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2021新版)

合集下载

个人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

个人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

个人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个人政绩观是指个人对自身政绩的认知、评价和追求, 是对个人在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

一个人的政绩观可以直接影响到其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和成就,也可以影响到其在社会中的形象和声誉。

因此,一个健康、积极的个人政绩观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培养和维护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存在着个人政绩观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功利性太强:有些人在追求政绩的过程中,往往只看重结果,不注重过程。

他们总是追求眼前的荣誉和成就,而忽视了中长期的发展目标。

在工作中,这种人容易为了达到目标而不择手段,甚至不择良朋恶友。

他们追求的是别人眼中的“成功”,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就和贡献。

二、个人英雄主义:有些人在取得一定成绩后,往往容易产生自满和骄傲情绪。

他们认为自己是“能手”、“高手”,甚至觉得自己是不可替代的。

这种人容易不重视团队合作,经常搞“一人团队”的做法。

他们的政绩观往往只停留在个人荣誉和成就上,缺乏对团队、组织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官位病:在政府部门或企业单位中,有些人在追求政绩的过程中,总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拼命。

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投入只在于能够获得更高的职位和更多的利益,而不在乎自己的工作实绩和业绩。

这种人往往容易摇摆不定、不择手段、争权夺利,给组织带来负面影响。

四、虚荣心强:有些人在政绩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过分追求外在的荣誉和社会地位,迷恋于名利和地位。

他们在工作中经常为了个人形象和声誉而过度追求表面功效,而忽视了实际工作成效。

这类人往往迷失了工作的本质,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和责任。

五、短视急躁:有些人在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缺乏耐心和长远眼光,只看重眼前利益,不注重持续发展。

他们往往急功近利,只想要迅速取得一时成功,却忽视了长期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这种人容易在工作中急于求成、急于表现,却往往无法持久地保持优秀表现。

以上是个人政绩观方面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现,也会给团队、组织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政绩观自查自纠问题及整改措施

政绩观自查自纠问题及整改措施

政绩观自查自纠问题及整改措施自2020年以来,我任职的部门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了更好地指导工作、提高工作水平,特进行政绩观自查自纠,及整改措施的总结与反思。

以下是我认为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问题分析1. 工作目标不明确。

在过去的工作中,有时会出现工作目标不明确、任务不明确的情况。

这导致了工作混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 工作流程不规范。

有时在处理工作时,缺乏统一的流程和标准,导致了工作效率低下,项目实施不力。

3. 部门人员素质不高。

在部门中,存在一些人员素质不高,工作态度不端正的现象。

这直接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 缺乏创新意识。

在部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重复简单的工作,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

5. 沟通不畅顺。

在工作中,存在相互沟通不畅顺,信息传递不及时的情况。

导致了工作中出现了不必要的误会和问题。

二、整改措施1. 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

在后续的工作中,我将会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并明确每个人员的任务和责任,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

2. 规范工作流程。

建立统一的工作流程和标准,确保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规范的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项目实施能力。

3. 加强人员培训。

加强对部门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潜力。

4. 注重创新意识。

在工作中,鼓励部门人员勇于创新,提出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5. 加强沟通协调。

加强内部和外部的沟通协调,及时分享信息,消除各个部门之间的隔阂和误会,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自我检讨在以上问题及整改措施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方面,我工作中有时会意气用事,缺乏充分的思考和沟通。

另一方面,有时也存在效率不高、处理问题方式不当的情况。

通过这次政绩观自查自纠,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会更加努力地改进自己,提高工作水平。

四、总结政绩观自查自纠,是一种自我反思和审视,是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的重要手段。

政绩观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政绩观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政绩观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政绩观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政绩观成为了政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政绩观是指官员或政府对个人或团队的工作表现过于注重短期成果和外在表象,而忽视了长远发展和民众真实需要的一种思维方式。

1. 重视短期成果而忽视长远规划政绩观使得官员在履职过程中更加关注能够立即带来成效的项目,而忽略了长远发展和可持续性。

他们过分追求眼前的荣耀和回报,往往导致投资不均衡、资源浪费等问题。

2. 官僚主义行为与审计风险为了尽可能提升自己的政绩,有些官员采用官僚主义行为来迎合上级领导或展示自己的个人能力。

这样做不仅容易造成资源浪费,还增加了审计风险,给反腐败工作带来难度。

3. 忽视民生需求与公众参与过度关注政绩也使得一些官员往往忽视基层贫困民众的真实需求,政府工作与公众之间缺乏互动和合作。

这种情况下,政府制定的政策和项目往往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导致民众对政府产生不满。

4. 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在一些地方政府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问责制度,官员们更容易陷入短期功利考虑,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改变政绩观问题。

这种情况下,改革和整顿需要一个更加系统化和长效化的过程。

二、整改措施为了解决政绩观存在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整改措施:1. 制定长远可持续发展规划政府需要更加注重长远发展规划,在项目实施前进行严谨的评估和规划。

要注重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平衡,确保项目能够带来全面发展。

2. 加强监督机制与问责制度建设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和问责制度,明确官员职责与权力边界,并设立相应惩罚措施以防止官员滥用职权和谋取个人政绩。

3. 加强公众参与与沟通政府应积极倾听民意,加强与民众的互动和沟通。

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民意调查等方式,了解社会需求并及时调整政策和项目方案。

4. 建立科学衡量指标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以全面衡量官员政绩。

不能仅仅依靠数据指标,还要综合考虑发展成果的可持续性、社会影响力等因素。

5. 提升官员素质和职业道德加强对官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

个人查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方面存在的问题

个人查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方面存在的问题

个人查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方面存在的问题1.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念在个人查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之首便是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念。

许多人对政绩存在误解,把政绩仅仅当作一种表面的成绩或者是靠拢上司的手段,而不是把政绩看成是对工作的贡献、成果和价值的体现。

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了在日常工作中只重视眼前的、表面的成绩,并且追求短期的效益,而忽视了长远的、持续的、有价值的工作。

2.重视形式而非实质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对政绩的认识是重视形式而不重视实质。

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看中的是表面上的光鲜和惊艳,而不是真正的实际效果和价值。

这种观念导致了很多人努力追求一些花哨的、表面上看起来很了不起的成绩,而忽视了基础的、深入的、持久的成就。

3.过分追求个人荣誉此外,许多人在对政绩的看法上,存在着过分追求个人荣誉的问题。

很多人在工作中为了争取个人的荣誉和利益,而不是为了团队和整体的利益着想。

这导致了在团队合作中存在着互相推诿、互相攀比和争夺的现象,而影响了整个团队的发展和进步。

4.缺乏长远的眼光和思考最后一个问题便是许多人在对政绩的观念上缺乏长远的眼光和思考。

他们只顾眼前的成绩和利益,而不思考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这种短视的行为导致了很多人在工作中只注重眼前的工作成绩和利益,而忽视了对未来的规划和发展。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从根本上调整对政绩的观念,重新认识政绩的本质和意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政绩不是一时一刻的光环,而是对工作的贡献、对社会的价值的体现。

其次,我们要重视实质而不是形式,更加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和价值。

再次,我们要摒弃过分追求个人荣誉的观念,而是强调团队合作和整体利益。

最后,我们要拥有长远的眼光和思考,更注重对未来的规划和发展。

为了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抛弃功利主义的观念,重视工作的本质和价值。

其次,我们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强调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个人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doc

个人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doc

个人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doc一、存在的问题(一)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政绩”停留于领导认可、对群众满意略显缺乏。

没有达到既做显功又做潜功的长远效果。

没能完全达到不计较个人功名的觉悟。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待进一步牢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

对员工和零售客户的所需所求了解不及时。

(三)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懈怠思想偶有发生,时常存在“干累了歇一歇”的懒惰情绪。

二、下一步整改措施(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觉悟。

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

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取得什么样的政绩、创造多大的政绩。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二)保持深入群众,找准“角色定位”。

深刻认识党的群众路线,明白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多与群众、群众沟通、交流,了解群众、群众的困难,并尽自己的力量帮助解决。

(三)立足长远长效,找准“目标定位”。

领导干部的职务有任期,但事业的发展是永无止境、循序渐进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按照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开展自学提升,加强岗位业务知识学习,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深入思考,解决后及时总结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持学习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修炼人生格局,找准“价值定位”。

拓展自己的思路和视野,提升岗位工作的成效,充分利用各个学习平台,向部门同事、支部党员宣传先进的思想理论知识,充分发挥青年人的优势开展工作。

认真结合每年的工作总结查找自身存在不足,总结学习经验。

细心认真的完成每一项工作。

加强公司制度文件学习,指导个人规范开展业务工作。

(五)加强自我提升,找准“能力定位”。

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素质的队伍作为保障。

我个人将加强自我学习提升的主动性、积极性,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变懈怠思想,绷紧进步之弦;多与同事沟通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学习充分利用工作时间完成工作任务。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过分注重表面政绩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政绩观存在较大问题,过分追求表面政绩,只注重短期成效,忽视长期发展和民生需求,导致工作成果脱离实际、不可持续,甚至出现政绩造假、数字膨胀的情况。

2.偏离服务民生宗旨有些领导干部和基层公务人员在工作中偏离了服务民生的宗旨,只顾迎合上级部门的政策导向、追求政绩,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缺乏真正为民办事的意识和行动。

3.落实政策不到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政策的实施不够到位,导致一些惠民政策和民生项目难以落地和见效,对政策的推进和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导致政绩评价存在很大的盲区和漏洞。

4.缺乏长远规划和目标部分地方和单位在工作中缺乏长远规划和目标的指引,只追求眼前的政绩,没有考虑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利益,导致工作成果的可持续性和综合效益不足。

二、整改措施1.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要完善政绩考核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不仅要注重短期政绩,更要突出长期绩效和社会效益,注重量化和质化相结合,实行责任落实、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政绩评价体系。

2.提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教育和培训,提高其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最终的政绩目标,推动领导干部履行好“为民”宗旨。

3.加强政策执行和监督管理要严格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加强政策执行和监督管理,建立政策执行督查制度,细化政策目标、责任、措施和考核标准,确保政策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执行。

4.推进长远规划和目标导向要引导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长远规划和目标导向,明确各项政策措施的长期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从现在的短期政绩导向,向长期绩效目标转变,引导和激励各级政府和干部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政绩考核。

总之,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解决好政绩观方面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共同努力,完善政绩考核制度,提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加强政策执行和监督管理,推进长远规划和目标导向,使政绩观真正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有力推动器。

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导读】政绩观作为一种评价政府官员绩效的标准,是推动政府和官员履职的重要动力之一。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政绩观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

本文将就政绩观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整改措施展开探讨。

一、政绩观存在的问题1. 过分注重数字化指标政绩观往往导致官员们过分注重数字化的指标,而忽视了绩效的全面性和长期性。

一些政府官员可能会为了追求表面上的政绩,而忽视了政策的长远发展和持续稳定的绩效。

2. 官员“面子工程”现象为了迎合政绩观,一些官员可能会倾向于开展“面子工程”,只注重项目的规模和表面效果,而忽视了项目的实质性作用和长期影响。

3. 畸形竞争和现象政绩观下的官员往往会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获取所谓的政绩,包括虚报数据、瞒报问题、甚至涉及等现象。

二、整改措施1. 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政府应建立起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包括量化指标和质化指标,将政绩观与政策的长远发展、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联系起来,避免只看数字化指标而忽视了其他重要方面。

2. 鼓励实效工程政府应更加注重项目的实质性作用和长期影响,鼓励官员开展实效工程,注重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实际效益。

3. 强化监督和问责政府应建立起更严格的监督机制,对政绩观下的不正当行为进行严肃问责,打击虚假数据和行为,保持政绩观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结语政绩观在评价政府官员绩效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只有通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鼓励实效工程以及强化监督和问责,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政绩观的作用,推动政府官员更好地履职尽责。

【总字数:约610】4. 强化官员培训和教育政府应加强对官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政绩观意识和绩效管理能力。

通过专业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政绩观的内涵和作用,以及如何平衡政绩观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5. 完善激励机制政府可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引导官员正确对待政绩观。

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制度,对那些在政绩观下取得实质性成效的官员给予肯定和奖励,同时对那些仅追求表面政绩的官员进行严肃处理。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现行政绩观忽视了社会效益,过于追求经济数据的增长,忽略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政绩观存在短期性和功利性,官员容易以表面功绩来迎合上级的考核和评定,而忽视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

3.部分地方政绩观存在浮夸和虚假的现象,表面上数据看着很大、很好,但实际效益并不明显,或者是靠短期行政手段来完成,而非长期持续发展。

4.官员为了追求政绩忽视了法律和道德,出现了各种违规违法行为,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5.政绩观的测评标准存在单一性和刻板性,只注重数据和指标的完成情况,而忽视了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和社会影响。

二、整改措施:1.完善政绩观测评体系,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统一纳入考核范围。

并设立相应的权重比例,避免过分追求经济指标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效益。

2.加强官员教育培训,推行长效机制,将官员的政绩考核周期延长,避免短期功利性的追逐,确保政绩的真实可持续性。

3.加强对政绩数据的核实和把关,设立相应的核查机制和处罚制度,对虚假政绩进行严厉处罚,加大舆论监督和曝光力度。

4.建立健全的官员激励及问责制度,明确政绩目标和责任范围,严格评价官员的政绩表现,对因政绩考核而违规违法的官员及时予以处理。

5.完善政绩测评标准,将政策执行和社会影响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注重政策的落地执行情况和社会公众的反馈意见,确保政绩的全面、真实性。

三、整改效果:1.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政绩观明显改善,政府工作更注重社会效益和人民幸福感,措施的效果更加明显和可持续。

2.官员政绩观更加注重长期效果,减少对短期功利性的追逐,政策的实施更加稳妥和有序,避免了由于短期功利性追逐而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3.虚假政绩现象明显减少,政府工作更加透明和规范,真实数据得到保障和尊重,政府和社会的互信关系进一步增强。

4.官员政绩观更加注重法律和道德,政府工作更加公正和规范,官员的作风和形象得到全面提升,社会的公平公正感明显增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个人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总
结(2021新版)
The work summary can correctly recogni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revious work, clarify the direction of the next work, an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个人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2021新
版)
政绩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工作实践中的综合体现。

追求什么样的政绩,为谁树政绩,怎样树政绩,是衡量农村基层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

当前,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承担着全面建设小康农村社会重任,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至关重要。

本文尝试对他们的政绩观进行初浅探讨和剖析,对如何树立科学政绩观提出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对农村工作认识存在片面观点,求稳不求活,造成农村发展滞缓。

部分农村基层领导干部认为当前农村工作稳定压倒一切,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是头等大事,只要不出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就
是有政绩。

开拓性地做农村工作,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既然如此,不如不干,捂住摊子,得过且过,守住一时,保全一生,寻机脱身。

他们将农村稳定与发展的关系生硬地割裂开来,抓住了稳定,丢掉了发展,没能看出农村的稳定是发展中的稳定,发展是稳定中的发展,从而造成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迟缓,甚至停滞不前。

2、不尊重农村客观现实条件,急功近利,损害农村长远发展利益。

一些农村基层领导干部为在任期内出政绩、受表彰、获提拔,就不尊重农村发展客观规律,不顾农村现实条件,不管农村资源的承受力,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发展口号和指标,追求眼前的政绩。

同时,极端地喜欢“看得见的”政绩,蔑视“潜在的”政绩,重视近期效果,轻视长远利益。

一切为自己个人创造政绩,绝不为他人工作打基础。

为在短期出效果、出成绩,宁可过量地牺牲资源,追求经济增长数字,造成“一任的政绩,几任的包袱”。

3、对农村发展存在盲目性,依个人好恶,人为地割裂农村发展链。

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到了新的地方工作,不愿深入基层群众搞调查研究,对当地的资源状况、产业发展水平、发展潜力等实际情况
了解不多、不准、不透;对前任留下来的“家产”不屑一顾,搞“一个艄公一道河”;不了解、不顾及当地群众的生产习惯和生产技术水平,不尊重当地群众的致富想法,仅凭个人好恶和意愿,从主观上出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人为地、强制性地破坏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连贯性。

从表面上看,有时确实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因为此一时、彼一时地改变发展政策,没有形成完整的农村发展链,最终将一无所成。

4、对农村基层工作的不准,心浮气躁,追名逐利。

个别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把工作岗位当作人生的“跳板”,一事当前,总是计算个人得失,让群众利益、集体利益为个人利益让路;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搞花架子,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借以引起上级领导重视。

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置群众利益于不顾,虚张声势,对经济发展指标“注水”造假,搞攀比浮夸,搞“数字政绩”。

二、原因分析
1、干部世界观存在问题。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就决定了什么样的政绩观。

个别农村
基层领导干部凡事从个人利益出发,一切为个人升迁做打算,谋取更高的职位只是了攫取更大的权力,而不是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以这种思想为基础产生的政绩观,势必偏离正确的轨道。

2、干部政绩考核存在缺陷。

考核指标设计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过于偏重经济发展内容,而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建设等只占很小的份额;考核内容比较随意,缺乏科学依据,使基层干部大部分工作,都是围绕着领导人的注意力在转;考核项目过于繁杂、笼统,考核方法简单死板,效率低下。

3、政绩与选任存在脱节。

干部政绩考核与选拔任用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往往是奖惩干部凭政绩,而选任干部却让年龄、资格、学历等成为决定因素,政绩成了可有可无的因素。

这样,政绩归政绩,使用归使用,两者互不相干,便产生了政绩无用论。

还有一种情况是极端尊重政绩,绝对凭政绩大小选任干部,造成频频出现“数字”政绩、虚假政绩。

4、基层干部调整频繁。

原先,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任期比较短,三年一届,不利于干部在基层领导岗位上作长远打算,
不利于长期扎根一个地方工作。

干部任期也比较随意,部分干部未能完全严格按届任职,届中调整过于频繁,使基层干部产生在现有岗位上产生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甚至产生坐以待“提”的思想,认为只有时间一到,位置自然前挪。

三、对策思考
1、加强宗旨教育,解决“为谁树政绩”问题。

为群众谋利益,为群众创政绩,应是每个基层领导干部的终身追求。

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树政绩,归根到底是要在农村基层忠实实践党的宗旨,当好农民群众的公仆,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因此,要加强基层领导干部党的宗旨教育,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落实到创造工作成绩的实践中去。

通过加强宗旨教育,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通过加强宗旨教育,真正让基层干部明白检验政绩的标准是看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让基层干部进一步体察民意,凝聚民心,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研究农村改
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上,放在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上,在亲民、为民、富民实践中树立政绩。

2、普及科学发展观,解决“树怎样的政绩”问题。

真正的政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促进农村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绩,是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要积极向农村基层干部普及科学发展教育,采取培训、座谈、宣传等途径,让基层干部真正了解和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深刻内涵及相互联系。

通过普及科学发展观,教育基层干部正确解决好开拓进取与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关系、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把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坚持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努力创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绩。

3、促进作风转变,解决“靠什么树政绩”问题。

政绩是通过实
实在在的努力干出来的。

农村基层干部要带头开展市委提出的“转变作风年”活动,身体力行,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始终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希望解决的事情做起,建立为群众所拥护的政绩。

要注重四种转变,即领导职能要由“集中指令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领导决策要由“拍脑袋型”向民主化、科学化转变,领导方法由主要依靠行政推动向依靠法制引导转变,领导作风要由“唯上”、“唯虚”向求实创新转变。

要坚决克服一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坚持从农村发展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工作做到农民群众的心坎上。

要善于与农民群众打交道,做到懂农村、交农友、办实事,自觉地把自己与农村、农民融为一体,用好的作风创造出让农民群众拥护和满意的政绩。

4、改进考核机制,解决“如何考评政绩”问题。

政绩考核是基层干部从政行为的“指挥棒”。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要以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作为制度保障。

干部政绩考核应做到“四看”:一看干部政绩的“保质期”。

既要考察当前政绩,又要注重考察前几年,
甚至曾经工作过的地方,通过回访复查,看政绩的保质期和后续效果;对当前的政绩,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看它对一个地方今后发展的影响。

二看干部在创造政绩过程中的能动性。

看形成政绩的内因,主要看干部的主观努力、工作态度和创新精神;看形成政绩的外因,区别在不同工作基础上创造政绩的大小。

三看群众对干部政绩的满意度。

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有真正的发言权,真实分析政绩的“含金量”,剔除虚假政绩。

四看干部在集体政绩中的贡献率。

摆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既不搞“政绩大锅饭”,也不搞“政绩垄断”,具体区分好个人在其中是起决策、主导作用,还是起参谋、执行作用,实事求是了判断个人在集体政绩中的贡献份额,恰如其分地给予评价。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