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案(精品)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七月天山的喜爱之情。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通过观察、想象、体验来描绘自然景观。

2.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3.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七月天山的喜爱之情。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2学会通过观察、想象、体验来描绘自然景观。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天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我国美丽的天山。

1.2教师简要介绍天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发学生对七月天山的兴趣。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理解课文内容3.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七月天山的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4.学习生字词4.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并认读。

4.2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分析课文修辞手法5.1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6.情境体验6.1教师出示天山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临其境,描绘出自己看到的景物。

6.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7.1教师提问:通过学习课文,你们对七月天山有什么样的感受?8.作业布置8.1请同学们回家后,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七月天山的短文。

8.2家长签字确认,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四、板书设计1.七月的天山1.1高山、雪峰、森林、草原、牧群1.2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分析、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了解了七月天山的美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小学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案

小学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案

小学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七月的天山的美丽景色。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4.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七月天山的热爱之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天山吗?知道天山有什么特点吗?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七月的天山的课文,感受一下那里的美丽景色。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尽量读出美感。

2.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查字典理解其意思。

三、课堂讲解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七月天山的印象。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表达技巧。

四、课堂讨论a.课文中的七月天山有哪些特点?b.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对七月的天山如此热爱?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七月的天山》。

2.请一位同学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二、深入分析a.课文中的天山与七月有什么关系?b.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c.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三、课堂活动1.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体验作者的情感。

2.各小组展示,其他同学点评。

2.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写一篇关于家乡美景的作文,题目自拟。

四、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组内互相检查。

2.家长签字确认,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七月的天山》,让学生感受到了七月天山的美丽景色,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课堂讲解和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同学表现较为紧张,需要教师在课后多加关注和指导。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案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案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缎、涧”等 8 个生字,会写“缎、俯”等 14 个字,正确读写“白缎、山涧”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天山的美景,理解文中重点词句。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景物。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北边疆,有一条连绵数千里的大山脉,那就是天山。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就会立刻感到秋天般的凉爽。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同走进七月的天山,去领略那里的独特风光。

(板书课题:七月的天山)(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七月天山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三)精读课文,感悟美景1、学习第 1 自然段(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引导学生理解“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这句话,感受天山的凉爽。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 1 自然段。

2、学习第 2 自然段(1)自由读第 2 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抓住“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体会雪峰的高、大、美。

(3)让学生找出描写雪水的句子,感受雪水的清凉、欢快。

(4)指导学生朗读第 2 自然段,读出雪峰的美和雪水的欢快。

3、学习第 3 自然段(1)指名读第 3 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引导学生理解“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小学语文教材《七月的天山》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教材《七月的天山》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教材《七月的天山》教案设计一、教材特点《七月的天山》是新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为著名的回族作家阿力木江··尤素福。

这篇文章叙述了一对年轻夫妇为了发掘、保护新疆古代墓葬而奋斗的故事。

教材主要特点如下:1.实事背景:故事内容以昆仑山下一座群散式墓葬为背景,其实是反映了新疆宝贵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

2.强调人文关怀:作者通过描述夫妇俩对人文史迹保护的热情和不畏艰险的精神,引导学生形成珍视文化历史的情感。

3.丰富词汇:文章中运用了许多地方特色词汇,如“绿孩”、“石钩子”等,丰富了学生的地理知识以及文化词汇。

4.讲述技巧多样:本篇文章的表达手法丰富多样,包括叙述、描写、议论等,同时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故事更加动人。

二、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并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涵,进一步扩大学生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

2.能够掌握课文中的地理知识和文化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3.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讲授重点和难点1.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2.教师应重点讲解文章中的地理词汇和文化词汇,帮助学生丰富语言表达。

3.教师应重点讲解文章的表达手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

四、教学方法1.教师放映一段有关昆仑山景区和七月的天山的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描述的风光和文化背景。

2.课前,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先了解探险家的生活细节,引发学生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情感认同。

3.采用单元朗读、分组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学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采用情境化教学的方式,模拟出角色扮演的情境,特别是抽取全班学生来表演课文中的人物,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章的情境。

5.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和地方特色词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通过图片、音频等形式进行互动教学,增加教学趣味性。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析:天山,我心中一片纯洁的净土,多么令人心驰神往。

冰山、雪峰、溪流、野花、羊群和牧羊女,饮马溪边,策马奔腾,大气而不乏精致,粗犷而不失娴静,好一派奇异的北国风光。

《七月的天山》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

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

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月底教学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师生共同品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深层次对话的形式之一。

《七月的天山》一文的作者用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学习这篇课文,首先应让学生自主去“品读”,通过读,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的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其次,在各自“品读”中,让师生之间展开自由的对话,通过对话,来互相启发,相互感染,共同提升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目标:1、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准备:1、天山风景的图片,《天山景物记》序的音像材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思维小游戏,(板书:新疆)齐读,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其实,就在同学们的联想和交流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西北风情,并且多少有些向往,是吗?我也一样,一说起山,我就会想起这样一座山,板书“天山”,自然,我就会想起一位著名的作家——碧野,他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天山景物记》文章一开头,作者这样写道:(播放录像)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在我们这儿,七月是最炎热的夏季,不知道天山怎么样。

四年级语文教案《七月的天山》优秀13篇

四年级语文教案《七月的天山》优秀13篇

四年级语文教案《七月的天山》优秀13篇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

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课文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述。

写了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去处是骑马上天山。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反衬了此时天山的凉爽。

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是这一段的重点,也是全文的总起。

课文的2、3、4、5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野花,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奇异景观的赞美之情和作者置身其间身心的美好感受。

写雪峰一段,突出了它高矗巨大、寒气扑面、云影飘动的特点。

同时描写了进入天山会立刻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在太阳的照射下白云在高大的学峰间投下云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的切身感受。

写溪流一段,突出了溪流倾泻时浪花飞溅,缓流时鱼儿跳跃、清澈见底的特点。

同时描写了溪流倾泻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浪花飞溅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缓流时则感受到寂静的天山无限的生机。

写原始森林一段,突出了它蜿蜒翠绿、葱郁幽静的特点。

同时在字里行间蕴含了作者置身其间的惬意和流连。

写野花一段,突出了它五彩缤纷、绵延、耀眼、绚烂的特点。

同时抒发了作者看见山色柔嫩,山形柔和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嫩脂似的感觉;看到那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兰、白、紫,觉得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和骑行其间感到格外精神。

课文的最后一段,总说天山的无边繁花胜过春天的花园。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采用虽然但是的转折复句的形式表示了不是春天胜似春天的意思,充满赞叹之情。

二、教法研究1.初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作者描写了七月天山的那些景物,由此达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认识课文的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想一想,文中每处景物的特点是什么,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天山景物的特点,初步感受语言的优美。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七月的天山》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七月的天山》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让他们通过诗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
1.预习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天山的风景,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你们对天山有什么了解?你们对夏季的天山有什么想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导读诗歌
教师朗读《七月的天山》这首诗,让学生听一遍,然后再由学生自己朗读一遍。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分段解读
4.赏析诗歌
5.创作活动
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想象自己是在天山的夏季,通过诗
歌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想法。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
自己的《夏日天山》。

6.总结评价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
处并加以改进。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互相交流和学习。

四、教学手段:
1.讲课
2.朗读
3.分组讨论
4.创作活动
5.总结评价
五、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到《七月的天山》这首诗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欣赏能力,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同时,通过创作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大自然的美丽。

最新《七月的天山》四年级语文教案(精品)

最新《七月的天山》四年级语文教案(精品)

《七月的天山》四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①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语句并积累。

④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B案
●朗读──感悟天山之夏的美景
①谈话揭示课题后,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②指名分节朗读;
③师生同读、引读;
④配乐齐读、享受美感。

●交流──体验作者的赞美之情
①让学生读读、画画、圈圈点点,了解天山之夏的特点。

②想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赞美天山的.?他当时的心情又是怎样?
③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对话过程中时时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感悟大自然的美,去体验作者的赞美之情)
●积累──内化吸收优美词句,增加文化积淀
①背背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②抄录一些优美词句。

●运用──在语文实践中增强语文能力
学习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写一处景物,要求写出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心情。

●作业:复习词语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阅读课文《七月的天山》,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明确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是什么?(板书课题《七月的天山》)
抽生说学习任务 (课件出示:学习任务) 齐读学习任务
2、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天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天山简介)
3、著名作家碧野描写的天山绵延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优美。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骑着马去天山看一看吧!
4、请同学们同桌论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生词的字音,互相纠正字音。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发现哪些字需要重点识记?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天山,你能看出导游线路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勾出相关的句子,也就是地点变换的句子。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2、让我们随着导游线路去欣赏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吧。

3、有同学骑过马吗?你什么时候骑过马?骑马时有什么感受?假如你一边骑马,一边欣赏美丽的风光,你的心情会怎样?(开心、愉快)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愉快的心情,骑着马,和老师一起进入天山欣赏美丽的风景。

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

边游边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4、读了第二自然段,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什么景物? 作者主要采用什么方法把它写得如此令人陶醉? 它有什么特点? (相机出示课件)
雪峰作者用了比喻衬托了雪峰高耸、巨大的特点 (出示课件抽生读片段齐读片段)
雪水 (1)作者用词准确“飞泻”体会到了雪水流动时的磅礴气势 (2)作者用了比喻写出了雪水动人的姿色(出示课件抽生读片段齐读片段) 溪流作者写溪水中的石子和鱼群衬托溪水的清澈
5、看到这高耸巨大的雪峰、飞泻而下的雪水、清澈见底、五彩斑斓的溪水,你想做些什么?(拍照留念、写诗赞美……)马上要离开这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依依不舍)看了这些美景,我们将要再往里走,去欣赏下一处风景,此时的你有什么样的想法?(下一处风景会是什么呢?美不美……)
6、让我们再往里走,看看下一处风景是什么?(出示课件 )(抽生读)第三自然段写了天山的什么?(天山的原始森林)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原始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1) 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

(2)以“密密的塔松”、“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

(3)以马蹄溅水衬它的幽静。

7、皑皑白雪、密密丛林、斑斑日影、哗哗水声是这样如诗如画,让我们一起扬鞭策马,以朗读代替漫行天山。

(朗读课件片段)
8、游完了原始森林,我们将走进天山深处,去看看那里又有什么样的风景呢?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这写得最美的是什么景物?(板书:野花) 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写了野花的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相机出示课件)
(1)“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绵缎……像……彩霞那么耀眼……像彩虹那么绚烂”──绘其色艳。

(板书:色艳)作者主要采用什么方法把它写得如此令人陶醉?(采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么美好的溪流两岸,想策马观赏的跟老师一起去欣赏吗?齐读片段。

(2)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写了野花的美?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板书:多)“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板书:高)一方山水养一方人马,这么美的天山你想骑马到花海中去走一走吗?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9、游玩了天山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板书:美)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赞美天山的。

请同学们齐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赞美天山? 体会作者用关联词“虽然……但是……”以及反问的修辞手法,意思是“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没有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

”表示了不是春天胜似春天的意思,赞美了夏日天山的的美。

10、老师在游天山时,看到美丽的风景情不自禁地拍了一些照片,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再次感受那天山的美吧。

四、小结:天山美如画卷,大家从文字上就可以欣赏到天山的美,犹如漫步天山,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请同学们再次自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并完成课后作业:(出示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