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四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四大名著包括以下哪部作品?A. 《红楼梦》B. 《西游记》C. 《三国演义》D. 《水浒传》答案:ABCD2. 下列哪位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莎士比亚答案:D二、填空题1. 中国的传统节日_______,又称为“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答案:中秋节2.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其中最著名的书法字体包括楷、行、草、_______。

答案:隶三、简答题1. 简述中国京剧的特点。

答案:京剧是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丰富的角色类型、精致的舞台美术和音乐伴奏而闻名。

京剧的特点包括:唱、做、念、打的表演技巧;脸谱的使用;以及高度程式化的表演动作。

2. 请列举中国四大发明,并简要说明其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中国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记录和传播;印刷术使得书籍的复制更加快捷,知识得以广泛传播;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形式,同时也促进了矿业和建筑业的发展;指南针的发明则为航海和地理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导航工具。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茶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答案: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其特点包括:注重茶的品质和制作工艺,强调茶与自然的和谐,以及茶艺的社交功能。

在现代社会,茶文化不仅在传统的茶艺表演中得以传承,更通过茶馆、茶艺课程和茶文化节等形式,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不断发展和创新。

五、案例分析题1. 以《红楼梦》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特色。

答案:《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艺术特色表现在:深刻的社会现实批判,丰富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精湛的叙事技巧。

小说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悲剧。

同时,作者曹雪芹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暗示等手法,使得作品具有多层次的解读空间。

六、作文题1. 以“我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中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A; C; D; A; D; B; C; D; D; B.二:多项选择ACD; AC; ABD; ACD; ABCD.三:名词解释九州:中国古文献《尚书》中的《禹贡》篇,以北山川为标志,将天下划分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以上被称作九州。

分土惟三:语出《尚书》:“列爵惟五,封土惟三。

”指的是,在中国传统的封建宗法制下,天子封土于诸侯、诸侯封土于大夫、大夫封土于士的土地分封等级制度。

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对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乾嘉学派:清代考据之学兴旺,学者们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了大量的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工作,整理了一大批文献。

因为这样的工作哦在清朝乾隆和嘉庆年间特别兴盛,所以被称为乾嘉学派。

四:简答题1.中国黄河,淮河由利变害的原因有哪些?首先,历代统治者的大兴土木所造成的对林木滥砍滥伐,导致黄土水土流失严重,流沙含量不断增大。

其次,统治阶级片面的重农思想,导致大面积的牧场被开垦为农场,自然植被破坏严重,大量的湖泊淤塞以至于消失。

没有这些湖泊的吞吐作用,黄河的灾害更为严重。

再次,明清两代落后的治国思想及其腐败的政治,致使黄河与淮河的灾害愈发严重。

2. 分封制的历史作用有哪些?第一: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

第二:旨在维护王室统治者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同治理天下的局面。

第三: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

3. 汉武帝对匈奴的三次重要战争分别是什么?在汉武帝数十年的对匈奴战争中,重要的战役有三次,分别是: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收复河套地区的河南战役;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争夺河西走廊的河西战役;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动的规模最大的漠北战役。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模拟试题和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模拟试题和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模拟试题和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A. 日B. 月坛C. 天坛D. 地坛答案:D2. 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A. 黄帝B. 仓颉C. 太史籀D. 许慎答案:B3.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的作者是()A. 高士奇B. 钱学森C. 茅以升D. 竺可桢答案:D4. 商朝的鼎盛时期是()A. 太甲时期B.武丁时期C. 盘庚时期D. 祖辛时期答案:B5. 我国制盐业的迅速发展是在()A. 春秋B. 战国C. 秦代D. 汉唐答案:D6. 表明中国传统社会中央集权管理体制成熟的是()A. 宗法制的确立B. 分封制的确立\C. 三公六卿制的确立D.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答案:D7. “天人之分”观点的提出者是()A. 荀子B. 董仲舒C. 刘禹锡D. 张载答案:A8. 在明朝,与著名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有过来往的思想家是()A. 王阳明B. 王艮C. 李贽D. 颜均答案:C9. 中国科举制度成熟的时期是()A. 汉朝B. 曹魏C. 隋朝D. 唐宋答案:D10. 钟敬文提出“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下层文化。

又将中下层文化归纳为( A )A. 民俗文化B. 市民文化C. 娱乐文化D. 工艺文化11. 在中唐思想界打出“攘斥佛老”大旗的代表人物是( A )A. 韩愈B. 柳宗元C. 刘禹锡D. 白居易12. 东汉学者郑玄解释说,“道”是宽多少的路( C )A. 八尺B. 十二尺C. 十六尺D. 二十尺13. 在古代,分隔着东方与西方两大文明世界的高原是( C )A. 青藏高原B. 云贵高原C. 帕米尔高原D. 蒙古高原14. 中国科举制度的雏形是( B )A. 九品中正制B. 汉代察举制度C. 门阀士族制D. 世卿世禄制度15. 道教的基本教义是( A )A. 长生久视、全性葆真B. 性净自悟、普渡众生C.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 修心养性、明心见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四和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四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四一、【单项选择题】(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D )。

[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2、()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 B )通史。

[A] 《史记》编年体[B] 《史记》纪转体[C] 《资治通鉴》编年体[D] 《资治通鉴》纪传体3、“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运用的修辞格是( C )。

[A] 对偶[B] 回环[C] 顶真[D] 回文4、道教的创始人是( A )。

[A] 葛洪[B] 张角[C] 吕洞宾[D] 袁天罡5、唐代书法成就最为突出的是( C )。

[A] 隶书[B] 真书[C] 行书[D] 草书6、历史上曾有“六经”,其中在战国时代失传的是( C )。

[A] 《书》[B] 《礼》[C] 《乐》[D] 《易》7、提出“四诊”、“六经辩证”、“八纲辩证”等原则和方法,阐述了“八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 C )。

[A] 《黄帝内经》[B] 《神农本草经》[C] 《伤寒杂病论》[D] 《黄帝明堂经》8、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第一次大规模交流融合发生在( B )时期。

[A] 秦汉[B] 汉唐[C] 宋元[D] 明清9、中国古人观测天象的最主要目的是( D )。

[A] 研究天体运行的规律[B] 预测天气[C] 指导农业生产[D] 用天象变化预卜人间祸福10、现存第一部完整记录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A )。

[A] 《淮南子》[B] 《齐民要术》[C] 《四民月令》[D] 《燕京岁时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在世界上,只有在(AC )文化和()文化中,书法才成为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

[A] 中国文化[B] 欧洲文化[C] 伊斯兰文化[D] 印加文化12、秦汉以后由西域传入同地的有(ACD )。

我国文化概论复习试题四

我国文化概论复习试题四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题(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 )A.文化思潮B.文化传统C.文化观念D.文化现象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 )A.地质灾害等B.沙尘暴灾害等C.洪涝灾害等D.风灾等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 )A.第一个温暖期B.第二个温暖期C.第三个温暖期D.第四个温暖期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 )A.和睦B.团结C.和平D.统一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 )A.原始采集业B.原始捕捞业C.原始狩猎业D.农业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 )A.三皇时代B.五帝时代C.夏代D.商代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 )A.教师B.官吏C.说客D.辩士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 )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 )A.出入相补原理B.等差原理C.中国剩余定理D.秦王暗点兵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 )A.查B.验C.测D.切11.我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是在( )A.公元6世纪B.公元8世纪C.公元l2世纪D.公元16世纪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 ( )A.周代B.汉代C.隋代D.唐代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 )A.选举政治B.世袭政治C.伦理政治D.文官政治l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 )A.五帝时期B.夏朝C.周代D.春秋时期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 )A.《左传》B.《周礼》C.《论语》D.《孟子》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 )A.《周礼》B.《庄子》C.《周易》D.《诗经》l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 )A.知行合一B.天人合一C.重义轻利D.文以载道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入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

中国文化概论练习题

中国文化概论练习题

中国文化概论练习题《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正心、、、、、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

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指、、、、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

《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的记录。

《》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

《》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体通史;司马光的《》是一部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学发达,魏晋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和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B.兵家C.道家D.墨家名家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B.《官场现形记》C.《红楼梦》D.《初刻拍案惊奇》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B.甲骨文C.金文D.石鼓文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中国⽂化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北京语⾔⼤学⽹络教育学院《中国⽂化概论》模拟试卷⼀1. 试卷保密,考⽣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师负责监督。

2. 请各位考⽣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 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诗经中提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的维新属于()。

[A]⽂化维新[B]经济维新[C]政治维新[D]国防维新2、带“⼥”部⾸的姓,如“姚”、“姬”等,般⽦和(。

[A]官职有关[B]母系⽒族有关[C]居地有关[D]历史事件有关3、三国时期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A]钟繇[B]张华[C]陆机[D]陆云4、中国传统⽂化以哪个时期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A]魏晋[B]南北朝[C]唐末[D]明清5、⼩篆来源于[A]⽯⿎⽂[B]⾦⽂[C]甲⾻⽂[D]⾪书6、下列代表⼩⽣产者利益的派别是[A]道家[B]儒家[C]墨⾗[D]法家7、提出“四诊”、“六经辩证”、“⼋纲辩证”等原则和⽅法,阐述了“⼋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

[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伤寒杂病论》[D]《黄帝明堂经》8、中国⽂化与域外⽂化第⼀次⼤规模交流融合发⽣在()时期。

[A]秦汉[B]汉唐[C]⽊兀[D]明清9、“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体现了()。

[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辩证思维[D]整体思维10、宋明新儒学具有宗教⾊彩,是⼀种儒学化了的()。

[A]道学[B]墨家学说[C]法家学说[D]佛学⼆、【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四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中国传统文化正确答案:中国传统文化: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涉及知识点:绪论2.文化政策正确答案:指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涉及知识点:绪论3.通漕四渠正确答案:通漕四渠:指的是以宋都汴京为中心开凿的四条用于漕运的人工运河,即汴河(或称通济渠)、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

涉及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4.《阿房宫赋》正确答案:作者杜牧。

该作品的描写虽是带有文学夸张,但未尝没有触及历史实情:“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这是对统治阶级滥砍乱伐林木,在北方造成灾难性后果的揭露。

涉及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5.名家正确答案:名家又称刑名家,创始人是春秋时期郑国的邓析,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公孙龙、惠施等。

其先后的理论有“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和“离坚白”、“合同异”等,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即“名”与“实”)的关系问题,有很强烈的思辩色彩。

涉及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6.玄学正确答案:玄学是魏晋时期用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的一种新哲学思潮。

一般认为玄学的开创人是曹魏的何晏、王弼。

他们倡导玄学,竞事清谈。

但到稍后的嵇康、阮籍时,因他们极端厌恶司马氏以道德的“名教”欺世,于是标举“自然”大唱反调,在行为上更是放纵,不守礼法,为世人树立了一种名士形象。

西晋立国后,一些清谈名士如向秀、郭象屈从于司马氏,著文否定嵇、阮的主张,使玄学完全变成了为西晋统治及门阀利益服务的思想工具。

涉及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7.九品中正制正确答案: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时期建立的一套较察举制度严格的选官制度。

中央在各州郡设“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士人,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等级,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向吏部举荐。

九品中正制从其本质上看,同样维护的是士族的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四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
2、()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通史。

[A] 《史记》编年体[B] 《史记》纪转体
[C] 《资治通鉴》编年体[D] 《资治通鉴》纪传体
3、“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运用的修辞格是()。

[A] 对偶[B] 回环[C] 顶真[D] 回文
4、道教的创始人是()。

[A] 葛洪[B] 张角[C] 吕洞宾[D] 袁天罡
5、唐代书法成就最为突出的是()。

[A] 隶书[B] 真书[C] 行书[D] 草书
6、历史上曾有“六经”,其中在战国时代失传的是()。

[A] 《书》[B] 《礼》[C] 《乐》[D] 《易》
7、提出“四诊”、“六经辩证”、“八纲辩证”等原则和方法,阐述了“八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

[A] 《黄帝内经》[B] 《神农本草经》
[C] 《伤寒杂病论》[D] 《黄帝明堂经》
8、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第一次大规模交流融合发生在()时期。

[A] 秦汉[B] 汉唐[C] 宋元[D] 明清
9、中国古人观测天象的最主要目的是()。

[A] 研究天体运行的规律[B] 预测天气
[C] 指导农业生产[D] 用天象变化预卜人间祸福
10、现存第一部完整记录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A] 《淮南子》[B] 《齐民要术》
[C] 《四民月令》[D] 《燕京岁时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在世界上,只有在()文化和()文化中,书法才成为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

[A] 中国文化[B] 欧洲文化[C] 伊斯兰文化[D] 印加文化
12、秦汉以后由西域传入同地的有()。

[A] 芝麻[B] 小麦[C] 核桃[D] 蚕豆
13、属于部分中华先民自称的有()。

[A] 诸夏[B] 华夏[C] 华[D] 夏
14、下列元杂剧中,以包拯为主角的是()。

[A] 《窦娥冤》[B] 《鲁斋郎》
[C] 《陈州粜米》[D] 《蝴蝶梦》
15、下列属于明代地方学校的有()。

[A] 宗学[B] 府学[C] 州学[D] 县学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6、“封建”一词缘于宗法制度。

()
17、《江格尔》是藏族英雄史诗。

()
18、中国哲学家的行为方式是理想与理性的统一,价值与事实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
19、律诗与绝句押韵一般用平声,很少用仄声。

()
20、所谓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

()
21、人文价值与自然科学一样,不具有民族性。

()
22、《永乐大典》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
23、纪事本末体是宋代陈邦瞻开创的。

()
24、佛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

()
25、五经是孔子整理的古代文献,包括《周易》、《尚书》、《礼》、《乐》、《春秋》。

()
26、金文是刻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线条硬朗,苍劲有力。

()
27、楚辞是公元4世纪在中国南方形成的诗歌,六言体,句末以“兮”结尾。

()
()
28、从武帝时代直到西汉末,今文经学居“官学”正统地位。

()
29、世界上最早、收字最多的字典是东汉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

()
30、九品中正制有效地避免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
应题号处。

31、简述道教对古代民俗及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

32、简述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

33、简述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4、试论述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和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