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33讲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练习(含解析)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扫易错攻疑难课件

★盲点错点·精准清除
【扫盲点】
1. (选择性必修2 P67“拓展应用”)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能否 循环利用?你如何解释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 ______不__能_______。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 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 ______往__往__不__足__以__使__作__物__高__产______,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 统__输__出___,其中的氮元素___并__不__能__都__归__还__土__壤_____,所以需要施加氮肥。 这与物质循环_____并__不__矛__盾_____。
【解疑点】
2.观察下面碳循环过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6)分析温室效应产生 的原因:
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 CO2减少: 植被大面积减少
生物群落进入大气的 CO2增加: 化石燃料的燃烧
★疑点难点·精心突破
【解疑点】 2.观察下面碳循环过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7)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植树造林,增加绿地 面积。 开发清洁能源,减少 化石燃料的燃烧。
★疑点难点·精心突破
【解疑点】 2.观察下面碳循环过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 入生物群落,是通过 __植__物__的__光__合__作__用____ (主要途径)或_硝__化__细__ 菌__等__的__化__能__合__成__作__用__ 完成的。
★疑点难点·精心突破
【解疑点】 2.观察下面碳循环过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疑点难点·精心突破
【解疑点】 2.观察下面碳循环过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11)生态学家不能以 草原生态系统为单位 进行物质循环的研究, 试从物质循环特点的 角度进行分析,其原 因是: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作业3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课后作业(三十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稳定不变B.生态系统具有完整而且稳定不变的营养结构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收支稳定不变D.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一种相对的稳定,主要是其物质和能量的收支保持相对的稳定,但也会由于迁入迁出、出生死亡等因素发生细微的变化,而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发生相应的变化。
【答案】 D2.(2013届亳州质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下面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人工湿地示意图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B.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解析】流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城市污水中有机物所包含的化学能。
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而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中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是一个种群在空间上分布的情况。
绿藻、黑藻只能利用污水中的无机盐、水等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A3.(2013届淮北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B.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物理信息只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传递C.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作用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解析】一定限度内,食草动物吃草也有利于草的更新与分蘖;物理信息也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传递;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2020高考生物复习 课后作业本33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解析)

2020高考生物复习课后作业本33生态系统的结构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含有7条食物链B.伯劳鸟和袋鼬只存在捕食关系C.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营养级D.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2.某玉米地内的玉米、甲、乙昆虫分别处于不同的营养级。
如图是两种昆虫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昆虫甲、乙之间的种间关系为竞争B.调查昆虫甲种群密度的最佳方法是标志重捕法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合理控制昆虫甲、乙的数量,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3.某最高消费者为三级消费者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如图所示,其中各物种(甲~戊)间的连线表示两者存在捕食关系,且戊是唯一一个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物种。
图中代表生产者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C.蛇处于第四和第五营养级D.青蛙和蜘蛛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5.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其中a~d代表能量值。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的各种生物成分组成一条食物链B.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C.能量c可代表生产者呼吸释放的热能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在生态系统中,b的值不可能超过d的10倍6.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B.水稻虫害严重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7.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生物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D.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都是直接联系的,消费者可有可无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大大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B.处于稳定的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稳定C.生态系统的能量大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流动渠道1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草食昆虫属于初级消费者B.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C.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是逐级递减的D.该生态系统中的第一营养级是太阳能11. (多选)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B.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C.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D.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12. (多选)如图为某草场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在一年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体内的能量。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3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33 生态系统的结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B. 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常会发生剧烈的变化C. 农田生态系统总是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D. 整个地球上的海洋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较大,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草原生态系统则相反。
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单一,抵抗力稳定性小,一旦失去人的控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并非只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
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
答案:C2.下列关于生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池塘中的所有动植物和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了池塘生态系统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增长率达到最大值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D.在群落和种群内部大都可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包括动植物、微生物)和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了池塘生态系统。
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增长率为零。
在群落内部大都可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种群内部多是种内斗争或互助。
答案:C3.2013·豫南九校联考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解析:图示中包括了无机环境(光、CO2等)、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蝉等)和分解者(细菌),它们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蝉是消费者,细菌是分解者,两者之间不构成竞争关系。
蛇属于四级消费者。
答案:A4.2013·广东湛江模拟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同化量是指( )A.消费者摄入食物中的所有能量B.被消费者消化吸收的所有能量C.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所有能量D.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所有能量解析:中等题。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3讲生态系统的功能习题课件

2.[2017·山东德州期末]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B.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关系 C.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D.生长旺盛的牧草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采食信息,这对 牧草不利
解析 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A 正确;信 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 之间的关系,B 正确;生态系统各成分间有各种形式的信 息传递,C 正确;生长旺盛的牧草,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 信息,这对食草动物和牧草均有利,D 错误。
A.①代表第一营养级呼吸作用释放的全部能量 B.②代表被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 C.图中生物为该生态系统全部组成成分 D.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实现多级利用
解析 ①代表第一营养级呼吸作用释放的热能,A 错 误;②代表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 错误;生态系统全 部组成成分还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生物包括生产 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 错误;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可流向人 类、草食昆虫及其他草食动物、鱼类、分解者,因此在生态 系统中实现了多级利用,D 正确。
仅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并不能得出第三营养级 的同化量,因此无法计算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 传递效率,C 错误;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并不等同于第三 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 错误。
5.[2017·陕西西安模拟]如图是某稻—萍—鱼生态系统 中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其中数字表示能量。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
解析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A 正确;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由于投放饵料,消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同化的 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 正确;食物链越 长,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的损失越多,故水产养殖业应以食 物链短的鱼类为养殖对象,C 错误;根据生物富集作用和 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 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D 正确。
全国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 第33讲

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
低(2013· 海南高考,T29)( × ) (3)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
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2012· 山东高考,T26(3)]( √ )
(4)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 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2012· 浙江卷,T5D)( × ) (5) 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 [2011· 江苏卷,T29(1)]( √ )
(4)请诠释TS内涵及其意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提示
(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
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
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如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 受到相同干扰,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y值。 (3)x 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 x 越大,表示恢复力稳
能量 投入,保证生态系统 内部结构与功能 的协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1.高考重组
判断正误
(1) 害 虫 数 量 对 其 天 敌 鸟 类 数 量 的 影 响 一 定 存 在 反 馈 调 节
(2014· 广东高考,T2D)( √ ) (2)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
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强。
(4)TS 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做为总稳定性的 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 总稳定性越低。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专题江苏地区历年真题及答案解读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专题江苏地区历年真题及答案解读生物生态系统是高考生物科目中的重要考点之一,在江苏地区的高考中也频繁出现。
以下是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专题江苏地区历年真题及答案解读。
一、选择题1. 下图是植物叶片的断面图,请回答问题。
(1)图中标记“a”的结构是什么?(1分)A. 叶肉B. 气孔C. 叶脉D. 血管束解析:根据图中标记“a”的位置和形状,可以确定其为叶脉。
答案:C. 叶脉(2)图中标记“b”的结构是什么?(1分)A. 叶肉B. 气孔C. 叶脉D. 血管束解析:根据图中标记“b”的位置和形状,可以确定其为气孔。
答案:B. 气孔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分)A.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组成的B.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C.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生物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D. 生态系统内的物种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影响关系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生物量越多,生态系统越丰富,但并不意味着越稳定,因为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关系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
答案:C.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生物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二、解答题1. 请简要解释以下生态系统概念:生态位、群落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
(6分)解析:生态位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位置和角色,包括其资源利用方式、与其他物种的相互作用等。
群落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由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关系中的不同物种组成的生物集合。
食物链是描述食物关系的连续图表,显示了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
食物网是由多个相互交织的食物链组成的网络结构,更全面地反映了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复杂关系和能量流动。
2. 根据以下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请回答问题:生态系统A中,存在大量食草动物和少量食肉动物,草食动物数量为4000只,食肉动物数量为50只。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生态系统A中食肉动物的典型特征是什么?(2分)解析:食肉动物通常数量较少,以捕食其他动物为主要方式获取能量,属于食物链的高级消费者。
优化方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讲义

第33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纲点击]生态系统的结构(I)可析教材▼夯基固本上[学生用书P239]基础梳理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 .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 .范围:有大有小。
3 .结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0特别芟漫 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联系 在一起,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 .无机环境:即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 .生物群落空回各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是什么?提示:生产者和分解者。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 .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牧医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 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 一般不会超过5_个营养级。
(3)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营养级之间的关系 [连一连]生态系统的成夕一||食物链||营养级级别①初期精施者、/.笫三智养维 ②生产着卜-L n 一第二标界线 ③一维消雷者、\ jHL 第四范葬慑IV 第五营养缀V 一第一背界级圈车温植m 识融通4四缎油费并 ⑤次觐消疏行。
巧牝(1)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第一营养级必须为生产者。
(2)消费者级别=营养级级别— 1。
2 .食物网(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2)形成原因: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 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功能: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一(4)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以自我检测”1.(必修3 P90图5—2改编)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嵬、GO-U/kMr 等1 *,——绿色植物I- 细曲,「F「弊一蝇第一一禽一蛇।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答案:A2 .(必修3 P92基础题T1改编)如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和海洋水深关系的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讲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②B.②③C.③④D.②⑤答案 A 化能合成细菌是生产者,①错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②正确;菟丝子是消费者,③错误;蚯蚓等腐食性动物是分解者,④错误;异养型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⑤错误。
2.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物环境答案 A 生态系统结构包括营养结构和成分,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故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
3.(2018江苏无锡天一中学质检)下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 ( )A.a>b>cB.c>b>aC.c=b>aD.a>c=b答案 A 从图中分析,a点时落叶供给量最多,土壤有机物的含量最少,表明a点分解者的作用最强;c点时落叶供给量最少,土壤中有机物含量最多,表明c点分解者的作用最弱。
故a、b、c三地区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a>b>c。
5.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B.图中初级消费者只有植食性鸟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2种成分答案 D 分析题图可知,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都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4种生物;该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6.(2018江苏南京、盐城一模)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鼠属于第二营养级B.大量捕蛇可能会引发鼠灾C.鹰获得的能量最少D.图示生物构成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答案 D 据题图可知,鼠属于第二营养级,A正确;据图中食物链可知,蛇以鼠为食物,蛇是鼠的天敌,大量捕蛇,会导致鼠的天敌减少,进而鼠会大量繁殖,引发鼠灾,B正确;根据能量流动特点可知,越高的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据图可知,鹰属于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C正确;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内中的各种生物的集合,叫做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包括该区域内的所有的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而图中缺乏分解者,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D错误。
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猫头鹰属于最高营养级生物并处于四个不同的营养级B.该图中有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态D.由于捕猎的原因,猫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蛇的数量将会减少答案 C 该食物网中共有10条食物链,A错误;该图中有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B错误;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态,C正确;由于捕猎的原因,猫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蛇会由于缺少天敌而大量增多,D错误。
8.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从D传到A和FB.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C.图中包含了7条食物链D.B和F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答案 B 由题图可知,D为生产者,A、B、E为消费者,F为分解者,C为大气中的CO2库,所以碳元素由D 传递到A和F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所以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D→A→B→E;因为F为分解者,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的环节,所以F与B之间不存在竞争或捕食关系。
9.如图为某沙漠地区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的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B.蚂蚁的数量最多,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从个体角度分析,山狗体内贮存的能量最少D.蜥蜴和蛇、蛇和山狗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相互的答案 D 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而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才能构成生物群落,A 错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仙人掌,B错误;山狗个体较大,贮存的能量较多,C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D正确。
10.(2018江苏苏锡常镇调研)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食物关系的一部分,调查发现该湖泊中部分鱼类数量在逐年下降。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营养级相同的生物间竞争最激烈B.该系统中鲇鱼与乌鳢因食物来源丰富而产量最高C.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严格控制鲇鱼与乌鳢的数量可有效提高该湖泊鱼类的产量答案 D 营养级相同的生物间不一定有竞争关系,如图中的草鱼和青鳉,A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产量越低,B错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以及碎屑中含有的化学能,C错误;严格控制鲇鱼与乌鳢的数量可有效提高该湖泊鱼类的产量,D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11.如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B.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构成C.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双向传递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答案BC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除大型植物外,还有自养型鞭毛虫;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构成;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共4个营养级。
12.(2019江苏南通启东月考)以下关于生态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都是植物B.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负反馈调节C.群落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D.易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答案ACD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此外还有一些化能合成型微生物,A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负反馈调节,B正确;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C错误;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错误。
13.如图表示某相对稳定的海域三个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生物处于生态系统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B.碳在三种生物之间是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的C.鱼鹰鹗等的捕食离不开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机制有利于维持三种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答案BCD 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都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而图中所示的生物都为消费者;据“捕食关系”可推测碳在三种生物之间是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的;生态系统中具有捕食关系的生物是通过营养信息进行信息传递的;三种生物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离不开负反馈调节。
三、非选择题14.(2018江苏苏北四市调研)下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图2表示连年检测的某种食草昆虫的数量增长变化曲线[λ=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图3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青蛙与蜘蛛的关系是,鹰分别处于第营养级。
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除图1所示外,还包括。
(2)据图2分析,该种食草昆虫的种群密度在时达到K值。
调查该昆虫卵的密度常采用。
(3)图3中的A代表图1的摄入量,A流向E的能量是图1中同化的能量,C 的含义是。
答案(1)捕食和竞争第三、第五、第六非生物成分、分解者(2)第4年中期(或后期) 样方法(3)食草昆虫、植食性鸟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解析(1)从图1食物网模式图分析,青蛙与蜘蛛都捕食食草昆虫,同时青蛙捕食蜘蛛,故青蛙与蜘蛛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鹰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共有第三、第五、第六3个营养级;图1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根据图2曲线变化规律分析,纵坐标表示λ=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当λ>1说明种群数量增长,λ=1说明种群数量稳定,0<λ<1说明种群数量下降,图中第4年中期(或后期)以后λ<1,说明该种食草昆虫的种群密度在第4年中期(或后期)时达到K值。
调查昆虫卵的密度常采用样方法。
(3)由图3中C的部分能量可流入次级消费者可知,A为初级消费者,对应图1中的食草昆虫、植食性鸟,B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C为初级消费者同化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图3中E代表分解者,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20 J/(cm2·a)是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草)的同化量。
15.(2018江苏南京、盐城一模)下图1为生态工作者对东北某生态系统中白桦和水曲柳两种乔木,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
乔木的树龄分为幼龄林(10年生以下)、中龄林和近熟林(10~50年生)以及成熟、过熟林(50年生以上)三个年龄组。
图2是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成分,A~D 所占区域的大小代表丙中不同生物的物质同化量)。
请据图回答问题:(1)生态工作者调査时应采用的是法。
(2)白桦10~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70年生的数目较多,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上层林冠茂密,林下不足,导致多数幼龄林生长受阻难以进入下一龄级;水曲柳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型。
综合上述分析, 的耐荫能力强,若干年后,该种群将成为优势种。
(3)白桦和水曲柳应属于图2中的部分,图2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
(4)图2中的过程③是,图示碳循环缺少的环节是。
答案(1)样方(2)光照增长水曲柳(3)乙B和C (4)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解析(1)样方法是适用于乔木、灌木和草本的一种最基本的调查取样方法,调查白桦和水曲柳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
(2)白桦10~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70年生的数目较多,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上层林冠茂密,林下光照不足,导致多数幼龄林生长受阻难以进入下一龄级;据试题分析可知,水曲柳的幼年个体数目远多于老年个体数目,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综合上述分析,水曲柳的耐荫能力强,若干年后该种群将成为优势种。
(3)白桦和水曲柳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而图2中的乙代表生产者,因此白桦和水曲柳应属于图2中的乙部分。
据图2分析可知,图中的生产者与消费者构成的食物网为,根据食物网可以看出,B和C属于第三营养级。
(4)根据试题分析可知,图2中的过程③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图示碳循环缺少的环节是化石燃料的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