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 分类
中国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目录

中国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目录一、通用器械1.注射器2.输液器3.针头4.导管5.其他通用器械二、高级器械1.手术器械2.手术灯3.手术台4.手术服5.其他高级器械三、电子器械1.电子血压计2.电子血糖仪3.电子体温计4.电子心电图机5.其他电子器械四、制氧器械1.电动制氧机2.液氧瓶3.制氧面罩4.制氧袋5.其他制氧器械五、治疗设备1.电疗设备2.磁疗设备3.超声波设备4.激光设备5.其他治疗设备六、医学影像设备1.X射线机2.CT机3.MRI机4.超声波影像设备5.其他医学影像设备七、体外辅助器械1.人工心脏2.人工肾脏3.人工呼吸机4.人工耳蜗5.其他体外辅助器械八、植入器械1.骨髓移植器械2.骨植入器械3.心脏起搏器4.高压氧舱5.其他植入器械九、检测设备1.血液检测设备2.尿液检测设备3.骨密度检测设备4.肺功能检测设备5.其他检测设备十、康复设备1.助行器2.轮椅3.矫形器4.老年床5.其他康复设备以上是中国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目录的整理版,总计1200字以上。
根据不同功能和用途,医疗器械被分为通用器械、高级器械、电子器械、制氧器械、治疗设备、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辅助器械、植入器械、检测设备和康复设备等十个类别。
每个类别下又有具体的器械产品,以满足各种医疗需求。
这样的分类目录有助于医疗机构和医疗器械供应商更好地了解医疗器械市场和产品种类,以便进行合理选购和使用。
医疗器械定义及分类

医疗器械定义及分类医疗器械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缓解疾病的器具、设备、仪器、材料或其他类似物品。
它们的制造和销售需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必须具备相应的质量和安全认证。
一、医疗器械的定义医疗器械是指用于医疗、预防、诊断、治疗、病痛监护、手术或代替人体功能的各种器具、设备、用品、材料,其主要特点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非药物性方法来达到预期性能和临床效果。
根据医疗器械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医疗器械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下面将对医疗器械根据其用途和特点进行分类。
二、医疗器械的分类1. 治疗类医疗器械治疗类医疗器械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病症,包括手术器械、体外诊疗器械、理疗设备等。
手术器械主要用于进行外科手术,如手术刀、镊子、缝合针等;体外诊疗器械用于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如X光机、超声波仪器等;理疗设备用于对患者进行物理治疗,如电疗设备、磁疗设备等。
2. 体外检验诊断器械体外检验诊断器械主要用于检测和诊断患者的生理指标、血液、尿液、体液等,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情况。
包括病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化学等检验仪器和试剂。
3. 医用影像器械医用影像器械主要用于医生观察和诊断患者内部结构和器官的情况,其中包括X光设备、CT扫描仪、核磁共振仪等。
这些设备利用物理原理和显像技术,能够生成患者身体部位的清晰影像,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4. 植入类医疗器械植入类医疗器械用于植入或植入体内,以取代、修复或改变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如人工关节、心脏起搏器、人工晶体等。
这些器械需要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功能性,并通过手术等方式将其植入到人体内。
5. 辅助类医疗器械辅助类医疗器械主要用于协助医生或患者进行医疗操作或康复训练。
比如各种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设备、病房监护装备、康复辅助器具等。
6. 手术耗材类医疗器械手术耗材类医疗器械是指在医疗手术过程中使用的一次性材料或设备,如手术刀片、手套、无菌纱布、注射器等。
医疗器械的定义和分类

医疗器械的定义和分类医疗器械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矫治疾病或者供给人体重建、生育调节的器具、设备、器材,以及与其配套的软件、试剂、材料等。
它在现代医疗领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医疗器械的定义和分类。
一、医疗器械的定义医疗器械是指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常见的、用于实施医疗和保健活动的器具、设备、器材、软件、试剂、材料等,主要作用是预防、诊断、监测、治疗或缓解疾病,同时也可以用于改善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器具。
医疗器械应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它们需要严格控制和监管,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二、医疗器械的分类1. 根据功能分类根据医疗器械的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诊断医疗器械:如体温计、血压计、心电图机等,用于诊断和监测疾病或患者的生理参数。
(2)治疗医疗器械:如手术刀、注射器、输液泵等,用于进行手术治疗、注射药物或输送液体。
(3)康复医疗器械:如假肢、轮椅、助听器等,用于帮助残疾人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4)辅助医疗器械:如呼吸机、透析机、体外循环机等,用于辅助治疗患者的呼吸、排泄、血液循环等。
2. 根据风险分类医疗器械的风险级别主要根据其使用的风险水平划分,分为三类:(1)一类医疗器械:即低风险医疗器械,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直接的危害,并且使用时不需要特殊的专业知识。
(2)二类医疗器械:即中风险医疗器械,使用时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并可能对人体造成一定的风险。
(3)三类医疗器械:即高风险医疗器械,使用时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一旦使用不当可能对患者造成较大的风险。
3. 根据法规分类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还可以根据其法规要求进行分类:(1)一类医疗器械:即无需注册备案,但需要符合强制性的安全和有效性标准。
(2)二类医疗器械:即需进行注册备案,并按照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生产和销售。
(3)三类医疗器械:即需进行临床试验和审批,经过专家论证后方可生产和上市销售。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
为了规范医疗器械管理,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医疗器
械分类规则。
根据规则,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分别为一类、二类和三类。
以下是医疗器械分类规则的详细说明:
一类医疗器械:一类医疗器械是指使用简单、风险较低且能够符
合个体需求的医疗器械。
一类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不需
要全面的管理措施,无需进行特殊的监管。
常见的一类医疗器械包括
口罩、急救箱等。
二类医疗器械:二类医疗器械是指使用复杂、风险中等的医疗器械。
二类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需要加强管理措施,严格
的监管。
常见的二类医疗器械包括血压计、血糖仪等。
三类医疗器械:三类医疗器械是指使用非常复杂、风险较高的医
疗器械。
三类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较低,需要全面的管理措施、严格的监管。
常见的三类医疗器械包括心脏起搏器、人工器官等。
以上就是医疗器械分类规则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使用医疗器械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医疗器械,以保证自身安全和健康。
医疗器械分类_按1_2_3类

医疗器械分类_按1_2_3类医疗器械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病理学检查、手术治疗等医疗活动中使用的设备、仪器、器械、工具等。
根据不同的功能和风险等级,医疗器械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国际上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照风险等级将医疗器械分为I类、II类和III类。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类医疗器械。
1.一类医疗器械:一类医疗器械是指对人体无直接作用的医疗器械,如寻常血压计、温度计、体重秤等。
这类器械的使用相对较简单,风险性较低,一般无需经过严格的注册、监督和管理。
2.二类医疗器械:二类医疗器械是指通过口腔,直肠或者阴道进入身体腔道或者经过用于体外诊断的器械,如内窥镜、超声仪器等。
这类器械的使用风险较大,需要经过医疗机构的注册备案,并且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
3.三类医疗器械:三类医疗器械是指直接与人体组织和体液接触的医疗器械,如植入类、呼吸器械、血液处理器械等。
这类器械的使用风险最大,对人体的安全和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需要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批准,才能上市销售。
在医疗器械的分类中,还有一类特殊的医疗器械,被称为"特殊医疗器械"。
这类器械是指用于新疾病,罕见病或严重危及生命和健康的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医疗器械。
这些器械非常特殊,具有独特的功能和疗效,一般需要经过临床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才能获得上市许可。
医疗器械的分类对于医疗机构和患者都非常重要。
医疗机构需要根据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以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在选择和使用医疗器械时,也需要了解其分类及相应的使用要求,以充分保障自身的权益和安全。
总之,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等级分为一、二、三类以及特殊类,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使用风险。
了解医疗器械的分类,对于医疗机构和患者来说都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中国医疗器械分类

中国医疗器械分类一、手术器械手术器械是医疗器械的一大类,包括了用于各种手术操作的工具。
手术器械的种类繁多,根据其功能和用途可以分为切割器械、钳夹器械、吻合器械、吸引器械、外科缝合器械等。
切割器械主要用于切割组织,如手术刀、剪刀等;钳夹器械主要用于夹取和固定组织,如手术钳、镊子等;吻合器械用于缝合创面,如缝线针、缝线夹等;吸引器械用于吸引体液和异物,如吸引器、抽吸管等;外科缝合器械用于辅助缝合手术创面,如缝合器、缝合夹等。
二、医学影像设备医学影像设备是用于获取和显示人体内部结构和病变信息的设备。
常见的医学影像设备包括X射线机、CT扫描仪、MRI设备、超声波设备等。
X射线机通过产生X射线来获取影像信息;CT扫描仪利用X射线成像技术获得多层次断层图像;MRI设备则采用磁共振成像原理获取影像;超声波设备则利用声波的反射原理来形成影像。
三、监护设备监护设备主要用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和记录。
常见的监护设备包括生命体征监护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血压监测仪等。
生命体征监护仪可以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心电监护仪用于监测和记录患者的心电图;呼吸机则用于辅助或替代患者的自主呼吸;血压监测仪则用于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
四、诊断试剂诊断试剂是用于检测疾病或评估人体生理状态的试剂。
常见的诊断试剂包括血液常规检测试剂、尿液分析试剂、血糖试纸等。
血液常规检测试剂可用于检测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尿液分析试剂则用于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糖等成分;血糖试纸则用于测量患者的血糖水平。
五、康复设备康复设备主要用于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恢复功能。
常见的康复设备包括康复器械、电动轮椅、助行器具等。
康复器械包括各种主动和被动训练设备,如关节活动器、牵引器等;电动轮椅可以帮助行动不便的人士进行移动;助行器具则包括拐杖、助行架等,可以提供支撑和平衡的作用。
六、消毒灭菌设备消毒灭菌设备用于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和灭菌处理,以确保其安全可靠。
医疗器材的分类

按三类分是:Ⅰ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一般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来审批、发给注册证的。
例如:外科用手术器械(刀子、剪子、钳子、镊子、针、钩),听诊器、反光镜、医用放大镜、压舌板、橡皮膏、手术衣、检查手套、病床等。
Ⅱ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一般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来审批、发给注册证的。
例如:血压计、体温计、心电图机、脑电图机、手术显微镜、针灸针、助听器、电磁波治疗仪、电子穴位治疗仪等;Ⅲ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一般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来审批、发给注册证的。
例如:心脏起博器、血管内窥镜、超声聚焦刀、高频电刀、微波手术刀、CT机、钴-60治疗机、植入式人工器官、血管支架、血管内导管、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输血器、注射器、生物芯片、医用高分子材料等。
医院里有医疗器械分为:诊断性的、治疗性的两大类;诊断性的包括:物理诊断器具(体温计、血压表、显微镜、测听计、各种生理记录仪等)、影像类(X光机、CT扫描、磁共振、B超等)、分析仪器(各种类型的计数仪、生化、免疫分析仪器等)、电生理类(如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肌电图机等)等;治疗性的包括:普通手术器械、光导手术器械(纤维内窥镜、激光治疗机等)、辅助手术器械(如各种麻醉机、呼吸机、体外循环等)、放射治疗机械(如深部X光治疗机、钴60治疗机、加速器、伽码刀、各种同位素治疗器等)、其它类:微波、高压氧、......医院必备的医疗器具按照各等级有不同要求。
从临床的角度,医疗器械可分类为:(一)大型设备类(三)诊断设备类1、CT{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1、超声波诊断仪2、MRI{核磁共振成像} 2、各类X光机3、PET/CT{医学影像诊断设备} 3、心电图机4、DS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二)检验分析设备类(四)重症急救设备类1、生化分析仪1、呼吸机2、血球计数器2、麻醉机3、双筒生物显微镜3、监护仪4、尿分析仪5、酶标仪6、洗板机7、生物安全柜8、超净工作台。
完整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分类)

完整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分类)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是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医疗器械分类规则》(第15号局长令)制定的。
该目录与《医疗器械分类规则》相辅相成,用于指导新产品的注册类别。
我国采用的是分类规则指导下的目录分类制度,制定分类目录的原则是从严掌握,参照国际通行的分类,并基于使用风险。
执行分类目录是必要的。
2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具体分类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包括了40个类别,涵盖了基础外科手术器械、眼科手术器械、口腔科手术器械、烧伤(整形)科手术器械、临床检验分析仪器、医用化验和基础设备器具、口腔科设备及器具、病房护理设备及器具、消毒和灭菌设备及器具、医用冷疗、低温、冷藏设备及器具等。
该目录的分类方法以风险为基础,考虑了医疗器械的使用环境、使用对象和使用目的等因素,为医疗器械的管理和监督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3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作用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是医疗器械监管部门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管理和监督的基础。
它规定了医疗器械的分类方法和标准,为医疗器械的注册、备案、生产、销售、进口和使用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同时,该目录还为医疗机构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提供了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医疗器械的分类和管理要求,从而提高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颅内钻、颅内锯、颅内凿、颅内吸引Ⅰ器、颅内电凝刀、颅内各种刀片、钻头、锯片等神经外科用剪神经剪、神经组织剪、神经剪刀、神经Ⅰ剪钳神经外科用钳神经钳、神经夹、神经钳针、神经钳镊、Ⅰ神经钳夹神经外科用镊、夹神经镊、神经镊钳、神经镊夹、神经组Ⅰ织夹神经外科用针、钩神经针、神经钩、神经镊针、神经夹针、Ⅰ神经针夹神经外科用其他器械神经钻、神经电凝刀、神经电切刀、神经Ⅰ吸引器、神经电极、神经电刺激器等肿瘤摘除钳、脑组织咬除钳和其他神经外科手术器械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器械包括银夹钳、U型夹钳、动脉瘤夹钳、神经外科脑内用镊、钩、刮、脑膜镊、垂体瘤镊、肿瘤夹持镊、脑膜钩、脑膜拉钩、神经钩、神经根拉钩、交感神经钩、脑刮匙和脑垂体刮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器械分类
一、一类医疗器械
1. 一类医疗器械是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直接接触人体的医疗器械,包括:手术器械、检验器械、消毒器械、护理器、眼镜、保健器材、救护器材、空气净化器、缝纫机等。
不仅有医学综合使用,并且一般伴有精密型仪器检测,同时要求操作者有有良好技术能力,需要严格实施质量管理,满足社会基本保障水平的医疗器材。
二、二类医疗器械
1. 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直接接触人体,但仍能够供医疗机构使用的医疗器械,包括:麻醉器械、运动康复器材、仿生机械、影像诊断器材、治疗器材、实验室设备、心电设备等。
这类医疗器械一般性能高,精度高,操作简单,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率,而且降低医疗机构及其他人的医疗风险,有利于提升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水平。
三、三类医疗器械
1. 三类医疗器械是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低风险或者无风险的,主要用于治疗或者诊断的医疗器械,其中包括:矫形和护理用品、助听器、便携式仪器设备、一次性器械、实验室诊断抗体、诊断
所用试剂等。
这类医疗器械性能相对简单,操作简单,易于维护,一般来说,使用门槛比较低,不需要专业技能,针对某一方面的检测或者治疗,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综合降低了患者就诊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