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涂料的常见问题

合集下载

UV涂料的常见问题

UV涂料的常见问题

uv涂料的常见问题1、流挂:流挂现象是在喷涂后烘烤均化阶段最容易出现的一类弊病,在垂直涂装中最易流挂,它的形状像小水珠一样沿着边角垂直流淌,形成的表面缺陷。

@原因分析:原漆的粘度太低、工件离喷枪距离太近涂膜过厚,线速度太慢是造成流挂的主要原因。

@解决方法:提高涂装粘度、增加固含量,提高溶剂挥发速度:调整喷枪距离和出油量、调整线速度、降低涂装膜厚和烘烤温度.2.针孔.:面漆上的气泡形如麻点、中间有小孔、象针扎一样密密麻麻的凹于涂层表面。

@原因分析:面漆喷得太厚(特别是施工粘度偏高,更易造成面漆喷得太厚),气温急剧下降,助剂、或溶剂配比不合理是造成针孔的主要原因。

)@解决方法:增加开油比例以降低粘度,降低涂装膜厚、调整溶剂挥发速率,提高红外流平温度或者给UV漆加热,放慢UV流水线速度都可以解决针孔问题.:3、雾光:高光UV面漆固化后有一层像雾一样的表面缺陷,这种问题在单液黑底上最容易出现。

@原因分析:A、溶剂挥发太快、温度和湿度偏高是造成雾光的主要原因,溶剂挥发太快使UV表面吸水、油水不混容如果UV漆溶解力太强或底漆耐溶剂性偏差,底漆未干透,也易使UV漆咬底漆,也容易造成失光.@ 解决方法:A、调整溶剂挥发速率。

B、调整UV漆和底漆配方,将底漆烘干且适当降低涂膜厚度,使底漆在短时间烘烤时相对会干得透一点!4.鱼眼:鱼眼又称凹陷,它一般呈现出圆形凹痕、边缘凸起、看上去就像鱼的眼睛。

@原因分析工件表面和环境不干净,压缩空气不干净所造成。

@ 解决方法重新清洁待涂装的工件和环境、检查压缩空气过滤系统是否正常。

塑胶uv涂料常见问题1.附着力不佳机理:单液型底漆与UV面漆之间不存在化学交联,基本上底漆、面漆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包括分子间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力),以及底漆和面漆之间的相互溶解,渗透所带来的物理锚合作用,因此要求底漆和面漆之间的配套。

底漆太硬面漆难以咬入,UV面漆溶解力太弱,不能形成良好的层间结合,底漆太软容易咬底、发花、发雾,同样面漆太厚,自由基聚合时体积收缩太大对附着力也有影响。

UV涂装常见不良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

UV涂装常见不良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

7.涂料批次更换,原油光泽差异
7.通知供应商重新调整涂料
8.喷房或烤箱的温湿度不稳定
8.稳定喷房和烤箱的温湿度
9.涂料性能问题(如底漆+印刷+面漆) 9.在喷面漆之前增加一层primer
1.素材来料不良
1.把不良素材挑选出来同时通知成型改善
2.轨道内有异物凸起
2.对轨道进行确认清理
13
划伤
3.自动线立杆变形导致两立杆产品相互碰 3.修理或更换变形的立杆
高导致容剂挥发过快
第一段的温度
1.喷幅太小
1.适当增大喷幅
2.喷枪位置、角度不佳
2.调整喷枪位置、角度
3.泵浦或喷枪压力不稳定
3.确认稳定泵浦或喷枪压力
4.涂料粘度变高
4.定时确认涂料粘度并保证其稳定
11
色差
5.喷涂膜厚不均匀
5.定期检查产品湿膜状态及膜厚,并同底漆首
6.原油搅拌不均匀
件进行颜色对比
1.涂料吐出量过大 2.喷涂距离过近 4 积漆(挂 3.涂料粘度太低 流) 4.喷幅太小 5.喷枪位置、角度不佳 6.泵浦或喷枪压力突然增大
1.涂料吐出量太小或喷枪被堵 2.喷涂距离太远 5 少油(漆 3.涂料粘度太低 薄) 4.喷幅太宽 5.喷枪位置、角度不佳 6.泵浦或喷枪压力突然降低
改善方法
1.降低压缩空气压力 2.更换合适的空气帽或喷嘴 3.缩小喷涂距离 4.适当降低涂料粘度
4.如NO.2/3项无法改善,需先对素材进行打磨
牙边
1.根本原因为素材问题
17
披锋
2.擦拭不到位
3.喷涂膜厚不够
1.成型调机改善或对素材进行打磨处理 2.增加擦拭力度和次数并进行检查 3.适当增加喷涂膜厚或调整涂料粘度

UV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UV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当表面张力较高的涂料涂覆于表面自由能较低的底材上,也就是涂料表面张力与底材表面张力相差太大时,容易造成涂料对底材的润湿性不良,接触角变大,使涂料有保持滴状倾向而裸露出被涂面,特别是罩光清漆和颜料份较少的色漆,比较容易出现这种缺陷,而且不容易修补。

1缩孔现象缩孔是由低表面张力的小颗粒或小液滴杂物产生的,它们可能存在于塑胶底材上、涂料中或飞落在刚刚涂覆好的湿膜上。

某些低表面张力物质溶解在湿膜中产生一个局部的表面张力差,Marangoni效应将这低表面张力部分的湿膜从颗粒流开,试图覆盖周围高表面张力的湿膜。

随着流动的发生,溶剂的挥发,表面张力差增大。

流动继续,溶剂的挥发增大了黏度,阻碍了流动而最终形成凹下的缩孔。

常见解决方法使用助剂降低涂料表面张力以减少缩孔增加流平。

它可将表面张力降低到大多数会引起缩孔杂物的表面张力以下。

2橘纹现象橘皮现象是涂漆过程中常见又较难克服的流平性问题,影响因素众多,大大地影响到涂膜的平整性。

原因及对策如下:(1)在喷涂过程中,由于溶剂挥发太快,湿膜黏度急剧增加,使流平变得困难而产生橘皮。

措施是根据环境季节温度变化来选择合适的稀释剂,例如[url=javascript.:;]聚氨酯[/url]涂料的稀释剂有冬用和夏用之分。

(2)塑料工件温度太高,使溶剂瞬间挥发,湿膜来不及流平。

(3)喷涂时出漆量太小或喷涂距离太远,表面沉积涂膜太薄,流平变得困难。

(4)[url=javascript.:;]喷枪[/url]雾化不良,漆雾颗粒过大也产生橘纹。

降低出漆量并提高压缩空气输出量,改善雾化性能。

(5)喷涂距离太近。

喷距太近虽然涂膜厚有利于流平,但压缩空气的冲击力使厚涂膜产生更大的橘纹,反而使流平性变差。

(6)涂料黏度过大。

涂料粘度大时,涂料雾化性和湿膜流平性都差。

因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兑稀并采用带恒温装置的喷涂设备。

(7)环境温度偏高,或闪干时间不足就进行烘烤。

(8)喷涂室内空气流速太快,使湿膜溶剂快速挥发而难以流平。

uv光照固化中出现的问题

uv光照固化中出现的问题

uv光照固化中出现的问题
在UV光照固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1. 粘性不足:UV光照固化对于较厚的涂层或浆料可能无法完全穿透并固化,导致表面出现一层黏性较低的残留物。

2. 不均匀固化:如果光源位置或光照强度不均匀,会导致固化不均匀,出现一些地方固化不足或未固化的情况。

3. 氧气阻挡:UV光照固化需要在无氧环境下进行,否则氧气会干扰光聚合反应。

如果没有有效的氧气排除方式,可能会导致固化效果不佳。

4. 温度敏感:UV光照固化过程中,温度会影响光敏材料的粘度和流动性。

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固化速度和固化效果。

5. 黄变:某些透光性较差的材料在UV光照固化后可能会出现黄变现象,降低了产品的外观质量。

6. 透明度下降:有些透明材料在UV光照固化后可能会产生浑浊或白化现象,影响材料的透明度和光学性能。

7. 光源老化:UV光源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逐渐老化,导致光强度减弱和波长漂移,影响固化效果。

8. 光引发剂不匹配:UV光照固化必须选择合适的光引发剂和基材配合使用,否则可能出现固化不完全或反应速度缓慢的问题。

UV常见问题及改善对策

UV常见问题及改善对策

UV常见问题及改善对策一:光泽不好、亮度不够1 、UV光油粘度太低,涂层太薄2 、乙醇等非反应型溶剂稀释过量3 、UV 油涂布不均匀4 、纸张吸收性太强5 、网纹辊太细,供油量不足1> 、根据纸张的不同情况适当提高UV 光油的粘度和涂布量2 >、对渗透吸收性强的纸张,可先行涂布一层底油二:干燥不好、光固化不彻底、表而发粘1 、紫外灯管老化,强度减弱2 、UV 光油存储时间过长3 、非反应型稀释剂加入过多4 、机器速度过快1> 、在固化速度要求小于0. 5S 的情况下,必须保证高压汞灯的功率一般不小于120 w/cm2 >、灯管要及时更新,不要等坏了再换,必要时加入一定量的UV 光油固化促进剂,加速干燥三:印刷品表而UV光油涂不上、发花1 、UV 光油粘度低,涂层太薄2 、油墨中含调墨油或干燥油过多3 、油墨表面已晶化4 、油墨表面防粘材料(硅油、喷粉) 过多5 、涂胶网辊太细1> 、对要求UV 上光的产品印刷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创造条件2> 、上UV 光油时适当涂厚些,必要时可通过上底油或更换特殊光油来解决问题四:UV上光涂层有白点和针孔1 、涂层太薄2 、网纹辊太细3 、非反应型稀释剂如乙醇加入量过多4 、印刷品表面粉尘较多1> 、生产环境及印刷品表而应保持护清洁,增加涂层厚度,也可加入少量平滑助剂2 >、稀释最好采用参与反应的活性稀释剂五:表而涂布不匀、有条纹及桔皮现象1 、UV 光油粘度过高2 、涂布辊太粗不光滑3 、压力大小不均匀4 、涂布量过大5 、UV 光油的流平性差1> 、降低UV 光油粘度,减少涂布量,压力调整均匀2 >、涂布辊应磨细、磨光,可加入少量流平剂六:UV光油附着力不好1 、印刷品上油墨表而晶化2 、印刷油墨中的辅助材料不合适3 、UV 光油本身粘附力不足4 、光固化条件不当1> 、印刷工艺要提前考虑上光条件2> 、已印好的产品需要涂上增强附着力的底油七:UV光油变稠、有凝胶现象1 、UV 光油存储时间过长2 、光油未能完全避光存储3 、存储温度偏高1 >、注意UV 光油的有效使用期,严格避光存储2 >、存储温度以5 一25 ℃为宜八:残留气味大1 、干燥固化不彻底2 、UV 光油抗氧干扰能力差3 、UV 光油中非反应型稀释剂加入过多1 >、UV 光油干燥固化必须彻底,加强通风2 >、必要时更换UV 光油品种。

UV处理剂分析涂装常见的问题!

UV处理剂分析涂装常见的问题!

UV处理剂分析涂装常见的问题!(此方案由东莞炅盛UV处理剂整理发布)UV涂装的UV漆漆膜是立体状结构,硬度大,耐磨性好,透明度好,产品耐刮碰、耐摩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使产品色差较小,质量稳定。

UV处理剂是解决UV涂装过程中出现附着力差、掉漆现象或者是不良品返工返喷的一种处理剂,环保不含卤素,生产高效,成本低。

那么UV涂装中常常出现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1.UV上光膜面上出现条痕、起泡、起皱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有哪些?1.UV光油黏度太高。

加入适量的稀释剂,降低光油黏度。

2.光油的涂布量大。

适当减少涂布量。

3.光油对印刷品表面墨层润湿性差。

选择适合油墨性质的上光油。

4.上光加工时的工艺条件同上光油适性不匹配,流平性差。

调整工艺参数,使其与上光油适性相匹配。

5.裁切、模切同时出现。

尽量减少在裁切、模切位置的UV上光设计。

2.UV上光层偏黄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有哪些?1.上光油放置时间太长,本身已经变黄,特别是劣质UV光油的变黄现象更为严重。

建议更换合适的UV光油。

2.UV光照射过量,UV光油固化过度。

适当降低UV光照射的功率或少开UV灯组,加快上光速度。

3.UV光油上光出现粘连现象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有哪些?1.涂布太厚。

2.UV灯功率不足或老化。

3.光油已经过期。

解决方法:1.可采用分两次快速UV光照射固化的方法。

2.及时更换UV灯,使之达到额定功率。

3.停止使用过期的UV光油。

4.降低涂布量,减薄光油油膜层。

5.提高上光涂布加工温度,使膜层彻底固化。

上述是在UV涂装中常常会碰到的一些生产问题,很影响涂装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在生产中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记录好问题的原因并加以解决。

在遇到附着力差掉漆等问题的时候,UV处理剂能快速高效稳定解决问题。

UV涂装常见不良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ppt课件

UV涂装常见不良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ppt课件

7.涂料批次更换,原油光泽差异
7.通知供应商重新调整涂料
8.喷房或烤箱的温湿度不稳定
8.稳定喷房和烤箱的温湿度
9.涂料性能问题(如底漆+印刷+面漆) 9.在喷面漆之前增加一层primer
1.素材来料不良
1.把不良素材挑选出来同时通知成型改善
2.轨道内有异物凸起
2.对轨道进行确认清理
13
划伤
3.自动线立杆变形导致两立杆产品相互碰 3.修理或更换变形的立杆
6
涂装技术---异常处理
NO. 不良现象
发生原因
改善方法
1.对素材进行烘烤或进行火焰处理释放素材内应力且要
1.素材问题
求成型改善
2.溶剂太强
2.在不影响测试的情况下更换弱点的溶剂
15
咬底
3.膜厚太厚或流平时间太长
3.调整喷涂膜厚或缩短流平时间
气纹
4.涂料粘度太低
4.适当提高涂料粘度
5. 产品喷涂后立即进行烘烤且 5.增加产品喷涂后的自然干燥时间或降低烤箱第一段的 烘烤温度过高导致容剂挥发过 温度
3.提高压缩空气压力
7
桔皮
4.喷涂距离过远或过近
4.调整喷涂距离
5.稀释剂的低沸点组分过多,挥发 太快,涂料流平效果差
6.涂料分散搅拌不良 7.涂料性能不利于施工
5.增加稀释剂
6.喷涂前将涂料充分搅拌
7.要求涂料供应商改善(可增加流 平剂)
1.空气帽或喷嘴被涂料沾污
8 条痕(面 2.喷雾圆形搭接不上
1.减少涂料吐出量 2.调整喷涂距离 3.适当调高涂料粘度 4.适当增大喷幅 5.调整喷枪位置、角度 6.确认稳定泵浦或喷枪压力
1.增大吐出量或清洗喷枪 2.调整喷涂距离 3.适当调高涂料粘度 4.适当减小喷幅 5.调整喷枪位置、角度 6.确认稳定泵浦或喷枪压力

UV常见6种故障及解决办法

UV常见6种故障及解决办法

现象:固化后的涂层不呈镜面。

原因1:UV光前几天黏度过高,流平性差。

解决办法:降低UV光油黏度,加入少量流平剂。

原因2:涂布辊太粗不光滑。

解决办法:涂布辊辊面应磨细、磨光。

印刷涂布胶辊要具有以下特点:
(1)橡胶硬度在50~60之间,有良好的回弹性;
(2)与油墨有良好的转移和着墨性能;
(3)具有一定的抗磨损性。

原因3:压力太小不均匀
解决办法:调整压力。

原因4:涂布量过多。

解决办法:减少涂布量。

原因5:UV涂层未固化,被别的导辊压过并反粘。

解决办法:(1)清洁干净。

(2)查明未固化原因。

原因6:由于气温低,上光油比较容易凝固,不利于上光油的正常流动,以致造成上光后的产品表面油膜不均匀。

解决办法:通常情况下,印品上光的温度控制在20左右可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使用上光油时应注意:
(1)了解上光油的种类、性质、效果及与其他溶剂配制时的变化情况。

(2)要针对承印物的基材和油墨表面性能选择适合性能的光油。

(3)要注意上光油的干燥性能,其干燥温度范围和干燥时间长短是不是对承印物有影响。

(4)要考虑上光材料的后加工适应性,如烫印性能,耐用摩擦性、凹凸压痕模切时的耐压性等。

(5)应选用透明度高、气味小的上光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v涂料的常见问题
流挂:流挂现象是在喷涂后烘烤均化阶段最容易出现的一类弊病,在垂直涂装中最易流挂,它的形状像小水珠一样沿着边角垂直流淌,形成的表面缺陷。

@原因分析:原漆的粘度太低、工件离喷枪距离太近涂膜过厚,线速度太慢是造成流挂的主要原因。

@解决方法:提高涂装粘度、增加固含量,提高溶剂挥发速度:调整喷枪距离和出油量、调整线速度、降低涂装膜厚和烘烤温度.
针孔:面漆上的气泡形如麻点、中间有小孔、象针扎一样密密麻麻的凹于涂层表面。

@原因分析:面漆喷得太厚(特别是施工粘度偏高,更易造成面漆喷得太厚),气温急剧下降 ,助剂、或溶剂配比不合理是造成针孔的主要原因。

) @解决方法:增加开油比例以降低粘度,降低涂装膜厚、调整溶剂挥发速率,提高红外流平温度或者给UV漆加热,放慢UV流水线速度都可以解决针孔问题.
雾光:高光UV面漆固化后有一层像雾一样的表面缺陷,这种问题在单液黑底上最容易出现。

@原因分析:A、溶剂挥发太快、温度和湿度偏高是造成雾光的主要原因,溶剂挥发太快使UV表面吸水、油水不混容
B、如果UV漆溶解力太强或底漆耐溶剂性偏差,底漆未干透,也易使UV漆咬底漆,也容易造成失光(
@ 解决方法:
A、调整溶剂挥发速率。

B、调整UV漆和底漆配方,将底漆烘干且适当降低涂膜厚度,使底漆在短时间烘烤时相对会干得透一点~
鱼眼:鱼眼又称凹陷,它一般呈现出圆形凹痕、边缘凸起、看上去就像鱼的眼睛。

@原因分析:工件表面和环境不干净,压缩空气不干净所造成。

@解决方法:重新清洁待涂装的工件和环境、检查压缩空气过滤系统是否正常。

塑胶UV涂料常见问题
1.附着力不佳
机理:单液型底漆与UV面漆之间不存在化学交联,基本上底漆、面漆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包括分子间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力),以及底漆和面漆之间的相互溶解,渗透所带来的物理锚合作用,因此要求底漆和面漆之间的配套。

底漆太硬面漆难以咬入,UV面漆溶解力太弱,不能形成良好的层间结合,底漆太软容易咬底、发花、发雾,同样面漆太厚,自由基聚合时体积收缩太大对附着力也有影响。

@影响附着力的可能原因 :
1、底漆硬度高;涂装后放置时间太长,干得太透;铝粉漆的铝粉含量偏高都是影响层间附着力的重要因素。

2、UV面漆原因: 树脂和单体自身的粘附性不高;或配方设计时官能度偏高造成自由基聚合反应时体积收缩太大(特别是涂膜太厚时体积收缩影响附着力的现象更明显);或UV固化不彻底,没有形成足够长的分子链。

溶剂偏弱或挥发太快、导致对底漆及塑料底材的二次溶解力不够。

表面张力太高,不能对底漆充分润湿和流平,配方设计不合理。

@解决方案.
1、调整底漆的硬度,提高底漆烘烤温度延长烘烤时间。

铝粉含量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使
用和UV配套的底漆系统。

2、控制好UV涂膜的体积收缩,调整溶剂的溶解力和挥发速率,调整膜厚、引发剂用量和灯功率,重新选择原材料和调整配方。

2.硬度
硬度的影响因素与解决方案
硬度的定义:涂层的硬度一般是指涂膜表层的铅笔测试硬度,其测试结果主要取决于涂层自身的硬度,同时也与涂膜的韧性和表面滑爽有关.
@ 影响硬度的可能原因:
底漆硬度和涂膜厚度;
所选用主体UV树脂的结构和官能度,单体官能度越高硬度越高体积收缩越大,厚涂时附着力易差;
配方的最终UV固化转化率要求UV固化时能量不小于800mj/cm2;
涂层中丙稀酸双键的交联密度;
UV线红外流平温度和时间、UV曝光能量以及干膜厚度。

@可行的解决方案:
调整底漆硬度
调整面漆配方增加交联密度,但不能太高,以硬度大于H为好;
增加涂膜厚度,控制在30-40um;
增加曝光强度,但不宜太高,否则官能团太多,交联点太多,体积收缩太大,厚涂时附着力会变差;
调整红外流平温度和时间,使UV漆中溶剂在红外流平时要充分释放后再进行紫外光固化,但红外流平温度过高或时间太长也会造成UV漆咬底漆而降低整个涂层硬度。

3.针孔和麻点形成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外界因素:
环境中灰尘太多;
物件表面没有处理干净 (灰尘、油污、静电等);
底漆涂装工艺缺陷、细度不够或反粗。

涂装因素:
配方体系中过滤不干净或搭配不合理,体积收缩太大,涂膜的润湿铺展性不佳,易形成局部团聚,导致麻点产生;
稀释剂的溶解力不够,溶剂挥发后期有不相容物析出;
{喷涂粘度过高,一次涂膜太厚引起的针孔,或者是助剂使用不当,底面的微小气泡上升而没有破裂。

- a1 K5 K” a: e, U8 P&
@ 可行的解决方案:
提高喷涂车间的无尘级别;
对素材除油除蜡,用静电枪除尘;
保证底漆的细度,色漆控制在15微米以下,银粉漆控制在30微米以下,平衡底漆的膜厚、平整性和遮盖力;
调整配方的相容性、固化速率和体积收缩,引入大分子量的体积收缩小伸展性较好的树脂; 控制稀释剂的溶解力和挥发梯度,做到溶解力、挥发速率和咬底性的三方平衡; 调整助剂的合理搭配,做到润湿、流平、消泡性能三者平衡。

4.涂膜泛白
原因与分析
@ 可能原因
1、光固化涂装环境湿度太高,曝光时表面凝结有水份;
底漆线温度太高,底漆线稀释剂挥发太快,挥发时水份落在底漆表面而泛白。

@ 解决方案:
1、涂装环境的湿度尽量控制在不高于80%;应在40%-70%,温度20?-30 ?
2、降低溶剂的挥发速度,降低涂膜厚度。

5.手印的形成原因与分析
手印来源于人体的汗液和小分子迁移的结合,主要有以下几种: 1、UV涂料固化过程中残留的小分子丙烯酸酯单体;
2、引发剂分解后产生的小分子;
3、有机硅助剂迁移到表面的作用;
4、总体来说人体汗液没法解决,只能从配方上去想办法;
单体的选择很重要,尤其是单官能团单体;注意涂层曝光的固化程度和转化率; 引发剂的搭配用量合理
选择表面张力低和耐污性好的助剂。

@缩孔的形成原因与分析
1、被涂物表面有油污或表面有蜡和灰尘,涂装时局部表面张力过低容易产生缩孔;
2、涂装时空压机有油或水混进了油漆中,引起缩孔;
3、涂料的表面张力过高,被涂物的表面能过低在涂装时也容易引起缩孔;
4、被涂物表面被有机硅污染或是涂料中使用了过量的短波有机硅油也容易引起缩孔。

@解决方案:
检查空压机中的油水是否长时间未放;
检查油水过滤系统是否运转正常,最好加装空气干燥过滤器;
涂装前用白电油或IPA清洁被涂物的表面,除去表面油质,蜡和其它污渍;
涂料的表面张力要尽量调整到和被涂物的表面能接近,涂装湿润不好可以用溶剂调整,涂装以后产生缩孔可以用低表面张力的助剂调整;
表面被有机硅污染过的物件要特别做好清洁,涂料中使用的助剂要仔细筛选和评估。

6. 不耐水煮的
@原因分析
1、涂层偏薄或涂层固化不彻底;
2、配方中选用的主体树脂或单体含有亲水性基团;
3、涂层的交联密度偏低
4、固化后残留有小分子;
5、底面配套的密着性差。

@解决方案:
1、选择疏水性较好的单体和树脂;
2、涂层的固化程度和膜厚要控制适当;
3、交联密度和转化率越高越好;
4、控制好固化速率,减少小分子的残留;调整好底面配套的密着性,达到素材和涂层的应
力平衡。

7.流平不良
@ 原因分析稀释剂溶解力不够或挥发速率过快; 开油比例偏低,涂装粘度偏高导致流平不佳; 涂料分子量高或涂装固含量偏低
配方中使用了短波助剂;
树脂相容性不良。

@ 解决方案
调整溶解力或挥发速率;
控制好开油比例和涂装粘度;
配方的分子量和涂装固含要控制的合理; 短波助剂少用或不用;
选择相容性好的树脂搭配组合
8.开裂
@原因分析
配套底漆干燥时间不够;
面漆稀释剂太强或挥发太慢
曝光能量太高固化收缩率太大;
交联密度高或转化率太低;
涂膜太厚或曝光过程的温度偏高。

@解决方案:
底漆喷涂后要有足够的温度和干燥时间; 面漆稀释剂不能太强和挥发太慢; 控制好曝光能量,添加低官能团树脂及单体调整体积收缩;
降低交联密度提高转化率;
控制涂膜厚度和曝光过程的温度。

9.起皱
@罩光后漆膜出现起皱现象主要原因
1、底漆烘烤时间过短,漆膜喷的过厚;
2、底漆干燥速度太慢;
3、光固化溶解力太强。

@解决方案:
1、提高烘烤温度或者延长烘烤时间,控制漆膜;
2、提高底漆干燥速度;
3、降低光固化溶解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