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传阅读答案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汉代人物传记《班超》训练题含答案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汉代人物传记《班超》训练题含答案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
上疏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臣老病衰困,冒死瞽言,谨遣子勇随献物入塞。
及臣生在,令勇目见中土。
”超妹上书曰:“蛮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奸宄之源,生逆乱之心。
而卿大夫咸怀一切,莫肯远虑。
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诚可痛也。
故超万里归诚,自陈苦急,延颈逾望,三年于今,未蒙省录。
妾窃闻古者十五受兵,六十还之,亦有休息不任职也。
故敢触死为超求哀,匄超馀年。
一得生还,复见阙庭,使国永无劳远之虑,西域无仓卒之忧,超得长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哀老之惠。
”帝感其言,乃征超还。
八月至洛阳,拜为射声校尉。
九月卒。
初,超被征,以戊己校尉任尚为都护。
尚谓超曰:“君侯在外国三十馀年,而小人猥承君后,任重虑浅,宜有以诲之。
”超曰:“年老失智,任君数当大位,岂班超所能及哉!必不得已,愿进愚言。
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
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
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
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
”超去后,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
”尚至数年,而西域反乱,以罪被征,如超所戒。
(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七)思考与学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卿大夫咸怀一切,莫肯远虑莫:没有人B.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卒:猝然C.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功:功业D.自陈苦急,延颈逾望逾:超过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超自以久在绝域绝域:遥远的异域B.臣老病衰困,冒死瞽言。
瞽言:不合事理的言论C.恐开奸宄之源奸宄:犯法作乱;为非作歹的人D.一得生还,复见阙庭阙庭:皇家宫阙,代指朝廷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及臣生在,令勇目见中土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B.①故敢触死为超求哀②保为将军破之C.①任重虑浅,宜有以诲之②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D.①我以班君当有奇策②皆以美于徐公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班超久在遥远的异域镇守边关,年老思乡,请求回到中原故土,直到其妹奏疏呈上,朝廷才给予答复B.班超的妹妹向皇帝上书,替班超哀求,希望能让他在有生之年活着回来,使国家没有为远方担心的忧虑C.班超认为塞外将士很多人都是犯有罪过而被迁徙守边的,作为主将应该对下属宽容,把握住大局就行了D.任尚代替班超为都护,曾向班超求教,却又认为班超的见解很平常,但他还是努力按照班超所说的去做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超得长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哀老之惠(2)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答案与提示1.D(远,读如yáo)2.B(无见识的话)3.C(①“之”为第一人称代词“我”,②“之”为“他们”。
班超传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班超传文言文阅读题答案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班超)做人有远大志向,不修饰小细节。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班超传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范晔·班超传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日:“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日:“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城。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
超谓其官属日;“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
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日:“匈奴使来数日,令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
超日:“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众日:“善。
”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
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日:“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
”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
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
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固震怖。
(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节)(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①不耻劳辱。
⑦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徐令彪之少子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D.超乃顺风纵火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②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
上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文言文05文言阅读:东汉的人与事(师)

文言阅读:东汉的人与事【历史背景】东汉(25年-220年,又称后汉)是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第一位皇帝刘秀,传八世共十四帝(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北乡侯刘懿、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弘农怀王刘辩、汉献帝刘协),历经195年,其前期60多年的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是中国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于东汉中后期的帝王普遍寿命不长,且不少幼年即位,导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为固定恶性循环,两派互相残杀,东汉朝廷陷入腐败。
东汉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将军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杀,十常侍被袁绍、袁术等人杀死,后并州牧董卓引兵到雒阳,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献帝刘协。
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却引起各地州郡长官借此反对董卓并演化成群雄割据的局面,汉廷无法掌控全国,汉献帝也成为傀儡,其后被军阀曹操控制,最后汉室被曹魏取代。
东汉在文化、军事等方面有显著成就。
涌现了蔡伦、张衡、张仲景、华佗等卓越人才;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长驻了三十多年,先后击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诸国,不但令西域诸国归顺汉朝,并开拓了东西文化的交流。
【文学文化常识】《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
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
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
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
【作品选读】宋弘传①入长安,遣使征.(征召)弘,逼迫不得已,行至渭桥,自投于水,家人救得出,因佯.(假装)死获免(于治罪)。
《班超传》范晔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班超传》范晔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令班彪的小儿子。
他为人胸怀大志,不拘泥于小节,但内心孝顺恭谨,在家中常常做些辛苦的劳作,并不以之为耻。
班超口才很好,而且广泛涉猎了许多书籍。
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被征召到校书郎的职位上,班超便和母亲一起随哥哥来到洛阳。
由于家中贫困,班超常常被官府雇佣来抄写书籍,以此维持生计。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很久,班超也感到十分劳累,有一天,他放下手中的笔,感慨道:“大丈夫应当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异域建立功业,博取封侯,怎么能一直埋头于笔墨之间呢?”身边的人听到他的话都笑话他。
班超却说:“你们这些人哪里能理解壮士的志向呢!”后来,班超去拜访一位相面先生,相面先生端详了他的相貌后说:“你有燕子一般的下巴,老虎一般的脖颈,日后必定能够封侯万里之外。
”班超询问其中的缘由,相面先生指着他说:“你生有这样的相貌,日后必定能够飞黄腾达,享用肉食。
”过了很久,汉明帝问班固:“你的弟弟现在在做什么?”班固回答说:“他在替官府抄写书籍,以此来赡养母亲。
”汉明帝于是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
然而,班超不久后便因事被免职。
永平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兵攻打匈奴,班超被任命为假司马,率领一支军队攻打伊吾。
在蒲类海的战斗中,班超斩杀了许多敌人,窦固认为他很有才能,于是派遣他与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班超一行人来到鄯善国,鄯善王对他们十分尊敬和热情。
然而,不久后鄯善王的态度突然变得冷淡起来。
班超对这种变化感到疑惑,他对身边的人说:“我觉察到鄯善王对我们的态度变得冷淡了,这一定是因为有北匈奴的使者到来,他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我们必须尽快查明情况。
”于是,班超找来一个服侍汉使的鄯善人,威胁他说:“北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好几天了,他们现在在哪里?”鄯善人惊慌失措,将实情都告诉了班超。
班超将鄯善人关押起来,然后召集了随行的三十六人,与他们一同饮酒。
在酒酣耳热之际,班超激动地说:“我们来到这遥远的异域,是为了建立功业,博取富贵。
2021届高考语文三轮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戴复古专练

戴复古专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题泉州王梅溪先生祠堂①戴复古堂堂大节在朝廷,名重当时太华轻。
乾道②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
人歌黄霸③思遗爱,我颂朱云④有直声。
一瓣清香拜图像,英风凛凛尚如生。
【注】①原题后尚有“徐竹隐直院谓梅溪古之遗直,渡江以来一人而已”二句。
王梅溪:名十朋,号梅溪,南宋大臣。
②乾道:孝宗年号。
③黄霸:西汉著名循吏,为政外宽内明,力劝耕桑,推行教化,治行为当时第一。
④朱云:汉成帝时人,以直臣闻名于世。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先直接赞美王梅溪先生的志节,后用衬托手法表现他的名声之大。
B. 颔联意谓君臣际遇是千载难逢的,梅溪先生议论国家大事,令帝王惊叹。
C. 颈联用典,意在表达作者对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的赞美之情,感情真挚。
D. 尾联点题,诗人瞻仰拜祭梅溪先生的遗像,感觉他英风凛凛,一如生前。
16. 在作者的心目中,王梅溪先生是怎样的形象?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王梅溪先生是一位立朝正直、德高望重、赤心为国、深受君主器重的大臣形象。
他在朝为官,正直端方,有着远大志节,名声之重简直盖过华山,深受孝宗赏识,议论国事君主极为重视。
去世多年,仁爱还留于后世,百姓仍然歌颂怀念他。
【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意在……之情”错误,颈联赞颂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意在表达对梅溪先生的称颂与赞美。
故选C。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通过分析诗句内容可知,王梅溪先生应该是一位大臣。
“堂堂大节在朝廷,名重当时太华轻”,第一句直接赞美王梅溪先生有着远大志节,第二句用“重”“轻”形成对比,名声之重简直盖过华山,衬托王梅溪先生的名声之大。
“乾道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结合注释内容“乾道:孝宗年号”分析,这样的君臣际遇是千载难逢的,也就是说王梅溪先生深受孝宗赏识。
《后汉书班梁列传-班超传》中考初中文言文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 -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

《后汉书•班梁列传|班超传》中考初中文言文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
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
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众曰:“善。
”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
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
”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
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
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节)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不耻劳辱.( ) (2)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徐令彪之少子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D.超乃顺风纵火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2)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
4.按要求填空。
(2分)(1)班超“诈侍胡”“约火攻”“杀匈奴”等细节表现了他_______ (成语)的性格特点。
班超传(节选)

囫
【 赏析 】
范 哗 ( 9 - 4 5 , 蔚 宗 , 朝 宋 38 4 )字 南 南阳顺 阳( 河 南淅川县 东南) 今 人 年 轻 时 曾 在 刘 裕 子 义 康 部 下 任 冠 军 参 军
一
【 习】 练
1下列 句子 中加 点 词 的解 释 . 正 确 的 一项 是 ( . 不 A. 大 震 怖 , 殄 尽 也 必 可 B 超 晓告 抚 慰 , 纳子 为质 . 遂 C 今 以超 为 军 司 马 . 遂 前 功 . 令 殄: 绝。 灭 纳 : 受 接 遂 : 成 完 )
A鄯 善 王 对 班 超 等 人 先 是 嘘 寒 问 暖 . 敬 备致 . 突然 改 变 态度 . . 礼 后
变 得 疏 懈 冷 淡 的 原 因 是 惧 怕 北 匈奴 B “ 入 虎 穴 . 得虎 子 ” 分 说 明 了班 超 对 事 物 的 敏 感 性 和 过 人 .不 焉 充
是 哗 少 承 家 学 , 学 多 才 。他 的 《 博 后 的胆 识 . 他 取 得 成 功 的必 要 条 件 汉 书 》 大 思 精 , 中包 括 十 纪 、 志 体 其 十 C 广 德 王 差 神巫 向班 超 索 取 骗 马 祭 祀 天 神 . 超 立 即 砍 下 马 首 送 . 班
连词 , 表修 饰 关 系/ 词 。 递 进 关 系 ) 连 表
3c ② 为齐威王 的行 为 ; 为淳 于髡 的 .( ④
表情 : 不 能表 现 淳 于髡 的幽 默 善讽 品格 ) ⑥ 4D ‘ 于用 人 ” 敢 于 直 谏 ” 准 确 : 良 .f 善 ‘ “ 不 “
臣遇 明君 . 治 才 能 巩 固 ” 中无 此 意 ) 统 文
D 今 在 危 亡 之地 .
句 读 之 不 知 . 之 不 解 惑
2024年4月台州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评估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4月台州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评估试卷2024.04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唐宋诗词中,有许多塞上意象在作品艺术结构上生发出很强的统摄力,这是因为其浸润了创作主体丰厚的生命体验。
如王维《使至塞上》中,“出塞”情境构成全诗的核心,发挥着重要的艺术空间开掘功能。
“征蓬出汉塞”出句不凡,汉塞作为典故既隐喻现实中的军事堡垒,更是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确证符号,给中原士人们提供了深层的心理归属感、安全感和文化认同感。
跨过这道屏障,中原士子们的生命体验必然是复杂的。
本初的心灵的宁静和平衡状态即将被打破,两种相反相成的心理交互作用。
一种是“胡天”所带来的新奇感、自由感和欣喜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很大层面上是这种生命体验的符号化;另一种是进入陌生异域所带来的孤独感和焦灼感,“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在很大层面上是这种生命体验的符号化。
从生命哲学角度来说,塞上意象最深层的审美蕴涵,是在漫长的中国传统社会,它成了华夏英雄志士生命激情和生命活力释放的精神符码。
生命活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对生存和活动空间的超越。
作为社会的个体,其生命活力的释放往往要受到社会伦理的规约,因此其生命价值观的实现以强调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为准。
基于此,功业意识构成了历代文人生命伦理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汉代开始,随着汉大帝国的日趋强盛,建功异域就成为许多人释放生命激情、实现个人价值的生命意识。
《后汉书·班超传》就展现了班超的这一抱负,他曾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如果将《班超传》与《史记·陈涉世家》对比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班超和陈涉作为英雄人物有一共同特点,就是不甘沉沦于庸众的强烈进取心。
但不同于陈涉的是,班超有一个明晰的努力方向,那就是“立功异域,以取封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3.你如何看待“扫天下”与“事一室”的关系?
答案:
1.拜访;小伙子;使??澄清,使动用法;认为他与众不同,形容词作意动用法
2.大丈夫处在世上,应当使天下世道澄清,哪里能(局限于)整理一间房呢?
3.参考:一种认为扫天下和扫一屋完全不相干。人的精力有限,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人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好,如果把精力都放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则很难在重要的事情上有所作为。
班超传阅读答案
【篇一:文言助读1-10(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范仲淹有志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载了从传说中的()到()长达()年的历史,全书共()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鲁迅称它是()。
3.翻译下列句子。
(1)苟富贵,勿相忘。
(2)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4.鸿鹄指(),比喻()。
燕雀指(),比喻()。
答案:
1.曾经;被雇佣;停止;到;如果;表称谓,偏指一方。
(四)细柳营(司马迁《史记》)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b.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
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
d.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
4.根据上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韩信最终被刘邦以隆重的仪式拜为大将,其原因有哪些?
3翻译下列句子
(1)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憞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2)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4墨家的第一任巨子是谁?你怎样看待腹憞的举动?
(二)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①,又请杨子之竖②追之。杨子曰:“嘻!
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选自《列子》)注释①党:旧时指亲族。②竖:童仆
(1)伯时பைடு நூலகம்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
(2)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4.对文中“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自己不如李伯时水平高,羞于作画。
b.他只擅长画马,不擅长画人物。
c.他同情深陷贼手的妇女。
d.他不肯屈从金兵的威胁。
答案:
1.⑴擅长⑵遣送、打发(3)手笔,此指作品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1、解释加点字
孤()之()或()辄()沃()昃()
2、六经是指六部经典著作。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中的名言,他认为理想的心态是。
4、与“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中“适”意义相同的是()
a、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b、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称:()
2.下列句子与“不为乡曲所称”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不能容于远近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d.士人并以文艺为业
3.翻译下列句子
1)叔父炳,高尚不仕
2)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答案:
1.抵御,抵抗;强盗;分散,此指逃散;都;一向;放任义气;称赞
1解释文中字的含义
(1)此所以禁杀、伤人也。所以:
(2)王虽为之赐。虽:
(3)而令吏弗诛。诛:
(4)不许惠王。许:
2、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子杀人安陵君其许寡人..
b、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忍所私以行大义..
d、患志之士忘身于外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②诸将亡者以十数( )..
③王必欲长王汉中( ) ④上许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3.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 d(其他项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七)苏武牧羊北海边
律知武终不可胁,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毛尽落。
1、解释加点字
2. c(“实”后不应断开,应放到“实”前)
3.(1)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常常让他侍奉在旁边,时间长了他也就爱好作画了,尤其擅长画马,几乎能够以假乱真。(关键字“每”“侍”“工”“几”)
(2)(金兵)用刀子威胁,(赵广)不顺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发他离开了。(关键字“以”“遣”“去”,状语后置)
1.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
(1)杨子之邻人亡羊。之: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之:
(3)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之:
2.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 )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3.翻译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韩信拜将(司马迁《史记》)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c、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
d、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5、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是()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d、臣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6、翻译句子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答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尤工作马工().
(2)遂断右手拇指遣去遣().
(3)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笔().
2.下列句中朗读停顿的划分有误一项是()
a.本/李伯时家/小吏b.使/图/所掳妇人
c.而/广平生实/用左手d.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幽()啮()
绝()去()杖()
2、《汉书》是二十四史前四史之一,其余三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汉书》作者为______________。
3、与“单于愈益欲降之”中“降”用法不同的是()
a、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b、宁许以负秦曲
c、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翻译句子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答案:1.轻易的举动/不吉祥/于是/如果/官方供给的粮食/船桨/渡/驻扎。
2.宋,司马光,编年体。
3.c
4.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
5.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发誓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选自《资治通鉴》)
1、解释加点字
蹴()恶()因()诚()廪()楫()济()屯()
2、《资治通鉴》是代史学家编订而成的一部体史书。
3、与“左丞相以为军谘祭洒”一句句式相同的是()
a、臣窃以为其人勇士b、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c、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d、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4、后人常用“闻鸡起舞”来比喻发奋努力的举动,类似的成语还有□□□□、□□□□等(写出两个)
也有另一种说法,“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明人要脚踏实地,不要只说空话
(三)班超投笔从戎
1.解释下列加点词(8分)
①不修.细节( ) ②不耻.劳辱( )③涉.猎.书传( )④诣校书郎( ) ⑤辍().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3分)
②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3分)
1.年幼丧父;到;有时;总是,往往;洗;日偏西
2.《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
3.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 d
5. b
6.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