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合集(附全文下载)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10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中国的高血压患病率居高不下。
为了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治高血压的措施,中国心血管病学会于2018年对高血压防治指南进行了修订,本文将对修订版指南的重要内容进行介绍,以期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一、诊断标准的修订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修订版指南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一系列修改。
与之前的标准相比,修订版在血压水平、测量方法、诊断时间等方面做出了调整。
血压水平上,修订版将正常血压的上限由之前的≤120/80mmHg修改为≤130/80mmHg,进一步降低了高血压的阈值,以更早地发现和干预高血压患者。
测量方法上,修订版强调使用标准化的血压计进行测量,并规定血压测量应在静息状态下进行,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诊断时间上,修订版强调确认高血压的诊断需要在至少2次不同时间点进行,以避免偶然性的血压偏高对诊断结果的影响。
二、高血压的分级与危险分层修订版指南将高血压分为3个级别:I级高血压(130-139/80-89mmHg)、II级高血压(140-159/90-99mmHg)和III 级高血压(≥160/≥100mmHg)。
在危险分层上,指南根据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重要因素,将高血压患者分为无危险因素、低危、中危和高危四个等级。
通过准确的分级与危险分层,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危险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
三、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修订版指南强调,非药物治疗是高血压防治的首选方法。
具体措施包括:1.饮食调整:推荐低盐饮食,减少高盐食物的摄入量,同时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2.减轻体重:适度减轻体重有助于降低血压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病风险。
3.适量运动: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压,提高心血管功能。
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来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来了近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发布(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1),从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特点、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联、诊断评估、治疗手段、防治策略、社区规范化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而科学的阐述,为我国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指明方向。
领衔者说“2018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并未改变高血压定义,建议按危险分层进行管理,初始即可使用联合治疗与单片复方制剂。
希望能够以简单路径实现指南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新指南制定领衔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刘力生教授表示。
要点1: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民族、地区间存差异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升高趋势,且具有2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差异。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近年来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
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
要点2:卒中仍是最主要并发症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冠心病事件也有明显上升,其他并发症包括心衰、左心室肥厚、房颤、终末期肾病。
要点3:诊室血压为常用诊断方法诊室血压是我国目前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
有条件者应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用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及隐蔽性高血压,评估降压治疗的疗效,辅助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治。
动态血压监测可评估24 h血压昼夜节律、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等。
家庭血压监测可辅助调整治疗方案。
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实时血压监测是血压管理的新模式。
精神高度焦虑的患者,不建议频繁自测血压。
要点4:高血压定义不变按危险分层管理高血压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SBP)≥140 mmHg 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
2017年AHA高血压指南

2017年AHA高血压指南2017年AHA高血压指南1.引言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对健康和生命的威胁不可忽视。
本指南的编写旨在提供最新的、科学的治疗和管理高血压的建议,以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做出权衡和决策。
2.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2.1 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升高的状态,在不同的人群中有不同的定义标准。
根据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本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
2.2 高血压的分类根据血压水平和患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正常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前期、1级高血压和2级高血压。
3.高血压的病因与危险因素3.1 高血压的病因高血压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等。
3.2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肥胖、吸烟、饮食、缺乏运动、饮酒、心血管病史等。
4.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4.1 高血压的诊断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据测量的血压值,根据血压水平和不同的危险因素判断是否存在高血压。
4.2 高血压的评估高血压的评估包括体格检查、血压变异、靶器官损害评估等。
5.高血压的治疗原则5.1 高血压的治疗目标高血压的治疗目标是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5.2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调整、体育锻炼、戒烟和限制饮酒等。
5.3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6.高血压的并发症与预后6.1 高血压的并发症高血压的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事件、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6.2 高血压的预后高血压患者的预后与治疗效果、控制血压的稳定性等因素有关。
附件:1.高血压常见药物清单2.高血压的饮食建议3.高血压的运动方案法律名词及注释:1.高血压(hypertension):血压持续升高的状态。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1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要点1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我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仍呈升高趋势。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差异。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粗率)近年来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分别达51.6%、45.8%和16.8%。
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
1.1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发病率及其流行趋势中国高血压调查最新数据显示[1],2012—2015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标化率23.2%),与1958—1959年、1979—1980年、1991年、2002年和2012年进行过的5次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抽样调查[2]相比,虽然各次调查总人数、年龄和诊断标准不完全一致,但患病率总体呈增高的趋势,详见表1。
表1 我国六次高血压患病率调查结果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高,但青年高血压亦值得注意,据2012—2015年全国调查,18~24岁、25~34岁、35~44岁的青年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0%、6.1%、15.0%[1]。
男性高于女性,北方高南方低的现象仍存在,但目前差异正在转变,呈现出大中型城市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的特点,如北京、天津和上海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5.9%、34.5%和29.1%[1]。
农村地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增长速度较城市快,2012—2015年全国调查[1]结果显示农村地区的患病率(粗率28.8%,标化率23.4%)首次超越了城市地区(粗率26.9%,标化率23.1%)。
不同民族间比较,藏族、满族和蒙古族高血压的患病率较汉族人群高,而回、苗、壮、布依族高血压的患病率均低于汉族人群[3]。
高血压发病率的研究相对较少,一项研究对我国10 525名40岁以上的非高血压患者于1991—2000年进行了平均8.2年的随访[4],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男性和女性的累计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28.9%和26.9%,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2017版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指南(可修改)

血压≥ 180/110 mmHg 的紧急处理
1. 血压≥ 180/110mmHg,不伴心、脑、肾急性并发症的临 床症状: ① 口服短效降压药物,如卡托普利 12.5~25 mg,或硝苯地 平 10 mg或美托洛尔 25 mg 口服,1 小时后可重复给药, 门诊观察,直至降至 180/110 mmHg 以下; ② 仍≥ 180/110mmHg,或症状明显,建议转诊; ③ 24~48 h 降至 160/100 mmHg 以下,之后调整长期治疗 方案; ④ 注意:严禁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等短效药物快速降压。
同ACEI
血管神经性 水肿
高血压治疗
氨氯地平 左旋 氨氯地平 硝苯地平 硝苯地平 缓释片 硝苯地平 控释片 尼群地平 非洛地平 缓释片 拉西地平 贝尼地平 乐卡地平 西尼地平 2.5-10mg 2.5-5mg 10-20mg 10-20mg 30-60mg 10-20mg 2.5-10mg 2-8mg 2-8mg 10-20mg 5-10mg 1 1 2-3 1-2 1 2 1 1 1 1 1
(常用降压药物、适应症、禁忌症及不良反应)
1片 Qd 1片 Qd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 血压; 心力衰竭 绝对禁忌:痛风 相对禁忌:妊娠
血钾低
1片
1片 1-2片 1片 1片
1
1 2-3 1 1
1片 Qd
1片 Qd 1片 Tid 1片 Qd 1片 Qd 单药未达标或需两 相应成分的 种及以上药物治疗 相应成分的禁忌证 不良反应 的高血压
2017年版: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 管理指南
背景
当前,估计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 2.7 亿,已成为我国 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遏制我国心 脑血管疾病流行的核心策略。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其管理水平 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心脑血管疾病发展趋势。为满足 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的需要,有效支持基层高血压管理,国 家高血压办公室特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国家基层高血压防 治管理指南》。
2017中 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

2017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高血压,这个看似常见却暗藏危机的健康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人。
而 2017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发布,为我们提供了更科学、更有效的防治指导。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高血压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在2017 指南中,高血压被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 3 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这一标准的明确,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判断是否患有高血压。
血压测量是诊断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指南强调了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血压计、测量前的准备、测量的体位和时间等。
比如,测量前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吸烟等,测量时应保持安静、放松,选择合适的袖带尺寸等。
这些细节的关注,能提高测量的准确性,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接下来,我们谈谈高血压的分类。
2017 指南将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占大多数,其发病原因往往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而继发性高血压则是由某些特定的疾病引起,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明确高血压的类型,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在治疗方面,2017 指南强调了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这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
比如,饮食上应减少钠盐的摄入,增加钾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运动方面,建议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
药物治疗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常用的降压药物有五类,分别是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血压水平、合并的疾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同时,指南还强调了联合用药的原则,即在单药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物,以提高降压效果。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导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现有研究,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严重疾病密切相关。
为了引导中国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高血压的防治过程中作出正确的诊断及治疗,中国高血压学会与国家心血管疾病防控中心等单位联合发布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一、高血压概述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
根据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不同组合,高血压分为不同的级别,即正常、正常高值、高血压一级、高血压二级和高血压三级。
二、高血压的早期预防早期预防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环节。
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来减少高血压的发生,包括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减轻体重、限制饮酒和戒烟等。
此外,降低钠盐的摄入也是预防高血压的关键措施之一。
三、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及分类高血压的诊断主要是根据血压测量结果和患者的病史进行判断。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类型。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形式,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生活习惯等。
四、高血压的治疗原则治疗高血压的原则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部分。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减轻体重、限制饮酒和戒烟等。
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药物,并遵循适宜的用药原则。
五、高血压并发症的防治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等。
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并发症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环节。
除了正确的药物治疗,患者还应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定期运动、健康饮食、规律作息等。
六、高血压的长期管理与随访高血压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管理和随访,以保持良好的血压控制。
医务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血压监测,评估疗效,并指导患者改善生活习惯。
此外,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支持。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精简

状性亚临床靶器官损害。
• 早期检出并及时治疗,亚临床 靶器官损害是可以逆转的。
• 提倡因地因人制宜,采用相对
简便、费效比适当、易于推广 的检查手段,开展亚临床靶器 官损害的筛查和防治。
或
血清肌酐轻度升高:男性115~133umol/L(1.3~1.5mg/dl), 女性107~124 umol/L(1.2~1.4mg/dl) •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 或白蛋白/肌酐比:≥30mg/g(3.5 mg/mmol)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指南更新要点
关于中国高血压和血压控制的流行病学数据
诊室血压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水银柱血压计将逐步被淘汰
更新了影响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总胆固醇水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阈值,房颤等) 更新了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分层的方法 更新了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 修改了初诊高血压患者的评估及监测程序 修改了降压药应用基本原则 修改了联合用药的适应证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评估靶器官损害
• 在高血压患者中,评估是否有
靶器官损害是高血压诊断评估 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检出无症
·左心室肥厚
心电图:Sokolow-Lyon电压>3.8mV或Cornell乘积>244mV·ms
超声心动图LVMI:男≥115g/m2,女≥95g/m2 •颈动脉超声IMT≥0.9mm或动脉粥样斑块 •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12m/s(*选择使用) •踝/臂血压指数<0.9(*选择使用)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GFR30~59ml/(min-1.73m2)]
●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粗率)近年来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仍处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年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合集(附全文下载)
2017~2018年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合集(附全文下载)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
高血压的诊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存在争议比较多的一个领域。
2017~2018年期间国内外发布了很多部高血压指南,医脉通汇总如下,供大家参考。
中国指南
1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
急诊高血压包括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
在高血压患者中有1%~2%会发生高血压急症。
2018年1月发布的《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2017版)》指出,急诊高血压治疗的原则是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区分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根据病情评估进行针对性治疗。
文章链接:急诊高血压:遇到这13种情况,该怎么处理?下载地址:/guideline/14854
2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及降压目标声明
2017年11月,美国发布高血压新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修改为血压≥130/80 mmHg,一时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较大的争议。
同年12月,中国医师协会组织专家召开了研讨会,对美国高血压新指南有关高血压诊断及降压标准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形成了《中国医师协会关于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及降压目标科学声明》。
文章链接:中国新版高血压指南还没来,科学声明先来啦!下载地址:/guideline/15534
3老年高血压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
与中青年患者相比,相似程度的血压升高,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显著升高。
老年高血压的诊治存在特殊性。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中强调,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具有特殊性,应重视群体特征和治疗措施的个体化。
文章链接:中国老年高血压共识2017最新发布!别再跟着美国跑啦~
下载地址:/guideline/14460
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主要内容包括基层高血压管理的基本要求、管理流程、诊断和评估、治疗方案及长期管理要求等。
本指南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工作者。
文章链接: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发布!
下载地址:/guideline/13888
5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
在第1版《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颁布2年之后,顺应高血压治疗形势的改变,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组织进行该指南的更新和
再版。
第2版指南增加了药物基因组学内容、正在研究的新药、药物的循证推荐,同时增加具有知识产权的国产创新降压药物章节,丰富了药物治疗的内容。
下载地址:/guideline/14071
62017台湾高血压管理指南更新
关于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值存在着很大争议。
2017年5月,由台湾心脏病学会(TSOC)和台湾高血压学会(THS)联合更新了高血压管理指南。
新版本是对2015版的更新,根据SPRINT试验和几项荟萃分析结果,修订了血压治疗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对部分高血压患者群体,新版本提出了无人值守的自动化诊室血压测量(AOBP)目标。
文章链接:台湾高血压指南更新降压目标值推荐,AOBP是什么你知道吗?
下载地址:/guideline/13428
国外指南
12017美国成人高血压指南
11月13日,由ACC、AHA等多个学术机构制定的《2017成人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管理指南》正式颁布。
官方网站公布了指南全文、执行摘要和系统回顾三个文件。
与十多年前的上一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变化非常大。
新版指南重新定义了高血压及其分类,降低了治疗门槛和目标值,对高血压的管理更加积极。
文章链接:重磅!美国新版高血压指南发布,变化何其多……下载地址:/guideline/14450
22018改善亚洲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共识
在全球范围,高血压是导致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高血压的决定因素和高血压相关心血管疾病风险存在种族差异。
1月8日,《改善亚洲高血压患者管理的共识文件》发表。
共识指出,改善亚洲高血压患者的管理要兼顾亚洲人群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特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高血压研究所王继光教授参与了本共识的制定。
文章链接:改善亚洲高血压患者的管理?请收下这份量身定制的共识
下载地址:/guideline/14810
32018亚洲共识:清晨高血压的管理
清晨血压激增是高血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1月16日,《清晨高血压的管理:亚洲专家组的共识声明》发布,针对亚洲患者清晨高血压的管理进行了论述,内容涉及清晨高血压的定义、发生机制、心血管风险、评估和治疗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王继光、朱鼎良、李燕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参与了共识撰写。
文章链接:清晨血压升高?专家告诉你怎么用药
下载地址:/guideline/14860
4
2018亚洲共识:家庭血压监测高血压是亚洲地区死亡的主要原因。
家庭血压监测(HBPM)可能会改善高血压控制,由于其诊断准确且可以预测心血管结局,是常规诊室血压测量的有效辅助手段。
目前,亚洲还没有关于HBPM的指南。
因此,亚洲心血管专家组发布了一份关于家庭血压监测的专家共识,以指导亚洲地区的临床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参与了共识撰写。
文章链接:家庭血压监测:亚洲专家组的共识声明(2018)下载地址:/guideline/14955
5
2018加拿大成人和儿童高血压指南2018年5月,加拿大高血压教育计划(CHEP)再次更新了高血压诊治指南,今年成人和儿童高血压指南合为一个文件,提出了高血压的循证管理框架。
本文主要介绍降压治疗目标值、个体化的药物选择和强化降压三部分内容。
文章链接:高血压的个体化用药建议——2018 CHEP指南更新
下载地址:/guideline/15523
6
2017国际共识:1级高血压的治疗目前对于低-中度心血管风险的1级高血压患者,是否给予药物治疗、如何治疗仍存在
争议。
本共识由40位国际专家共同起草。
经过对研究证据和总价意见的总结,共识提出了对年龄<80岁的低-中危1级高血压患者的4条推荐意见。
文章链接:1级高血压,服药还是单纯改变生活方式?国际共识来了
下载地址:/guideline/13439
7
2017ACP:≥60成人高血压治疗指南推荐对≥60岁高血压患者采取缓和的收缩压目标值,提出了三点建议:(1)收缩压≥150 mmHg的高龄患者需要启动降压治疗,以降低死亡、卒中与心脏事件(高质量证据);(2)存在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病史的高龄患者考虑启动或强化药物治疗,将收缩压降至<140 mmHg,以降低卒中复发风险(中等质量证据);(3)心血管高危患者考虑启动或强化药物治疗,将收缩压降至<140 mmHg,以降低卒中和心脏事件风险(低质量证据)。
文章链接:ACP/AAFP指南:高龄患者降压目标宜宽不宜严下载地址:/guideline/12580
期待中国高血压指南更新版早日正式颁布!
10000+专业医学试题
真人PK游戏体验14个医生专属排位等级等你挑战非医莫入,虐到你哭!(小编玩了3天,刚升到「实习医生」)医脉
通最强医脑,帮助医生轻松提高医学知识水平,赶快邀请同行来对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