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十篇含答案)

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十篇含答案)

一程氏爱鸟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武阳君1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

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2可俯而窥也。

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此无他,不忮3之诚,信于异类也。

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

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

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注释】 1 .武阳君:苏轼的母亲。

2. 鷇:初生的小鸟。

3. 忮:凶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信.于异类也()(2)去.人太远()2、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4、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5.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2分)二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

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

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

”大祖喜曰:“此言甚善。

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

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

”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浣濯:洗涤。

参军:官名。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此言甚善.()(2)信.能尽忠于我也()2、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4.太祖“”的神情和“”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

(用原文词语回答)5、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是怎样的?三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春秋》阅读答案

《春秋》阅读答案

《春秋》阅读答案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秋》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秋》阅读答案1【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

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

”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

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

(《吕氏春秋?下贤》)[注释]①稷(jì):人名。

②乘(shènɡ):量词。

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④庸:怎么。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1)躬耕于南阳躬:(2)猥自枉屈猥:(3)攘除奸凶攘:(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弗: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13.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分)14.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

(3分)【答案】10.(1)亲自。

(2)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阅读附答案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阅读附答案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阅读附答案文言文,完成4-7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①,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

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

”太宗怒,起入禁中。

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

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

”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

”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

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

”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

”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

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

(节选自《宋史?寇准传》,有删改)【注】①官府征调的敕命文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B.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C.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D.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都是编年体史书。

苏版初二上册(2022部编版)古诗文阅读练习(有解析)

苏版初二上册(2022部编版)古诗文阅读练习(有解析)

苏版初二上册(2022部编版)古诗文阅读练习(有解析)(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8分)高梁桥水①,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

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

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

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

西山如螺髻②,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③。

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思立亦以为然。

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④,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⑤乎?(袁宗道《极乐寺纪游》【注】①高梁桥水:指位于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外高梁之水。

②螺髻:发型如螺壳形。

③盖:车盖。

古时为车内遮阳挡雨之具。

④挂进贤冠:挂,摘掉。

进贤冠,古代儒者所戴的缁布冠,那个地点指官帽或乌纱帽。

⑤情障:久存于心的愿望。

21.说明下列加点的词。

(2分)(1)道此入玉河____________ (2)去桥可三里____________(3)大可七八围许____________ (4)思立亦以为然____________22.用“/”为下面句子划分两处停顿。

(2分)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24.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如何样的心境?(2分)21.(1)从,由(2)距离(3)表示约数(4)如此22.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23.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专门好。

24.作者发出了身在官场不得自由的感叹,显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水名胜向往追求的情怀。

【译文】高梁桥下的河水从西山深峡谷中流淌过来,从此地流入河里。

河水如千匹白色的带子一样,微风吹过,水面的涟漪就像罗纹纸(一种纸张)。

河堤筑在水中,被两条河夹着。

堤上有四行绿色的杨树,树木古老枝叶繁盛,一棵大树的树荫,能够铺好几张席子,从叶子缝隙中垂下的柳条有一丈多长。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专题3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专题3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专题江苏省泰州市(二)阅读《魏公叔痤病》一文,完成8—11题。

(14分)魏公叔痤①病,惠王往问之。

曰:“公叔病,即不可讳②,将奈社稷何?”公叔痤对曰:“痤有御庶子公孙鞅③,愿王以国事听之也。

为④弗能听,勿使出竞⑤。

”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⑥乎!”公叔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

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

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

悖者之患,固⑦以不悖者为悖。

【注】①公叔痤(cuó):魏相。

②即:如果。

不可讳:意为不幸去世。

③御庶子:家臣。

公孙鞅:即商鞅。

④为:如果。

⑤竞:同“境”。

⑥悖:糊涂、昏聩。

⑦固:原来。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公叔痤对.曰 (回答) ②愿.王以国事听之也(希望)③秦果日.以强(一天天) ④悖者之患. ( 错误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C )例句:出而谓左右曰A.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八则》)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此/非/公叔之悖也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

译文:(公孙鞅)向西到了秦国,秦孝公接纳并重用了他。

(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

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1.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文中的惠王之“悖”给了我们怎样的借鉴?(2分)答:①作为领导者应该虚心纳谏,更要有一双慧眼,任用贤能②做事不应该太武断,而要三思而后行。

(三)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寇准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寇准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寇准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篇一:全国高考文言文练习题2寇准文言文练习——寇准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准少英迈,通三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①,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

准对曰:“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

”太宗怒,起入禁中。

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

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

”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

”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

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

”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

”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

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

注①官府征调的敕命文书 (节选自,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B.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C.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D.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者”是对古代成年男子的称呼,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女子十五岁行及笄礼,都表明成年。

《寇准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寇准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寇准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篇一:全国高考文言文练习题2寇准文言文练习——寇准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准少英迈,通三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①,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

准对曰:“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

”太宗怒,起入禁中。

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

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

”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

”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

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

”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

”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

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

注①官府征调的敕命文书 (节选自,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B.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C.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D.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者”是对古代成年男子的称呼,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女子十五岁行及笄礼,都表明成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古诗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古诗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古诗文阅读练习(有答案)古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8分)高梁桥水①,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

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

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

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

西山如螺髻②,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③。

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思立亦以为然。

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④,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⑤乎?(袁宗道《极乐寺纪游》【注】①高梁桥水:指位于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外高梁之水。

②螺髻:发型如螺壳形。

③盖:车盖。

古时为车上遮阳挡雨之具。

④挂进贤冠:挂,摘掉。

进贤冠,古代儒者所戴的缁布冠,这里指官帽或乌纱帽。

⑤情障:久存于心的愿望。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道.此入玉河____________ (2)去.桥可三里____________林,中间几处水田,西山好像人盘着螺旋状的头发,耸立在树林河水之间。

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绿荫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

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大的松树大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作围)粗。

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先生一起来这里游玩。

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就像钱塘、苏堤。

”黄思立也认为是这样。

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挂起进贤冠(挂进贤冠,意思是辞去官职,挂起官帽,让给贤能的人),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情缘呢?(二)寇准传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1。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2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3,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回答21~23题(12分)
准①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②。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③,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④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⑤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⑥,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⑦,百姓莫敢后期。

累迁⑧殿中丞、通判郓州。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⑨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⑩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11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

②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③多临轩顾问:大多会到亭台处观察提问。

④或:有人。

⑤知:做……知州。

⑥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⑦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只是将乡里百姓的姓名写出来贴在县衙的门口。

⑧迁:提拔。

⑨擢:提拔。

⑩引:拉。

11魏徵: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常犯颜直谏,深得唐太宗的器重。

2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①年少者往往罢去()②事决乃退()
③尝奏荐某人为某官()④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2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②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3、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参考答案:语文网
21、①适逢、正赶上②才③曾经④最终、终于
22、①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要取得功名,怎么能欺骗皇上呢?②每次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

23、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

(答出三点即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