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验证管理规程

合集下载

007清洁方法验证操作规程.pptx

007清洁方法验证操作规程.pptx
.3半自动清洗:以上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清洗过程,适用于系统中有结构比较困难的部件,这些固件以ClP方式可 能难以达到清洗要求,须要从系统中拆卸下来清洗,除此之外部分可以实现CIP清洗。
清洁效率,清洁效率和流速亲密相关,湍流时的清洁效率明显优于层流时的清洁效率。雷诺数定义如下:
P:流体密度
〃:流体流速
d:特征距离,管道内直径
.5.3测量的原始记录和计算将作为原始数据进行保存。
清洁规程的评估
.1目标化合物的选择,一般药品都由活性成分和辅料组成。对于接触多个产品的共用设备,全部这些残留物都 是必需清洁干净的,在清洁验证中不必为全部残留物都制定限度标准并一一检测,因为这是不切实际且没有必要的 。在肯定的意义上,清洁的过程是个溶解的过程,因此,通常的做法是从各组分中确定最难清洁(溶解)的物质, 以此作为参照物质。通常,相对与辅料,我们最更关注活性成分的残留,因为它可能干脆影响下批产品的质量、疗 效和平安性。
.2.5清洁溶液:配制方法、浓度、溶液量、配制用水质量。 .2.6清洁方式和清洗工艺参数:时间、温度、流速,压力(ClP)及频次。 .2.7消毒或灭菌:消毒剂浓度、消毒方法、消毒剂用量。 .2.8装配:按说明书、示意图要求装配。 .2.9干燥:明确方式和参数。 4.3.6.2.10检查:符合设定标准,包括目检。 .2.11贮存:保持设备及系统清洁完好状态的方法,如倒置、放在层流罩下、在线灭菌、规定存放时间。 ,2.12清洁工具的清洁。 分析方法的验证 .1取样方法的验证 .1.1棉签擦拭法的验证 .1.1.1打算一块与设备表面材质相同的板材,如平整光滑的3161.不锈钢板。 .1.1.2将待检测物溶液定量装入校验的微量注射器。 .1.1.3在钢板上涂抹面积一般为25~1(‰%2,3~6个方块大小。

设备清洁验证管理规程

设备清洁验证管理规程

1.目的:建立设备清洗验证管理规程,以规设备清洗的验证工作。

2.围:本规程适用于安装试用前后设备、大修后设备、全部生产完成后设备清洁的验证。

3.职责:公司质量负责人、验证小组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2010年版)附录:确认与验证5.程序5.1清洁验证定义有文件和记录证明所批准的清洁规程能有效清洁设备,使之符合药品生产的要求。

5.1.1清洁验证注意事项清洁验证应综合考虑设备使用情况、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取样法和位置以及相应的取样回收率、残留物的性质和限度、残留物检验法的灵敏度等因素。

5.1.2清洁验证的一般要求清洁验证是通过文件证明清洁程序有效性的活动,目的是确保产品不会受到来自于同一设备上生产的其他产品的残留物、清洁剂以及微生物污染;为了证明清洁程序的有效性,清洁验证的次数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确定,通常应至少执行连续三个成功的清洁循环;清洁验证计划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验证过程中每个批次后的清洁效果需及时进行确认;根据清洁验证结果,必要时,在清洁验证后应当对设备的清洁效果进行持续确认。

对于专用设备,清洁验证可以不必对活性成分进行考察,但必须考虑清洁剂残留以及潜在的微生物污染等因素,对于一些特殊的产品,还应考察降解产物;对于没有与药物成分接触的设备,清洁验证可以不必对活性成分进行考察,但必须考虑清洁剂残留及微生物污染等因素;清洁验证中需对下列放置时间进行考察,进而确定常规生产中设备的放置时间:①设备最后一次使用与清洁之间的最大时间间隔(“待清洁放置时间”)②设备清洁后至下次使用的最大时间间隔(“清洁后放置时间”)③当采用阶段性生产组织式时,应当综合考虑阶段性生产的最长时间和最大批次数量,以作为清洁验证的评价依据(最长连续生产期)5.2清洁验证流程清洁验证前提条件①清洁规程已经批准,包括关键清洁程序的参数围②完成风险评估(包括关键操作、设备、物料包括活性成分、试剂、辅料、清洁剂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到清洁效果的参数);③分析法经过验证;④取样法及取样回收率已经验证和批准;⑤验证案已经批准,其中包括接受标准5.3 清洁验证设备5.3.1制粒、整粒、提升转料、干燥设备5.3.2混料设备5.3.3压片设备、包衣设备5.3.4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设备5.3.5直接接触药品的容器5.3.6其他与产品直接接触的设备5.4清洁验证的步骤5.4.1产品分组在对设备进行清洁验证前,首先应依据该设备用来生产的产品进行分组。

清洁验证管理规程

清洁验证管理规程

2018-10-12清洁验证管理规程目的确立可靠的清洁方法和程序,以防止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污染和交叉污染。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生产车间接触产品设备表面的清洁方法的验证管理。

责任生产车间、生产技术部、质量部、设备动力部、供应部、生产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内容1 成立验证委员会和验证小组1.1 成立验证委员会,明确验证委员会成员职责,质量负责人担任验证委员会组长。

1.2 验证实施部门建立验证小组,并由验证实施部门负责人担任组长组织实施验证工作。

2 清洁验证流程2.1 申请表签批→起草方案→方案审批表签批→实施验证。

2.2 申请表签批后由验证专员编制编号,编号原则为验证方案代码CV,验证报告代码VR,验证合格证书代码VC,同一个验证方案、验证报告及合格证书编码应一一对应,XX-XX-XXXXX-X(验证文件代码-部门代码-小类码与流水号-版本号)。

2.3 方案审批表一级审核人(方案审核人)为验证小组组长,方案审批表二级审核人为验证委员会成员中相关各部门负责人。

2.4 收集验证数据→整理验证记录→起草验证报告→报告审核表签批→验证合格证签批。

2.5 报告审核表一级审核人(结果审核人)为验证小组组长,验证报告审核表二级审核人为验证委员会成员中相关各部门负责人。

2.6 验证合格证审核人为验证小组组长。

2.7 验证申请表、验证方案、验证方案审批表、验证记录、验证报告、验证报告审核表、验证合格证装订成册,统一归档至质量部验证专员处。

3 清洁验证的必要性3.1 符合GMP要求;3.2 降低药物交叉污染及微生物污染的风险;3.3 保证药品安全;3.4 延长系统或设备的使用寿命;3.5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 清洁的含义偏差应不大于20%。

8.1.2 棉签取样过程的验证实际上是对取样棉签、溶剂的选择、取样人员操作、残留物转移到取样棉签、样品溶出过程的全面考察。

8.2 淋洗水取样法8.2.1 通常淋洗法限度检查不需做回收率验证;定量检查应该做回收率验证,利用淋洗溶剂冲洗已知量的分析物确定回收率,回收率通常应该不低于95%。

工艺验证、清洁验证管理规程试题

工艺验证、清洁验证管理规程试题

一、填空题1.清洁工艺方法一般分为:手动清洁、半自动清洁和自动清洁。

2.最难清洁物质选择的评估时,将本生产线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信息如每种产品的批次量、日剂量、溶解性、粘度、毒性、含量、是否有颜色/气味等特性列表对比分析,选择最难清洗的产品。

3.清洁验证设备/设施的评估时,可将设备设施分为、产品接触的设备、非产品接触的设备、非直接或偶然产品接触的设备和一次性单用途设备。

4.清洁验证取样方法包括:目检法、棉签擦拭法、淋洗法。

5.取样人员应是车间质量管理人员、QA或者QC 人员,不能是执行清洁操作的人员。

二、判断题1工艺验证生产的批次量应与日常的批次量一致。

(√)2首次工艺验证不需要涵盖产品的所有规格,可通过风险评估选择验证规格。

(×)3工艺验证报告需对验证过程中的偏差和变更情况进行汇总。

(√)4持续工艺确认适用于已上市的批量生产的产品。

(√)三、简答题公司质量方针是什么?以呵护生命健康为己任科技创新为本遵信守诺全员全过程持续改进提供至精产品及至诚服务答案:一、1.自动清洁;2. 溶解性;3. 产品接触的设备、非直接或偶然产品接触的设备;4. 棉签擦拭法、淋洗法;5.QA、QC、执行清洁操作;二、判断题(每空5分,共20分):5工艺验证生产的批次量应与日常的批次量一致。

(√)6首次工艺验证不需要涵盖产品的所有规格,可通过风险评估选择验证规格。

(×)7工艺验证报告需对验证过程中的偏差和变更情况进行汇总。

(√)8持续工艺确认适用于已上市的批量生产的产品。

(√)。

清洁验证操作规程

清洁验证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清洁验证标准操作程序,对清洁验证的方式、内容、标准作一般性规定,使验证文件格式达到统一规范。

2范围:适合清洁验证方案的验证标准制定和起草、实施。

3责任:指导原则参见验证/确认的标准管理规程,具体职责见附件。

4内容:4.1 确认清洁SOP内容需包括一下几点:a)明确文件名称及编号。

b)明确清洁的范围或对象。

c)明确清洁频次。

d)明确进行清洁的地点。

e)明确清洁时限:包含设备与器具使用后至清洁最长存放时间、清洁后至使用前的最长存放时间。

f)明确清洁剂种类及配制方法:应根据生产的产品特性选定清洁剂,如纯化水、注射用水、95%乙醇等适宜溶液,并确定其配制方法。

g)明确清洁用的设备设施,如必要需写明设备设施的操作方法。

h)明确清洁操作流程:应依据待清洁设备、器具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制定详细的清洁流程,如有可拆卸部件,还需要规定各部件的拆卸与安装的顺序和方法,确保操作工人可以用重现的方法对设备器具进行清洁。

i)明确清洁效果的评价标准。

4.2 选取参照物:4.2.1 对比各产品的特性(毒性,溶解性等)、批量,选取参照物(最难清洁物质)。

4.2.2 明确清洁剂的特性确定清洁剂是否也选为参照物。

4.3 确定取样方法:取样方法包含但不仅限于以下两种:a)棉签擦拭取样法:目的:评价活性成分在整个设备内表面(或与产品接触部位)的残留量。

操作方法:应采用对活性成分溶解效果好且对设备及人员较为安全的溶媒。

将符合标准的棉签用溶媒润湿后在选定的区域选取面积为5×5=25cm2 或10×10=100cm2 进行擦拭,将药签头按在取样表面上,平稳而缓慢地擦拭取样表面,在向前移动的同时将其从一边移到另一边。

擦拭过程应覆盖整个表面,翻转药签,将药签的另一面也在取样表面上擦拭,但与前次擦拭移动方向垂直。

如图所示:擦拭完成后,将药签放入装有符合要求的溶剂中的三角瓶中,以浸泡液萃取液作为被检验样品。

b)最终淋洗水取样:目的:适用于评价擦拭法不易取样的水溶性成分在设备表面的残留量,如:配制系统、灌装机、储罐等包含较多且长的管路及密闭的液体制剂的生产设备。

清洗验证标准管理程序

清洗验证标准管理程序

1.目的PURPOSE1.1.提供指导方针,以规范清洁验证需要进行的活动及程序。

2.范围SCOPE2.1.适用于本公司在GMP生产过程中,所有存在潜在污染风险阶段的清洗验证。

3.职责RESPONSIBILITY3.1.QA:质量保证负责验证文件的制定,负责组织清洁验证活动。

3.2.QC:负责审核验证文件,检验方法的验证,以及验证过程中的取样与分析。

3.3.PD:负责审核验证文件,并对清洗工艺及相关的提供技术支持。

3.4.Quality VP:质量副总负责所有确认和验证文件的批准。

4.术语DEFINITION4.1.Cleaning清洗清洗可定义为除去产品或非产品污染,包括除去表面的残留以有效地降低总污染和与下一个产品的交叉污染。

清洗可使用清洗剂,如表面活性剂或消毒剂。

清洗的目的是除去产品和非产品污染物料,以有效地降低微生物的滋生、总污染和与下一种物料潜在的交叉污染。

5.PROCEDURE程序5.1.Cleaning Validation Project Plan (VPP) 清洗验证项目计划5.1.1.工厂的生产设施/公用系统/设备都要制定一个清洗验证项目计划以规定验证的范围和进度。

5.1.2.成立清洗验证项目组,项目组一般由QA、QC、生产、设备人员组成。

清洗验证项目组负责清洗验证项目计划的建立。

5.1.3.清洗验证计划至少3年修订一次,或者根据需要随时修订。

清洗验证项目小组负责验证清洗验证项目计划的更新。

5.2.清洁验证的一般要求5.2.1.清洁程序通常应当进行验证,以证明清洁程序的有效性和重现性。

一般来说,清洁验证应当针对污染及物料易夹带给原料药质量带来最大风险的状况及步骤。

5.2.2.对于专用生产线或设备(指用于同一品种的生产),要求至少作连续3次的清洁验证。

对于专用生产线或一台非专用设备(指用于多品种生产),每种产品都必须做验证,且要求至少作3次的清洁验证。

5.2.3.设备使用完后应及时清洗,若使用放置一段时间才清洗,应对清洗效果进行评估或验证。

005清洁验证管理规程

005清洁验证管理规程

目的:制定清洁方案,指导清洁验证的执行。

范围:讲述了清洁验证的基本概念以及清洁验证的实施方法。

责任人:质量检验员、质量管理员、操作工、车间主任、生产部部长、质量部部长。

内容:1 清洁验证的原则1.1 对于设备只接触单一物料,且物料性质稳定的,清洁验证可只做目测检查。

1.2 清洁验证是验证清洁规程是否有效,不允许清洁至洁净的验证方式。

1.3 如清洁中使用了清洁剂或待清洁物料易降解的,在清洁验证中应考虑清洁剂或易降解物的残留。

1.4 如果一个设备涉及接触多种物料,选取最难清洁的物料作为清洁验证的条件。

2 清洁验证的内容清洁验证的取样方法的验证清洁验证分析方法的验证清洁验证限度标准2.1 清洁验证的取样方法清洁验证的取样方法有棉球擦拭法和淋洗法。

必须保证使用的取样方法可以取到最难清洁位置的样品,取样方法的回收率应>50%。

2.2 清洁验证的分析方法清洁验证的分析方法,如果使用的是药典或已经过验证的方法,则只需要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达到要求即可。

如果是自己开发的新分析方法,则要进行完整的分析方法验证。

2.3 清洁验证标准2.3.1残留标准的计算:10ppm标准L=10B/(S A.F)(mg/ cm2)说明:L: 表面残留物限度 S A: 设备总内表面积(cm2) F: 安全因子B:下批产品的生产批量(kg)残留物浓度限度一般定为10×10-6如:安全因子取10,则L=103B/S A (чg/ cm2)2.3.2 最低治疗剂量的1/1000基于日治疗量的计算标准如果后一产品以及待清除的活性成分的日剂量已知,则最大允许携带量(MACO )可以通过前一产品的最小单剂量(MSD)与后一产品的最大日服用量(MDD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如后一产品为Y,前一产品为X,则: MACO= MSD(X)*1000000/ MDD(Y)/ SFMACO:[mg/kg] 最大允许携带量MSD(X):[活性成分mg]MDD(Y):[mg],最大日服用量,如每日服用的总片重1000000 :mg 与kg 的换算因子SF :安全因子应根据后续生产的产品类型和应用方式(如口服、外用或注射用)确定安全因子。

清洁验证管理规程

清洁验证管理规程

2018-10-12清洁验证管理规程目的确立可靠的清洁方法和程序,以防止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污染和交叉污染。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生产车间接触产品设备表面的清洁方法的验证管理。

责任生产车间、生产技术部、质量部、设备动力部、供应部、生产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内容1 成立验证委员会和验证小组1.1 成立验证委员会,明确验证委员会成员职责,质量负责人担任验证委员会组长。

1.2 验证实施部门建立验证小组,并由验证实施部门负责人担任组长组织实施验证工作。

2 清洁验证流程2.1 申请表签批→起草方案→方案审批表签批→实施验证。

2.2 申请表签批后由验证专员编制编号,编号原则为验证方案代码CV,验证报告代码VR,验证合格证书代码VC,同一个验证方案、验证报告及合格证书编码应一一对应,XX-XX-XXXXX-X(验证文件代码-部门代码-小类码与流水号-版本号)。

2.3 方案审批表一级审核人(方案审核人)为验证小组组长,方案审批表二级审核人为验证委员会成员中相关各部门负责人。

2.4 收集验证数据→整理验证记录→起草验证报告→报告审核表签批→验证合格证签批。

2.5 报告审核表一级审核人(结果审核人)为验证小组组长,验证报告审核表二级审核人为验证委员会成员中相关各部门负责人。

2.6 验证合格证审核人为验证小组组长。

2.7 验证申请表、验证方案、验证方案审批表、验证记录、验证报告、验证报告审核表、验证合格证装订成册,统一归档至质量部验证专员处。

3 清洁验证的必要性3.1 符合GMP要求;3.2 降低药物交叉污染及微生物污染的风险;3.3 保证药品安全;3.4 延长系统或设备的使用寿命;3.5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 清洁的含义偏差应不大于20%。

8.1.2 棉签取样过程的验证实际上是对取样棉签、溶剂的选择、取样人员操作、残留物转移到取样棉签、样品溶出过程的全面考察。

8.2 淋洗水取样法8.2.1 通常淋洗法限度检查不需做回收率验证;定量检查应该做回收率验证,利用淋洗溶剂冲洗已知量的分析物确定回收率,回收率通常应该不低于9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洁验证管理规程你的签名表明你已清楚了解本文件及附件内容,充分理解并认可本文件的所有条任何对本文件及其附件的目的、内容或标准进行的改变或修正都必须起到改善的作用,并详细记录文件的修订及变更历史(详见变更记录),并且在执行以前必须取得批准,下表仅记1. 目的用于规范广西双蚁药业有限公司清洁验证工作管理工作。

2. 范围适用于广西双蚁药业有限公司清洁验证的实施与管理。

3. 术语或定义N/A4. 职责4.1 生产车间工艺员负责制定、修订和培训设备清洁方案。

4.2 生产操作人员负责按照批准的清洁程序对设备进行清洁。

4.3 QC 人员负责制定清洁验证相关的分析方法和清洁验证过程中的取样工作。

4.4 QA 人员负责清洁验证方案及报告的审核,负责清洁验证过程中偏差的处理及变更控制。

5. 程序5.1 概述清洁验证实际就是对清洗标准操作规程的验证,通过验证建立合适的设备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清洁验证的目的是证明所采用的清洁方法确能避免产品的交叉污染,微生物污染以及清洁后残留的污染,使之达到可接受限度标准。

5.2 清洁验证的步骤5.2.1 列出待进行清洁验证的设备所生产的一组产品。

5.2.2 选择参照产品。

在所生产的一组产品中,选择最难清洁(即溶解度最小)的产品作参照产品。

相对于辅料而言,活性成分的残留物对下批产品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有更大的5.2.3 选择设备最难清洗部位和取样点。

凡是死角、清洁剂不易接触的部位——如带密封垫圈的管道连接处,压力、流速迅速变化的部位如有歧管或岔管处,管径由小变大处,容易吸附残留物的部位如内表面不光滑处等,均应视为最难清洗部位。

取样点应包括各类最难清洗部位。

5.2.4 选择最不利清洗条件的参数5.2.4.1 一组产品中最小NOEL=活性成分最小LAD/40(μg/60kg 体重)其中:NOEL~活性成分的无显著影响值;LAD~每60kg 体重最小有效剂量;40(即4×10) ~总体安全系数。

5.2.4.2 一组产品中最大口服日剂量(ml/g 或mg/日)。

5.2.4.3 一组产品中最小批量(mg 或ml)。

5.2.4.4 棉签取样面积(25cm2/每个棉签)。

5.2.4.5 设备内表面积(或与物料直接接触的总面积) (cm2)。

5.2.4.6 取样有效性(一般取50%,即假定棉签所取样品有50%的量被洗脱出来)。

5.2.4.7 冲洗溶剂的体积(ml)。

5.2.5 化学验证及可接受标准限度。

清洗效果的最终评价根据是产品活性成分即主药及洗涤剂的残留量、微生物限度。

5.2.5.1 企业界普遍接受的限度标准基于以下原则:(1)生物活性限度:任何产品不能受到前一品种带来的超过其0.001 的日剂量的污染。

(2)分析方法客观能达到的能力:污染不能超过10PPm。

(3)微生物限度:视取样方法不同而异。

棉签法取样可接受标准≤50CFU/棉签,最终冲洗水取样可接受标准≤25CFU/ml。

(4)以目检为依据的限度:不得有可见的残留物,假定为4μg/cm2(100μg/4in2),且不得有残留气味。

5.2.5.2 所选择的参照产品生产结束后,按规定的清洁程序清洗设备,目检无可或残留气味。

5.2.5.3 最难清洗部位棉签法取样。

(1)目的:评价活性成分可能的残留物浓度,取样前棉签要在最合适的溶剂中润湿。

(2)检验方法:HPLC 或效果类似的方法。

(3)可接受标准:每一棉签最大允许残留量为BA×EC×D ×F(ug/棉签)。

(4)注意:A 值选择有两种情况第一:当活性物质效力较低,A=最小活性物质浓度×0.001。

第二:当活性物质效力较强,A=最小NOEL 值。

5.2.5.4 冲洗溶剂取样。

(1)目的:评价活性成分在整个设备内表面(或与物料所接触部位)的潜在残留量,应采用对活性成分溶解效果好且对设备及人员较为安全的溶剂(溶剂的选择参见5.2.7.1(2))。

(2)检验方法:HPLC 或效果类似的方法。

(3)可接受标准:每ml 冲洗溶剂中最大允许残留量为: A B×CG×F=(μg/ml)其中:G 为冲洗溶剂用量,可根据活性物质在所选定的溶剂中的溶解度末确定,原则是确保将可能的残留物冲洗完全。

5.2.5.5 最终淋洗水取样。

(1)目的:评价水溶性成分(包括清洁剂)的潜在残留量,同时以淋洗用水为空白作对照。

(2)检验方法:紫外分析≤0.03abs,波长范围210~360nm。

5.2.6 微生物验证及可接受标准限度微生物取样应在化学取样之前进行,而且在另外一处类似难清洗部位取样,避免造成取样过程的污染。

最难清洗部位棉签法取样。

5.2.6.1(1)目的:评价最难清洗部位微生物污染情况。

取样前,无菌棉签须预先在无菌生理盐水中润湿。

5.2.6.2 最终淋洗水取样。

(1)目的:评价整个设备表面微生物污染情况淋洗用水为空白作对照,排除生产用水中的微生物污染。

(2)检验方法:菌落计数法。

(3)可接受标准:≤25CFU/ml。

5.2.7 取样方法5.2.7.1 最终淋洗水取样取清洗过程中最终洗出液作为被验样品的方法。

(1)适用范围:适用于储罐、包衣锅、管道等内表面平滑,管道多且长的生产设备。

(2)取样方法:根据淋洗水流经设备的线路,选择淋洗线路相对最下游的一个或几个排水。

作为取样口。

分别按照微生物检验样品和化学检验样品的取样规程,收集清洗程序最后一步淋洗即将结束的水样。

也可在淋洗完成后,在设备中加入一定量的工艺用水,用量必须小于最小生产批量,使其在系统内循环后在相应位置取样。

如在验证试验中采用后一方法,其结果的可靠性要好一些。

(3)对淋洗水样一般检查残留物浓度和微生物污染水平。

内部残留物的测试,在试验方面必须根据检出的灵敏度规定洗液量。

如生产有可见异物与不溶性微粒要求的制剂,通常要求淋洗水必须同时符合相关剂型不溶性微粒和可见异物的标准。

5.2.7.2 擦拭取样用清洁或含有乙醇的棉签等擦拭所指定的区域面积,对最难清洁部位直接取样,通过考察有代表性的最难清洁部位的残留物水平,评价整套生产设备的清洁状况。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机械表面残留物的测试。

.5.2.7.3 擦拭工具和溶剂(1)药签的选择原则: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韧性,足以对设备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和摩擦力,并不易脱落纤维。

能同擦拭和萃取的溶剂相兼容,不对检测产生干扰。

注意:棉签容易脱落纤维,故在使用前应用取样用溶剂预先清洗,以免纤维遗留在取样表面。

(2)溶剂的选择原则:溶剂不得在设备上遗留有毒物质。

应使擦拭取样有较高的回收率。

不得对随后的检测产生干扰。

注意:用于擦拭和萃取的溶剂可以相同,也可不同,一般为水、有机溶液或二者的混合物,也可含有表面活性剂等以帮助残留物质溶解。

5.2.7.4 擦拭取样操作(1)计算所要擦拭表面的面积,每个擦拭部位擦拭的面积应以获取的残留物的量在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内为原则,通常可取25cm2(4in2)或100cm2。

(2)用适宜的溶剂润湿药签,并将其靠在溶剂瓶上挤压,以除去多余的溶剂。

(3)将药签头按在取样表面上,用力使其稍弯曲,平稳而缓慢地擦拭取样表面。

在向前移动的同时,将其从一边移到另一边。

擦拭过程应覆盖整个表面。

翻转药签,让药签的另一面也进行擦拭。

但与前次擦拭移动方向垂直。

如下图所示:(4)取样员的取样方式足产生较大RSD的主要原囚。

应尽可能采用固定力度。

擦拭速度和线路。

取样员可根据拭棒弯曲的程度估算加在擦拭表面的压力。

.(5)擦拭完成后,将药签放入试管,并用螺旋盖旋紧密封。

(6)按步骤(2)湿润药签,将药签直接放入试管并旋紧密封,以此作为对照样品品一起送至实验室检测。

(7)取样完成后应在试管上注明产品名称、号、取样部位、取样日期、取样目的等有关取样信息。

(8)擦拭取样亦用于微生物取样。

应使用无菌的擦拭棒,按表面微生物取样要求取样。

5.2.8 检验方法检验方法应经过验证。

检验方法对待检测物质应有足够的专属性和灵敏度。

检验方法验证还包括精密度、线性范围、回收率试验。

一般要求线性范围应达到残留物限度的50%~150%,代表精密度的RSD 小于10%即可。

方法的回收率可与取样的回收率结合进行。

5.2.9 取样验证取样过程需经过验证。

通过回收率试验验证取样过程的回收率和重现性。

要求包括取样的回收率和检验方法回收率在内的综合回收率不低于50%,体现重现性的多次取样回收率的RSD 不大于20%。

5.2.10 注意事项清洁验证试验至少进行三次。

每批生产结束按清洁规程清洁,按验证方案检查清洁效果,取样并化验。

重复上述过程三次,三次试验的结果均应符合标准。

如果出现个别化验结果超标的情况,必须详细调查原因。

若有证据表明结果超标是因为取样、化验失误等原因造成,可将此数据从统计中删除。

否则,应判验证失败。

不得采用重新取样再化验直至合格的做法。

验证失败意味着清洁规程存在缺陷,应当根据化验结果提供的依据修改清洁规程,随后开展新一轮验证试验。

5.3 清洁验证文件5.3.1 验证方案的内容5.3.1.1封面格式统一。

5.3.1.2目录。

目的。

5.3.1.3.5.3.1.5列出该设备生产的一组产品(产品与规格)。

5.3.1.6确定参照产品。

5.3.1.7确定最难清洗部位。

5.3.1.8选择最不利清洗条件的参数。

5.3.1.9取样位置(最好用图表示)。

5.3.1.10取样工具。

5.3.1.11取样溶剂。

5.3.1.12检验仪器及检验方法。

5.3.1.13确定可接受限度标准。

5.3.1.14取样计划。

5.3.2 验证实施观察,记录并进行分析检验,收集检验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书,装订面册。

5.3.3 验证报告总结验证结果,对验证结果进行小结,提出验证结论并评价,整理验证报告并报质量保证部验证管理组长和质量保证部长进行审核,最后由质量副总批准。

5.4 清洁程序的再验证发生下列情形之一,须进行清洁程序的再验证5.4.1 清洁剂改变或清洁程序作重要修改。

5.4.2 生产的产品改变,增加生产相对更难清洁的产品。

5.4.3 设备有重大变更。

5.4.4 清洁规程有定期再验证的要求。

6. 附件N/A参考或引用文件7.PGY-SMP-VD00001《验证管理规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