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古诗鉴赏和小说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

合集下载

2023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共7套)附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共7套)附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共7套)附
答案解析
本文档共包含七套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真题,每套试卷均附有答案及解析,考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练。

在备考阶段,通过多做题可以提高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应对高考中的古诗文阅读部分。

以下是七套试题的简要概述:
第一套
此套试题共分三部分,包括古文阅读、词语解释和古诗鉴赏。

诗鉴赏部分包括三篇古诗,难度适中。

第二套
此套试题共分两部分,包括古文阅读和古诗鉴赏。

诗鉴赏部分包括四篇古诗,难度稍高。

第三套
此套试题共分三部分,包括古文阅读、词语解释和古诗鉴赏。

诗鉴赏部分包括三篇古诗,难度适中。

第四套
此套试题共分两部分, 包括古文阅读和古诗鉴赏。

诗鉴赏部分包括四篇古诗,难度较高。

第五套
此套试题共分三部分,包括古文阅读、词语解释和古诗鉴赏。

诗鉴赏部分包括三篇古诗,难度较高。

第六套
此套试题共分两部分,包括古文阅读和古诗鉴赏。

诗鉴赏部分包括四篇古诗,难度适中。

第七套
此套试题共分三部分,包括古文阅读、词语解释和古诗鉴赏。

诗鉴赏部分包括三篇古诗,难度稍高。

希望以上试题及答案解析对考生备战高考古诗文阅读部分有所帮助。

2019高考语文全国卷备考古诗鉴赏精选试题参考答案(7页)

2019高考语文全国卷备考古诗鉴赏精选试题参考答案(7页)

2019高考语文全国卷备考古诗鉴赏精选试题设计人:审核人:使用时间:(2019.银川一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行经华阴崔颢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①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②。

【注】①汉畤(zhì):汉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

②长生: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寻求长生不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题(3分)()A.诗题“行经华阴”,必有所往。

所往之地,便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太华、三峰、武帝祠等即为京都附近名胜。

B.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

由总而分,由此及彼,有条不紊。

起句气势不凡,以神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

C.首联写远景,颔联摄近景。

远近相间,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人移情,为尾联“何如此处学长生”的发问作了铺垫。

D.颈联浮想联翩,写意雄宏。

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驰骋想象,虚实相生,描绘出一幅雄伟壮阔的画面。

15.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全诗着眼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6分)(2019.湖南师大附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4.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

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

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

C.“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

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矛盾心理。

15.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6分)(2019.眉山一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12~13小题。

备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备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杜甫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①,鲸鱼跋浪沧溟开。

且脱佩剑休徘徊。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②?仲宣楼头春色深③,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注释】①豫章:两种乔木。

白日动:树大则风大,白日为之动。

②珠履:缀有明珠的鞋子。

《史记·春申君传》记载,春申君门客中的上客皆蹑珠履。

③仲宣:东汉末年诗人王璨的字。

王璨到荆州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为纪念他作《登楼赋》建了仲宣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是诗人写来安慰劝勉友人王郎的,王郎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来发泄心中怀才不遇的愤慨,诗人劝他不要悲伤。

B. “豫章”二句运用比拟,是说豫、章的枝叶在大风中摇动时,可以动摇太阳,极力形容树高;鲸鱼在海浪中纵游时可以使苍茫大海翻腾起来,极力形容鱼大。

诗人借此极写王郎的杰出才能。

C. 诗人劝说王郎不必拔剑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剑放下来休息一下,乘船西下去见西蜀诸侯。

D. “仲宣”句既是实写杜甫送别王郎的时间已是春末,也是暗用王璨的典故,借此期待王郎此次西行能受到重用。

(2)周振甫先生评价此诗“一悲一喜,转变无穷”,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1)B(2)同意。

①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斫地悲歌,一悲;但是诗人劝他“莫哀”,因为他可以替王郎推荐,说“我能拔尔”,一喜。

②以“豫章翻风”、“鲸鱼跋浪”,极尽夸饰之能事,诗人认为以王郎奇才,此去西川,必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又一喜;但转到“何门”未定,“得诸侯”还是空的,又一悲。

③“我能拔尔”,又“青眼”相望,杜甫用钦佩的眼光对王郎寄予厚望,可喜;可是又一转“吾老矣”,不能有所作为,“我能拔尔”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转悲。

【解析】【分析】(1)B项,“‘豫章’二句运用比拟”中“比拟”一说错误,“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意思是“船帆在风中摇摆,鲸鱼在大海里乘浪而行”,这两句是运用比喻手法赞誉王郎,以豫、章之树和说鲸鱼来比喻王郎的杰出才能,说他能够担当大事,有所作为。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寄外舅郭大夫【注】陈师道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释】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

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由朝请郎转任提点成都府路刑狱。

陈因家贫,无力赡私,所以妻子和三子一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在长安。

此诗是分别后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情真意切,通俗易懂,首联语调高昂,颔联沉抑,颈联呈淡淡的欢快,尾联归于平静起伏跌宕,尽真情之妙。

B.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使者。

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联起来,说明消息终于传来。

C.“妻孥且旧居”是写妻子儿女仍在外舅家居住,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体现了诗人既迫切又犹疑、惊喜交加的心情。

D.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将诗人想知道家人消息但又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2)有人对诗的尾联甚为称道,试从情感与主题方面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香·烟络横林[宋代]贺铸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骎骎①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②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

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①骎骎(qīn):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②酒狂:《汉书·盖宽饶传》:盖自语曰:“我乃酒狂。

”(1)本词前三句写旅途中________时的目之所接、耳之所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________之情。

(2)这首词下阕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周参军吴均①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

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

沈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兔丝元稹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

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

翳荟①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

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

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注】①翳荟:草木茂盛可供障蔽之处。

(1)这首诗围绕“兔丝”主要设置了两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香·烟络横林[宋代]贺铸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骎骎①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②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

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①骎骎(qīn):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②酒狂:《汉书·盖宽饶传》:盖自语曰:“我乃酒狂。

”(1)本词前三句写旅途中________时的目之所接、耳之所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________之情。

(2)这首词下阕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3.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探春令赵长卿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

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东风里。

幡儿胜儿①都姑媂②。

戴得更忔戏③。

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立春(节选)杜甫春日春盘④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⑤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⑥。

【注】①幡儿胜儿:新年里的装饰品。

②姑媂:整齐。

③仡戏:可爱。

④春盘: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⑤行:赐予。

古代立春前皇帝会赐大臣春盘。

⑥青丝: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

(1)下列对赵词、杜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词以“笙歌间错华筵启”开篇,营造了新春时节笙歌高奏、宴席摆开的热闹气氛。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与古诗鉴赏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与古诗鉴赏
GETS 大教育考试评价中心
2010新课标 (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 当的两项是(5分) ( 2 )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 要分析。(6分) ( 3 )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 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那些作用?(6分) ( 4 )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 、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 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考试说明: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GETS 大教育考试评价中心
教学测试与评价研究
一、“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课堂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教材中几篇小说的经典段 落,自主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中的林冲,《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和《祝福 》中的祥林嫂等人物形象,归纳总结出借助 人物描写、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 象的思路和方法,并能熟练掌握及运用。
项 目 2009 8,365 1,780 150′ 56 11.87 50′ 2010 8,883 1,836 150′ 59 12.24 53′ 2011 9,111 2,319 150′ 61 15.46 55′ 2012 8,747 2,199 150′ 58 14.66 52′ 平均 8,777 2,034 150′ 59 13.56 52′ 试卷字符数 答案字符数 考试时间
GETS 大教育考试评价中心
教学测试与评价研究
二、“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课堂教学评价 测试题
1、模拟原创 2、高考真题 3、真题改造
GETS 大教育考试评价中心
教学测试与评价研究
三、“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课堂教学设计
GETS 大教育考试评价中心

备战高考语文综合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解析及答案解析

备战高考语文综合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解析及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释】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

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 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C. 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

D. 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

(2)岑参是盛唐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答案】(1)B(2)①凉州城人烟阜盛,繁华安定。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写出了凉州人口密集、歌舞升平的景象,表现了盛唐气象。

②渴望建功立业、奋发有为。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表现诗人想要建功立业、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之情。

③对前途充满信心、豪迈乐观。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中的“笑”,表现出对生活、对前途的信心,“醉倒"是豪迈乐观的醉,让人感受到了盛唐的时代脉搏。

【解析】【分析】(1)B项,“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错误,从诗中来看,两处所提到的琵琶声内容和情感是不相同的,第一次,“胡人半解弹琵琶”,这是指凉州城荡漾着的琵琶声,表现出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带有浓郁的边地情调;第二次,“琵琶一曲肠堪断”,这是指宴会上的演奏,由“肠堪断”可知,此时的琵琶声应是哀婉动人的。

高中语文开放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开放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开放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共40分)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20分)(文章内容)(1)文章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5分)(2)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主题?请简要概括。

(5分)(3)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5分)2.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20分)(诗歌内容)(1)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是什么?它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5分)(2)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5分)(3)这首诗歌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5分)二、作文(共60分)1. 请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30分)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

2. 请以“我眼中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30分)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挚,描写生动,结构完整。

三、古文阅读(共50分)1.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25分)(古文内容)(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5分)(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5分)(3)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5分)(4)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10分)2. 默写《出师表》全文,并注明作者。

(10分)(1)全文默写。

(8分)(2)注明作者。

(2分)(3)解释文中“先帝”和“陛下”的含义。

(2分)四、语言运用(共50分)1. 根据语境,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10分)(1)在这段话中,应该填入的词语是______。

(2分)(2)根据上下文,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空。

(2分)(3)在句子中,哪个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2分)(4)选择一个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准确。

(2分)(5)在这段话中,最合适的词语填空是______。

(2分)2. 改错(10分)(1)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5分)(2)指出句子中的错误并改正。

(5分)3. 语言综合运用(30分)(1)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表达你对材料中现象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备考:古诗鉴赏和小说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古诗鉴赏和小说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
龚志华
高考语文在古诗鉴赏和小说阅读中出现了这样一种开放性试题,这就是在欣赏角度方面向广大考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选择。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鉴赏知识储备和对作品的理解与把握程度进行解读。

这类开放性试题,优点是自由,让考生有纵横驰骋的天地;难点是,欣赏选择点广泛,不易确定,不易把握。

这类试题如何破解,下面结合实例,试作分析。

一、古诗鉴赏开放性试题
(2011年湖南)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7分)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要解答此题,先要具备一定的诗歌欣赏知识储备,知晓诗歌欣赏的角度。

就古诗而言,总的来说,一是从内容上欣赏,有如下角度:
1、形象
(1)人物形象,一是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二是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就是诗人形象)。

(2)自然景物形象:指写景诗和抒情诗中都是借以表现主观感情景物形象,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3)客观事物形象: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它和自然景物形象有所不同,往往是借物喻人。

2、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境的理解与把握,主要是分析写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情,二者是如何结合的
3、思想情感情
包括思想感情的理解与评价,具体包括:
(1)内容主题的理解与评价:指意义的表层与深层理解与评价、常识典故传说的理解与评价、背景现实的理解与评价、经历主张志向的理解与评价等,
(2)思想感情的理解与评价:指富有一贯性的意象的理解与评价、情感倾向的理解与评价等。

(3)观点态度的理解与评价:
的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

所谓理解与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态度的基础上,对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我们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另外,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是从形式上欣赏,有如下角度:
1、诗句中的修辞:在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互文、双关、点化、叠词、倒装、顶真、反复、通感、反语等。

2、诗歌篇章手法:主要有衬托、烘托、渲染、对比、象征、联想、想象,还有比、兴、赋、意象组合、曲笔、以小见大、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似贬实褒)、明褒实贬等
3、诗歌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描写,二是抒情。

描写涉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与工笔(细描)等。

抒情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二是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涉及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议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情景交融等。

4、诗歌结构技巧:开篇涉及两类:一是开门见山类(总起式、即事式、设问式、先声夺人),一是曲径通幽类(托物起兴、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重章叠句、铺垫、交待背景、回忆往事、孤峰突起、欲擒故纵、)。

收束涉及八种形式,分别是以景结情、翻因为果、无理而妙、水到渠成、留下空白、设问留疑、卒章显志、寓含哲理)。

诗的结构还涉及过渡、照应。

就内容来说,有由景到情、由情及理两种结构。

5、诗歌语言:可以从炼字、炼句、诗眼(题眼)角度欣赏,也可以从语言风格角度(清新、平淡、绚丽、委婉、悲慨、雄奇、奔放、沉郁、明快等)欣赏。

接下来,要立足于具体诗歌,根据自我实际,选择自己最擅长、最易把握的欣赏角度。

从《春暮西园》这首诗来说,可从如下角度进行选择:
内容上欣赏的角度:
1、形象的角度:
可诗中意象做具体分析;也可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2、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
可分析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形式上欣赏的角度:
1、表达技巧的角度:
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2、语言的角度:
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

二、小说阅读开放性试题
(2012年湖南)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中篇小说《木木》描述的是:农奴盖拉新又聋又哑,是庄园的看门人。

他爱上了洗衣女塔季雅娜,后来却被女农奴主指配给了一个酒鬼。

在送塔季雅娜走的路上,盖拉新捡回了一只小狗,唤做木木,从此木木成了他生活的慰藉……
下面是从《木木》中截取的一段文字:
他从宅子里出来,马上发觉木木不见了;他从不记得,她有过不在屋外等着他回来的事,于是他跑上跑下,到处去找她,用他自己的方法唤她。

……他冲进他的顶楼,又冲到干草场,跑到街上,这儿那儿乱跑一阵。

……她丢失了!他便回来向别的佣人询问,他做出非常失望的手势,向他们问起她来;他比着离地半俄尺的高度,又用手描出她的模样。

……有几个人的确不知道木木的下落,他们只是摇摇头,别的人知道这回事情,就对他笑笑,算是回答了。

总管做出非常严肃的神气,在大声教训马车夫。

格拉西姆便又跑出院子去了。

他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

从他那疲倦的样子,从他那摇摇不稳的脚步,从他那尘土满身的衣服上看来,谁都可以猜到他已经跑遍半个莫斯科了。

他对着太太的窗子默默地站着,望了望台阶,六七个家奴正聚在那儿,他便掉身子,口里还叫了一次木木。

没有木木的应声。

他走开了。

大家都在后面望他,可是没有人笑,也没有人讲一句话。

……第二天早上那个爱管闲事的马夫安季普卡在厨房里讲出来,说哑巴呻吟了一个整夜。

自选欣赏角度,谈谈所选文段是如何塑造盖拉新这个人物形象的。

(6分)
要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小说人物形象有些什么样的欣赏角度。

小说人物形象的欣赏,有如下角度:
1、叙事视角:有两种,一是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包括全知叙事参与叙事客观叙事;二是.第一人称叙事角度,包括主要人物叙事次要人物叙事观察者叙事
2、情节设置角度:情节通常是由场面和线索构成的。

场面,指小说中被处理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的具体的矛盾冲突——人物之间的关系,它是比事件更为具体的生活画面。

线索,指把人物活动贯穿起来完成情节发展的事物或事件。

小说多为一根情节线索,也有两根的,一是主线,一是次线;一是明线,一是暗线。

情节是环绕着人物性格以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展开的一系列的生活事件。

传统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破题、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五个环节。

当代小说的情节安排已经不受这些环节的限制,如有的没有破题,直接写开端;有的可在高潮中暗示结局。

小说的情节结构,传统的有线性结构、浪性结构和圆形结构,欧亨利式结构、倒叙式结构、留白式结构,现代的有延迟式结构、截面式结构和意识流结构。

小说情节的设置讲求曲折生动,常见的设置角度有递升反、反跌对比等。

3、人物形象塑造方法角度
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总的来说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而正面描写又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等。

接下来,需要认真研究小说本身,从而选择并确立欣赏角度。

具体到《木木》节选,其欣赏角度有如下方面:
1、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叙述注意客观,注意社会环境(如选段中的的确不知道木木的下落的几个人、知道这回事情的另外的人、大声教训马车夫的总管、聚在一块儿的六七个家奴、爱管闲事的马夫等)描摹,这些描摹有助于对盖拉新的观照。

2、聚焦式情节设置角度,选文集中写木木丢失后盖拉新的举动与反应,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他的焦急和痛苦。

写得极为细腻。

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角度。

为了刻画盖拉新的个性化形象,屠格涅夫既用了正面描写,写其行动与心理,还用了侧面描写,利用周边人物来写其焦急与痛苦。

如用管闲事的马夫的讲述来写盖拉新内心的痛。

4、动作角度,屠格涅夫用了跑上跑下唤冲进冲到跑到一系列动作来表现盖拉新内心的焦虑与急切。

总之,选文通过叙写盖拉新在木木丢失后的焦急和痛苦,塑造了一个善良、敏感、执着和饱受折磨的农奴形象。

这一形象的欣赏,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要努力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有创意的解读,探究性的解读。

【本文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