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三圣乡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与启示

合集下载

发展特色农业旅游推进百色新农村建设_成都市_三圣花乡_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的启示

发展特色农业旅游推进百色新农村建设_成都市_三圣花乡_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的启示

广西经济2009年第2期———成都市“三圣花乡”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的启示笫龙泳合发展特色农业旅游推进百色新农村建设一、“三圣花乡”旅游景区的基本情况“三圣花乡”旅游区是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是全国首批农业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辖区,涉及村民3840户13040人。

“三圣花乡”景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包括“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个主题景点,又称“五朵金花”。

如今,“五朵金花”以花为媒,以文化为魂,错位发展,竞相开放。

“花乡农居”成为以发展小盆、鲜切花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风景区;“幸福梅林”围绕梅花文化和梅花产业链,发展旅游观光产业;“江家菜地”以认种的方式,把传统种植业变为体验式休闲产业,实现城乡互动;“东篱菊园”突出菊花的多种类和菊园的大规模,形成了“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荷塘月色”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为绘画艺术创作、音乐开发及相关产业为一体的艺术村。

在“三圣花乡”尽赏乡村四季鲜花,看农村风貌,品农家特色佳肴,购乡村特色商品,体验乡村民俗风情,已成为市民独特的体验休闲方式。

2007年,“五朵金花”共接待游客1100.2万人,代表团2505次,全年旅游总收入26000.64万元,实现税收收入2248万元,全年花卉市场营销额达5.6亿元,社区居民人均收入约达8402元。

目前,“五朵金花”日均客流量在20000人(周末35000人以上)左右,景区内“农家乐”有300余家(其中星级农家乐255家),已初步形成了具备满足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六种功能的农业旅游文化园区,成为大型企业、团体商务聚会活动的首选。

二、“三圣花乡”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的主要做法近年来,“三圣花乡”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以促农增收为目标,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撑农业、以品牌塑造形象,促进了传统农业向休闲经济发展,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

经验启示

经验启示

一、基本情况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面积16.31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总人口20685人,其中农业人口17297人,耕地面积12676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常年花卉种植面积5500余亩,花卉总销售额接近6个亿,蔬菜种植6000余亩,年产值近4000万元,旅游收入达3.2亿元。

占地12平方公里的观光休闲农业区,以“花香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命名的“五朵金花”,现已成为国内外盛名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被评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4A级旅游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称号。

二、四大经验1、建立了高起点的规划平台。

成都市提出了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口号,设想把城市和农村两者的优点都高度地融合在一起,让广大城乡群众既享受高品质城市生活,又同时享受惬意的田园风光。

成都市和锦江区对“五朵金花”的规划非常重视,在前期论证、规划编制、建设方案确定和实施方面,始终体现着政府的强势推动和主导地位。

一是土地开发集约化。

“五朵金花”的快速成长,主要得益于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突出连片联户开发,共同扩大发展的市场空间,走出一条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

“春有花香农居、夏观荷塘月色、秋赏东篱菊园、冬游幸福梅林,江家菜地四季皆宜。

”这就成为了令成都人津津乐道的锦江区“五朵金花”。

二是农房建设景观化。

近年来,三圣花乡按照“宜拆即拆、宜建则建、宜改则改”的办法改造了3000多户旧农居,注重突出蜀文化民居风格,把原来的6个行政村合并成5个景区。

为使“五朵金花”更加自然、生态、有序,目前正积极引导农民向中心社区集聚,即将完工的2个农村新型社区占地500亩,能安置农民2.2万人。

学校、农贸市场、社区公共服务站、健身器材等公共服务设施已建成。

三是配套设施现代化。

锦江区政府和三圣花乡先后投资9745万元用于水、电、路、气和污水排放等公共设施建设,环境井然有序,构筑了良好的生态空间,给企业和农户搭建了从事农村休闲娱乐业的市场平台。

成都三圣乡“五朵金花”城乡一体化开发经验

成都三圣乡“五朵金花”城乡一体化开发经验

成都三圣乡“五朵金花”城乡一体化开发经验实施“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一个战略,需要结合各地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成都锦江区近年来,遵循这一发展思路,通过大胆的创新,用智慧、力量和汗水,在三圣乡成功打造出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花,有效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的关键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农民就地城市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路子。

一、“五朵金花”的运作模式(一)打造方式:因地制宜,错位发展锦江区三圣乡五朵金花地处城市通风口绿地,按规划是不能作为建设用地的,同时其先天的农业利用条件也不优越,土质被农民形容为“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农村处于“土地不多人人种,丰产不丰收”的境况。

如果没有好的发展思路,很容易形成“城中村”,农民也无法脱贫致富;如果不为农民市民化创造条件,即使城市化进程再快,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锦江区在深入调研的情况下,创新思维,充分利用城市通风口背靠大城市的地缘优势,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探索了农民不再把离乡进城作为进入现代化的唯一途径,而是就地享受城市化的文明成果,成为了令人羡慕的“新市民”。

如今,“五朵金花”错位发展,竞相开放:“花乡农居”成为了以发展小盆、鲜切花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国家AAAA级风景区(2006年);“幸福梅林”围绕梅花文化和梅花产业链,发展旅游观光产业;“江家菜地”以认种的方式,把传统种植业变为体验式休闲产业,实现城乡互动;“东篱菊园”突出菊花的多种类和菊园的大规模,形成了“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荷塘月色”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为了艺术创作、音乐开发的艺术村。

(二)建设方式:景观化打造,城市化建设锦江区按照城市建设标准加快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适度进行区域的景观打造,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1、农房改造景观化按照宜散则散、宜聚则聚的原则,对城市通风口的农房,由“农户出资、政府补贴”的方式进行房屋的外饰改造。

(完整版)成都三圣乡分析

(完整版)成都三圣乡分析

三圣乡 建设思路
发展方式: 休闲经济, 产业支撑
锦江区把文化因子和产业因素注入“五朵金花”,促进传统农业向休闲经 济发展,培植生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文化提升产业,旅游致富农民; 二、产业支撑农业;
基本类型 现代农业观光园;生态农业体验;园林游憩区;景物观赏点;民间 诸神祭祀活动场所;文化陈列馆;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社会与商 贸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场所;中国古代圣人祭祀场所.
碑碣(林);广场;建筑小品;文化休闲建筑.
特色社区;传统与乡土建筑; 特色农家乐;特色市场;特色店铺. 水库观光游憩区段:陈家堰塘,面积60亩。 渠道段落:都江 堰东风渠。 菜品饮食;花卉产品与制品:鲜切花的日均上市量约占全市的7 0%,市外销售量占供应总量的60%;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 花卉扑克牌、花卉装饰品等。
树木
林地:幸福梅林有1500亩梅林,为全国四大梅花种植基地之一。 古树名木:幸福梅林有两
株树龄100余年的“梅花王”,属于真梅种系直枝梅类宫粉型。
生物 景观
花卉地
野生动物 栖息地
花卉地: 花乡农居:位于红砂村,占地面积3000亩,核心区面积1673亩,是西南著名的 花卉生产地和花卉交易集散地,国家AA旅游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幸福梅林: 梅花种植面积1500亩,规划面积3000亩。230个品种,22万株。东篱菊园:规划1700亩。 目前,菊花大田种植面积1000多亩,品种100余个,盆栽菊花300万盆。荷塘月色: 现有荷花种植面积600余亩,规划面积1074亩。将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荷花基地。
7
三圣花乡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5个大类、13个亚类、43个基本类型
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
人文 活动

论成都三圣花乡景区发展现状及问题

论成都三圣花乡景区发展现状及问题

城市旅游规划2013年09月下半月刊目前,我国乡村景观旅游丰富,对于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研究是我国景观科学、景观规划设计学和乡村发展研究中共同的新兴领域,是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乡村景观发展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现象。

三圣花乡的“五朵金花”就是成都当之无愧的后花园。

然而随着景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景区不应当只是为拉动当地经济效益的棋子,也不应当是喜新厌旧的产物,景区在一定程度上还与美学紧密相关,正如我们伟大的科学主义创始人马克思认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在成都这样一个休闲之都,三圣花乡的打造本来是迎合了成都市民的生活习惯,带动了周边一系列的经济发展,但是存在的隐患和暴露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三圣花乡的景区资源价值三圣乡以“花文化”为媒,巧妙运用景区内的丰富农业资源,深度挖掘景区的农业文化内涵,充分利用花卉产业优势注入文化内涵,以文化润色农业、以文化营造环境,以文化提升经营,打造了春有“花乡农居”百花争艳、夏有“荷塘月色”绰约风韵、秋有“东篱菊园”含蕊迎霜、冬有“幸福梅林”傲雪吐芳的四季主题景区,以及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江家菜地”景区。

这五大景区交相辉映、互为依托,形成“五朵金花”新模式,也成为2006年成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的“五朵金花”。

“五朵金花”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是一个集商务、休闲度假、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为一体的旅游休闲胜地,先后被国家旅游局、建设部、文化部等部门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市级森林公园”。

供游客观赏的资源还是很多的。

二、三圣花乡的开发建设现状虽然目前对于景区类型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依然可以将景区分为四大类:1、具有特色自然环境的景区;2、并非为吸引游客而建造的建筑物、建筑群和场所,如宗教场所,但现在如今却作为休闲设施吸引着大量游客的景区;3、专门为吸引游客、满足其需要的建筑物、建筑群和场所的景区,如主题公园;⑷特殊事件的临时性景区。

对成都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对成都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一、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兴起于20 世纪80 年代末的成都农家乐,经过近20 年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成都的旅游品牌和亮点。

农家乐作为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雏形,从产生到发展、从一家一户经营到规模整体开发,经历了自然发展、竞争发展和规范发展3 个阶段。

从农家乐发展历程来看,农家乐旅游不仅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是始终围绕着国家的农业产业政策,服务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同时也顺应了当前保护环境、倡导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旅游发展趋势,它体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目前,成都市乡村旅游已基本形成了以农家乐、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农业产业基地、旅游古镇、森林公园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成都市农家乐已达到5592 家,比2003 年净增1313 家,增长了25 % ,星级农家乐达到300 余家。

以农家乐为主的成都市乡村旅游经营形式由一家一户经营逐步发展为合户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经营内容由单一为游客提供周末休息、餐饮、茶水、棋牌逐步发展为提供休闲、度假、娱乐、养生、会议等服务;投资经营主体由以农户为主逐步发展为由城市居民、企业、团体、机构大量投资;服务方式随着开业条件和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的推行由自发粗放逐渐走向规范。

一些地方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按旅游景区标准进行村镇建设,打造了一批“一村一品”、“一户一园、一园一景”的旅游型村镇,这些“城市中的乡村”成为了城市居民及外来游客休闲观光的热点和亮点。

如锦江区三圣乡红砂村“花乡农居”、郫县友爱镇农科村、龙泉驿区兴龙镇“万亩观光果园”、都江堰市青城镇“青城红阳猕猴桃、青城绿茶基地”均已成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其中“花乡农居”一开始就按照国家AA 级旅游景区进行建设“, 三圣花乡”和“农科村”已分别成功打造为国家AAAA 及AAA 级旅游景区。

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民由务农到务工再到经商的就地转变,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促进了运输、加工、销售、餐饮、住宿和修理、环卫等服务业发展。

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与对策探讨——以成都三圣花乡为例

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与对策探讨——以成都三圣花乡为例

2020年3月下半月刊119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与对策探讨——以成都三圣花乡为例姜雨竺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当代城市化进程逐年加快,以往的旅游目的地很难再满足于快节奏生活的城市居民。

因此,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回归田园生活、享受自然风光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受到广泛追捧。

现在,乡村旅游也成为了乡村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与此同时,乡村旅游的收入增长率不断攀升。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进步与发展,乡村旅游也成为了我国GDP增长的有力支撑点。

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地方,不能与时俱进,限制了其更全面、多方位、多层次发展。

针对这一趋势,本文重点探究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成都市三圣花乡景区,探究了乡村旅游目的地在开发与管理模式中所遇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一、研究背景21世纪的旅游行业中,乡村旅游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潜力大,发展速度迅速。

以农民运营为主体、农村地域为特征,农村生态景观、农村文化背景、农村田园风光以及农村传统民俗等独有的旅游资源为核心竞争力,吸引着众多的城市居民前来观赏。

乡村旅游充分拉动旅游目的地乡村地区开展特色游览,而且可以带动全国旅游行业走向进步。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着实迅猛,收入逐年上涨,增长率甚至高达34.5%,全国共创建的乡村旅游示范县以及乡村旅游地不断增多。

2017年,我国在乡村旅游产业以及相关范畴的工作者增加到900万人,乡村旅游目的地消费者数量一直攀升,直接带动了乡村旅游地700万户左右的农民受益,优化了农民的收入方式与收入渠道,同时使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喧嚣城市中少有的一片宁静与质朴,两全其美。

在此前提下,“休闲之都”——成都,其成功孕育了三圣花乡景区的成功。

论述此案例作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探讨,有助于本文更好地进行分析,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以三圣花乡景区作为案例,阐述分析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开发管理模式及相关对策。

二、乡村旅游界定及现状(一)乡村旅游界定目前,全球范围内,学术研究关于如何定义乡村旅游尚未达成统一意见。

成都三圣乡案例分析

成都三圣乡案例分析

休闲农业案例分析——成都三圣乡: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产业路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园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观光、度假、休闲性质的旅游活动。

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在发达国家的影响下,在我国特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指导下应运而生的。

4月12日,以“花文化”为媒、以“花资源”致富的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农民迎来了三桩大喜事:首届中国乡村旅游节在三圣乡揭幕;国家旅游局向成都市授予“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牌匾;向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牌匾。

一个“以花搭台,以花养乡,以花富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典范鲜活的诞生于川西坝子,揭开了2006年中国乡村文化旅游业的新篇章。

案例分析: 成都三圣乡经过自身努力玉发展现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国典范,实现了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多方共赢。

看到这些成就,我们可以发现它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总结、去学习的。

一、农业优势成都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由于肥沃的土壤及便利的灌溉等相关设施让成都这块土地发展得很好。

而三圣乡又富有传统的花卉农业优势。

经过不断发展,三圣乡花卉农业已取得了许多显著成就。

这为三圣乡休闲农业产业之路铺平了道路。

二、良好地域通达性和乡村旅游消费市场成都被喻为“休闲之都”,居民历来就有休闲生活的习惯,对回归田园的雅趣生活的追求热情始终较高,便利的地域通达性更是锦上添花,让这块土地与外界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成都也是上个世纪90年代全国最早兴起农家乐休闲方式的城市之一,三圣乡现已成为成都中低收入市民重要的旅游憩息目的地。

三、农业新思路在都市农业发展上,三圣乡突破原有的“农作物生产—销售”的低级产业链条,并花卉种植业为基础发展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拓展了农业发展空间、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了完善的农业产业链条。

三圣乡以成功举办首届花卉博览会为切入点,三圣乡凭借花卉种植优势,以花为主题,打造具有旅游功能的“五朵金花”,形成“一村一品”的差异化旅游品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三圣乡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与启示
刘泽华冉文红陆凯丰玉军
近期,我们参加了市人大组织的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乡村旅游发展考察学习活动,受益非浅,感触很深。

农家乐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亮点和典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榜样。

一、三圣乡乡村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该乡辖区面积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耕地面积亩,人均耕地面积亩。

常年花卉种植面积亩,年产值多万元,蔬菜种植亩,年产值万元,年农民人均纯收元。

今年月,该乡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和“国家级旅游景区”称号。

三圣乡曾是锦江区最穷的乡之一,连村里的路都是泥路。

三圣乡红砂村有农民种花的习惯,年月,成都市在这个村举办了四川省首届花卉博览会,村里一下涌进来多万游客。

受此启发,红砂村以花卉产业为载体打造乡村型开放公园,把上百家“农家乐”组合起来构建大型生态休闲空间。

“农家乐”成为乡村生态旅游公园中的旅游服务点。

周边村受此影响,也发挥各
自特色竞相发展。

年,乡政府因势利导,根据区域传统农民种花习俗,明确打造国家级风景旅游区“三圣花乡”目标,以花卉产业为载体,统一规划,大力发展新型都市观光、休闲农业。

充分挖掘梅、菊、荷等花文化内涵,将全乡资源开发与特色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紧密结合,把全乡五个区分别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农业文化旅游观光区,五个区分别为“幸福梅林”、“东篱菊园”、“荷塘月色”、“江家菜地”和“花乡农居”,简称“三圣乡——五朵金花”。

这“五朵金花”特色各异,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不同,营造出的文化氛围也有区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产、供、销一体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购物、美食、消费一条龙。

三圣乡鼓励多元投入,广泛引资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标准和经营水平,旅游业快速发展。

“五朵金花”两年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年元增长到目前的元。

幸福梅林:总面积余亩,余亩梅花环抱亩水面。

各色梅花万余株,多个品种,堪称中国四大梅花之首,主要品种有字梅、江梅、宫粉、玉碟、朱砂、垂枝梅、杏梅、樱李梅等。

有农户余户,农居建筑风格充分借鉴了“川西民居”特点。

景区内林木葱茏、竹树掩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