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阅读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课件

比较阅读
课堂导入
比较阅读,更能考查学生对于古 诗词的理解、鉴别和运用能力,靠机 械重复的记忆,不能应对新的题型。
01
考查方式
目录
考查方式 解题技能
应计策略 例题解析
考查方式
1、甲诗包含了怎样的哲理?它与乙诗中哪两句有 异曲同工之妙?
2、甲诗和乙诗抒情方式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3?、 结 合 具 体 诗 句 , 比 较 甲 、 乙 两 诗 在 内 容 上 的 异 同。
情
新雷 张维屏
感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比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较
【解析】
第一首要从二、三句入手, “春生”“千红万紫”都是新 事物新生活的一个代表。第二 首要把握最后两句,表达作者 愿做护花使者的愿望,愿意为 新生力量奉献自己的一切。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
的惆怅和友谊的悠久,韩诗借
“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
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 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 一句更妙,为什么?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日来。 云间连下塌,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人物形象 和自然景物 形象。
解题技能
三、语言赏析比较
品字析句抓关键字词
分门别类抓语言风格
第一抓动词,其 次抓形容词,再抓 数词、副词和其他 虚词。
或朴素自然或婉约 细腻,或清新明艳, 或幽默讽刺,或沉郁 顿挫,或悲壮大方等。
2023届高考古诗词阅读:比较阅读类试题+易错点的分析及训练

高考古诗词阅读:比较阅读类试题易错点的分析及训练易错试题(2022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①送别杜少府时,诗人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直抒胸臆,诗人和杜少府命运相仿,都远离家乡;但后一句开始转折,虽然各自天涯,距离甚远,但如同邻居一样相近,友谊长存。
诗人借此来排遣与杜少府离别的愁绪。
②送别唐少府时,诗人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意思是相知相交的时间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拥有相同的理想抱负;尾联“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化用典故,将对唐少府的不舍化为劝勉,劝勉唐少府不要犹豫走哪条道路,要以太阳边的长安为目标,为了心中的理想抱负而奋斗。
诗人借此排遣离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比较阅读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较两诗排遣离愁的不同方法并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考查角度,即比较点,为抒情技巧,可以从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
答题步骤为点明技巧—分析运用—说明效果。
解答此题,需要具备关于古代诗歌抒情技巧的必备知识。
另外,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夸张等)、表现手法(如对比、衬托等)等也常用来抒情。
首先,解读《白下驿饯唐少府》。
根据题目要求,分析诗歌后两联的抒情方法。
诗歌颈联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描写了夕阳西下暮色暗淡和隐约迷蒙的远阔之景,流露出诗人别离时的伤感和对前途的迷茫怅惘。
尾联借典抒情,反用长安日远的典故,长安虽远但如日可见,表达对友人的劝勉,呈现出豪迈之气。
颈联摹写眼前实景,尾联想象别后情景,虚实结合,使得情感的抒发更浓烈。
其次,回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首联直切题旨,分别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赴任的地点——长安和蜀州。
开展比较阅读活动的三种方法——以古诗词鉴赏为例

考点聚焦古诗词是中国古人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应该是学生认真学习和传承的文化精华。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古诗词教学方式单一乏味,致使高中生对古诗词学习的热情不高。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古诗词教学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要求课堂教学中积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个体解读能力的培养,以此积极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本文从比较阅读活动的三种方法出发探究了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一、题材相同、主题不同的文章的比较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些古诗词的题材相同,而表现出的主题不同。
探究其不同的原因可发现,原因主要表现为文章的作者处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人生阅历与家庭背景。
在教学这些题材相同、主题不同的古诗词时,要想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些古诗词,就应该运用比较阅读教学法帮助高中生有效理解这些古诗词的主题表现形式、写作方法等,从而让学生通过比较、辨析、赏析等手段,提升他们对古诗词的求同存异的分析与思考能力。
例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可与《夏日绝句》进行比较阅读教学。
通过运用比较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来理解这首词所表达出的主题。
我们知道《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苏轼,《夏日绝句》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
苏轼生活的北宋时期社会比较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上片写了古赤壁周围的景色,而下片写了怀古,实际上表达苏轼的郁闷心情。
苏轼在词中重点描写了东吴周瑜的英姿勃发、雄才大略、迎娶美女小乔,在谈笑之间就灭掉了曹操的百万大军,其目的是为了拿自己跟周瑜比较,周瑜很年轻就取得了如此功勋,而自己已到中年不但一事无成,而且还被皇帝流放,以此来表达苏轼怀才不遇和自我的旷达之心。
而李清照生活的南宋时期,由于金人的侵略,人民流离失所,南宋皇帝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北方故土,而且苟且偷生。
比较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比较阅读的运用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通过比较不同的诗词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词作品,拓展他们的文学眼界。
可以让学生比较汉代的《庐山谣》和唐代的《送友人》的写作背景、意境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差异,从而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人们的情感和文学表现形式。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比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蕴。
通过比较不同诗词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其中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可以让学生比较唐代的《登鹳雀楼》和宋代的《静夜思》的意境和表现手法,让他们从中感受到不同诗人的情感体验和文学表现风格,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蕴。
比较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比较不同诗词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帮助他们辨析不同诗词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可以让学生比较唐代的《登鹳雀楼》和宋代的《江城子》的写作手法和表现形式,让他们通过比较,找出不同诗词作品的共同之处和差异之处,培养他们对诗词作品的敏锐感知和鉴赏能力。
比较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比较不同的诗词作品,可以打破学生对古诗词的枯燥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让学生比较不同诗词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让他们了解到古诗词的丰富多彩和魅力无穷,从而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
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中,比较阅读的运用是非常灵活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设置比较阅读的内容和方式。
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诗词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比较阅读课堂活动。
可以设计出小组合作比较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比较不同诗词作品,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效果方面,比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意蕴,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词作品的魅力,增强他们对古诗词的喜爱和阅读兴趣。
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 (共30张)PPT课件

11
比较角度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问题: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衬托这种 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比较技巧
12
比较角度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醉落魄 离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酒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无人人说说。此生飘荡何 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酒醒后的情景,柳永的《雨霖铃》中 也有,试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4分)
比较技巧、内容情感
14
鉴赏小结1
古诗词比较阅读的方法小结
审读题干,明确考点: 从形象、语言、表现技巧、
内容情感等角度出发,进行比 较。
15
课前练习
酒醒后的情景,柳永的《雨霖铃》中也 有,试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4分)
16
问题分析
7
问题分析
阅卷分析一
不知道考题的比较角度!
8
考点回顾
命题考点
◎1、比较形象 ◎2、比较语言 ◎3、比较表达技巧 ◎4、比较内容情感
9
比较角度
宿石邑山中 韩翃
山中 王维
浮云不共此山齐, 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 秋河隔在数峰西。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比较阅读鉴赏-课件

看答卷 归纳问题
存在问题:
“苦笋”和“魏征”的特征概括错 误,情感概括错误
看答卷 归纳问题
存在问题:
没有分述“苦笋”和“魏征”的特 征,特征概括不全面,答题逻 辑不严密,没有使用专业术语。
小结:形象比较鉴赏题解题方法
1. 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 2. 审题,确定比较方式以及比较点
1. 方式:①同中求异,②异中求同,③辨析异同 2. 比较点:①形象的特征、内涵,②形象的作用 3. 分点标序、规范作答 1. 形象内涵:概括形象→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特征→形象的意义
手法、作用
考查要点
2024年新课标1 卷
本诗采用对比的手法,颈联写泉水的声音既响亮又微小,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情感、手法
2023年全国甲卷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写法(手法)、 妙处
2023年全国乙卷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 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2年浙江卷 分析《楼前》和《过勤政楼》这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 写法上的不同。
命题考点
1
诗歌形象比较(意象、
意境、人物、事物、
景物形象)
2
诗歌内容、情感基 调、思想感情比较
3
表达技巧比较(修辞 手法、表现手法、表 达方式、篇章结构)
4
诗歌语言比较(炼字、 炼句、语言风格)
比较角度一 形象比较鉴赏
魏征(魏徵)字玄成,唐 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 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 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 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 称为“一代名相”。
《苦笋》:咏物诗。苦笋是竹笋的一 种,色白、有节、味苦回甘。
参考答案:
—— ——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与答案(比较文)

比较文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 -3题。
(10分)[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戎异二者之为,何哉吏呼一何怒C、或王命急宣而或长烟一空D、满目萧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2、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甲文把山与水结合在一起些,不仅突出了山的险峻,还写出了四季的江水特点;乙文展现的洞庭湖则水波浩荡,气象万千,气势雄阔。
B、甲文引用渔歌,既突出了三峡的特点,又渲染了秋天峡谷萧瑟的气氛;乙文以“古仁人”的思想为依据,推出“先忧后乐”的名句。
C、甲文写三峡四季景色,详写夏秋,略写春冬;乙文写洞庭湖一阴一晴之景,通过对,比,突出不同天气对人的心情的影响。
D、甲文行文简洁,很少流露出作者的主观感情;乙文只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完全没有涉及作者范仲淹的情感立场。
古诗词比较阅读

古诗词比较阅读古诗词比较阅读1、关于意象、意境的比较鉴赏2、关于思想情感的比较鉴赏3、关于表现手法的比较4、关于字词的比较题型一:意象类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注: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
飐风:在风中摇摆。
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思考】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之点。
【答案】(1)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
(2)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
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
题型二:意境类①找意象;②点特点③析感情例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
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思考】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
请具体说明。
【答案】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
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1.面两首著名的咏物诗蕴含的人生境界有何不同?请你从中国历史上选出两个著名人物,分别代表这两种境界,并说明理由。
(2008深圳一模)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答案】(1)竹子象征人生的“坚劲”,石灰象征人生的“清白”。
或:《竹石》表现的是逆境中个性的坚持与张扬;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形象。
(2)《石灰吟》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2.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 不同点。(6分)
5
西村
游山西村
乱山深处小桃源,
莫笑农家腊酒浑,
往岁求浆忆叩门。
丰年留客足鸡豚。
高柳簇桥初转马,
山重水复疑无路,
数家临水自成村。
柳暗花明又一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
箫鼓追随春社近,
坏壁苔侵醉墨痕。
衣冠简朴古风存。
一首清诗记今夕,
从今若许闲乘月,
细云新月耿黄昏。
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求同
辨异
-
11
课堂演练 常见考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暮热游荷池上 杨
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 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 一时回首背西风。
1、比较修辞手法 求“同”
细草摇头忽报侬,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恨 愁 拟人
2、比较情感
辨“异” 回首 背 低面 藏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
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
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
续的捣衣声共同触动了词人内心孤独的心弦,引发了他的满怀愁情。
张若虚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月”。闺中思妇睹月生愁,但月
光多情相依,卷不走也拂不掉,生动地表现了思妇内心无法摆脱的
愁苦和迷惘。
-
9
考题示例 【比较内容情感】(2016年新课标Ⅲ卷 )
内内宴宴奉奉诏诏作作 曹曹翰翰①①
三三十十年年前前学学六六韬韬②②,,英英名名常常得得预预时时髦髦③③。。 曾曾因因国国难难披披金金甲甲,,不不为为家家贫贫卖卖宝宝刀刀。。
-
10
课堂演练 常见考题:
阅读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杜牧
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
细草摇头忽报侬,
半缕轻烟柳影中。
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
荷花入暮犹愁热,
一时回首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
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
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
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
比较方法:
求“同”关键词 寻“异”关键
大部分的比较类诗词都可以借助关键词来更好地分析
异同。关键词可能是描述意象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直
接或间接表明情感的动词等,当然也有的找不出具体的词,
要结合诗词的整体内容去理解。
-
7
考题示例 【比较语言】(炼字)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2、同一诗 (2014 ·山东卷)
人作品的 (2015 ·全国I)第8题
(2015 ·浙江卷)第21题
比较
(2016 ·北京卷)第17题
-
3
1、比较形象 2、比较语言 3、比较表达技巧 4、比较内容情感
-
4
高考链接 (2016·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8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
及的感伤。柳诗之在“末望”句,虚写置身峰头,以自己化身千万置身每
个峰头这一奇妙的想象来收束全篇,表达了对故乡亲友的强烈怀念。
-
8
考题示例 【比较表达技巧】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
捣练子令 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
都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杜诗凄怨低沉。“绿荷”有“恨”
而“背西风”,含有诗人感伤迟暮之恨,表露作者伤感不平之情。
杨诗活泼有趣。“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
“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臂臂健健尚尚嫌嫌弓弓力力软软,,眼眼明明犹犹识识阵阵云云高高 ④④。。 庭庭前前昨昨夜夜秋秋风风起起,,羞羞见见盘盘花花旧旧战战袍袍。。
【 【注注】】 ①①曹曹翰翰((992233~~999922)),,宋宋初初名名将将,, ②②六六韬韬::古古代代兵兵 书书。。 ③③时时髦髦::指指当当代代俊俊杰杰。。 ④④阵阵云云::战战争争中中的的云云气气,,这这里里有有站站阵阵 之之意意。。
声和月到帘栊。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
衣砧上拂还来。
9.张若虚诗“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与李煜词的末
尾两句“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借都月是 表现了人物
的情感,它们表现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李煜词采用视听结合、声色交融的方式,写出秋月的清光和断
99..这这首首诗诗与与辛辛弃弃疾疾的的《《破破阵阵子子((醉醉里里挑挑灯灯看看剑剑))》》题题材材相相似似,, 但但情情感感基基调调却却有有所所不不同同,,请请指指出出二二者者的的不不同同之之处处。。((66分分))
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 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 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拄杖无时夜叩门。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
点。相同点: 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 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 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②《游山西村》还体现
出深刻的哲理。
-
6
比较原则
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比较鉴赏,即“求同辨异”。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 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 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 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步骤。
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阅读
-
1
明确考纲要求
(考什么) 鉴赏评价D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
-
2
命题 特点
1、不同诗 (2015 ·北京卷)第19题
人作品的
(2015 ·湖南卷)第10(2) 题
比较
(2016 ·全国卷Ⅲ)第9题 (2016 ·浙江卷)第2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