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徐达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
天顺初进士。
授刑部主事。
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
又善辨疑狱。
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
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
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
”礼泣谢,从之。
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
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
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
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
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
师儒竞劝,文教大兴。
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
”中官咋舌不敢受。
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
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
数与中官张庆忤。
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闻母丧,立出。
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
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服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
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
按行关塞,武备大饬。
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
益为权贵所嫉。
孝宗立迁湖广按察使既至命汲水百斛洗涤厅事而后视事曰吾以除秽也居无何复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三司多旧僚相见欢然。
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
”遂劾罢不职者八人。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自处必以礼。
为知府,谒上官必衣绣服①,朝觐谒吏部亦然。
或言不可,笑曰:“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
继宗欲宽之而无由。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
较他司亦然。
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
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由是十人者获释。
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
”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
《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

《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李徜,字正言,平城人。
嘉靖三十五年进士。
授行人。
擢御史。
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
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
按行关隘,增置敌楼①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
录功,进右副都御史。
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徜拒不应。
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
其冬大计京官,言路②希居正指劾之。
诏起官时,调南京用。
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
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
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解。
起应天府尹。
召拜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
十五年,河北大饥。
徜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
徜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
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徵派有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
”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
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
召拜刑部尚书。
徜以狱多滞囚,由公移③牵制。
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谳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
寻奏,帝报从之。
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
帝称善,优诏褒纳。
自是刑狱大减。
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
徜奏捕,卒论戍。
改左都御史。
徜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
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
徜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
而徜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
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
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
赠太保。
天启初,追谥恭介。
注:①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即谯楼。
②言路:言官。
③公移: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选自《明史》)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B.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C.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D.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理,官名,掌刑法,北齐置大理卿,隋唐之后沿之,此处指大理寺。
《明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明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明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篇一」高拱,字肃卿,新郑人。
穆宗居裕邸,出阁请读,拱与检讨陈以勤并为侍讲。
拱侍裕邸九年,启王yi敦孝谨,敷陈剀切。
王甚重之,手书“怀贤忠贞”字赐焉。
严嵩、徐阶递当国,以拱他日当得重,荐之世宗。
四十一年,擢礼部左侍郎。
寻改吏部,兼学士,掌詹事府事。
进礼部尚书,召入直庐。
四十五年,拜文渊阁大学士,与郭朴同入阁。
穆宗即位,进少保兼太子太保。
阶虽为首辅,而拱自以帝旧臣,数与之抗,朴复助之,阶渐不能堪。
而是时以勤与张居正皆入阁,居正亦侍裕邸讲。
阶草遗诏,独与居正计,拱心弥不平。
会议登极赏军及请上裁去留大臣事,阶悉不从拱议,嫌益深。
三年冬,帝召拱以大学士兼掌吏部事。
拱乃尽反阶所为,凡先朝得罪诸臣以遗诏录用赠恤者,一切报罢。
拱之再出,专与阶修郤,所论皆欲以中阶重其罪。
阶子弟颇横乡里。
拱以前知府蔡国熙为监司,簿录其诸子,皆编成。
所以扼阶者,无不至。
逮拱去位,乃得解。
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
其在吏部,欲遍识人才,授诸司以籍,使署贤否,志里姓氏,月要而岁会之。
仓卒举用,皆得其人。
又以时方忧边事,请增置兵部侍郎,以储总督之选。
拱又奏请科贡与进士并用,勿循资格。
其在部考察,多所参伍,不尽凭文书为黜陟,亦不拘人数多寡,黜者必告以故,使众咸服。
以广东有司多贪黩,特请旌廉能知府侯必登,以厉其余。
失人废事,渐不可训。
神宗即位,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①,还之内阁。
又命给事中雒遒、程文合疏攻保,而己从中拟旨逐之。
拱使人报居正,居正阳诺之,而私以语保。
保诉于太后,谓拱擅权,不可容。
太后颔之。
明日,召群臣入,宣两宫及帝诏。
拱意必逐保也,急趋入。
比宣诏,则数拱罪而逐之。
拱既去,保憾未释。
复构王大臣狱,欲连及拱,已而得寝。
居家数年,卒。
久之,廷议论拱功,赠太师,谥“文襄”,荫嗣子务观为尚宝丞。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注】司礼权:司礼,指司礼监,官署名,各种职位由太监担任。
《明史徐达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xx》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
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
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
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
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
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取溧阳、溧水,从下集庆。
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之。
号令明肃,城中宴然。
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寻拜.征虏大将军。
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与谍,结以恩义而为己用。
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
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
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
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xx.。
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
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
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
”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
达固辞。
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
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
帝觇之,大悦。
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功”。
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于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
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
后果败,帝益重达。
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
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
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
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译文:徐达,字天德,濠州人,祖先世代务农。
徐达年少有大志,身材高大,颧骨突出,刚强坚毅,神武勇猛。
朱元璋成为郭子兴的部帅时,徐达二十二岁,前去投奔朱元璋,双方一见如故,言谈十分投机。
到朱元璋南征定远时,率领二十四人前往,徐达就已位列第一。
不久随朱元璋在滁州涧打败元军,攻取和州,郭子兴任命徐达为镇抚。
当郭子兴捉住孙德崖,孙德崖军也捉住了太祖朱元璋时,徐达挺身而出,到孙德崖军中请求代替朱元璋,朱元璋得以获还,徐达也获免逃脱。
“徐达,凤阳人,精通韬略”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徐达,凤阳人,精通韬略。
徐寿辉刘福通张士诚皆慕而欲起之达不赴曰帝星旺在本乡岂宜远适他人未几太祖诣其庐,与论驱群雄以救生灵之策,达曰“定天下在德不在势。
今元势虽强,意在必亡。
诸雄,若徐寿辉强而自暴,张士诚骄而自奢,刘福通行无纪纲,皆无志于生灵,未足定天下。
诚能以仁义道德为心,不贪不杀为本,倾府库以固士民,则天下不足虑也。
”太祖闻而忻然,遂请与至濠,又问战胜之道,达曰“上胜者以仁,中胜者以智,下胜者以勇,三者不可缺一。
”太祖曰∶“公之雄才大略见于议论,有古名将风。
”遂推授为帅首,因与谋渡江取金陵。
正虑无舟,适巢湖水寨军师俞通海等,率兵万余船千艘来降,遂渡江东下采石,乘胜取太平。
时元将陈也先、康茂才水陆来犯,达令汤和击其水军,邓愈击其陆军,遂擒也先。
及闻也先之弟兆先集兵屯方山,达曰“也先既擒,兆先必约倪文秀,复拥舟师结寨采石以窥我太平矣。
”乃东取溧水以阻其援。
复设疑兵以分其势,而以正合与战。
及战,又出奇兵以捣之,由是文秀遁去,兆先亦擒,康茂才率所部来降。
进围金陵,十日,遂鼎新于斯焉。
达将兵取镇江,太祖戒之曰“尔能体我心,城下之日,戒士卒毋焚掠,毋杀戮。
”达受命至镇江,元平章定定遁去,即克其城,兵不血刃,号令严肃,城中晏然。
太祖喜曰∶“吾用徐达,近王者之师。
”达为将言简虑精,令出不二,与士卒同甘苦,财宝无所私,妇女无所幸。
是时南取吴越,北定中原,东平齐鲁,西入关陕,大抵皆达之功,故为开国功臣第一。
太祖尝以汉之韩信、宋之曹彬拟之。
卒封中山王,谥武宁。
(节选自《广名将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寿辉/刘福通/张士诚皆慕而欲起之/达不赴/曰/帝星旺在本乡/岂宜远适他人/B.徐寿辉/刘福通/张士诚/皆慕/而欲起之/达不赴/曰/帝星旺/在本乡/岂宜远适他人/C.徐寿辉/刘福通/张士诚皆慕而欲/起之/达不赴/曰/帝星旺/在本乡/岂宜远适他人/D.徐寿辉/刘福通/张士诚/皆慕而欲起之/达不赴/曰/帝星旺在本乡/岂宜远适他人/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帝星指紫微星,古人认为命宫星是紫微的人有帝王之相。
徐达字天德濠人阅读答案附翻译-作文

“ 徐达,字天德,濠人”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题,每小题分,共分)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
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
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
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
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
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取溧阳、溧水,从下集庆。
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之。
号令明肃,城中宴然。
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寻拜征虏大将军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结以恩义而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
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
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
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
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
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
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
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
达固辞。
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
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
帝觇之,大悦。
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日大功。
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于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
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
后果败,帝益重达。
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
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
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
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达言简虑精。
在军,令出不二。
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
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
尤严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宴然,民不苦兵。
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2019-2020学年上海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学年上海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共23分)善亦有道刘源光绪某年,黄河发大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陕西关中东南有一长丰镇来了几十个衣衫褴褛的灾民。
这长丰镇虽然有几个富户,但个个吝啬异常,真是铁公鸡一毛不拔,大伙儿私下里称长丰镇为“铁公鸡镇”。
灾民们等待施舍,但富户们家家大门紧闭。
饥肠辘辘的灾民们正绝望之时,镇北的达好仁家忽然传出消息:达家将开粥棚!消息震惊了长丰镇!要知道,在众多铁公鸡中,达老爷子的吝啬可是鼎鼎有名的。
达老爷子今年七十了,家里虽不是长丰镇的首富,但财力着实雄厚,只是达老爷子吝啬持家,达家上下连一个胖子都没有,他自个更是瘦骨嶙峋。
前阵子他的小儿子成亲,宴席上的馒头居然是一半白面一半糠麸,莱也是素多荤少,规格比有些穷人家的婚宴还差。
如今他居然肯设粥棚,颇令人大惑不解。
可眼瞅着几口大锅支了起来,家丁们劈柴烧火,不像是假的。
很快,达家放出话来:“领粥时,必须说‘达老爷真慷慨,达老爷真是大善人’,然后跪下来朝达家大门磕个头……”一碗稀粥居然让人家磕头,太过分了。
但饿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灾民们只好自觉地排起了长队。
水滚开时,围观的百姓们看着达家的伙计朝大锅里下了两瓢米,不由嘀咕道:“这么大的锅,下这么点儿米,这粥可真够稀的!”这时,那伙计又打开另一口袋子,舀出来一瓢东西,大伙儿一看,惊叫道:“米糠?”一锅粥,两瓢米加五瓢糠,粥是稠了,味道可就……没想到老爷子做善事也打折扣,这不明摆着让大家戳脊梁骨吗?家里人很不满,小儿子年轻气盛,跑到堂屋跟老爷子吵了起来。
“爹,韩信衣锦还乡本可杀了那个让他钻裤裆的家伙,但他让那人做了官,赢得了好名声。
可你呢?做个粥棚,一天花上一袋米,一个月也就三十袋米而已………”“你有本事给我弄三十袋米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辛苦攒下的家业迟早要被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达老爷子气呼呼地走了。
“徐达,字天德,濠人”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
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
时张士诚已据常州,挟江东叛将陈保二以舟师攻镇江。
达败之于龙潭,遂请益兵以围常州。
士诚遣将来援。
达以敌狡而锐,未易力取,乃离城设二伏以待,别遣将王均用为奇兵,而自督军战。
敌退走遇伏,大败之,进围常州。
明年克之。
还镇池州,与常遇春设伏,败陈友谅军于九华山下,斩首万人,生擒三千人。
遇春曰:“此劲旅也,不杀为后患。
”达不可,乃以状闻。
而遇春先以夜坑其人过半,太祖不怿,悉纵遣余众。
于是始命达尽护诸将。
明年,友谅寇南昌,太祖召达会师,遇于鄱阳湖。
友谅军甚盛,达身先诸将力战,败其前锋,杀千五百人,获一巨舟。
太祖知敌可破,而虑士诚内犯,即夜遣达还守应天,自帅诸将鏖战,竟毙友谅。
师还,太祖议征吴。
右相国..李善长请缓之。
达曰:“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太祖大悦,拜达大将军,帅舟师二十万人薄湖州。
敌三道出战,达亦分三军应之,别遣兵扼其归路。
敌战败返走,不得入城。
还战,大破之,擒将吏二百人,湖州降。
遂下吴江州,从太湖进围平江。
架木塔与城中浮屠..等。
别筑台三成,瞰城中,置弓弩火筒。
台上又置巨炮,所击辄糜碎。
城中大震。
达遣使请事,太祖敕劳之曰:“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
今事必禀命,此将军之忠,吾甚嘉之。
然将在外,君不御。
军中缓急,将军其便宜行之,吾不中制。
”既而平江破,执士诚,传送应天,得胜兵二十五万人。
城之将破也,达与遇春约曰:“师入,我营其左,公营其右。
”又令将士曰:“掠民财者死,毁民居者死,离营二十里者死。
”既入,吴人安堵如故。
师还,封信国公。
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
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
(节选自《明史·徐达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B.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C.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D.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国,官名,春秋时齐置,战国时各国设相,称相国、相邦,秦称丞相,为百官之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史·徐达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
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
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
及太祖南略定远①,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
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
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
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取溧阳、溧水,从下集庆。
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之。
号令明肃,城中宴然。
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寻拜征虏大将军。
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结以恩义而为己用。
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
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
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
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
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
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
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
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
达固辞。
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
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
帝觇之,大悦。
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功。
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于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
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
后果败,帝益重达。
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
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
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达言简虑精。
在军,令出不二。
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
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
尤严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宴然,民不苦兵。
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
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节选自《明史徐达常遇春传》,有改动)注:①定远,地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A.世业农业:以为职业B.达薄其人薄:看不起C.明年二月,病笃笃:(病)重D.不矜不伐矜:怜悯,同情2.以下四组话,分别直接表现徐达刚毅武勇和中正无疵的一组是(3分)()A.①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②以达兼太子少傅B.①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②有布衣兄弟称C.①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②单车就舍D.①诸将奉持凛凛②延礼儒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达年轻时,投奔太祖率领的郭子兴,两人一见如故;后来又因屡立战功,而被任命为统军元帅。
B.太祖与徐达以布衣兄弟相称,并要把自己做吴王时所用的旧居赐给徐达居住,徐达却坚决地予以拒绝。
李材,字孟诚,丰城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卢象昇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孙承宗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王守仁传阅读答案附翻译陶安,字主敬,当涂人(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杨维桢传阅读答案附翻译赵豫,字定素,安肃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叶向高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宋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申时行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张孟男,字元嗣,中牟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席书,字文同,遂宁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冯恩, 字子仁, 松江华亭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沈束,字宗安,会稽人(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郭应聘传阅读答案附翻译费聚,字子英,五河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罗通传阅读答案附翻译郭成,四川叙南卫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程信,字彦实(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郑和,云南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况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李时勉名懋,以字行(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孔镛,字韶文,景泰五年进士(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秦良玉传阅读答案翻译明史于谦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马文升传阅读答案附翻译译文明史金濂传阅读答案C.胡惟庸巴结徐达不成,又通过贿赂看门人来继续巴结,徐达照样不予理睬,并在皇帝面前指出他不宜担任丞相。
D.徐达在北平生病,皇帝派徐辉祖前往慰问,后来又将徐达召回,但不久后他还是去世了,皇帝因此非常伤心。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
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
(5分)译文:(2)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结以恩义而为己用。
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
(5分)译文:参考答案1.D2.C3.A4.①等到太祖向南夺取定远时,(他)率领二十四人前往,徐达首先参加了队伍。
不久,(徐达)跟随太祖在滁州涧打败元军,又跟随太祖夺取了和州,郭子兴任命徐达为镇抚。
②徐达在谋略上特别擅长,所到之地不惊扰百姓,如果得到(或抓到)壮士,就用恩义结交他们为自己使用。
因此,很多人都乐于归附大将军。
【翻译】徐达,字天德,濠州人,世世代代从事农业。
徐达年轻的时候就胸怀大志,身材高大,颧骨突出,刚强坚毅,神武勇猛。
太祖为郭子兴的部帅的时候,徐达二十二岁,前去投靠太祖,一见面感觉谈话很投机。
等到太祖向南夺取定远时,(他)要率领二十四人过去,第一个被选上的就是徐达。
不久,跟随太祖在滁州涧打败元军,接着又夺取了和州,郭子兴任命徐达为镇抚。
郭子兴捉住了孙德崖,孙德崖的军队也捉住了太祖,徐达挺身而出,前往孙德崖的军队请求替代太祖,太祖才得以回归,徐达也没有被羁押。
跟从太祖渡过长江,攻下采石,夺取太平,和常遇春都是军队里冲在最前面的人。
接着打败并活捉了元将陈登先。
另外带兵夺取了溧阳、溧水,随太祖直下集庆。
太祖亲自驻守集庆,任命徐达为大将,率领各路军队向东攻打镇江,占领了镇江。
徐达的军队号令严明整肃,城中太平安定,秩序井然。
徐迭被授予淮兴翼统军元帅。
不久被任命为征虏大将军。
徐达特别擅长谋略。
他所到之地百姓不受惊扰,如果得到勇士或间谍,就施恩义结交他们,使他们为自己所用。
因此,很多人都乐于归附大将军。
至此,太祖和众将领说,治理军队谨慎稳重而有纪律,作战能够获胜进攻能够夺地,称得上有将军风度的人,没有谁比得上大将军徐达。
洪武元年,太祖登上帝位,任命徐达为右丞相。
册立皇太子,让徐达兼任太子少傅。
李材,字孟诚,丰城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卢象昇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孙承宗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王守仁传阅读答案附翻译陶安,字主敬,当涂人(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杨维桢传阅读答案附翻译赵豫,字定素,安肃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叶向高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宋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申时行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张孟男,字元嗣,中牟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席书,字文同,遂宁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冯恩, 字子仁, 松江华亭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沈束,字宗安,会稽人(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郭应聘传阅读答案附翻译费聚,字子英,五河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罗通传阅读答案附翻译郭成,四川叙南卫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程信,字彦实(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郑和,云南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况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李时勉名懋,以字行(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孔镛,字韶文,景泰五年进士(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秦良玉传阅读答案翻译明史于谦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马文升传阅读答案附翻译译文明史金濂传阅读答案每年春季出征,冬末召还,形成规律。
徐达回来就上交将印,被赐予假期,皇帝设宴接见痛饮,有布衣兄弟之称,而徐达更加恭敬谨慎。
皇帝曾经很平和自然地说:徐兄的功劳很大,没有安定的居所,可以把旧邸赏赐给你。
旧邸是太祖做吴王时居住的地方。
徐达坚决推辞。
一天,皇帝和徐达到了旧邸,强行将他灌醉,又给他盖上被子,抬到正室的床上。
徐达醒来后,惊慌地跑下台阶,俯首跪在地上自呼死罪。
皇帝看着他,心里十分高兴。
于是命令有司在旧邸前建造府第,在府第牌坊上写上大功两字。
胡惟庸于是就贿赂徐达的守门人福寿,让他设法对付徐达。
福寿揭发了胡惟庸的计划,徐达也不追究,只是时常对皇帝说胡惟庸果然倒台,皇帝就派徐达的长子徐辉祖携带皇帝的诏书前往慰问,不久被召回。
第二年二月,徐达病情加重,接着就去世了,时年五十四岁。
皇帝因此停止上朝,亲临丧礼悲恸不已。
徐达言语简短思考缜密。
在军中,号令一出决不更改。
诸将在他面前保持畏惧的样子,而他在皇帝面前却恭敬谨慎得像不会说话一样。
善于抚慰人,与部下同甘共苦,兵士们没有不感谢他的恩德,愿意以死报效的。
因此所到之处都能取胜。
约束部队十分严格,他平定大都两个,省会三个,郡邑上百个,街巷市井和平安定,百姓不因战事受苦。
回到朝廷的日子,单独一辆车回家,邀请礼遇儒生,整日交谈,和睦融洽。
皇帝曾经称赞他说:受命出征,成功凯旋,不自夸,不为自己吹嘘,不爱女色,不取财宝,正直无暇,如同日月一样皎洁明亮,只有大将军一个人而已。
李材,字孟诚,丰城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卢象昇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孙承宗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王守仁传阅读答案附翻译陶安,字主敬,当涂人(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杨维桢传阅读答案附翻译赵豫,字定素,安肃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叶向高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宋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申时行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张孟男,字元嗣,中牟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席书,字文同,遂宁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冯恩, 字子仁, 松江华亭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沈束,字宗安,会稽人(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郭应聘传阅读答案附翻译费聚,字子英,五河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罗通传阅读答案附翻译郭成,四川叙南卫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程信,字彦实(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郑和,云南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况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李时勉名懋,以字行(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孔镛,字韶文,景泰五年进士(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秦良玉传阅读答案翻译明史于谦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马文升传阅读答案附翻译译文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