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诊疗规范
冠脉造影的规范操作

冠脉造影的规范操作冠脉造影是一种常用的介入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判断狭窄程度和血流供应情况,为后续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指导。
以下是冠脉造影的规范操作。
1.术前准备在冠脉造影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过敏史、对碘剂的耐受性、肾脏功能等情况。
如有需要,还应进行心电图、X光胸透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心脏状况。
2.局麻麻醉冠脉造影可以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是常用的方式,可以减少手术风险和不适感。
局部麻醉一般通过皮下注射麻醉药物或局部麻醉药物渗透技术进行。
3.碘剂选用冠脉造影需要使用碘剂进行造影,选择不同的碘剂根据患者的肾脏功能进行调整。
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一般可以使用高碘浓度的造影剂;而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选择低渗透压的造影剂。
4.输导管插导通过对股动脉或桡动脉进行穿刺,将导管插入到主动脉中。
导管位置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解剖结构和病变部位进行判断。
5.冠脉造影摄影找到适当的冠脉导管位置后,将导管通过冠状动脉插入到心脏,通过碘剂的注射进入冠脉,通过血管造影机将心脏的血管结构进行记录。
摄影时应注意避免下列因素的干扰:影像模糊、畸变、血栓、钙化等。
6.造影结果的分析与评估通过对造影图像的仔细观察,了解血管的病变情况,评估是否存在狭窄、瘤样扩张、血栓等异常情况。
根据造影结果,可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介入治疗。
7.术后处理与护理冠脉造影手术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避免出现并发症。
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心电图变化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冠脉造影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操作,医务人员需特别注重操作规范性和技术细节。
只有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才能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并为后续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指导。
同时,医务人员还需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身体情况,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局麻麻醉方式和碘剂类型,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成功。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操作规范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操作规范一、PCI的适应证I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II类:指那些有用和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IIa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IIb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证明有用/有效。
(一)无症状或仅有轻度心绞痛[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分级I级心绞痛 *非糖尿病患者、1或2支血管病变、病变血管支配较大区域的存活心肌,负荷试验显示所支配区域心肌缺血,治疗成功的把握性很大,为公认的适应证(I 类)。
*伴有糖尿病、1或2支血管病变、病变血管支配中等区域的存活心肌,负荷试验显示所支配区域心肌缺血,治疗成功的把握性很大,大多认为可行PCI (Ⅱa类)。
*3支血管病变、病变血管支配中等区域的存活心肌,治疗成功的把握性很大,负荷试验显示心肌缺血的证据,可考虑PCI,但其有效性尚待证实(Ⅱb 类)。
*病变血管仅支配较小区域的存活心肌,没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PCI 成功的机会很小,临床症状可能与心肌缺血无关,存在导致并发症或死亡的高危因素,左主干病变,狭窄≤50%,属于相对禁忌证。
(二)中、重度心绞痛(CCA分级Ⅱ~Ⅳ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中、重度心绞痛患者多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血管重建治疗可以明显缓解心绞痛发作。
如果患者同时有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血管重建有可能延长寿命。
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FRISC Ⅱ和TACTICS-TIMI 18试验的结果支持早期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重建治疗,对高危患者尤有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抗血小板药物、低分子肝素和他汀类调脂药都有助于改善血管重建治疗的效果,不应忽视。
*病变血管支配中-大区域的存活心肌,负荷试验显示明显心肌缺血,PCI 成功的把握性很大,危险性小,为公认的适应证(I类)。
*静脉桥局限性病变,不适于再次CABG者可行PCI(Ⅱa类)。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附件1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为了加强对本市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上海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管理办法》(沪府办〔2002 〕71 号),结合本市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冠心病介入诊疗是指经血管穿刺径路进入,在冠状动脉内进行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或具备相应临床应用能力和条件的医疗机构;(二)有独立的心血管内科和冠心病监护室(CCU );(三)有独立的胸外科;(四)有符合放射防护条件、面积不小于60 平方米的心导管室;(五)配备1000mA ,120KV 以上并具有电动操作功能、影像储存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的心血管造影机;(六)具有记录功能的心电及有创压力监测设备、除颤器、心脏临时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吸氧设备等必要的设备和急救药品。
二、人员基本要求(一)独立从事心脏介入诊治医师应具备的资质条件:1、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有 3 年以上心血管病临床诊疗工作经历;2 、独立完成100 例冠状动脉造影。
(二)技术负责人应具备的资质条件:1、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10 年以上心血管病临床诊疗工作经历;3、 5 年以上独立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历。
(三)心导管室护士应有3 年以上心血管内科专业护理经验。
(四)心导管室技术人员应具有放射人员上岗资格。
三、临床应用基本规范和管理要求(一)冠心病介入治疗指征1、明显心绞痛症状或等同症状;2 、急性心肌梗死自出现症状至入院12 小时内,或12 小时后仍有严重缺血表现;3、虽无临床症状但存在客观的大面积心肌缺血实验室证据;4、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心绞痛复发者。
对无明显狭窄或弥漫性、小血管和心肌供血范围小的血管病变原则上不应实施介入治疗;对慢性完全阻塞病变和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应慎重选择。
(二)手术操作常规1、术前准备(1)患者或委托人签署知情同意书;(2)术前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心电图、胸片和心脏超声检查;(3)如无副作用术前常规应用抗血小板制剂。
(完整版)冠脉造影操作规范.

操作规范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为冠心病病人的确诊提供了最好的手段。
它利用穿刺针经皮穿刺动脉血管(股动脉或桡动脉)后置入细小造影导管于心脏冠状动脉开口,造影显示全部冠状动脉内情况。
具有准确、直观、微创、痛苦少的特点,目前是冠状动脉疾病最准确的确诊方法。
通过它可了解冠脉内情况,有无冠脉病变、部位、严重程度,同时为下一步药物治疗方案的确定、能否可以行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重新疏通病变冠状动脉血管、还是需要外科搭桥手术等决策做准备,并对病人的预后做评估。
一、适应证1、典型心绞痛发作,无创检查提示心肌缺血。
2、原因不明的胸痛,需除外冠心病。
3、原因不明的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
4、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术前或外科手术前明确病变特征;术后症状复发。
5、原发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者。
6、特殊职业人员疑似冠心病者(飞行员、高空作业人员等)。
7、冠状动脉先天性畸形。
二、禁忌证AHA/ACC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禁忌证未作特殊规定。
一般认为,下列情况属于相对禁忌。
1、不能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2、严重心律失常。
3、发热及急性感染。
4、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5、严重肺部疾病。
6、周身动脉硬化。
7、凝血功能障碍。
8、碘制剂过敏。
9、低钾血症。
10、预后不良的心理或躯体疾病。
11、桡动脉穿刺禁忌证:无桡动脉搏动;Allen试验阴性,提示掌弓侧支循环欠佳。
肾透析的动静脉短路。
三、术前准备1、了解上、下肢动脉搏动情况。
了解桡动脉以及股动脉手术、外伤史。
在做桡动脉导管术前,Allen试验(手指压迫两侧尺和桡动脉使手掌变白,在两侧动脉放松时产生充血)能测定一旦发生桡动脉闭塞是否有足够的尺动脉侧支血流灌注手掌(如先压迫尺动脉再放松后10秒种内不产生再灌注,则不应进行动脉导管术雷诺病和现象中的Allen试验)。
介入诊疗规范

xx医院放射科导管室制XX医院介入诊疗规范xx医院放射科导管室制目录冠状动脉造影术 (1)适应症与禁忌症 (1)术前准备 (1)患者准备 (2)手术设备和器械的准备 (3)患者进入导管室的准备 (3)手术路径和常规方法 (3)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5)PTCA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5)术前准备 (5)PTCA的操作步骤 (6)术后处理 (6)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7)适应症和禁忌症 (7)术前准备 (7)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操作技术 (8)全脑血管造影术 (9)适应症与禁忌症 (9)术前准备 (9)全脑血管造影操作技术步骤 (10)术后处理 (11)椎体成形术 (12)适应症与禁忌症 (12)术前准备 (12)椎体成形术操作步骤 (13)术后护理 (13)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14)适应症和禁忌症 (14)术前准备 (14)TACE 手术操作程序 (15)术后处理 (15)xx医院放射科导管室制冠状动脉造影术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1.新近发生的或进行性加重的心绞痛。
2.冠心病患者经积极的药物治疗仍有心绞痛发作者。
3.变异性心绞痛。
4.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腿索或乳头肌断裂导致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顽固性恶性心律失常或不能缓解的心绞痛。
5.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客观检查有心肌缺血证据(尤其是较年轻的患者)。
6.冠状动脉搭桥术或介入治疗术后反复发作的、不能控制的心绞痛。
7.没有症状但运动试验结果强烈提示心肌缺血,尤其是放射性核素检查结果亦阳性者。
8.不明原因的反复胸症,不能确诊但又不能除外冠心病,尤其具有冠心病危险因素者。
9.持续性室速或不明原因发生心脏骤停被复苏者。
10.瓣膜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准备做手术矫正者。
11.其他情况如有主动脉夹层或疑有心包缩窄者。
12.患者无症状但怀疑有冠心病,而准确诊断对就业(如飞行员)或保险非常重要者。
13.心脏移植后,可能很快发生严重的无症状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
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介入治疗诊疗常规

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前常规一术前准备 1 血、尿、便常规、生化全项、感染筛查、凝血检查、BNP(医保病人不查)、超敏CRP、心肌酶;(1)要求血钾>3.7mmol/L,如<3.5mmol/L,补钾后复查,如>3.5mmol/L,补钾后可不复查。
(2)WBC明显升高,Hb<80g/L暂缓手术。
(3)ALT>80IU/L,暂缓手术。
2 心电图、超声心动; 3 术前谈话,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和自费项目协议书;4 落实手术经费:(公费或自费先交5万,医保先交3万)公费医疗:原则上自负50%,具体由单位决定;医疗保险:自付手术经费的50%5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术日晨加至0.3 氯吡格雷:首次服用予负荷量300mg,以后75mg Qd,急诊PCI前负荷量加至600mg6 注意有无造影剂肾病的风险,必要时水化,停二甲双胍,停利尿剂;7 嘱患者练习平卧位排尿、排便。
二单纯冠脉造影术前医嘱明日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双侧腹股沟区备皮(拟穿刺桡动脉者加右上肢备皮)明晨禁食(如手术时间靠后可少进食)口服药照常(禁食者暂停降糖药一次)三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前医嘱明日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双侧腹股沟区备皮(拟穿刺桡动脉者加右上肢备皮)明晨禁食(如手术时间靠后可少进食)口服药照常(禁食者暂停降糖药一次)术前晚波立维300mg口服或术前日服150mg术日晨服150mg (如已连续服波利维75mg Qd>3天者,不用开此条)术日晨拜阿司匹林加服至0.3 (应用低分子肝素者)术日晨暂停低分子肝素一次(静息心率<60次/分者)术日晨暂停β受体阻滞剂一次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常规术后进CCU 1 即刻做12导联心电图,与术前对比,有症状及时复查,发现异常及时与导管室联系; 2 注意血压、心律、穿刺部位出血,腹部有无压痛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持续静脉滴注肝素10u/min,至拔管前(导管室大夫决定)3~5小时停用,中午(停肝素3~5小时)拔除动脉鞘管 3 术后3~5小时后(以导管室要求为准)测定APTT,由导管室医师决定拔管时间; 4 拔除动脉鞘管后,沙袋局部压迫6小时,右下肢制动12小时,24小时后下床活动;桡动脉穿刺或血管封堵、缝合者予相应处理;血管缝合者沙袋压迫6小时,6小时后可以活动; 5 拔管后观察0.5~1小时,如无出血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予肝素2000u小壶,继以10u/min静脉滴注,至拔管后24~72小时,根据APTT调整肝素用量(APTT延长为正常的1.5~2倍);6 如果血压>110~120/70mmHg,持续静点硝酸甘油10ug/min,至术后24小时;7 如血压偏低者,适当补液后,酌情使用硝酸甘油;8 嘱患者多饮水,原有肾功能衰竭患者适当输液、利尿;9 拔管后24小时换药,记换药医嘱; 10 术后第1天记病程; 11 术后第1日复查电解质、肾功能、血常规、BNP(医保病人不查)、超敏CRP;术前1日、术后即刻、术后第1、3、7日查心肌酶、超敏CRP、BNP(医保病人不查)、ECG,如期间正常,可不再复查; 12 特殊情况见导管室的术后医嘱。
心脏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

冠状动脉造影操作常规一、冠状动脉造影适应证(一)无症状的患者1.非侵入性检查发现有高危冠心病的根据,如左主干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左室功能受损2.患者的职业对其他人的安全有影响,如飞行员、汽车司机、消防队员、警察、运动员等3.可疑冠心病患者复苏成功后(二)有症状的患者1.药物、PTV A、溶栓或搭桥手术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2.不稳定型心绞痛3.变异型心绞痛4.心绞痛合并下列情况者:a.非侵入性检查发现高危冠心病的根据b.同时有心肌梗死、高血压的历史和心电图ST-T改变c.不能耐受药物治疗d.基于职业和生活习惯的考虑e.反复不明原因的肺水肿5.有心绞痛或非侵入性检查发现心肌缺血证据的患者在施行血管手术前6.心肺复苏冠脉成功,但没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三)不典型胸痛1.心电图和核素负荷试验提示高危冠脉病变2.怀疑冠脉痉挛3.伴有左心功能不全的症状或征象(四)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1.休息或轻微活动后出现心绞痛2.左心功能不全,特别是伴有反复心肌缺血或明显的室性心律失常3.非侵入性检查发现心肌缺血证据4.非Q波心肌梗死(五)瓣膜疾病1.欲施行瓣膜术,胸部不适,心电图提示冠心病2.〉35岁的男性患者,绝经后的女性患者欲施行瓣膜手术(六)先天性心脏病1.有冠心病症状或征象的患者2.怀疑冠脉畸形3.>40岁的男性患者,绝经后的女性患者欲施行根治手术(七)其他情况1.主动脉疾病2.无明显原因的、收缩功能正常的左心衰竭3.>35岁的男子或绝经后的女性肥厚性肌病患者伴心绞痛,药物治疗无效欲施行手术二、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准备(一)患者术前评价:1.病史:必须确定有无心脏病史,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心梗)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史、心衰史、心律失常史、心脏瓣膜疾病病史以及既往心导管或经皮介入时的并发症史。
也需要明确有无活动性感染、外周或中枢性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高血压、糖尿病、妊娠、肝功能不全、出血性倾向、溶栓治疗或血小板糖蛋白II b/11Ia受体拮抗剂应用的相对或绝对禁忌证(如胃肠道或尿道出血、近期大手术、脑卒中)。
介入科心脏大血管造影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科心脏大血管造影技术操作规范一、胸主动脉造影【适应证】1.胸主动脉瘤。
2.主动脉夹层。
3.先天性胸主动脉及其分支畸形。
4.主动脉瓣病变。
5.大动脉炎,胸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阻塞性病变。
6.先天性心脏病心底部分流。
7.主动脉窦^破裂。
8.冠状动脉樱。
9.纵隔肿瘤鉴别诊断。
【禁忌证】1.对比剂和麻醉剂过敏。
10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11心力衰竭,顽固性心律不齐者(尤以室性)。
12发烧,全身感染症状者。
【术前准备】1,病人准备(1)向病人及家属交待造影目的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意外,签订造影协议书。
(2)询问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CT、MRI 等,根据临床要求设计造影方法。
(3)检查心、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和出凝血时间。
(4)碘剂及麻醉剂按药典规定进行必要的处理。
(5)术前4h禁饮食。
必要时给予镇静药,婴幼儿作全身麻醉。
(6)穿刺部位常规备皮。
(7)建立静脉通道,便于术中用药及抢救。
2.器械准备(1)心血管X线机,配有电影摄影、DSA或电视录像设备。
(2)造影手术器械消毒包。
(3)穿刺插管器材,如穿刺针、导管鞘、导管和导丝等。
(4)压力注射器及其针筒、连接管。
(5)心电监护仪、电压力计、心脏除颤器、中心供氧、麻醉机及负压吸引器。
3.药品准备(1)对比剂:有机碘水制剂(60%~76%离子型或300-370mg∕m1.非离子型)。
(2)麻醉剂、抗凝剂及心导管检查所需药品。
(3)并发症和心脏病抢救药品。
【操作方法及程序】1.经皮穿刺或切开法从股动脉或肱动脉插入猪尾导管。
2.将导管置于主动脉内,可根据诊断要求将导管前端置于主动脉根部、升部、弓部或降部,但勿放置于主动脉瘤内。
3.注射参数包括对比剂用量成人35s50m1./次,流率15-25m1.∕s;儿童1.0-2.0m1.∕kg,2s注射完毕。
4.造影体位为双斜位或正侧位或长轴斜位(适用于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缩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诊疗规范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
适应证:
1.有不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临床疑诊冠心病。
2.有不典型的胸痛症状需排除冠心病。
3.Holter、运动试验提示有客观缺血证据而无临床症状。
4.不明原因的心脏增大、心功能不全或室性心律失常。
5.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起病6-12h)或并发心源性休克拟行急诊PCI;或心肌梗塞患者梗塞部位有存活心肌宜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
6.不稳定性心绞痛,经常规药物系统治疗仍不能控制症状,宜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病变严重程度,以选择性PCI或冠状动脉搭桥术。
禁忌症:
1.重症心功能不全,如不能平卧1h以上,则不宜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内科药物治疗症状改善后再行冠状动脉造影。
2.严重全身感染。
3.精神病等不能配合手术。
4.有碘过敏所致的休克者不宜行冠状动脉造影。
5.严重肾功能不全。
6.出血性素质。
术前准备:
1.术前用药:术前规范化应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2.一般化验包括血、尿常规和肝肾功检查,以及血电解质、凝血四项、病毒系列。
并与三通加压注射系统相连,在左前斜45º透视下将导管到位。
3. 左前斜45º透视下左冠状动脉位于显示器右侧,通常将TIG管送至主动脉根部,稍加旋转,看到导管尖跳动之后固定,提示已经到达左冠状动脉口。
选择投影体位,完成左冠状动脉造影。
4. 左冠状动脉造影完毕后,将TIG造影管旋转出左冠状动脉开口,使导管开口转向显示屏的左侧,将造影管向内推送3-4cm后再一边旋转一边后撤,看到导管尖弹跳后固定,提示已经到达右冠状动脉开口。
由于TIG造影管远端与IL管相似,到达右冠状动脉时容易引起嵌顿,因此到达右冠状动脉开口后要注意及时“冒烟”,了解有没有嵌顿右冠状动脉开口或圆锥支,并打开压力监测。
选择投影体位,完成右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5.造影结束后,回撤造影管出冠状动脉开口至升主动脉,送入泥鳅导丝,导丝尖端弹出导管尖端一定距离后同时回撤出导管和导丝。
二、冠脉介入治疗操作步骤: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制定PCI策略,选择符合病变特点的介入治疗器械。
1.指引导管:导管需要与冠状动脉开口同轴,易于到位,且不出现嵌顿。
2.导丝:一般病变选择较软的螺纹导丝,血栓性病变避免超滑导丝,有分支的病变选螺纹导丝,完全闭塞病变选超滑或螺纹导丝。
导丝要进行塑形,小心操作通过病变。
3.球囊扩张:根据血管大小及病变选择合适的球囊,一般球囊血管比
<1.1:1.
4.支架:目前可选金属裸支架(BMS)和药物洗脱支架(DMS),对于近期需要其他手术的患者或者管腔直径大的血管可选BMS,其他大部分病变选择DMS,有时需要用IVUS来指导支架大小的选择。
并发症:
一、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并发症:
1.严重心律失常;
2.心肌梗塞;
3.周围动脉栓塞;
4.其他并发症:包括动脉穿刺口或切口出血、血管穿孔、造影剂反应、感染、心功能不全、肺栓塞等。
二、冠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
1.急性冠状动脉闭塞;
2.无复流;
3.冠状动脉穿孔;
4.支架脱落;
5.支架血栓形成;
6.对比剂肾病;
7.周围血管并发症。
术后处理:
1.术后密切观察心律、心率及心电图ST段及T波的改变。
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特别是桡动脉、肱动脉穿刺部位渗血情况,穿刺部位远端
肢体有无缺血,前臂或上臂有无张力的改变。
2.PCI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必要时联合应用Ⅱa/Ⅲb类受体拮抗剂。
3.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