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学---第四章 两种质量诊断理论
两种质量诊断理论及其多元化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Saturday, October 10, 20201
0-Oct-2020.10.10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0.10.1007:31:5210 October 202007:31
另一种是依据“多元逐步诊断理论”和 “两种质量多元诊断理论”开发的多元 诊断软件DTTQ2000,用于多因素相关 条件下的诊断。而后者同时也考虑了上 工序对下工序的影响。
三、两种质量诊断理论优点:
(1)克服了传统的美国休图的局限性。如果只 应用休图进行工序控制,则可能将发生虚报 和异常的原因。 (3)提出了一类新型工序能力指数Cp分,通过
它可以诊断出生产线的关键工序。 (4)利用Cp分与Cp总的差值可进行质量预
测。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0.1020. 10.10Sa turday, October 10, 2020
•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10 月上午 7时31 分20.10. 1007:3 1October 10, 2020
•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10 月10日 星期六 7时31 分52秒0 7:31:52 10 October 2020
•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上午 7时31 分52秒 上午7时 31分07 :31:522 0.10.10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0/10/
2020 7:31:52 AM07:31:522020/10/10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0/10/
质量管理学知识点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1)产品和服务的特性给定的规格要求,通常是定量化要求-技术标准2)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期望-顾客需求。
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企业标准化:企业为了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过程中获得最佳秩序而从事制定、实施一整套标准的活动。
质量管理小组(QC)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质量认证:由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的权威机构对组织产品质量或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证实的活动。
质量功能展开(QFD):把顾客对产品的需求进行多层次的演绎和分析,最终转化为产品的设计质量,是一种新产品开发的质量工具故障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是一种可靠性分析的重要定性方法,按照一定格式有步骤的分析每一个部件、单元可能产生的故障模式,每一种失效模式对系统的影响及失效后的严重程度,是一种失效因果关系分析。
产品质量波动:在生产实践中,即使操作者、机器、原材料、加工方法、测试手段、生产环境等条件都相同,生产出来的一批产品的质量特性值也并不完全相同,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过程能力:指工序过程中生产出合格产品的能力,也是指过程在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即人员、材料、机器设备、方法、环境、检测等质量原因充分规范化,处于稳定控制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保证工序过程质量的能力。
质量检验: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三检制:是指“自检”“互检”“专检”三者相结合进行的一种检验制度,“自检”是指生产者对自己生产的产品,按样图、工艺或合同中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检验,并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的活动;“互检”是指生产者之间对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相互之间进行检验的活动;“专检”:是指由专业检察人员进行的检验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管理者和全体员工都应根据不同岗位,识别各自的顾客理解并确定顾客当前或未来的需求,满足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2领导作用:确定企业同意的宗旨和期望,创造并保持员工能充分参与并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
著名质量管理学家张公绪教授谈SPC

著名质量管理学家张公绪教授谈SPC“中国企业太需要spc了”——访著名质量管理学家张公绪教授对于行内人士来说,提起张公绪教授,人们自然就会想起他致力推行的SPC (英文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的简称,即统计过程控制),就会想到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SPD (英文Statistical Process Diagnosis的简称,即统计过程诊断)。
当记者登门造访时,张教授更是语出惊人:“我们的过程管理与国外的先进水平(六西格玛) 的差距是多少?对于国内的三西格玛企业而言是差2万倍,而对于国内的二西格玛企业而言则是差9万倍!如不迅速赶上,差距可能还会拉大.”“水平相差2万倍至9万倍并非危言耸听”两万倍乃至九万倍的差距是怎样算出来的?张教授说,这是经过严格地科学比较得出的结论。
他介绍说,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奖有三个:美国的波得里奇奖、日本的戴明奖和欧洲质量管理奖,这三个奖可以代表质量管理的国际先进水平.前不久中国质量协会借鉴上述奖项的评审办法也设立了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奖。
可以以此作为我国质量管理总体现状的一个体现。
而比较的指标则是四个奖项中均涵盖的内容项:领导和经营策略、资源管理、过程管理、信息、经营结果。
把每个奖中的内容项放在天平上一一比较,这个天平就是六西格玛。
经过比较,领导和经营策略、资源管理、信息、经营结果这四项,我国企业和国际水平虽有差距但相去不远,而过程管理却是造成国际水平和我国企业之间天壤之别局面的重要因素。
如说国际水平是六西格玛的话,我国企业的管理大致只处于三西格玛的水平,而六西格玛企业的质量水平较之三西格玛企业要高两万倍,较之二西格玛水平则要高九万倍!这主要是由我国企业过程管理缺乏科学方法、统计技术造成的。
那么,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水平落后于人吗?张教授说,非也,相反,我们在这方面的部分研究,例如SPD (统计过程诊断),还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SPC对我们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引起重视"说到过程管理,就得说到早在20世纪中期就广泛应用于发达国家的SPC (统计过程控制)。
第四章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主编)

现场审核活动的实施 举行首次会议 审核中的沟通 向导和观察员的作用和职责 信息的收集和验证 形成审核发现 准备审核结论 举行末次会议
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分发 审核报告的编制 审核报告的批准和分发
审核的完成
审核后续活动的实施
注:虚线表示审核后续活动通常不视为审核的一部分。 图4-4 典型审核活动的概述
三、第二方审核
• 由顾客对供方进行的审核,审核结果通常作为顾客购买的决策依 据,审核时应先考虑采购产品对最终产品质量或使用的影响程度 后确定审核方式、范围,还应考虑技术与生产能力、价格、交货 及时性、服务等因素。审核方式有:采购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采购产品质量审核、采购过程质量审核和采购产品特殊要求审核 等。列入供应链的第二方审核的基本流程可见图4-7。
维持
(突破) (再维持)
新水平
改进成功
原水平
图4-9 质量改进与质量控制的区别和关系
时间
2.质量改进的重要性
(1)质量改进是永葆名牌的秘诀。不断根据用户(顾客)的需求 和潜在期望适时地进行改进,使名牌产品始终领先一步,适合用 户对适用性的要求。
(2)质量改进是新品开发的坚实基础。开发适销对路、用户(顾 客)满意的新产品去占领和扩大市场也是重要的市场竞争策略之 一。一个新产品投放市场还得依靠新的内部管理方法、新的过程 控制、新的促销策略和建立新的供需关系作后盾。
表4-2 产品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原则
缺陷 严重 对产品功能的影响 级别 性 A 严重 能引起产品丧失功
的 能的,会造成安全 事故的,会索赔的
B 重大 可能严重影响产品 的 功能或引起产品局 部功能失效的
C 一般 可能轻度影响功能 的 失效的
质量管理学---第四章 两种质量诊断理论ppt课件

上工序? 本工序?
本工序的异因 为
本工序欲控异因 且
能控异因
§2 两种控制图的诊断
• 三、选控图的任务
0、消除非控异因; 1、判断是否存在欲控异因; 2、区分偶因~欲控异因; 3、选择欲控异因加以控制。
§2 两种控制图的诊断
• 四、选控的过程
正态分布,Y——本工序质量指标 X——上工序质量指标
F(X)
(二)检查Y的标准差б
常数:
Ycsi Yi Yˆi
样本充分大时:
Ycs~N(0,2 0 )
非常数:
Ycsi Yi i Yi Y ˆi
i
i
样本充分大时:
Ycs~N(0, 1)
据经验: 本例Y的б是常数。
26
§2 两种控制图的诊断
(三)求出函数μ=F(X) 1、做散点图-检定相关(r>ra) 2、确定回归模型 Y=b0+b1X 3、求回归值
上影:
G(X)
将Y标准变换——Ycs
Ycsi=—yб—i-μi—i
=
—yi-—F(—X—i—)—≈—y—i- μ—i —=—yi-—yi —
G(X i )
бi
бi
样本足够大时,近似地
Ycs~N(0, 1) 分布
i 0 i 1
§2 两种控制图的诊断
• б 为常数: yi - yi
ycsi = ———— б0
• XCS: CUL=yCS+2.66 RSCS =3.079
CL=yCS= - 0.02144 LCL= yCS - 2.66RSCS
= - 3. 1215
• RSCS: CUL=3.27 RSCS
=3.27x1.65449 =3.8075
质量管理学(ppt 140)

不满意的顾客将会给企业带来麻烦。英国曾做过一项调 查研究:不满意的顾客中只有4%的人会抱怨,96%的顾 客不提意见,但其中有91%的人不会再 光 顾 你 的公司; 一位不满意的顾客平均会向9个人诉说其不满意;13%不 满意的顾客会向20个人诉说不满意;寻找一个新顾客要 比保留一个老顾客多开支5倍的费用,才能使新顾客确信 产品(服务)是符合其期望的。
2 美国
提出了“质量要革命”的口号,认为美国要重振经济,靠贸易保护不行, 关键在于提高产品质量
3 英国
内阁协商委员会建立了全国性的质量信息中心;确定了国家对优质产品的 奖励措施;加强了标准化工作;建立产品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加强产品 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4 德国
特别重视产品质量,质量管理非常严格,在一定条件下宁肯牺牲一定产 量,也决不放松质量,以确保用户对产品的质量信誉
法的运用是现代质量管理是区别于传统质量管理的最明显标志之一,运
用统计等数学方法揭示质量形成和运动的客观规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
描述,同时,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最新成果来解决质量问题
(5)强调最高管理者的强有力和持续的领导
(6)强调谋求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0
§1.2 质量管理发展趋势
一 质量的竞争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
● 低劣质量不仅会给顾客带来不良反应,也给产品的生产者增加开支(生产成本和销售、 服务成本)
● 在美国提出“以顾客为目标全面质量经营”的概念
﹡制定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战略 ﹡全面质量经营: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从事生产,达到“高质量、低成本”的经
在品检中SPC和ESD各指的是什么?

SPC (英文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的简称,即统计过程控制),张公绪教授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SPD (英文Statistical Process Diagnosis的简称,即统计过程诊断)。
张教授说,要搞好质量管理必须注意下列两点:1. 贯彻预防原则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与精髓。
2. 质量管理学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即对于质量管理所提出的原则、方针、目标都要有科学措施与科学方法来保证它们的实现。
这体现了质量管理学科的科学性。
保证预防原则实现的科学方法就是:SPC (统计过程控制) 与SPD (统计过程诊断)。
张公绪小传: 1932年3月生,江苏江都人。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现任北京科技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中国医药质协高级顾问、香港品质管理协会名誉顾问、英国全面质量管理杂志 (TQM Magazine, UK) 国际编委、印度国家科技发展研究院评审委员会委员、丹麦奥胡斯工商管理研究生院全面质量管理系客座教授、韩国汉城国立大学计算机与统计系客座教授。
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国家级专家。
1981年张公绪等提出了通用控制图,1986年我国颁布了国标GB 6381通用控制图,这是张公绪等在1981年所创造的,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在控制图方面唯一由国人提出的国标。
1982年张公绪提出两种质量诊断理论,将SPC上升为SPD,为此1987年个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93年7月世界SPC权威学术刊物美国《质量技术杂志》刊载了著名统计质量控制专家 (W. H. Woodall) 和威德 (M. R. Wade) 博士的专文肯定了张公绪的两种质量诊断理论的先进性。
从90年代起张公绪及其学生将上述理论向多元化、小批量化、模糊化以及接近零不合格过程拓展,取得了多项国际水平的成果并研制了世界上迄今唯一的多元诊断软件DTTQ 2000。
1998年张公绪主编并出版了《新编质量管理学》,被作为面向21世纪教材,也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获得2000年北京市高校教材一等奖与2001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质量管理学

质量管理学1戴明(质量)金三角:在三角形中,基本角是产品,支撑角1是使用者,支撑角2是服务。
2符合性质量:质量就意味着对于规格或要求的符合;3适用性质量:“适用性”就是产品使用过程、服务提供过程中成功地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4大质量:就其内涵而言,不仅包括产品自身的固有特性(品质特征),而且包括随着时间、环境变化的动态赋予特性(如价格、服务等);不仅包括达到产品标准的符合性质量,而且包括满足各相关方要求的体系质量和经营质量。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特性:物理的,感官的,行为的,时间的,功能的,人体功效的;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要或期望。
质量评价指标:性能;寿命;可信性;安全性;时间性;适应性;经济型;外观。
5: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互相关联或互相作用的活动。
产品:过程的结果,包括: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
6: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三种质量特性:理所当然,期望,魅力。
7:顾客忠诚的表现:顾客忠诚是对某品牌或企业作出长期购买的心理承诺,是顾客的一种倾向性意识和行为的结合。
顾客忠诚与满意的辩证关系:顾客非常不满意对应的顾客忠诚度为零,顾客会离企业而去;达到顾客满意,顾客忠诚度大约为35%,仍有大部分顾客不会再次购买;只有在顾客满意的基础上,达到非常满意,顾客忠诚度超过了80%,这是顾客会发生再次购买行为,成为这个品牌的忠诚顾客。
8:质量管理发展历史阶段及其特点:(一)质量检验阶段:从操作者质量管理发展到检验员质量管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一种进步,对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足为:事后检验,全数检验,判断质量与保留产品发生矛盾。
(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从“事后把关”变为预先控制,并很好的解决了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的问题;不足: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从而影响了其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管理的概念更全面,更人性化,更具有竞争性,极大的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两种质量诊断理论
工序1 工序
工序2 工序
工序 •工序 •工序 工序3 工序4 工序
• 工序 工序5
10
分质量(本工序的质量) 总质量 上工序的影响(上影)
半
产
成
上工序
品
品
本工序
分质量) (总质量) (上影) + (分质量)=(总质量) 上影)
差别越大, 差别越大, 上影越大
差别越小, 差别越小, 上影越小
ˆ CL = µ Ycs ≈ µ Ycs = Y cs
ˆ ˆ LCL = µ Ycs − 3σ Ycs ≈ µ Ycs − 3σ Ycs = Ycs − 2.66 R scs
Rscs图的控制界限: Rscs图的控制界限:
ˆ ˆ UCL = µ Rscs + 3σ Rscs ≈ µ Rscs + 3σ Rscs = 3.27 R scs
§1 两种质量诊断理论
• 一、生产线质量的分析方法: 生产线质量的分析方法:
工序1 工序
工序2 工序
工序 •工序 •工序 工序3 工序4 工序
• 工序 工序5
上下工序是相连的、相关的、 上下工序是相连的、相关的、相互影响的
8
§1 两种质量诊断理论
• 二、两种质量: 两种质量:
用户可感知 的 最终质量
1
YCS= -1.072 / 50≈ - 0.02144 .07 50≈ RSCS =57.107 /(50-1) =1.165449 57. /(50- =1.165449
• XCS: CUL=yCS+2.66 RSCS =3.079 CL=yCS= - 0.02144 LCL= yCS - 2.66RSCS = - 3. 1215 • RSCS: CUL=3.27 RSCS =3.27x1.65449 =3.8075 CL=RSCS=1.165449 LCL=-
X(YCS) 96.2 92.8 89.5 4 RS(YCS)=RSCS 4.1 3.001 1.3 — 1.2 — 3.8 3.10 0 — 3.10 - 4.92.8
RS(X)
4 µ:
4 RS: 异
4
异
异
异
异
正
§3 两种过程能力指数的诊断 两种过程能力指数的诊断
• 一、综合过程能力指数 总过程能力指数) (总过程能力指数) Tt T CPt= —— = —— 6бt 6 бt Tt——总质量的 总质量的 规格公差T 规格公差 бt——全控图得出 全控图得出 • 二、固有过程能力指数 分过程能力指数) (分过程能力指数) TP T CPP= —— = ——— 6бP 6 бP TP——分质量的 分质量的 规格公差T 规格公差 бP——选控图得出 选控图得出
ˆ Y1 = 71.7 + 0.270104X 1 = 92.444
(四)做选控图 ˆ Y cs = Y1 − Y1 = 92.1 − 92.444 = −0.344 1、求选控值 cs 、求选控值y 2、求RSCS 、 3、求YCS、RCS 、 Rscs1 = Ycs1 − Ycs2 = − 0.344 − 1.672 = 2.016 4、求控制界限 、 5、画图观察数据是否正常。 、画图观察数据是否正常。
ˆ CL = µ Rscs ≈ µ Rscs = R scs
ˆ ˆ LCL = µ Rscs − 3σ Rscs ≈ µ Rscs − 3σ Rscs
=−
′ Y cs ~ N ( 0, σ 2 )
§2 两种控制图的诊断
• 六、选控过程举例
•过滤 (一)?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
工序1质量 工序 质量——过滤液透光度 质量 过滤液透光度 X 工序2质量 质量——脱色液透光度 工序 质量 脱色液透光度 Y
土霉素车间各工序的两种过程能力指数
工序 发酵 Cp (1) Cpt 总 0.9 CPP 分 0.9 dr 0%
方法一: 方法一 从后往前看dr/ CPP 分 逐个诊断. 结论: 结论 第1道\第3道工序 道 第 道工序 是技术改造的关键工序
酸化 (2) 1.0 1.5 33.3%
方法二: 方法二
脱色 (3) 1.0 1.1 9.1%
后果
1 2 3 4 5 6 7 8
异常 异常 异常 异常 异常 正常 异常 正常 异常 异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异常 异常 正常 异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异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徒发警报 漏发警报
徒发警报 漏发警报
分质量、上影、总质量均正常
两种控制图诊断——典型实例 P179
X(X)
X (Y) 87.1 78.3 69.4 67.8 4 4 RS(Y) 12.5 10.9 3.3 — 7.7 84.3
1、工序综合质量(总质量) 工序综合质量(总质量) 工序综合质量 不但包括第n道工序的加工质量 道工序的加工质量, 不但包括第 道工序的加工质量 而且综合了所有以上各道工序的加工质量。 而且综合了所有以上各道工序的加工质量。
该工序质量
2、工序固有质量(分质量) 、工序固有质量(分质量) 某工序本身的加工质量, 某工序本身的加工质量,不包括上 以前)工序的影响。 (以前)工序的影响。
i
σ
=
Y
i
− Yˆ i
i
σ
i
样本充分大时: 样本充分大时:
Ycs ~ N (0, 1)
据经验: 本例Y 是常数。 据经验: 本例Y的б是常数。
P172 25
§2 两种控制图的诊断
(三)求出函数µ=F(X) 求出函数 ( ) 1、做散点图 检定相关 检定相关(r>ra) 、做散点图-检定相关 2、确定回归模型 Y=b0+b1X 、 3、求回归值 、 r=0.374 ra(n-2)=r0.01(48)=0.3612
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 •两种质量的内涵; 两种质量的内涵; 两种质量的内涵 •非控异因 欲控异因; 非控异因~欲控异因 非控异因 欲控异因; •选控图; 选控图; 选控图 •两种控制图的诊断; 两种控制图的诊断; 两种控制图的诊断 •两种过程能力指数的诊断。 两种过程能力指数的诊断。 两种过程能力指数的诊断
• 总质量
包含了 上工序影响和 本工序影响的
• 综合质量,
反映在本工序完成后的
• 测量值上。
§1 两种质量诊断理论
• 四、两种质量诊断的方法 (一)用控制图诊断 1、总质量——全控图(休哈特图) 2、分质量——选控图(张公绪) (二)用过程能力指数诊断 1 、总质量——总过程能力指数Cpt 2 、分质量——分过程能力指数Cpp
实例
病情 ? 胎教
原材料
? 幼儿园
查体
?
小学 手术准备
? 中学
手术操作
大学 ? 术后护理
• 依两种质量诊断的思想, • 影响质量的因素分三种:
总质量 (工序综合质量)
偶然因素、欲控异因、非控异因
分质量(工序固有质量)
第四章 两种质量诊断
• §1 两种质量诊断理论 • §2 两种控制图的诊断 • §3 两种过程能力指数的诊断
P176图
§2 两种控制图的诊断
• 七、两种控制图诊断的典型情况 1、诊断基本单元——三图诊断系统 2、三八表——8种典型情况 P178 3、两种控制图诊断——典型实例 P179
三图诊断系统
上工序 本工序
休图上
休图本 选图本
8种典型情况
类 休图 休图 选图 型 上 本 本
诊断
分质量异常,上影异常,总质量异常 分质量正常,上影异常,总质量异常 分质量异常,上影异常,总质量正常 分质量正常,上影异常,总质量正常 分质量异常,上影正常,总质量异常 分质量正常,上影正常,总质量异常 分质量异常,上影正常,总质量正常
§3 两种过程能力指数的诊断 两种过程能力指数的诊断
• 三、比较d、dr: 质量提高的最大幅度(绝对值) d d=CPP-CPt 质量提高的最大幅度(相对值) dr d CPP-CPt бP dr= —— = ———— = 1— —— CPP CPP бt
一般地, 一般地 бP ≤ бt CPt ≤ CPP
样本足够大时,近似地 样本足够大时,
Ycs ~ N(0, 1)
µi = 0
诊断
• б 为常数: yi - yi ycsi = ———— б0
特例:
本工序质量指标 实测值的总体的平均 值受到非控系统因素 的影响, 的影响,但其标准偏 差却保持稳定。 差却保持稳定。
ˆ ′ Y cs i = Y i − Y i
第四章
两种质量诊断理论
本章要点
两种质量的概念 两种质量的意义 两种质量诊断的思想 两种质量诊断的方法
相关研究论文
[1]Zhang,Gongxu. Cause -Selecting Control , Chart and Diagnosis -Theory and Practice [M]. Aarhus :The Aarhus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1992. , [2]陈连军,刘兆霞.两种质量诊断理论在 陈连军,刘兆霞 两种质量诊断理论在 陈连军 煤矿工人绩效评估中的应用[J]. 煤矿工人绩效评估中的应用 矿山机械, 矿山机械,2006,(08). ,
结晶 (4) 0.9 1.6 43.8%
方法三 方法三:
成品 (5) 0.8 1.5 46.5%
只看CPP 分?=<1.33 结论: 结论 第1道\第3道工序 道 第 道工序 是技术改造的关键工序
只看CPt 总?=<1.33 结论: 结论 所有工序都是技术改造 关键(国外 国外) 关键 国外 第1道\第3道工序 道 第 道工序 是技术改造的关键工序
§3 两种过程能力指数的诊断 两种过程 过程能力指数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