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下第9课知识点全梳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10课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10课知识点整理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10课知识点整理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辽、宋、夏、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907年,唐朝为藩镇所灭。
一、辽宋西夏的并立1、契丹的兴起(1)契丹的生活习俗: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过游牧为主逐渐有了农耕生活。
(2)契丹国的建立:2、北宋的建立(1)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2)北宋与契丹:①北宋北伐:为了夺回被辽占领的地区(幽云十六州),遭到失败,转而采取“守内虚外”的消极防御政策。
②契丹南侵:1004年,辽军大举攻宋,到达澶州,东京受到威胁,宰相寇准主战,宋真宗亲临督战,辽军进攻受挫。
1005年,双方订立盟约,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双方和平往来长达100多年。
(3)澶渊之盟的内容:①双方撤军,各守疆界;②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4)、对澶渊之盟的评价:对北宋来说这是一个屈辱性的和议,它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是这毕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双方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3、北宋与西夏的和战宋与西夏的和议:①西夏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币;③双方在边界进行贸易。
二、碰撞中的融合(民族融合)(1)奖励垦荒,学会农耕(2)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3)西夏还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用汉字铸造钱币政权建立民族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辽契丹916年辽太祖阿保机上京北宋汉族960年宋太祖赵匡胤汴京、东京(今开封)西夏党项11世纪前期李元昊兴庆金女真12世纪初期金太祖阿骨打会宁,后迁到中都南宋汉族1127年宋高宗赵构临安(今杭州)1、辽太宗推行“以汉制待汉人”,保护发展先进中原文明的政策。
2、榷场:我国古代由国家为征税而设立的边境贸易场所。
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1、1115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建立金政权,定都会宁。
2、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定都临安。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背诵内容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的发展1.农业发展原因?(或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南方战乱较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统治者的措施;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2、农业耕作技术:耕作技术提高,宋朝南方出现秧马,复种技术。
3、粮食作物:(1)水稻:①品种: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4、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1)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2.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浙江哥窑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备了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都市贸易繁荣(1)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兴起了大量商业都市,其中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2)城市中街道以及窄巷之内都可开设店铺,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3)都市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2、纸币的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3.海外贸易繁荣(1)港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管理: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四、经济重心南移1.时间: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2.表现: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思考:1.宋朝海外贸易为何发达?(背)(1)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七年级历史第九课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第九课知识点总结七年级历史人教版第九课知识点总结。
一、秦统一中国。
1. 秦统一的背景。
- 战国以来的趋势: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 秦国的优势。
-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 秦统一的过程。
- 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
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 秦统一的意义。
- 政治格局: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 对后世影响: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 皇帝制度。
- 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他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2. 中央政权机构。
- 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 太尉:掌管军事。
-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3. 地方管理制度 - 郡县制。
- 内容。
- 秦始皇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 意义。
-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 文字。
- 统一文字的措施: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后来,又流行一种更为简易的隶书。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知识点复习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新人教版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1、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了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结束了黄河流域分裂局面。
★★.联系:七年级上册学过的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人物或政权(东汉末的曹操、氐族符坚建立的前秦、鲜卑族建立的北魏)二、辽、宋、夏的和战1、宋与辽──澶渊之盟(1)背景:宋真宗统治时,澶州之战,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3)评价:一分为二评价。
①宋每年给辽岁币,增加了负担老百姓,对宋来说也是屈辱的。
②但这个条约也使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边境和平,这样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双方在边境地区贸易的发展。
★★.榷场:我国古代由国家为征税而设立的边境贸易场所。
★★.1005年,宋辽双方刚达成和议时,内侍误传输银绢30万两时,宋真宗大吃一惊。
后来听说只有30万,又沾沾自喜,认为是宋朝谈判的“胜利”。
你赞同宋真宗的态度吗?你对“澶渊之盟”又是如何认识的?答:不同意,宋真宗的态度反映他的昏庸无知。
“澶渊之盟”对北宋政府而言,意味着军事上的软弱,无力从根本上抵御辽的侵扰,是个屈辱的条约,由此加重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
但利用战役的胜利和辽统治者要求议和的心理,换得了此后百余年双方的和平友好关系,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2、宋与夏和战(1)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2)宋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三、金和南宋的对峙1、12世纪初期,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建立金,都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
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人教版历史七下第9课知识点全梳理

都市贸易
大的都市:开封和杭州;街市、早市、夜市、草市、市镇等各 类商贸获得 出现
商业
海外商贸
大商港:广州、泉州;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成为财政 收入的重要来源,设立管理机构市舶司
货币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出现,南宋流行)
南方经济发展概况及南移过程及原因
时期
南方经济地位
汉代
经济落后
外贸收入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设立管理机构市舶司货币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出现南宋流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类别农业手工业商业南方经济地位经济落后初步开发全国经济重心南方经济发展概况及南移过程及原因问题1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类别
发展成就
粮食作物 农业
南方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复种技术得到推广,出现拨秧 工具秧马
根据材料,说一说宋朝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材料一反映出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商家实力雄厚,交易量大。 遍及大街小巷,有一定的规模,商品种类繁多。
探讨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便于携带。作用:有利于商品流通
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发展集中的区域
发展原因 1.南方战乱少,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2.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3.新农具出现;5.复种技 术得到推广;5.新品种占稻引入。出现“苏湖熟,天下 足”局面
方面:商业贸易是商品交换的表现形式,是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生产者与消 动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从而激活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方面:商业贸易使社 的生活质量。
开封店铺林立,商家实力雄厚,交易量大。材料二反映出南宋都城临安商业范围广,店铺
利于商品流通
南朝
初步开发
宋代
全国经济重心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九课笔记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九课笔记课题:辽、宋、夏、金时期:多元一体文化的交融一、主要内容:1.辽朝的建立与发展1.建立时间: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
2.都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
3.统治范围:包括今天的辽宁、吉林和内蒙古部分地区。
4.统治制度:政治上采取“因俗而治”的策略,即分治汉人和契丹人;经济上畜牧业发达,与宋朝贸易频繁。
2.宋朝的建立与发展1.建立时间: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2.都城: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
3.统治范围:中原和南方广大地区。
4.统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重视农业,促进经济发展;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3.西夏的建立与发展1.建立时间: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立西夏。
2.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3.统治范围:包括今天的宁夏、甘肃大部以及内蒙古、青海、陕西的部分地区。
4.特点:与宋、辽并存,形成鼎立局面;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4.金朝的建立与发展1.建立时间: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
2.都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
3.统治范围:初期包括今天的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后扩展到黄河流域。
4.对外关系:与南宋多次交战,最终取代南宋和辽的统治。
5.宋、辽、夏、金时期的文化成就1.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
2.文学: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得到发展。
3.艺术: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也有显著成就。
二、重点难点:•理解辽、宋、夏、金时期中国历史上的多元一体格局,以及各政权之间的关系。
•掌握宋、辽、夏、金时期的文化成就,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课后思考:•为什么辽、宋、夏、金时期会出现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宋、辽、夏、金时期的文化成就对后世有哪些影响?以上笔记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教师教学重点而有所不同。
建议结合教材和课堂讲解进行复习和巩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年代

南宋的建立
金于1125年灭辽,于 1127年灭北宋(靖康之 变)
南宋建立:
1127年,担任 河北兵马大元 帅的康王赵构 在应天做了皇 帝,后定都临 安,历史上称 南宋。赵构就 是宋高宗。
岳飞像
③1038年 元昊(党项族)
西夏
(宋夏和议)
辽
1005年(澶渊之盟)
北宋
②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
西 夏
辽 北宋
西 夏
金
南宋
二、南宋与金对峙
(1115年
完颜阿骨打,女真族,后灭辽、北宋)
金
岳飞抗金 郾城大捷
绍 兴 和 议
南宋
(1127年赵构继位,偏安江南)
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是(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赵匡胤 2.西夏是由------族建立的 ( ) A契丹 B女真 C 党项 D回纥 3.澶渊之盟是下列那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 )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 4.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相同内容是( ) A对宋称臣 B北宋送“岁币” C辽和西夏送给北宋“岁币” D辽夏推行汉 法 5.下列有关辽和北宋灭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政治腐败 B都被金所灭 C北宋比辽灭亡早 D辽 宋 金同时并立
精忠报国
废悲 岳家军纪律严明 于愤岳 岳 冻死不拆屋, 一地飞 饿死不掳掠。 旦说接 飞 。:到 撼撼传 班 十 岳山一 师 年 抗 家 易 句 金 郾城大捷 之的 军,话军 功诏 难 :中 金 ,书 。 流 ,庙 岳 飞 郾 城 大 捷 壁 画 杭州岳王
宋 高 宗 、 秦 桧 杀 害 岳 飞
七年级历史下册9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9课知识点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第9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商业在海上”的内容,这是历史书上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析,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商业在海上的历史过程和发展变化。
一、海禁政策在历史上,中国的商业在海上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明朝时期,官府实行了海禁政策,禁止中国船只出海贸易。
这是因为当时的朝廷认为,中国自给自足,没有必要通过海外贸易来获取物资。
此举虽然限制了贸易,但也能保护国内经济的发展,防止了国内财富外流。
二、洋务运动19世纪末,清朝开始推行洋务运动,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国防建设和改良军备。
同时,洋务运动也对中国商业在海上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建造大型的蒸汽轮船,并修建铁路、电报等基础设施,为未来的贸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埠运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西方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包括开放城市的条款。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推行开埠运动,逐渐开放国内的港口,允许外商在中国境内进行贸易活动。
同时,中国商业在海上也随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四、中国商人的崛起在开埠运动之后,中国商人开始迅速崛起。
他们经营海上贸易,以棉布、茶叶、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为主要商品,与外商进行贸易往来。
其中最著名的商人是当时的“上海三合会”,其代表人物有叶楚伧、施肇基、黄雪岩等人。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并对中国商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五、近代中国商业的衰落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多次内部动乱和外部战争,国内经济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同时,西方列强也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和剥削,中国商业在海上逐渐走向衰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经济实力在国际上也逐渐被边缘化。
总之,中国商业在海上的发展历史漫长而曲折,历经多次政策变迁和外部干预。
但是,中国商人始终坚持不懈,通过不断地创新和努力,为中国商业在海上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别
发展成就
粮食作物 农业
南方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复种技术得到推广,出现拨秧 工具秧马
经济作物 南方各地普通种植茶树;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纺织业 丝织业南方胜过北方;棉纺织工具改进和棉纺织品品种增加
手工业
制瓷业
众多名窑(河北定窑、河南汝窑,哥窑冰裂纹);景德镇瓷 都;南宋制瓷业中心在江南地区
苏州、湖州等地
福建、成都平原等
四川、江浙(丝 织)、海南岛(棉 织)
江西、江南
广州、泉州、明州
开封和杭州
广州、泉州;
四川
发展概况及南移过程及原因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原因
知识重点:1.经济原因:大量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生产经验和 大量劳动力;2.自然原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3.政治原因:北方战乱频 繁,南方相对安定;4.宋代统治者的政策推进,导致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 完成
根据材料,说一说宋朝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材料一反映出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商家实力雄厚,交易量大。 遍及大街小巷,有一定的规模,商品种类繁多。
探讨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便于携带。作用:有利于商品流通
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发展集中的区域
发展原因 1.南方战乱少,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2.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3.新农具出现;5.复种技 术得到推广;5.新品种占稻引入。出现“苏湖熟,天下 足”局面
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的造船业世界领先,世界上最早 的船坞(北宋东京郊外);指南针的使用
都市贸易
大的都市:开封和杭州;街市、早市、夜市、草市、市镇等各 类商贸获得 出现
商业
海外商贸
大商港:广州、泉州;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成为财政 收入的重要来源,设立管理机构市舶司
货币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出现,南宋流行)
方面:商业贸易是商品交换的表现形式,是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生产者与消 动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从而激活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方面:商业贸易使社 的生活质量。
开封店铺林立,商家实力雄厚,交易量大。材料二反映出南宋都城临安商业范围广,店铺
利于商品流通
南方经济发展概况及南移过程及原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时期
南方经济地位
汉代
经济落后
南朝
初步开发
宋代
全国经济重心
问题1:商业贸易的兴盛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社会生产方面:商业贸易是商品交换的表现形式, 费者之间的桥梁。它的兴盛将有利于农副产品和和工业产品的交换,推动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从而激活社 会上的产品各类更多,生活方式更丰富,经济收入提高,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