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和位置公差国家标准

合集下载

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表 1 线性尺寸公差 公称尺寸 t 的范 围
公 差 等 级
A 士 1 2 3 一 0
单位为毫米
> : 1 : 3 : 2 0 0二
士1
士2
> 40 0
> 1 0 0 0 - 2 0 0 0
> 2 0 0 0 - 4 0 - 0 0
> 4 0 0 0  ̄ 8 0 0 0
> 8 0 0 0
> 1 0 0 2 0
l gh a d ge- S a e d st n e ts a ls h p a p i o n n n n o i (S 1 9 0 1 9 ,DT) I O 3 2 :9 6 I
2 0-60 发布 0 50-8
2 0 -20 实 施 0 51 - 1
中 华人民 共和国 家质 监督 理 国 量
I CS 5.1 0.1 2 6 0 J 33
场黔
G / 184 05 IO 90 19 B T 0-2 0/S 1 2 :9 6 9 3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焊接结构 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We i - G nrl rne fr l d s ut n- Dmes n fr ln d g eea tl a cs w d cnt co s i ni s o e o ee o r i o o
— 游标卡尺( G / 11 1 BT 1.要求) 符合 BT 4 和G / 1 42 2 . 2 ;
— 千分表 或百分 表( 符合 G / 11 要求 ) B T 9 2 . 根据协议 可采用其他测量工具 。 , 在非正常温度或条件 下( 如大型结构在强光 下)测量结果 可能会受 到影 响。 , 角度的实际尺寸应采用合适 的测量土具沿焊件切线并离开焊缝直接影响的区域测定 。偏差则是公 称尺寸与实际尺寸的差别 。

形位公差国家标准

形位公差国家标准

A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 0.03 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圆柱面内
A
ø 0.03 0.2
A A
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01 且平行于基准线 C (基准轴线)的 两平行平面之间
0.01
线对面垂直度公差 在给定方向上,公差带是距离为公 差值 t 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 t 间的区域
在给定方向上被测轴线必须位于 距离为公差值 0.1 且垂直于基准表面 A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0.1
A A
基准平面
A
面对线垂直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垂直于基准 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C
被测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08 且 垂直于基准线 A (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 面之间
A
C
基准平面
位置 定位
位置度 同轴(同心)度 对称度 跳动 圆跳动 全跳动
公差带是两对互相垂直的距离分别 为 t1 和 t2 且平行于基准线的两平行平面 之间的区域 t2

Y
被测球的球心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 值 0.3 的球内.该球的球心位于由相对基 准 A、B、C 的理论正确尺寸所确定的 理想位置上
公差带是两对互相垂直的 距离为 t1 和 t2 且以轴线的理想位置为中心对称配置的两 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轴线的理想位置是由相对于三基面体系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的, 此位置度公差相对于基准给定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
基准线
0.2 A
t1
0.1
A
面对面平行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平行于基 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t
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01 且平行于基准表面 D (基准平面)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形状和位置公差国家标准图解》

《形状和位置公差国家标准图解》
0.08 A—B
面对面倾斜度公差 如在公差值前加注 ø ,则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 t 的圆 柱面内的区域,该圆柱面的轴 线应与基准平面呈一给定的角 度并平行于另一基准平面
t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 值ø0.1的圆柱面公差带内,该公差 带的轴线应与基准表面 A(基准平 面呈理论正确角度 60˚ 并平行于基 准平面 B。
形 状 和 位形 置 公 差 公差 国 家 标 准图解 状和位置 国家标准
公差特征项目符号


特征项目 直线度
符号
有或无基准要求 无
线对线平行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平行于 基准线、位于给定方向上的两平行平面 之间的区域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1 且在给定方向上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 行平面之间
0.01
线对线垂直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垂直于基 准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t
B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06 且垂直于基准 A(基准轴线)的两 平行平面之间
0 . 06 A
如公差值前加注 ø,则公差带是直径 为公差值为 t 且垂直于基准面的圆柱面内 的区域 øt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 ø 0.01 且垂直于基准面 A (基准平面) 的圆柱面内
被测线与基准线不在同一平 面内: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 与基准成一给定角度的两平行平 面之间的区域。如被测线与基准 不在同一平面内,则被测线应投 影到包含基准轴线并平行于被测 轴线的平面上,公差带是相对于 投影到该平面的线而言
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 值 0.1且与基准线 A(基准轴线)成 理论正确角度 75˚ 的两平行平面之 间
t
基准平面
点的位置度公差 如公差值前加注 ø,公差带是直径为 公差值t的圆内的区域。圆公差带的中心 点的位置由相对于基准 A 和 B 的理论正 确尺寸确定

几何公差国家标准

几何公差国家标准
第1部分: 基本术语和定义》
一、基本术语和定义 1.几何要素定义:
新标准:几何要素
旧标准:要素
点、线、面统称几何要素。 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 和面
几何公差(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 几何要素
2.组成要素——轮廓要素
新标准:组成要素 面或面上的线
旧标准中:轮廓要素
构成零件外形的点、线、 面。
3.导出要素——中心要素
几何公差框格
一般水平书写!
2.指引线 (1)指引线的引出位置和方向
带箭头的指引线可从框格任一端引出,垂直框格!但不 可同时从两端引出。即:只能引出一条指引线! 指引线弯折次数不能超过2次!
(2)指引线与被测要素的角度
0.01
A 0.01 指向被测要素时:一般情况下应垂直被测要素!但圆锥圆度例 外
当尺寸线箭头由外向内标注时,则箭头与指引线合一。
4.基准的标注 原标准基准代号的组成:
圆圈
A
基准字母
连线
基准符号
新标准基准符号的组成(形式一):
方框
A
基准字母
连线
基准三角形
新标准基准符号的组成:
方框 连线
A
基准字母
基准三角形
为了避免混淆和误解,基准字母尽量不采用E、F、I、J、L、 M、O、P、R等9个字母,也不能与向视图字母重合。
(3)结构相同的要素有同一 几何公差要求且公差值相同时, 可用一个公差框格表示。在该框 格的上方标明被测要素的个数。
4x10H7 EQS 0.01 B
80
70H7
B
6.曾经使用,现已废止的标注方法 0.01(-)
只允许中间向材料内凹下
0.01 NC
新标准中允许的注法

机加工公差标准对照表

机加工公差标准对照表

机加工公差标准对照表一、尺寸公差尺寸公差是指零件的实际尺寸与基本尺寸之间的差异。

根据国家标准,尺寸公差分为IT01、IT0、IT1、IT2、IT3、IT4、IT5、IT6、IT7、IT8、IT9等级。

其中,IT表示国际公差,数字越小,公差要求越高。

二、形状公差形状公差是指零件的形状精度,即实际形状与理想形状之间的差异。

常见的形状公差包括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等。

形状公差的等级分为:0级(最高)、1级、2级、3级(最低)。

三、位置公差位置公差是指零件的位置精度,即实际位置与理想位置之间的差异。

常见的位置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对称度等。

位置公差的等级分为:0级(最高)、1级、2级(最低)。

四、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是指零件表面的微观不平度。

表面粗糙度的数值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表示,单位为μm。

表面粗糙度的大小直接影响零件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疲劳强度等性能。

五、孔径公差孔径公差是指孔的实际尺寸与基本尺寸之间的差异。

孔径公差分为H1、H2、H3、H4等级,其中H表示孔的基本偏差代号。

孔径公差根据孔径的大小和精度要求进行选择。

六、轴径公差轴径公差是指轴的实际尺寸与基本尺寸之间的差异。

轴径公差分为h1、h2、h3、h4等级,其中h 表示轴的基本偏差代号。

轴径公差根据轴径的大小和精度要求进行选择。

七、角度公差角度公差是指零件角度的实际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

角度公差的等级分为:0级(最高)、1级、2级(最低)。

角度公差的应用范围较窄,主要用于对角度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八、螺纹公差螺纹公差是指螺纹的实际尺寸与基本尺寸之间的差异。

螺纹分为单线螺纹和多线螺纹两种,分别有不同的公差标准。

螺纹公差的等级分为:0级(最高)、1级、2级(最低)。

螺纹公差的选择应根据实际应用场合和精度要求进行选择。

九、齿轮公差齿轮公差是指齿轮的实际尺寸与基本尺寸之间的差异。

齿轮的精度要求较高,因此齿轮公差的等级也较高。

齿轮公差的等级分为:0级(最高)、1级、2级(最低)。

001 GB-T 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

001 GB-T 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
理论正确尺寸应围以框格 零件实际尺寸仅是由在公差框格中位置度 轮廓度或倾斜度公差来限定 见图 和图


延伸公差带
延伸公差带用符号○表示 见图

最大实体要求
最大实体要求用符号○ 表示 此符号置于给出的公差值或基准字母的后面 或同时置于两者后面
见图 图 和图 详见



最小实体要求
最小实体要求用符号○表示 此符号置于给出的公差值或基准字母的后面 或同时置于两者后面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公差原则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 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
通则
形位公差的公差带必须包含实际的被测要素 要素是指零件上的特征部分 点 线或面 这些要素是实际存在的 也可以是由实际要素取得的 轴线或中心平面 根据被测要素的特征和结构尺寸 公差带有下述几种主要形式

示 采用小径轴线用 表示 见图 和图
由齿轮和花键轴线作为被测要素或基准要素时 节径轴线用
表示 大径 对外齿轮是顶圆直
径 对内齿轮是根圆直径 轴线用
表示 小径 对外齿轮是根圆直径 对内齿轮为顶圆直径 轴线用
表示


局部限制的规定
如对同一要素的公差值在全部被测要素内的任一部分有进一步的限制时 该限制部分 长度或面 积 的公差值要求应放在公差值的后面 用斜线相隔 这种限制要求可以直接放在表示全部被测要素公 差要求的框格下面 见图
差值进一步限制的符号及表示方法等 并增加了附录 形状和位置公差符号的比例和尺寸 该附录除
基准的画法外其他内容均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国标公差标准

国标公差标准

国标公差标准
国标公差标准是指在国家制定的标准体系下,对于产品尺寸、形状和位置的偏
差范围进行规定,并且将这些规定编写成标准文档,以便于生产和检验过程中的使用。

国标公差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确保产品能够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正常运行,同时也为产品的设计、加工和检验提供了依据。

国标公差标准具有普遍性和权威性,它适用于各种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包括机
械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电气、建筑工程等。

国标公差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产品的使用环境、功能要求、加工工艺等多个因素,因此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性。

在国标公差标准中,通常会包括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质量等内容。

尺寸
公差是指产品尺寸允许的最大偏差和最小偏差,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装配性能和功能性能。

形位公差是指产品各个特征之间的相对位置偏差范围,它对于产品的装配精度和运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表面质量是指产品表面的光洁度、平整度、粗糙度等指标,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寿命。

在实际的生产和检验过程中,国标公差标准能够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工艺、
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国标公差标准也为产品的设计和研发提供了重要依据,能够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地把握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总之,国标公差标准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保证产品
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工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的重要保障。

因此,各个行业和企业都应该重视国标公差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不断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般公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般公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般公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eneral tolerances Tolerances for linear andangular dimensions without individual tolerance indicationsGB/T 1804—2000eqv ISO 2768-1:1989代替 GB/T 1804-1992GB/T 11335-1989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未注出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和极限偏差数值。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切削加工的尺寸,也适用于一般的冲压加工的尺寸。

非金属材料和其他工艺方法加工的尺寸可参照采用。

本标准仅适用于下列未注公差的尺寸:a)线性尺寸(例如外尺寸,内尺寸,阶梯尺寸,直径,半径,距离,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1b)角度尺寸,包括通常不注出角度值的角度尺寸,例如直角(90°);GB/T 1184提到的或等多边形的角度除外;c)机加工组装件的线性和角度尺寸。

本标准不适用于下列尺寸:a)其他一般公差标准涉及的线性和角度尺寸;b)括号内的参考尺寸;c)矩形框格内的理论正确尺寸。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800.l—1997 极限与配合基础第l 部分:词汇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eqv ISO 2768-2:1989)GB/T 4249—1996 公差原则(eqv ISO 8015:1985)GB/T 6403.4—1986 零件倒圆与倒角3 定义23.1 本标准采用GB/T 1800.1 给出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3.2 一般公差 general tolerances指在车间通常加工条件下可保证的公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06 且垂直于基准 A(基准轴线)的两 平行平面之间
0 . 06 A
B
如公差值前加注 ø,则公差带是直径 为公差值为 t 且垂直于基准面的圆柱面内 的区域 øt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 ø 0.01 且垂直于基准面 A (基准平面) 的圆柱面内
A
形状
形状
øt
A
60˚
0.1
C
ø
t
基准平面
A
t
75˚
A
跳动通常是围绕轴线旋转一整周, 也可对部分圆周进行限制
B
A
C
倾斜度公差
基准线
圆跳动公差
径向全跳动公差 公带差是半径为公差值 t 且与基准同 轴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基准轴线
端面全跳动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与基准 垂直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在给定平面内,公差带是距离为 公差值t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被测表面的素线必须位于平行于图样 所示投影面而且距离为公差值 0.1 的两平 行直线内
0.2
A
如在公差值前加注 ø,公差带是直 径为公差值 t 且平行于基准线的圆柱面 内的区域
线对面平行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平行于基 准平面的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t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01 且平行于基准表面 B (基准平面)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0.01
线对线垂直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垂直于基 准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线垂直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垂直于基准 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C
被测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08 且 垂直于基准线 A (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 面之间
A
C
基准平面
位置 定位
位置度 同轴(同心)度 对称度 跳动 圆跳动 全跳动
公差带是两对互相垂直的距离分别 为 t1 和 t2 且平行于基准线的两平行平面 之间的区域 t2
0.1
D
被测面绕基准线 C (基准轴线) 旋转一周时,在任一测量圆锥面上的 跳动量均不得大于 0.1
0.1
C
斜向(给定角度的)圆跳动公差 公差带是在与基准同轴的任一给 定角度的测量圆锥面上,距离为公差 值 t 的两圆之间的区域
基准轴线
ø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 ø 0.08 且以相对于 C、A、B 基准表面(基准平面) 的理论正确尺寸所确定的理想位置为轴线的 圆柱面内
ø0.1 A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与基准面成一定给定角度的 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0.08 60˚
A- B 60˚
B
60˚
t
圆跳动公差是被测要素某一固定参 考点围绕基准轴线旋转一周时(零件和 测量仪器间无轴向位移)允许的最大变 动量 t,圆跳动公差适用于每一个不同的 测量位置 注:圆跳动可能包括圆度、同轴 度、垂直度或平面度误差,这些误差的 总值不能超过给定的圆跳动公差 径向圆跳动公差 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 量平面内、半径差为公差值 t 且圆心在基 准轴线上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t
平面度 圆度 圆柱度 线轮廓度
无 无 无 有或无 有或无 有 有 有 有或无 有 有 有 有
0.1
A
ø 0.01 A
基准平面
形状或位置
轮廓
面轮廓度 平行度
基准线
基准线
面对线平行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平行于 基准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t
基准线
A
B
定向
垂直度 倾斜度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2 且在给定方向上平行于基准线的两平行 平面之间
基准线
0.2 A
t1
0.1
A
面对面平行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平行于基 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t
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01 且平行于基准表面 D (基准平面)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0.01
公差带是互相垂直的距离分别为 t1 和 t2 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对平行平面之 1 间的区域 t
B
8X ø 0.1 C A B
ø
ø
ø
30
同轴度公差
对称度公差
位置度公差
15
30
30
30
A
C
线对线倾斜度公差 被测线和基准线在同一平面 内: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 与基准线成一给定角度的两平行 平面之间的区域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08 且与 A-B 公共基准线成一理论正 确角度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被测轴线投影到包含基准轴线的平面 上,它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08 并与 A-B 公共基准线成理论正确角度 60˚ 的两 平行平面之间
0.08 A 60˚
A 基准平面
面对线倾斜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 与基准线成一给定角度的两平行 平面之间的区域
被测线与基准线不在同一平 面内: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 与基准成一给定角度的两平行平 面之间的区域。如被测线与基准 不在同一平面内,则被测线应投 影到包含基准轴线并平行于被测 轴线的平面上,公差带是相对于 投影到该平面的线而言
0.08 A
D
A A
基准线 基准平面 基准平面
D
0.1 基准平面
A
平行度公差
基准线
A
垂直度公差
基准平面
A
点的同心度公差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 ø t 且与基准 圆心同心的圆内的区域 øt
外圆的圆心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 值 ø 0.01且与基准圆心同心的圆内
30
中心平面的对称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相对基准 的中心平面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 区域
0.1 0 0.3
0.1
t
24±0.1
公差带是在同一正截面上, 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 的区域
A
各个被测孔的轴线必须分别 位于两对互相垂直的距离为公差 值 0.05 和 0.2,由相对于 C、A、B 基准表面(基准平面)理论正确 尺寸所确定的理想位置对称配置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如在公差值前加注 ø,则公差 带是直径为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公 差带的轴线的位置由相对于三基面 体系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t
基准平面
点的位置度公差 如公差值前加注 ø,公差带是直径为 公差值t的圆内的区域。圆公差带的中心 点的位置由相对于基准 A 和 B 的理论正 确尺寸确定
B 基准
线位置度公差 两个中心线的交点必须位于直径为 公差值 0.3 的圆内,该圆的圆心位于由 相对基准 A 和 B(基准直线)的理论正 确尺寸所确定的点的理想位置上
A 基准平面
B
8X ø 0.05 C 8X 0.2
平面或中心平面的位置度公差
A B
C
A B C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以面的理 想位置为中心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的区域。面的理想位置是由相对于三基面 体系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的
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05,由以相对于基准线 B(基准轴 线)和基准表面 A(基准平面)的理 论正确尺寸所确定的理想位置对称配 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20
30
30
30
30
A
基准线
A
68
ø ø 0.01 A
t 2
A 基准
0.05 A
20 8 8
100
A
A 基准
轴线的同轴度公差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 øt 的圆柱面 内的区域,该圆柱面的轴线与基准轴线 同轴
大圆柱面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 差值 ø0.08 且与公共基准线 A-B(公共 基准轴线)同轴的圆柱面内
0.1
t
测量圆锥面
被侧面绕基准线 A(基准轴线)旋 转一周时,在给定角度为 60˚ 的任一测 量圆锥面上跳动量均不得大于 0.1
0.1
A
基准轴线
B
0.1 A
A
0.08 A
40˚
测量平面
C
被测曲面绕基准线 C(基准轴线)旋 转一周时,在任一测量圆锥面上的跳动量 均不得大于 0.1
测量圆锥面 测量圆柱面
15
龙门
B
A基准平面 B 基准线
105˚
水平
A
完成
0.2
A
t
A B
A
B
D
A
B
基准平面
C
基准轴线
A
斜向圆跳动公差
A
t
测量圆锥面
t
B A
端面圆跳动公差
公带差是在与基准同轴的任一测 量圆锥面上距离为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 除另有规定,其测量方向应与被 测面垂直
基准轴线
基准线
B 基准平面
线对面倾斜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与基准成 一给定角度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08 且与基准面 A(基准平面)成理论正确角 度 60˚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Y
被测球的球心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 值 0.3 的球内.该球的球心位于由相对基 准 A、B、C 的理论正确尺寸所确定的 理想位置上
公差带是两对互相垂直的 距离为 t1 和 t2 且以轴线的理想位置为中心对称配置的两 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轴线的理想位置是由相对于三基面体系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的, 此位置度公差相对于基准给定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
B
øt
ø 0.3 A B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以线的理想 位置为中心线对称配置的两平行直线之间 的区域。中心线的位置由相对于基准A的理 论正确尺寸确定,此位置度公差仅给定一 个方向
t 2 t t 2
每根刻线的中心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 差值 0.05 且由相对于基准A的理论正确尺 寸所确定的理想位置对称的诸两平行直线 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