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鉴赏
中国美术鉴赏讲课教案

五、魏晋南北朝
• 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 域,打开了通向中亚、西亚的陆上交 通“丝绸之路”。千百年来,碧天黄 沙的丝路贯通着中西文化交流和友好 往来。而敦煌,地处丝路南北三路的 分合点,当年曾是一座繁华的都会, 贸易兴盛,寺院遍布。以艺术形象宣 传思想的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 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沿路留下了大 量的石窟文化遗产,其中以莫高窟为 主体的敦煌石窟规模最大,延续时间 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
汉代壁画局部(图)
山东临沂 一带画像石墓 及画像石宗祠 比较集中,风 格独特 。早 期汉代画像石 比较粗简,构 图比较简单。
汉代画像石(图)
汉墓墓门
汉代政府一 度实行岁举孝廉 制度,人们以丧 葬礼仪为手段, 竞比高低,扬名 立世,厚葬之风 愈演愈烈,墓室 装饰也随之形成
一个高峰期。
汉墓装饰局部
• 1987年12月,甘肃敦煌莫高窟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第249窟西 壁龛内北侧的飞天
敦煌莫高窟第305窟顶部飞天
275窟北壁尸毗王本生图
257窟鹿王本生图
顾恺之《洛神赋》 取材于三国曹植
的《洛神赋》。原作 描述的是诗人情场受 挫,未能与所爱的人 结合,而通过神话寓 言,在想象的空间中 让自己与洛水边美丽 的仙女洛水神相遇, 以释放自己对失去情 人的伤怀和思念。此 卷很好地传达了原赋 的思想境界,在画中 我们可以清晰地找到 原作所传达的思想。 它是书画境中的另一 种毫不逊色的《洛神 赋》。
美术鉴赏:八大山人、林风眠、梵高作品赏析

1、八大山人瓶花八大山人这幅水墨写意画,运笔用墨,构图留白都十分精妙。
画瓶用了各类分歧的线条,有粗细、深浅多样的方式。
墨光浮动,漫笔点在瓶上的墨点,恰好施展出陶瓶的质感。
让我们看到了陶瓷支离破碎,色泽对比。
透露出作者意难平,悲愤却又无处诉说,只能将一腔热忱投注于绘画中的凄凉心境。
一枝孤零零的花枝看似随意漫不经心却又端端正正的立于瓶中,与端正摆放画面中央的花瓶相映成趣。
画面构图、用墨简单自如,有如神来之笔。
从描写物体的形象中,充分流露出八大山人豁达崛强、磊落不羁的个性,和果敢立异的肉体。
结合八大山人所处时代背景与身世经历,可想而知这幅《瓶花》看似简单却蕴藏玄机,作者脑海中滔滔江水绵延不绝,倾泻到纸面上的却是一副收敛后的理智与看破。
2、林风眠静物林风眠的油画作品具有现代特色,其中,这幅作品色彩偏暗,给人一种悲凉、孤寂、空旷的感觉。
构图简单规矩,蓝色窗帘背景与暗黄色花朵相得益彰,凸显作者并不轻快的心情。
我从前很少了解到中国由这样优秀的油画作家,林风眠先生无疑是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他具有创新开拓、中西合璧的精神。
但他又不同于西方浓墨重彩的油画创作方式,油墨仿佛是兑了水的,渲染渐变,营造一种悲凉的氛围。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能够创作出这样优秀的绘画作品,林先生想必是自小接受良好教育的。
画面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笔墨放纵、韵味醇厚。
3、梵高夹竹桃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作品总是具有一股火辣辣的明快性。
画面奇诡艳丽,浓墨重彩,夹竹桃的叶子整齐中却又带着一股邪气错落,让人心里发毛。
桌面的色彩丰富,几笔蓝色浑然天成,更增加画面的奇诡艳丽。
可以看出梵高着重抒发自我感受,同时表达主观感情和情绪跌宕。
对于夹竹桃的质量感和体积感,蛋糕致力于用色彩进行相关塑造,并不着重于追求光影的游戏。
他的《向日葵》《星空》都是传世杰作,对后来人具有积极有意义的影响。
同时也可以看到,梵高对油画创作中,背景并不追求平滑的颜料分布,而是错落有致的深浅叠加,更有趣味。
高中人教版美术鉴赏(一)中国美术鉴赏1学些美术鉴赏知识课件(共31张PPT)

• C题材内容---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 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
• D作品的形式---绘画可分为壁画、年 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
油画 版画
水彩 水粉
年画 宣传画
漫画 插画
雕塑:指用各 种可塑材料(如石膏、 树脂、粘土等)或可 雕、可刻的硬质材料 (如木材、石头、金 属、玉等),创造出 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 可触的艺术形象,借 以反映社会生活、表 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 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的艺术。
思考:“art”一词有“美术”和 “艺术”的含义,那么“美术”和 “艺术”两者的领域是否等同?
• 在艺术分类中,美术 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 空间艺术。但是美术不等 于艺术。(艺术包括文学、 音乐、舞蹈、戏剧、影视、 杂技、美术等)我们要把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
“美术”的定义和类型:
• 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 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 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 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 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 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宫殿建筑 纪念性建筑
宗教建筑 园林建筑
美术鉴赏的方法:
•(1).感悟鉴赏 •(2).社会学鉴赏 •(3).比较式鉴赏
感悟鉴赏:从自身 的经验出发,充满想 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 美术作品。在欣赏过 程中,可以任由思维 自由想象而不受限制 -----适合于写意性 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 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 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 象,而是通过主观化 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 术家的情感。
雕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它 划分为以下不同的类别:
• A. 制作工艺----雕塑可分为雕和塑。
《中国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了解中国美术发生的种类、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2、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进程,掌握美术史的发展趋势。
3、了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画家及作品、美术现象与重要流派,培养、提高分析和鉴赏能力。
4、能运用所学的中国美术史知识,总结美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使学生具有设计创作研究能力。
5、能运用所学的中国美术史基本理论与知识,胜任社会美术与设计领域工作。
6、了解中国优秀的艺术文化思想;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 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美术鉴赏》
2.主要参考书
《中国美术通史》(全8卷) 《中国美术史》。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鉴赏

SHIJIEMINGHUAZHONGDEHUIHUAYUYAN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鉴赏
红陶兽形器 大汶口文化 高121.6厘米,长22.4厘米 山 东省泰安县大汶口出土 山东 省博物馆藏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鉴赏
制陶器,烧成温度900—1000℃。
器型有鼎、鬶、盉、豆、尊、单耳
杯、觚形杯、高领罐、背水壶等。
八角星形彩陶豆
许多陶器表面膜光,纹饰有划纹、
纹、篮纹、圆圈纹、三角印纹、镂孔等。彩陶较少但富有特色,
彩色有红、黑、白三种,纹样有圈点、几何、花叶等。
SHIJIEMINGHUAZHONGDEHUIHUAYUYAN
中国陶瓷 西 西 安( 市唐 段) 伯白 阳瓷 墓贴 出花 土高 )足 钵 ( 高 厘 米 , 陕
204-
23
SHIJIEMINGHUAZHONGDEHUIHUAYUYAN
中国陶瓷 ( 唐 ) 唐 三 彩 贴 花 龙 耳 瓶
205-
SHIJIEMINGHUAZHONGDEHUIHUAYUYAN
中国陶瓷 日 本 东( 京唐 国) 立唐 博三 物彩 馆宝 藏相 )花 盘 ( 直 径 厘 米 ,
形 钵
龙山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2310—前1810年。继承仰
韶文化因素发 展起来。早期主要分布在关中 、晋南、豫西一带。晚期主要 分布于河南、和河北的南部。 陶质以灰陶为主,也有少量红 陶,黑陶数量增加,出现少量 蛋壳陶。烧成温度1000℃左右 。陶器常见手制轮修,晚期见 到轮制陶器以及模制陶器。器 型有杯、盘、碗、盆、罐、鼎 、、鬲、鬶、等。彩陶很少, 常见纹饰有篮纹、绳纹、方格 纹、附加堆纹等。 盉hé古器名 。青铜制,圆口,深腹,三足。为酒水调和之器,用以节制酒之
中国美术鉴赏ppt课件

国际影响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 文化交流的加强,中国美术在国际上 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03 中国绘画鉴赏
CHAPTER
中国绘画的种类与特点
中国画分类
按内容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 花鸟画等;按技法可分为工笔画 、写意画等。
中国画特点
注重笔墨运用,追求意境和气韵 生动,强调诗、书、画、印的结 合。
中国建筑注重装饰与彩画,通过雕刻、绘画 等手法,增加建筑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建筑的名胜古迹鉴赏
故宫
位于北京,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 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 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长城
位于中国北方地区,是一道古老的军 事防御工程,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 一。长城的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古 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促进文化交流
通过美术鉴赏,增进不同 文化间的理解与交流,推 动文化多样性发展。
课程内容与结构
中国美术史概述
简要介绍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 流派。
02
绘画艺术鉴赏
重点讲解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 绘画艺术的鉴赏方法和代表作品。
01
03
书法艺术鉴赏
分析书法的艺术特点、流派和代表作 品,探讨书法的审美价值。
民间美术鉴赏
展示民间美术的丰富多彩,包括剪纸 、年画、泥塑等,探讨民间美术的审 美趣味和文化内涵。
05
04
雕塑艺术鉴赏
介绍雕塑艺术的种类、特点和代表作 品,探讨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02 中国美术概述
CHAPTER
中国美术的历史发展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 阶段,以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墓 壁画为代表。
诗书画印结合
中国美术往往将诗、书、画、 印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

第一节 陶瓷
图3-3 彩陶漩涡纹瓶
第一节 陶瓷
一、 陶器
4.黑陶
黑陶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滇藏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 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 000 ℃,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 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
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被誉为“土与火的 艺术,力与美的结晶”。中国黑陶的制作工艺比原始彩陶更纯熟、 精致、细腻和独特,早在瓷器产生的约2000年前中国黑陶已达到 与瓷器相媲美的工艺程度。图3-4所示为龙山文化陶器黑陶罍。此 酒器1974年出土于山东省胶州市三里河遗址,细泥黑陶,外表打 磨光滑,乌黑黝亮,侈口,口径13 3厘米,高22厘米,高直颈, 圆肩,深腹,腹壁较斜直,肩部附有对称的两耳和两盲鼻,颈部 和腹部有弦纹,器盖呈覆碗形,上部有环形把手。
第二节 青铜器
图3-8 司母戊大方鼎
第二节 青铜器
2.四羊方尊
尊,今作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 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 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较著 名的有四羊方尊。商周至战国时期,还有另外一类形 制特殊的盛酒器——牺尊。牺尊通常呈鸟兽状,有羊、 虎、象、豕、牛、马、鸟、雁、凤等形象。牺尊纹饰 华丽,在背部或头部有尊盖。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 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
第二节 青铜器
图3-9 四羊方尊
第二节 青铜器
3.龙纹觥
觥,古代的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
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 卷的象头状。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 四腿为足。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鸟兽形卣相似,因此有 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然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 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 龙纹觥(图3-10),也可称为龙纹兕觥,商代后期青铜器。 1959年出土于山西省石楼县桃花庄。这件商代的龙纹兕觥为 我们认识兕觥提供了实物根据。这件造型奇特的兕觥独具风 采。觥的装饰纹样精美华丽。
第二讲:美术鉴赏——中国部分

——中国部分
雕刻艺术:陶俑、陵墓雕刻、佛教造像。
陶俑:用红火黑质泥土烧制而成的经拨弄能够做出一些动作的偶人。后 因观念发生变化,成为墓葬中一切有生命的替代物的总和。
汉代黑陶—人,马,车
彩绘伎乐陶俑
说 唱 俑 东 汉
击鼓说唱俑 东汉
制俑艺术的最后一个高潮 唐三彩:指唐代在单色釉基础上出现的混合运用釉色的彩色釉陶,其中有的题材特 别表现出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它并不只有三色,还包括黄绿白蓝赭色等多种颜色。 出现在高宗、武则天时期,兴盛于盛唐,“安史之乱”后日渐凋零。
唐 寅 《 吴 蜀 宫 妓 图 》
唐 寅 《 秋 风 纨 扇 图 》
陈洪绶(款) 《麻 姑献寿图》
陈洪绶 《九老图》
任伯年《苏武牧羊》
黄慎(款) 《渔翁》
徐悲鸿《愚公移山》
徐悲鸿《九方皋》
中国画:山水
隋 展子虔《游春图》
唐代:简笔山水:吴道子。水墨山水:王维。泼墨山水:张璪。青绿山水:李思训、 李昭道父子。
陵墓石刻:用作装饰,和体现他们的权势和渴望灵魂不死的迷信心理。
马 踏 匈 奴 西 汉
石刻伏虎 西汉
石刻人和熊 西汉
马超龙雀 东汉
武帝景安陵
东 汉 高 颐 墓 石 辟 邪
武则天乾陵
昭陵六骏-飒露紫
昭陵六骏-拳毛騧
昭陵六骏-白蹄乌
昭陵六骏-青骓
昭陵六骏-什伐赤
昭陵六骏-特勒骠
佛教造像 云冈石窟: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 (公元5世纪中期)
南宋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
(南宋)李唐《万壑松风图》
夏 珪 款 《 夏 山 行 旅 图 》
( )
马远《梅石溪凫图》
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可染--我最喜欢的画家
“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这是李可染大师的座右铭。
李可染画的“牛”也颇见功力。
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画牛成为其山水画创作的补充,并逐渐形成风格。
他自诉“吾崇其性、爱其形,故不倦写之。
”对于线条的理解和追求,也是受了他的老师齐白石的影响,与其画虾的手法颇有些相似,特别喜欢他的《万山红边》这幅画。
山水画
一位国际友人参观故宫绘画馆,看到展子虔《游春图》,他问是什么时代的作品,当有人告诉他是隋朝的、距今已经一千三百多年时,这位国际友显得非常惊讶,他摇着稀疏的头发赞叹说:"不可思议!中国绘画反映生活为什么这样早!"有人以为山水画不能反映生活,这是不对的。
中国人很早在自已生活环境中发现美,想要表现环境中美的事物。
古人从表现神,描绘宗教故事到画山水、花鸟,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从前看见石涛一张画,题诗一首:
丹井不知处,药灶尚升烟。
何年来石虎,卧听呜弦泉。
刚开始怎么也看不懂,后来有个同学去黄山了,回来拍了好多照片,原来黄山的风景如此壮观。
一看实际的黄山的风景便知,在黄山上,石涛是把黄山很多不同景点集中在一处:丹井、药灶、石虎、呜弦泉这许多地方,经过组织加工,画在一个小册页上。
"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可以说已经参透山水画创作之奥妙。
意境,既是客观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反映,又是作者自己感情的化身,一笔一划既是客观形象的表现,又是自己感情的抒发。
创造一个艺
术品,艺术家不进入境界是不会感动人的。
他们自己都没有感动,怎么可能感动别人呢?有些戏剧演员,站在台上一动不动,一句台词没有,但却浑身是戏,因为他们的精气神已经完全进入境界。
有一次看京剧《长板坡》,刘备吃了败仗,在当阳道上露宿。
当时刘备身边坐着两位夫人,都既没有台词也没有动作。
但是我看糜夫人一身都戏,而甘夫人一点戏也没有。
糜竺夫人抱着小孩,使人感到在战场上风尘仆仆,精神疲惫。
而甘夫人完全走了神,我看到的并不是甘夫人,而是化了妆的演员,这时可想或许是她在想赶紧卸妆后赶快回家买菜、做饭或是接孩子……
艺术道路
中国艺术有一个最了不起的传统,是讲人品与画品的统一。
人品不好,画必然不好。
一个人只求名利,必然作假、讨好、欺骗,必然嫉贤妒能,整天想着压人家,必然有状元思想,总想自己什么都第一。
德、智、体、美,德要放在第一位。
说实在的,没有一个沽名钓誉的人能得到真正的荣誉的。
名誉的评价在人民,在于历史。
屈原写《离骚》,司马迁写《史记》,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为了什么名利吗?居里夫人做科学实验失败了那么多次,最后发现了镭,人家奖给她勋章,她把勋章拿给小孩子玩,很看轻这些东西。
一个人完全没有一点邪念,是不可能的,但一定要克服邪念。
庄子讲过一个故事:有个驼背老人,在树林里粘蝉,好像用手拿,一个也跑不掉。
庄子问他本领哪里来?老人说,我练出来的。
我用一根竿子顶一个球,后来加成两个球,再加成三个球,练来练去,从不间断,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
粘蝉时,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蝉翼上,宇宙之大,别的什么都看不见。
庄子听了感慨地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
艺术上的创造谈何容易!它是在一定条件下自然形成的。
黄宾虹常说,"学艺不可求脱太早"。
齐白石的风格,60岁后才逐渐形成,当然这可能晚了一些,条件不够而侈谈创造是徒劳。
齐白石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后一句就是指终生食而不化的人说的。
"像"与"不像"是相对的,但又是相反相成的。
齐白石在湖南家乡时学何绍基的字,非常像。
到北京以后,眼界宽了,觉得"何字"格调不高,于是改学金冬心,学得很像,可以乱真。
后来改学李北海,时间最久,功力最深,结体笔势都相似。
最后兼学汉碑、魏碑、篆隶……脱化出来,加上自已的创造,形成个人的风格,但我们还能隐约看到李北海的影子。
论名师巨擘
白石老师有句诗道"采花蜂苦蜜方甜",好心的艺术家往往只愿把有丰富滋养芳甜的成果分享给人,却不愿人知道自己所受的辛苦。
假若有人问白石老师,在他的艺术修养上,用过多大的苦功,我想以俗谚"钢梁磨绣针"这一句话作比并不怎样过分。
就以老师画案上那块砚台来说,那是一块又粗又厚的石砚,我不知他是从何时用起的,但以老师作画之勤,经过千万次的研磨,砚底有的地方已经很薄,近年别人给他磨墨时,总是嘱咐墨往厚处磨,不要把砚底磨穿了。
老师曾经对我说过,他一生十日未作画,一共只有过两次,一次是太师母逝世的时候,一次是他害了病,此外总是天天作画,功夫从不间断,把画画作为日课,哪天因事作画数量不够,次日还要多画补足,白天时间不够,晚上张灯继续。
所以我们的老师的画上也常常可以看到"白石日课"和"白石夜灯"的题字。
听说他早年在北京,为了潜心用功、牺牲了一些个人娱乐享受,摆脱掉一些不必要的社交关系,为了杜绝当时社会一些无意义的干扰,白天也把大门落锁,甚至在门外贴上"齐白石已死"的字条,因而传为逸
闻。
过去学校挂有黄宾虹先生的画,一些人看不懂,有的甚至提出反对挂黄先生的画,说这些画没有什么意思,其实黄老先生的画有很多优点,足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但是,他的画,意境比较旧,我们不能完全用现代人的思想感去要求他。
学习传统,要有分析,要有"师学舍短"的精神。
黄先生的画整体感很强,层次很深厚,充分再现了大自然多种物象的微妙复杂的关系,若即若离,浑然一体。
有的画远看葱茏茂密,山石重叠,近看一块石头也找不到。
有的画充分表现了江南山水饱含水蒸气的浓郁气氛,在笔墨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很好学习的。
艺术这门学问追求起来无尽无休。
艺术工作者为了使自己的作品达到高度感人力量,不仅早年要踏踏实实练好基本功,以后还要结合着创作要求、终生不息地逐步加以磨炼提高。
徐悲鸿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同我谈过这样的话:他说他平生很喜爱荷花,可是从来不敢去画它。
假若真正要画的话,就需要买十刀二十刀纸,把这些纸都画完了,他就可以真正地画荷花了。
我觉得这是发人深思的经验之谈。
我第一次欣赏林风眠先生的静物画是一幅鸡冠花,漂亮极了!他的画的艺术造诣是非常高超的,他的画充满了诗意,并不像现在有些画让人家看不懂。
他的画,大家都看得懂,很美。
他的画摆在世界绘画里,从文艺复兴到印象派的画家之中是毫无逊色的,甚至超过他们。
德国歌剧很著名,日本的歌妓很有名,但他们的艺术造诣再高我感觉也比不上中国几千年来发展而来的绘画艺术。
中国画给人一种愉快的感觉,使人看了中国的绘画心情就特别愉悦舒畅。
中国艺术的意境,在世界艺术史上是很了不起的,没有意境就没有
中国艺术。
所以杜甫有句话:"意境惨淡经营中。
"如京戏,有很多观众,即使连胡琴、动作、唱词、故事都非常熟悉了,仍是百看不厌,什么原因?这就是由于京剧意匠已经达到高度境界产生的魅力。
佛教艺术由印度传来,但我们古代的美术家没有囫囵整吞,而是沿着民族艺术传统,通过当时的实际生活,把它加以咀嚼消化,于是以外来文化影响为滋养,使自己民族文化得到了新的发展。
梁思成氏有篇考察云岗雕刻中建筑形式的文章,从建筑的基本结构上说明外来影响如何融化于我们中国建筑的根本样式中。
我自己读书不够,学习不够,感觉自己还是小学生,即使现在学了一定的知识,感觉还是不行,即使学了一定的艺术知识,感觉还是对我国的艺术了解的不够多不够精。
有文章说,李可染是爱国者,我很高兴。
一个人不爱国,怎么能爱世界!在世界上应走自己的路,不能扎在外国人那里去。
中国的艺术博大精深,我们还是要好好学学中国的绘画艺术,了解中国的精深的文化,自己学习之余还可以对中国的文化进行广泛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