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最新范文
网络时代广播电视现状与发展论文

网络时代广播电视现状与发展论文网络时代广播电视现状与发展论文1、概述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让信息进入大爆炸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网络信息,使网络成为信息快速传播的平台,网络媒体如雨后竹笋蓬勃发展。
互联网是在纸媒之后而崛起的一种新的媒体介质,这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而存在的媒体,不同于纸媒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
纸媒是传统媒体的代表,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进程中,纸媒虽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在时间的洪流中逐渐的终将被网络的广播电视所取代。
在网络时代电视广播越媒体来越不受关注,在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各种软件的开发更加有利于信息的传递这也就迫使广播与电视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线。
数字信号通过网络传输,将数据传送至任何想要到达的有网络的地方,与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区别。
传统媒体在如此巨大的挑战下,如果不能实施新的有效措施,其发展必将要收到限制,甚至被网络信息而取代。
广播电视与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虽然不及网络传输的迅速,但也比纸媒传输快速,有一定的可发挥其功能的发展空间。
2、广播电视的现状2.1 旧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
广播电视在20世纪是人们关心国家大事,了解世界形势以及知晓新奇事物的主要来源途径,曾一度被称为媒体传播的新生代,但是,在最近些年网络迅速席卷全球,信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直接将广播电视击垮。
虽然,目前广播电视仍然存在,除了出行车辆对广播的需求还未衰减以外,电视也逐渐被网络数字电视所取代,在人生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更多的使用率。
传统的广播电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曾有其巅峰时期,在巅峰过后,必将是跌宕起伏的路程,在逐步发展成为弱势媒体的过程中,也相应的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
传统的信息新闻传播媒介,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它是一个高强度新闻的信息企业,它承载着很多年新闻的灵魂,而在多年运营的过程中,人们从来没有把广播电视当做是一种企业经营需要的宣传手段其实,真正的传播媒介都是一种宣传手段,而新闻的信息也是正是产业需要宣传的内容。
2024年广播电视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广播电视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广播电视市场是一个关键的媒体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娱乐和信息需求的增加,广播电视行业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介绍广播电视市场的发展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市场概述广播电视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全球产业,涵盖了广播、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等多种形式。
在过去几十年里,广播电视行业一直是人们获取新闻、娱乐和教育的重要渠道。
然而,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广播电视市场的发展现状数字化和高清化随着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和高清化。
数字化使得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更加清晰可靠,高清化则提供了更精彩的观看体验。
数字化和高清化的发展推动了广播电视市场的增长,并吸引了更多的用户。
综合传媒平台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综合传媒平台成为了广播电视市场的新趋势。
综合传媒平台集合了广播、电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多种媒体形式,为用户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更便捷的观看体验。
这种趋势推动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内容多样化随着观众需求的变化,广播电视市场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新闻和娱乐节目,广播电视行业还提供了文化、教育、体育等领域的内容。
这种多样化的内容吸引了更多的用户,促进了广播电视市场的发展。
数据驱动的营销在数字化时代,数据驱动的营销成为了广播电视市场的重要策略。
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数据,广播电视行业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从而提供更精准的内容和广告。
数据驱动的营销有助于提高广播电视行业的盈利能力和用户满意度。
广播电视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5G技术的应用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广播电视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5G技术提供了更快的网络速度和更低的延迟,为广播电视行业提供了更好的传输和观看体验。
5G技术还可以促进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融合,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
VR和AR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也将改变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浅析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析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当前,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观众的喜好。
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进行浅析。
一、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现状1. 多样化的传播平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正逐渐向新媒体平台转移。
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外,新媒体平台上的新闻直播、短视频、小程序等形式也成为了新的传播渠道。
观众不再局限于固定的电视机前,而是能够通过手机、电脑等多种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
2. 内容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以新闻联播为代表,以固定的时间段和内容形式满足观众的需求。
而现在,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内容已经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不同的平台和节目都在努力为观众提供感兴趣的、多样化的新闻内容。
一些综艺节目中的新闻板块、头条新闻等形式的新闻呈现正在逐渐成为观众的新宠。
3. 议题热点和话题化报道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往往以政治、经济、社会等大型议题为主,报道内容较为严肃。
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众需求的变化,新闻报道也向更加轻松、接地气的方向发展。
包括一些时事评论、社会热点、明星八卦等内容也成为了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一部分。
4. 直播新闻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直播新闻逐渐成为了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热门形式之一。
通过直播,新闻传播可以更加直观地、及时地将事件呈现给观众,观众也可以通过直播平台参与新闻讨论、互动交流,加强新闻传播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5. 挑战和机遇并存尽管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在发展中迎来了诸多机遇,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传统广播电视所面临的竞争来自于互联网平台、新兴媒体等。
广播电视新闻正在逐渐丧失观众的份额,如何在此背景下找到新的突破点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多平台融合发展未来,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将更加注重多平台融合发展。
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趋势如何

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趋势如何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广播电视技术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也在不断地演进和创新。
从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到如今的数字化、高清化、智能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那么,未来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究竟如何呢?首先,数字化技术将继续深化和普及。
数字化使得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更加稳定、清晰,大大提高了图像和声音的质量。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更高清晰度的标准如 4K、8K 甚至更高分辨率将逐渐成为主流。
这意味着观众能够享受到更加逼真、细腻的画面,仿佛身临其境。
同时,数字化也为广播电视内容的存储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得海量的节目资源能够更高效地保存和检索。
其次,网络融合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带宽的不断提升,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日益紧密。
通过网络,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播出时间。
网络电视、IPTV 等新兴的播出方式逐渐兴起,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社交媒体与广播电视的互动也越来越频繁,观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观看感受,参与节目讨论,这使得广播电视节目具有更强的社交属性和互动性。
再者,智能化技术将在广播电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用于节目制作、推荐和播出管理。
例如,通过对观众的观看习惯和偏好进行分析,智能推荐系统能够为观众推送更加符合其兴趣的节目。
在节目制作方面,智能化的编辑工具可以提高制作效率和质量。
而在播出管理中,智能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信号质量和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障播出的安全稳定。
另外,移动终端将成为广播电视的重要传播渠道。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移动设备获取信息和娱乐。
广播电视节目也将针对移动终端的特点进行优化,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
例如,开发适合移动设备的应用程序,支持离线观看、断点续播等功能,以满足观众在移动场景下的观看需求。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也有望在广播电视中得到更多的应用。
广播电视的前景和发展

广播电视的前景和发展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尤其是广播电视领域,面对着互联网的冲击和改变,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并提升自身价值,成为了广播电视行业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广播电视的前景和发展。
一、新型传播媒体的冲击随着新兴媒体的兴起,人们对于信息娱乐的需求已经实现了全方位的满足。
在互联网的广阔空间中,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海量的浏览和阅读。
这些新型传播媒体不仅让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方式更加自由和便捷,同时也对传统传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无论是公共电视台还是各级卫视,都面临着媒体流量的大量下降和广告收入的逐年减少。
这是因为,传统媒体在广告和内容创作等方面无法与新兴媒体媲美,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因此,传统媒体必须面对时代的发展变化来重构自身,否则将被淘汰。
二、转型升级与内容创新传统媒体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进行转型升级和内容创新。
首先,传统媒体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根据观众的需求,打造具有高权威、新闻公正、良好形象的媒体品牌。
其次,要从统一的广播视听内容向定制化服务、个性化内容输出进行转变。
要注重用户体验和偏好,针对性地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节目、优质影视和综艺节目,让观众感受到传统媒体的差异化竞争和创新能力。
此外,传统媒体还应该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发掘新的内容思路和创意,比如推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化类节目和科技类节目等,以此来提升传统媒体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
三、融合发展和多元化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行业正在加速朝着融合发展和多元化的方向前进。
可以说,传统媒体的生存之道就在于加强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将传统传媒与新兴网络媒体联合起来,既开拓了新的市场,又提高了传统媒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以采用的方式是增加自身多样化的业务,比如不仅仅是传统的电视播出,还可以考虑增加一些新的媒体板块,例如移动互联网、OTT电视、社交媒体等等。
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与竞争

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与竞争广播电视行业作为传统媒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本文将就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行业发展现状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广播电视受到了来自新兴媒体的冲击。
尤其是随着网络视频、OTT等新型媒体的兴起,广播电视行业的市场份额受到了一定的挤压。
然而,传统广播电视行业仍然具有自身的优势,如信息传递速度快、内容丰富多样等,仍然在观众群体中保持一定的观众基础。
二、行业面临的挑战在发展的过程中,广播电视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内容创新和品质提升方面的挑战,随着用户对内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推出符合观众口味的高质量内容成为了电视台的重要课题。
另外,广告市场竞争激烈,如何吸引更多广告商也是广播电视行业的难题所在。
同时,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电视台需要积极引入新技术,提升自身竞争力。
三、行业的发展趋势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广播电视行业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数字化、高清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广播电视行业将逐渐实现产业升级。
同时,内容付费模式的兴起也将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
此外,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广播电视的融合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用户体验,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行业作为传统媒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面对新兴媒体的冲击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广播电视行业需不断创新,提升内容质量,引入新技术,拓展商业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抓住发展机遇,广播电视行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字数不足,需要将300字。
】。
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与前景展望

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与前景展望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工程作为传媒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广播电视工程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景。
一、广播电视工程的历史发展广播电视工程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末。
当时,无线电技术的出现使得声音的传播不再受限于有线电报和电话线路,人们开始尝试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声音。
广播电视工程在20世纪初逐渐发展壮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开始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和娱乐内容。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广播电视工程也在不断进化。
从模拟广播电视到数字广播电视,再到网络广播电视,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改变。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信号的质量更高,传输更稳定,节目选择更多样化,观众体验更好。
二、广播电视工程的现状目前,广播电视工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广泛,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人们都可以通过收音机、电视机或者网络接收到广播电视节目。
广播电视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新闻、音乐、电影、体育等多个领域,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广播电视工程在教育、文化传承、娱乐和信息传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方面,广播电视可以通过直播课程、电视剧和纪录片等形式将优质的教育资源传递给全国各地的学生,弥补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
在文化传承方面,广播电视可以通过播放传统戏曲、民间艺术等节目,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在娱乐方面,广播电视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娱乐内容,丰富了人们的休闲生活。
在信息传播方面,广播电视可以及时准确地传递重要的新闻和信息,提高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
三、广播电视工程的前景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广播电视工程的前景非常广阔。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展望:1.高清晰度和超高清晰度技术的应用:高清晰度和超高清晰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的观看体验。
观众可以在家中享受到更加逼真、清晰的画面和声音,融入其中。
2024年农村广播电视市场发展现状

农村广播电视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农村广播电视市场是指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服务覆盖与市场情况。
在中国,农村广播电视市场一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广播电视市场的发展现状备受关注。
一、农村广播电视市场的现状1.1 广播电视服务的覆盖情况目前,我国农村广播电视服务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基本实现了全国范围的广播电视信号覆盖。
各地政府和相关机构投入大量资源,建设广播电视传输设施,提供稳定的信号覆盖。
1.2 农村广播电视用户的规模随着广播电视服务的普及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农村广播电视用户规模逐年增加。
根据数据统计,目前农村广播电视用户已达到数亿人。
广播电视节目成为农村居民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方式。
1.3 农村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与形式农村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创新。
传统的新闻、娱乐、教育等节目外,推出了更多关注农村发展、农业知识、农民培训等专题节目。
同时,农村广播电视也开始采用互联网技术,推出互动节目、点播服务等。
二、农村广播电视市场的问题与挑战2.1 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广播电视市场的发展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相比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经济基础较弱,资金投入不足限制了农村广播电视市场的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2.2 内容供给不足农村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供给相对不足。
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和制作水平有限,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此外,农村居民对农业知识、农民培训等专题节目的需求也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2.3 市场竞争不充分农村广播电视市场的竞争程度较低。
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性,具有一定垄断性质的运营机构较多,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农民在选择电视节目和电视服务提供商时的选择余地有限。
三、农村广播电视市场的发展前景3.1 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政府对农村广播电视市场的支持力度将会加大。
政策的引导和资金的投入将推动农村广播电视市场的快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走,去曹滨家看电视”。
这是80年代初,中国最流行的一句话。
一个楼、一个社区或者一个村子,谁家要是有台电视机,晚饭之后必定高朋满座,他们家是附近”人缘”最好的邻居。
那个时候这种现象是很普遍,并成为那个时代富裕的象征。
广播电视正在走入千家万户……
一、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自1884年德国人尼普柯夫发明了可以将影像分解为单个象点的转盘以后,人类开始了电子媒体的征途。
1920年和1936年开始,世界传媒分别进入广播事业和电视事业。
从此大众传播活动由1000多年的印刷媒介时代进入电子媒介时代。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正式播出节目,世界电视事业诞生。
中国广播事业紧跟世界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步伐,在1923年1月,美国人奥斯帮与《大陆报》馆合作,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并于1月23日首次播音。
伴随着中国历史的长河的起伏,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可谓一路坎坷,兴衰数次。
在8年的抗日战争和4年的解放战争中,为中国解放事业打了一场场无形的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9年10月1日,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调整为中央广播事业局。
到1952年,全国共建立广播收音站23721个。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当时北京仅有50台黑白电视机。
“文革”结束后,1980年10月召开了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广播事业重新回到党的正确路线上来,并确定了新时期广播电视事业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1982年5月成立中国广播电视部。
中国广播电视对中国历史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见证作用,有着深渊的意义。
二、广播电视的时代
如果说产业技术革命后的又一次革命是什么?
无疑是信息的革命,被人们称作第四次的革命。
而广播电视媒体是这次革命的基础和最主要的载体。
20世纪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波兰、日本和前苏联相继建成世界上第一批电视台。
随着电视机的生产和销售,广播电视进入成型阶段,开始成为大众媒体重要的传播媒介。
到70年代,世界上有近130个国家开办电视台,电视机总数超过2.5亿台。
80年代发展到140个国家,彩色电视普及75%,卫星电视蓬勃发展,超过100个国家使用。
90年代以后,电视技术迅猛发展,新品种层出不穷,电缆电视、家用录像机、卫星直播电视、电视文字广播、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
多伴音电视、声像立体化电视等等。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在技术领域和应用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无论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无声到有声、从台式到液晶,还是现在的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由单领域涉及多领域,每一步都凝聚着广播事业工作者智慧的结晶。
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日本科学家发明了以塑料玻璃为载体的电视机,未来电视机将发展成如纸一样轻薄,只要卷起来就可以带走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不断的学习、完善自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传媒之路。
80年代开始,推出了录播方式为直播方式,使我国广播电视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1980年5月开播标志性节目--至今大家熟知的《新闻联播》,已有28年的历史。
90年代,尤其后期,中国广播电视进行了重要的转型时期,观念上、思想上、节目上都做出了很大突破。
适时的应对了广大群众的需求。
更务实、更纪实、更、高度参与的节目陆续出台。
《东方时空》标志着中国电视进入栏目化阶段,品牌意识进入电视节目。
之后各种纪实栏目相应而出。
1996年的《实话实说》节目,突破了电视单方”诉说”,观众被动接受的方式,开启了人机对话的先河,标志着电视谈话节目崛起。
人们开始有参与意识。
结束了电视只有说教的模式。
98年末,湖南卫视发起的娱乐游戏节目走红之后,各地电视台也开始各式各样的娱乐节目,并且普通大众开始走出家门,走上荧屏上。
电
视节目开始向高参与性发展。
跨世纪后,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强化,法律纪实节目蜂拥而至,体现了观众务实和纪实的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人们更加渴望财富和成功,对人生价值和价值有着强烈的追求。
加上国外传来的成功学、励志学等等,人们想知道富人是怎么富起来的?他们在想什么?在吃什么?用什么?如何思考问题?自央视出台了《对话》节目之后,经济发达地区也出现了类似的励志节目,如上海的《波士堂》《头脑风暴》等。
甚至人才招聘也搬上了银幕,节目从发起、制作到参与和收视率都非常成功。
另一方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速了对艺术世界的追求,做明星也不再是垄断和高不可攀的事情。
湖南卫视再创传奇,《超级女生》红遍全国。
随后《超级男声》《星光大道》《我行我秀》记录了一个个从平凡走向星空的奇迹。
不仅挖掘了一批默默无闻的人才,还使电视节目真正的走到了一起,登上了人机互动的高速列车,使观众的参与性发挥至极。
三、中国广播电视组织结构与体制
80年代初期,在电视发展的大势头之际,1983年确定了广播电视组织”四级办”的方针。
即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
各地纷纷建立电视台。
县级电视台崛起,形成了中央台、省台、地区台、县级台的结构。
但是出现相应的问题也较多,在没有相应的辅助性配套措施下,全国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多级批台、建台,行业外批台、建台等问题。
四、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
看过美国大片《虎胆威龙4》的人都应该清晰的记得这样一组镜头:当犯罪分子侵入并控制电视媒体网络后,发了一组拼凑起来的视频,引起了美国整个国家的大恐慌。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广播电视媒体迅速的时效性,同时广播电视媒体对人们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起着如此之大的影响。
广播电视作为20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又对当代社会--包括、经济、以及日常生活产生巨大的作用与功效。
自从有了广播电视媒体,它就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甚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和观念。
电视丰富不仅丰富了人们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而且降低了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门槛。
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让人们做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电视与人的有着共振心理的关系。
现实中出现的事务与电视中播放的内容重叠,反之电视中的内容与现实中的事务出现重叠,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扩沿的趋势。
由于广播、电视深入千家万户,人们在社会地位、身份、财产等方面的差距在接收传播时,变得无足轻重。
社会全体公民获得了传播平等和共享的权利。
同时,广播电视可作为社会的”观察兵”,反映社会黑暗的一面,与道德、伦理相背驰一面,纠正了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并且具有保护弱
势群体的功能,使我们的社会、国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