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内容纲要

合集下载

伤寒论望闻问切问诊提纲

伤寒论望闻问切问诊提纲

伤寒论望闻问切问诊提纲
一、望。

1. 望舌,观察舌苔、舌质、舌体形态。

2. 望面色,观察面色的红润、苍白、发绛、发青等情况。

3. 望眼睛,观察眼神、眼底等情况。

二、闻。

1. 闻气息,观察患者呼吸是否急促、气息是否恶臭等。

2. 闻声音,听取患者声音的哑啰、嘶哑等情况。

三、问。

1. 问病史,询问患者的发病经过、症状表现等。

2. 问病情,询问患者当前的症状、不适感等。

3. 问饮食,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是否食欲不振、口味偏好等。

4. 问大便小便,询问患者大小便的情况,是否正常、异常等。

四、切。

1. 切脉,观察患者的脉搏情况,包括脉搏的频率、强弱、滑数等。

2. 切舌,观察舌质、舌苔等情况。

五、问诊。

1. 综合分析,根据望闻问切的结果,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制
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2. 诊断,根据综合分析,做出病情的诊断和辨证施治。

以上提纲为伤寒论望闻问切问诊的基本流程,医生在诊疗过程
中需要全面观察患者的望、闻、问、切情况,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全面的问诊,最终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何廉臣医著大成

何廉臣医著大成

卷之六
第八章伤寒兼证上
卷之八
第九章伤寒夹证上
卷之九
第九章伤寒夹证中
卷之十
第九章伤寒夹证下
卷之十一
第五章伤寒坏证
卷之十二
第十一章伤寒复证 第四编调理诸法
历代伤寒书目考
伤寒共计四百九十四种
内容提要 绪言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一
温热总论
卷之二
温热验方 验方妙用樊开周同何廉臣实验法 温热验案
(二)外感内伤诊脉异同辨
第一名何光华(筱廉) 其二骆秉璋(静安) 其三史慎之 其四何拯华(幼廉) 其五任玉麒(汉佩) 其六金寿田(蔚卿) 其七潘文藻 其八吴念士(丽生) 其九曹林生(炳章)
(三)喉痧白喉症治异同辩
第一名何拯华(幼廉) 其二任玉麒(汉佩) 其三何光华(筱廉) 其四骆秉璋(静安) 其五陈祖培(樾乔) 其六吴念士(丽生) 其七曹林生(炳章) 其八沈春泉
内容提要
绍兴县同善局 附设施医局医 方汇选
绍兴县同善局附设施医局医方汇选
内科时症 内科杂症 妇科杂症 儿科杂症 咽喉症 外伤症 疮疡
1
内容提要
(一)学医之
道必有宗传,
凡治外感时病、 内伤杂症,与
2
夫诊脉验舌、
制方辨药,当
以某几种书为
正宗?请述其

3
(二)外感内 伤诊脉异同辨
4
(三)喉痧白 喉症治异同辩
1
内容提要
2
第一章病名之 定义
3
第二章病因之 原理
4
第三章病状及 疗法
5
第四章卫生及 预防
第一章病名之定义
第一节病名 第二节定义
第二章病因之原理
第一节病因 第二节传染

[整理版]四诊心法要诀

[整理版]四诊心法要诀

四诊心法要诀前言《四诊心法要诀》是《医宗金鉴》一书中的一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临床上如何应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

原文采用四言歌诀,叙述比较简括,便于初学的人诵记;每节后又有“注”,基本上阐明了原歌诀的意义,这是原书的一个特点。

但是由于原文歌诀和注都是用文言写成,对一般初学中医的读者来说,阅读时并不是没有困难的。

1961年初,笔者为了使西医学习中医的同志便于阅读,曾将《四诊心法要诀》分为十二篇,用“释义”形式,将原文作了必要的阐述,在《浙江医学》杂志上分期发表。

这木《四诊心法要诀白话解》,它的对象是以初学中医诊断的读者为主,文字上更要通俗些,因此就在《四诊心法要诀》释义的基础上,全部加以改写,尽量容纳原注的意义,并且补充了现在中医临床上习用的而原书中却没有提到的诊断方法。

我们学习前人的知识,为的是古为今用,不能毫无取舍的崇古泥古。

所以对原书中某些理上推理与实际结合不上或没有临床参考价值的内容删节了;某些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讨论的内容,则在译注里作了必要的说阴。

但由于笔者水平所限,时间比较匆促,一定会有很多解释不妥当甚至错误的地方,希望读者指正。

何任1981年6月一)总纲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吉审,切以指参,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译注】本节主要是说明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

望诊,就是通过医生的眼对病人显示的体态、神色、舌进行观察。

病人面部的异常色采,叫做病色;根据病色表现,可以测知内脏的病情变化。

如五色诊法,是按照五行的规律,用木,火,土,全,水来代表五色的属性,用以说明病症变化关系;“肝病色青,心病色赤,脾病色黄,肺病色白,肾病色黑”。

闻诊,就是通过医生的耳未辨别病人声音的正岸与病变以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古代的闻诊,主要以五音的相应与不相应,以辨别五脏的病变。

所谓五音,就是:宫、商、角、徵(zhi,读止)、羽。

以五音配合五脏,如肝木,在音为角;心火,在音为微;脾,在音为宫;肺金,在音为商;肾水,在音为羽。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中医护理学》理论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4204072适用专业:五年制护理专业课程类别:公共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64学时总学分数:4学分一、课程定位1.课程地位与作用课程的地位:《中医护理学》课程是我院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和技能对患者提供有效的整体护理。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在教学实践中以职业伦理道德作为指导行为的准则,并认真完成个案护理计划。

2.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护理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任务引领为课程设计基础,以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护理岗位能力需求和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过程,对应护士执业资格标准和学生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的执业能力为核心,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整合《中医护理学》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性和开放性教学理念。

以多种教学手段并用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的性质《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护理学的重要分支,它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研究探讨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主的一门学科。

在古代中医是医护不分的,随着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发展,中医护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开始建立。

中医护理除了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之外,还要介绍针灸、推拿、情志护理、饮食疗法、常见病的中成药应用、预防与护理等。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体现中医护理基础操作。

课程着重体现辩证施护和整体护理,将传统医学的化内容充实精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在教学实践中以职业伦理道德作为指和整体护理,将传统医学的精化内容充实于临床护理之中,使中医护理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为护理的人员在工作中拓宽思路、提高临床工作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在教学实践中以职业伦理道德作为指导行为的准则,并认真完成个案护理计划。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正确解释和理解中医名词术语。

健康管理师必考点

健康管理师必考点

健康管理师必考点(总1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5.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高血压、高血脂、超重及肥胖、缺乏身体活动、蔬菜和水果摄入量不足以及吸烟,都是引起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6.健康管理即要对这类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发现、早期评估和早期干预,以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

7.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第一步:了解和掌握健康,开展健康信息收集和健康检查。

第二步:关心和评价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价和健康评估。

第三步:干预和促进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

8.健康管理三部曲:落实到健康管理的操作流程,健康体检是前提,健康风险评估是手段,健康干预是关键,健康促进是目的。

9.健康管理的服务流程:要点内容健康调查与健康体检健康调查是通过问卷或访谈,了解个人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家族史以及生活方式,习惯等健康体检或健康检查是用于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评价与疾病的风险预测、预警及早期筛查的一种方法与过程。

健康体检是开展健康管理的前提和基本手段。

健康评估指对所收集到的个体、群体健康或疾病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综合、连续的科学分析与评价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诊治疾病、维护、促进和改善健康,管理和控制健康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个人健康管理咨询内容包括解释个人健康信息及健康评估结果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制定个人健康管理计划,提供健康指导,制定随访跟踪计划等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后续服务的形式可以是通过互联网查询个人健康信息和接受健康指导,定期寄送健康管理资讯和健康提示,以及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改善行动计划。

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10.任何有能力进行健康管理项目开发及服务的机构都应该是健康管理服务的提供者必考考点3第一章1.需求管理的策略理念是:如果人们在和自己有关的医疗保险决策中扮演积极作用,服务效果会更好。

2.需求管理的实质:是通过帮助健康消费者维护自身健康和寻求恰当的健康服务,控制医疗成本,促进健康服务的合理利用。

问诊内容纲要

问诊内容纲要

该病例问诊内容评分条目

1.医生自我介绍 2.讲明医生自己的身份 3.问患者姓名,或用恰当的称谓 4.问年龄、住址,或其他有关资料
主诉和现病史


5.主要症状:上腹痛 6.时间:4年,加重3月 7.性质:烧灼病,钝痛或胀痛 8.部位:上腹部,剑突下 9.放射部位:背心 10.频率:每年3~4次,每次半月左右
主诉和现病史:



5.主要症状:胸痛 6.诱因:活动和情绪激动 7.程度:开始时,胸闷感,后来胸痛难 忍 8.持续时间:大约5分钟 9.频率:5年前偶尔,近半年频繁,约 半月一次 10.放射部位:左上臂


11.缓解因素:休息、含服药物 12.病程:5年,近半年加重 13.伴随症状:气紧 14.病情发展过程:2次“心脏病”发作 15.发作情况:胸前剧痛,意识丧失


16.诊治经过:2次住院治疗 17.诊断性检查:心电图 18.医生建议做心导管,患者未服从医嘱 19.过去住院诊断:大面积心肌梗死和心律失 常 20.曾用药物:倍他乐克


21.曾用药物:硝酸异山梨酯 22.病人入院要求:做心导管检查和进一步治 疗 23.患病以来,大小便正常 24.患病来,体重无改变
一、问诊的内容
(Contents of inquisition
通过对患者或相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获取病史资料, 经综合分析作出临床判断。
问诊是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的主要手段。
问诊的内容(9项)

一般项目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个人史 婚姻史 生育史 月经史 家族史




10.频率:每年3~4次,每次半月左右 11.节律:多于餐后或夜间,3月来胀痛于餐后 明显 12.缓解因素:休息、饮食控制及热饮 13.加重因素:劳累,饮食失节等 14.病情进展情况:近3月来熬夜及劳累而加重 15.伴随症状:黑大便,1年前、3月前各一次

中医诊断问诊

中医诊断问诊

气血精髓亏虚
常见于头部或 小腹部等
多属虚证
常见于头、胸、 脘、腹等
气滞或风湿痹痛
胸胁脘腹或四 肢关节疼痛
多因寒湿、湿热阻滞,胸胁脘腹四肢
或热壅血瘀
关节
筋脉失养或阻滞不通 多与肝病有关
(二)疼痛的部位
四、 问饮食 与口味
【要点】主要是询问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 量以及口中气味等情况。 【意义】可以反应津液的盈亏、脾胃运化情 况,也可以反映疾病的寒热虚实性质。 【内容】 口渴与饮水
其他:问经带
(一)月经
【询问要点】月经的周期、经期,月经的色、质、量及行经 有无异常情况,必要时可询问末次月经日期,以及初潮或绝经 年龄。
1.经期异常 (1)月经先期:气虚、血热 (2)月经后期:血虚、阳虚,瘀痰寒气阻滞 (3)月经先后无定期:脾肾虚损,肝郁气滞血瘀
2.经量异常 (1)月经过多:血热、气虚、瘀阻。 (2)月经过少: :血瘀、痰湿、寒凝、血虚、肾精不足。 (3)崩漏:血热、瘀阻、脾肾气虚 (4)闭经:继发性闭经--------- 气滞血瘀、寒凝痰阻、阴阳气
中医诊断问诊
第二章 问 诊
意义与方法
问诊 主要内容
现在症
一主现既 个 家
般诉病往 人 族
情 史史生史



寒 热

疼 痛
头 身
耳 目
睡 眠
饮二 食便
经 带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一、方法
环境要安静适宜
态度要严肃和蔼
不用医学术语询问
避免资料片面失真
重视主诉的询问
二、问诊的内容
一般情况
阴虚潮热:午后或入夜低热,有热自骨内向外蒸发的 感觉(见于阴虚证);

问诊单必须明确的内容

问诊单必须明确的内容

问诊单必须明确的内容在未诊病前,应问病人的生活情况,如果是先贵後贱,虽然没有感受外邪,也会病从内生,这种病叫“脱营”。

如果是先富後贫,发病叫做“失精”,由于五脏之气留连不运,积并而爲病。

医生诊察这种病,病的初期,由于病不在脏腑,形体也无改变,医生常诊而疑之,不知是什麽病。

日久则身体逐渐消瘦,气虚而精无以生,病势深重则真气被耗,阳气日虚,因洒洒恶寒而心怯时惊,其所以病势日益深重,是因爲在外耗损了卫气,在内劫夺了营血。

这种病即便是技术高明的医生,若不问明病人的情况,不知其致病的原因,更不能治癒,这是诊治上的第一个过失。

凡欲诊治疾病时,一定要问病人的饮食和居住环境,以及是否有精神上的突然欢乐,突然忧苦,或先乐後苦等情况,因爲突然苦乐都能损伤精气,使精气遏绝,形体败坏。

暴怒则伤阴,暴喜则伤阳,阴阳俱伤,则使人气厥逆而上行,充满于经脉,而神亦浮越,去离于形体。

技术低劣的医生,在诊治这种疾病时,既不能恰当地运用泻治法,又不了解病情,致使精气日渐耗散,邪气得以积并,这是诊治上的第二个过失。

善于诊脉的医生,必将病之奇恒,比类辨别,从容分析,得知其病情,如果医生不懂得这个道理,他的诊治技术就没有什麽可贵之处,这是诊病上的第三个过失。

诊病时须注意三种情况,即必须问其社会地位的贵贱,及是否曾有被削爵失势之事,以及是否有欲作侯王的妄想。

因爲原来地位高贵,失势以後,其情志必抑郁不伸,这种人,虽然未中外邪,但由于精神已经内伤,身体必然败亡。

先富後贫的人,虽未伤于邪气,也会发生皮毛憔枯,筋脉拘屈,足痿弱拘挛不能行走。

对这类病人,医生如果不能严肃地对其开导,不能动其思想改变其精神面貌,而一味的对其柔弱顺从,任其发展下去,则必然乱之而失常,致病不能变动,医治也不发生效果,这是诊治上的第四个过失。

凡诊治疾病,必须了解其发病初期和现在的病情,又要知其病之本末,在诊脉问证时,应结合男女在生理及脉证上的特点。

如因亲爱之人分离而怀念不绝,致情志郁结难解,及忧恐喜怒等,都可使五脏空虚,血气离守,医生如不知道这些道理,还有什麽诊治技术可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诊内容纲要(一)一般项目(general data):(二)主诉(chief complaints,CC)促使病人就医的主要症状及其持续时间简明扼要,用自己语言而非术语,时间顺序(三)现病史(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 HPI):1.疾病的发生:日期、时间、缓急2.病因及诱因:3.症状特点:部位、性质、时间、程度、加重与缓解因素4.病情发展与演变:主要症状的变化,新症状的出现5.伴随症状:重要阴性症状也应反映6.诊治经过:病名、药名、剂量、疗程…7.病后一般情况变化:(四)过去史(past history,PH)1、一般健康情况2、曾患疾病,包括传染病3、外伤手术史4、预防接种史5、过敏史(五)系统回顾(review of system,ROS)目的:重复询问(double check)以防遗漏;全面估计各系统状态(六)个人史(personal history,PH)1.一般生活史料(社会经历):出生、居留、教育、爱好2.职业、工作条件3.习惯与嗜好4.婚姻史5.月经、生育史(七)家族史(family history,FH)1.双亲、兄弟姊妹及子女健康情况2.有否同类疾病、遗传疾病问诊的方法与技巧问诊的方法技巧与获取病史资料的数量和质量有密切的关系。

1.营造和谐环境,保护患者隐私,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2.尽可能让患者充分地陈述和强调他认为重要的情况和感受,适当引导。

3.追溯首发症状开始时间,确定疾病发展顺序。

4.问诊两项目之间使用过渡语言。

5.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类型的提问。

一般性提问(或称开放式提问),常用于问诊及每部分开始,可获得的大量资料。

直接提问,用于收集特定细节。

避免责难性提问,连续提问,诱导性提问。

6.注意系统性和目的性。

7.每一部分结束时进行归纳小结。

8.避免医学术语。

9.注意引证核实。

10.仪表、礼节和友善举止。

11.恰当地运用评价、赞扬与鼓励语言。

12.关心患者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

13.了解患者的期望、就诊目的和要求。

14.检查患者理解程度。

15.给予解决问题的建议。

16.问诊结束时,应谢谢病人的合作、告知病人或体语暗示医患合作的重要性,说明下一步对病人的要求、接下来做什么、下次就诊时间或随访计划等。

问诊记录示范问诊和体格检查结束后,进行整理、归纳,写出病史资料,即问诊的记录。

举例如下:一般资料:(省略)主诉:反复胸痛5年,“心脏病”发作2次,胸痛频发伴气紧6个月。

现病史:5年前,患者开始在紧张和活动时感到心前区不适。

4年前,在一次打球时,突然感到胸前闷痛难忍,并失去知觉。

被救护车送往当地县医院,诊断“心脏病”,住院2周。

出院休息3周后,他开始工作。

6个月以后,在一次剧烈活动时,出现了第2次心脏病发作,他被送往当地同一县医院,医生告诉他是“心肌梗死并发心律不齐” ,并用过心律失常药物。

医生曾告诉患者应该作心导管检查,但患者感到恢复得很好,不愿作此检查。

入院前6个月,患者开始出现较频繁的胸痛,约半月发生一次,并伴有气紧,软弱无力。

尽管用了倍他乐克,一天2次,每次一片,硝酸异山梨酯,一天4次,每次一片,仍感胸痛,并放射到左上臂。

胸痛常常是运动、紧张和饱食后诱发。

发作时,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大多能在5分钟内缓解。

逐渐地,步行200多米就感气紧。

6个月前,他能步行500米。

由于感到病情在逐渐加重,患者和其家人要求作心导管和进一步治疗而入院。

患病以来,体重无改变,大小便正常,睡眠尚可。

过去史:自幼身体健康。

未患过风湿热。

15岁时患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

没有药物过敏史,无传染病史。

曾发现过高血压,血压不详,用过药,但没有随访,也未坚持用药。

无糖尿病史。

血脂不详。

个人史:吸烟21年,约每天1包。

4年前第一次“心脏病”发作后戒烟。

不饮酒。

无长期用药史,无精神药物史。

家族史:父亲有糖尿病,控制不好。

外祖父76岁时是死于心脏病;母亲69岁时患胃癌去世。

有一个姐姐,体健。

一个10岁的儿子。

家中无高血压患者。

无其他传染病史。

问诊内容与问诊方法的评估一.问诊内容的评估问诊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疾病的诊断极为重要。

通过对学生的评估,可以反映出学生对问诊内容的掌握程度。

问诊内容的评估条目应包括:1.医生自我介绍2.讲明医生自己的身份3.患者姓名,或用恰当的称谓4.年龄、职业、住址,或其他有关资料主诉和现病史5.主要症状:胸痛6.诱因:活动和情绪激动7.程度:开始时,胸闷感,后来胸痛难忍8.持续时间:大约5分钟9.频率:5年前偶尔,近半年频繁,约半月一次10.放射部位:左上臂11.缓解因素:休息、含服药物12.病程:5年,近半年加重13.伴随症状:气紧14.病情发展过程:2次“心脏病”发作15.发作情况:胸前剧痛,意识丧失16.诊治经过:2次住院治疗17.诊断性检查:心电图18.医生建议做心导管,患者未服从医嘱19.过去住院诊断:大面积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20.曾用药物:倍他乐克21.曾用药物:硝酸异山梨酯22.病人入院要求:做心导管检查和进一步治疗23.患病以来,大小便正常24.患病来,体重无改变过去史25.15岁时患过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26.曾发现高血压,没随访,也未坚持用药27.无糖尿病史28.血脂情况不祥个人史29.吸烟20年,每天1包,5年前已戒烟30.工作:教师,工作压力大家族史31.父亲有糖尿病32.外祖父死于心脏病33.母亲死于胃癌34.家族中无高血压病史其他关心的问题35.肯定患者及时戒烟是正确的36.解释应服从医嘱,心导管可能是应该做的(每条1分,满分36分)举例,病史资料:患者,李XX,男、38岁,四川人,副研究员,因反复上腹疼痛4年,加重3月于2004年3月16日来院门诊。

患者4年前因饮食不节、工作劳累而觉上腹疼痛,为剑突下烧灼样疼痛或钝痛,伴返酸、呃气,疼痛牵扯至背心,多于餐后或夜间发生,尚可忍受。

每次进食或热饮后疼痛减轻,发作持续半月左右好转,未治。

此后每年有类似的发作3~4次,诱因相同,经休息、饮食节制(如软食及清淡饮食)后好转。

2年前曾在我院就诊后没有按医生要求作胃镜检查,自行服用胃舒平3片/次,4~5次/日后好转,症状消失后自行停药。

1年前疼痛复发,发现黑便每日一次,每次量约350g,在市人民医院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经休息、输液、奥美拉唑等治疗1周后出院,服用雷尼替丁1片/次,2次/日,治疗约2月后停药。

3月前因科研任务繁重,经常熬夜,生活不规律,上腹疼痛再发,以胀痛为主,伴恶心及黑便3天,曾呕吐食物2次,住市医院治疗1周好转。

2月来仍有呕吐,每周1~2次,多于晚上发生,带宿食味,量大,经市医院门诊用奥美拉唑1片/次,2次/日,略有好转,但症状仍存,疑及病变恶化而来诊。

病后4年来体重下降5kg,3月来食欲减退,从原每日400g减至200g,人软乏力,但尚能坚持工作。

过去体健,16年前患黄疸性肝炎,住院治疗1月而愈,此后多次复查肝功均正常。

4年前因急性阑尾炎住市医院手术治疗。

曾对磺胺过敏,用后左手尺侧出现固定药疹、搔痒。

6年前单位集体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无不良反应。

患者因近视、散光于20年前开始带眼镜至今。

8年前因便血检查为痔疮,经中医“枯痔治疗”而愈。

出生四川德阳,自幼当地念书,12年前四川大学毕业,在科分院工作,科研任务重,常熬夜、出差。

在实验室工作,无毒物接触史,嗜烟10年,10支/天;偶饮酒,50ml/次,3年前因胃病而停止。

结婚10年,爱人36岁体健,在同一单位工作,住单位宿舍,生活条件尚好,有一女9岁,体健。

父亲66岁,患高血压2年,门诊治疗;母亲60岁,患冠心病,在门诊治疗。

该病例问诊内容评分条目:1.医生自我介绍2.讲明医生自己的身份3.问患者姓名,或用恰当的称谓4.问年龄、住址,或其他有关资料主诉和现病史5.主要症状:上腹痛6.时间:4年,加重3月7.性质:烧灼病,钝痛或胀痛8.部位:上腹部,剑突下9.放射部位:背心10.频率:每年3~4次,每次半月左右11.节律:多于餐后或夜间,3月来胀痛于餐后明显12.缓解因素:休息、饮食控制及热饮13.加重因素:劳累,饮食失节等14.病情进展情况:近3月来熬夜及劳累而加重15.伴随症状:黑大便,1年前、3月前各一次16.黑大便经市医院治疗而消失17.伴呕吐,3月前、2月前至今18.诊治经过:疑为上消化道出血,用过胃舒平和奥美拉挫19.病后一般情况:纳差、消瘦5kg过去史20.一般健康情况尚好21.16年前患黄疸肝炎,住院1月而愈22.4年前急性阑尾炎,市医院手术治疗23.有磺胺药过敏史24.6年前作乙肝疫苗接种系统回顾25.8年前便血,诊断为“痔”,用中医治愈个人史26.职业:省科分院工作,工作任务重,常出差、熬夜27.无毒物接触史28.嗜烟:10支/天×10年29.偶饮酒50ml/次,3年前因胃疾戒除家族史30.父亲患高血压31.母亲患冠心病其他关心的问题32.根据患者提问,向患者解释疾病对工作、前途的影响33.解释是否应做胃镜检查(每条1分,满分33分)二.问诊方法的评估问诊方法对获取病史资料的质量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非常重要。

前面所述的各条技巧都应进行评估。

但针对具体的患者,每条技巧的应用不尽相同,但这些方法都会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综合体现,因此,将问诊方法的评估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技能的评估更有实际应用的价值,即收集资料的技能、基本的交流技能和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的技能。

以下标准可以作为评估问诊方法的参考。

每项最高分5分,最低1分,总分15分。

由观察者(教师或标准化病人)评分,可以客观反映学生问诊的基本技能。

1.收集资料方面主要包括问诊内容的组织安排、向病人提问的问题类型、资料的引证核实和对资料进行归来小结的技能等。

评估标准见表2-8-1。

表2-8-1 收集资料的技能评分标准-------------------------------------------------------------------------评分标准-------------------------------------------------------------------------5分对提问内容的组织安排合理,提问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能按顺序提问、问题清楚:由一般提问开始。

使病人对所提问题能清楚地理解。

对重要而必须要明确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引证核实。

能很自如地对病史进行归纳小结。

3分对提问内容的组织安排尚可。

提问时有时遗漏,然后再重新追问。

部分问题欠清楚,有时用了诱导性提问或暗示性提问(如:你从来没有这种症状,是吗?)。

未能在恰当的时机对病史进行归纳小结或小结不完整、不准确。

1分对提问内容的组织安排不合理,提出问题不明确和/或重复提问。

所提问题不清楚难于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