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合集下载

初二历史辛亥革命的影响与历史意义

初二历史辛亥革命的影响与历史意义

初二历史辛亥革命的影响与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在许多方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个角度,探讨辛亥革命的影响与历史意义。

一、政治影响1. 推翻了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近代化的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

2. 倡导民主与科学:辛亥革命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倡导民主与科学,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了民主与科学的重要性,激发了对现代化政治制度的向往。

3. 开启了中国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以武昌起义为起点,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由细小的武装反抗逐渐发展为全国覆盖的革命运动,为以后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

二、社会影响1. 鼓舞了爱国情操:辛亥革命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抵抗外侮,唤起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人们重新认识到自身的民族身份和自主权力,展现出团结一心的决心。

2. 增强了社会活力: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开始出现了新的政治团体、学术机构、报纸杂志等,社会活力得到了大幅增强。

同时,由于革命的影响,封建等不合时宜的社会制度被逐渐推翻,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变革。

三、经济影响1. 打开了现代化的大门:辛亥革命使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化,为中国开启了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序幕。

开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为后来的经济改革奠定了基础。

2. 维护了国内经济秩序:辛亥革命后,国内的政治情况相对稳定,政府维持了一定程度的经济秩序,为社会各界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四、文化影响1. 激发了民族文化自信: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争得独立和自由,激发了民族文化自信。

让人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推动了现代化的文化建设。

2. 推动了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辛亥革命后,社会对现代教育的需求逐渐增加。

在此背景下,不少新的学校和大学得以兴办,现代教育体系开始发展,培养了更多知识分子,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就是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辛亥革命用革命暴力推翻了清政权,为中国的发展进步打开了闸门。

另一丰功伟绩就是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和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使“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共识。

因此,这以后当袁世凯、张勋企图复辟帝制时,就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全国人民的反抗,很快遭到失败的可耻下场。

它促使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许多新的积极的变化。

如振兴实业,设立实业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南京临时政府还提倡移风易俗,改变社会风气,有助于人们的精神解放。

辛亥革命大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精神解放。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辛亥革命具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历史功绩。

它是20世纪中国历史发生的一次巨变,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打开了中国进步发展和思想解放的闸门,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历程。

辛亥革命对世界的影响辛亥革命顺应了20世纪初世界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这两股世界与时代的历史潮流。

辛亥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和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辛亥革命的历史启示辛亥革命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历史启示就是必须顺应历史的潮流,正如孙中山先生指出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只有认识和顺应历史潮流,努力代表当代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站在时代前列,与时俱进。

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反帝反封建,也不可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更不可能建成坚强的革命政党。

因此辛亥革命赶跑了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能救中国。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对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也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政治影响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王朝,开创了中国的民主共和政治体制。

清朝灭亡后,中国建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政治格局。

在这个新的政治格局下,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人民民主的基础上的,政治权利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普及,人权得到更好的保护。

此外,辛亥革命还促进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多元化和民主化。

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得以全面展开,思想、教育和文化得到了深刻的改革,激发民族文化意识和创造力。

这些变革不仅促使中国的民主建设和进步,也有助于打破中国的保守守旧传统和自封的文化壁垒,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经济影响辛亥革命给中国注入新鲜血液,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社会的统治,使中国进入一个现代化的时代。

此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得以进入中国,中国也开始与外界接轨。

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经济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实现了现代化的一步。

同时,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工商业发展。

中国在这段时间里引进了大量国外资本和技术,投资兴办了许多现代工厂和企业。

这为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国的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3. 社会影响辛亥革命不仅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的社会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城市化的进程得到加快,社会分工也日益细化。

通过辛亥革命中的各种社会运动和文化运动,社会各阶层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得到了重新审视和改变,缓解了传统社会中的一些不公正现象。

此外,辛亥革命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推动。

文化传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发展。

这时期儒家思想被新文化运动所颠覆,西方文明也被传入中国。

辛亥革命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现代中国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对现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革命不仅打破了中国长久以来的封建专制体制,而且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变革。

首先,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民在政治上获得了更多的权利。

这次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民国成立后,国家权力由个人或家族集中于一己之手的封建专制制度转变为民主共和制度。

人民有权参与国家重大决策,选举代表进入政府,民众的政治素养得到提升。

这为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治理能力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辛亥革命对中国的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旧的封建社会结构在革命中被冲击,现代国家的建立为社会各个阶层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等的机会。

农民的地位得到提升,他们不再被束缚于地主的剥削和士绅的摆布。

新的社会结构也为知识分子、商人和劳动者等其他社会群体带来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辛亥革命的胜利,使得社会不再是单一的封建等级社会,而是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第三,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革命的胜利激发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

辛亥革命后,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探索各种新的思想流派和文化形式。

这使得中国的文化繁荣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人物和艺术家。

辛亥革命还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契机,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另外,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国际地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胜利不仅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中国的革命激发了其他殖民地国家独立和民主运动的释放。

中国成为东方第一个摆脱殖民统治的国家,使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国家逐渐崛起为独立的大国。

这次革命为中国提高了国际地位,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奠定了基础。

总之,辛亥革命对现代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赋予了中国人民更多的政治权利,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同时,这次革命还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九一八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九一八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九一八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九一八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次革命事件。

它不仅将中国带入了新近代化的轨道,也标志着封建帝制的结束和民主共和的诞生。

本文将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探讨九一八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一、政治影响九一八辛亥革命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标,为中国政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首先,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实现了从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的转变。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中国进入了较为稳定的共和国阶段。

其次,革命还奠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辛亥革命后,中国探索了多种政治制度,包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建立,确立了宪政的概念,并试图推行一系列政治改革。

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但辛亥革命为中国未来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历史基础。

二、社会影响九一八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革命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觉醒。

革命前,中国一度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备受压迫和剥削。

辛亥革命的爆发唤醒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引领了中国社会的觉醒和崛起。

其次,辛亥革命使得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革命中,大量士兵和农民积极参与,颠覆了传统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打破了封建贵族和平民百姓之间的鸿沟,推动了社会结构向着更加平等公正的方向发展。

三、经济影响九一八辛亥革命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革命结束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剥削,为中国经济的独立和自主发展创造了条件。

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府开始积极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革命通过改善农民的地位和保护工人权益,推动了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解放了农民和工人,使他们能够从剥削与压迫中解放出来,拥有更多的劳动收入,从而促进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繁荣。

四、文化影响九一八辛亥革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革命激发了人民的民主意识和科学精神。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形成了大规模的民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注入了新的力量。

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文化历史的大国,这个国家的历史中经历了很多的起起伏伏,其中有一次历史重大的事件就是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它不仅改变了当时的中国政治格局,而且对于整个近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经济、思想等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政治上的影响辛亥革命打破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终结了清朝的统治,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元。

辛亥革命为中国寻找到了新的政治出路,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改革,建立了近代意义下的新政府。

同时也为各种政治力量在中国崛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里程碑,使得中国进入到了近代化的道路上。

二、经济上的影响辛亥革命也对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辛亥革命后,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迅速进行对中国的抢夺和掠夺,中国本身的经济仍然处于低水平的状态。

然而,辛亥革命的发生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市场化经济体系的建立,重视了产业的发展,使的当前的产业尤其是个体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文化上的影响辛亥革命对于当时的文化界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创作出了大量的文化艺术杰作。

辛亥革命的发生使得近代中国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解放,重视了自主性和民族特色,从而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事业的发展。

同时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思想上的影响辛亥革命对于近代中国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改变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统治者的人民教育和反腐斗争,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近代化的进程注重理性、科学、个人自由,这些观念的逐渐倡导在辛亥革命中得以表现,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改变。

综上所述,辛亥革命对于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是里程碑式的,它不仅改变了中国当时的政治格局,而且对于整个近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经济、思想等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影响概述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影响概述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影响概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标志着封建帝制的瓦解,为中国的民主进程奠定了基础。

此次革命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概述辛亥革命的影响。

一、政治影响辛亥革命打破了中国传统封建帝制的束缚,结束了近两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

辛亥革命后,中国成立了第一个民主政府——中华民国,并宣布实行民主共和制度,打破了传统农家对于皇权的崇拜和依赖。

革命后的政治体制变革为中国建立了初步的现代国家制度,为后来的政治改革和文化进步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影响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革命后,中央政府开始进行现代化的改革措施。

例如,推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吸引了外资和技术的引进,加快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革命期间的农民起义和工人运动促使政府开始重视人民的福利和劳动权益,加速了中国城乡经济的发展。

三、文化影响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革命成功后,中国民主思想观念开始在人们的心中萌芽。

新文化运动兴起,科学知识和西方文化开始进入中国,人们开始反传统观念,倡导平等、自由、民主的思想。

这一时期也孕育了众多的文化人才和文化创作,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总结: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不仅结束了封建王朝的统治,还为中国现代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辛亥革命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场革命,中国人民初步实现了政治权利的获得,经济逐渐开放发展,并且接触了更广阔的国际文化。

辛亥革命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为华夏民族的崛起揭开了新的篇章。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意义重大的革命事件,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全面的、深远的,还在今天仍然被广泛讨论和研究。

第一方面:政治改革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

首先,它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政治制度得到了彻底的变革。

其次,辛亥革命还奠定了中国的宪政基础,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重要法律文件。

这些法律文件为以后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

第二方面:经济发展辛亥革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积极作用。

首先,它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辛亥革命后,土地革命、减租减息、改善农民生活成为了政府的政策重点,农民群众的反抗运动逐步取得了胜利,农民渐渐得到了应有的权益。

其次,辛亥革命奠定了中国现代产业的基础。

革命后,中国逐渐开展了自己的工业生产,建立了许多现代化的制造企业和工厂,特别是在军事工业和轻工业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展。

第三方面:文化变革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首先,它结束了旧式文化的统治,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新文化运动给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青年人注入了新的思想和理念,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代。

其次,辛亥革命促进了教育改革的进程。

革命后,中国开始了普及教育的进程,建立了许多最初的现代化学校和大学,这些学校逐渐培养了一代代有志青年,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面貌,但它引领了中国社会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它标志着中国经历了由封建社会走向新型政治、新型经济和新型文化的历程,也是中国通向繁荣富强的途径中的一步。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从政治到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影响至今依然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对中国发展的影响辛亥革命以前中国所有的历史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都还是在争夺皇位上打圈子,未能跳出这个怪圈。

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在于,革命的发生动摇了中国人两千多年来对君主专制制度——皇权统治的崇拜,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宝座。

●辛亥革命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带来了20世纪中国的思想大解放。

用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由此带来的思想解放是怎么形容也不过分的。

●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说明,中国旧式的民主主义革命已经走到头了,只有新式的民主主义革命才能推动历史前进。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义无反顾地肩负起这样的历史任务,走上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

●孙中山的社会政治理想,不仅北洋军阀未能实现,国民党政府也未能实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彻底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才有条件实现孙中山的社会政治理想。

中国共产党不仅继承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先辈们的理想和事业,而且大大发展了他们的理想和事业。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是辛亥革命的忠实继承者。

由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开始的辛亥革命,到今年已经100周年了。

辛亥革命是历史的首创,它提供了此前的中国历史进程未曾提供的新鲜经验,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值得我们永远纪念、深入研究。

辛亥革命冲破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堤防中国历史悠久,自秦统一中国以来,已经过了2200多年。

著名的二十四史记录了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宫廷政变、砍砍杀杀的许多故事。

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

这一起义固然是大胆的造反举动,但目的也只是争一个帝王的位置。

楚汉相争,出身草莽的刘邦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

元末农民战争,当过和尚的朱元璋力战群雄,开创了明朝天下。

但不管如何改朝换代,不管是统一还是分裂,天下始终是一人一姓的天下。

在世界历史上,中国是君主专制制度最为成熟的国家,也是封建社会延续时间最长的国家。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前,冲破君主专制制度几乎是不可能的。

进入近代以来,情况有了变化。

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使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中国的独立主权损伤极大。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它们的生产方式带进中国,对中国社会生产的冲击很大;欧风美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大;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逐渐传入中国,对国内封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冲击很大。

太平天国运动发动了对清朝统治阶级的冲击,虽然提出了建立“新天新地新世界”的理想,要在地上建立“小天堂”,但这个“新世界”、“小天堂”仍然不能摆脱封建皇帝的那一套,不能给中国指出新的出路。

被人给予很高评价的洋务运动,也只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只能给百孔千疮的统治机器增加一点润滑剂而已,根本无法改变国家的面貌。

戊戌维新运动主张君主立宪,试图把中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但它力图保住光绪皇帝的位子,既不彻底又没成功。

义和团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是一次缺乏有力领导且被清朝当局利用的运动,打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最终被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者联合绞杀。

辛亥革命以前所有的历史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都还是在争夺皇位上打圈子,未能跳出这个怪圈。

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则不同,它是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伟大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个最具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甚至可以说是自秦统一中国以来中国历史最伟大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孙中山在甲午战争的失败中放弃了以和平方式改良朝政的幻想,从成立兴中会开始就把革命的矛头对准了君主专制制度,对准了皇帝。

他曾说过,不管是满族人做皇帝还是汉族人做皇帝,都要推翻它。

推翻皇帝的武器就是民权主义,是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从历史发展规律来看,用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君主专制制度,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在于,革命的发生动摇了中国人两千多年来对君主专制制度——皇权统治的崇拜,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宝座。

中国历史上掀倒皇帝宝座的例子很多,每次掀倒后又有新的皇帝重新登上那个宝座。

辛亥革命则不同,它不是以拥立新皇帝为目的,而是推倒任何皇帝;不是以新王朝代替旧王朝,而是以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武昌首义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随即发布文告,宣布“永久建立共和政体,与世界列强并峙于太平洋之上,而共享万国和平之福”。

不久,就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

《中华民国鄂州约法》以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构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制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地区性资产阶级民主立法,为以后南京临时政府制订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供了范本。

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贯彻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宪法的基本原则,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色彩,是中华民国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

与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相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鲜明的民权宪法性质,对人民的民主权利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肯定;与湖北军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相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更具全国性意义,内容也更加系统完备。

因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尽管袁世凯和北洋政府破坏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法制观念已为民众所接受。

皇帝掀倒了,皇帝宝座废除了,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立宪观念,成立了共和国即中华民国,共和国的执政者只能在宪法的范围内活动,这是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最大遗产。

从此以后,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袁世凯称帝遭抵制,张勋复辟被讥讽,便是“天下共击之”的例子。

政治鼎革带来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系列变化,带来了对外关系的一系列变化,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辛亥革命虽然未能彻底铲除君主专制制度,但推翻了皇帝宝座,就是在君主专制制度的根基上打上了一根很大的楔子,为此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辛亥革命带来了20世纪中国的思想大解放辛亥革命作为一次革命运动和重大政治事件,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带来了20世纪中国的思想大解放。

用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也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辛亥革命开创了这样一个局面:中国人从此抛弃了对皇帝的信仰,不管这个皇帝姓爱新觉罗还是姓袁,不管是满族皇帝还是汉族皇帝!由此所带来的思想解放,是怎么形容也不过分的。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成立,各种政党组织、群众团体公开成立,纷纷表达各个不同利益集团对时局的意见。

这也是辛亥革命带来的一种思想解放。

封建时代,中国政治一向反对结党,结党就是营私,就是对皇帝的不忠;“党人”往往是攻击政敌的有力话柄;不能结党是封建时代的特征。

否定了封建皇帝,自然就要肯定结党的正当性。

在时代的碰撞和打磨中,有两个政党逐渐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中心。

这就是1921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的中国共产党,1924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加以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

国共两党的联合与斗争,国共两党力量在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此消彼长,成为此后几十年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基本内容。

辛亥革命提出中华民族概念,为团结各民族共同奋斗、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提供了基础概念。

民族压迫、民族不平等,是封建统治者对少数民族所采用的政策。

满族以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采用的也是民族压迫、民族不平等政策。

满族是少数民族,但它是以整个民族作为统治民族。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追求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不平等。

当时反满,是反对满族作为统治阶级的特权,不是反对满族。

孙中山在1912年元旦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立即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

是曰民族之统一。

”这就是“五族共和”的主张。

五族共和就是五族平等。

民族平等,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核心观念。

随着五族共和主张的提出,中华民族新概念出现了。

中华民族的概念规定了中国境内各民族是一律平等的。

整个民国时期虽然没有实现民族平等,但五族共和的主张、中华民族的观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辛亥革命提倡人民公仆的观念,对中国进入阶级社会以来的官场政治是一大革命。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自称人民公仆,确认以人民为本位。

把大总统等同于人民仆人,体现了人民至上的革命精神。

孙中山曾以大总统名义发布通令,要求所有政府官员“皆系为民服务,官规具在,莫不负应尽之责任,而无特别之利益”。

他还说:“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

”孙中山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廉洁自持,始终保持人民公仆形象。

他曾说:“总统在职一天,就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

”“总统离职以后,又回到人民的队伍里去,和老百姓一样。

”这是一种伟大的公仆精神,也是孙中山先生、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珍贵政治和精神遗产。

辛亥革命扫除封建时代落后腐朽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改良。

清廷既倒,民国初建,孙中山以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推动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改良。

除了大力发展实业,还发布了男子限期剪辫、劝禁妇女缠足和禁烟、禁赌等命令;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废除“大人”、“老爷”等反映封建时代身份与地位的等级观念称呼;废除跪拜、请安等礼节,代之以鞠躬和握手,显示共和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禁止买卖人口,解放“贱民”,给予“贱民”国家公民应有的人权;保护华侨、禁绝贩卖“猪仔”。

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行,对于扫除封建时代落后腐朽生活方式、逐渐改变社会风习、形成新的社会风尚起到了积极作用。

辛亥革命的失败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伟大历史功绩,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革命的成果也为袁世凯所攫取。

临时政府转移至北京后,国家政治失序,文化复古,社会一片混乱。

“二次革命”失败后,武昌起义的主要参加者蔡济民感叹“无量金钱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孙中山经历几多周折,深感革命任务远未完成,曾在1919年10月10日感叹道:“今日何日?正官僚得志,武人专横,政客捣乱,民不聊生之日也”,在临终时嘱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辛亥革命的结局,让先进的中国人不停地思考:中国的出路在哪里?皇帝虽然推倒了,封建根基却未动摇,人们的自由意志还是受到压抑,社会不能前进。

这就是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

《新青年》举起了新文化的旗帜,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干将大声疾呼。

新文化运动就是要反对旧文化,反对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它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