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整治自查报告
抗菌药物自查报告

抗菌药物自查报告抗菌药物自查报告10篇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抗菌药物自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抗菌药物自查报告1为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0xx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我院成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小组并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情况进行自查和整改,现汇报如下:一、调查情况1、抗菌药物基本情况调查(1)使用量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注射用头孢替安、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鲁抗)、克林霉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利君)、替硝唑注射液、注射用青霉素、庆大霉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他啶(齐鲁)、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2)使用金额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注射用头孢替安、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利君)、克林霉素注射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鲁抗)、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注射用头孢他啶(齐鲁)、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罗氏芬)、注射用阿奇霉素(0.25g)、替硝唑注射液。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2%,使用强度42%。
(4)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96.2%。
(5)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为?。
(6)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5.3%,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5%。
2、抗菌药药物使用中存在以下不合理现象:(1)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联合用药率过高。
虽然我院在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了严格控制,目前使用率有了明显下降,但仍然达到62%左右,与目前相关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达96%以上,远远高于标准的30%以下。
(2)未按照规范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医师选用抗菌药物时,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给药方式和剂量存在问题。
抗菌药物管理自查报告抗菌药物管理自查报告

抗菌药物管理自查报告抗菌药物管理自查报告一、前言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和控制细菌感染传播的重要药物,但近年来,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对我院的抗菌药物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为了加强我院抗菌药物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减少耐药性产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我院组织进行了抗菌药物管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二、自查方法和内容自查采用查阅相关文件、现场查看、访谈医务人员等方式进行,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了检查:1. 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包括采购、储存、配送、使用、监测、评价等环节。
2. 抗菌药物品种:是否按照临床需求和细菌耐药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品种,是否存在过度使用和滥用现象。
3. 抗菌药物处方权:是否按照规定对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管理,是否存在无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现象。
4. 抗菌药物使用监测:是否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体系,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是否存在异常使用情况。
5. 抗菌药物培训:是否定期组织抗菌药物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和能力。
6. 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是否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及时了解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三、自查发现的问题通过自查,发现我院在抗菌药物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 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部分环节管理不够到位,如抗菌药物采购、配送环节存在一定问题。
2. 部分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管理不严格,存在过度使用和滥用现象。
3. 抗菌药物使用监测体系不够完善,对异常使用情况的发现和处理不够及时。
4. 抗菌药物培训力度不足,部分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5. 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尚未全面开展,对细菌耐药情况的了解不够全面。
四、整改措施针对自查发现的问题,我院将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 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强化各环节管理,确保抗菌药物采购、储存、配送等环节合规有序。
2. 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使用,减少过度使用和滥用现象。
医院抗菌药物自查报告

医院抗菌药物自查报告引言概述:抗菌药物是医院中常用的药物之一,它们对细菌感染起到重要的治疗作用。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质量和合理性,每一个医院都应该进行抗菌药物自查报告,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一、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1.1 抗菌药物使用量:分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量的总体情况,包括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和使用量的变化趋势。
1.2 抗菌药物使用指标:评估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指标,如DDDs(日剂量定义)、DDD/100入院患者数等,以了解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1.3 抗菌药物使用途径: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途径,包括门诊、住院、手术等,以确定不同途径的使用情况和问题。
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导2.1 抗菌药物使用指南:介绍医院制定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包括抗菌药物的选择、使用时机、使用剂量等,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
2.2 抗菌药物使用培训:描述医院开展的抗菌药物使用培训情况,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和培训效果评估,以确保医务人员具备正确的抗菌药物使用知识和技能。
2.3 抗菌药物使用监测:介绍医院开展的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工作,包括监测指标、监测频率和监测结果分析,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抗菌药物使用中的问题。
三、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3.1 细菌耐药性监测:说明医院进行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包括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和耐药性分析,以了解医院细菌耐药性的现状和趋势。
3.2 抗菌药物耐药性机制研究:介绍医院进行的抗菌药物耐药性机制研究,包括基因检测、份子生物学研究等,以深入探索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机制。
3.3 耐药性控制策略:总结医院采取的耐药性控制策略,包括加强感染控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推广新型抗菌药物等,以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四、抗菌药物管理措施4.1 抗菌药物库存管理:介绍医院抗菌药物库存管理的措施,包括库存监测、库存合理配备和库存消耗分析,以确保抗菌药物的供应和使用的平衡。
医院抗菌药物自查报告

医院抗菌药物自查报告引言概述: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问题。
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有效治疗,医院需要定期进行抗菌药物自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医院抗菌药物自查的结果,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抗菌药物使用情况1.1 抗菌药物使用量首先,我们对医院内抗菌药物的使用量进行了统计。
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抗菌药物的使用量较高,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使用频率较高。
这可能导致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增加。
1.2 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其次,我们对医院内抗菌药物使用指标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有部份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指标超过了规定的标准。
这表明在这些科室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监控。
1.3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针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发现在某些科室中,抗菌药物的使用主要集中在预防性使用上,而非治疗性使用。
这可能导致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增加了患者的药物负担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二、抗菌药物管理与培训2.1 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抗菌药物的选择、使用指标的设定、使用审批程序等内容。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该制度的执行不够严格,需要进一步加强。
2.2 抗菌药物使用培训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意识,我们组织了抗菌药物使用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抗菌药物的分类、使用原则、不良反应等。
然而,培训效果并不理想,部份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仍存在认识误区。
2.3 抗菌药物使用监测为了及时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我们建立了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
通过该系统,我们可以实时监测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
然而,由于系统的使用率不高,监测效果不够明显。
三、抗菌药物知识宣传3.1 抗菌药物知识宣传活动为了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正确认识,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抗菌药物知识宣传活动。
医院抗菌药物自查报告

医院抗菌药物自查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严重问题,导致了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
为了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和合理使用,本文将对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自查,并汇报相关数据和措施。
二、自查内容及结果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根据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记录,自去年1月至今年6月,共使用了XX种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
其中,β-内酰胺类药物占比最高,达到了XX%。
抗菌药物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普通科室和重症监护室,占总使用量的XX%。
2. 抗菌药物使用指标根据卫生部门的要求,我院制定了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包括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率等。
自查结果显示,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XX,低于卫生部门规定的标准。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XX%,也符合要求。
3. 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为了了解我院常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我们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检测。
结果显示,XX%的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XX%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这提示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4. 抗菌药物管理措施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我院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
首先,建立了抗菌药物使用审查制度,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其次,加强了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正确使用。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抗菌药物的监测和评估,定期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和总结。
三、改进措施和建议1.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指导针对目前存在的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的问题,建议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正确使用。
同时,制定更为详细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明确适应症和使用时机,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2. 完善药物敏感性监测体系为了更好地了解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建议建立完善的药物敏感性监测体系,定期对常见病原菌进行敏感性检测,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3. 强化抗菌药物管理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建立健全的抗菌药物使用审查制度,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医院抗菌药物自查报告

医院抗菌药物自查报告引言概述:抗菌药物是医院治疗感染疾病的重要工具,但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为了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医院应进行自查,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将从医院抗菌药物自查的五个部份,分别介绍其内容和重要性。
一、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自查1.1 抗菌药物使用率:统计医院内各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使用率的高低。
高使用率可能意味着滥用或者不当使用抗菌药物,需要加强管理和教育。
1.2 抗菌药物使用指标:了解医院内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如DDD(每日定义剂量)和DDD/100床日(每百床日使用剂量),以评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
1.3 抗菌药物使用原因: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的原因,如感染类型、病原菌分布等,以便制定相应的抗菌药物使用策略。
二、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自查2.1 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检查医院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包括抗菌药物使用审批、库存管理、药物配送等环节。
2.2 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审查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确保其科学合理,并与国家和国际指南保持一致。
2.3 抗菌药物管理人员培训:了解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人员的培训情况,包括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剂量调整、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的培训。
三、医院抗菌药物监测自查3.1 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检查医院的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系统,确保能够及时监测和报告细菌耐药性的情况,以指导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3.2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评估医院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以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安全。
3.3 抗菌药物使用评价:分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估抗菌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四、医院抗菌药物宣传教育自查4.1 抗菌药物宣传教育材料:审查医院的抗菌药物宣传教育材料,包括宣传册、海报等,确保宣传内容准确、科学、易懂。
4.2 抗菌药物教育活动:了解医院的抗菌药物教育活动,如学术讲座、培训班等,以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正确认识和使用。
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自查自纠工作汇报[五篇模版]
![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自查自纠工作汇报[五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74b56e0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b.png)
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自查自纠工作汇报[五篇模版]第一篇: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自查自纠工作汇报XXXXX院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自查自纠工作汇报XX市卫生局医政处:为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根据长卫综〔2011〕121号《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并结合我院实际,于2011年6月28日已制定《XXXXX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并按照《XXXXX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开展工作,现将专项整治工作及2012年4-8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自查自纠工作汇报如下: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药械科,负责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活动目标、控制指标、整治重点内容和合理用药考核及奖惩措施等,把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纳入到医院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并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制,并不断整改提高,使抗菌药物应用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健全制度,签责任状结合国家卫生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律法规,制定了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制度》、《合理用药评估制度》以及《处方点评制度》等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同时与各临床科室主任签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责任状》,规定了相关的控制指标和责任追究,责任到人,使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多管齐下,强力推进1、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卫生部相关文件,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认识,引导自觉规范诊疗行为。
2、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通过HIS系统平台对我院所有的抗菌药物进行分级,并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级别,严格限定不同级别的医师的用药处方权限。
抗菌药物自查报告

抗菌药物自查报告一、前言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类药物,它们在控制感染、挽救生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其不合理使用现象也日益严重,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加剧、医疗资源的浪费以及患者经济负担的增加。
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本报告旨在对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自查,以期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二、自查内容与方法1.自查内容(1)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抗菌药物的种类、使用量、使用频率等。
(2)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包括处方权限、用药指征、药物选择、剂量、给药途径、疗程等。
(3)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包括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处方点评制度、培训教育制度等。
(4)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包括不良反应报告、监测制度等。
2.自查方法(1)查阅病历资料:统计分析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了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2)现场检查:对药房、病房等进行现场检查,了解抗菌药物的管理和应用情况。
(3)访谈:与医生、药师、护士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4)查阅相关文件:检查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培训记录等文件,了解制度的执行情况。
三、自查结果与分析1.抗菌药物使用情况(1)抗菌药物种类:我院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较多,涵盖了各类常用抗菌药物。
(2)使用量:近年来,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与我院业务量增长相符。
(3)使用频率: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较高,部分药物的使用频率超过国家标准。
2.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1)处方权限:我院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各级医师的处方权限基本符合规定。
(2)用药指征:大部分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时能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但仍有部分医生存在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3)药物选择:我院抗菌药物的选择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部分药物使用不当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郓城县中医医院
抗菌药物整治工作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按照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菏泽市卫生局等各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根据《菏泽市抗菌药物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我院抗菌药物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我院药物整治情况进行了自查整改,现将自查整改情况汇报如下:各科室集中时间,深入查找问题,深挖思想根源,明确整改方向。
1、广泛征求意见。
针对敏感科室敏感人员,采取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征求患者意见、聘请社会监督员会等,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2、认真进行自查。
一查部分医务人员是否有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二查部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营销行为是否规范,用“回扣”或“开单提成”等不法手段向医院推销抗菌药物;三查就医过程中医务人员是否主动向病人解释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
四查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是否比较薄弱;五查医院是否存在“以药补医”的机制仍然在医院里发挥着重要作用;六查实际工作中是否有违规超量、无根据多种抗生素不恰当联合使用、长期使用的过头行为;七查是否有多种因素导致患者在诊疗前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医务人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得不提高抗菌药物使用量和强度。
科室要撰写自查报告,敏感岗位工作人员要撰写自查自纠材料,要表明对“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态度,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并认真总结教训,明确整改思路;科室自查报告和敏
感岗位人员自查材料要经主要负责人和督导人员签字后交主管科室
存档。
3、边查边改,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针对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举一反三,查找漏洞,进行整改。
通过自查自纠达到:
(1)亮出优质服务名片,唱响廉洁诚信承诺。
各科室要严格参照卫生部“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治理行动”以及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2011年5月6日上午关于“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视频会议部署,市卫生局张亚洲局长视频会议后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及太和县中医院在医院管理年中提出的各项具体要求,结合科室实际,制定“合理用药、廉洁行医、诚信服务”准则,以适当方式予以内部公示。
(2)强化医院业务管理。
结合医院管理综合评审工作,健全医疗质量定期检查机制,贯彻落实好《太和县中医院“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完善医务人员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和临床检验技术工作规范,强化对临床诊疗、临床技术、临床检验、药物应用、医疗处方、外出会诊等医疗服务行为的规范管理和指导,不定期飞行检查,及时通报信息,实行动态管理。
(3)健全病历处方评价机制。
建立单病种病历和处方评价体系,适时试点推出单病种的指导价格,引导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病人合理选择就医;对大金额抗生素比例的病历和处方进行评价,纠正不恰当行为。
(4)健全抗菌药品用量超常预警机制。
制定严格的抗生素用药规范,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科室、医生开方用药情况进行监测。
每月要对抗生素类药品用量和金额排名前10位的进行统计分析,对情况异常的要停止其临床应用;对药品使用异常的医生进行诫勉谈话;建立门诊处方评价、公示制度;对确需特别用药的患者要经上级医生或专家会诊后履行签批手续。
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同时,合理用药,降低病人的负担。
(5)落实抗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
禁止出现不执行招标采购合同、不使用中标药品、不执行中标药品降价规定、私自更换中标抗菌药物等问题。
(6)通过院内大屏幕科普宣传、电子显示屏、触摸查询系统等方式,在醒目位置对医院抗生素项目与价格进行公示。
(三)整改阶段(7月1日至9月30日)。
各科室要整体联动,紧密配合。
1、扎实进行整改。
各有关科室要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全面的进行整改。
凡是能及时整改的,要立即整改到位;整改需要一个过程的,要明确时限要求,各科要有进度表上报业务科。
2、制定改进措施。
要针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监管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制定改进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加强督促指导。
(四)巩固成果阶段(10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各有关科室继续搞好整改,建立长效机制。
1、抓好抗菌药物的建章立制。
制定和完善医疗服务行为、合理处方开药、等方面管理制度,巩固自查自纠成果。
2、认真进行总结。
各相关科室认真总结专项治理工作,既总结成效,也总结不足;既总结经验,也总结教训,在2013年12月中旬将总结报院专项治理工作办公室。
四、工作措施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要实行治理工作责任制。
成立医院“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治理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院长李福同任组长,业务院长张桂华、行政院长姚先杰任副组长,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张桂华院长兼任。
组建由党办、医务、药剂、院感等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工作专班。
专家组有业务院长组建,相关科室要明确“一把手”负总责。
(二)强化规范、严格纪律。
医院将多措并举,就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进行持久整治,研究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制定《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科室主任是本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明确对抗菌药物实施分级管理,强化处方点评制度,对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处方资格进行限定,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二是进一步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规范,修订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制定《医院抗微生物指南》、临床路径等技术指导性文件,加强培训和贯彻落实力度,促进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不断提高。
三是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监测。
加强合理用药监测、和细菌耐药监测的力度,进一步完善监测
技术方案,扩大监测范围,细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数据的统计分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四是继续开展全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培训。
继续对全院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和药学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微生物检验技术相关培训,提高医院微生物检验能力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五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在全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通过进一步加大对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处方行为的检查和干预力度,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逐步探索和建立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监管的长效工作机制。
要强化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要认真查处并纠正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的违规行为。
对情节轻微的,以批评教育和自我纠正为主;对确实存在问题、指出后能说清问题并纠正错误的,可以科内自行处理;对问题突出、顶风违规,对专项整改置若罔闻的坚决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三)严格掌握政策、维护稳定大局。
在“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治理行动”中,要正确区分正常用药与不正当用药的界限,正确处理开展专项治理与做好日常医疗服务的关系,既要有效治理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又要维护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稳定,保持正常的医疗服务秩序。
(四)持之以恒、建立长效机制。
要防止出现“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治理行动”是阶段性工作的片面认识,防止出现“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防止出现“积重难返”的畏难情绪,要积极探索预防、治理“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治理行动”的长效机制。
要抓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建制度,形成有效的防范机制;抓惩处,建立强有力的制约机制。
要将专项治理工作和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医院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径路,创新太和县中医院的医院的监督机制,促进我院的健康发展。
一是明确责任和进度。
明确医院及各临床科室抗菌药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明确活动的时间进度,提出具体措施消除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二是按卫生部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进行全面监控。
三是对I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后的病例进行调研,分析手术患者抗菌药物规范使用与否对术后并发感染的影响,用实际资料消除临床医生的顾虑,同时进一步提高使用抗菌药患者的标本采集率。
四是处方点评小组扩大处方点评数量与范围,重点点评近阶段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五是规范临床医生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医务管理部门与药学部门联合制订方案,组织培训和考核。
六是继续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