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对比阅读题解析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专题-古诗词赏析

中考语文专题-古诗词赏析
意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 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 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古诗词中常见的诗歌意象及其意义:
酒—多表达豪情、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羌笛—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孤寂。 月—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绪、寂寞思归之情。
名师点拨
强化训练
【江西】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题。
[甲]春尽
[乙]春尽
[唐]韩偃
[宋]郑解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野间绝少尘埃污,唯有清泉漾白沙。
名师点拨
考点一:古诗词内容的理解 (四)研读诗词的注释
注释中有的介绍写作背景,是在暗示诗歌的思想内容; 有的介绍相关诗句,是在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有的介绍 作者,是在暗示诗歌的写作风格。仔细研读注释,利于理解 诗词的相关内容及情感。
名师点拨
考点一:古诗词内容的理解 (五)体会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
考点聚焦
考点三:两首古诗词的对比阅读 给出内容、形式相近或相对的两首课外古诗词进行对比 阅读,考察的题型和单首诗词是相似的。
名师点拨
考点一:古诗词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理解
(一)结合诗词的题材
根据题材,古诗词的主要分类有:
1.送别诗
2.边塞诗 3.写景抒情诗
4.托物言志诗 5.羁旅诗 6.闺怨诗
7.爱国诗
8.怀古诗
[清]张謇 野静河流阔,芦梢一向风。 船趋①绳力健,水啮岸根空。 村栅牛羊熟,滩菰②雁骛丰。 但无沧海警③,安乐是吾通。 【注释】①趋:疾行。②菰:生长在水里的一种草本植物。③沧海警:海 上传来的倭寇侵扰的警报。 1.本诗颔联中“啮”字用得很巧妙。请说说妙在何处。(3分) 2.请以首联或颈联为例,谈谈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古诗词对比赏析阅读

古诗词对比赏析阅读

古诗词对比赏析阅读①无限情思寄楼台《黄鹤楼》和《登金陵凤凰台》都是因楼名而起兴,进而由传说展开遐想,抚古思今,感慨盛衰变化,接下来回归对眼前实景的描写,最后在此基础之上抒发愁情。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①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②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①历历:清楚可数。

②乡关:故乡。

[诗歌鉴赏]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①。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②,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古丘:古坟②浮云蔽日:比喻奸臣蒙蔽君主。

[诗歌鉴赏]李白年轻时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即刻诗性大发。

怎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心头。

后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用崔颢这首诗的韵律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对比阅读]这两首诗虽都是触物兴感、登临抒怀之作,但却各有兴会,各抒其情,各擅胜境。

崔颢的诗突出的是乡愁,确实其对乡愁的抒写动人情肠,将中国人普遍具有的怀乡情结表现得气概苍莽、出神入化,特别呈现出一种突破格律、“不法而法”的奇崛之美。

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呈现出诗人关注现实、注意国家命运、渴望对国家有贡献的忧国伤时的心情。

②夜里赏花古人赏花总是别有一番情味,借景抒情的大有人在,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和苏轼的《海棠》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却大不相同。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①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②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释]①怅:伤感,愁闷,失意。

②明朝:明天。

[诗词鉴赏]诗文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了作者对翰林院中牡丹的厚爱,以及因为花期将过而产生的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态。

中考古诗词鉴赏对比阅读题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对比阅读题解析

(1)联系全诗,说说诗 “愁”的原因有哪些。 (2)请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
(3)颔联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表现情感的深挚,下列诗句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D.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答案】 ( 1)作者愁:离井思乡之愁;前路遥遥之愁;前途难料之愁。 (2)颔联整体使用了对偶修辞,前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句中又使用了比喻修辞,景物
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晏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
(2)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十二、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阅读画线句,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借助月亮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
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诗歌鉴赏
2.阅读《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备考2020】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2古诗词鉴赏(2)分册分篇名题精炼7(比较阅读)答案版

【备考2020】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2古诗词鉴赏(2)分册分篇名题精炼7(比较阅读)答案版

【备考2020】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2 古诗词鉴赏(2)分册分篇精炼7(古诗比较阅读)答案古诗词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两首诗,都有“看”这一动作,陈子昂用的是“见”,杜甫用的是“览”。

能否把杜诗中的“览”字改为“见”字?为什么?【示例】不能。

“见”的距离较近,而杜诗中,诗人想象自己站在泰山之巅,向下、向远处看,视野开阔,用“览”字,更有一种一览无余的豪情。

2.同样是登高望远,陈子昂写“不见”,杜甫却写“终当见”。

无论是“不见”,还是“终当见”,总有诗人自己的用意,你能结合诗歌内容及诗人的经历,说说你的理解吗?【示例】陈子昂渴望遇见燕昭王那样的贤君,但生不逢时,内心充满了怀才不遇的孤寂,所以写“不见”。

杜甫登临泰山之巅时才二十多岁,又逢开元盛世,对攀登人生顶峰充满雄心壮志,所以写“终当见”。

(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回答问题。

【甲】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以夸张的笔法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反衬出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迷惘痛苦之情。

B.“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用短句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唱出无穷的忧虑及焦灼不安的心声。

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2古诗词鉴赏(2)分册分篇名题精炼7(比较阅读)答案版

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2古诗词鉴赏(2)分册分篇名题精炼7(比较阅读)答案版

【备考2020】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2 古诗词鉴赏(2)分册分篇精炼7(古诗比较阅读)答案古诗词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两首诗,都有“看”这一动作,陈子昂用的是“见”,杜甫用的是“览”。

能否把杜诗中的“览”字改为“见”字?为什么?【示例】不能。

“见”的距离较近,而杜诗中,诗人想象自己站在泰山之巅,向下、向远处看,视野开阔,用“览”字,更有一种一览无余的豪情。

2.同样是登高望远,陈子昂写“不见”,杜甫却写“终当见”。

无论是“不见”,还是“终当见”,总有诗人自己的用意,你能结合诗歌内容及诗人的经历,说说你的理解吗?【示例】陈子昂渴望遇见燕昭王那样的贤君,但生不逢时,内心充满了怀才不遇的孤寂,所以写“不见”。

杜甫登临泰山之巅时才二十多岁,又逢开元盛世,对攀登人生顶峰充满雄心壮志,所以写“终当见”。

(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回答问题。

【甲】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以夸张的笔法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反衬出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迷惘痛苦之情。

B.“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用短句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唱出无穷的忧虑及焦灼不安的心声。

中考语文必刷试卷古诗词鉴赏专题含解析

中考语文必刷试卷古诗词鉴赏专题含解析

古诗词鉴赏专题必刷试卷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共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9.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颔联中的“空”或“翻”字。

(2分)【答案】“空”的意思是“白白地”“徒然”,离别多年,被贬归来本以为可以和好友相聚,结果却是朋友凋零。

表达了对老友的思念。

“翻"的意思是“反而”,离开家乡多年,回到家乡,无人知晓,惊觉时间飞逝,已不复当初.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怅惘。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空”的意思是是“白白地”,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后一句中的“翻”意思是“反而",这里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含义十分丰富。

20.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

(2分)【答案】运用比喻,以“沉舟"和“病树"比喻被贬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饱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慨叹,蕴含了新陈代谢的哲理,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总比现在更好,体现了作者的豁达乐观。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感情的理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必刷试卷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4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三)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三)

2023年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二轮复习专题(三)一.古诗词赏析(共10小题)1.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故乡杏花(唐)司空图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1)请你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一、二句的画面。

(2)请你从修辞角度,赏析诗歌的三、四两句。

2.古诗词赏析。

白梅[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释:①著:放进,置入。

此身:指白梅。

②混:混杂。

芳尘:香尘。

③乾坤:天地。

(1)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诗人以自况,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

(2)赏析“冰雪林中著此身”的精妙。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早梅①(唐)柳宗元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②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①本诗是诗人在“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谪到偏远落后的永州而作。

②杳杳:幽远。

(1)诗歌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尾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一句有何深刻的含义?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说说诗人笔下的白梅有哪些特征。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①。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②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③。

【注释】①寻:古代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

②明:(政治)清明。

③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下列对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以孤桐自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B.首联“森森”写出了孤桐的茂盛繁密,“几百寻”突显了孤桐的高大挺拔。

C.“阳骄叶更阴”暗示诗人在政治上得到的阻碍力量越大,信念越坚定。

中考古诗词鉴赏对比阅读题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对比阅读题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对比阅读题解析-权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近年来,古诗词比较阅读考查由课内走向课外进行比较阅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种题目也将继续受到命题者青睐。

题型一:思想情感的比较鉴赏类【中考真题】(2012杭州中考卷)送人之松江宋·俞桂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袂:袖子。

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题目: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解题指津】解答时,要想准确把握诗词曲表达的情感,可以根据所描写的形象特点、人物行为、环境意境、作者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显露感情的关键词句等方面综合分析推断。

例如理解《送人之松江》表达的情感必须结合所写环境及人物行为。

理解《别董大》表达的情感得抓住人物有怎样的行为。

【答题构建】答案组成要注意:1.这首诗词通过写……形象或景物;2.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3.结合比较双方分点答题。

【参考答案】前诗通过写西风烟雨等环境和借酒消愁,来表现诗人离别时沉重、悲伤的情绪;后诗通过劝慰朋友天下到处有知己,来表现诗人离别时乐观旷达的胸襟。

题型二:表现手法的比较鉴赏类【中考真题】(2012扬州中考卷)【甲】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乙】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①当时体,轻薄为文哂②未休。

尔曹③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注释】①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即“初唐四杰”。

②哂(shěn):讥笑。

③尔曹:你们。

◇题目:甲诗一二句与乙诗三四句都采用了对比手法。

两者是怎样对比的?分别突出了什么观点?【解题指津】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的理解。

做这道题目时要找到诗歌中对比的双方,分析出双方对比所突出的内容,显然要联系诗的后两句,乃至全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期:期望,预料
1、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相遇,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第一首:
;第二首:

2、 .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 牧:
李清照:
八、
辋川六言(其五) [来源 :21 世纪教育网 ]
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
1、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杜甫 [来源:w 1
烟火村声远,林菁 ③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 ④稻云黄。
【注释】①田舍:农家。 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
际。
1、全诗洋溢着一种 “
” 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
2、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
十四、
如梦令·春思 [ 北宋 ] 苏轼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
一、
峡口 ①进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 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 ___ 和 ___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 _ _ 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
2 、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
四、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2 题。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 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 ) 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香径独徘徊。 (1)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
(2)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十二、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二、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 注释】①碛( qì)西:安西都护府。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③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六、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 ?淮上有秋山。
1、.以下诗歌,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
()
A. 《龟虽寿》 (曹操 )
B.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
源的道理。
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
十、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 “切切”,好在那里?
2、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十一、
浣溪沙
1、前人在评价这首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说,首句“堆”得精妙。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
wéi ):
2、选出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①无风镜②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请联系学过的
新 |课 | 标 |第 |一| 网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1、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
同: _________________ 异: 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 lu 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环境特点。
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十三、
田 舍①
【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 ②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高尚品质。
1、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
2、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
九、
偶题
朱熹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 ①终日面崔嵬 ② 。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 ③来。
【注释】 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
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十五、
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 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④酒家垆
(l ú):酒家。
1、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
2 、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 诗句说明理由。
三、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 ) 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C.《竹里馆》 (王维 )
D. 《月下独酌》 (李 白 )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效果 ?
韦应物
3、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七、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①,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