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合集下载

课外古诗词前6首注释赏析

课外古诗词前6首注释赏析

què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这位姓杜的朋友也是位不得志 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 也不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 望五津时,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 沟通在一起。 大意: 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 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 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 是一样的啊!
huà n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 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 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 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 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 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 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宣州谢眺楼饯 别校书叔云 李 白
作品鉴赏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 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绪,语言苍 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 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 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终南别业
王维
王维(约692~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 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 济)。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的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 一家。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虽为 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 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 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轼称 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 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中国。 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 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 “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 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 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 一样。此句安慰杜少府,也道出 了千古以来人们的共同心声,成 为千年名句。此句一反送别诗缠 绵悱恻的格调,创造出开阔雄浑 的意境,表现出作者旷达的胸襟。

课外古诗词鉴赏(荟萃100首含答案)

课外古诗词鉴赏(荟萃100首含答案)

课外古诗词鉴赏(荟萃100首含答案)1.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把“月明荞麦花如雪”一句的意境描绘出来。

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了感情的变化。

这种感情变化的过程是:[ ]→想排遣烦闷→[ ]【答案】【小题1】七言绝句【小题2】白色的荞麦花,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犹如一片耀眼的白雪。

诗人精神为之一振,倍感欣喜。

【小题3】孤独寂寞由于惊喜而忘了孤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判断诗歌体裁的能力。

诗歌种类繁多,依据不同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按语言,可以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格律,可以分为律诗和绝句。

结合诗歌内容,.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

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句意境的能力。

首先要读懂诗句,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去了解诗句所写的内容,根据语境,用艺术的表达方式进行描写。

其中,可以运用修辞手法以及细节描写,但切记一点,描写不是翻译,不能将其当做翻译来写,要根据其内容进行想象和拓展,并要与主题结合。

多运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会使你的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示例:白色的荞麦花,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犹如一片耀眼的白雪。

诗人精神为之一振,倍感欣喜。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情感的理解把握能力。

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最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品味即可。

结合诗歌内容,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了感情的变化。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独出门前望野田”写出了诗人想排遣烦闷;“月明荞麦花如雪”写出了诗人由于惊喜而忘了孤寂。

2.天平山中[明]杨基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①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
东皋(gāo):皋,水边地。

王绩称他在故乡的躬耕游息之地为东皋。

薄暮:日将落之时。

徙倚:徘徊、彷徨。

长歌句: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或以为此句诗意,乃作者联想到《诗经》中有关“采薇”的片段,长歌以抒苦闷。

或以为此句诗意即长歌《采薇歌》,怀念伯夷、叔齐。

【赏析】
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

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

颔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

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

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

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

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并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

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
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藉,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此诗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鉴赏一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鉴赏一

课外古诗词鉴赏(一)(七年级上册)一、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

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

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

全诗连用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语言自然流畅,构思新颖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青年李白的艺术天赋。

峨眉山月歌⑴峨眉山月半轮秋⑵,影入平羌江水流⑶。

夜发清溪向三峡⑷,思君不见下渝州⑸。

[1]白话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4]作品鉴赏: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朝代】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朗读节奏划分】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两山峰相对,望之如蛾眉,故名。

⑵半轮秋:谓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个车轮。

⑶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在今四川中部峨眉山东北。

源出宝兴县北,东南流经雅安、洪雅、夹江等地,到乐山汇大渡河,入岷江。

⑷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省犍为县,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乐山县志》谓当指四川省乐山县之嘉州小三峡: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清溪在黎头峡之上游。

一说指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⑸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唐代州名,属剑南道,治所在巴县,即今重庆市。

【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主题思想】《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通过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作者】杜甫【朝代】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朗读节奏划分】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⑴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⑵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⑶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古诗词及鉴赏20篇课外

古诗词及鉴赏20篇课外

古诗词及鉴赏20篇课外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解析:王维这诗写得那叫一个妙啊。

你看啊,开头就说“人闲桂花落”,这人得闲到啥程度呢?连桂花飘落都能察觉到。

这桂花落的画面,一下就给人一种很静谧的感觉。

然后“夜静春山空”,夜里安静得很,这春山好像啥都没有似的,就突出了那种静悄悄的氛围。

这月亮一出来,居然把山里的鸟儿都惊到了,这鸟儿呢,时不时就在山涧里鸣叫几声。

你想啊,本来安静得不得了,鸟儿这一叫,反而更显得这春山的寂静了,这就是一种很巧妙的写法,用动来衬静呢。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赏析:韦应物这首诗可有意思了。

他说自己特别怜惜那涧边生长的幽草,为啥是幽草呢?感觉就是那种不被人注意,安安静静长在那儿的小草,他就偏爱。

上面呢,还有黄鹂在深树里鸣叫,这一静一动的搭配就很有画面感。

再看后面,春潮带着雨在傍晚的时候来得很急,那水流得哗哗的。

最后这个“野渡无人舟自横”可太绝了。

那荒野的渡口没有人,小船就那么横在水面上,就好像它自己在那享受着这一片宁静和湍急水流的对比呢,给人一种很随性、很自然的感觉。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解析:岑参这诗就像在给我们讲一个很感人的小故事。

他向东望着故乡,路好长好长啊,离家那么远,思念一下子就涌上来了,哭得袖子都湿了。

这时候呢,在马上碰到了要回京城的使者,可是没有纸笔啊,没法写信。

那咋办呢?就只能拜托使者给家里带个话,说自己平安。

你看,这种思乡之情很浓烈,但是又很无奈,只能简单地报个平安,就像咱们出门在外,有时候很想家,但是又没办法好好表达的时候一样。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赏析:杜甫的这首诗啊,看起来简单,其实大有深意呢。

他先说以前在岐王的宅子里经常见到李龟年,在崔九的堂前也多次听到他唱歌,这是回忆以前的美好时光啊,那时候他们的生活应该是很不错的。

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

课外古诗词赏析观刈麦①白居易【作者档案】【诗词详解】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lǒng)②黄。

庄稼人很少有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翻金浪。

妇姑③荷(hè)箪(dān)食④,童稚携壶浆,相随饷(xiǎng)田⑤去,丁壮⑥在南冈。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到田里去送饭,小伙子们割麦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zhuó)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⑦(bǐng)遗穗(suì),左臂悬敝⑧筐。

更有一个穷苦的村妇,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wéi)悲伤。

家田输税⑨尽,拾此充饥肠。

村妇诉说一番话众人听了都很悲伤。

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今我何功德,曾(zēng) 不⑩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dàn),岁晏(yàn)有余粮。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做官吃禄米足三百石,年底家里还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三注释:①刈:割。

②陇:同“垄”,这里指灾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

③妇姑:这里泛指妇女。

④荷箪食:荷,肩挑;箪食,竹篮盛的食物。

⑤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⑥丁壮:年轻力壮的男子。

⑦秉:拿。

⑧敝:破。

⑨输税:缴纳租税。

⑩曾不:从未。

事:从事。

岁晏:年底。

晏,晚。

【诵读鉴赏】《观刈麦》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zhōu zhì)(今陕西西安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

诗人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附录诗歌赏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附录诗歌赏析

1、《观刈麦》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 情?
• 表现了人民劳动的艰苦、生活的贫困,表 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 自己不事农桑而俸禄优厚的惭愧、内疚和 自责。
2、在这首叙事诗中,诗人为我们描 绘了哪两幅生活场景?试用简洁的 语言加以概括。
• 农忙时节,农家全家上阵抢收小麦的图景; 一个没有了土地的农妇捡拾麦穗充饥并哭 诉的情景。(或:举家忙碌;凄凉拾穗。)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这首诗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托物言志的写法。 •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 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 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强烈的 爱国主义情感。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中的哪个字用的好,试作评析。
• “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 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梅花凋落了, 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 但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 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 也不会改变,赞颂了梅花虽遭摧残 但仍保持坚贞高洁的品格。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上片美 丽而富有生机的景色。
• 答: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梨花刚 刚开放,柳絮却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 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 边疏疏落落地点缀着那么几点青苔,在茂 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
浣溪沙 宋 苏轼 • 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 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 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卜算子 咏梅 •
南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 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词大意】
• 驿站外面的断桥旁边,梅花在那里寂寞的 开放无人过问。已经是黄昏时分,梅花在 那里孤独地忧愁。再加上遭受到风和雨的 摧残。梅花本无意思苦苦地争求春天,完 全听凭群芳妒忌。飘零落地成为泥土,又 被车轮辗作尘埃,只有那香气还和原来一 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一、语言描述类
要求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生动 形象的语言描绘出诗歌美丽的画面 。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加以具体赏析。
答:看那一树树淡白的梨花开得正艳,柳条早已变 得深青欲滴,等到轻风拂过,柳絮漫天飞舞的时 候,看到的将是满城的花絮了。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情感?
答: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 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的残春景象油然而生叹惜之情。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 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不由得怀疑“ 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 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趣 妙横生。
答: 一个“弄”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 山光物态以人性,显示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 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 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新鲜、 湿润,诗人很好地融情入景,采用“以景诱人” 的留客方法,表达了诗人对客人的无限挽留之意。
红杏枝头春意闹。
诗中一个“闹”字有何特色,请用具体的语 言加以分析。
答:一个“闹”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 朵朵红杏比作一个个有生命力的人来写,不仅 突出强调了杏花数量之多,之密,而且更加增 添了许多春天的活力与生命的气息,令人拍案 叫绝。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 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 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了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 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18.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⑴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 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答: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 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 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 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答: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 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练习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题奉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头两句所写到 的景色?
在一个日落黄昏的下午,花朵离散飘零, 落满了小院的木门。只见到远处隐隐约约的 几个黑点,原来是几只乌鸦正在绕着树林盘 旋飞翔,。
二、字词赏析类
一般是要求我们对诗句中比较经典的 字词进行赏析,说出这样运用的妙处来。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
答分:这析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 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 刻哲理的?
答: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 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 永无止境。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 “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
但是无论什么题型,一般来说最后一 题都会涉及诗歌的情感或者哲理或者主题 之类。对于这样的题目我们就是要学会抓 住关键词,然后发挥一下联想和想象,再 加以语言的美化就可以了。
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我们的中考试卷里面附加题的最后一 题一般来说都是课外古诗鉴赏,主要考察 大家对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色、情感和蕴含 的哲理的品读理解能力。
有些时候也会考考大家对关键字词的 赏析,一般来说诗歌的主题或者情感都是 必考的。这样的题型不会很难,大家一定 要树立信心,每个同学都能做好,都能够 得分。
1.请用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出诗歌前三 句中的画面。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 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 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从空间的隔离,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 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贬居期间的孤苦情绪.
答: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 映衬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 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⑵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 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 是人非的感慨。”)
13.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的复杂 心理?简要分析。
答: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 来临之际,突发不安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 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独”两字,营造出 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 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 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 坚定不移.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