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测度分析_王锋
郑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6 0 X( 2 0 1 5 ) 0 4 一 O 1 1 0 — 0 3
1 郑 州 市产 业发 展 背 景 分 析
旅 游 业 的发 展 不 利 .
2 郑 州市 产 业 国中部地 区 , 贯 通南北 、 承接东西 , 是我 国产业转移和资源转移的桥梁 和纽带. 郑州市交通有很大的 比较优势 : 陇海 、 京广铁路 , 1 0 7 、 3 1 0国道 , 京珠 、 连霍高速公 路, 新郑 国际机场共 同形成 了郑州的多层次立体交通 网; 并 且通过都市区路网规划建设 ,加强 了郑汴一体化 和市区同 周边县市 的联系 ;郑州拥有亚洲最 大的列 车编组 站和全 国
主导地位 ; 第 三产 业也有缓慢增 长 , 比重有所下 降 , 基 本在
4 0 %左 右 .
郑 州市 的旅游资源丰富但管理不到位. 郑州是中 国八大
古都之一 , 历史悠久 , 是国家历史 文化名城 , 拥有黄帝故里 、 大河村遗址 、 北宋 皇陵 、 北魏石窟寺 等历史故迹 , 以及 嵩山 少林寺 、 环翠峪 、 浮戏山等 自然风景区 但是景区管理不善造 成旅游资源质量 下降 , 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令 游客不满意 , 影响到郑州市的旅游 收入 , 和游客的旅游体验 , 对 于郑 州市
来 也 给产 业 结 构 的升 级带 来 了不 利 的 影 响 .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图1 2 0 0 8 — 2 0 1 2 年三次产业增加值 比重变化 由图 1 可 以看 出,三次产业 中,第一产业 比重不 断下 降, 已经降至 2 %~ 3 %的水平 ; 第二产业 比重变化有所起伏 , 但 是总体都 高于 5 0 %,第二产业在郑州市经济生产 中处于
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分析

张莎娜1金明1姜永艳2(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统计学院,四川成都610103;2.中原工学院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7)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分析一、概述(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维持产业持续较快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和重要粮食产区,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但是第一产业的生产效率不高,机械化程度低,主要依靠劳动力,经济效益并不理想。
河南省虽然拥有人口、地理和资源优势,但是其工业整体大而不强,竞争力较弱,第三产业虽然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仍存在不小的发展空间。
因此,河南省还需进一步调整产业内部结构,推动三次产业优化升级。
本文通过建立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效化、高级化及新动能化四个方面研究河南省2010—2017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从而发现河南省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河南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促进其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方法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法,如朱张杰(2015)、屈兰乂(2019)、熊健益(2016)、刘淑茹(2011)等根据产业结构的内涵,构建衡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王守伟(2002)通过产业结构熵数指标、Moore结构变化值指标和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测度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二是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如陈丹丹(2017)、蔡龙翔(2020)、邓微微(2018)等用此方法来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三是模型法,如刘阳阳(2019)、谢倩倩(2019)、贾明泽(2018)等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多元回归模型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
国内学者对产业结构指标体系的选择有所不同,如屈兰乂(2019)通过合理化、高级化、高效化及新动能化四个层次构建产业结构指标体系,伍茜蓉(2018)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与创新驱动化3个层次构建产业结构指标体系,许齐浩(2008)根据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及可持续化构建指标体系,刘淑茹(2011)根据产业结构内部特点、对资源结构影响程度、对技术进步影响状况等构建合理化内部指标。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测度及效应分析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测度及效应分析
阮陆宁 1,(2 教授),康柳婷 2,熊玉莹 2
【摘要】 基于劳动生产率,以各次产业的劳动份额作为权重测度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再利 用偏离—份额法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中部各省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基本一致, 高级化水平都有所提高,但分别处于工业化已完成和未完成的层次。三次产业的高级化水平存在明显差 异,按照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顺序递减;从经济总体的视角来看,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 化对其经济增长存在积极影响,但三次产业的结构高级化效应存在明显差别,即第一产业的结构高级化 对经济增长存在负面影响,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存在积极影响。
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是通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的。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一个国 家或地区经济的长期增长,是通过增加要素投入和 提高劳动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的。而西方 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历程以及我国近年来的实践经 验表明,仅仅依靠增加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是粗放 的、低效率的,从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提高劳 动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方式和保证。 因此,中部地区转变产业结构,应把重点放在产业结
□· 12·财会月刊 2018. 10
高级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但是解释变量 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关系不等同于因果关系,因此, 用计量模型来分析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可能会出现 将相关关系识别为因果关系的情况,并且,如果计量 模型存在遗漏变量的情况,会导致估计结果有偏。 ②黄茂兴、李军军(2009)利用以各产业部门所占比 重为权重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来测度和分析产业结 构高级化对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积极作用。干春晖、 郑若谷(2009)与刘伟、张辉(2008)利用偏离—份额 法(Shift-share Method)分析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 这类方法是使用现有的经济分析模型来分析产业结 构高级化效应,这种根据经济规律设定的经济分析 模型更适用于分析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之间 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产业结构高度化测度方法的文献综述

产业结构 的调整及 演变 ,尤其 是产业 结构 的优化 ( 合理化 、高度 化) , 是一 国经 济发展 取得 实质性 进展 的重 要体 现 ( 刘 伟等 ,2 0 0 8 ) 。 产业结 构高度化会受到政治 、经济、文化 、地理、历史 ,以及生产要素 的需求 与供给 、对外贸易 、经济制度 、经济发展战略等因素 的影 响。但 重要的是 如何衡量产业结构高度化 ?应该选取哪些指标和方法来衡量并 判别高度化的等级和程度?因此,本文梳理 了不同学者的产业结构高级 化指标 和不同方法的评价体系。 多年以来 ,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的综合评价方法是很完善 的,从最 初浅层 次的评分评价法 、综合指数法 、组合指标法 、功效系数法 ,再到 后来的模糊综合法 、多元统计法、以及层次分析 ( h n v )法 和灰色 系统 评价法 。同样 ,近几年还出现了人工神经 网络 ( A N N )法和数据包络分 析 ( D E A)法等 ( 李军、孙彦彬 ,2 0 0 9 ) ,使得 评价方法越 来越复杂 和 综合化。产业结构高度化数据产业结构升级 的一部分 ,对其 的测量也是 可 以使用以上这些方法 的。 传统上 ,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判断方法大体上有三种。第一种方法是 “ 标 准结构法 ” ,即将一国的产业结构 同世界其他 国家的产业结构平均高 度来进行 比 较 ,以确定该国产业结构 的高度化程度 ( 石奇 , 2 0 0 8 ) 。库 兹涅茨 、钱纳里 和塞尔奎因等人均统计归纳 了一些 “ 标准” ,被称 为产 业结构的 “ 发 展范型 ” ( 杨公仆 ,2 0 0 5 ) 。第 二种 方法 是 “ 相 似 系数 法” 。其中 “ 特定系数法” 是选择某 一特定 参照 国的产业结 构为标 准 , 将本国产业结构 与其进行 比较 ,例如结 构相似 系数的核算公式 为。或者 是利用 “ 距离判别法” ,其中可 以采用夹角余 弦法 、欧式距离法 、海明 距离法 、兰氏距离 法。其 中欧式距 离法 为 ( 刘伟等 ,2 0 0 8 ;王 磊、徐 涛, 2 0 0 8 ; 李军 、孙 彦彬 ,2 0 0 9 ; 田新 民、韩瑞 , 2 0 1 2 ) 。第 三种方 法 是 “ 经济发展 阶段法 ” 。该方法 以理论 和实践数据 为基础 ,将总体 经济 发展过程划分为若干个 阶段 ,从而根据比较 国的经济特征来判别该 国经 济处于哪一种阶段 ,并 以此来衡量该 国相应 的产业 结构水平 ( 田新 民、 韩端 , 2 0 1 2 ) ,主要典型代表是赛尔奎 因 1 9 7 5 年 的经济发展阶段说 。 在实际研究工作 中 , 不 同的选择选取的判别指标体 系是不同的。有 些学者为 了弥补 “ 标 准结构 ”法 和 “ 相 似系数法 ” 的缺陷 ,并企 图建 立评价评价产业结构 高度化 的指标体系 , 将霍夫曼 系数 、产业 高加工度 系数 、智力密集型产业产值 比重 、生态环保产业 比重均纳入 了评 价指标 体系 ( 程如轩 , 2 0 0 1 ;马涛 ,2 0 0 4 ) 。在 以上 两位学 者 的研究 基础 上 , 综合考虑 了产业结构演进 的动态因素后 , 伦蕊 ( 2 0 0 5 )所建立的工业结 构高度化测度指标体 系 , 包 括产业链 结构指数 、产业 结构高度 化指数 、 产业结构升级转换能力指数 。从产业结构高度化 的内涵定 义上来看 ,主 要包含 的指标有三次产业结构 比例指标、工业 加工程度指 标、霍夫曼 比 例指标 、智力技术密集 型产值 比重指标、新 兴产业产值 比重指标 、基础 产业超前系数 、生态环保产业 的进程指标、产业水平满足率指标 ( 杨建 文等 ,2 0 0 4 ) 。从产业素质 、结构发展 和产业组织 等多方面来 看 ,即重 工业化指标 、高加工度化指标 、技术集约化 指标 、高效化 指标 、产业组 织优化 、开放化指标 、可持续化指标 ( 张玉春 、余炳 , 2 0 1 1 ) 。基 于产 业结构演化理论 , 结合新时期产业结构新变动趋势 ,有学 者提出从产值 结构 、就业结构、人力 资源 、技术 、生态化和国际化方 面构 建产业结构 高度化评价指标体系 ,并且基 于信 息熵理论 和 T O P S I S 法 ,提 出用 相对
郑州市产业结构评价研究

郑州市产业结构评价研究一、引言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是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郑州市的产业结构一直是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之一。
通过对郑州市产业结构进行评价研究,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郑州市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郑州市的产业结构进行评价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郑州市产业结构的现状1. 第一产业郑州市的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生产,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在农业方面,郑州市以小麦、玉米、棉花、水稻为主要种植作物,畜牧业以猪、牛、羊为主。
渔业主要以河鲜、淡水鱼类为主要生产对象。
第一产业在郑州市的经济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郑州市的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生产,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
制造业是郑州市的主导产业之一,主要以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为主要产业。
随着郑州市工业的不断发展,第二产业在郑州市的地位也不断提升。
郑州市的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
随着郑州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业在郑州市的经济中起着日益重要的地位,成为郑州市经济的新增长点。
通过对郑州市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发现主要产业结构的比例合理。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分别为20%、45%和35%,这种产业结构的比例相对平衡,有利于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 产业结构特点郑州市的产业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产业集聚效应显著、产业关联度高等方面。
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特点为郑州市的产业结构带来了良好的支撑。
尽管郑州市的产业结构存在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发展水平低,农业发展不平衡,第二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布局不均衡,第三产业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郑州市产业发展,限制了郑州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郑州市应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结构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水平。
郑州市产业结构评价研究

郑州市产业结构评价研究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和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郑州市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对郑州市的产业结构进行评价研究。
1.第一产业:农业是郑州市的传统产业,也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工业化的发展,农业在郑州市的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减少,农业产值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但是农业仍然是郑州市的基础产业之一,在农村地区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
2.第二产业:工业是郑州市的支柱产业,也是经济发展的主力。
郑州市的工业经济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为主导,具有较强的产业集聚效应。
近年来,郑州市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力度,不断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3.第三产业:服务业是郑州市的快速发展的产业,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郑州市的金融、商贸、物流、旅游等服务业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1.产业结构多元化:郑州市的产业结构逐渐朝多元化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共同支撑着郑州市的经济。
这种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有利于减少经济风险,提高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农业发展面临挑战:郑州市的农业发展面临诸多的挑战,农业产值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和模式受到了限制。
郑州市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技术支持力度,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三、郑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建议1.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力度,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加强农业的科技研发,提高农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农业的科技化发展。
3.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提高服务业的竞争力。
4.加强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的统筹规划,促进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资源浪费和产业竞争。
郑州市的产业结构在多元化的发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河南省产业结构有序度的测度与分析

水平的统计数据 ,我们可以计算得 出人 均 G P和产 业结 D
事实上,l l —o分别为由 l 8 ,l s1 s ,l o i s i
X= ,X ) ,t n 0 =( = 8
X =0, X = , t n = X= X= , t= n
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两 种。这 里按 汇率法计 算 ,以各 种收入水平对应的产业结构 作为参 照标准 ,在此 基础 上
=∑ k + n ll l( l{l( l s o ) )
ll =∑ l( l 1 ( l s i k + n x ) l ) 0
=2
( 1 )
( 2 )
的变化相联系的 ,把部 门的变化归并 到总 量中去 ,进 行 权衡 。分析经济总量的变动趋势 ,对产业结构分析来说 , 无疑是一种合适的方法 。钱 纳里等人 将经济增 长理解 为 经济结构 的全面转变 。影 响经济增长 的结构 因素都是 通 过产业部 门之 间产 品的交换 、流通 、分 才形 成相互 耦 合关 系的。经济发展是 总量 与结构 相互作 用的结 果 ,总
收稿 日期 : O6 3 8 2 0—0—2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 目编号 : 0707 ;河南省教育厅 自然科学基金 ( 目 项 74 3 ) 3 项 编号 :20603 ) 0 3337
示 ,定义
=
苛 阔 玎
称 E为产业结构 向量 X 的有序度 [ D i i 引。
( 构变化的国际标准 ( 1,以此来研究 产业结 构与经 4 , ) 见表 )
济发展水平的关 系。 在运用钱纳里人均 经济总量 标准 时,必须把各 国 以
本 币计算 的 G P D 折算 为美元进行 比较。折算方法 一般有
郑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方略的思考

从 表一增 加 值构 成 和总产 出构 成可 以看 出 , 州 市整体 经 郑
个 国家或地 区 国 民经济 可持续 发 展 的必备 条件 。因此 , 从推
产 业结 构 的优 化 中谋取经 济发 展 和效 益 的提 高 , 产业 结构 是
管 的枋 l 十 r 臼县 产 、 核I 救 件 的 棉 日 的 、 I 结 调 . 、 市 I b
第一产业
第 二产业
州 市 的实 际情 况 ,研 究郑 州市 产业 结构 的现 状 、分析 制 约经 增 长 的结构 问题 ,提 出优 化郑 州 市产业 结构 的建议 ,供 领导 考。
一
重 由 19 9 0年 的 2 . % 提 高到 2 0 36 0 0年 的 3 . % , 0 2 膨胀 6 6个 百 . 分点 , 增加值 构 成 和总产 出构成呈 同步扩 张之势 。说 明第 三 其 产业 在 全市经 济 中的地 位 和作 用 日益重 要 ,同时也 体现 了郑 州 市在 9 0年 代初期 提 出 的 “ 稳定 第 一产业 、 化第 二产 业 、 力 优 强
张 庆 华
表一 郑 州市 三 次产 业构 成 总产 出构 成 % 增 加值 构 成 %
例 关 系 ,一 个 国 家 或 地 区 的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不 仅 表 现 为 人 均 收 水 平 , 表 现在 产业结 构 的 “ 迁 ” 合理 的产 业结 构是 促进 也 变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郑州市产业结构软化程度 产业结构软化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 物质生产为关联的硬产业结构逐步转变为以知识 和技术生产为关联的软产业结构的过程。包括两 层含义: 在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表现出软产业 ( 第三产业) 比重上升的经济服务化趋势; 在高加 工度 化 和 技 术 集 约 化 的 生 产 过 程 中,对 信 息、技 术、知识等软要素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4]。自 20 世纪中期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得到空前发展,产业 结构开始出现软化趋势,即产业结构服务化、高技 术化、融合化和国际化等,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 然结果,对郑州市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软化与 硬 化 产 业 的 划 分 可 以 用 软 化 率 来 衡 量,软化率大于 60% 为高软化产业,40% - 60%
州市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2011 年开始,在十二五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一、郑州市产业结构现状
的调控下,郑州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减慢,自 2011
近年来,郑州市一直在尝试产业结构和工业 到 2013 两年内则下降了 0. 09,劳动力分布结构
结构的转型升级和调整升级,为衡量其产业结构 和产业部门贡献率均有所减小,产业结构因发展
31. 49 41. 67 53. 52 64. 07 78. 82 59. 54 87. 78 24. 52 44. 97 21. 01 34. 24 85. 00 12. 10 33. 94 27. 93 25. 07 30. 32 26. 12 26. 98
28. 01 41. 31 42. 30 45. 61 64. 04 50. 52 72. 06 27. 92 35. 13 25. 23 24. 46 80. 89 3. 98 59. 56 37. 79 33. 72 38. 63 38. 60 33. 14
产业部门贡献率
0. 383 0. 379 0. 382 0. 382 0. 385 0. 380 0. 383 0. 378 0. 377 0. 379 0. 381
产业结构调整指数
0. 331 0. 354 0. 342 0. 339 0. 343 0. 342 0. 320 0.低软化产业,小于 40% 为硬产业。软化率可以 通过两种方法来计算,一种是非物质投入占总投 入的比重,即软化率 = 非物质投入 / ( 非物质投入 + 物质投入) ,另一种是非物质投入与工资费用 之和占生产总额的比值,即软化率 = ( 非物质投 入 + 工资费用) /生产总额。软化系数可用来衡 量一个地区实际的产业结构软化程度,具体可采 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 a1 ) 和第三产 业就业人数占地区就业总人数的比重( a2) 进行分 析,软化系数( a) 是二者的算术平均值,即 a = ( a1 + a2 ) /2。表 3 和图 1 是 2013 年河南省、郑州市 以及各区县软化系数的计算结果,以此对比分析 郑州市的软化程度。
年郑州各区县的三次产业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分
析,结果如表 4 和图 2。
表 4 郑州分区县三次产业结构水平测度( 2013 年)
地区
产业产值比重( % )
k1
k2
k3
省
河南省 12. 6 55. 91 31. 49
地级市 郑州市 2. 37 55. 96 41. 67
[关键词]产业结构; 高度化水平; 郑州市
[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 5330( 2016) 04 - 0037 - 06
DOI:10.16140/ki.1671-5330.2016.04.010
21 世纪以来,郑州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近 围是【0 ~ 1】,指数值越大,说明区域产业结构越
劳动生产率作为衡量产业水平值的指标,以此测
度整个产业结构系统的产业结构水平 H,计算公 式如下[4]:
n
∑ H = ki hi i =1
( 3 - 1)
式中,n 代表产业结构系统的产业部门个数;
ki 为第 i 个产业部门产值占整个产业结构系统产
值的比重; hi 是指 i 部门的产业水平,即为 i 产业
38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表 1 产业结构调整指数的指标构成及指标权重
目标层
领域层
指标层
第一产业增长率( 0. 25)
三次产业变动情况( 0. 25) 第二产业增长率( 0. 35)
第三产业增长率( 0. 4)
产业结构指数
劳动力分 布结构( 0. 3)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重( 0. 2)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重( 0. 3)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重( 0. 5)
显,产业经济效益不高; 产业经济发展的能耗水平 较快,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合理,产业变动情况指标
高,高碳化特征显著; 产业创新驱动力较差,产业 所反映的综合增长速度,即三次产业增长率加权
链条较短或环节缺失等; 在重大机遇面前,同时面 平均接近 0. 2( 2009 年除外) ,劳动力分布结构约
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资源等问题。因此,调整郑 为 0. 41,产业部门贡献率平均可达 0. 383; 而自
三次产业变动情况
0. 152 0. 251 0. 197 0. 180 0. 192 0. 198 0. 103 0. 211 0. 187 0. 113 0. 100
劳动力分布结构
0. 403 0. 403 0. 403 0. 407 0. 405 0. 407 0. 406 0. 406 0. 393 0. 385 0. 383
领域层和指标层三级指标,通过赋值加权进行指 整并非十分合理,只有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标综合,既能克服单一指标的局限性又能避免实 才能从根本上适应国家新常态,提升郑州市人民
证估计的有偏性[2],产业结构调整指数的取值范 的生活水平。
[收稿日期]2016 - 03 - 16 [作者简介]王锋,男,河南新乡人,主要从事经济管理研究。
( 3 - 2)
式中,槡pi / li 是第 i 产业水平系数,用 Li 表
示,系数越大说明该产业水平越高; ki 槡pi / li 为 i
产业对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值,用 Mi 表示,该值
越大说明 i 产业对整个经济系统产业结构水平的
贡献越大,反之,贡献越小。
为研究目前郑州市的产业结构水平,对 2013
第4 期
王锋: 郑州市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测度分析
表 3 郑州分区县软化系数( 2013 年,% )
地区
增加值比重 a1
就业比重 a2
省 地级市 市辖区
县( 市)
河南省 郑州市 全部辖区 中原区 二七区 管城区 金水区 上街区 惠济区 经济开发区 高新开发区 郑东新区 航空港实验区 中牟县 巩义市 荥阳市 新密市 新郑市 登封市
三、郑州市产业结构水平 产业结构水平判别是对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 的综合度量,综合评价不同产业的相关特征,确定
40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 年
个别产业水平,是衡量一个经济系统的产业结构
水平的基础。社会劳动生产率是产业水平的集中
体现,其伴随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程度地加深而不
断提高,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因此,采用
郑州市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测度分析
王锋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校工会,河南 郑州 450002 )
[摘要]测度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水平是分析区域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前提,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依据,
本文采用软化系数和产业结构水平系数来测度郑州市及其所辖各区县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这对于郑州市产业结构
调整与升级,对于构筑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 11 年来,郑州市产业结构调整指数并没有
州市产业结构存在诸多问题: 郑州市经济增长主 顺应国家发展的一般规律[3],而是先增加后下降
要靠第二产业拉动,第一产业整体生产水平落后, ( 表 2) ,在郑州产业结构调整指数及其构成中可
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层次偏低; 二元结构特征明 以发现,在 21 世纪的第一个 10 年里,郑州市发展
图 1 郑州分区县软化系数
根据表 3 和图 1 可知: ( 1) 郑州市的产业结 构软 化 程 度 较 高,比 河 南 省 平 均 水 平 高 出 11. 7% ,且市 辖 区 和 辖 县 ( 市) 也 均 高 于 全 省 均 值。 ( 2) 郑州市市辖区的软化度为 47. 9% ,明显高于 全市均值 41. 5% ,且均比郑州其他县( 市) 高,比 软化度最低的登封市高出 17. 9% 。( 3) 产业结构 软化度在郑州市各辖区之间差异较大。其中,经 济特区郑东新区的产业结构软化程度最高,高达 83% ,主要以金融商务、商住物流、信息科技、科研 教育等软产业为主,知识、技术等软要素产出率较 高; 其次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中心 的金水区,产业结构软化度高达 80% ; 二七区是 郑州市的商贸中心,71. 4% 的产业结构软化度源 于其强大的商业服务功能; 在低于全市产业平均
的劳动生产率 hi = pi / li ,pi 为 i 产业的产值,li 为 i
产业的劳动投入,用该产业的从业人员数表示。
在不改变曲线变化趋势的前提下,为提高产
业水平变化的敏感性,防止低劳动生产率产业的
变化被高生产率产业掩盖,对劳动生产率 hi 进行
开方处理,可得:
n
∑ H = ki 槡pi / li i =1
产业部门 贡献率( 0. 4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 0. 2) 第二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 0. 3)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 0. 5)
2016 年
表 2 郑州市 2003 - 2013 年产业结构调整指数及构成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