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材料挥发性有害物质检测方法
ptfe管高温下气体挥发检验标准

ptfe管高温下气体挥发检验标准PTFE管是一种具有优异耐化学腐蚀性能和高温稳定性的管材,广泛应用于化工、医疗、食品和制药等领域。
在某些应用场景中,PTFE管会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并承受各种气体的作用。
因此,了解PTFE管高温下气体挥发的情况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PTFE管在高温下使用时没有挥发出有害物质,制定了一系列的检验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侧重于气体挥发的测量和分析,以评估PTFE管在高温条件下的安全性。
首先,气体挥发检验需要使用高质量的分析仪器。
常用的仪器有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和气相色谱仪(GC)。
这些仪器能够精确测量气体组成和浓度,从而评估PTFE管在高温下的挥发情况。
在检验过程中,需要准备好PTFE管的样品,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尺寸和长度。
样品应该具有代表性,并且要注意避免在样品准备过程中引入外部污染物。
其次,在进行气体挥发检验时,需要将PTFE管样品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温度应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来确定,通常选择在60°C至200°C之间进行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可以通过孔板或者连接到气流源的接头,将不同气体导入PTFE管内部,然后收集并分析挥发出的气体样品。
为了保证测试结果准确可靠,应注意以下几点:1. 样品的准备应避免污染。
使用洁净的工具和容器,在分析之前彻底清洗和干燥样品。
2. 温度控制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使用专业的温度调节设备,并校准其准确性。
在测试过程中,保持温度的稳定性,避免温度的剧烈变化。
3. 测量时间的选择。
由于PTFE管冷却时可能会继续挥发气体,所以需要在样品达到恒定温度后等待一定的时间,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4. 分析方法的选择。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如GC-MS或GC 分析等,并校准设备的准确性。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进行PTFE管高温下气体挥发的检验。
检验结果可以用来评估PTFE管在高温条件下是否安全使用,并为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车内非金属材料挥发性有机物及醛酮类物质测试方法和分级指标

车内⾮⾦属材料挥发性有机物及醛酮类物质测试⽅法和分级指标《车内⾮⾦属材料挥发性有机物及醛酮类物质测试⽅法及分级指标》编制说明⼀、⼯作简况(⼀)、⽴项的背景和意义车内挥发性有害物质(VOCs)具有散发周期长、毒性⼤、易受环境影响等特点,处理不当会严重威胁驾乘⼈员⾝体健康。
随着⼤众环保意识逐步提⾼,该问题引起了政府及⾏业各界的⼴泛关注。
⽬前,我国已出台《HJ/T 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法》和《GB/T 27630-2011乘⽤车内空⽓质量评价指南》,明确规定了车内VOCs检测⽅法及限值标准。
在⾏业的推动下,整车VOCs限值要求标准正修订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后的强标预计将于2017年正式发布。
强标的发布将⼤⼤增强其对整车企业的约束⼒,同时也为政府部门进⼀步强化监管提供依据。
零部件VOCs标准⽅⾯,2015年国标委下达了编制《车内⾮⾦属部件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检测⽅法》的通知,⽬前该标准已形成初稿,预计于2017年底发布实施。
车内VOCs散发源于材料,管控的根源也在于材料。
然⽽我国还没有统⼀的材料VOCs采样测试⽅法及评价指标,车内⾮⾦属材料VOCs性能良莠不齐,⾏业发展缓慢。
⼀⽅⾯,国内整车企业材料VOCs 检测⽅法不统⼀,分散了企业研发精⼒及资⾦,抬⾼了⾏业成本;另⼀⽅⾯,由于缺乏材料VOCs散发性能评价⽅法,部分材料以次充好,严重扰乱了市场竞争环境。
制定车内⾮⾦属材料VOCs检测⽅法及分级指标,将填补国内汽车⾮⾦属材料VOCs检测标准空⽩,对于完善车⽤材料标准体系,规范⾏业⽆序发展现状具有重要推动作⽤。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前,材料级别VOCs检测⽅法基本成熟,国际上ISO、VDA、JASO 对车内⾮⾦属材料VOCs检测都有相关规定,依据主要检测仪器不同,可以分为袋⼦法、舱式法、顶空法。
袋⼦法以⽇系及国内⾃主品牌应⽤为主,舱式法以德系品牌应⽤为主,顶空法在材料企业中应⽤较多。
6-VOC测试-VDA278-中文翻译

VDA278热脱附分析非金属汽车内饰材料中的有机挥发物目的:本程序用于非金属材料(用于在机动车辆的内饰件,例如:纺织品,地毯,胶粘剂,密封剂,泡沫材料,皮革,塑料件,金属箔片漆或不同的材料的组合)的排放量的测定。
用本标准进行从有机质物质中释放出的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此外,可以测定两个半定量的值,一是估计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值),二是可能的散发的可冷凝物质(雾化值)。
此外,它也可以得到单一物质的排放量。
在分析样品排放时,将样品进行热提取、分离,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本测试方法是只有在本文中描述的条件下才有效。
然而,用该方法得到的结果,在下列条件下是不适用的:为了进行有关健康评估所排放的物质。
在任何形式作为估计浓度基础,评估那些的整车内饰,如在驾驶或驾驶类似的条件。
关键词:释放,非金属材料,热脱附(TDS),VOC值,雾度值1.定义1.1热脱附分析在热脱附分析(TDS)时,少量的样品在玻璃管中被加热。
惰性气体的保护下,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在程序温度蒸发器中冷却。
烘烤阶段完成后,在冷却的情况下迅速升温至280oC。
收集的挥发性物质,在气相色谱中被分离,用光谱进行测试。
附录7.3给出了用参考物质校准的热脱附分析的结构示意图,单位ug/g,可以对释放物质进行半定量分析。
甲苯用来作为VOC分析的定量参考物质,正十六烷作为雾度测试的定量参考物质。
用化合物的质谱图峰和保留指数作为定性分析的依据。
1.2VDA278的VOC值VDA278的VOC值是挥发性物质的综合,用相当于甲苯的量来计算。
用这里描述的方法,煮沸和洗脱的化合物用正十溴烷(C20)来进行评价。
对于这些物质,假定他们能用于证明车内空气的分析。
分析时,样品在90℃下保持30min,VOC值用双倍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可以用高于两倍的方法值来表示。
1.3VDA278的雾度值雾度值的测定是用留在VOC分析时连接的热脱附管的第二个样品进行的,在120℃加热60min。
vocs检测标准

vocs检测标准VOCs检测标准。
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指在室温下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因此,对VOCs的检测和监测成为了环境保护和健康安全领域的重要工作之一。
为了规范VOCs的检测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VOCs检测标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本文将对VOCs检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对该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VOCs的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了采样、分析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在采样方面,主要有动态采样和静态采样两种方法。
动态采样是指通过吸附管、采样袋等装置,对空气中的VOCs进行连续采集,适用于长时间监测。
而静态采样则是指通过吸附管、采样瓶等装置,对特定时间点和特定位置的空气进行采集,适用于短期监测。
在分析方面,常用的方法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GC-FID)、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GC-ECD)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VOCs进行快速、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数据处理方面,需要根据采样和分析的结果,进行数据校正、质控和质量评价,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其次,VOCs检测标准还涉及了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两种情况。
现场监测是指在实际生产、工作场所等场景中,对空气中的VOCs进行监测。
这种监测通常需要使用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在线监测仪等设备,以实时监测VOCs的浓度和变化趋势。
而实验室分析则是指将采集到的样品带回实验室,通过专业的分析仪器和方法进行分析。
这种分析通常能够得到更准确和可靠的结果,适用于对VOCs进行深入研究和监测。
此外,VOCs检测标准还对检测设备、人员素质、质量控制、数据报告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检测设备需要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稳定性,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测人员需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各类检测设备,并正确处理检测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
质量控制是指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对设备、试剂、样品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vocs检测方法及标准

vocs检测方法及标准
VOCs 是指挥发性有机物,是形成臭氧和细颗粒物污染的重要前体物,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较大危害。
VOCs 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气相色谱法(GC):这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分离和定量分析多种VOCs。
GC 通常与质谱仪(MS)联用,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2.红外光谱法(IR):通过测量样品吸收的红外光的波长和强度,可以确定样品中存在的化合物。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快速筛选和定性分析。
3.气质联用技术(GC-MS):结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仪的优点,可以同时进行分离和定性、定量分析。
这种技术常用于环境监测和污染源调查。
4.光离子化检测器(PID):利用紫外线将VOCs 离子化,然后通过检测离子电流来定量分析。
PID 通常用于快速检测和监测低浓度的VOCs。
5.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通过燃烧样品产生的离子电流来检测VOCs。
FID 常用于检测高浓度的VOCs。
至于VOCs 的检测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所不同。
在中国,主要的VOCs 检测标准包括《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等。
此外,一些行业也制定了自己的VOCs 排放标准,如涂料、印刷、汽车制造等。
如果你需要进行VOCs 的检测,建议你选择专业的检测机构或实
验室,并了解相关的检测标准和方法。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与检测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与检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大量的化学物质被排放到大气中,其中包括挥发性有机物(VOCs)。
VOCs是一类具有高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来源包括燃烧排放、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油漆和溶剂等。
VOCs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空气中的VOCs进行分析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VOCs的主要组成包括芳烃类、醇类、酮类、醛类和烃类等。
这些化合物在大气中具有较高的活性,可与氮氧化物和太阳光相互作用,形成臭氧和其他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
对空气中VOCs的分析与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VOCs的主要检测方法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技术(GC-FID)、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技术(GC-ECD)和气相色谱-电离检测技术(GC-NCI)。
GC-MS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分析方法,其通过气相色谱将混合的化合物分离,并通过质谱仪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GC-FID技术可以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而GC-ECD和GC-NCI则主要用于对卤代烷烃和硅烷等化合物的检测。
在空气中VOCs的检测过程中,首先需要采集大气样品并对其进行预处理。
常用的大气样品采集方法包括固相微萃取(SPME)、吸附管采样和泵式采样等。
接着,将采集到的样品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再通过相应的检测技术进行分析,得出VOCs的种类和浓度信息。
在实际的环境监测中,VOCs的检测通常需要考虑到样品中复杂的成分以及低浓度下的分析。
需要选用灵敏度高、分辨率好的仪器进行分析,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样品预处理的方法和分析过程中的干扰物的去除。
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除了空气中VOCs的分析检测外,我们还需要对其造成的健康和环境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据统计,VOCs是导致室内空气污染和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汽车内饰件VOC检测介绍

PCB、苯并芘
VOC危害
致癌
刺激皮肤
损害肝脏、肾脏等脏器
VOC危害
刺激眼睛
引起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
刺激上呼吸道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法规进展
04年7月
07年12月
11年10月
12年3月
启动整车车内 空气标准的制 订工作
发布HJ/T 4002007《车内挥 发性有机物和 醛酮类物质采 样测定方法》
发布GB/T 27630《乘用车 内空气质量评价 指南》
VOC SVOC
/
TVOC,单组分
/
加热条件 /
90℃,30min 120℃,60min
/
90℃,30min
/
限值要求 /
/
/
不同材料有不同限 值
/
2.3 总碳测试
• 参考标准:大众PV3341、上汽SMTC 5400 009等
• 测试目的
测试汽车内饰材料有机挥发物的总散发量(GC-FID, 用丙酮半定量)
神龙
D 451727 _2006
长城
Q/CC JT146-2011
评价方法 重量法
重量法 重量法
反射率法
重量法
加热条件 100℃ 16h
限值要求
一般材料 2mg
天然皮革 5mg
100℃ 18h 2mg
100℃ 18h 3mg
温度由客户 指定,3h
不同材料有 不同限值
100℃ 16h
一般材料 2mg 天然皮革 5mg
2.6 雾化测试
1.剪切样品为直径 8cm圆并干燥
2.称量铝箔m0
3.放置样品和铝箔 于雾化杯中
6.重新称量铝箔m1
5.取下铝箔并干 燥3.5~4h
【技能】必收藏!60种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大汇总

【技能】必收藏!60种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大汇总本文涉及的非金属材料测试指标如下:1 密度与相对密度(Density andrelative density)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内所含的质量,单位是百万克/米3 (Mg /m3)或千克/米3(kg/m3)或克/厘米3(g/cm3)。
相对密度是指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各自规定的条件下之比。
符号为d,无量纲量。
一般参考物质为空气或水:当以空气作为参考物质时,在标准状态(0℃和101.325kPa)下干燥空气的密度为1.293kg/m3(或1.293g/L)。
测试方法:浮力法、水中置换法、比重瓶法、gamma球浸渍法、饱和水法、表面涂抹法等测试仪器:2 凝固点(Freezingpoint)凝固点是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是液体的蒸气压与其固体的蒸气压相等时的温度,不同晶体具有不同的凝固点。
在一定压强下,任何晶体的凝固点,与其熔点相同。
非晶体物质则无凝固点。
测试方法:过冷法测试仪器:3 熔点与熔点范围(Melting point and Melting range)熔点是在一定压力下,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呈平衡时的温度。
熔点范围是指用毛细管法所测定的从该物质开始熔化至全部熔化的温度范围。
测试方法:毛细管法测试仪器:4 结晶点(Crystalpoint)系指液体在冷却过程中,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相变温度。
测试方法:双套管法测试仪器:5 倾点(Pourpoint)表示液体石油产品性质的指标之一。
系指样品在标准条件下冷却至开始停止流动的温度,也就是样品冷却时还能倾注时的最低温度。
测试方法:倾斜试管法、旋转测试法、自动气压脉冲测试法测试仪器:6 沸点(Boilingpoint)液体受热发生沸腾而变成气体时的温度。
或者说是液体和它的蒸气处于平衡状态时的温度。
一般来说,沸点越低,挥发性越大。
测试方法:常量法、微量法测试仪器:7 沸程(Boilingrange)在标准状态下(1013.25hPa,0℃),在产品标准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的馏出体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金属材料挥发性有害物质检测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内非金属材料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物质的术语和定义、测试原理、试验设备、测量目标化合物、样件采集、气体捕集、分析方法、质量控制、结果报告。
选用固相吸附剂进行吸附后,用气质联用(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内饰、行李箱非金属材料及与汽车内室导入流动空气接触的零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挥发性有机组分
挥发性有机组分是指利用tenax等吸附剂采集,并用极性指数小于10的气相色谱柱分离,保留时间在正己烷到正十六烷之间的具有挥发性的化合物的总称。
3.2
醛酮组分
醛酮组分是指利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能测出的甲醛、乙醛、丙酮、丙烯醛、丙醛、烯醛、丁酮、丁醛、甲基丙烯醛、苯甲醛、戊醛、甲基苯甲醛、环己酮、己醛等化合物的总称。
4测试原理
4.1 挥发性有机组分测试原理
将试验材料置于密闭的氮气中在规定的温度下加热2h后,利用TENAX管采集一定体积的空气样品,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组分被捕集在采样管中。
用干燥的惰性气体吹扫采样管后经二级脱附进入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从而对挥发性有机组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4.2 醛酮组分测试原理
将试验材料置于密闭的氮气中在规定的温度下加热2h后,利用DNPH管采集一定体积的空气样品,
样品中的醛酮组分被捕集在采样管中。
用60%乙腈/40%水溶液洗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醛酮组分进行定
性定量分析。
5试验设备
5.1 测量用样袋
样袋尺寸: 10L
本测量应使用有2 处以上的阀门、进行过以下前处理的密封袋(以下简称样袋)。
a)向样袋中充注3L左右的纯氮气(纯度99.9999%以上)并将其密封。
b)在100℃恒温槽内保管24 小时后取出、利用泵等迅速将袋内的气体放出。
c)反复进行3 次上述a),b)的作业。
5.2 气体捕集装置
气体捕集装置应符合表1的基本要求。
5.3 成分分析设备
试验设备应符合的相关规定。
6测量目标化合物
本测量中作为测量对象的化合物为以下化合物。
a) 甲醛
b) 乙醛
c) 苯
d) 甲苯
e) 二甲苯
f) 乙苯
g) 苯乙烯
h) 十四碳烷
i) TVOC(从正己烷—正十六(碳)烷的峰值间表示的所有化合物)
7样件采集
7.1 测量用样件要求
本测量中所用的零件(样件母体)应为产品下线后于通常保管状态下保存5-10天的零件。
关于通常保管状态不同的零件应在报告书内注明(温度、湿度、通风状况)。
7.2 样件的封装
a)称量并记录零件(试验片)的质量W(g)。
b)向5.1要求的样袋中投入样件,将投入口进行加热密封或者采用不会泄漏气体的构造将其密封。
c)向样袋内充入3L左右的纯氮气后,用泵将气体抽出。
d)反复进行5次该作业后在25℃的温度下注入5L纯氮气。
在抽取气体时,注意避免零件端部的锐利部分损害样袋。
注:由于零件较大放不到样袋内时也可采用分割测量的方法,零件是以均一物质构成时,可切割为10cm×10cm的试验片。
8气体捕集
在进行气体捕集前将在7.2 项中准备的样袋投入到60℃的恒温槽内放置2 小时。
8.1 捕集管的安装和捕集步骤
试件冷却至室温后,如图1所示设置配管开始气体采样,并应按照以下的步骤采样。
a)轻揉装有零件的样袋等使内部的气体均匀化。
b)在管道1上安装TENAX 管、在管道2上安装DNPH 碳。
c)打开管道1、管道2的阀门开始采样。
d)管道1 的TENAX 管采样完成后、关闭管道1的阀门,立即将新的TENAX管装到管道1上,然后再打开管道1的阀门继续采样。
e)管道2 的DNPH 碳采完样后立即关闭管道2的阀门。
f)管道1采完样后立即关闭管道1的阀门。
采完样的捕集管应立即关闭两端。
委托分析厂家进行定量分析时,运输过程中应充分注意不要产生破损等情况。
运输时应同时装有保冷剂,特别是要防止DNPH 碳的温度上升(10℃以下)。
图1 采样装置简图
8.2 TENAX 管采样的条件
样品60℃下恒温2小时后,按图—1 所示安装配管、TENAX 管,开始吸取气体。
吸气条件如下: a) 流速:200ml/min ; b) 采样时间:5min ;
c) 吸气量:填充气体的20%(1.00L )。
在上述条件下TENAX 捕集管进行2 个采样。
已捕集完的捕集管应立即进行分析。
不得已的情况下无法立即分析时,应用铝箔包好捕集管后在阴凉黑暗出保管。
(保管期限最多为一周)。
8.3 DNPH 碳管采样条件
样品60℃下恒温2小时后,按图—1 所示安装配管、DNPH 碳管后,开始吸取气体。
吸气条件如下: a) 流速:400ml/min ; b) 采样时间:5.0min ;
c) 吸气量:填充气体的40%(2.00L )。
在上述条件下DNPH 碳捕集管进行1个采样。
如不能立即进行测量,将捕集完的气体捕集管放入捕集袋(铝制)内进行冷却保存(10℃以下)保存期限最长为一周。
9 分析方法
9.1 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十四烷、T —VOC 的分析
测量时应按照5.1进行测量,采用气相色谱仪/质谱仪分析法(以下简称GC/MS )。
应准备2个测量用TENAX ,其中的一个作为备用。
第一个TENAX 在测量VOC 时如有超过线性范围的物质应改变分流比重新测量。
9.2 甲醛乙醛
测量时应按照的进行测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以下简称HPLC)。
9.3 定量下限值
本标准中各分析手法的定量下限值如下。
GC/MS: 10ng/TENAX
HPLC : 100ng/DNPH
分析检体的浓度设定得太高而无法达到下限值时,报告书内应填写实际的定量下限值。
另外,定量下限值比规定的值低时也同样应在报告书内填写实际定量下限值。
10 质量控制
10.1 仪器要求
仪器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技术要求,及时校准和标定,通过计量检定并在有效期内。
10.2 气密性检查
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气密性进行检查,不得漏气。
10.3 流量校准
恒流气体采样器需定期校准流量(一般不超过 7d)。
校准时的大气压力、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应和采样时相近,在采样负载条件下,采样时间 30min,采样前、后分别用经检定合格的一级流量计测量采样系统的采样流量,两次测量结果的误差不得超过5%。
当使用累积流量计时,需使用经检定合格的一级流量计在采样负载条件下校准流量和体积。
10.4 平行样检验
平行采样(不少于2个平行样),测定值与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不得超过 20%。
11结果报告
11.1 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十四烷、T—VOC
测量结果应在规定的报告书内填写必要的事项(见附件A)
关于报告结果,除了报告书外还应附上TIC图(总体离子色谱)
关于零件挥发量的计算,可利用下列公式算出并要报告结果。
G=(W1×Q0)/(Q1×W)
式中:
G:零件挥发量,μg/Kg;
W:样品质量,Kg;
W1:TENAX 管所捕集的化合物量,μg;
Q0:按照25℃换算样袋内所充填的纯氮气量,L;
Q1:按照25℃换算捕集管内所捕集的气体量,L;
11.2 甲醛乙醛
测量结果应在规定的报告书内填写必要的事项(见附件Ⅰ)
关于报告结果,除了报告书外还应附上液相色谱图
关于零件挥发量的计算,可利用下列公式算出并要报告结果。
G=(W1×Q0)/(Q1×W)
式中:
G:零件挥发量,μg/Kg;
W:样品质量,Kg;
W1:DNPH 管所捕集的化合物量,μg;
Q0:按照25℃换算样袋内所充填的纯氮气量,L;
Q1:按照25℃换算捕集管内所捕集的气体量,L;
附件Ⅰ
分析结果报告书。