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与现状第十一课
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26
网络电视(IPTV): 日本和美国走在世界前列 我国1996年开始
27
28
29
一、广播电视事业释义
广播电视事业在狭义上讲就是由国家经费 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的采编、制作、播 出、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事业单位。 广播电视产业强调的是广播电视活动所具 有的经济性。从运作方式来看,采编、制 作、播出、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组织或机 构是通过提供信息服务获得价值补偿和价 值增值的,属于生产广播电视节目产品、 提供节目和信息服务的产业部门。
40
2、规模化
四级办台,电视台数量猛增。 电视节目越来越多元。 电视剧由复苏趋向昌盛
41
我国的卫星电视发展
中央台、省级电视台上卫星 方法一:对等落地 方法二:支付高额的落地费 美洲东方卫星电视——中国卫星电视长城平台
42
3、数字化 数字电视是指电视节目从录制、采编、传输 、接收等环节全部采用数字化技术来实现。 包括数字摄像、制作、编码、调制和接收等 ,达到高质量传送电视信号的目的。
19
卫星电视的出现和发展: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地 球上第一次收到了来自人造卫星的电波,它不 仅标志着航天时代的开始,也意味着一个利用 卫星进行通信的时代即将到来。 1962年7月10日,美国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 颗通讯卫星。7月23日“电星一号”,“电讯 一号”把从美国播发的电视节目传送到了欧洲, 把欧洲播发的节目传送到美国,从而创造了通 讯卫星传播的新纪元。 1969年7月19日,卫星转播了人类第一次登上 月球的电视实况,全世界47个国家的7亿多人 观看了实况转播,这是卫星通讯优越性的突出 事例。
广播电视概论
主讲人:张英瑛
1
第一章 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与现状

VS
举例
《时事开讲》、《铿锵三人行》等。
04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挑战与机遇
新闻节目的竞争压力
媒体竞争加剧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广播电视媒 体面临着与新媒体的竞争压力,需要不断 提升新闻节目的质量和创新性。
同质化竞争严重
同一地区的广播电视媒体往往存在同质化 竞争的问题,导致新闻节目缺乏特色和差 异化。
特点
具有视听兼备、真实感强、传播迅速、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受众群体广泛 等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性
传递信息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是传递 信息和新闻的重要渠道, 能够让公众及时了解国内 外大事和各种社会、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引导舆论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具有很 强的舆论引导作用,能够 通过报道和评论影响公众 对时事和社会的看法。
• 节目的亮点:节目敢于直面社会问题,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为观众提 供客观、全面的新闻解读。
• 面临的挑战:在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的今天,如何确保调查的准确性和 评论的公正性,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同时,如何让年轻观众 在众多的新闻节目中找到《今日聚焦》,也是一个现实的挑战。
• ·* • · 《今日聚焦》的形式与内容:通过对社会热点、民生问题进行深入
传承文化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也是传 承文化的重要途径,能够 通过报道各种文化活动、 事件和人物等,促进文化 交流和传承。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经历了不同的发展 阶段,从最初的短消息报道,到深度报道、访谈节目、现场 直播等,不断发展和演变。
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媒体的兴起,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也 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出现了多种新的节目形式和传播方式, 如网络广播、手机电视等,进一步拓展了广播电视新闻节目 的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
浅析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析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当前,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观众的喜好。
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进行浅析。
一、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现状1. 多样化的传播平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正逐渐向新媒体平台转移。
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外,新媒体平台上的新闻直播、短视频、小程序等形式也成为了新的传播渠道。
观众不再局限于固定的电视机前,而是能够通过手机、电脑等多种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
2. 内容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以新闻联播为代表,以固定的时间段和内容形式满足观众的需求。
而现在,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内容已经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不同的平台和节目都在努力为观众提供感兴趣的、多样化的新闻内容。
一些综艺节目中的新闻板块、头条新闻等形式的新闻呈现正在逐渐成为观众的新宠。
3. 议题热点和话题化报道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往往以政治、经济、社会等大型议题为主,报道内容较为严肃。
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众需求的变化,新闻报道也向更加轻松、接地气的方向发展。
包括一些时事评论、社会热点、明星八卦等内容也成为了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一部分。
4. 直播新闻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直播新闻逐渐成为了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热门形式之一。
通过直播,新闻传播可以更加直观地、及时地将事件呈现给观众,观众也可以通过直播平台参与新闻讨论、互动交流,加强新闻传播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5. 挑战和机遇并存尽管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在发展中迎来了诸多机遇,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传统广播电视所面临的竞争来自于互联网平台、新兴媒体等。
广播电视新闻正在逐渐丧失观众的份额,如何在此背景下找到新的突破点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多平台融合发展未来,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将更加注重多平台融合发展。
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20世纪20年代,电视的雏形开始出现 。早期的电视信号传输质量较差,画 面清晰度低,但为人们带来了视觉和 听觉的全新体验。
广播电视技术的进步
彩色电视
随着技术的进步,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彩色电视。彩色电视的出现丰富了电 视节目的视觉效果,提高了观众的观看体验。
卫星广播与电视
20世纪60年代,卫星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广播电视的全球化。卫星广播与电视使 得远程传输高质量信号成为可能,极大地扩展了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
腾讯视频
作为互联网视频平台的代表,腾讯视频在内容制作和分发上不断创新,吸引了大量年轻 观众。
哔哩哔哩
以弹幕评论和二次元内容为特色,哔哩哔哩已成为年轻人获取和分享信息的重要平台。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数字广播电视的兴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数字技术的引入
21世纪初,数字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领域。数字广 播电视具有信号质量高、传输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成为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网络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与网络逐渐融合。网络广 播电视不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节目内容,还实现了观众与节 目的互动,改变了传统广播电视的单向传播模式。
广播电视机构将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 流,共同打造跨国广播电视内容。
多元化内容与文化交流
通过国际合作,广播电视将呈现更多元化的 内容,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05
案例分析:成功的广播 电视节目与机构
具有影响力的广播电视节目
《新闻联播》
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新闻节目,它不仅传递国内外重要新闻,还反映了中国社 会和经济的发展。
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1.电视新闻节目概述20世纪初,随着光电转换技术的突破,世界第一座广播电视台于1928年在美国安家落户,这是人类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
电视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视听”时代。
麦克卢汉曾这样评价电视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电视是人的听觉和视觉的同事延伸。
”而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家托尼.施瓦茨更是形象地把电视比喻为“第二个上帝”,他认为无所不在的电视电波就像上帝一样,向它的信徒布施感情,知识,情趣和道德观念,从而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
作为20世纪最大的文化神话,电视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传播习惯,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由于电视即时传播的优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各个角落发生的事情。
如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多国部队的第一颗炸弹落在伊拉克境内的同时,CNN的消息也随之传遍了世界各地;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的时候,通过电视,全球几十亿观众在第一时间目睹了这一世纪灾难;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之后,各个电视频道的实况直播所带来的震撼,更是深入到每一个普通观众的心里。
事实上,各种受众调查结果也表明,虽然新的媒体形式不断出现,但是通过收看电视来了解新闻时事目前仍然是人们最主要的收视工具。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迫切需要通过对周围世界的了解来满足自我对社会环境重大变动的认知欲和知情权,并以此来确认自己的社会存在。
因此,电视新闻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组成部分,在可以预见的较长时间内将无可替代。
另外,由于新闻节目能最直接地体现政府对内对外的政策,立场和态度,最有利于迅速地提高媒体知名度,树立媒体在受众中的威信。
因此,打造新闻节目已成为各大电视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磅武器”。
正如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的断言:一个没有新闻节目的电视台毫无价值!2.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以评论栏目为例)(1)时效性不强电视传媒的特点就是快速和现场感,强调第一时间报道和第一解释权。
浅析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析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广播电视新闻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浅析。
一、现状1. 多样化的传播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变得更加多样化,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等移动设备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
传统的广播电视传播方式虽然仍然存在,但其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受到挑战。
2. 内容丰富多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信息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新闻传播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传统的新闻报道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在内容上也呈现出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趋势,比如专题报道、深度解析、专家观点等多种形式的呈现,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信息需求。
3. 观众参与性增强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是一种单向传播模式,观众只能被动接受信息,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观众的参与和互动性也在不断增强,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人们可以对新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甚至成为新闻的一部分,这种互动模式让新闻传播变得更加立体化和生动化。
4. 商业化运作模式在当前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中,商业化运作模式越来越成为主流。
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依靠广告、赞助等商业手段获取资金,使之成为一种生意模式,这种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影响着新闻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可能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二、发展趋势1. 多媒体融合未来,广播电视新闻将更加注重多媒体融合,通过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形式来传播信息。
新闻媒体将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广播电视形式,而是会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多种形式结合,以适应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2. 个性化定制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也将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未来的广播电视新闻将更加注重观众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分析用户的兴趣和习惯,提供更加精准的新闻报道,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3. 情感化表达未来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将更加注重情感化表达,通过情感化的表达方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从而提高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11杂志型新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

杂志型新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时间:2012-06-18 11:59:00 作者:周颜佳来源:青年记者● 周颜佳《东方时空》作为我国第一个杂志型电视新闻节目,作为众多王牌新闻节目的制作原型,在电视栏目中的地位非同寻常。
但在开播18年后的今天,它的影响力似乎远不如当初。
这其中除了中国电视新闻界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影响,节目自身的改版、更换主持、播出时间变更等也值得探讨一番。
《东方时空》栏目分析由于有十多年的播出历史,作为一档杂志型新闻节目,《东方时空》的发展具有教科书的意义。
通过分析这些年间的变动与结果,举措与反馈,对现代杂志型新闻节目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栏目改版,节目内容丰富的特色与亲民的风格被削弱改版前:节目号称“电视新闻杂志第一高度,中国最具看点的大型电视新闻栏目”,拥有“百姓故事”、“时空调查”、“东方之子”、“电影传奇”、“高端访问”等多个栏目。
其中,“百姓故事”,内容多是讲述百姓生活,讲述亲切可感,直接入题,看起来轻松有趣。
就像是观众身边的人走到了镜头前,讲述生活中的些微不平凡。
以“抗生素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一期“时空调查”为例,节目不光做了学术上的调查,在社会上也进行了广泛的走访,通过询问专家,列举数据资料来解释百姓生活中常见的生病服药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
口吻温和,如拉家常。
改版后:节目没有分出清晰的板块,按顺序概括来说是节目导视,分小节讲解每则新闻和短新闻播报。
一开始的“时空看点”起到节目导视的作用,简要介绍节目内容,列举新闻关键词,主要表现方式是主持人解说与大屏幕展示。
没有背景音乐,纯口头表述,偶尔加上图片与短片,感觉有点无力,不够吸引人,形式简单苍白。
节目节奏较慢,没有追求时效的滚动式新闻或整点新闻播报那样快,又没有新闻评论节目的深度。
结构设置有缺陷,不够吸引人。
点评:改版前,节目特色突出,主打百姓生活,关注民生,亲切贴近;多个板块内容丰富立体,真正体现了“电视杂志”的特色,杂而不乱,多而不浅。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与现状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与现状广播与电视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通过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人们可以及时了解到国内外的重要新闻事件和时事动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本文将就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与现状展开阐述。
首先,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
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早期,广播电视节目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
人们通过电台和电视台来了解国内外的新闻动态。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人们开始通过网络获取新闻信息,传统媒体的地位开始受到冲击。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广播电视节目开始向多媒体转变,通过互联网进行直播和点播,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及时性和个性化需求。
其次,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也受到了市场需求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新闻节目更注重传递事实和客观分析,而现在的新闻节目则更加注重娱乐化和个性化。
一些娱乐节目开始融入新闻元素,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比如一些明星访谈节目和娱乐八卦节目。
此外,随着人们对娱乐新闻的需求增加,一些综艺节目也开始增加新闻元素,比如真人秀节目中的新闻报道和观众互动环节。
另外,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也在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迅速获取到朋友圈、微博等渠道上的新闻信息。
而通过移动设备,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新闻节目,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需要更加注重内容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以吸引观众的关注。
同时,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也面临着信息真实性和客观性的问题。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虚假信息和谣言泛滥成灾。
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机构故意编造虚假新闻,以迎合观众的需求和利益。
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需要更加注重信息真实性和客观性,对于新闻报道进行深入调查和客观分析,以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给观众。
总而言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广播电视新闻的概念
•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概念
• 广播电视新闻是广播电视的特性导入新闻定 义的结果。它是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 (如无线电、光缆、卫星)公开传播的正在 或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息。无论是将新闻视 为“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还是“新近 变动的事实的传播”,又或是“新近变动的 事实的信息”,都充分体现出新闻对时效性 的高要求。
• 2、全景式的立体报道
• 多侧面、多角度的全景式立体报道,是深度 报道类新闻的又一特质。
• 理性的思辨决定了深度报道类新闻必须是全 景式的立体报道,它不是简单地报道事件结 果,简单地传达某种结论,而是着重于过程 和原因的分析,要再现事件的方方面面。通 过层层剥笋似的多侧面、多层次反映剖析事 物,才能使报道有理有据,做到入情、入理 、入心。
• 与广播、报刊等深度报道不同,主要表现在
• 1、理性分析的特点突出
• 较强的理性分析色彩是深度报道类新闻的显 著特质。深度报道不仅要报道发生了什么, 还要究其原因,探讨“为什么发生”、“怎 样发生”等深层次的问题。
• “它通过记者、 编辑对事实的全面把握和对材料的精心选择 ,以生动感人、有说服力的微观事实,对事实做深层的理性 思索,让观众在了解事实真相的同时,从中悟出一些道理, 这也是深度报道类节目的生命力所在。”——孙玉胜《十年 ——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
• 消息类新闻节目有以下基本特质。
• 1、时效性强
• 这种时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取材 新;另一方面是报道的速度快。
• 2、形式简要
• 由于消息类新闻节目要迅速、及时地报道国 内外的最新事件,时间短、速度快,因此记 者必须以最简洁的文字、最典型的画面把信 息传递出去,这就对消息类新闻节目的篇幅 有一定限制。另外,消息类的新闻节目要在 栏目内汇集尽可能多的信息,因此形式上要 尽可能简练。
• 一方面,原有新闻栏目中评论因素的渗透,无论《新闻联播 》、《新闻30分》、《中国新闻》等都有节目主持人在新闻 前后的简短提要和评说;
• 另一方面,评论节目越来越注重报道的力度,如《焦点访谈 》的定位语由最初的“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 特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变为今天的“用事实说话”, 就表现了意见和信息兼备的整体。
• 3、题材广泛
• 为了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消息类的新闻节 目很少单独播出,都是由若干条新闻组成。
• 2003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正式 开播,滚动播出、时效为先的新闻传播环境 使得播出的新闻量成倍增长。
• 据随机抽样统计,2004年11月7日新闻频 道全天消息类新闻播出时长达285分钟,消 息类新闻节目成为电视新闻报道的主要类型 。
• (3)表现手法新:声画有机配合扩充信息 量,解说文字贴近生活,以形象的比喻使枯 燥的数字“活”起来,电子特技、定格、慢 镜头等技巧和手法增强画面感染力。
(二)评论类新闻节目
• 评论类新闻节目既有新闻要素,又不拘泥于 新闻,而是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和 分析,达到用事实说明道理的目的。通过对 新闻事实的深入调查采访,在获取丰富新闻 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分析论证、表现见解的 节目类型。
(三)深度报道类新闻节目
• 深度报道类新闻节目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 件所做的解释性、调查性、分析评述性等具 有思想内容深度的报道。节目不满足于向受 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对新闻要素做 进一步的深化处理。要求一方面剖析新闻事 实的内部要因;另一方面展示新闻事实的宏 观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跨时空、由里到外 的综合、立体反映,从总体上把握其真实性 。
• 在节目过程中由记者或主持人代表传播媒介 旗帜鲜明地表达对所报道新闻事件或社会热 点问题的看法、见解、认识、态度,并借以 影响社会舆论,它代表着媒介的舆论导向水 平和政治业务能力。
• 目前评论类新闻节目发展趋于成熟,表现在
• 1、报道与评论并行
• 评论性新闻节目由作为(事实的信息)和作 为(意见的信息)构成,将事件性信息和意 见性信息融为一体,评说在对事实的人格化 叙述中表达,并给观众以极大的思考空间。
•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种类及特点
• 按照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特点、表现功 能和要求,结合目前的发展现状,将广播电 视新闻节目划分为以下类型。
• (一)消息类 • (二)评论类 • (三)深度报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四)杂志类 • (五)谈话类 • (六)资讯信息类 • (七)直播类
(一)消息类新闻节目
• 消息类新闻节目篇幅短小紧凑。在中国广播 电视新闻奖评选标准中,长消息一般也不会 超过4分钟。典型的消息类节目有中央电视 台的《新闻联播》、凤凰卫视的《时事直通 车》等。
• 另一个方面,采访调查的过程中,当事人、群众、相关专家 乃至记者、主持人等各方面的意见、话语作为一种信息,和 事实汇聚在一起,提供给观众一个尽可能宽阔的视角。
• 3、评论的多向互动
• 评论是一种话语表达,而任何话语都是双向 或多向的,只有在一种互动的过程中,评论 才能得以完成。
• 《焦点访谈》从1998年4月开始完善反馈机 制,对一些重点报道进行追踪报道并将处理 结果展示给受众。将多向互动作为评论的一 部分,这是现代传播观念从单向走向双向的 必然产物。
• 4、讲求新意
• (1)角度新:新闻角度是记者挖掘、表现 事物新闻价值的报道角度,是记者新闻业务 水平的具体表现。
• (2)主题新:主题、立意是记者对客观事 物价值的挖掘和认识。主题、立意是新闻的 灵魂,新闻要选择有新意的主题,需要记者 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经过思想的加工,形 成有新意的主题思想。切忌主题先行。
• 2、采访、调查的过程即为评论的过程
• 汇集记者、主持人的采访、调查,是汇集多 方声音的最佳载体。记者、主持人采访、调 查的过程即为评论的过程,这是现代新闻评 论节目独有的结构形态。
• 一方面,采访调查的过程能够使评论具象化,因为事实的呈 现本身就是一种表达。但这种表达需要通过记者、主持人的 视线,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有目的的进行,让事实在动态过程 中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