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表完整版
道路用液体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聚合物改性沥青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1.7-4的规定。
合料试验规程》JTJ052中的“沥青氏旋转粘度试验方法(布洛克菲尔德粘度计法)”进行测定。
若在不改变改性沥青物理力学性质并符合安全条件的温度下易于泵送和搅拌,或经证明适当提高泵送和搅拌温度时能保证改性沥青的质量,容易施工,可不要求测定。
(示
表中①)
2贮存稳定性指标适用于工厂生产的成品改性沥青。
现场制作的改性沥青对贮存稳定性指标可不作要求,但必须在制作后,保持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保证使用前没有明显的离析。
(示表中②)。
公路路面工程材料技术要求及验收指标表

公路路面工程材料技术要求及验收指标表1、沥青(1)70号道路石油沥青(2)SBS改性沥青2、粗集料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2.36mm。
下面层和中面层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上面层采用玄武岩或辉绿岩等石料。
3、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人工轧制的机制砂,石质宜与粗集料相同,禁用采料场的下脚料。
注:(1)中下面层视密度不小于2.5g/cm3,上面层视密度不小于2.6g/cm3;(2)砂当量应不小于60%(宜控制在70%以上);亚甲兰值不大于25g/kg;(3)小于0.075mm质量百分率宜不大于12.5%;(4)棱角性不小于30s。
4、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磨细得到的矿粉。
矿粉必须干燥、清洁,技术性质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拌和机回收的粉料不得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
注:亲水系数宜不大于0.8。
5、抗剥离剂沥青上面层抗剥离剂采用1~2%的消石灰粉。
6、稳定剂SMA的稳定剂采用木质素絮状纤维,按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0.3%~0.4%掺入混合料中。
木质素絮状纤维的技术性质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7、AC-25、AC-20热拌沥青混凝土技术要求注:(1)括号内为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2)配合比设计中,沥青混合料的粉胶比宜控制在0.8~1.6;(3)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应不小于3000次/mm,小梁试件低温弯曲破坏应变应不小于2000με,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比应不小于80%。
8、改性沥青SMA-13热拌沥青混凝土技术要求改性沥青SMA-13配合比设计检验技术要求注:(1)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在施工最高温度下进行,没有明确规定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温度为185℃;(2)车辙试验试件不得采用经二次加热重塑成型的试件,试验必须检验其密度是否符合试验规程的要求。
9、止水带材料技术指标10、沥青路面各面层施工阶段的质量检查标准沥青路面各面层施工阶段的质量检查标准11、透层油技术指标透层油选用PCR阳离子快裂或中裂改性乳化石油沥青,其基质沥青的针入度通常不小于100;透层油的用量为1.0~1.5L/m2。
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

2.2 符号及代号注:[1]试验方法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规定的方法执行。
用于仲裁试验求取PI时的5个温度的针入度关系的相关系数不得小于0.997。
[2]经建设单位同意,表中PI值、60℃动力粘度、10℃延度可作为选择性指标,也可不作为施工质量检验指标。
[3]70号沥青可根据需要要求供应商提供针入度范围为60~70或70~80的沥青,50号沥青可要求提供针入度范围为40~50或50~60的沥青。
[4]30号沥青仅适用于沥青稳定基层。
130号和160号沥青除寒冷地区可直接在中低级公路上直接应用外,通常用作乳化沥青、稀释沥青、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
[5]老化试验以TFOT为准,也可以RTFOT代替。
[6]气候分区见附录A。
表注:[1] P为喷洒型,B为拌和型,C、A、N分别表示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乳化沥青;[2] 粘度可选用恩格拉粘度计或沥青标准粘度计之一测定;[3] 表中的破乳速度、与集料的粘附性、拌和试验的要求与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工程上实际的石料进行试验,仅进行乳化沥青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要求此三项指标;[4] 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用试验时间,通常采用5d,乳液生产后能在当天使用时也可用1d的稳定性;[5] 当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贮存或使用时,尚需按T 0656进行-5℃低温贮存稳定性试验,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6]如果乳化沥青是将高浓度产品运到现场经稀释后使用时,表中的蒸发残留物等各项指标指稀释前乳化沥青的要求。
注: [1] 表中135℃运动粘度可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中的“沥青布氏旋转粘度试验方法(布洛克菲尔德粘度计法)”进行测定。
若在不改变改性沥青物理力学性质并符合安全条件的温度下易于泵送和拌和,或经证明适当提高泵送和拌和温度时能保证改性沥青的质量,容易施工,可不要求测定。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JTGF40-2004
6
的基质沥青。
注【2】:经建设单位同意,PI值、60℃动力粘度、10℃延度可作为选择性指标,也可不作为施工质量检验指标。
注【3】:70号沥青可根据需要要求供应商提供针入度范围为60~70或70~80的沥青,50号沥青可要求提供针入度范围为40~50或50~60的沥青。
注【4】:用于仲裁试验求取PI时的5个温度的针入度关系的相关系数不得小于0.997.
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JTGF40-2004
6
注【1】:135℃运动粘度可采用布什旋转粘度。
注【2】:贮存稳定性指标适用于工厂生产的成品改性沥青。
现场制作的改性沥青对贮存稳定性指标可不作要求,但必须在制作后,保持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保证使用前没有明显的离析。
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JTGF40-2004
6
6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JTGF40-2004
6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混合料技术要求 JTGF40-2004
6。
70号沥青

1、沥青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特点,沥青采用A 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其性能应符合下表规定。
上面层改性沥青是在A 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的基础上,掺加SBS 改性剂,改性剂剂量应由试验确定,建议用量4%~5%。
透层油、粘层油采用乳化沥青。
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注:1、粘度可选用恩格拉粘度计或沥青标准粘度计之一测定。
2、表中的破乳速度与集料的粘附性、拌和试验的要求、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工程上实际的石料进行试验,仅进行乳化沥青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要求此三项指标。
3、储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用试验时间,通常采用5d ,乳液生产后能在当天使用时也可用1d 的稳定性。
4、当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储存或使用时,尚需按T 0656进行-5℃低温储存稳定性试验,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
5、如果乳化沥青是将高浓度产品运到现场稀释后使用时,表中的蒸发残留物等各项指标指稀释前乳化沥青的要求。
2、集料本路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由片块石、卵石及砾石采用反击式破碎机加工制成,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
施工时宜先在料场开采符合要求的石料,不宜采用酸性材料(如花岗岩),经验收合格后,再加工成路面用集料。
所加工成的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碎石不宜采用颚式破碎机加工,用于轧制破碎的砾石必须采用粒径大于100mm 的颗粒,用于加工碎石的材料必须做压碎值等试验并由监理工程师验收。
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组成为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
本设计要求上面层的矿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6mm,下面层的矿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9mm。
粗集料是指经机扎加工而成的粒径大于2.36mm 的碎石或破碎砾石;细集料是指天然砂或经机扎加工而成的矿料,粒径为2.36mm~0.075mm。
细集料如采用天然砂,砂应洁净、坚硬,砂的细度模数宜为3.0~2.3,杂质含量不大于3%。
填料是指在沥青混合料中起填充作用的粒径小于0.075mm的矿物质粉末。
路面技术要求

路面技术要求4.3.1沥青(1)、沥青混凝土中4(5)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I),7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I),均采用道路石油沥青70号A级,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的要求。
70#道路石油沥青表-1(2)、在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表面设置的透层油采用乳化沥青PC-2型,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的要求。
乳化沥青表-2(3)、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设置的单层表处下封层采用乳化沥青PC-1型,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的要求。
乳化沥青表-34.3.2沥青面层用粗、细集料粗、细集料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验收规范》的有关技术规定的要求。
(1)、粗集料沥青砼上面层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I)、中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I)所用碎石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I)所用粗集料采用玄武岩破碎碎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I)所用粗集料采用石灰岩破碎碎石或破碎卵石。
表面层沥青混合料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4其它层次沥青混合料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5(2)、细集料沥青砼中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I)、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I)所用的细集料应采用机制砂;机制砂宜采用专门的制砂机制造,并选用优质石料生产。
所用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6的要求。
沥青混合料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64.3.3沥青面层混合料(1)各结构层的矿料级配沥青各结构层的矿料级配范围宜符合表—7、8、9规定,施工单位应委托试验单位进行配合比设计,应在级配范围内选择二、三条级配曲线,进行马歇尔配合比试验,优选一条经热稳性、水稳性检验的级配曲线,作为设计级配线,并确定设计级配线的主要筛孔容许偏差范围,再进行生产配合比试验。
通过试拌试铺,并检验马歇尔各项指标及压实度,经业主、设计、监理等各方认可,才能正式摊铺。
沥青路面原材料设计技术要求

沥青路面原材料设计技术要求1.沥青路面上面层采用SMA-13的原材料及混合料设计要求(1)、沥青:用于SMA-13的沥青必须具有较高的粘度,与集料有良好的粘附性,设计采用成品SBS改性沥青,其技术要求详见下表(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宜采用符合“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要求的70号A级沥青):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表1-1注:试验依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PG76-22沥青技术要求表1-2注:1)SHRP指标作为代理商或供应商对每批次沥青结合料的质量承诺,其余常规指标作为施工质量控制。
2)试验依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2)、粗集料:采用新鲜、坚硬、耐磨、洁净的玄武岩用大型联合碎石机(不少于三级,其中反击破不少于两级)轧制成的碎石,形状接近立方体,其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要求: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1-3粗集料规格要求表1-4(3)、细集料:上面层沥青马蹄脂碎石细集料采用碱性或中性石料加工生产的机制砂,细集料在加工过程中应具有吸尘或水洗设备,细集料中水洗法<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大于3%,不得含有杂物。
细集料应具有耐嵌挤,颗粒饱满,且粉尘含量低,其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要求: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1-5机制砂规格要求 表1-6注:1)采用水洗法筛分。
2)细集料中小于0.075mm 颗粒含量的说明:对进场的拌和设备应事先标定经过二级除尘后各级热料仓中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是否符合要求(0~3mm 热料仓中小于0.075mm 颗粒含量不得超过3%,其余各级热料仓中小于0.075mm 颗粒含量不得超过1%),如果设备的最大除尘能力仍不能满足此要求,应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冷料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含量,尤其是细集料中小于0.075mm 颗粒的含量,并据此确定细集料中小于0.075mm 颗粒含量控制上限(将上表中0.075mm 筛孔通过率的上限8%下调,但不得上调)。
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最新国标

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1范围1.1本文件规定了以石油为原料,经适当工艺生产的适用于修筑重交通道路的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以及包装、标志、贮存、运输等要求。
1.2本文件所属产品适用于修筑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重交通道路,也适用于其他各等级公路、城市道路、机场道面等,以及作为乳化沥青、稀释沥青和改性沥青的原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7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法(开口杯法)GB/T4507沥青软化点测定法(环球法)GB/T4508沥青延度测定法GB/T4509沥青针入度测定法GB/T5304石油沥青薄膜烘箱试验方法GB/T8928固体和半固体石油沥青密度测定法GB/T11147沥青取样法GB/T11148石油沥青溶解度测定法SH/T0425石油沥青蜡含量测定法SH0164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3产品分类本文件按针入度范围分为AH-150、AH-130、AH-110、AH-90、AH-70、AH-50等六个牌号。
4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本文件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见表1。
表1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项目质量指标试验方法AH—150AH—130AH—110AH—90AH—70AH—50针入度(25℃,100g,5s)1/10mm140-200120~140100~12080~10060~8040~60GB/T4509延度(15℃),cm不小于10010010010010080GB/T4508软化点,℃36~4938~5140~5342~5544~5745~58GB/T4507溶解度,%不小于99.099.099.099.099.099.0GB/T11148闪点,℃不小于230GB/T267密度(25℃),kg/m3报告GB/T8928蜡含量,%不大于3.0 3.0 3.0 3.0 3.0 3.0SH/T0425薄膜烘箱试验(163℃,5h)GB/T5304质量变化,%不大于1.3 1.2 1.00.80.60.5GB/T5304针入度比,%不小于424548505558GB/T4509延度(15℃)a),cm不小于100100504030报告a GB/T4508注a):报告应为实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