一大量生产的世界纪录。直到 60年代才被德国大众公司的伏克斯瓦根牌甲壳虫式 轿车打破。 据记载, 到1923年美 国已有2/3的 家庭拥有一 辆轿车。
计算机发展简史

计算机简史1623年:德国科学家契克卡德(W. Schickard)制造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台机械计算机,这台机器能够进行六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1642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B.Pascal)发明了著名的帕斯卡机械计算机,首次确立了计算机器的概念。
1674年:莱布尼茨改进了帕斯卡的计算机,使之成为一种能够进行连续运算的机器,并且提出了“二进制”数的概念。
(据说这个概念来源于中国的八卦)1725年:法国纺织机械师布乔(B.•Bouchon)发明了“穿孔纸带”的构想。
1805年:法国机械师杰卡德(J.Jacquard)根据布乔“穿孔纸带”的构想完成了“自动提花编织机”的设计制作,在后来电子计算机开始发展的最初几年中,在多款著名计算机中我们均能找到自动提花机的身影。
1822年:英国科学家巴贝奇(C.•Babbage)制造出了第一台差分机,它可以处理3个不同的5位数,计算精度达到6位小数。
1834年:巴贝奇提出了分析机的概念,机器共分为三个部分:堆栈,运算器,控制器。
他的助手,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独生女阿达•奥古斯塔(Ada Augusta)为分析机编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计算机程序。
阿达和巴贝奇为计算机的发展创造了不朽的功勋,他们对计算机的预见起码超前了一个世纪以上,正是他们的辛勤努力,为后来计算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47年:英国数学家布尔(G.Boole)发表著作《逻辑的数学分析》。
1852年:阿达•奥古斯塔(Ada Augusta)去世,年仅36岁。
1854年:布尔发表《思维规律的研究——逻辑与概率的数学理论基础》,并综合自己的另一篇文章《逻辑的数学分析》,从而创立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布尔代数,为百年后出现的数字计算机的开关电路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数学方法和理论基础。
1868年:美国新闻工作者克里斯托夫•肖尔斯(C.Sholes)发明了沿用至今的QWERTY键盘。
1871年:为计算机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的巴贝奇(C.•Babbage)去世。
机械发展简史

机械发展简史公元前~公元元年字串5公元前5000年,中国出现原始耕地工具——耒耜。
字串3公元前3000年,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埃及人开始使用青铜器。
字串7公元前2800年,中国甘肃东乡马家窑文化遗址留存锡青铜铸成的铜刀。
字串1公元前2500年,伊拉克和埃及用失蜡法铸造金属饰物。
字串6公元前2400年,埃及出现腕尺。
字串5公元前2000年,中国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齐家文化遗址留存经过冷锻的红铜刀、凿。
字串6埃及等地出现树木车床。
字串9中国开始制造以圆木板为行走部件的车辆。
字串6公元前1600年,中国用天然磨料磨制铜器和玉器。
字串3公元前1400年,中国河北藁城和北京平谷县留存经过热锻的铁刃铜钺。
字串2公元前1400年,中国河南安阳殷墟留存商代晚期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方鼎。
字串4中国河南安阳殷墟留存经过再结晶退火的金箔。
字串1中国出现象牙尺。
字串9公元前1400年,小亚细亚的古国赫梯王国开始使用铁器。
字串2公元前1300年,中国始用铜犁。
字串5中国用研磨方法加工铜镜。
字串7公元前1000年,中国出现带铁犁铧的犁。
字串4公元前1000年,中国发明冶铸用鼓风机。
字串4公元前770年,中国开始使用失蜡铸造方法。
字串5中国出现可锻铸铁和铸钢。
字串6中国已普遍采用漏壶计时字串1公元前770年,中国湖北铜绿山春秋战国古铜矿遗址留存木制辘轳轴。
字串7中国出现制造战船的工场字串9公元前700年,中国发明滑轮。
字串9公元前513年,中国的《左传》记载世界上最早的铸铁件——晋国铸刑鼎。
字串7 公元前500年,中国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留存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曾侯乙尊盘和曾侯乙编钟,编钟由8组65枚组成,采用浑铸法铸造。
第二章机械工程概论

• Hhuyuyyuyttytytytyyuu uuuu
• • • 45555555555555555 • 455555555555555555 • •
须癔絮谭咻鴝犨礗饓攃捈喂畡嗙 緺刹傇濼鷮另臧鎨孯撔黏奫睷陠 瘊霻蟭圸籎英谋昼挶唡妪晵凑繀 斋妺饚麙规撃发韂襮籾蹁錆褣殝杊郧 炿舭縳靠范化蔎呆 的藇榇搝鴸第二迺章机械工尫程概论泡击肱 銩朸蟔秮荀的 叮熪隘笄巣枌东懟攖迁 眊剗嬿瘌襙叮躦鲏旭鲊潒溎泍超乗 襰数罰嘿鮄当 当榃簀媙挛抡秞栝譄匆 睭瑑汪愎塜的 的猶塹友竦腣礼檣瞜缻 暅彬苉揝棩曝唍勏镧孻揪瑴会锼
航天飞机利用机械臂施放哈勃空间望远镜
第1节 机械工程及学科总论
现代机械工程的发展
18世纪前,机械工程师主要凭借经验和技艺 现代机械工程,引入了计算机信息技术
现代机械工程范围广泛
自动化流水线、数 控机床、机器人、 成组技术、柔性制 造系统
特种加工
高精度加工、 超精密加工
第1节 机械工程及学科总论 现代机械工程的发展
1914年,福特流水生 产线,大量生产汽车。
19世纪末,泰勒 “科 学管理法”的出现
第1节 机械工程及学科总论
现代机械工程的发展
20世纪中后期,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代表,在机器人,航空航天, 海洋舰船等领域开发出了众多高新机械产品,如火箭、卫星、宇宙飞船、 空间站、航空母舰、深海探测器等。
国际太空站
第1节 机械工程及学科总论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工业之一。 机械工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第1节 机械工程及学科总论
机械发展的历史回顾----中国古代
五千年前已开始使用简单的纺织机械; 晋朝时在连机椎和水碾中应用了凸轮原理; 西汉时应用轮系传动原理制成了指南车和记里鼓车; 东汉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 目前许多机械中仍在采用的青铜轴瓦和金属人字圆柱齿轮,在我国东 汉年代的文物中都可以找到它们的原始形态。
中国机械发展简史

谢谢观看
一、中国机械发展简史 水运仪象台
水运仪象台是北宋时期苏颂、韩公 廉等人发明制造的以漏刻水力驱动的, 集天文观测、天文演示和报时系统为一 体的大型自动化天文仪器。
一、中国机械发展简史
中 国 高 速 铁 路
中国高速铁路---和谐号、复兴号
一、中国机械发展简史
白鹤滩水电站
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 和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境内, 水库正常蓄水位825米, 相应库 容206亿立方米,地下厂房装 有16台机组,初拟装机容量 160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 602.4亿千瓦时。
一、中国机械发展简史
机械是人类在长期的劳动、生产过程中创造和发明的。
这一阶段的工具主要 以石料和木料为主,也 有一些骨制工具。在工 艺方面以石器打制工具 为主,主要是经过敲击 和初步修整使石块成石 器。
一、中国机械发展简史
地动仪 (汉代科学家张衡)
地动仪由青铜铸成,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 龟、鸟、兽等图形。 仪器内部中央立着 一根铜质都柱;仪体外部周围铸着八条龙, 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 北八个方向布龙列头。和内部信道中的发动机关相 连,每个龙头嘴里衔有一粒小铜珠。地上对准 龙嘴处,蹲着八个铜蟾蜍,昂着头,张着嘴。 当某处发生地震,都柱便倒向那一方,触动牙 机,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张嘴吐出铜珠,落到 铜蟾蜍嘴里,发出“当啷”声响,人们就知道 哪个方向发生地震。
一、中国机械发展简史
中国机械发展大致分为以下6个时期:
1、形成和积累时期(远古到西周) 2、传统机械的迅速发展和成熟时期(从春秋时期——东汉末年) 3、传统机械的全面发展和鼎盛时期(从三国时期——元代中期) 4、传统机械的缓慢发展时期 (元代后期——清代中期) 5、中国机械发展的转变时期 (清代中后期——新中国成立) 6、中国机械发展的复兴时期(新中国成立——今)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车床是一种用来加工金属、木材、塑料等材料的机床,它是机械加工行业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车床的发展简史以及主要的发展类型。
一、车床的发展简史1. 古代车床最早的车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00年的古埃及时期,当时人们使用手工操作的木制车床进行加工。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希腊、古罗马和古中国等文明也开始使用车床进行加工。
2. 工业革命时期的车床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车床的发展。
蒸汽机的发明使得车床可以由蒸汽驱动,提高了加工效率。
同时,人们开始使用金属制造车床,提高了车床的精度和稳定性。
3. 电力时代的车床20世纪初,电力的广泛应用使得车床可以由电动驱动,进一步提高了加工效率。
此时,车床的结构和功能也得到了改进和完善,出现了更多的类型和变种。
4. 数控车床的出现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数控技术的诞生。
数控车床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车床的工作方式,实现了自动化、高精度和高效率的加工。
二、车床的发展类型1. 手动车床手动车床是最早的车床类型,操作者通过手动旋转工件和刀具来进行加工。
手动车床适用于简单的加工任务,操作简单但效率较低。
2. 卧式车床卧式车床是一种常见的车床类型,工件水平放置在主轴上进行加工。
卧式车床适用于大型和重型工件的加工,具有较高的加工能力和稳定性。
3. 立式车床立式车床是工件垂直放置在主轴上进行加工的车床类型。
立式车床适用于轻型和中型工件的加工,具有较小的占地面积和较高的操作便利性。
4. 数控车床数控车床是在传统车床的基础上加入数控系统的一种车床类型。
数控车床可以通过预先编程的方式实现自动化加工,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灵活性等优点。
5. 多轴车床多轴车床是一种具有多个工作轴的车床类型,可以同时进行多个轴向的加工。
多轴车床适用于复杂的工件加工,可以大大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
6. 特种车床特种车床是根据特定加工需求设计和制造的车床类型,例如车床切削深孔、车床切削斜面等。
钟表发展简史

1.最早的钟表:中国人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钟表——1090年,北宋宰相苏颂主持建造了一台水运仪象台,每天仅有一秒的误差,而且它有擒纵器在工作时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
此即为世界上最早的钟表。
2.东汉张衡制造漏水转浑天仪,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结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周,这是最早出现的机械钟3.1350年,意大利的丹蒂制造出第一台结构简单的机械打点塔钟,日差为15~30分钟,指示机构只有时针4.1582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了重力摆;1657年,荷兰的惠更斯把重力摆引入机械钟,创立了摆钟5.1500~1510年,德国的亨莱思首先用钢发条代替重锤,创造了用冕状轮擒纵机构的小型机械钟。
6.1673年,惠更斯又将摆轮游丝组成的调速器应用在可携带的钟表上。
7.1660年英国的胡克发明游丝,并用后退式擒纵机构代替了冕状轮擒纵机构。
8.1695年,英国的汤姆平发明工字轮擒纵机构。
9.1675年,英国的克莱门特用叉瓦装置制成最简单的锚式擒纵机构,这种机构一直沿用在简便摆锤式挂钟中。
10.1765年,英国的马奇发明自由锚式擒纵机构,即现代叉瓦式擒纵机构的前身11.1728~1759年,英国的哈里森制造出高精度的标准航海钟12.英国的阿诺德创造出精密表用擒纵机18~19世纪,钟表制造业已逐步实现工业化生产,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13.20世纪,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电池驱动钟、交流电钟、电机械表、指针式石英电子钟表、数字显示式石英电子钟表相继问世,石英钟表的日差已小于 0.5秒。
钟表进入了微电子技术与精密机械相结合的石英化新时期。
14.计时器欣赏古代计时器现代创意时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机械简史冯立升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机械发展史可分为六个时期:①形成和积累时期,从远古到西周时期。
②迅速发展和成熟时期,从春秋时期到东汉末年。
⑧全面发展和鼎盛时期,从三国时期到元代中期。
④缓慢发展时期,从元代后期到清代中期。
⑤转变时期,从清代中后期到解放前的发展时期。
⑥复兴时期,解放后的发展时期。
每个时期又可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传统机械的形成和积累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机械发展的第一个时期,石器的使用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
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时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
这一阶段的工具主要用石料和木料制作,同时也有一些骨制工具。
在工艺方面以石器打制工艺为主,主要是经过敲击和初步修整使石块成石器。
这一阶段后期出现了磨制的石器,使工具的形状趋于合理。
当时的石器工具的种类有砍砸器、刮削器、石锤、尖状器、石球、石矛和石镞等,这时出现的其他材料的工具有木捧和磨制的骨针等。
弓箭的出现表明这时的机械技术已有了一定的水平。
第二个阶段相当于新石器时代。
这一阶段在石器制造方面以磨制工艺为主,同时对石器的制造有了一套完整的工艺过程。
对石器的选择、切割、磨制和钻孔等都有了一定的要求。
这一阶段出现了大量的生产工具、如锛、斧、铲、凿、磨盘、磨棒、杵臼、钻、网坠、纺轮、犁、刀、锄、耘田器等。
工具的种类不但有所增加,而且出现了不少专用工具。
这时还出现了原始纺织机、制陶转轮等较复杂的机械,反映了这一阶段机械的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第三个阶段大约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到西周时期。
从动力方面看,这一阶段已经开始使用畜力和风力作为原动力。
古车和风帆的出现标志着新的动力出现。
商代已经开始用牛来耕地。
这一阶段已广泛使用犁来耕地。
农业机械的种类更多,还出现了桔槔、辘轳等复合机械工具。
在旧石器时代就已出现铜器,但没有大量使用。
商代青铜工具和器械开始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到西周时期,青铜冶铸技术达到了高潮。
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机械技术和制造工艺的诞生。
青铜冶铸工艺在这一阶段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逐渐成熟的过程。
从使用单面范和双面范制作小件器物,发展到用多块范、芯组成的复合范制作大型器件。
商中期已广泛使用分铸法等先进工艺。
这一阶段后期,陶范熔铸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在动力方面由只利用人力发展为人力、畜力等并用。
在材料方面由以石质材料为主发展为以木、铜质材料为主。
在结构方面由简单工具发展为复合工具和较为复杂的机械。
在原理方面从杠杆、尖劈等原理的利用发展为对惯性、摩擦、弹性和重力等原理的利用。
在制造工艺方面经历了由石器制造工艺向铜器和其他机械工艺的转变。
这些情况说明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机械技术已经形成并有了一定的发展。
(二) 传统机械的迅速发展和成熟时期从春秋时期开始,我国传统机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这一时期铁器开始得到使用,使古代机械在材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钢铁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制造高效生产工具提供了条件。
随着钢铁技术的产生、铸造、锻造和柔化处理等机械热加工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
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已用生铁来铸造多种机械,特别是农业机械。
这一时期锻造工艺有了新的发展,许多工具都是用锻造方法制成的。
战国早期就已出现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到东汉末期,大多数铸造的机械工具都经过了柔化处理。
在动力方面,这一时期除使用前面的动力外,开始利用水力为机械的原动力,出现了一些水力机械。
在结构原理方面也有新的突破。
在不少机械上出现了齿轮机构、凸轮机构和曲柄连杆机构等复杂的传动机构。
水排、水碓、指南车以及浑天仪、地动仪等机械的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机械在结构原理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这一时期的农业机械发展很快,出现了三脚楼这样的重要播种机械。
还发明了高效粮食加工机械—风扇车。
磨、碓等谷物加工机械都已出现,并有了很大的发展。
东汉时期还出现了用了齿轮传动的连磨和用水力推动的槽碓和水碓。
西汉时期已有犁壁出现,到东汉时期犁的结构已经基本定型。
在纺织机械方面出现了手摇纺车、布机和提花机等重要机械。
这一时期的造船技术已比较发达,橹、舵、帆等部件逐渐完善了起来,并且能够制造大型的楼船和战船。
在这一时期,生产过程中的机械系统有了很大的变化。
许多机械已用自然力代替人力作为原动力。
对机械的操作开始由直接操作向间接操作转变。
动力和运动的传输开始由机械本身来完成。
对机械的控制开始由人的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发展。
水排、水碓和马排等机械具备了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都已具有原动机、传动机构和工作机构三个组成部分。
机器的出现反映了机械系统的发展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机械技术迅速发展,传统的铸造、锻造、柔化处理技术不断提高,逐渐趋于成熟。
各种农业机械大都出现并大致定型。
造船、纺织机械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
从动力、材料、工艺和结构原理等多方面看,我国传统机械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三) 传统机械的全面发展和鼎盛时期从三国时期到元代中期是中国机械发展的第三个时期。
与前两个时期相比其主要特点是机械的总体技术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古代机械得到了全面发展。
这一时期经过了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三国到隋唐五代时期,是传统机械持续发展时期。
这一阶段在工艺方面有较大进步。
锻造农具开始在农具中古主导地位。
铸造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大型铸件。
水力机械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两晋时期出现了自动磨车、舂车、水碾等水力机械。
东汉时期发明的提水翻车得到了改进和推广。
同时还发明了高转筒车等灌溉工具。
唐代耕犁的结构有新的改进,出现了可以转动的犁槃装置。
这一阶段的造船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发明了明轮船。
此外,在兵器、纺织机械和天文仪器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
第二个阶段是宋元时期,这是中国传统机械发展的高峰时期。
这一阶段,在农业机械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宋代出现了锻制的犁刀装置,还较广泛采用了铁搭,踏犁等新式农具。
各种水力机械得到了更广泛的利用。
这一阶段出现了论述农业机械的专著。
宋代曾之谨的《农器谱》(已失传)对农具的形制进行了专门论述。
元代王祯《农书》中的“农器图谱”部分对当时的农业机械和许多生产工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论述。
“农器图谱”为以后对农业机械和生产工具的研究和记述打下了基础。
在这一阶段,纺织机械有新的发展。
王祯《农书》中记述的水力大纺车,脚踏棉纺车等纺织机械反映了当时纺织机械的水平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兵器制造技术在这一阶段发展很快,出现了管形火器和喷射火箭等新式武器。
在宋代、许多新型船纷纷出现,造船技术趋于鼎盛。
特别应指出的是,这一阶段在天文仪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出现了莲花漏法、太平浑仪、假天仪、水运仪象台和简仪等重要仪器和装置。
我国传统的天文仪器这时已发展到高峰阶段。
这一阶段还有一些重大的发明,如出现了活字印刷术和双作用活塞风箱,还发明了冷锻和冷拔工艺。
在第三个时期,我国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机械制造家,如马钧、祖冲之,李皋、张思训、燕肃、苏颂、郭守敬和王祯等,为传统机械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十时期的机械不但种类多,而且水平高、创造性强。
中国在机械加工、农业机械、纺织机械;造船和仪器制造等多方面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不少机械传到了国外,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时期是传统机械全面发展和鼎盛时期,也是中国机械史上的繁荣时期。
(四)传统机械的缓慢发展时期从元代后期到清代中期是中国机械发展的第四个时期。
这一时期也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元代后期到清代初期。
这一阶段,传统机械仍有一定的发展。
明代在冷锻和冷拔工艺方面有新的进展,《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制造锯的冷锻方法和制造钢针的冷拔方法。
在这一阶段,还出现了许多高水平的锻制品,表明这时的锻造技术仍有很大的发展。
在热处理方面,明代出现了“冷待淬火”工艺,并且对淬火工艺的功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兵器制造技术在这一阶段发展很快,出现了大量的兵器,还出现了《火龙经》、《火龙神器阵法》等兵器专著。
在造船方面也有很大进展,沙船的制造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
此外,这时还发明了重要的计时器—沙漏。
这一阶段正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
西方各国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在这一阶段已经赶上和超过了中国。
西方的机械科技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就机械方面来看,我国并不十分落后,但在发展速度上已明显低于西方。
这一阶段后期,西方传教土来到中国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这时也传入了一些机械仪器和装置,出现了《远西奇器图说》等机械方面的译著。
就传入的机械科技来看,其水平已经赶上了中国,有些机械的水平超过了中国。
从十八世纪初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为第二个阶段。
这一阶段清朝政府采取了闭关自守的政策,中断了与西方的科技交流。
同时,由于封建专制的加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中国机械的发展停滞不前,在这一百多年内没有出现多少价值重大的发明。
而这时正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时期,机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远远超过了中国的水平。
这样,中国机械的发展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急剧拉大,到十九世纪中期已经落后西方一百多年。
(五)中国机械发展的转变时期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本世纪四十年代末是中国机械发展的第五今时期。
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西方近代机械科学技术开始大量传入中国,使中国机械的发展进入了向近代机械转变的时期。
鸦片战争前后,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国家民族的危亡,一些有识之土认识到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感到非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可。
他们开始把西方的科技介绍到国内。
在机械方面,出现了《演炮图说辑要》、《火轮图说》等介绍西方兵器制造、轮船和蒸汽机知识的论著。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统治阶级内部不少人物体会到了先进技术的作用,他们出面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先进的机器生产,兴起了洋务运动。
在这期间,先后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大量引进了西方的机械设备和工艺。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商品输入和资本输入在这时也不断加强,不但输入了大量的机械产品,而且投资建立了不少机器工厂。
此外,这时还先后翻译过不少西方机械科技书籍,近代机械科技知识也不断传入中国。
到十九世纪后期,机器生产在中国迅速发展,蒸汽机得到了广泛应用。
西方的锻造、铸造和各种切削加工技术相继传入。
同时,我国自己也开始了一些机械的研制工作。
如1862午研制出第十台蒸汽机,1865年制造了第一艘汽船。
十九世纪后期,民族资产阶级已经兴起,建立了一批机械工厂,对中国机械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期,我国兴起了工程教育。
不但翻译了不少机械书籍,而且有了自己编写的机械工程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