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受到都市的压力和疲惫,对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尤其是在中国台湾,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一直都是该地区发展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模式及其经验。
1.景区运作模式景区是中国台湾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景区运作中,通常会采用独立运作模式。
景区将建设、经营、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包揽在一起,采用专业的团队负责景区的整体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等环节,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等方式把景区、游客和社会进行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休闲农业模式休闲农业是指在农村旅游中加入特色的农业体验和休闲娱乐元素,实现农业和旅游的结合,促进农业和乡村的发展。
台湾的休闲农业通常采用示范农场、休闲农庄和生态农场的模式,主要包括多种单项农业体验和多种休闲娱乐项目。
3.特色主题村落模式特色主题村落是以某一特殊主题为切入点,通过建设特色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设施,打造出一种独特的乡村旅游产品。
特色主题村落是将乡村旅游与社会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方式,也是乡村旅游以及地方经济的有力推动者。
1.发挥地方特色和文化台湾的乡村旅游离不开它独有的地理和人文背景。
通过发掘当地的文化和特色,深度挖掘其优势,形成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并通过精心的规划和管理,将其变成乡村旅游的竞争品牌。
如:茶园、樱花园、柿子湾等主题乡村旅游,都是通过深挖当地资源和文化而发展起来的。
2.利用扶贫资源优势台湾的一些贫困地区,利用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发展产业和旅游,实现了扶贫的目的,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台湾基层农业合作社以及乡村土地改革和农村公路建设等都是利用扶贫政策实现农村发展的例子。
3.创新营销手段在台湾的乡村旅游中,除了各种电子媒体广告,活动宣传、线上线下结合等也被广泛应用。
其中,最被人们称道的营销手段,是通过定制化服务,打动游客的心,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1. 应对环境压力的产业转型台湾是一个山岛国家,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物产资源。
但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破坏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台湾政府开始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以知识产业和创意产业为主的新经济,同时支持农业、渔业、林业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生产方式和产业价值的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领域。
农村地区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也可以通过旅游和休闲产业的发展,实现乡村经济的活力和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台湾的乡村旅游多样性和创新性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政府鼓励农民和村民利用自己的土地和资源,开展旅游和文化活动,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同时,政府也积极引导和支持民间组织和私营企业参与乡村旅游发展,鼓励公私合作的模式,提高乡村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和服务质量。
台湾的乡村旅游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和形式。
从自然观光、文化体验到生态保育和休闲度假,都有不同的主题和特色。
比如,南投县的鹿谷乡就是一个以休闲农业、温泉和自然观光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而苗栗县的西湖渔村则是一个以渔业和海鲜美食为主的旅游景点;金门岛则是一个以丰富的岛屿文化和历史遗迹为主的旅游胜地。
3. 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除了乡村旅游,台湾的休闲农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休闲农业就是利用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结合旅游和休闲产业开展农业生产和体验性旅游的一种新兴业态。
通过休闲农业,游客可以深度了解农村生产、采摘果蔬、参与农作业、品尝农产品等体验式的交流活动,既可以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又可以带动农业活力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台湾的休闲农业不仅仅是一个旅游产品,更是一个有机农业和生态保护的生产模式。
休闲农业项目一般采用天然、有机的种植方式,注重生态平衡和果蔬品质的提高。
比如,彰化县的勤美果园就以生态种植和园游会为特色;新竹县的千禧生态农庄则以精致的田园景观和田园生活体验为主要吸引。
台湾乡村发展的经验借鉴与思考借鉴美丽乡村

持续推动乡村发展与振兴
1 2 3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发展与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 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 差距。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乡村发展与振兴,形成政 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共同参与的乡村建设 格局。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在乡村发展领域的交 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理念和经验,助力我国乡村 发展与振兴。
文化传承与创新
保护传统文化
积极保护和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 ,如民俗、建筑、艺术等,强化
乡村的文化特色。
文化创新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鼓励 文化创新,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
合,为乡村文化注入新活力。
文化产业发展
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 业,如文创产品、乡村旅游等,
提升乡村经济价值。
社区营造与参与
社区自治
传承乡村文化
美丽乡村建设有助于传承 和弘扬乡村的传统文化, 增强乡村民众的文化自信 。
促进乡村经济
美丽乡村建设能够推动乡 村旅游业、特色农业等产 业发展,提高乡村经济实 力。
借鉴与思考的目的
学习成功经验
通过借鉴台湾乡村发展的 成功经验,为大陆美丽乡 村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规避潜在问题
思考台湾乡村发展中遇到 的问题,为大陆美丽乡村 建设提供警示,避免走弯 路。
THANK YOU
01
推动社区自治,激发居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实现乡村社区
的自我管理与发展。
居民参与
02
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与发展,如参与规划、建设、管理
等环节,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跨界合作
03
促进政府、企业、社区、非营利组织等跨界合作,共同推动乡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在近几年来在中国大陆迅速发展,但是在中国台湾地区这个模式已经有一段时间的发展历史,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同时,随着近年来台湾政府对农村地区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成为了最为重要的农业发展模式之一。
那么,中国台湾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是如何发展的呢?下面将会对此进行一些简要的介绍。
一、乡村旅游模式1、传统风景区模式传统风景区模式是乡村旅游模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模式,它的特点是以自然风景为基础,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升级改造来提升洁具的吸引力。
台湾地区以日月潭、阿里山、阳明山等等风景区就是典型的例子。
这种模式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某个地区,同时也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2、田园风光模式田园风光模式是近年来国内发展的乡村旅游模式之一,其重点是利用农村的生态资源和人文氛围,提供各种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和度假农庄等服务,让游客在乡村体验自然、舒适、慢生活的感觉。
在这种模式中,游客可以到庄园或农场里参观、品尝、种植等等,以此来了解乡村文化和农村生活,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主义旅游模式是在传统风景区模式和田园风光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通过人性化、主题化、互动化等服装来吸引游客,为游客提供特定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此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休闲农业模式休闲农业模式是一种融合了传统农业和休闲产业的新型业态,它以景观财产、游戏旅游、互动参与、健康生态为特色,注重与游客之间的互动与体验,以达到娱乐、休闲、宣传农业的效果。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将农业生产与农村休闲、文化、民俗等全面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另一种全新的体验。
休闲农业品种多样,包括生态种植、果园采摘、农家餐厅、烧烤、露营、农家乐、农家民宿等。
最新的模式是“工业观自然”,通过参观工业和品鉴生态食品相结合来实现一种充满农村情怀的休闲旅游方式。
台湾乡村发展的经验借鉴与思考借鉴美丽乡村

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总结词
注重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传承,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乡村的文化软实力和旅游吸引力 。
详细描述
台湾的传统村落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建筑、民俗文化和传统工艺,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当地政府采取 措施保护传统村落,鼓励农民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如组织民俗活动、开设手工艺品店等。这种模式 不仅丰富了乡村的文化内涵,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台湾政府在乡村发展方面提供了政策支持 和资金投入,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
对大陆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和建议
强化政策引导与支持 大陆应制定更加优惠的乡村发展 政策,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 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和 农村经济发展。
促进社区参与与合作 鼓励农民和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美 丽乡村建设,提高他们的获得感 和归属感,实现乡村发展的可持 续性和共享性。
社区参与与民间力量
社区参与决策
台湾鼓励社区居民参与乡村发展 的决策过程,充分反映居民的意 愿和需求,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
向心力。
民间组织作用
台湾重视民间组织在乡村发展中 的作用,通过民间组织引导和组
织居民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
社会资本参与
台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 发展,通过多种形式吸引企业、 个人等社会力量投入乡村建设。
台湾的土地制度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发 展存在一定的制约,如土地流转限制 、土地所有权等问题,影响了农业规 模化和现代化进程。
资源限制
台湾的农业资源和地理环境相对有限 ,如耕地、水资源等,对农业生产和 乡村发展造成一定压力。
环境压力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压力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台湾的生态环境面临较大 的压力,如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是一种结合了农业资源和旅游服务的发展模式,近年来在中国台湾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积极发挥农业资源的优势,通过开展农业观光、农产品销售和农家乐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农村地区进行休闲旅游,同时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经验。
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注重旅游产品的特色化和个性化。
台湾各地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方向不同,但都以独特的农场或农村景观为特色,如茶园、花海、果园等。
还通过开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体验活动来丰富旅游产品,如制作茶叶、果酱、手工艺品等。
这样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注重与农民的合作。
农民作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主要参与者,他们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生活方式,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核心力量。
台湾政府通过建立农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帮助农民共同开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
政府还积极推动农民参与农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重视与相关业态的配套发展。
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离不开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支持。
台湾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开发中,政府积极引导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修建乡村道路、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提供农家乐住宿和餐饮设施等。
这样能够提升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吸引力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注重宣传和推广。
政府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和旅游展会等形式,积极宣传和推广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
在推广中,突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独特性和特色,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政府还加强与各地旅行社和旅游协会的合作,加大对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宣传力度,提高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在旅游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及经验主要包括特色化和个性化、与农民的合作、与相关业态的配套发展和宣传推广等方面。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是近年来在中国台湾地区兴起的一种特色旅游模式,它结合了农业、生态旅游和休闲体验的元素,通过开展各种农业活动和提供农村风光的观赏,吸引游客前往农村地区度假和休闲。
以下将介绍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
中国台湾地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特色在于其多元化的活动内容和丰富多样的农村风光。
游客可以参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农作物的种植、养殖业的运营等。
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优美,拥有山水田园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游客可以进行徒步、自行车等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在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中,中国台湾地区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很多休闲农业场所都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通过展示传统手工艺、风味小吃等方式,使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和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游客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中国台湾地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还注重与农民的合作与互动。
许多休闲农业场所都建立了与当地农民的合作关系,使得农民可以通过将自家土地出租或者参与农业活动的方式,获得额外的收入。
游客也可以参与到农民的日常生活中,与农民一起劳作、学习农业知识,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交流。
中国台湾地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还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许多休闲农业场所通过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一些休闲农业场所还积极参与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工作,为当地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中国台湾地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注重多元化的活动内容、传统文化传承、与农民的合作互动以及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些模式和经验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在中国台湾地区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产业,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动力。
台湾乡村发展的经验借鉴与思考借鉴美丽乡村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美丽乡村建设关注居民生 活品质的提升,完善基础 设施和公共服务,打造宜 居、宜业的乡村环境。
借鉴与思考的目的
学习成功经验
通过借鉴台湾乡村发展的 成功经验,为大陆美丽乡 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 启示。
拓宽发展思路
新兴业态。
产业链整合
通过整合农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 ,形成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 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提高农业附
加值和竞争力。
农旅结合
将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开发 乡村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体 验乡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
社区营造实践
1 2 3
居民参与
台湾乡村社区营造注重居民的参与和主体地位, 通过组织各类社区活动,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和 创造力。
台湾的精致农业也是其乡村发展的重 要经验。精致农业注重品质、品牌、 创新和营销,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 值,提升农民的收入。在美丽乡村建 设中,也可以借鉴精致农业的理念, 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农业与乡 村的共同发展。
台湾乡村发展非常注重生态保护。通 过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物多样 性,可以实现乡村的自然美,推动乡 村的绿色发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 也应重视生态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 和谐共生。
生态优先
在乡村规划中,将生态保护置于首 位,确保乡村建设不破坏生态环境 ,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
倡导绿色生活
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如垃圾分类、 节能减排、有机农业等,提高居民 环保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的环保氛 围。
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多元化
台湾乡村注重农业多元化发展, 结合当地资源特色,开发农产品 加工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
作者:雷扬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8年第07期
台湾地区乡村旅游起步早,成功案例多。
本文在休闲农业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台湾地区一些休闲农业发展成功的实际案例,分析其先进经验,总结其共同特征与规律,以期带动其他区域乡村旅游的加速发展。
一、台湾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乡村旅游,在台湾称之为休闲农业,又称观光农业,是指利用自然生态、农园景观、农业文化、设施农业等各类资源,结合农林牧渔产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等,为民众提供观光、休闲,增进民众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生活体验的一种新颖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一种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生产、生态与生活三位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
早在20世纪60年代,台湾地区的休闲农业就已逐步出现,开始萌芽。
迄今,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休闲农业经营类型以产业类型和功能为标准,可分为以下几种:休闲农场、休闲林场、休闲牧场、休闲渔场、观光果园、观光菜园、观光茶园、观光花园(圃)、市民农园、教育农园、度假民宿和农村文化活动等。
二、台湾乡村旅游先进经验
(一)主题鲜明,特色创意
台湾山多、地少、面积小,因而开发休闲农业项目,不刻意追求项目规模,更多的是因地制宜,做精做深。
在台湾,许多成功的休闲农业项目几乎都具备有极富个性的鲜明主题。
经营者们非常注重精细管理,有意识地培植特色,融入创意,提升品质。
为体现特色,不少休闲农业项目甚至选择单一主题,不一定非要开发多大的面积规模,种植多少作物,养殖多少动物,获得多高产量。
一看很多休闲农业项目的名字,就知道其所经营的主要项目内容。
如“飞牛牧场”,以奶牛为主的;“胜洋水草”,以水草为主;“养蜂人家蜂采馆”,以蜜蜂产业为主;“大湖草莓休闲酒庄”,以草莓为主的。
(二)就地取材,精深加工
在台湾的乡村旅游开发中,将农业产品和观光、体验相结合,极大地延伸了产业链。
以前往休闲观光的旅游者为市场,对自有农副产品、特产进行开发设计,精深加工,从农作物产品鲜食、储存保鲜、制炼干果到深度提取有效成分生产护肤美容品等衍生产品,一系列的农业资源开发技术,一应俱全。
以苗栗县大湖草莓休闲酒庄为例。
大湖乡位于苗栗县南部,气候温和多雨,以草莓闻名,自1957年开始种植,至今60年,目前种植面积超过333.33公顷。
大湖草莓休闲酒庄依托大湖乡草莓种植,将小小一颗草莓延伸出了餐饮、购物、娱乐、游览、采摘等旅游体验。
酒庄目前推出6种酒品,成为台湾岛内第一家生产草莓水果酒的酒庄,也是亚洲唯一的草莓酒制酒产地(全世界仅大湖、加拿大、美国有酿制草莓酒)。
此外,还开发了各类以草莓为核心的加工及衍生产品,如草莓酱、草莓棒棒糖、草莓酥、草莓冰激凌、草莓香肠和草莓公仔等,以草莓为主线,打造出独特的草莓文化。
(三)全面体验,突出农趣
乡村旅游体验,理应是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体验。
台湾乡村旅游开发中,围绕以生产、生活、生态为核心的“三生一体”,在规划建设中,尤其突出对农业生产、生活传统的挖掘,让旅游者进行体验。
台湾休闲农业体验中,类型多样,内容丰富。
浓浓的农家风味,是吸引游客体验的首要因素。
许多休闲农庄中都进行分区、设有设施,如烤肉区、采果区、游戏区、农耕体验区等,供游客体验。
有的提供游客享受土窑烤地瓜、烤土窑鸡的乐趣;有的提供与场内动物接触的机会,游客可以喂养小牛、挤牛奶、剪羊毛,体会牧场农家生活。
休闲农庄不仅是休闲娱乐、游玩,且是实践、学习的好场所,平时还接待学校师生,用作毕业旅行或户外教学。
如苗栗县飞牛牧场,从任何一个可能想到的方面,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休闲体验。
牧场经营面积120公顷,现有服务设施面积50公顷,分为中心服务区、牧场生态区和DIY烤肉露营区。
中心服务区有餐饮、住宿、商品等服务设施。
DIY烤肉露营区有烤肉野炊区、露营区和多个体验教室等。
牧场生态区有飞牛广场、蝴蝶生态区、黑山羊生态区、绵羊生态区和小动物区等。
每个游人在这里都可以和大自然做亲密接触,亲身种植蔬菜,体验农场生活,了解动物们的生活状态,欣赏蝴蝶翩翩起舞,给小白兔、黑山羊喂食饲料,在DIY区用牧场所产的牛奶制作冰淇淋、刨冰、饼干。
在餐厅体验牛奶开发的菜肴,品尝新奇而有特色的牛奶火锅。
此外,飞牛牧场还接待学校师生前来进行户外教学。
(四)深挖文化,打造资源
台湾乡村旅游开发特别擅于发现本土传统、习俗、风情,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化普通为特色,打造优势资源。
台湾乡村旅游在发展中做到依托自身资源,不盲目照搬,从本区域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各方面提炼特色,体现出浓郁的本地特色和当地风情。
以新北市平溪区的天灯活动为例。
燃放纸笼灯祈福是我国许多地区都有的节日习俗,但大多数地区并未加以关注,更没有深度开发。
大约于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这种纸笼灯由大陆福建省惠安、安溪等县传入台湾。
随后,燃放天灯的习俗就在平溪等地区扎根下来,逐渐形成了每年元宵节举办的活动,近年来更是被打造为声名鹊起的民俗活动。
天灯燃放地平溪老街位在台北盆地外围的偏远山区中,每年天灯节期间,小小街道中要挤入15万人,而平常
时间前来,也可以进行天灯祈福。
老街上聚集了售卖天灯及其衍生品的众多商家,由此形成了平溪老街天灯文化现象。
在这里,每年放飞的天灯超过了30万盏,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言而喻。
(作者单位:四川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