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智慧树知道网课《近现代世界环境史》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智慧树知到《环境科学概论》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环境科学概论》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科学1. 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的构成要素?A. 土壤B. 水C. 空气D. 光答案:D2. 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科学的定义?A. 它是研究环境构成要素的学科B. 它是研究环境问题的学科C. 它是研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D. 它是研究地球生物圈的结构与功能的学科答案:D第二章环境的动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A. 生物群落B. 非生物环境C. 食物链D. 能量流答案:C2. 下列哪项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A. 生物多样性B. 物质循环C. 能量流动D. 生态位分化答案:A第三章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人类活动1. 下列哪项不是导致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A. 工业化和城市化B. 农业活动C. 科学技术的发展D. 人口增长答案:C2. 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问题的类型?A. 空气污染B. 水污染C. 土壤污染D. 文化问题答案:D第四章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1. 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A.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B.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C. 谁污染,谁治理D. 公众参与答案:D2. 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A. 环保法律法规体系B. 环保行动计划C. 环保税收优惠政策D. 环保教育体系答案:D第五章环境保护的行动与责任1. 下列哪项不属于个人环保行动?A. 节约用水用电B. 垃圾分类C. 购买环保产品D. 推广环保理念答案:D2. 下列哪项不属于企业环保责任?A. 遵守环保法律法规B. 实施清洁生产C. 承担环保社会责任D. 开展环保科研答案:D以上就是《环境科学概论》章节测试的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0智慧树,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西南科技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西南科技大学)章节测试答案2020智慧树,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西南科技大学)章节测试答案见面课:信仰的远征:红军长征英雄史诗1、问题:1928到1930年,毛泽东的四篇代表性文章( )选项:A:《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答案: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2、问题: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3、问题:长征模式“3+1”:即红一、二、四方面军加红25军长征。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4、问题:1936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5、问题:下列属于红军胜利的启示的是( )。
选项:A:旗帜引领方向B:核心事关存亡C:理论开辟道路和意志激发力量D:初心赢得民心和勇士铸就辉煌答案: 【理论开辟道路和意志激发力量;初心赢得民心和勇士铸就辉煌】见面课:毛泽东农业发展思想研究1、问题:中国是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是世界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2、问题:家庭生产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中国迟迟走不上工业革命道路。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3、问题:近代,我国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在中国虽然发展缓慢,但是对当时整个农业装备和农业技术的变革还是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4、问题: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能够为极大的发展工业和农业生产创造条件。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5、问题:从土地改革到发展劳动互助组织的两次变化,是生产制度上的革命。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见面课:辉煌七十载,铸就中国梦1、问题:拉开中国近代史序幕的是( )选项:A:1840年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虎门销烟答案: 【1840年鸦片战争】2、问题:近代历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英国。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中外风景园林史》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10分)下列哪些关于环境史的论述是错的?A.环境史在西方兴起于20世纪早期。
B.环境史提供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新视角。
C.环境史是一种新史学范式和新通史观念。
D.环境史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史。
2【单选题】(10分)下列哪些关于景观史的论述是对的?A.景观史是研究景观如何随着时间演变及其与人的关系演变的历史。
B.景观的定义是不变的,不同的学科对于“景观”的理解是相同的。
C.19世纪早期景观史就成为了独立的研究领域。
D.景观史是关于人类如何保护环境的历史。
3【判断题】(10分)环境的概念包含景观的概念,因此景观史包含于环境史研究中,确切地说,景观史涉及到环境史研究的一个领域。
A.对B.错4【判断题】(10分)“内向研究”研究重点偏向于风景园林本身,”外向研究”是探讨风景园林与社会文化、思想观念等相结合的一系列问题。
A.错B.对5【多选题】(10分)“外向研究”包含哪些?()。
A.观念情境分析B.园林诗学研究C.形式分析D.社会情境分析6【多选题】(10分)“内向研究”包含哪些?()。
A.形式分析B.园林诗学研究C.百科全书式研究D.编年体通史7【多选题】(10分)“图解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A.三维建模B.分解分层C.动线视线分析D.形态简化与类型对比8【判断题】(10分)社会情境分析,即将思想、宗教、哲学贯穿到风景园林史的理解中。
A.对B.错9【多选题】(10分)观念情境的研究视角包含哪些?()A.自然观B.价值观C.审美观D.思想史10【判断题】(10分)时间形态论从形态分析视角出发。
A.错B.对第二章测试1【判断题】(10分)古代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游乐性园林。
A.错B.对2【判断题】(10分)古代埃及气候适宜,尼罗河周边具有肥沃的土地,十分适合培育树木。
A.对B.错3【判断题】(10分)古代埃及园林中树木不仅具有庇荫作用,也代表了时人对于神灵的尊崇。
智慧树知到《中国近代史纲要》章节测试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1.【单选题】()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A. 日本B. 俄国C. 美国D. 英国正确答案:俄国2.【单和鼠B. 牛和猪C. 马和选题】 2009年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了()兽首A. 兔羊D. 鸡和鼠正确答案:兔和鼠3.【多选题】中国人民粉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原因()?A. 帝国主义太弱B. 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C.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D. 帝国主义寻找到新的目标正确答案: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4.【判断题】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5.【判断题】甲午战争后,魏源翻译了《天演论》。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对应章节第二章1.【单选题】洪秀全看到了一本介绍基督教的书叫()A. 《盛世危言》B. 《劝世良言》C. 《资政新篇》D. 《天朝田亩制度》正确答案:《劝世良言》2.【单选题】洋务运动中最早兴办的军工企业是()A. 汉阳铁厂B. 轮船招商局C. 安庆军械所D. 福州船政局正确答案:安庆军械所3.【多选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原因()A. 军事实力不如日本B. 经济动员力不如日本C. 社会动员力不如日本D. 轻敌所致正确答案:军事实力不如日本###经济动员力不如日本###社会动员力不如日本4.【判断题】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5.【判断题】百日维新共进行了100天。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对应章节第三章1.【单选题】孙中山先生创立的第一个革命团体是()。
A. 同盟会B. 光复会C. 华兴会D. 兴中会正确答案:兴中会2.【单选题】“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对应的是()。
A. 创立民国B. 驱除鞑虏C. 恢复中华D. 平均地权正确答案:创立民国3.【多选题】武昌起义的直接领导人有()。
A. 宋教仁B. 熊秉坤C. 章太炎D. 吴兆麟正确答案:熊秉坤###吴兆麟4.【判断题】中山装一共有四个兜()。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海南联盟)》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2分)生态文明建设要树立()的理念。
A.顺应自然巨B.依赖自然C.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参考答案C2【单选题】(2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围绕()建设,环境保护美丽中国文明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参考答案B3【单选题】(2分)和谐社会的目标是()。
A.经济发达B.流通顺畅C.环境保护D.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参考答案D4【单选题】(2分)全国统一的环保问题举报举报热线电话号码是()A.12369B.12345C.96315参考答案A5【单选题】(2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A.工作政策口C.基本国策参考答案C6【单选题】(2分)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首次把________________ 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
A.社会建设B.文化建设C.经济建设D.生态文明建设参考答案D第二章测试i【单选题】(5分)鸡蛋花属于()A.棕榈科B.常绿乔木C.落叶乔木nD.果树类乔木参考答案D2【单选题】(5分)具有“地球之肺”之称的是()A.热带季风B.热带沙漠热带草原D.热带雨林参考答案D3【单选题】(5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生物种类生活在自然界中,因此保护生物群落及其生境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方法。
这种保护策略被称为()。
A.移地保护B.就地保护C.迁地保护D.离体保护参考答案B4【单选题】(5分)()指将濒危动植物迁移到人工环境中或易地实施保护。
离体保护B.其余选项都不对C.就地保护D.迁地保护参考答案D5【单选题】(5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园是()。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新加坡滨海花园C.圆明园D.邱园参考答案D第三章测试i【单选题】(5分)下列关于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和河流的自净能力都差B.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扩散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繁殖快C.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强D.湖泊水流动性小,水中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参考答案2A【单选题】(5分)22014年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中, 率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A.16.9%ri B.18.7%C.20.5%D.16.1%参考答案D3【单选题】(5分)土壤环境污染中的重金属污染五毒”是A.铅、铬、砷、镉、锌B.铬、砷、镉、镍、铜C.汞、铅、铬、砷、铜D.汞、铅、铬、砷、镉参考答案D4【单选题】(5分)下列海洋灾害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多的是A.海冰B.海浪C.赤潮D.风暴潮参考答案D5【单选题】(5分)赤潮多由()引起A.浮游植物B.浮游虾类C.浮游鱼类□D.浮游动物参考答案第四章测试1【单选题】(5分)建立和完善环保立法和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
知到选修课答案近现代世界环境史课后作业答案.docx

知到选修课答案近现代世界环境史课后作业答案1、京剧《江汉渔歌》是()的作品答案:田汉1、在戏剧界,任何一个流派都不是完美的,或多或少都有一点缺陷答案:是1、目前京剧的振兴很大程度上是靠表演者走市场得来的答案:否问:失去方言,地方戏也就失去了剧种独有的内涵和灵魂。
()答:√1、裘盛戎在京剧上虽然有拜过师,但他在舞台上呈现的更多是自己的风格答案:是问:吃鲨鱼不违法,风味好,是值得品尝的海鲜。
答:对问:吃烧烤可能会吃出病来。
答:正确问:吃生鱼片时,蘸点芥末和醋,再喝点高度数的酒就能杀死所有的细菌和可能存在的寄生虫。
答:错问:吃梭子蟹的最佳是节日是()?答:中秋节问:吃西餐时,刀叉的使用应当是答:左手用叉,右手用刀问:通常情况下人体每天需要从饮水中获得多少毫升水()。
答:1000~1200ml问:阿拉伯等国家诗和散文的界线十分清楚?答:否问:西方最早关于医生道德的规范制度是()答:《希波克拉底誓言》问:不管是在宣纸上,还是在瓷器上,或者是在瓷板上画中国画,在()方面是不变的。
答:绘画语言问:专业理财业如能够及早出现,也许能避免无数婚姻悲剧。
()答:正确问: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
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决定全球各地区必须联合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答:√问:知类是个人的一个学习过程。
答:错误问:什么是评价“感格”的唯一标准?()答:实践问:孔子将学习分为“学而知之”和“生而知之”,其中“生而知之”是指圣王这个群体本能地学习。
答:错误问:以下属于伤寒并发症的是答:肠穿孔肠出血中毒性肝炎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三步曲不包括:答:认清竞争对手、知彼知己问:价值确认需要是指渴望被承认个人价值、被理解赞赏。
()答:正确问:对行政裁判的执行案件,原则上由答: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问:下面关于插入图像的绝对路径与相对路径的说法错误的是【】答:如果要经常进行文件夹位置的改动,推荐使用绝对地址问:世界上第一届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是()。
2020智慧树,知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哈尔滨工程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哈尔滨工程大学)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目的之一就在于让同学们实现“两个了解”,是指( )。
选项:A:国情党情B:国情世情C:国情国史D:国史党史答案: 【国情国史】2、单选题:我们说“史有二义”,也就是说具有两种不同意义上的历史,其中我们所学的是( )。
选项:A:人类对客观事务及其发展过程的探索和得到的产品B:过去一切事物及其发展过程和结果的总和C:完全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D:人类通过对这种客观存在的人类过往社会的、活动过程及其内在规律的描述和探索而创造出来的产品答案: 【人类通过对这种客观存在的人类过往社会的、活动过程及其内在规律的描述和探索而创造出来的产品】3、单选题:毛泽东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
我们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
”这是说明历史有( )的作用。
选项:A:增长知识B:情感需要C:鉴古知今D:拓宽人生的长度答案: 【鉴古知今】4、单选题:中国近代史的起止年份为( )。
选项:A:1640-1919B:1919-1949C:1840-1949D:1840-1919答案: 【1840-1949】5、单选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近代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过程。
其中“站起来”是指( )。
选项:A:改革开放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6、多选题:司马迁所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指的是( )。
选项:A:要通晓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B:要探索历史的一般规律C:要通晓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变化过程D:要研究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答案: 【要通晓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要探索历史的一般规律;要通晓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变化过程;要研究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7、多选题: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就是要正本清源,包括( )。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环境法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多选题】(10分)21世纪全球三大问题是什么A.和平问题B.发展问题C.环境问题D.能源问题2【判断题】(10分)作为现代社会最有效的控制工具,法律必须承担起环境治理的主要责任。
A.对B.错3【判断题】(10分)环境法上的环境概念是参考了其他科学领域的有关概念后提出的。
A.错B.对4【判断题】(10分)20世纪60年代《增长的极限》报告发表,说明伴随工业技术文明的除了物质财富,还有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全球问题。
A.对B.错5【单选题】(10分)环境伦理与环境法治的关系,下列哪一项是的?A.任何道德都可以被法律化B.环境伦理是环境法治的核心与内核C.一般来说,凡是环境伦理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必定是环境法律所不提倡的D.一般来说,凡是环境伦理所提倡和支持的行为必定是环境法律所提倡的6【多选题】(10分)环境伦理学按照涉及问题与关怀对象的差异,可以划分为?A.自然价值论B.生物中心论C.生命中心论D.大地伦理学E.动物中心论F.植物中心论7【判断题】(10分)人类中心论被划分为“传统的”和“现代的”两种。
A.对B.错8【判断题】(10分)人类中心论主张应该按照人类的价值观去解释或评价宇宙间所有事物。
A.错B.对9【判断题】(10分)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的环境哲学理念。
A.错B.对10【判断题】(10分)古代西方的环境哲学理念中含有人与自然相互对立的理念。
A.对B.错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10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的是?A.良好的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B.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C.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诸多内容中的一方面D.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环境保护2【多选题】(10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包含哪些?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持续性原则3【单选题】(10分)201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
A.“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测试
1
【多选题】(3分)
本课程所谓的环境包括以下哪些环境?
A.
人文环境
B.
人造环境
C.
自然环境
D.
社会环境
2
【多选题】(3分)
当前全球重大环境问题包括以下哪些?
A.
生态问题
B.
环保运动
C.
气候变化
D.
生物多样性保护
3
【多选题】(3分)
环境史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
A.
围绕环境问题产生的政治与社会建构
B.
自然现象的演变历史
C.
人类历史上所处环境的物质性变化
D.
环境思想与观念
4
【判断题】(2分)
本课程所谓的环境,通常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即以人作为中心事物,由地球上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所构成的人类生存空间。
A.
对
B.
错
5
【判断题】(2分)
所谓的人造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建构环境。
A.
对
B.
错
第二章测试
1
【判断题】(3分)
人对环境行为的影响包括直接改造和间接影响。
A.
错
B.
对
2
【多选题】(3分)
本章论及的人地关系与自然观,包括有:
A.
古希腊文明的自然观
B.
基督教的自然观
C.
两河流域文明的自然观
D.
伊斯兰教的自然观
3
【判断题】(3分)
孟子在《八观》中说:“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伐必有时。
”意思是森林资源非常丰富,只要按时开发,就可以随意砍伐。
A.
错
B.
对
4
【判断题】(2分)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要尊重自然规律,人类对自然的取舍要讲适度,强调无为,强调天人合一。
A.
错
B.
对
5
【判断题】(2分)
伊本-赫勒敦将不同人群的文化特征差异归因于环境的影响。
A.
错
B.
对
第三章测试
1
【多选题】(3分)
从环境史看来,美国的历史分期包括以下哪些阶段:
A.
土著生态体系被颠覆性的重塑阶段
B.
对全球自然资源的调配和掌控阶段
C.
以新英格兰地区的工业化为标志的欧洲现代生态体系的不断扩张阶段
D.
土著生态体系相对和谐阶段
2
【判断题】(3分)
西进运动是指美国东部居民向西部地区的迁移和进行开发的群众性运动。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