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谭纶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合集下载

文言文专题训练

文言文专题训练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郭宗皋,字君弼,福山人。

嘉靖八年进士。

摧御史。

十二年十月,星陨如雨。

未几,哀冲太子薨,大同兵乱。

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

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

历按苏、松、顺天。

会廷推保定巡抚刘夔还理院事,宗皋论夔尝荐大学士李时子,谄媚无行,不任风纪,坐夺俸两月。

二十三年十月,寇入万全右卫,抵广昌,列营四十里顺天巡抚朱方下狱,擢宗皋右佥都御史代之,寇已去。

宗皋言:“密云最要害,宜宿重兵。

乞敕马兰、太平、燕河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则总兵官自将赴援。

居庸、白杨,地要兵弱,遇警必待部奏,不能及事。

请预拟借调之法,令建昌三屯军,平时则协助密云,,京营岁发五军诣蓟镇防秋。

宗皋请罢三军,以其犒军银充本镇募兵费。

又请发修边余银,增筑燕河营、古北口。

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

既而事得白。

寻进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俺答三万骑犯万全左卫,总兵官陈凤、副总兵林椿与战鷂儿岭,杀伤相当。

宗皋坐夺俸。

明年再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及椿皆战死,宗皋与巡抚陈燿坐夺俸。

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状,因言全军悉陷,乃数十年未有之大衄。

帝乃逮宗皋及燿,各杖一百,燿遂死,宗皋戍陕西靖虏卫。

隆庆改元,从戍所起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协理戎政。

旋进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给事中庄国祯劾宗皋衰庸,宗皋亦自以年老求去,诏许之。

万历中,再存问,岁给癝隶。

十六年,宗皋年九十,又遣行人存问。

是年卒。

贈大子太保,谥康介。

(选自《明史·郭宗皋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B.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C.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D.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捕犯人的监狱。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

父谞,吴黄门郎。

谭期岁而孤,母年十八,便守节鞠养,勤劳备至。

及长,好学不倦,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

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宾友之礼。

太康中,刺史嵇绍举谭秀才。

谭至洛阳,武帝亲策之。

时九州秀孝策无逮谭者。

谭素以才学为东土所推。

同郡刘颂时为廷尉,见之叹息曰:“不悟乡里乃有如此才也!”寻除郎中,迁太子舍人。

以母忧去职。

服阙,为鄄城令,过濮水,作(庄子赞》以示功曹。

而延掾张延为作答教,其文甚美。

谭异而荐之,遂见升擢。

及谭为庐江内史,延已为淮陵太宁。

又举寒族周访为孝廉,访果立功名,时以谭为知人。

永宁初,出为郏令。

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甚有政绩。

迁绥远将军。

时石冰之党陆珪等屯据诸县,谭遣司马褚敦讨平之。

又遣别军击冰都督盂徐,荻其骁率。

以功封都亭候,食邑千户,赐绢千匹。

陈敏之乱,吴士多为其所遇。

顾荣先受敏官,而潜谋图之。

谭不悟荣旨,露檄运近,极言其非,由此为荣所怨。

又在郡政严,而与上司多忤。

扬州刺史刘陶素与谭不善,因法收谭,下寿阳狱。

周馥与谭素相亲善,理而出之。

建武初,授秘书监,固让不拜。

自负宿名,但怏怏不得志。

时晋陵朱凤、吴郡吴震并学行清修,老而未调,谭皆荐为著作佐郎。

或问谭曰:“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闻者称善。

卒于家。

赠光禄大夫,谥曰胡。

(节选自《晋书·华谭传》(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B.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C.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D.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秀孝:秀才与孝廉的并称。

《明史·彭伦传》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明史·彭伦传》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明史·彭伦传》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3 题。

彭伦,初职为湖广永定卫指挥使,累功至都指挥同知。

成化初,从赵辅平大藤峡贼。

进都指挥使守备贵州清浪诸处讨破茅坪铜鼓叛苗贼掠乾溪伦讨之贼还所掠与盟而退伦以贼入时,道邛水诸寨,不即邀遏,乃下令,贼入境能生致者予重赏,纵者置诸法。

由是诸司各约所属,凡生苗轶入,即擒之,送帐下者累累。

明年,充右参将,仍镇清浪。

益尽心边计,戎事毕举。

妖贼石全州潜入绞洞,煽动古州苗,洪江、甘篆诸苗咸应之。

伦遣兵截擒,并搜获其妻子。

诸苗将攻镇远,伦大败之,斩首及堕崖死者无算。

无何,邛水十四寨苗纠洪江生苗为逆。

伦分五哨往,甫行,雨如注,伦曰"贼不虞我,急趋之,可得志也。

"竞进夹攻,絷其魁,俘斩余党。

贼尽平。

靖州苗乱,湖广总兵官李震檄伦会讨。

军至邛水江,诸熟苗惊,欲窜。

伦与金事李晃计曰"苗窜必助贼",乃急抚定之。

又缘道降天堂、小坪诸苗。

既抵靖州,伦将右哨,出贼背布营。

贼走据高山,伦军仰攻之,贼败走。

遂渡江,捣其巢,大获。

乘胜攻白崖塘。

崖高万仞,下临深渊,称绝险。

伦会左哨同进,得径路。

夜登,贼仓皇溃。

追斩二千余级,俘获如之,尽夷其寨。

初,臻、剖、六洞苗侵熟苗田,不输赋,又不供驿马,有司莫敢问。

伦遣人谕之,顿首请如制。

录功,进都督金事。

久之,御史邓库勘事贵州,总兵官吴经等皆被劾,独荐伦智谋老成。

弘治初,经论罢,即以伦代。

伦用师,先计后战,故多功。

四年,以老致仕。

卒,予恤如制。

(节选自《明史·彭伦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进都指挥使/守备贵州/清浪诸处讨破茅坪/铜鼓叛苗/贼掠乾溪/伦讨之贼/还所掠/与盟而退/B.进都指挥使/守备贵州清浪诸处/讨破茅坪/铜鼓叛苗/贼掠乾溪/伦讨之/贼还/所掠与盟而退/C.进都指挥使/守备贵州清浪诸处/讨破茅坪/铜鼓叛苗/贼掠乾溪/伦讨之/贼还所掠/与盟而退/D.进都指挥使/守备贵州/清浪诸处讨破茅坪/铜鼓叛苗/贼掠乾溪/伦讨之贼还/所掠与/盟而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成化,是年号。

高三语文每日一练57(附答案)

高三语文每日一练57(附答案)

高三语文每日一练5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

嘉靖二十三年进士。

历职方郎中,迁台州知府。

纶沉毅知兵。

时东南倭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

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

加右参政,会忧去。

以尚书杨博荐起,复将浙兵,讨贼林朝曦。

朝曦者,大盗张琏余党也。

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薄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纶及广东兵追擒之。

寻改官福建,乞终制去。

四十二年春,再起纶。

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倭屯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搏战中伏死,倭遂据平海卫,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

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移营诸林。

令参将戚继光以中军薄贼垒,总兵官刘显、俞大猷将左、右军继之,大破贼,复一府二县。

诏加右副都御史。

纶以延、建、汀、邵间残破甚,请缓征蠲赋。

又考旧制,建水砦五,扼海口,荐继光为总兵官以镇守之,广东境内悉定。

纶上疏请复行服,世宗许之。

迨南寇略平,而边患方未已。

隆庆元年,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

纶相度边隘冲缓,道里远近,分蓟镇为十二路,路置一小将,总立三营。

诸将以时训练,互为掎角,节制详明。

是岁秋,蓟、昌无警。

异时调陕西、河间、正定兵防秋,至是悉罢。

纶初至,按行塞上,谓将佐曰:“秣马厉兵,角胜负呼吸者,宜于南;坚壁清野,坐制侵轶者,宜于北。

”遂与继光图上方略,筑敌台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

纶召入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戎政。

会台工成,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

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

以功进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协理如故。

其冬,予告归。

神宗即位,起兵部尚书。

万历初,加太子少保。

给事中雒遵劾纶不称职。

纶三疏乞罢,优诏留之。

五年卒官。

赠太子太保,谥襄敏。

纶终始兵事垂三十年,与继光共事齐名,称“谭、戚”。

(节选自《明史·谭纶传》,有删改)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B.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C.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D.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谭纶运筹帷握,深谙兵法。

最新整理最新整理明史罗伦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参考

最新整理最新整理明史罗伦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参考

明史罗伦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参考罗伦注,字彝正,吉安永丰人。

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

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

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

居父母丧,逾大祥,始食盐酪。

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

直斥时弊,名震都下。

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

逾二月,大学士李贤奔丧毕,奉诏还朝。

伦诣贤沮之,不听。

乃上疏曰:臣窃谓贤大臣,起复大事,纲常风化系焉,不可不慎。

在礼子有父母之丧君三年不呼其门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

疏入,谪福建市舶司副提举。

御史陈选疏救,不报。

御史杨琅复申救,帝切责之。

尚书王翱以文彦博救唐介事讽贤,贤曰:潞公市恩,归怨朝廷,吾不可以效之。

伦至泉,有司率诸生从之。

在公余聚众收徒,讲学郡北净真观。

时巡抚御使朱公贤奏请迁福之柏衙,制从之。

提举罗公伦云:衙门设立自有其地;迁移亦有其数。

盖以柏衙僻陋,非可设之地;岁数未穷,非可迁之时。

遂寝其事。

成化三年,贤卒。

明年,以学士商辂言召复原职,改南京。

居二年,引疾归,遂不复出。

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

十四年卒,年四十八。

嘉靖初,从御史唐龙请,追赠左春坊谕德,谥文毅。

学者称一峰先生。

嘉靖八年,巡按御使聂豹、提学副使郭持平、知府顾可久、通判李文、推官徐炤改净真观地建一峰书院,祀市舶司提举罗文毅公伦。

(节选自《明史罗伦传》,有删改)注:罗伦,明代理学家、状元,晚年隐于家乡金牛山授徒讲学,开明代书院会讲之先声。

《明史·罗伦传》文言文阅读题目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礼/子有父母之/丧君三年不呼其门/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B.在礼/子有父母之丧/君三年不呼其门/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C.在礼/子有父母之丧/君三年不呼其门/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D.在礼/子有父母之/丧君三年不呼其门/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父母丧,是指古人在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长辈去世后,子女按礼守丧三年,任官者须离职守丧。

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

父谞,吴黄门郎。

谭期岁而孤,母年十八,便守节鞠养,勤劳备至。

及长,好学不倦,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

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宾友之礼。

太康中,刺史嵇绍举谭秀才。

谭至洛阳,武帝亲策之。

时九州秀孝策无逮谭者。

谭素以才学为东土所推。

同郡刘颂时为廷尉,见之叹息曰:“不悟乡里乃有如此才也!”寻除郎中,迁太子舍人。

以母忧去职。

服阙,为鄄城令,过濮水,作(庄子赞》以示功曹。

而延掾张延为作答教,其文甚美。

谭异而荐之,遂见升擢。

及谭为庐江内史,延已为淮陵太宁。

又举寒族周访为孝廉,访果立功名,时以谭为知人。

永宁初,出为郏令。

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甚有政绩。

迁绥远将军。

时石冰之党陆珪等屯据诸县,谭遣司马褚敦讨平之。

又遣别军击冰都督盂徐,荻其骁率。

以功封都亭候,食邑千户,赐绢千匹。

陈敏之乱,吴士多为其所遇。

顾荣先受敏官,而潜谋图之。

谭不悟荣旨,露檄运近,极言其非,由此为荣所怨。

又在郡政严,而与上司多忤。

扬州刺史刘陶素与谭不善,因法收谭,下寿阳狱。

周馥与谭素相亲善,理而出之。

建武初,授秘书监,固让不拜。

自负宿名,但怏怏不得志。

时晋陵朱凤、吴郡吴震并学行清修,老而未调,谭皆荐为著作佐郎。

或问谭曰:“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闻者称善。

卒于家。

赠光禄大夫,谥曰胡。

(节选自《晋书·华谭传》(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B.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C.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D.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秀孝:秀才与孝廉的并称。

中考语文模拟分项汇编专题13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模拟分项汇编专题13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一、(2016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五校协作12月月考)阅读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17分)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①而啜其醨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③,受物之汶汶④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史记·屈原列传》(节选)注释:①糟:酒渣。

②醨(lí):薄酒。

③察察:洁白的样子。

④汶(mén)汶:浑浊的样子。

⑤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被发行吟泽畔()(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3)屈原既死之后()(4)其后楚日以削()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渔父见而问之曰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B.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C.皆好辞而以赋见称不以物喜(《岳阳楼记》)D.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12、翻译下列句子。

(6分)(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3)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捕蛇者说》)13、屈原被流放的原因是(用原句回答)。

(2分)屈原投江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答案】10、(1)同“披”,披散(2)全(3)已经(4)一天天地(每词1分,共4分)11、B (3分)12、(1)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终不敢直言进谏。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

太康中,刺史嵇绍举谭秀才。

同郡刘颂时为廷尉,见之叹息曰:“不悟乡里乃有如此才也!”博士王济于众中嘲之曰:“五府初开,群公辟命,采英奇于仄陋,拔贤俊于岩穴。

君吴、楚之人,亡国之余,有何秀异而应斯举?”谭答曰:“秀异固产于方外,不出于中城也。

是以明珠文贝,生于江、郁之滨;夜光之璞,出乎荆、蓝之下。

故以人求之,文王生于东夷、大禹生于西羌。

子弗闻乎?昔武王克商,迁殷颂民于洛邑,诸君得非其苗裔乎?”济又曰:“夫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至于君臣失位,国亡无主,凡在冠带,将何所取哉!”答曰:“吁!存亡有运,兴衰有期,天之所废、人不能支。

徐偃修仁义而失国,仲尼逐鲁而逼齐,段干偃息而成名,谅否泰有时,曷人力之所能哉!”济甚礼之。

寻除郎中,迁太子舍人、本国中正。

以母忧去职。

服阕,为鄄城令,过濮水,作《庄子赞》以示功曹。

而廷掾张延为作答教,其文甚美。

谭异而荐之,遂见升擢。

及谭为庐江,延巳为淮陵太守。

又举寒族周访为孝廉,访果立功名,时以谭为知人。

寻除尚书郎。

永宁初出为郏令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司徒王戎闻而善之出谷三百斛以助之谭甚有政绩再迁庐江内史加绥远将军时石冰之党陆圭等屯据诸县,谭遣司马褚敦讨平之。

又遣别军击冰都督孟徐,获其骁率。

以功封都亭侯,食邑千户,赐绢千匹。

又在郡政严,而与上司多忤。

扬州刺史刘陶素与谭不善,因法收谭,下寿阳狱。

镇东将军周馥与谭素相亲善,理而出之。

后为纪瞻所荐,而为顾荣所止遏,遂数年不得调。

(节选自《晋书·华谭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永宁初/出为郏令/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司徒王我闻而普之/出谷三百斛以助之/谭其有的绩/再迁庐江内史/加绥远将军/B.永宁初/出为郏令/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司徒王戎闻而善之/出谷三百斛以助之/谭其有政绩/再迁庐江内史加绥远将军/C.永宁初/出为郏令/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司徒王戎闻而善之/出谷三百斛以助之/谭甚有政绩/再迁庐江内史/加绥远将军/D.永宁初/出为郏令/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司徒王戎闻而善之/出谷三百斛以助之/谭甚有政绩/再迁庐江内史加绥远将军/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岩穴,山洞,代指隐士居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

嘉靖二十三年进士。

历职方郎中,迁台州知府。

纶沉毅知兵。

时东南倭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

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

加右参政,会忧去。

以尚书杨博荐起,复将浙兵,讨贼林朝曦。

朝曦者,大盗张琏余党也。

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纶及广东兵追擒之。

寻改官福建,乞终制去。

四十二年春,再起纶。

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倭屯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搏战中伏死,倭遂据平海卫,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

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移营渚林。

令参将戚继光以中军薄贼垒,总兵官刘显,俞大猷将左、右军继之,大破贼,复一府二县。

诏加右副都御史。

纶以延、建、汀、邵间残破甚,请缓征蠲赋。

又考旧制,建水紫五,扼海口,荐继光为总兵官以镇守之,广东境内悉定。

纶上疏请复行服,世宗许之。

迨南寇略平,而边患方未已。

隆庆元年,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

纶相度边隘冲缓,道里远近,分蓟镇为十二路,路置一小将,总立三营。

诸将以时训练,互为掎角,节制详明。

是岁秋,蓟、昌无警。

异时调陕西河间、正定兵防秋,至是悉罢。

纶初至,按行塞上,谓将佐口:“秣马厉兵,角胜负呼吸者,宜于南;坚壁清野,坐制侵轶者,宜于北。

”遂与继光图上方略,筑敌台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

纶召入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戎政。

会台工成,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

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

以功进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协理如故。

其冬,予告归。

神宗即位,起兵部尚书。

万历初,加太子少保。

给事中雒遵劾纶不称职。

纶三疏乞罢,优诏留之。

五年卒官。

赠太子太保,谥襄敏。

纶终始兵事垂三十年,与继光共事齐名,称“谭、戚”。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二十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人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B.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人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C.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人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D.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人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谭纶运筹帷幄,深谙兵法。

他本是文官出身,但用兵才能非凡,在抗倭战场上纵横驰骋;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期间,考察研究地形,分路建营,修筑御敌台,控制了要害地区。

B.谭纶临危受命,功名显赫。

他在守丧期间多次被朝廷起用,讨伐大盗余党,抵御倭寇进犯;他截断倭寇海上退路,亲率主力进逼倭寇营垒,大获全胜,收复了一府二县。

C.谭纶宽厚仁爱,忠孝两求。

面对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地区民生凋敝,他请求朝廷缓征、减免当地赋税;面对南寇进犯与边患侵扰,他受命奋勇御敌,也屡次上疏乞求终制。

D.谭纶因才授事,知人善任。

在平定福建广东的倭患时,他上奏朝廷推荐戚继光担任总兵官镇守;在抗倭斗争中,善用戚继光,刘显,俞大猷等一批后来叱咤风云的战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神将以下节节相制,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5分)
(2)会台工成,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

边备大伤,敌不敢人犯。

(5分)
10.B【解析】“据巢不下”指盘踞着没有被攻克,“出攻程乡”指去攻打程乡,“不下”与“出攻”之间不应连在一起叙述,需断开,故排除C项;“……严兵待”即“严兵以待”,表示部署好军队等待来犯的敌人,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A项;“谕散其党”的“其党”作“谕散”的宾语,而非修饰“朝曦”的定语,应在“其党”与“朝曦”之间断开,故排除D 项。

11.D【解析】“是‘三师’之一”错误。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三师”,从一品衔;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三少”,正二品衔。

12.B【解析】“亲率主力进逼倭寇营垒”错误。

根据“令参将戚继光以中军薄贼垒,总兵官刘显,俞大猷将左,右军继之”可知,应该是谭纶命令参将戚继光率领主力部队逼进倭寇营垒,总兵官刘显,俞大猷率领左,右军在其后援助,从而大败倭寇。

13.(1)谭纶也训练了一千人,制定了约束队伍的纪律,从副将以下一级控制一级,行动整齐划一,不久就成为精锐部队。

(“束伍”“裨将”“进止”各1分,句意2分)(2)到御敌台修筑完成,他又招募了九千多名浙江兵驻守。

边防经过此番大力整治,敌人不敢前来侵犯。

(“益”“大饬”各1分,“浙兵九千余”定语后置句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
谭纶,字子理,是宜黄人。

嘉靖二十三年考中进士。

历任职方郎中,调任台州知府。

谭纶沉着刚毅,懂得用兵。

当时东南地区已经遭受了四年的倭患,朝廷商议训练乡兵来防御贼寇。

谭纶也训练了一千人,制定了约束队伍的纪律,从副将以下一级控制一级,行动整齐划一,不久就成为精锐部队。

倭寇侵犯栅浦,谭纶亲自率领军队迎击他们,三战三捷。

晋升为右参政,遇上父母的丧事离职而去。

因为尚书杨博的举荐被起用,谭纶又率领断兵,讨伐贼寇林朝曦。

林朝曦是大盗张琏的余党。

张琏被消灭之后,林朝曦盘踞着没有被攻克,去攻打程乡。

知县余甫字部署好军队等待来犯的敌人,并派遣主簿梁维栋潜入贼军中,劝说遣散他的朋党。

林朝曦走投无路,食弃盘踞之地逃跑,谭纶和广东兵前去追捕捉拿林朝曦。

不久调任到福建任职,谭纶请求离职以服满三年丧期。

嘉靖四十二年春天,再次起用谭纶。

上任途中又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任福建巡抚。

倭寇驻扎在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在奋勇战斗时中埋伏而死,倭寇就占据了平海卫,攻陷政和、寿宁,各自控制海道作为退路。

谭纶围起栅栏(营寨)截断他们的退路,倭寇不能逃走,就将营地移到了渚林。

谭纶命令参将戚继光率领中军逼进倭寇营垒,总兵官刘显、俞大猷率领左、右军在其后援助,大败倭寇,收复了一府二县。

诏令加封他为右副都御史。

谭纶认为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地区残破不堪,请求缓期征收,减免赋税。

又考察旧制,建立了五座水寨,扼守海口,谭纶推荐戚继光担任总兵官来镇守,广东境内全部平定。

谭纶上奏再次请求回乡服丧,世宗同意了。

等到南方的倭寇大致平定后,边关的祸患却没有停止。

隆庆元年,诏令谭纶回兵部,升任左侍郎兼任右金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的军务。

谭纶考察研究边境关口地形的冲要和平缓,道路的远近,将蓟镇分成十二路,每路设置一名小将,全军总共建立三个营。

各位将领按时训练,分兵互相呼应,管辖责任非常清楚。

这年秋天,蓟镇、昌平地区没有紧急的情况。

过去调集陕西、河间、正定的兵马在秋天加紧防卫,到这时候全部停止。

谭纶刚刚上任,巡视塞上,对身边的将领及佐吏说:“喂饱战马,磨利兵器,在短暂的时间内靠勇猛战斗取胜的方法,在南方适宜;加固营垒,疏散人口、财物,占据有利的地势轻易制服侵犯之敌的方法,在北方适宜。

”于是与戚继光谋划策略,修筑了三千多个屯兵御敌台,从居庸关到山海关,控制着要害地区。

谭纶被召到京城担任右都御史兼任兵部左侍郎,协助处理军务。

到御敌台修筑完成,他又招募了九千多名浙江兵驻守。

边防经过此番大力整治,敌人不敢前来
侵犯。

因功升任兵部尚书,兼任右都御史,协助处理原来的事务。

这年冬天,允许他回乡休假(告老还乡)。

神宗即位后,又起用他为兵部尚书。

万历初年,加封“太子少保”的荣衔。

给事中雒遵弹劾谭纶不称职。

谭纶多次上疏请求解去官职,皇帝下诏褒美嘉奖并挽留他。

万历五年,死于任上。

被追封为太子太保,谥号“襄敏”。

谭纶征战沙场将近三十年,与戚继光共事齐名,称“谭、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